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布衣于成龙整本:书与人同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4:07
李辉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17日   07 版)

 

图①

图②
时间真快!杨宪益先生去世已过一年。一年虽过,他留在今人心目中的分量,依然沉甸甸。
沉甸甸,他的书,在我手中。
杨先生题赠之书,我有多种,《去日苦多》是其中最后一本。
在杨先生去世的前三天,听说他病危,我赶去医院看他。走进病房,惊喜地看到他居然又挺过来了。气力虽衰,但神志清楚,眼睛还能睁开,看见我走近,他晃晃右手,伸过来。手温暖,柔软。
看他虚弱、渐趋衰竭的样子,对他的康复我真的不乐观。无法交谈了。告诉他,我第二天要到外地去,回来后再来看他。临走告别,他用手指了指沙发。沙发上放着一包书,这是他的一本随笔集《去日苦多》,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书赶着印出,刚刚送来第一包。清醒中,他看到了自己题签的新书。我取起一本,慢慢欣赏,又拿到他的眼前展示,说:“印得很典雅。”如在过去,我一定会请他签名。如今,不再可能了。
这一别,已成永诀。《去日苦多》之后,我的书架上,再也没有增添他亲自赠送的新书了。
杨先生赠书,几乎都只写上款和签名,很少写上题跋。但在我的藏书中,有两本例外。
一本是《译余偶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封面见左图)。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杨先生在翻译之余开始陆续撰写系列文史考证的随笔。《李白与菩萨蛮》、《中国的扫灰娘故事》、《中国青瓷的西洋名称》……笔涉中西古今,博识与敏思尽在其中,堪称文史小品的上乘之作。此类文史随笔,1947年以《零墨新笺》出版,再出《零墨续笺》,80年代由三联书店合集出版,易名为《译余偶拾》。
杨先生对自己的书从来不看重,凡出新书,转眼间就送光。他的书架上,除了外文藏书和工具书之外,很难看到他自己的书。他与夫人戴乃迭联袂将中国古今名著翻译数十种,只有零星几种留在书架上,没有完整的一套。他在2006年版题赠的《译余偶拾》上,写了这么一句:“李辉兄一哂。这本读书笔记不值得印,看看玩吧。杨宪益二○○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另一本,他们夫妇翻译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英译本,我买到后拿去请他题跋。该书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初版于1959年,后数次再版。我所获得版本,为1982年第三版的第二次印刷的精装本。版本不老,装帧却颇让人喜欢。封面为当年《中国小说史略》的中文版原样,整体淡黄底色,右侧上方竖排鲁迅手书的书名题签和署名,清爽,雅致。英文书名印在护封右上方,下方选择长沙出土的一幅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的漆画,从封面一直延伸至封底,图案精美,极富装饰性(见图②)。
那一年去给杨先生祝寿,我带去搜集到的这本《中国小说史略》,他题跋如下(见图①):“大跃进时译本,只用了一星期。李辉兄一哂。(今天是我生日)杨宪益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一看题跋,我大吃一惊,叹曰:“一个星期?就把这么难的著作译完了?”
他说:“我坐在一旁念,戴乃迭就在打字机上翻成英语。大跃进嘛!”淡淡一句,顺手又抽出一根烟点上。
当日场景至今难忘。值得珍惜的是,他的这一题跋,写在91岁大寿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