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阴森神庙2攻略:让孩子赢在健康起跑线上 05-新闻视点·要闻·广告-解放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0:12:14

让孩子赢在健康起跑线上

——昨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四届解放健康讲坛侧记

2011年5月30日   05:05-新闻视点·要闻·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林环

昨天,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四届解放健康讲坛在解放日报报业大厦开讲。
何雯亚 摄

  本报记者 林环

    有句老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究竟怎样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无论父母如何探索,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条决不可被忽视的起跑线,那就是健康的起跑线。

    昨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市卫生局联合主办、新闻晚报和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承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四届解放健康讲坛,聚焦儿童健康,沪上4位名医共论如何“让孩子赢在健康起跑线上”。

    “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愿所有的家长焦虑与困惑少一些,愿所有的孩子健康与快乐多一些。

    嘉宾名单

    汤庆娅 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

    陈 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

    柯碧莲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上海市视光学学会委员

    王 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儿科神经学组副组长

小时候胖,长大能变瘦吗

    小时候胖,长大就瘦了?

    这可不对。儿童肥胖是成人期肥胖的直接高危因素。汤庆娅教授昨在讲坛指出,儿童期肥胖将有相当比例变为成人期肥胖。

    根据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年公布的数据,100个学生里,已有3人患了代谢综合症,即糖尿病的先兆,另有7人血压偏高,2人血脂异常。“但往往这些小孩子活蹦乱跳的,一点没有临床症状。这样发展下去,以后的危害性会更大。”

    危害会有多大?体重超过正常的人群,30%以上血压偏高;较胖的孩子,后期反应会迟钝,学习成绩下降;痛风,尿酸过高;肿瘤;自卑,不合群……在开设已9年的专科门诊咨询治疗中,接诊了700多例肥胖病人的汤庆娅说,她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在盲目减肥,比如在学校里两人合一个套餐午饭;可是过度减肥不好,尤其是女孩还可能造成厌食症,影响正常发育。事实上,要控制儿童肥胖,需要综合治疗。

    比如,采用饮食管理运动疗法,在偏饥饿的状态下,进行低强度的训练。汤庆娅并不建议儿童使用药物治疗,她认为,对许多孩子而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生活习惯,而这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习惯看食物的标签,选择低热卡的食物;采用低脂肪的烹饪方式,尽量不用油煎;胖的孩子吃得越慢越好,改变看电视、打游戏、做功课时吃零食的习惯;不能因为胖而废除早餐,相反,早餐既要有碳水化合物又要有蛋白质;西式快餐、路边摊和方便面都不要吃得太多、太频繁;晚饭后不吃东西,睡前补一瓶牛奶其实没什么必要性;家长抽出时间陪孩子开展体育活动,吃完晚饭散步,周末打打羽毛球……

    汤庆娅还介绍了一条关于饮食的“红黄绿灯”原则:红灯食物一般指巧克力、糖果等,需尽可能避免;黄灯食物指能量高却有营养的坚果类食品等,需限量;而热量低又可提供很多营养素的绿灯食物,如蔬菜、粗粮类,则最好每天吃。以上种种,需要孩子与父母共同努力,如效仿新加坡小学的模式,让学生与家长在校内厨房烹饪健康饮食。

妈妈别做“老师”,要当“橡皮擦”

    直到今天,同济大学的大四女生晶晶(化名)仍在每年寒暑假与陈默联系,请教人生之路的下个阶段应注意些什么。

    在晶晶心中,陈老师是位特别的良师益友。还是初中生时,晶晶因过度焦虑得了考试恐惧症,每每拿到考卷就反复看题,而无法进入做题状态。在几家心理咨询机构治疗无效后,她找到了陈老师,并在陈老师整整一年的陪伴中走出了恐惧。

    昨天,陈默从她每年几百个心理咨询案例中,提炼出了当代年轻父母养育孩子的常见问题:隔代带养,养育孩子谁说了算;妈妈变身成“老师”,而忘了老母鸡张开翅膀护小鸡的基本角色功能;过早早教,超前抑制孩子大脑,可能引致高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动又动不起来,静又静不下来;男孩女性化倾向,父爱缺失;厌学;网瘾;社交障碍;抑郁症低龄化……

    “我们真的不太了解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孩子是很孤独的”,“孩子在贵族化的环境里生活,但进入社会又要面对高竞争的环境,这种反差很难承受”,陈默的发言很真诚——

    如果让老人带孩子,希望家长能够真正尊重老人,不做一个挑剔的角色,只是提供参考意见;

    70%的妈妈如今都在做“老师”,而其最基本的角色功能应是“老母鸡”,让孩子有安全感,还要做“橡皮擦”,擦掉学校和社会给予的过多负面评价;

    最好的早教是动作训练,再大一点则是阅读训练,有阅读习惯的孩子通常发展得比较正道,但不要急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而应笑眯眯地“引诱”兴趣;

    网络游戏完全不让孩子碰是很残忍的,将电脑与孩子隔绝也是不应该的,建议与孩子建立契约关系,即定个娱乐时间来牵制,此外还需注意孩子是否有社交障碍,这是网瘾的重要成因之一;

    男孩的父爱不能有所缺失,希望爸爸能有些时间单独与儿子相处……

    “独生子女的家长其实有一个技巧,男孩子成长需要父亲有一双欣赏的眼睛,女孩子成长需要母亲有一双欣赏的眼睛。”陈默在演讲末了总结道。

过度早教,小心近视

    我国人群的近视眼发病率为33%,居世界第二,近年更出现低龄化和高度化趋势。

    柯碧莲的孩子刚读到小学三年级,全班已有半数学生患了近视。

    “模糊的视力就意味着模糊的人生。”柯碧莲说,我们必须遵循眼球自身发育的规律,在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千万不要过度开发孩子的视力,让孩子保持一定的“远视保有量”,密集用眼尽量推迟到12岁以后。

    近视的低龄化会带来很多危险性:眼球变大,容易变形和脱离,青光眼的风险相对提高,近视度数很高时还会影响矫正效果,也使将来专业选择受限……柯碧莲曾经接待过一位3岁半的小病人,由于父母忙着做生意,孩子天天在狭小的空间里长时间看电视,导致近视度数高达1200度;她还治疗过一个叫焦焦的6岁女孩,由于高度散光、弱视、双眼倒睫而产生心理疾病,一靠近就整个人发抖,流泪、呜呜叫,让人特别心疼。

    然而,科技发展至今,近视不是可用简单的激光治疗吗?对此,柯碧莲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最重要的还是早期控制。

    昨日发言时,柯碧莲教给了孩子们一些保护视力的日常小功课:多吃胶原蛋白丰富的食物;多做“斗鸡眼”动作,锻炼眼肌;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经常努力远眺,打破视觉空间的限制,以保持看远的能力;适当运动,打乒乓球是项不错的选择;持续用眼时间不要太长,小学生的持续用眼时长,最好控制在课程设置的35分钟左右。

    “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不是一个疑难杂症,却是切切实实困扰家长和医生们的问题。青少年近视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家长和教育部门的重视,才能达到推迟发病年龄、降低发病度数、减少并发症的目标。”柯碧莲说。

幼儿疾病防治的十大预警

    幼儿病了,往往无法自我表述,怎么办?

    王艺昨日列举了10个可供家长第一时间判断的常见预警信号:

    ——孩子精神不好,嗜睡,不活络,有一些发热或局部感染的表现,可能是严重疾病;

    ——反复咳嗽,可能不仅仅是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咽喉炎,反复腹泻也不能轻视,最好不要自行处理;

    ——脸色苍白,牙龈和鼻子出血,并不一定是营养不好或疲倦,严重时可能是白血病;

    ——到了年龄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如10个月还不能咿呀,就应到医院里做评估;

    ——阵发性哭吵,临床上非常容易误诊,儿科医生要特别警惕;

    ——交往困难,如小孩从不与家长眼和眼地对视,或叫其名字也不理睬,就需警惕孤独症等;

    ——出生后一直有喂养困难,吃奶时总呛奶,或没有办法长时间吸奶,或用力哭时嘴唇周围发紫,需警惕心脏病或发育问题;

    ——颜面浮肿、小便异常,可能与肾脏功能有关;

    ——头围特别小,可能意味着大脑发育被限制,头颅过大也要警惕中枢神经发育问题或脑积水;

    ——阵发性发呆,有时眨眼、吸鼻子、做怪脸甚至扭头颈,可能是神经系统的问题,也要及时送医检查。

    “掌握这样一些常识,对家长来说,心里有一个底,可以防患于未然。”王艺同时指出了家长在用药过程中的10大误区:一咳嗽发烧就用抗生素;误以为只有静脉输液疾病才会好;盲目根据广告用药;认为看了医生吃了药,热度应该马上退;认为多吃营养药有好处;症状一消失就停药;自行停药或减量;认为药越贵越好;在孩子考试时给孩子猛吃补脑药;因说明书上写的副作用而不敢用药。

    在观众提问环节中,王艺还就食物是否可预防多动症答疑:“从食物预防是比较难的事情,即使是有多动症或者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小孩,也没有证据表明有什么饮食是可以影响的。如果小孩生长发育都比较好,也没有特别挑食,我们不主张另外再补锌。如果诊断不清楚就治疗,要么是不适合的,要么是完全错误的。”

    王艺强调:“从健康防范的角度来说,如果在病人来医院之前,就能够进行一道防线的设防,对后面疾病的诊治会有很大好处。”

当代儿童健康十大误区

    自本期讲坛起,解放健康讲坛联合市民信箱共同推出“健康调查权威发布”栏目。本期发布内容为当代儿童健康十大误区。

    一、吃得过于精细,粗粮少,偏食油炸食品、肉食,日常生活甜饮料代替白开水。肥胖儿和豆芽体型孩子增多。

    二、亲子交流少,多为隔代教育,造成儿童孤僻、霸道、没礼貌、社交恐惧、男孩女性化和儿童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三、早教课程化、拔苗助长造成儿童厌学恐学。

    四、过早让孩子接触电脑,造成电子产品网络依赖。

    五、过度早教、看电视电脑,不良习惯造成儿童近视提前、高发。

    六、一感冒就用抗生素等,造成抗生素耐药。

    七、儿童房过度装修引发过敏、呼吸道等疾病。

    八、甜食过多,牙齿保健不够造成龋齿。

    九、多动症被扩大化,调皮被当成多动症。

    十、学业压力大、大人作息影响孩子,造成儿童普遍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