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男性理财投资:葛兆光关于“中国”的说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36:27

葛兆光关于“中国”的说法

“中”字囊括国人思维之特征。一曰“中和”:“中,天下之大本,和,天下之大道。”二曰“中庸”。林语堂称:“中国人主张中庸,恶趋极端。”三曰“华夷”:“我居中,四海为夷。”四曰“体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源/微博

“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证据,是1963年在陕西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上图。尊为古代的器具,用青铜制成)上的铭文。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周王意欲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

《宅兹中国》 作者:葛兆光 版本:中华书局2011年2月版 定价:39.00元

□书评人 子班

葛兆光先生新著的研究对象,如其书名所提示的,是“中国”。何为“中国”?这似乎不言自明,但仔细考察,就难免会发现这两字当中,其实歧义纷纭。

说不清的“中国”

中国古代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想象,最典型的是以《尚书·禹贡》为代表的“五服”之说。“五服”的世界中,中国居于中心,蛮夷处于域外,由中心而域表,不仅距离日远,而且文明渐衰。这样的观念,在明代中叶西学东渐以后,特别是在近、现代的历史激荡和思想冲刷中,早已不合时宜。

近代之前,中央帝国的士大夫尚能够闭门造车地构造华夏与四夷的等级关系;近代之后,这种想象时势上不允许,知识上更不诚实。在彼与此、自我与他者的复杂关系中重构对于中国的认知,是势所必然。那么,如何重新理解中国?换句话说,什么是中国,就要重新定义了。

晚近以来,讲中国的,无非两种,一种是民族国家的中国观,即中国是个由多重民族构成的现代国家,有共同的文明、语言、习俗等等。这个民族,就是合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民族”,是辛亥革命以来一直在努力构建的新民族观念。另一种中国观,是帝国观,也就是说,中国是传统文明、区域等等的延续,是天然的文明观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