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男生的礼物排行榜:中国环境网-只有打开视野 才能聚焦准确-最有价值的环境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23:31:07
“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系列报道之专家视角 只有打开视野 才能聚焦准确 日期:2011-05-16  作者: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复制链接  转载到:   #TRS_AUTOADD_1305462873515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305462873515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305462873515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305462873515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305462873515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如何抽丝剥茧厘清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站在环保圈子里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思维或多或少会有局限。跳出环保工作的框架,审视农村以及农业的环境问题,也许能看到现代文明带给农村的冲击,发现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


  为此,本报记者近日分别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毅、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昕,希望通过不同领域的专家视角,看到我们未曾关注的天地。

 

    
  在农田里日复一日劳作的农夫,是否已经感受到传统工业文明及随之而来的外来污染对他们的冲击?      CFP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 宋国君

农村环保最大问题在哪?

  农村环境保护最缺的就是信息。基础信息不足,认识肯定不到位,工作的针对性就不强,行动的合适性也就无法判断。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赵娜


  我国目前开展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教授。


  问:您觉得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农村典型的污染问题是非点源污染,而农村非点源污染最终是对水体的污染。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工业点源少,污染主要来自种植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养殖污染源。农药、化肥流失,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等,最终导致水体污染。


  问:农村环境保护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该怎么解决?


  答:农村环境保护最缺的就是信息。我国的环境统计制度主要针对工业及城镇污染排放情况,对农村非点源的排放情况(不一定是排放量本身的统计)统计颇有不足。基础信息不足,认识肯定不到位,工作的针对性就不强,行动的合适性也就无法判断。


  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一方面,为农民建立知识平台,比如建立一个农村环境保护的专有网站,让它成为宣传、教育、培训的平台。


  另一方面,开展农村环境保护问卷调查,收集农村环境保护信息。通过对农民和村镇干部的问卷调查,可以获取农村环境状况和污染状况的信息。我们曾经在辽宁省本溪县做过农村污染调查研究,有不小的收获。问卷调查成本低、获得的信息代表性强。在环境监测起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开展问卷调查无疑是一种快速、节约成本的信息获取方式。除此之外,还要设立农民观察员。


  问:辽宁本溪的农村污染调查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在本溪收集的数据有哪些意义?


  答:这次调查涉及本溪全县10个乡(镇)、98个行政村,获得91份有效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了每个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各种重要指标。基于调查分析,能够识别出农村环境面临的共性问题。例如在本溪县和大同县(也做过类似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垃圾随意堆放,缺乏有效管理,村民对此意见很大。在本溪县,一些沼气扶持政策和项目缺乏科学的评估,资金使用也面临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能力最多只覆盖到县(县城镇),现有的农村环境监测统计极其缺乏。此次调查为农村环境信息的收集做出了探索,可以作为今后县域及以下地区建立环境监测机制的框架。


  同时,此次调查主要基于环境规划角度开展,可以说是对农村地区的环境规划模式开展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尝试。这也可以作为对政府部门统计数据的有益补充。


  问:除了信息问题,在农村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还有什么制约因素?应该如何破解难题?


  答:农村环境保护缺乏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我国农村环保资金往往是临时的、短期的。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整治农村环境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环保投入毕竟有限。


  要想做好农村环保工作,需要建立稳定而有标准的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制度。2009年以来,我国推行了“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10年起,我国启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这些项目支持了部分村镇的环境整治,对农村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认为,国家应当在这些局部地区开展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提出全国性的、长期的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制度建议,有计划地向农村环保领域投入资金。


  持续的投入领域不但包括基础设施,还包括知识和技术培训。国家可以每年拿出占GDP一定比例的数额投入到农村,并且形成资金持续投入机制,甚至可以每年都增加0.01个百分点。农村投入的边际收益很大,这些投入就能让农村环保工作大有所为。


  问:很多农村没有专门的环保工作人员,这对开展农村环保工作有何影响?有哪些建议?


  答: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基本上是空白,一些乡镇政府虽然设有环保员,但往往身兼其他职务,在环境方面仅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而村委会普遍能力较弱,也无法担负起环境管理的责任,我国农村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可以是多样的,目标是适合所在地区的特点,具体包括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村委会自主模式以及两者之间的合作模式。


  以建立农村环境管理合作社为例。合作社可以作为法人机构,政府可以与其签订管理契约,规定其开展环境管理的职责范围、目标、资金机制、监督机制等内容。一般来说,建立的合作社是与村民有着良好关系的组织,可以有效实施具体管理。政府只要对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并对效果进行监督即可。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王晓毅

农村环境问题根源何在?

  新的环境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对农村的入侵,二是农村对来自村庄之外的环境侵害抵抗力不足。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李莹


  要破解农村环境问题,就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社会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毅。

  要破解农村环境问题,就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社会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毅。


  问:您怎么看待农村环境问题?


  答:对农村环境问题,我一直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关注更多的是人的问题,不是从单个人的角度,而是从群体活动的视角,来分析社会制度、体制、阶层等多因素作用下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力度加大,传统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如改善了农村人畜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一些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等,但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新的环境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对农村的入侵,二是农村对来自村庄之外的环境侵害抵抗力不足。


  可以说,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是社会问题。农村的环境问题是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问题,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那么即使投入再多的钱,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问: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对农村的入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有3方面:集约化农业生产带来的化肥、农业污染等问题,农村消费现代化导致的现代垃圾问题,以及村庄之外特别是工业对农村入侵带来的其他问题。


  集约化农业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与生态相适应的传统农业被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投入、高污染的、又没能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农业。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不少都是反季蔬菜,应季蔬菜成了稀缺物种。当大量反季节、非本土农作物代替应季的本土作物时,就需要生产的高投入。所谓高投入主要体现为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等物质的使用,这些又都会转变为污染留在农村的土壤、河流以及整个生态环境中。

 

  消费现代化问题也很突出。廉价工业品日益走进农村,正在成为威胁农村环境的另一污染源。


  现在的农村垃圾已经主要是城市工业品。去年在青海省玉树县地震前,我去过一趟。我看到当地的河里有很多塑料瓶、包装袋等垃圾。在藏族人传统的生活中,这些东西是不存在的,他们无法处理这些垃圾,就将其扔到了河里。喇嘛看到后,就组织藏民把这些垃圾从河里捞出来就地埋掉,但是当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即使这样做,也依然隐患重重。


  而事实上,这些现象不仅出现在玉树,而且在相当多的农村中普遍存在。


  如果说农业和农村内部的问题已经触目惊心,那么,外来污染的入侵对农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大部分来自城市和工业的污染由农村承担,一些“问题村”正是由于污染物扩散和积累而严重影响到当地环境乃至人们的健康。随着发达地区环境准入门槛的提高,许多污染企业开始向落后地区转移,农村成了污染的接纳地和资源的耗费地。


  问:农村对来自村庄之外的环境侵害抵抗力为何不足?


  答:农民是农村环境破坏的直接受害者,但是他们在环境中的发言权却很有限,自我保护能力严重不足。这是由于一方面,在政府决策中,农民的参与空间有限,缺少保护自身以及自身环境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农村的群体作为一个集体的行动主体,作用在下降。


  我们一直强调环境保护中的法制建设,但我认为这是不够的。举个例子,一家企业如果已通过环评,但是当地村民不同意在本地建这家企业,那么企业是否可以建设呢?在一些发达国家,决策一般会更尊重民意,因为当地人有权决定自己土地上发生的事情。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决策权多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在决策中特别是地方政府追求经济效益而与当地环境效益背道而驰时,农民的利益可能被忽视。


  我们经常看到农民遭到环境侵权之后却很少有发言权,污染企业往往都很强势,即使通过法律程序,损失惨重的农民也常常很难争取到自身的利益。


  问:对于农村社区抵抗力的不足,应该如何提高改进?


  答:环境问题是公共问题,指望农民个体参与来解决公共问题不太现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农村的活力,使农民有更强的参与能力。怎么激发农村活力呢?可以培养农民组织,有效提高农民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中央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关注,对改善农村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中考虑才能找到解决之道。如果不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农村的环境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从社会学角度强调两点,一是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不要让农村成为经济发展名义下的垃圾接纳地;二是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行动能力。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昕

农村环保工作怎么保障?

  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且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立法。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赵娜


  要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保障农村环保工作顺利开展?记者采访了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昕。


  问:您认为目前农村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答: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人居环境较差。环境“脏、乱、差”似乎成了农村的“专利”,一些开展环境整治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村,也开始出现反弹。主要表现为:污水处理系统普遍缺乏,垃圾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村庄整体布局、外墙色彩等杂乱,饮用水水源水质得不到保障,小工业企业与人居环境混杂现象普遍等。


  二是生态环境破坏。工业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尤其是饮用水水源及其他水体。河道不规范采砂、高坡度开垦等问题仍需加大整治力度。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村仍在进行着竭泽而渔式的经营,对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分不利。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落后。近年来,农村科教水平较以前有了提高,但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文明、生态、环境等教育开展更加不足。


  问:要解决上述农村环境问题,首要任务是什么?


  答:农村环境保护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必须解决资金问题。


  首先要加大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确保环保有持续稳定的投入,保证环保专项资金不挪作他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环保投入要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结合起来,并打捆配套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在实践中,资金不应过于集中或只关注环境基础好的地区而忽视了广大偏远地区,以防止出现某些地区建设资金富余而广大贫困地区环保投入不足的现象。


  此外,各地还要发展自身经济,增加地方收入。农村农业资源丰富,各具特色,可以努力发展无污染、有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政府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走城乡结合路线,让工业反哺农业,进而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县级财政稳定增长的发展目标,为农村环保资金的稳定投入提供保障。


  问:除了资金问题,农村环保工作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答:首先,要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立法,现有环境立法也难以用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


  因此,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一系列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等问题进行规范。


  其次,要加大农村环境宣教力度,强化农民环境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环保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农村环保工作的中坚力量和带头人。要建好农村环保示范工程,让广大农民看到环境保护的益处。


  问:针对农村环境立法滞后、惩戒力度小等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答:首先,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责任主体要进行界定。不仅要包括农村乡镇企业,还应当把农民以及地方政府也纳入责任主体的范畴,增强其环境责任意识。


  其次,修改相关立法,加大环境污染惩治力度。一些乡镇企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后,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企业有恃无恐,甚至变本加厉。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企业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


  问:目前农村环境保护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答:农村情况复杂多变,不应照搬某种模式,应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规划先行,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在保留鲜明特色的基础上,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人居环境。在建设中,要注意保留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古迹,切忌全部毁灭重建,还应注意资源综合利用,提倡节能减排和低碳意识,充分利用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