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新角色杜蕾斯:银行泡沫不小 储蓄搬家08年危机又在卷土重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7:40
叶檀:银行泡沫不小

    许多看多A股市场的人,首先看多的是中国银行,赢利如此之高,而市盈率如此之低,说明投资机会极大。目前银行业的低股价是市场对银行错判,从长期来看,市场一定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上述观点不是价值投资者的真知灼见,而是对现实不了解得出的过度乐观的结论。

    过度投资总会付出代价,银行业就是如此。中国的银行与中国的实体经济一样,在炫丽的数据下掩盖着各种隐患。

    5 月25日,标普再次指出,受过去两年信贷过度增长的影响,中国银行业未来三年新增不良率将继续上升,至10%。但同一天官方公布的数据要乐观得多,上海银监局公布,2011年一季度上海市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再次实现“双降”,不良率保持18个月连续下降,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连续9个月双降。截至一季度末,上海市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56.10亿元,比年初减少15.8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3%,比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有可能标普是对的,他们看到了经济减速之后的风险,但标普又是错的,他们没有预料到,政府不可能让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而会动用各种手段将不良贷款率消灭在萌芽之中。

    中国的银行业走的是规模扩张之路,如同超载的自行车,一旦速度下降就会倒下。

    截至2010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到95.3万亿,而根据银监会5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末,中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635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合计本外币资产总额约10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总资产突破百万亿大关,七年中年均增长50%,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银行总资产增长已经成为投资者的沉重负担。从纵向看,如果银行业资产增幅仍保持当前17%-20%左右的速度的话,意味着不到四年时间内,银行业总资产还将翻一番。

    按照陆磊先生的统计,照此规模,即便不出现任何不良贷款,即便全部银行不吃不喝,所有的收入都用于补充核心资本,假设息差在4个百分点左右,而资本充足率保持8%,在未来四年中如果总资产翻番,就需要补充4万亿元附属资本。而如果紧缩周期下出现资产质量变化,银行体系更可能成为资本吸收的黑洞。

    银行体系已经成为吸收资本的黑洞。2010年,中国银行业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16家上市银行中的14家完成融资,总共募集资金超过3413亿元。2011年银行业的再融资规模有可能超过2010年。据统计,今年以来上市银行已公布的定向增发、配股、次级债、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的再融资额度近4000亿元。市场人士预计,算上城商行IPO计划,银行今年再融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这是证券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有关方面对此做出隐讳的回应。在去年两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表示,在银行再融资问题上,银行监管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协商后,希望银行优先考虑四条再融资原则:尽量使用内源融资增加资本;尽量使用利润来补充资本;尽量使用配股方式补充资本金;尽量以发债方式优先补充附属资本充足率。如果上述方式还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再考虑定向发行,公开发行。

    银行出现发债补充附属资本与利润补充核心资本的迹象。但问题仍然存在,银行开始暗度陈仓、规避监管。而利润无法满足补充资本金的需要,虽然利润持续增长,但资产泡沫扩张更快。

    银行持续发债必然伴随着债券成本的上升,催生出银行业之间互持次级债扩大资产的妙计,互持规模据测算占50%以上。2009年8月18日,银监会不得不下发《通知》,要求银行从2009年7月1日起所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将不再计入银行附属资本。但猫和老鼠的追逐游戏远未结束,银行互持资产、互相互债的现象有增无减,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各家银行的高同业负债水平成为推动银行业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从2010年至2011年一季度,上市银行中除了招行和中信银行以外,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均有大幅增长,它们的同业负债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41%和114%,至今未受有效约束。银行互持具有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银监会应该禁止银行互持次级债,禁止银行高同业负债、互持资产,这相当于银行统一起来蒙混社会。当然,笔者不赞成银行资产证券化,并不是反对创新,而是因为债券市场缺乏核心要素——信心。

    中国的银行考核指标几乎全球最严,却未能化解银行资产泡沫过度扩张之祸。目前银行利润增长,建立在利率畸高的基础上,风险极大。

    以普通的市盈率来看待中国的银行业的投资机会,会吃大苦头。

注:对自然的傲慢已经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长沙,听当地的朋友说,老家岳阳附近干涸,鱼虾自相残杀,江豚快绝迹。
    以为是今年的特殊情况,但不是。据说,在当地近几年村民要靠打井取水。
    鱼米之乡成了干旱平原。
    而南水北调付出的千亿资金,资金可能沉没。
    当一些人在浪费水资源、浪费资金时,中国的生态到了极限。
    提议:
    重新评估三峡工程。
    停止在湘江等河流继续修建大坝。
    大幅提高水费,所有增收的水费用于生态保护与儿童教育,不能让下一代对自然同样傲慢。
    中国的人口不能再多,要坚持节制生育,以提高每个人的财富与消费能力的方式发展经济。
    中国统一的市场以公路收费为标志,四分五裂,而现在,以筑坝为标志,抢夺资源。
    明知道水源不足,更要筑坝拦截水源,越是筑坝,生态越是恶化。
    可怕的前景,自然与文化之变革史所未有。

储蓄搬家08年危机又在卷土重来
朱大鸣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贷款难,通胀率高,中小企业忍受升值、加息以及高利贷的盘剥,纷纷倒闭。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开始低迷,但是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依然是高温不下。

如同2007年储蓄搬家到股市一样,如今在负利率的刺激下,近五千亿的储蓄不知所终。央行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4月末,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这些钱到了哪里去了呢?

根据笔者的了解,这些资金主要有四种去向:

第一是商业地产和中小城市吸纳了不少流动性。在一线城市限购令严酷执行的背景下,中小城市的造城运动方兴未艾,这些造城运动吸纳了不少流动性。

第二限贷令和紧缩货币政策,导致中小企业告贷无门,只能寄希望于民间信贷市场。是流向了民间信贷,很多贷款已经被转贷为高利贷,不少居民储蓄也转为高利贷。各地高利贷纷纷走高,越来越旺,笔者以前担心的局面,不幸出现,现在高利贷月息五分的不在少数,广东民间借贷调查说利息水涨船高 年利率超120%,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一周之内能还款,利息还是10分,如果超过一个星期,就要按12分算。根据他的说法,这说不定有风险,继续按10 分的利息算肯定不行,现在要借钱的人很多。所以,现在高利贷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们饮鸩止渴的办法,我们的管理部门要反思。

第三,理财产品成为新兴吸纳流动性的工具,股市楼市构成了双熊格局,物价上涨压力又那么大,这些资金,为了自保,很多已经进入了理财产品领域。来自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达到5429款,同比增加3061款,增幅达到129%。另外,在上调准备金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也是无钱可贷,这就造成了双向困难,理财产品大幅度增长不足为怪。

第四,一部分资金事实上流向了国外,海外直接投资也正在争取。据了解 2011年在高规格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徐权透露,上海市政府已把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方案上报国务院,目前处于征求意见汇总阶段。上海上报的方案中明确是使用外汇进行投资,而不是人民币,其设想是允许居民对外从事非金融类投资,包括对外移民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目前国务院尚未正式批复任何城市的居民对外直接投资方案。而在四个多月之前的1月7日,温州曾经推出过《温州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但是,此方案由于未经相关部门同意,目前处于暂停状态。事实上,民间资金不会因为天不下雨就不种庄稼了,而是利用各种浇灌设备进行灌溉式种植。

中国民间资本达万亿元人民币之多,不仅在国内投资,同时也在海外投资。在哪怕世界最偏僻的一个小矿山里,你都能听到中国人在说话。去年年末在澳洲黄金海岸,一个月内就有3个来自上海的购房团豪掷人民币超亿元,购买下该地30多套物业,一跃成为此地房产市场的第一买家。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了,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的时段了,应该鼓励居民海外直接投资了,否则,这么多的资金,就在国内今天炒房明天炒物价,将整个国内价格体系搞得天翻地覆,不是这边冒火,就是那边冒烟,搞得发改委成为救火队长似的,就这老百姓还不满意,房价天天涨,物价天天高,企业生产成本天天高,但是,工资利润实际值是每况愈下。

所以,中国当前遇到真正的两难,不是非左即右的单选题了,在当前的情况下,要想搞好货币政策,必须先理顺这里面的结构,实现资金方和需求方真正的互利互惠的关系。否则,这样下去很危险,货币政策失灵以及宏观调控失效,实际上并不是说明市场没风险,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特殊的原因导致这些工具失灵,才说明当前的信贷结构、经济结构以及价格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因此,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问题,避免中小企业倒闭潮高强度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