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散吧 灰姑娘:名家美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18:42
名家美文(二)

跨越 百 年 的美丽

梁衡

今年是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

100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就是后来名扬于世的居里夫人。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发现,他们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居里夫人一直是我崇拜的少数名人中的一个。如果说到女性的名人她就更是非第一莫属了,余后大概还有一个中国的李清照。我大约是在上中学时读到介绍居里夫人的小册子,从此她坚毅的形象便在脑海里永难拂去。以后我几乎搜读了所有关于她的传记。一个人的伟大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二是他的人格,他的精神。对居里夫人来说,这两方面她都具备,而且超群绝伦,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和学习。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为了提出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化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还会自动放热,一小时放出的热能溶化等重的冰块。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的头上。

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给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着的追求。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她不但懂得个人的自尊,更懂得民族的自尊。当时的波兰为沙皇所统治,她每天上学的路上有一座沙皇走狗的雕像,玛丽路过此地,总要狠狠唾上一口,如果那一天和女伴说话忘记了,就是已走到校门口也要返回来补上。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7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是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不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着,这样地耐得苦寒。她以25岁青春难再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本来玛丽·居里完全可以换另外一个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成语言“浅尝辄止”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殊不知有多少人对自己也常是浅知辄止,见宠即喜。你看有多少女孩子王婆“赏”瓜,顾影自怜而不知前路。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女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委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值钱、更重要的东西。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它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已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不背枪支,不受军衔。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原载《光明日报》1998年9月5日 )

让敬畏的力量在我们心中成长

刘文宁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在某些人看来,大哲学家的话语在今天可能显得颇为空泛而轻飘了。什么“头顶灿烂的星空”,我们可以无视它的存在;什么“心中的道德律”,虚幻无形的东西,换不来金灿灿的钞票和眼前的实惠。

当我们不再顾及那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时,必然的结果就是,敬畏之心就离我们远去,所有丑恶的东西就可能大行其道:贪赃枉法,造假行骗,抄袭剽窃……

从县处级、司局级到部级,一个个贪赃枉法的官员“前仆后继”地走了上审判台,几百万、几千万元的权钱交易纪录不断被刷新;白天会场上大讲廉政建设,晚上私下里买官卖官明码标价,一些官员在百姓心目中的信誉直线下降。

从各种食品到学术成果,坑蒙拐骗无所不在,以至消费安全成为投诉热点,社会诚信、学术良心之类成为稀缺物品。今年2月,中国科协直陈科学道德领域的“七宗罪”—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躁之风—宗宗罪状应该让学界不少人士脸红心跳。而造假最恶劣的领域莫过于官场上的数字“注水”,一个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当地财政背上多年都卸不下来的包袱,称其祸国殃民并不为过。

因为无所畏惧,所以我们傲视万物,什么珍奇怪兽都敢做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甚至讲究生吞活剥,哪怕染上什么莫名其妙的疾病也在所不惜。

因为无所畏惧,所以我们可以把大片大片的森林砍光,将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让滚滚黑烟畅通无阻地飘进空中,并不顾忌多年以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空气和水源污染等一系列恶果接连而至。

因为无所畏惧,所以什么丧失人伦、无视法律道德的事都做得出来,杀人越货、买卖人口、吸毒贩毒、投毒爆炸,重大刑事犯罪率不断上升。

我们曾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誓死不做亡国奴的仁人志士而自豪,但我们往往不敢正视,几乎在每一部抗日电影中,跟在那些烧杀抢掠的日本侵略军身旁的,总少不了助纣为虐的伪军队伍。为什么中国人当中有那么多人投降侵略者?这一问题,我们的历史学家很少研究,普通民众也很少反思,它几乎成了一个谁都不愿去揭的伤疤,就那么一直隐藏在我们民族肌体的某个部位。不久前,不是还有人为当年卖国求荣的汉奸周作人做种种辩护和开脱吗?

可见,做汉奸,在一些人看来,并不是什么奇耻大辱,并是什么不可原谅的罪责。我不知道,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还有什么比卖国行径更危险,如果说连这一底线都可以放弃,那么,我们的文明社会大概也没什么可引以为“文明”的了。

在原始部落,在封闭、落后、偏远的人群中,人们相信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上,神灵是绝对不可以亵渎的。“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在宗教流行的地方,教人行善积德的教义也在时时约束着人们不可做恶。

当科技的发展破除了我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后,当我们置身于转型期社会,基本的价值理念正经历着震荡、磨合与撞击,传统的与现代的、保守的与开放的、东方的与西方的、前进的与落伍的、单一的与多元的价值观念相互胶着、交锋,这时,一种空前的无畏力量在我们心中滋长—对什么事情都无所畏惧,对什么东西都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这种无畏最终会让我们失去做人的尊严与高贵。

作为一个社会中的公民,我相信,总有一些不能动摇、不能通融的东西要牢牢坚守。我们身处的这个空间毕竟叫做人类社会,它终究不同于动物世界,它要靠种种文明规范来支撑。我不知道,没有了规范,失却了基本的公序良俗,无视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我们的文明社会能走多远?

美的哲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们追求的至高境界,其实美的概念很广泛,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很美的,只是个人观点不同而已,所以美就成了一切顺心事物的代名词。
   美分两种,就是内在美和外在美。有些人追求外在美而忽略了内在美,这种人轻则枉度浮生,重则祸国殃民。同样,有些人只追求内在美而轻视外在美,这种人本身就是缺乏美的,也是很有争议的,例如人畜的粪便吧,这就是一个极端的例,粪便是植物生长很好的肥料,
    这是无可置辩的,但是,由于它外形实在恶心,所以一般不讨人喜欢。同样,仅有内在美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很容易被排斥。
   当然,这外在美并不是说要打扮得多么漂亮豪华,而是说要起码的干净和整洁,要突显自己的个性。我并不反对穿着得时髦前卫,我也不反对男人戴耳环喷香水,我更不反对男人留长发,但是,我反对不适合戴耳环的人戴耳环,我也反对不适合喷香水的人喷香水,我更反对不该留长发的人留长发,因为在我眼里,这不美,牵强是不美的!人的美在于合理的打扮和个性的张扬,我觉得腾格尔留长发很美,那是种奔放的美,我觉得谢庭锋穿西装美,那是一种迷人的美,我觉得张国荣妖艳得美,因为那是他的个性。我从不嫌弃校服,因为那符合我的身份,但当我离开学校时,我会马上换上自己的衣服,因为我要张扬我的个性,我要恢复狂野的自我!
   美是不受拘束,没有人能够抵制美的诱惑,没有人能够不追求美。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看着来去过客匆匆,望着身边擦肩而过,总让人心中凄凉难过,其实这也是一种惆怅落魄的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种凄凉的美。我们要用美的眼光看待一切的人和事,试着用美的标准衡量事情的对错,这样,我们的心灵就会变得更美,这也是一种内在美,人本来就是有内在美的,“只是贤者能勿丧尔”。
   我们追求内在美,甚至比追求外在美更重要,但却不能脱离外在美,这就是美的哲学。

江南雨巷

董 滇 宁

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端茶递水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晃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辩识出你的故居吗?

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耐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孤独并不可耻

被誉为中国摇滚最重要“民谣诗人”的张楚、曾唱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当人们欢望众星出入的摇滚十年时,这个曾大红大紫的歌手,成了一个真正孤独的人,成了城市里的鲜花,如他所唱的:“他们想象鲜花一样美丽,一朵骄傲的心,风中飞舞,跌落人们脚下”。
  他的孤独就像飞扬于秋风中的玫瑰花瓣,那样的高傲又脆弱。于是当他不再成为明星,成为了他自己的时候,他真的跌落了,并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孤独的人可耻吗?这是条爱情定律,然而无论我们冷眼或是热眼来看这条结论都很难苟同。
  害怕寂寞的人总是视孤独为毒药,总要想办法到些热闹的地方寻开心,找快乐,其实这样更容易跌人苦闷的枯井,一不留神还村招来额外的闲气,那就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了。
  孤独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处境,总是如影随形,它能轻易发现我们的行踪,找到我们的地址。孤独是不分时间不分地不分年龄,而且毫无选择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灵之中。
  那么既然我们无法躲避,为何又不乐观点去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也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恭候它的大驾光临,奉其为座上宾,并与酒茶来招待。
  孤独是一种超然于尘世之上的心境,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整天为生活忙碌的人是无法体到验孤独的,沉湎于灯红酒绿娱乐中的人,也体会不到那种孤独那种独特的滋味。只有真正拥有孤独的人才能真正的感觉到,并知道怎么样去享受那份特有的孤独。
  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是懦夫;能够忍受孤独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是最无所畏惧的勇士。
  如果说忍受孤独,是一种毅力,那么享受孤独,便是一种情趣,一种境界,享受孤独,是世间最美好的生存方式,那些能够享受孤独的人,他们在智慧之光的抚照下,内心的叶片花朵不仅常绿常开,而且弥散出经久不息的芳香,经久不息。
  历史上,那些被万众崇敬的英雄内心总是孤独的,那些神游物外的思想家内心也是孤独的。他们都是孤独的人,他们在孤独的时光里不停的思索,永远不停地深入,使他们出类拔萃,高翔于天外的青天。那些过程虽然有快乐也有痛苦,但绝对没有莫名其妙的状态。
  圣人梭罗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作家阿兰•德波顿在一次访问中,谈到自己的创作来源,反复强调“孤独”二字,“人们通过书把个人化的东西表达出来,所以有孤独感对于一个出版人而言是很好的”。没有孤独感就不会想到读书的,尽管德波顿享受着作家的孤独,但他坦言并不缺乏朋友,“孤独并不意味着没有朋友”。在他看来,作家天生就应该享受孤独。
  不用心者是不会孤独,但善用心者虽孤独却没害。梵高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但作为一个思考的人,他从来没有感受到他是孤独的,但因为他对自己的事业抱有信心,正是因为祥云似的孤独托举着,使他从孜孜不倦中看到自己在存在的价值,成就了他的黄金彼岸。
  思想者在创作的时候都不会孤独,灵感和感悟都是在孤独中闪现,创造在孤独中萌发,思想在孤独中开花,他们并非完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有人性的弱点,也会陷入感情的纠葛中,但由于他们钟情于虚构和梦想,大事物的深刻度让他们消弭了彼此的差别,使他们内心的叶片写满对生命的渴望,每一颗露珠,都是一盏灯,在焕发内在的光明,让心灵亮了起来了,闪烁中显示自己的信心与无畏。
  孤独也是一种较高的资格,享有它,你的生命才会不落俗,虽千城莫易,却心灵愉悦。沏一杯香茗,放一悠悠乐曲,静静地思索,让生命在富有创造精神的孤独中度过,审视自己的昨天与今天,判别自己的心与形。
  孤独让心灵找到一份难得的宁静,让宁静的心与大千世界交流、谈判,让孤独抖落身上的红尘俗气,擦净花花绿绿的保护色,细细咀嚼与心灵共处的恬静,慢慢吞噬着美妙的感觉,缓缓吸收着闲暇的美味。
  在孤独中拥有自己的一切,这时,你会明白,其实你并不孤独,你会感觉到孤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孤独的人并不是可耻的,所以你务必要记住,别让你的茶着凉了,也别让你心灵着凉。

感动

像泪水感动是会流淌的,像焰火感动是会跳跃的,像星光感动还会闪烁,朋友,你有过感动吗?生活中我常感动得无言有泪。
  世事如棋,人生如子,感动总在那不经意的刹那间产生,很喜欢漫步在雨中,让雨点轻轻拍打脸庞,聆听雨的心跳,闭上眼睛我如痴如醉。突然雨停了,睁眼,原来是把玲珑的小伞,还有一位清秀的女孩。“怎不打伞,会淋病的,我送你”。浅浅的笑荡漾在她脸上如天使一般,她将我送回寝室才返回主楼。是的我喜欢淋雨,但我更喜欢这雨中的旋律—让我感动。
  岁月似衡,心灵似秤,感动在生命的张弛中萌芽。旧病复发,去医务室拿药,冒冒失失地将药单忘拿了,风风火火要下楼,年迈的老医生跑出喊道“别急,慢点孩子。”临了又再三嘱咐道“孩子,可要按时吃药,出门在外注意身体,你妈的心可是悬着的呀!”这一声“孩子”让我热泪盈眶,泪眼朦胧中,我仿佛看到是妈妈坐在我面前。
  尽管生活中有:匆匆的脚步踏过深秋的落叶时不会有时光流逝、人世沧桑的暇想,冷冷的眼光观看沙翁悲剧时不会有悲天悯人、热血沸腾的情怀,但我深信你我都会为生活感动,心灵深处的感动犹如一眼甘甜的井,将滋润着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匆匆过客。

渠清如许

曾极度自信,我引以为荣的华夏文化!
    你的一袭长衫,历经千载风尘,坚守着“谦谦君子”的信念,履行着“非礼勿动”的公约,终落得“礼仪之邦”的声誉!然而有一天,鲁迅以尖刻的语调讲述了一幕闹剧:电车里,几个儒生谦和有礼,为一个空位揖首相让。开车时,这些依旧站立的“君子”在谦让中摔倒。鲁迅的指责,刺入千百年不曾治愈的沉疴!
    你的一纸锦绣,唱出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缠绵,吟出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凄,终熏陶出精通音律,擅长书画的后主,断送了一国江山。直到有一天,苏轼以“大江东去”扑面而来,洗涤了词曲中酸涩的腐朽,开辟了雄浑豪迈的新天地。这才是华夏摄人心魄的大气。
    你的精美八股,沿袭数朝淘出精英无数,他们满腹经纶,妙笔生花。面对前来朝拜的洋人,他们以“异类”相待;面对精良的炮舰,他们不屑一顾。终于有一天,喷火的枪器击落了他们的花翎,这才生出“洋务救国”的念头。近代的耻辱,在无上的自信里拉开帷幕。
    你近乎固执地坚持,近乎盲目的雍蔽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你广开言路,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接纳着各式外来文化——
    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里露出鲜红的檀木。一位老人颓然蹲下,用手抚摸着花纹精致的砖瓦,用哽咽的语调讲述着关于老屋的故事,和历史一样绵长,和画檐一样精美的故事。你的勇气,是否来自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城市规划图?
    你坚决地将发黄的古籍投入烈火,似乎要焚烧掉这百年的耻辱。你取下黑山白水的丹青,换成印刷考究的广告;你合上沉重的史书,转而品玩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所以,孩子们不知“孔融让梨”的典故,愈加骄纵,愈加顽劣。你的取舍,是否源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参考说明?
    你仍然错了。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种文化若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得吐故纳新;一种文化若要延绵不绝,更需要坚守自己。
    过分相信自你使你腐朽,盲目追随他人使你迷失。渠清如许,我深爱的华夏文化,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你能否清澈如许流淌依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