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做击鼓传花的音乐:我眼中的先秦诸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3:45:22
  我眼中的先秦诸子

人造白痴

          我想写这样一篇文章已经很久了,可是总觉得自己水平不够,而不敢写,今天我终于想通了,反正是各人观点、说的对不对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都知道我国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所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可是这些诸子百家们都说了些什么,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我们该怎样区分,以及我们今天该如何学习这些经典,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搞清楚的,否则我们就无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先秦诸子当中影响最大的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他们主张仁义,道德,主张贵贱有别,亲疏有别,上下有别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其实是孔子想为我们建立一种秩序,也就是说在孔子看来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秩序。这本来是非常正确的思想,可是被后来的儒生理解得过"左”了就演义为“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了。其实孔子。孟子,包括荀子都没有类似的思想。就连“三纲五常”也只是到了汉朝董仲舒那里才有的、孔子甚至认为父亲打儿子打得重了儿子是可以跑的,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闪光的人性理念才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其实一种思想如果被视作金科玉律,而加以教条化的理解,那她的结局就会像庄子里用来祭祀的那只大乌龟一样,虽然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却没有了生命,所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正如中央红军在前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历史上关于这一类教训比比皆是。我们今天学习儒家思想不光是要看到他的精华,还必须要看到他的不足、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孔子,孟子生前郁郁不得志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思想领域毫无疑问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在富国强兵的具体方法上就显得不切实际。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春秋时期的宋襄公因为对敌人讲仁义而吃败仗的故事,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孟子,以及后世儒生们的个人能力不行。相反他们的个人素质是当时社会上最高的。
  
  可是由于他们的思想主张过于方正,仁慈。过于理想化。所以在实际的政治,军事上很难行得通,就连号称盛世的汉,唐时期也只能采用“儒,法并用。外儒内法”的政治策略。更何况是五强争霸,七雄逐鹿,天下大乱的时代呢?所以这就注定孔子,孟子在当时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命运。与此相对的是法家,其代表人物有管仲,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子,李斯等等。其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国”这当然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依法治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法家所说的法是王法,是如何克扣盘破老百姓的法。他们虽然都是法家,但是其思想又各有不同,比如慎到,他的核心思想是“势”也就是依靠权势,势力去镇压反对者。而申不害则讲究的是“术”就是权术,诡计。商鞅则主张“严刑峻法”这些思想对于那些专治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在当时这些人和他们的思想得到了统治者的信赖和重用。但是这些思想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所以严格地说还不能算是思想,只能算是一种“方法”而已。后来经过韩非子的改良,将“法,术,势”融会贯通,才成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即“法家思想”所以韩非子被后世学者公认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思想虽然有这么多的“糟粕”但是他与时俱进的精神,法制强于人治的理念,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使他能够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我想这也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其实儒家有一位大师的思想是接近于法家的,那就是荀子,他主张人性本恶,所以应该以法制来约束,这或许就是他能教出两个法家弟子的原因。法家也有一位大师的思想与儒家接近,他就是管仲,他主张除了法制以外。还要张“四围”即礼,义,廉,耻。这可是儒家的道德范畴啊。从这两位大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儒,法本来就是互补的。这也就难怪后世的政治家们要采用“儒,法并用,外儒内法"的政治策略了。可是在这一时期还有一群人,他们看透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虚伪,冷酷,无情所以他们采取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以消极无为的做法来反抗那个黑暗的时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许由和杨朱,他们主张个人价值高于一切,提倡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由于他们淡泊名利,隐居于民间,所以也被称为“隐士”这些人代表了道家的早期思想,也就是崇尚生命,自然无为。后来老子,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并且剔除了其中过激的思想,如杨朱的“拔一毫而利天下,吾不为也”就属于太过激的范围。庄子发展了精神自由的思想,他把这种自由称为“逍遥”,而老子更多的是理智和冷静,所以他“不敢为天下先”讲究以柔克刚,主张以博大貹尖锐。这些思想无疑是非常宝贵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有时候过于消极,冷漠了,所以后世的学者们在做人方面要求“儒,道互补”
我认为这就像在政治用儒,法同施一样,在做人上儒,道互补也是合理的。与道家思想正好相反的是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的"爱”与孔子的“仁爱”又有区别,仁爱是有亲疏差别的“爱”。兼爱是对每一个人同样的爱,墨子之所以提出“兼爱”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所导致的,这种认识在我看来当然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可是我依然被他的胸襟,气概所感动,墨子为了阻止战争,让老百姓少受些苦,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没有博爱的心,谁能做到?就凭这一点,就足以成为后世的楷模了,这比起那些凭三寸不烂之舌,整天在诸侯之间搬弄是非,为了自己飞黄腾达而不惜唆使昏君,发动战争,玩弄权术,不顾信义的“纵横家”们可高尚多了。这一学派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和张义。虽然这一学派为仁人君子们所不耻,可是我认为他们在思维方式和谈话技巧方面还是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的,这些纵横家们在当时政治,外交方面对于各个诸侯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时候是起决定作用的,但是在军事上就还得靠另外一个学派即“兵家”,我认为兵家的思想是先秦诸子当中最复杂,支脉最多的一家,所以这部分内容我将在以后专门论述,这里就先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