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毛伯温历史评价: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9:25:35
保国寺:一个古建筑博物馆 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加入时间:2006-12-12 9:13:27

    在一个漫长的时段中,能够经受住风摧雨折、虫蚀火劫、天灾人祸、战争磨难的建筑物,尤其是木结构建筑,几如凤毛麟角,保国寺却成就了这个奇迹。
    1954年,师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的窦学智、戚德耀、方长源在宁波城市的北部发现一座湮没已久的古建筑,建于公元1013年的北宋建筑———保国寺大殿终于再次浮现于世人面前。
    1961年,保国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半个世纪以来,文物部门对保国寺大殿进行了10余次维修、保护。
    如今我们从保国寺大殿中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几近千年的历经沧桑的建筑,我们还能从中看到繁荣鼎盛的唐宋文化,看到誉满古今的五山十刹的建筑原生形态,看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典籍———宋《营造法式》编著者所可能依据的建筑技术与艺术实例,看到居于主流的中国官式建筑木结构体系的发展脉络。
    2005年,宁波市政府决定将保国寺完完整整地建成一个古建筑博物馆,以守望建筑遗存、研究建筑历史、弘扬建筑文化的博物馆定位彰显这座江南最古老建筑的价值和风采,在真实、完整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集保护、研究、展示、抢救四大功能于一体,全面展示地域建筑历史、文化和艺术。保国寺再次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今日起开放的“德、才、风”———人文画砖屏陈列就是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的新亮点之一。(徐学敏)

            保国寺十六扇砖屏的故事——精美的砖头会[说话]
    ●都说“抛砖引玉”,但只要你见过保国寺的那些砖,大概从此会对砖的价值刮目相看。今日起,保国寺内的重量级“宝贝”———16扇人文画砖屏将向游客开放。

    ●专家们慨然叹曰:砖屏之大,超出了一般砖雕的体量;砖屏之多,排列在一起,俨然似一个砖雕专题陈列展览;题材之广,囊括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典故;雕工之精,完全可以与同时代的木雕、石雕媲美……

    ●今天,搭乘动漫这趟“时代快车”,16扇砖屏“讲述”的16则典故,将汇成一部16集的动漫故事短片,让人们换一种方式体验传统文化。

     “砖”家说“得”




昔日“大夫第”(沈惠耀摄)

     16扇砖屏现藏保国寺,它们的“出生地”却是江北乍山的“大夫第”,宅主人姓王,他应该是聚有充盈的财力来营造这座百年大计的府第。“大夫第”建于清嘉庆年间,由台门、前厅、后厅等组成,前后厅之间有一段分隔墙,中设一门。16扇砖屏就镶嵌在门两侧朝北的墙面上,左右各8扇,做成仿木格扇门的样子。这样的格局前所未有,平凡的院落突然变得不再平淡。

    今天,我们自然无法推测宅主人当初是怎样考虑的,但设身处地可想像到这样的场景:主人晨起,推窗即见砖屏,砖上是“君子慕莲”、“东篱采菊”、“北海牧羊”、“竹林七贤”……也许,宅主人的“日三省乎己”的第一“省”就是从目睹这些砖屏开始的。

    近200年倏忽过去了,原先的大夫第已破败荒芜,原设的保护砖屏的檐廊和矮垣亦荡然无存,露天嵌在墙上的砖屏经日晒雨淋渐渐开始风化。上世纪80年代初,为抢救这整套砖屏,避免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大小各种因素的损毁,经上级允准、有关方面同意,决定将它们迁入保国寺保存。

    许孟光,市文保所研究员、甬上古建筑专家。当年,由他负责16扇砖屏的具体拆迁工作。他回忆说:“我首先到实地仔细观察该怎么拆,因为怕万一弄乱或损坏。我发现每扇砖屏的上下部拦腰平直分离,但出人意料的是,砖屏的芯子部位也就是雕刻有经典人文画的最主要部分,是由不规则砖块拼接组成的,一旦摆放秩序弄乱,就很难复原。”

    为什么这些核心部位的砖雕是由不规则砖块组成呢?许孟光分析认为,这些人文画砖屏体量大,雕工细腻,顺着细节部分做成不规则形是为了让接缝不明显,粗粗一看,很多人会以为是浑然一体的哩。当然,这对当时砖屏的精确尺寸计算和烧制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许孟光在现场仔细丈量了尺寸,回到保国寺,反复思索,拿出了一个方案:将砖屏分成上下两部分,根据两部分不同的尺寸各定制木箱,16扇砖屏共计32只木箱,将砖屏和木箱均编上号码。

    他说:“拆迁由当时的洪塘建筑队承担,事先,我们把人员都组织好,由谁负责从墙上拆离,由谁负责按原样装箱,由谁负责包扎,都落实到位。花了一天功夫,我们顺利地将16扇砖屏拆回了保国寺。”在拆的过程中,他们还意外发现,砖屏与墙体之间,有类似于楔子的东西将两者加固。

    即便是与各种古建筑打了几十年交道后的今天,许孟光眼中的这些砖屏还是独一无二的:“就我所知,体量如此大,在全国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人们现在能看到的多数是类似于林宅中的那种小幅砖雕作品;这些砖屏反映了当时极高的雕刻、烧制工艺;砖屏上雕刻的16个经典故事,内涵丰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清朝乾嘉盛世之际的大型砖雕艺术精品。

    以砖说典

“写经换鹅”


“商山四皓”

     砖头的话题,似乎和它们的外形一样方正沉稳,但我们从16幅精细入微的人文画砖屏上,又分明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思想的一歙一合,传统文化的声音就这样在砖头里悠悠传递着。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副馆长徐学敏告诉我说,近年来,研究者将雕刻于16扇砖屏上的人文典故加以分类,发现其实它们代表着宅主人乃至所有古代文人对“德、才、风”三方面的追求。

    16扇砖屏,16个典故。各图案上一般都未写有画题名称,根据其所绘与款识,后人代拟了四字句的题旨。

    立德、立功、立言,被古人称为“三不朽”,古代文人历来看重“君子之德”,勤、忍、忠、洁等,都是古人所推崇的德的几方面表现。在16扇砖屏中,表达主人“景德”愿望的很多,有6扇:

    其一是“贤母教勤”,图案是敬姜中坐教子,捧持茧筐的儿媳旁侍,其子躬身听训。此典故说的是敬姜不因儿子身居高位,还勤于纺织,认为人人都应勤于职守。

    其二是“伯牙操琴”,图案是俞伯牙坐船头即景弹奏琴曲,樵者钟子期坐岸上细听欣赏。四周有高山流水,亦即琴曲主题。这个典故寓意交友贵在相知。

    其三是“圯桥授书”,所雕为:圯桥之旁,黄石公倚杖授书,张良躬身相接。这个典故说的是黄石公为教育张良“忍小忿而就大谋”,故意将鞋子掉落桥下,并傲然命张良替他拾起,继而又命为自己穿上,“孺子可教”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张良后成为效力邦国、功成身退、不争个人名利的杰出范例。

    其四是“北海牧羊”,图案是苏武在风雪中持“汉节”牧羊,两旁胡装小儿嬉戏,空中大雁回首与苏武相视作交语状。苏武忠贞不贰的情操,千古流芳。

    其五是“君子慕莲”,图案为水榭中周敦颐执扇倚桌、观池荷,一童子凭栏传话,另一傍池采莲插瓶。这个典故中的周茂叔性爱莲,作《爱莲说》,以莲比君子,“出淤泥而不染”一句至今传颂。

    其六是“倪迂洗桐”,所雕为倪瓒执扇坐,指使两童洗拭庭桐。这典故说的是倪瓒有洁癖,他由自身而推及庭桐。

    砖屏中第二类主题表达的是主人“仰才”的愿望,有3则典故围绕这一题材展开:

    其一是“博士传经”。图案上:伏胜坐,口授《尚书》,旁一少年侍立。弟子晁错伏案缮录。这个典故说的是有益于社会的典籍、文化,即使遭到一时的摧残,但终究会流传下来并发扬光大。

    其二是“神童特慧”。所雕是唐玄宗于便殿召见常敬忠情景。典故中的常敬忠读书有自己一套特殊的方法,他采取潜心深入研究方式,由短文开始锻炼,渐进至“一览千言”、乃至“一览万言”。

    其三是“东坡读砚”。图案上是苏轼堂前踞坐,一侍童持砚呈进,几上亦置有砚。东坡文章汪洋肆恣,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癖爱砚台也被后世看作才情的一种体现。

    砖屏中第三类题材表达的是主人“慕风”的愿望。古代文人的风雅之事层出不穷,对弈、赏竹、采菊、寻梅等隐然是文人的“习惯动作”,从6扇砖屏可窥一斑:

    其一是“商山四皓”。只见山中二老对弈,另外两人观战。其旁石台上置小炉,备烹茶,一派隐士闲适情景。此典故说的是商山四皓虽退居深山为悠闲隐士,而其威望与盛名仍极高。

    其二是“竹林七贤”。竹丛之中,七位名士正在观赏以竹为题材的画轴。这则典故发生在魏晋时,统治阶层政治斗争激烈,七人为了表示超脱,常借酒醉故作放浪,以此保全自己。

    其三是“写经换鹅”,图案是王羲之中坐,一侍童捧鹅呈观,另一正纵鹅入池。典故说的是一位道人为求王羲之书法,特养一群白鹅,王羲之观后不肯离去。道士赠其群鹅,以求其书写一部《黄庭经》。这本《黄庭经》法帖,后成了著名的书法传世名作。

    其四是“东篱采菊”,但见图案为竹篱旁,置酒具,陶渊明席地坐,侍童采菊插瓶。说的是陶渊明不事权贵辞归故里后,实现田园耕读的理想。

    其五是“冒雪寻梅”,所雕为孟浩然冒风雪出游,两家僮随侍。孟浩然是严冬近郊赏景的倡导者,常冒雪以寻梅。从此,“踏雪寻梅”也就成了文人雅士的惯例。

    其六是“孤山放鹤”,只见林逋作呼鹤状,两童子随侍;双鹤和鸣,一翔舞,一正振翅。北宋诗人林逋长期隐居杭州西湖孤山,吟诗作画、种梅养鹤,终身不仕,人称“梅妻鹤子”。据最新考证,林逋系宁波奉化人,40多岁才至孤山结庐隐居。

    如果说上述题材砖屏已突破了以往“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和合二仙”、“福禄寿三星”之类的程式,那么,还有一扇砖屏反映的内容更是带有浓厚的乡土特色与海防思想,它就是“候涛题壁”。

    砖屏上的铭文为:“王安石宰鄞,尝书十字于候涛山仙人洞石壁,句云:六国连王处,平倭第一关。”

    众所周知,王安石曾任鄞县知县,候涛山即宁波镇海招宝山旧称,明朝后为防倭扼江之要塞。此则典故将明朝筑城防倭题壁之事,移植到宋朝王安石头上,看似不尊史实,但实则反映了宁波人民对王安石的爱国爱民、勤政廉政的感恩与缅怀之情。这是在其他的装饰性“三雕”图及任何人物画轴中所未见的。

    不要小看了砖上的这些典故,专家说,它们不落俗套,摒弃了庸俗的祈求吉庆与单纯的藻饰豪华,把砖雕画从世风旧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升到寓教于乐,使儒家的人生观与高超的砖雕工艺融和为一,这便是这些砖屏之所以不同凡响之处。

    精美的砖头会说话。这些砖屏高2.33米,总宽8.16米,在19平方米的总面积上,它们“说”着中华数千年典范,“说”着前辈的贤与能,“说”着爱乡、爱国的理想。

    砖雕·动漫


动漫《伯牙操琴》

    精美的砖头会说话,加点想像力,便是一组内容丰富的连环画,如果再加点创意,搭上动漫这趟时代快车,就能将这一则则故事说得娓娓动听,头头是道。如今,人们正努力让16扇砖屏上的故事“动”起来。

    不久前,保国寺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签订了一项协议,该院将根据16扇砖屏上的内容创作一部16集的动漫故事短片,每集讲述一个典故,旨在让更多的人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目前已完成其中的几集,这是我市首部文化遗产类原创动漫作品。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艺术分院参与制作的师生认为,今天,不少传统文化在当代时尚潮流的撞击中很难适应,一部分人对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产生疑惑,甚至抛弃。从小看着国外动画片、吃着麦当劳长大的新生代,与传统文化更是相距甚远。“几千年的文化瑰宝过时了、老了吗?显然不是,我们认为传统文化没有老,也永远不会过时,而是其表现形式与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之间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之处。”

    他们做的就是让传统与现代文化消费相适应的尝试,他们相信,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表现空间出发,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可以更直接地再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空灵虚幻的空间关系,也有利于视觉传达。

    据悉,这些动漫短片“出手不凡”,其中的一集《伯牙操琴》已顺利入选“爱国者杯”首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作品大赛。该赛事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是国家文化管理部门首次以“动漫赛事”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向公众推出的大型文化竞赛活动。大赛共收到动漫类作品222件,而《伯牙操琴》三维动漫作品是惟一一件由文博单位申报的参赛作品。

    精美的砖头会说话。以动漫形式诉说的砖屏上的“传统”,你愿意倾听吗?
         转自《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