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吧好兄弟民雄鬼屋:附 《十四经发挥》考略 - 针灸名著集成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3:07
附 《十四经发挥》考略      字体 [大]   [中]   [小]

《十四经发挥》是滑寿在元代针灸科教授忽泰《金兰循经取穴图解》一书的基础上补注、改编而成。其中卷下内容均为滑寿新增,故皆不出注文。此书采用“循经考穴”的方式,对《金兰循经》所载周身354穴逐一归经,并完全按《灵枢·经脉篇》十二经流注次序及方向加以排列,对于后世腧穴归经及其排列法产生了很大影响。明中期杨珣《针灸集书》、清初严振《循经考穴编》均为此派的代表著作。

一、作者

滑寿,字伯仁,自号樱宁生,生于元延祐元年(1314),卒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是元末著名医家。

滑寿幼年习儒书于韩说先生,博览群书,工诗文而尤长于乐府。后弃科举而钻研医术,曾从京口名医王居中习经典医籍,又学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因其文史功底很好,故所著医书以注释见长,《十四经发挥》只是其医经注解之一。从传世的滑寿医案看,其治病以方药为主,而非以针灸见长。虽然《十四经发挥》对明以后,特别是现代的针灸腧穴学影响很大,但滑氏所著医书中,却以《难经本义》一书用功最多。此书辨论精辟,考证详审,为古今医界一致称道。

二、成书年代与版本

据《十四经发挥》滑氏自序,该书成于元至正初年(1341)。元至正甲辰(1364年)吕复序已谓是书“既成将锓梓以传”,则此书当于此后不久刊行,但明翰林学士宋濂序中却未提及此书已刊行。考明初《医经小学·医之可法为问》刘纯按曰:“……惟七书而下,所可法者,如有宋·成无己《伤寒明理论》,金之刘守真《原病式》,元·李明之《内外伤辨》……及圣朝滑伯仁《十四经发挥》、徐用诚《本草发挥》,皆启七书之精奥,为体用之本领云。”如果《十四经发挥》刊于元代,刘纯当列入元代书目中,而不会与徐用诚书同归于明朝,可见此书当于宋濂作序后不久(明洪武初年)刊行。此原刊本早佚,今南京图书馆藏有明抄单行本,非薛铠校刊本,或源出于原刊本。但此本非精抄,俗字较多,附图也不够精美。

书目中最早著录此书的是明正统六年(1441)杨士奇奉敕编修的《文渊阁书目》,该书仅简略记曰:“《十四经发挥》,一部,一册”,不注卷数,也不详是抄本,还是刻本。明万历祁承《澹生堂藏书目》记有“《医学发蒙》,六册,二十三卷”,其中有《十四经络发挥》一册,二卷,不知是否为滑氏书。此《医学发蒙》本未能传世。此外,明赵开美《脉望馆书目》记有“《十四经发挥》二本”,赵氏死后,其藏书多归于钱谦益绛云楼、瞿镛钱琴铜剑楼,但钱、瞿二氏藏书目中已不见有《十四经发挥》一书,可见,此本也早已散佚。

国内现存最早刊本《十四经发挥》,是明万历间吴琯氏所汇刻的24种《薛氏医案》本。以往国内学者认为,此本即为现存所有《十四经发挥》的祖本,其实不然。

明嘉靖间太医院医判薛己之父薛铠曾校刊《十四经发挥》,此本刊行后,原板与薛己校刊的其他 11种医书一直藏于南京太医院。至万历年间,旧版年久失修,已有三分之一版片残损,故太医院掌院詹景凤令医士祝大年、张三锡借善本重修旧版于18年重印。今检24种《薛氏医案》中有8种医书与太医院重修本同,可知吴琯采用的是万历18年的重修本。又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现藏一部祝大年等辑明刊《医学集览》,所收11种书均系太医院18年重修本医书,《十四经发挥》三卷也在其中。可见《医学集览》本、《薛氏医案》本均出自明万历重修本,但前者保留了原嘉靖刊本中的所有 4篇序文,文字脱误较少,更多地保存了薛铠校刊本之旧貌。

明代薛氏校刻之《十四经发挥》单行本传到日本,很快引起日本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据小曾户洋考察,最早的日刻本为庆长元年(1596)小濑甫庵刊印的活字本,从1596~1805年的209年间,此书先后被重刊或重印了18次(见《现代东洋医学》,1991年第2期)。本《集成》所采用的是宽永二年 (1625)刊本,这可能是现存最早的日刻单行本。以往人们多认为日本刊本也源出《薛氏医案》本,经多方面综合考察后发现,日本刊本源出于薛铠校刻本的早期印本。试考述如下:

明刊《薛氏医案》本只载有明盛应阳“新刊十四经发挥序”;日刊本除盛氏序外,还依次载有明翰林学士宋濂序、元至正甲辰(1364年)吕复序及元至正初元(1341年)滑寿自序,与明抄单行本同。可见,日刊本非出自《薛氏医案》丛书本。

日刊本所载十四经穴图在外形上与《薛氏医案》本明显不同。而明刊《医学原理》(原题“汪机编辑”,实非出自汪氏,考证从略)录有《十四经发挥》原文,其经穴图与日刊本十四经穴图完全相同,与明抄单行本《十四经发挥》所附经穴图也非常相近,而与《薛氏医案》本明显不同。

通过校勘,更进一步证明日刊本非出自《薛氏医案》本,试举例说明如下:

日刊本

……从腕后列缺穴达次

指内廉出其端而交于手阳明

也。

是动则病……

《薛氏医案》本

……从腕后列缺穴达次

指内廉出其端而交于手阳明

也。是动则病……

《医学集览》本

同《医案》本

却循颐后下廉……至额颅。

腮下为颔,颔中为颐……

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

骨之间,上循臑外廉,出肩解,

绕肩胛交肩上

却循颐后下廉……至额颅腮。

下为颔,颔中为颐……

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肩解,绕

肩胛交肩上

同《医案》本

同《医案》本

……风池在颞颥后发际陷中。

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

交出少阳之后入缺盆。

……风池在颞颥后发际陷中。

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

交出少阳之后入缺盆。

同《医案》本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

大指岐骨内…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循岐骨

内…

同《医案》本

以上日刊本中加点的字与明嘉靖《针灸聚英》所引《十四经发挥》完全相同,而《薛氏医案》本则全部脱落;第二条,《薛氏医案》、《医学集览》本均将注文“腮”字误入经文中,而日刊单行本不误,并与明抄单行本及《针灸聚英》引文合。又《十四经发挥》中的十二经病候内容系滑寿据《圣济总录》新增,按体例,应回行空二格,而上述第一条《薛氏医案》本则混入滑氏注文中;“循颈行手少阳”句系正文,应顶格书,丛书本混入滑氏注文中。经系统校勘发现,凡日刊本与《薛氏医案》、《医学集览》本有差异之处,多系后者本脱误所致,详见本《集成》所载《十四经发挥》正文校注。

通过以上考察可知,日刊本《十四经发挥》并非出自《薛氏医案》、《医学集览》,而是出于明薛铠校刻本早期印本,但图文及版式更接近明刻单行本原貌。故《本集》成选定现存最早的日刊本《十四经发挥》为底本,而以明万历吴琯刊《薛氏医案》、祝大年《医学集览》本作对校本。

三、基本内容与构成

卷上论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方向、经脉的功能及经气的循行,相当于全书的总论。这部分正文均抄自《金兰循经》,而滑氏逐节详解。但对于“络脉传注,周流不息”句的注释不够明确,而遭到楼英、汪机等人的责难。

卷中详述十四经循行路线及其病候。滑寿在《金兰循经》原文及注文的基础上,循经考穴,一一注明腧穴的部位,并编纂“十四经穴歌”置于各经之前,共载穴657个,其中双穴303,单穴51,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完全相符。滑寿所注腧穴,主要依据《圣济总录》,并参考了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一书,但对于腧穴的排列顺序及部分腧穴的定位,滑氏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卷下论述奇经八脉的循行并循脉考穴。这部分内容完全录自《圣济总录》一书,滑氏未作任何 “发挥”。

传世本《十四经发挥》主要由正文、十四经穴歌、注文、经穴图四部分构成。其中注文包括原注、后人附注二重构成;经穴图也有原图、附图两部分。不同的卷,其构成也不相同,例如卷中包括正文、忽氏注文、滑氏注文、滑氏补文四个层次,而卷下则只有滑氏补文一个层次,以下分别论述:

1.正文

正文包括两部分,第一种是现行本中凡顶格书的文字,这部分内容均录自《金兰循经》(原文出自《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惟一《铜人图经》一书传至元末可能已很罕见,滑氏未见该书,故据《金兰循经》转录有关原文。此外,卷中十二经病候、卷下“奇经八脉篇”均系滑伯仁所补录之正文。其中卷中十二经各经之末的经脉病候系据《圣济总录》补录,为与注文区别,这部分文字均回行低二格书。由于这两部分正文出自不同的人,故在内容上也有不同的特点。顶格书的十二经循行的正文与明正统拓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特征相吻合,而低二格书的十二经病候正文却多与《圣济总录》相应文字相应。卷下“奇经八脉篇”首小序为滑氏所撰(同样的文字又见于其《难经本义》一书),其余所有文字均录自《圣济总录·奇经八脉》卷一九二,但篇末注曰:“以上杂取《素问》、《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参合为篇”,令人费解。

2. 十四经穴歌

《十四经发挥》卷中所述各经之首,滑寿均附相应的经穴歌一首,以便于记诵穴名。高武以“十四经穴歌”为题全文引录于《针灸聚英》中。

3.注文

现行本卷上、卷中凡低一格排文字均为注文、按语。注文部分比较复杂,其中既有《金兰循经》原注,又有滑氏补注。高武曰:“《金兰循经》,元翰林学士忽泰必列所著,其子光济诠次……中述手足三阴三阳走属,继取十四经络流注,各为注释,列图于后”(见《针灸聚英·集用书目》),可见,《金兰循经》一书原本有注,滑氏只是在此书基础上进一步补注发挥而已。但这两种注文在现行本中从形式上无法区别。欲区分这两种注文,须首先考察滑寿早期的一部著作——《读素问抄》。该书系滑寿摘抄《素问》原文,分类编辑而成。后明代汪机嫌其过于简略,便据《素问》及王冰注补录了大量的正文及注文,所补文字均加明显的标志,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即是经汪氏补注的九卷本。此书中有一篇题曰“十二经”,内容实为十四经,其中正文与滑氏《十四经发挥》卷中相同,可见此篇并非抄自《素问》,而是抄自《金兰循经》一书,其注文也应抄自同一书。注文的特点是随文小字双行夹注,内容主要是注解正文中的人体部位及相应腧穴,其中所注部位名词主要抄录刘完素著、马宗素重编的《素问要旨论》一书。据此篇,并参照滑寿《难经本义》、楼英、薛己、高武等人引录《十四经发挥》之文,基本可判定;《十四经发挥》卷中对于十四经循行原文中部位、穴位、骨骼等注释为《金兰循经》原注,其余注文为滑寿补注。试以手太阴肺经为例说明如下: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

肺系,谓喉咙也,喉以候气,下接于肺。肩下胁上际曰腋。膊下对腋处为臑,肩肘之间也。臑尽处为肘,臂节也。⊙自肺脏循肺系出而横行,循胸部第四行之中府、云门,以出腋下,下循臑内,历天府、侠白,行手少阴、手心主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泽 穴。盖手少阴循臑臂,出小指之端;手心主循臑臂出中指之端;手太阴则行乎二经之前也。中府穴: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中。云门:在巨骨下,夹气户旁二寸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天府:在腋下三寸臑内廉动脉中。侠白: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中。尺泽:在肘中约纹上动脉中。

以上注文中,“肺系……臂节也”一节注释部位文字见于《读素问抄》,应系《金兰循经》原注,以下循经考穴及逐一详注腧穴部位的文字应是滑氏的补注之文。需要注意的是,《十四经发挥》卷中十四经正文的分段与《读素问抄》所录《金兰循经》原文有个别不同,这样《十四经发挥》卷中的个别节段正文下的注文,原注与滑氏补注相交织,例如《十四经发挥》督脉循行中有如下一节: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此节在《读素问抄》中被分作两句,随文附注,这样在《十四经发挥》上句注文中便出现了原注与补注之文相交叉的现象,详见本集成《十四经发挥》按。

注文中还有一些小字双行夹注,主要是对注文的注解,其中有些已见于《读素问抄·十二经》注文,应是《金兰循经》的原注,其余为滑氏附注。

4.经穴图

《十四经发挥》卷中所载14幅经络腧穴图与书中滑氏注文所述特征完全吻合,而与《金兰循经》 (又称“金兰循经取穴图解”)中腧穴图不同。可见,这14幅图出自滑寿之手,而不是采用的忽氏原图。经考核,滑氏图的形态特征与日本梶原性全《顿医抄》(1315年)一书所载“环中图”完全吻合。因 “环中图”本系经络图,故图中只标出各经的五输穴。之后,明初朱橚等编《普济方》中也载录了此 “环中图”,但为了与正文相应,图中补标了少量腧穴。滑氏编《十四经发挥》,重在循经考穴,故于“环中图”上重新标穴,以穴连线(与“环中图”原经脉循行线有本质的不同),并附带提示重要的经络循行部位,可见这是一种标示腧穴、经络的综合图。

现行《薛氏医案》本于盛应阳序之前附有“仰人尺寸之图”、“伏人尺寸之图”二幅,日本单行本则附于正文前;明抄本附于全书之末;《医学集览》本总目此二图目附于全书末,而实附于卷上正文之前。这两幅图与原书内容无关,故明抄本、日刊本及《医学集览》本目录中均明确注有“附”字,或系后人所附入,故各本中此二图位置不同。

通过以上对《十四经发挥》基本构成的分析,可知,此书的著者项准确题法应作:“元忽泰著,滑寿补注”。

四、引用文献考

《十四经发挥》采用文献很简单,其中卷上、卷中正文均抄自《金兰循经》;卷下“奇经八脉篇”则直接录自《圣济总录·奇经八脉》卷一九二。

《金兰循经》,又作《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系元太医院针灸科教授忽泰编撰(高武将此书的作者题作“忽泰必列”),于大德癸卯年(1303)由忽氏之子光济诠释后刊行。此书正文实出自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滑氏不直接引王惟一书,而转录自《金兰循经》,或未得见《铜人图经》原书。

五、学术特点及对后世针灸学的影响

滑伯仁在元代针灸教授忽泰《金兰循经取穴图解》一书的基础上,将腧穴的归经、排列次序与经络循行的方向、路线紧密联系,对后世针灸腧穴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滑寿之前,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已完成所有354穴的归经工作,《圣济总录》又据《灵枢·经脉》,重新规定了十四经脉的排列顺序及经穴终始方向。而滑寿则将各经之穴排列次序及起止穴完全按照经脉循行的顺序重新排列,其变动最大的是足阳明、足太阳穴,试对照如下:

圣济总录

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

髎、地仓、大迎、人迎

足太阳:晴明、攒竹……会阳、附分……秩

边、承扶……通谷、至阴

手少阳:关冲……丝竹空、和髎、耳门

十四经发挥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

颊车、下关、头维、人迎

睛明、攒竹……会阳、承扶……委中

附分……秩边、合阳……通谷、至阴

关冲……耳门、和髎、丝竹空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二经穴均自下而上一个方向排列,《圣济总录》据《灵枢·经脉》,将其中的手三阴、足三阳经穴的排列方向改作自上而下,但各经腧穴仍保持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单向排列。滑寿为了迁就体表经脉循行路线,将腧穴的排列作了如上的重大变动,而使同一经腧穴连线出现了不自然的逆向折返点。由于滑氏的上述变革人为地加强了腧穴与经络的联系,突出了经络学说的重要地位,故深得明代高武的推崇,其于《针灸聚英》中几乎引录了《十四经发挥》一书的全文; 稍早于高武的杨珣《针灸集书》在滑伯仁补注的基础上更详注腧穴部分;清初严振又在《针灸集书》的基础上,将腧穴的各项内容均夹注于经脉循行文字中,编成《循经考穴编》一书,成为滑伯仁的“循经考穴”之法的总结之作。

现代针灸腧穴书完全接受了《十四经发挥》的腧穴归经法。明清一些针灸书如《针灸集书》、明刊三卷本《铜人图经》、《经络考》、《灵枢经脉翼》等书中的腧穴图即采用了滑寿的图。但滑氏对于足太阳经穴排列法实在看不出有何优于前人之处,故多数明清针灸书如《医经小学》、《医学纲目》、《针灸大全》、《针灸问对》、《类经图翼》、《针方六集》、《医宗金鉴》、《针灸逢原》等仍沿用《铜人图经》、《圣济总录》、《金兰循经》的腧穴排列法,并未采用滑氏排穴法。其实对于滑氏书中某些观点,明代医家早就提出了批评,例如楼英《医学纲目·阴阳》卷一按语以相当长的篇幅历数滑寿《十四经发挥》的不合理之处,在论及滑氏排穴法时说:“又按经云,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未尝言其脉有曲折也。今《发挥》谓足少阳脉起目锐眦,作三折,从目锐眦至完骨是一折,又自完骨至睛明是一折,自睛明至风池是一折。则是《内经》以经脉之曲折朦胧者为直行也。”汪机在注《读素问钞》时,重申了楼英的观点。其实,腧穴并不都位于体表经脉循行线上,并不一定非得按经脉的体表循行次序规定腧穴的排列次序。经穴连线与经脉循行线本不相同,但滑氏于经穴连线上又标以经脉循行的文字,将二者合而为一,很容易使人误解,现代不少从事经络实验研究的人员正是将这种腧穴图作为经络图加以考察的。

六、失误举例

《十四经发挥》对于腹部穴的横向尺寸较混乱:

足少阴

四满 气海旁一寸

肓俞 去脐旁五分

自横骨至肓俞,考之《资

生经》,去中行各一寸半

足阳明

自不容至滑肉门去中行各三

寸。自天枢至归来去中行各二

足太阴

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

去腹中行各四寸半

以上原文与《针灸聚英》引《十四经发挥》之文同,故基本可排除版本错误的因素。滑氏上述定位法实在令人费解,仅足少阴经穴距中行的尺寸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高武采用了第三种,即距中行一寸半说。若如此,则足阳明穴距肾经穴的距离只有五分,而足太阴经穴距足阳明经穴的距离却多达二寸五分,难以理解。此外,足阳明腹部穴距中行的距离也作不同处理,不知有何依据。由于高武推崇滑氏,故于《针灸聚英》中完全采用滑氏上述不合理的定位法。其他古代及现代腧穴书多不用此法,可见,滑氏的腹部腧穴定位对后世针灸法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

《十四经发挥》卷上“络脉传注,周流不息”句下注有:“夫十二经之有络脉,犹江汉之有沱潜也。络脉之传注于他经,犹沱潜之旁导于他水也。是以手太阴之支者,从腕后出次指端,而交于手阳明。手阳明之支者,从缺盆上夹口鼻,而交于足阳明……”这里将经脉分支解作络脉,易引起概念上的混淆,故此说遭到了楼英、汪机等人驳斥,原文太长,此不引录,详见《医学纲目·阴阳》卷一、《读素问钞》汪机案语及《针灸问对》卷中。

七、结语

1.《十四经发挥》三卷系元末滑伯仁在太医院针灸科教授忽泰《金兰循经取穴图解》一书基础上补注、重编而成,故此书的著者项应题作“元·忽泰原著;滑寿补注、重编”。

2.此书编成于元至正元年(1341),约初刊于明洪武初年,此原刊本早佚;南京图书馆现藏有明抄本一部,抄自早期刊本,或抄本;嘉靖间有薛铠重刊本,今也不存;万历间,24种《薛氏医案》及《医学集览》二部医学丛书所收《十四经发挥》均出自南京太医院重修本;又日本早在庆长元年(1596)即刻有此书单行本,此本已佚。今考现存最早宽永二年(1625)刻本,源出于薛铠校刊本,较上述两种丛书本更接近原书旧貌。

3.《十四经发挥》中卷所载十四经穴歌及经脉病候均系滑寿新增;下卷内容均由滑氏据《圣济总录》补辑。

4.现存各本均载有“伏人尺寸之图”、“仰人尺寸之图”二幅,但此二图在各本中位置不同,日本刻本及《医学集览》本总目录于此二图题前均注明“附”字,可能此二图系后人所附。

字数:8038
黄龙祥 主编.针灸名著集成.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第482-487页.
附 《十四经发挥》考略 - 针灸名著集成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羽人器座 - 中国造型艺术辞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陈藏器 -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穆时英 - 中国文学大辞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 - 中华姓氏大辞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桂彦良 - 中国文学大辞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李凯 - 中国文学大辞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孙介 -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澎湖列岛的来历 - 中国娱乐大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太平湖 - 中国娱乐大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葬玉 - 中国文物大辞典·上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如意轮观音 - 中国诸神与传说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海水江牙纹 - 中国纹样辞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699王应麟 - 中国语文学家辞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王昌世 - 中国理学大辞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O 《南雷文案》 - 中国理学大辞典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宋禧 -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冯丹香 -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补遗二编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刘少奇 - 中国政党要人传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精确喷粉 -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蚯蚓 -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土壤卷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除草剂药害诊断原色图谱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二十四节气 -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香港环球航运集团 - 香港手册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