逆战游戏引擎:绿化造林,维护生态平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52:28
 生态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林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支撑作用。用生态学的观点,把绿化造林、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指导依据,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就经济搞经济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误区,特别是在规划建设特大城市过程中,必须避免走先盲目建设后治理生态的老路。 1、绿化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生态危机后,从深刻教训中得出和科学结论。最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尤其是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化革命之路,使全球的森林到今天已减少了一半,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30%以下。由于大量森林被毁,导致全球出现了土地严重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严重洪涝灾害、大量动植物物种灭绝和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据统计,目前全球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水土流失造成地力衰退和养分缺乏的耕地已达29.9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3%;60%的陆地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由于温室效应加剧,至今北极地区和冰盖已养活了42%,给人类构成了新的威胁。美国去年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过去10年地球变暖导致和严重生态灾害比50年代多4倍,造成经济损失达6252亿美元,相当于此前40年损失的总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世界各国尤其是在城市范围内,每年新发现的癌症患者近两千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已超过一千万。英国著名生态学家戈德史密斯称,当前的生态危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此下去,自然界将很快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林业绿化兴则文明兴,林业绿化败则文明败。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是对这一规律的客观认识,近20年来国际社会才对林业绿化问题,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1984年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们强烈呼吁“要拯救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拯救地球上的森林”。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发表的《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指出:“森林对于经济发展和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科学结论,都是在全球生态出现严重危机后,才被人们所认识的。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都是在完成工业化革命后,生态已遭到严重破坏,才掉过头来治理生态环境,损失巨大,教训极其深刻。 2、绿化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是我国政府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状,在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城市绿化条例》中提出的明确要求。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是我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8.6%提高到16.55%,到2000年全国城市绿化率也已婚达28.1%。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长期积累的问题比较多,全国面临的生态危机也已十分严峻。据统计,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27.3%,而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海外侨胞断流,1985年后年年出现断流,1977年断流达226次;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发生达53次大洪水,而近50年来每3年就出现一次大涝。针对全国生态环境日趋严峻的形势,国家在相继颁布《森林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后,又抓紧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50年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19.4%,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达24%,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环境面貌。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还提出了实现园林城市的标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必须超过8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35%以上。国务院又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进一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提出的所有这些规划目标和法律、法规,都为我们建设特大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指明了前进方向。 3、绿化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全国所有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家的规划要求,全国许多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已经开始把绿化造林、维护生态平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有的提出建设生态省、生态市;有的提出建设园林化城市 、园林化城镇等。北京市和周边和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5省(区、市)的75个县,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及改善这一地区生态的紧迫性出发,下大力气实施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结合筹备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全面起动《“绿色奥运——2008”生态环境建设行动计划》,高质量、快速度构筑环城三道绿色生态屏障。计划到2010年,北京市及周边整个地区林草覆盖率由目前的6.7%提高到21.4%。上海市针对本市原有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各省末位(只有10%)的实际,把发展造林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绿色上海”的目标,到2020年,上海三分之一的土地要退耕,用于造林绿化,争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城市环境综合指标达到国际生态环境优质城市标准。不仅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林业和绿化工作正在或即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中小城市也都积极行动,迎头跟上。近几年来,苏州、无锡两市每年投入资金20多亿元,主要用于重点绿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苏州建成为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健康城市的目标,并把绿色通道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可比森林覆盖率达14.3%(江苏全省目前可比森林覆盖率平均为10.6%)。扬州市按照建设生态市、园林市、最佳人居环境市的要求,高起点编制林业发展规划,对国家和省、市确定的重点交通、水利工程,两侧各规划建设50——100米的绿色 走廊,下决心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绿化造林的大格局。全国许多地方在较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喜人形势,充分说明绿化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科学规律已开始被大家所认识,必将成为各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巨大推动力。一是进一步加大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宣传力度,除了每年在植树节前后热一阵外,今后要常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宣传绿化、热爱绿化、参与绿化的氛围。二是建立明确的绿化责任制,坚持纠正“只种不管”的倾向。林木权属应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要完善林地、林木权属登记制度,做到建设一块,登记一块,管护好一块。要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搞活林木经营和护管机制。城镇要建立、健全林木绿化专业管护队伍,落实责任,明确报酬,严格考核;农村可积极推行农民自愿出地、国家(集体)出苗、个体承包造林护林、收益按比例分成的做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建立绿化造林基地和责任区,明确义务植树造林的任务,从种到管,一包到底。大力开展花园式单位创建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庭院都要达到花园式庭院绿化标准。三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关于林业分类经营的有关文件规定: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水库周围平地1000米范围内以及国铁、国道(含高速公路)两侧平地各100米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都属国家公益林范围,可享受有关国家公益林补贴政策;中小湖泊、水库周围平地500米范围内和地方骨干河道、地方铁路、省道两侧平地各50米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则属省级公益林范围,可享受省级公益林补贴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森林法》和《城市绿化条例》,坚决打击破坏森林和绿化的一切违法犯罪活动。对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林地,搞度假村和房地产开发的,只要发现一起就要查处一起、纠正一起。四是切实加强林木种苗基地和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林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种苗工作必须先行。林业科技推广部门,要有超前的意识和战略的眼光,认真抓好良种繁育和种苗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科研、生产、经营、示范”四个功能;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引进、筛选和推出林木优良品种,为绿化造林及时提供品种对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苗木。种苗基地可以探索与交通、水利等绿色通道建设部门,采取合同制或股份制等形式,共同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苗木生产。五是健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强化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加强信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