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下载最新版8.2:水城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47:32
水城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次数: 254 发布日期:2010-05-18 07:56:46 字体:【大 中 小】

  (2009年3月3日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水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沉着应对特大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团结协作、抢抓争上、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1%(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0 %、11.4%、10.4%);财政总收入完成6.41亿元,增长27.3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增长3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9亿元,增长2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7亿元,增长1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38元,增长16.5%。
  一、“三农”工作得到强化,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克服特大雪凝灾害给农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8亿元,增长5%。继续推进粮食安全工程,粮食播面123.75万亩,总产量达26.48万吨,增长2.53%,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猕猴桃、杨梅、西瓜、李、烤烟、生姜、茶叶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8万亩,新增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畜牧规模养殖效益大幅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完成人工种草1万余亩,启动实施万头优质肉牛基地,顺利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畜牧业产值达4.67亿元,增长25.54%。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覆盖13个乡25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快速推进,解决了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建设730口、省级土地出让金建设基本农田坡改梯工程529.46亩,两项工程均已通过省市验收,名列省市第一。建成引灌工程2个、农村沼气池3200口、防氟节能灶2.5万口。建成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5550亩,解决烟地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3万人以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85个,完成农村贫困户住房改造4376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完成700户异地扶贫搬迁及灾民建房项目。完成“绿证”培训1828人、“阳光工程”培训转移1396人、“雨露计划”培训185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802人。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整脏治乱”、“满意在水城”等活动进一步结合,示范引导作用初步显现。
  二、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工业立县与城镇化步伐加快
  围绕“积极应对不利因素,扭转工业经济回落被动局面”的目标,着力推进工业立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达62.33亿元,增长38.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48.51亿元,增长46.47%。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整合工作任务,38对煤矿已办理开工手续,正在抓紧建设。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大中型矿井建设进程加快,化乐一矿、二矿获省发改委批复。原煤产量达469.49万吨,增长1.29%。重点项目发耳电厂第一、二台机组投产运营,响水电站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毛家河电站、鳝泥坡电站建设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双牌铝业10万吨电解铝环保改造工程及铝加工项目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红山工业集中区优化方案和相关手续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后,即可进入招投标程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建通乡油路77公里,预计2009年底完工,建设通村公路419.7公里。积极做好水盘高速公路、六沾复线和玉马公路建设的配合协调工作。双水新区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县医院门诊楼顺利建成,凉都大道东段纳入城区主干道管理,龙泉山西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人民路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双水新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批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市、县“十件实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
  三、三产发展提速,拉动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完善和规范“农家店”90家,促进了农村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双水片区汽车销售需求旺盛,推动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旅游文化日益丰富,举办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桃花艺术节和首届森林生态文化艺术节,天生桥、北盘江大峡谷、花嘎天坑列入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以朵城市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米箩乡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暨巴浪河乡村旅游度假村控制性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进入修改完善阶段,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基本建成,凉都温泉钻井工程已结束,玉舍森林公园、前进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2.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85.48万元。邮电通信、信息咨询、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持续发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四、有效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家,5家20万吨以上焦化厂建成煤焦油回收装置和初加工项目,10余家制砖企业实施技改扩建工程,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目标基本实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5.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2.5%。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5.1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土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据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1万亩;启动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初步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的编制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通过上争外引内联强服务,全年共引进项目38个,协议资金78.5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1亿元,增长30.51%。
 
  五、民生问题持续解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企业养老五项保险综合发放率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10.1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廉租住房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开展;五保供养人员达3707人,建成木果、营盘等8所农村敬老院。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和疾病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100%。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对玉舍乡、米箩乡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实施排危,化乐乡猫场村两次成功避让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泥石崩塌,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继续加强,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煤炭、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加大对非法盗采国家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取缔力度,对反弹较严重的南开乡实施了专项整治。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按照“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要求,切实做好上访群众接访工作。加大对各类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一批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集体上访、重信重访和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遏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整治斗争,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57起,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积极支持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派员参加市医疗救护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全县干部职工踊跃捐款440.06万元,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水城人民的温暖。
  六、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招录特岗教师684名,完成2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强控辍保学力度,“两基国检”顺利通过省政府预检,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效。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省专家评估验收,免疫规划再列全市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5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县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扎实有效,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富有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加快,水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图书馆、综合健身馆,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六盘水建市30周年暨水城区县分设20周年庆典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11%。科技、审计、统计、气象、档案、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七、认真履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策、社会公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议提案办理,办复县人大代表建议117件、县政协委员提案89件,办复率为100%;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件,办复率为100%。政风建设继续加强。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切实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采购,重点治理商业贿赂,强化行政监察和纠风治乱,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政府各部门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并取得实效,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效能意识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向实现“十一五”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军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法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水城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整体开放水平不高,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艰巨而紧迫。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仍然偏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增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不足,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四是经济发展引发的次生问题开始显现,征地拆迁、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煤矿整合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五是安全生产、人口计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和谐水城,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1%,主要污染物减排2%。
  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坚持“定任务,调结构,盯项目,投基础,保民生,抓作风”,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紧紧结合投资拉动型经济特点,牢牢把握中央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增加投资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第一,抓好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牢牢把握中央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按照“上争外引内联”的工作思路,超前谋划项目储备,抓紧抓实项目的梳理、分类、排序工作,主动向省、市汇报衔接,争取将更多符合国家项目投向、前期工作完善、具备开工条件的待建项目列入当前国家投资计划,顺利完成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对拟开工建设项目,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一条龙”办公,尽快落实土地、业主等要素,拟安排8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促进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抓好已批项目建设管理。坚决克服重争取、轻实施,重启动、轻管理倾向,严格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从快进行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及《水城县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招投标工作,制定翔实的项目工作计划,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做到如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充分发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导向,坚持调整优化一产、做大提升二产、强推拓宽三产,不断聚集生产要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第一,调整优化一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紧紧围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要求,努力实现把水城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区副食品加工基地的构想。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工程。严格保护耕地,继续实施好6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和3335亩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特别是抗旱能力,以分带轮作、精耕细作为载体,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实施好3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确保粮食增产2%以上。二是抓好大种植。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市场引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追求效益”的原则,扎实抓好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优质干鲜果基地、万亩新茶园和万吨冷库建设,不断壮大茶叶、果蔬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商品蔬菜基地和新增商品蔬菜基地各1万亩,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5万亩,新增猕猴桃种植0.25万亩,新建茶园1万亩。三是抓好大养殖。继续抓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和饲草饲料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实施好陡箐、红岩、蟠龙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扎实抓好万只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冷坝片区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和百车河万头养猪场建设,力争建成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5个、良种禽推广项目和家禽基地各1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抓好大加工。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积极引进有技术、有资金、有先进管理经验且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完成1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和100吨富硒茶多酚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实施县茶叶有限公司茶叶清洁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五是抓好大市场。围绕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农民与企业、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健全畜禽良种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加强农村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水城县农产品质检站,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第二,做大提升二产,加速推进工业立县。一是围绕工业立县,积极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和司法环境,做到及时量化、细化分解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妥善处理已建项目与政府、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项目区。二是立足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打牢煤炭、电力两大工业基础,依托能源工业,以煤化工、煤电化、煤电铝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按照促进原材料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的思路,不断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煤炭生产方面,完成原煤产量600万吨以上。加大整合洗煤资源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大企业参股、控股,建设1至2个技术新、标准高、上规模、管理强的洗煤企业。推进化乐煤矿、发耳煤矿二期前期工作开展,力争开工建设鸡场煤矿、都格煤矿。促进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及早启动实施,力争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电力生产方面,全面建成发耳电厂,继续推进泥猪河、响水电站二期建设,力争金狮子一级、小田坝、毛家河等水电站开工建设,乌图河一级、沙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其他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方面,全力支持双牌铝业、双元铝业的发展,力争全年产量达16万吨,积极促进贵州大宏禹管业制造有限公司1千吨聚乙烯(复合)管业技改项目及白马饮业有限公司小瓶装系列生产线扩建项目建设。 
  第三,强推拓宽三产,加速发展服务业。一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方面,努力实现由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经济转变,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的监管力度,提高客货运输安全与服务水平。金融保险方面,加快保险服务业、金融机构及业务中心引进步伐,积极配合完成农信社13个农村金融网点的增设工作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试点工作,切实拓展金融机构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商贸流通方面,结合双水新区建设,推进商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鼓励发展经营多样的商贸服务,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努力激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二是丰富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不断加快以朵森林公园、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重点开发北盘江大峡谷、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近郊观光旅游,启动地质公园核心区标识、标牌和游览步道建设,开发北盘江野钟至毛口旅游航线,新建农家乐10家、农家旅馆3家,配合完成8个农民文化园建设。切实增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整体服务功能。积极配合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争将一批设施完备、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安全宜人的旅游景区和产品纳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计划,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以上。三是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整住房供给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四是加快发展法律、中介、信息、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四,加快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加快推进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工建设红山一号主干道,同步推进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加大红山工业集中区宣传推介力度,在已完成招商指南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各功能区的项目,切实做到分类明晰、项目可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红山工业集中区创业,积极引导2户以上企业按程序入驻,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与辐射带动能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着力加快以交通、水利和电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第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水盘高速公路、六盘水月照机场、六沾复线建设,配合开展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段、水城至六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野钟码头和都格大桥。认真落实全市将地方公路建设重点放在运煤公路上来的要求,积极配合建设运煤公路139公里。着力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开工建设通乡油路50公里以上,完成市下达通村公路目标任务。
  第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征地移民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双桥水库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个乡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烟水配套工程,解决烟地灌溉2万亩;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以上;实施“三小”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解决旱地浇灌1340亩。
  第三,加快供电网络建设。配合煤矿建设,积极协调完善地方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力争年内完成玉舍片区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发箐500KV输变电工程和红山220KV输变电工程,建成米箩110KV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如期完成勺米、化乐、马场、都格35KV输变电工程,完成农网计划投资1.28亿元,力争户通电率达100%。
  四、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坚持培育壮大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围绕确保新增中央、省投资项目必要配套资金,不断加强财税金融监管,努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
  第一,培育税源增强财力。以扩张财政收入总量为目标,巩固基础财源,扶持骨干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夯实收入增长基础。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目标考核,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的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税、骗税、抗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规范小税种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减、免、退税程序,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第二,严格管理增加效益。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和约束力。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实事,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从严控制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费等支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盘活金融促进共赢。全方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促进金融机构提高对县域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居民创业的支持服务力度。优化融资环境,做到适度举债、科学还债。认真测算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和自主投资的资金量及构成比例,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努力激活社会投资,积极采取以土地换资金、以产权换资金等多种形式,坚持社会资本投资项目“非禁即允”原则不动摇,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大行政管理、公共财政等方面的探索力度,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确保年内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价格改革,认真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结合国家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配套推进燃油税费改革,深化电价和水价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抓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和利用,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确认发证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第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坚持域内、域外投资并重,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通过优势产业和资源招商、特色规划招商、优良环境招商,将资金引向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各种方式,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政府鼓励的领域和项目,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能力。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分析评估机制,强化责任考评激励机制,促进招商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力争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同时,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和外资到位率。
  六、加快双水新区与重点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
  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六盘水物流中心”为目标,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第一,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创新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切实用好公共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双水片区主干道建设、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加快人民路东段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供气、供电网络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基本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后续工作,重点抓好城市发展用地储备工作,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以继续开展“整脏治乱”活动为载体,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大“两违”建筑整治力度,抓好对城市主干道、街坊小道、市政设施、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监管,加大店外店、流动摊点、户外广告整治力度,彻底根除乱停乱放、乱写乱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现象,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着力聚集城市人口。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安置问题,确保被拆迁人员迁得出、住得下、能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教育等功能设施,做旺人气。深化户籍改革,简化落户程序和手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落户双水。
  第四,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认真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乡、村违规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营造较好的小城镇建设环境。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发耳、鸡场、野钟、米箩小城镇基础设施,尽快形成以双水为核心、重点小城镇有序推进的良好格局。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去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污染源监测、监控力度,切实做好成果运用工作。按照环境保护计划,有效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工作,着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从源头上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入。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防“两土”反弹。强化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按照“上大压小”原则,大力整治煤炭洗选企业,依法取缔关闭一批环保不达标、达不到产业准入标准的洗选企业,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
  第二,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完善2009年石漠化防治实施方案,启动滥坝镇一字河、猴场乡补那沟石漠化治理,确保完成1345.8公顷年度治理任务。加快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认真开展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5万亩以上。
  第三,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并切实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严格按照“谁开发、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企业尽快履行治理和搬迁责任;对历史原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地质灾害,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自筹一部分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治理。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和谐水城建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服务功能,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配置中小学教师结构比例,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力度,把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与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特殊学校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学校搬迁建设工作等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重点抓好“两基国检”工作,力争顺利通过国家督导组的评估验收。积极抓好省“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二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水城县3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购置工作,完善重大传染病、严重职业病、典型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着力抓好全市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创建工作。三是扎实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条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四是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先易后难、样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积极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力争已建成的县图书馆对外开放,开工建设24个乡综合文化站,1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地,35个村农家书屋,314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六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着力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参保率。努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退养人员参加医保问题。着力抓好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建成农村敬老院5所,力争完成县福利院建设搬迁工作。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扩大试点工作,于4月前完成扩大试点任务793户,为5月份全面展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奠定基础。大力开展“双拥”工作,继续巩固军政军民和谐共推的良好局面,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筑牢国防动员基础。强化老龄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八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稳步推进安全企业分类管理,大力开展煤矿生产、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和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事故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严防各类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黑恶势力犯罪,快批快捕快判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涉毒等案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移民安置等重点信访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方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政府建设,更好肩负起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
  第一,全面履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为目标,以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方向,继续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和谐水城为切入点,加强社会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二,强化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健全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完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和决策前民主协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公众意见征集、社会公示制度。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搞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公务员考核、监督和管理。
  第三,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把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贯穿于实施决策的全过程,坚持办实事、求实效,集中精力推动工作落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健全完善决策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项督办事项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限、执行单位和责任人,构筑自上而下各层次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报告制、通报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跟踪反馈制,严格实施问责,力求各项工作有标准、讲程序、求精细,每项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
  第四,规范权力,提高廉洁从政能力。把反腐倡廉放在政府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严厉查办在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使用、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社保基金等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防止以权谋私。强化监督监察措施,健全发现和惩戒机制,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水城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全面实现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水城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次数: 254 发布日期:2010-05-18 07:56:46 字体:【大 中 小】

  (2009年3月3日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水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沉着应对特大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团结协作、抢抓争上、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1%(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0 %、11.4%、10.4%);财政总收入完成6.41亿元,增长27.3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增长3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9亿元,增长2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7亿元,增长1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38元,增长16.5%。
  一、“三农”工作得到强化,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克服特大雪凝灾害给农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8亿元,增长5%。继续推进粮食安全工程,粮食播面123.75万亩,总产量达26.48万吨,增长2.53%,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猕猴桃、杨梅、西瓜、李、烤烟、生姜、茶叶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8万亩,新增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畜牧规模养殖效益大幅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完成人工种草1万余亩,启动实施万头优质肉牛基地,顺利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畜牧业产值达4.67亿元,增长25.54%。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覆盖13个乡25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快速推进,解决了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建设730口、省级土地出让金建设基本农田坡改梯工程529.46亩,两项工程均已通过省市验收,名列省市第一。建成引灌工程2个、农村沼气池3200口、防氟节能灶2.5万口。建成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5550亩,解决烟地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3万人以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85个,完成农村贫困户住房改造4376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完成700户异地扶贫搬迁及灾民建房项目。完成“绿证”培训1828人、“阳光工程”培训转移1396人、“雨露计划”培训185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802人。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整脏治乱”、“满意在水城”等活动进一步结合,示范引导作用初步显现。
  二、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工业立县与城镇化步伐加快
  围绕“积极应对不利因素,扭转工业经济回落被动局面”的目标,着力推进工业立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达62.33亿元,增长38.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48.51亿元,增长46.47%。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整合工作任务,38对煤矿已办理开工手续,正在抓紧建设。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大中型矿井建设进程加快,化乐一矿、二矿获省发改委批复。原煤产量达469.49万吨,增长1.29%。重点项目发耳电厂第一、二台机组投产运营,响水电站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毛家河电站、鳝泥坡电站建设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双牌铝业10万吨电解铝环保改造工程及铝加工项目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红山工业集中区优化方案和相关手续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后,即可进入招投标程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建通乡油路77公里,预计2009年底完工,建设通村公路419.7公里。积极做好水盘高速公路、六沾复线和玉马公路建设的配合协调工作。双水新区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县医院门诊楼顺利建成,凉都大道东段纳入城区主干道管理,龙泉山西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人民路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双水新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批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市、县“十件实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
  三、三产发展提速,拉动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完善和规范“农家店”90家,促进了农村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双水片区汽车销售需求旺盛,推动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旅游文化日益丰富,举办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桃花艺术节和首届森林生态文化艺术节,天生桥、北盘江大峡谷、花嘎天坑列入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以朵城市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米箩乡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暨巴浪河乡村旅游度假村控制性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进入修改完善阶段,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基本建成,凉都温泉钻井工程已结束,玉舍森林公园、前进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2.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85.48万元。邮电通信、信息咨询、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持续发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四、有效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家,5家20万吨以上焦化厂建成煤焦油回收装置和初加工项目,10余家制砖企业实施技改扩建工程,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目标基本实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5.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2.5%。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5.1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土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据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1万亩;启动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初步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的编制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通过上争外引内联强服务,全年共引进项目38个,协议资金78.5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1亿元,增长30.51%。
 
  五、民生问题持续解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企业养老五项保险综合发放率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10.1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廉租住房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开展;五保供养人员达3707人,建成木果、营盘等8所农村敬老院。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和疾病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100%。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对玉舍乡、米箩乡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实施排危,化乐乡猫场村两次成功避让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泥石崩塌,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继续加强,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煤炭、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加大对非法盗采国家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取缔力度,对反弹较严重的南开乡实施了专项整治。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按照“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要求,切实做好上访群众接访工作。加大对各类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一批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集体上访、重信重访和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遏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整治斗争,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57起,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积极支持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派员参加市医疗救护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全县干部职工踊跃捐款440.06万元,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水城人民的温暖。
  六、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招录特岗教师684名,完成2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强控辍保学力度,“两基国检”顺利通过省政府预检,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效。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省专家评估验收,免疫规划再列全市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5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县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扎实有效,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富有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加快,水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图书馆、综合健身馆,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六盘水建市30周年暨水城区县分设20周年庆典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11%。科技、审计、统计、气象、档案、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七、认真履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策、社会公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议提案办理,办复县人大代表建议117件、县政协委员提案89件,办复率为100%;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件,办复率为100%。政风建设继续加强。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切实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采购,重点治理商业贿赂,强化行政监察和纠风治乱,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政府各部门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并取得实效,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效能意识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向实现“十一五”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军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法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水城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整体开放水平不高,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艰巨而紧迫。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仍然偏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增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不足,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四是经济发展引发的次生问题开始显现,征地拆迁、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煤矿整合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五是安全生产、人口计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和谐水城,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1%,主要污染物减排2%。
  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坚持“定任务,调结构,盯项目,投基础,保民生,抓作风”,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紧紧结合投资拉动型经济特点,牢牢把握中央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增加投资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第一,抓好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牢牢把握中央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按照“上争外引内联”的工作思路,超前谋划项目储备,抓紧抓实项目的梳理、分类、排序工作,主动向省、市汇报衔接,争取将更多符合国家项目投向、前期工作完善、具备开工条件的待建项目列入当前国家投资计划,顺利完成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对拟开工建设项目,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一条龙”办公,尽快落实土地、业主等要素,拟安排8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促进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抓好已批项目建设管理。坚决克服重争取、轻实施,重启动、轻管理倾向,严格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从快进行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及《水城县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招投标工作,制定翔实的项目工作计划,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做到如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充分发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导向,坚持调整优化一产、做大提升二产、强推拓宽三产,不断聚集生产要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第一,调整优化一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紧紧围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要求,努力实现把水城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区副食品加工基地的构想。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工程。严格保护耕地,继续实施好6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和3335亩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特别是抗旱能力,以分带轮作、精耕细作为载体,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实施好3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确保粮食增产2%以上。二是抓好大种植。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市场引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追求效益”的原则,扎实抓好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优质干鲜果基地、万亩新茶园和万吨冷库建设,不断壮大茶叶、果蔬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商品蔬菜基地和新增商品蔬菜基地各1万亩,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5万亩,新增猕猴桃种植0.25万亩,新建茶园1万亩。三是抓好大养殖。继续抓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和饲草饲料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实施好陡箐、红岩、蟠龙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扎实抓好万只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冷坝片区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和百车河万头养猪场建设,力争建成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5个、良种禽推广项目和家禽基地各1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抓好大加工。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积极引进有技术、有资金、有先进管理经验且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完成1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和100吨富硒茶多酚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实施县茶叶有限公司茶叶清洁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五是抓好大市场。围绕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农民与企业、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健全畜禽良种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加强农村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水城县农产品质检站,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第二,做大提升二产,加速推进工业立县。一是围绕工业立县,积极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和司法环境,做到及时量化、细化分解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妥善处理已建项目与政府、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项目区。二是立足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打牢煤炭、电力两大工业基础,依托能源工业,以煤化工、煤电化、煤电铝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按照促进原材料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的思路,不断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煤炭生产方面,完成原煤产量600万吨以上。加大整合洗煤资源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大企业参股、控股,建设1至2个技术新、标准高、上规模、管理强的洗煤企业。推进化乐煤矿、发耳煤矿二期前期工作开展,力争开工建设鸡场煤矿、都格煤矿。促进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及早启动实施,力争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电力生产方面,全面建成发耳电厂,继续推进泥猪河、响水电站二期建设,力争金狮子一级、小田坝、毛家河等水电站开工建设,乌图河一级、沙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其他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方面,全力支持双牌铝业、双元铝业的发展,力争全年产量达16万吨,积极促进贵州大宏禹管业制造有限公司1千吨聚乙烯(复合)管业技改项目及白马饮业有限公司小瓶装系列生产线扩建项目建设。 
  第三,强推拓宽三产,加速发展服务业。一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方面,努力实现由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经济转变,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的监管力度,提高客货运输安全与服务水平。金融保险方面,加快保险服务业、金融机构及业务中心引进步伐,积极配合完成农信社13个农村金融网点的增设工作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试点工作,切实拓展金融机构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商贸流通方面,结合双水新区建设,推进商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鼓励发展经营多样的商贸服务,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努力激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二是丰富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不断加快以朵森林公园、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重点开发北盘江大峡谷、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近郊观光旅游,启动地质公园核心区标识、标牌和游览步道建设,开发北盘江野钟至毛口旅游航线,新建农家乐10家、农家旅馆3家,配合完成8个农民文化园建设。切实增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整体服务功能。积极配合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争将一批设施完备、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安全宜人的旅游景区和产品纳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计划,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以上。三是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整住房供给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四是加快发展法律、中介、信息、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四,加快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加快推进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工建设红山一号主干道,同步推进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加大红山工业集中区宣传推介力度,在已完成招商指南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各功能区的项目,切实做到分类明晰、项目可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红山工业集中区创业,积极引导2户以上企业按程序入驻,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与辐射带动能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着力加快以交通、水利和电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第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水盘高速公路、六盘水月照机场、六沾复线建设,配合开展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段、水城至六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野钟码头和都格大桥。认真落实全市将地方公路建设重点放在运煤公路上来的要求,积极配合建设运煤公路139公里。着力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开工建设通乡油路50公里以上,完成市下达通村公路目标任务。
  第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征地移民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双桥水库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个乡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烟水配套工程,解决烟地灌溉2万亩;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以上;实施“三小”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解决旱地浇灌1340亩。
  第三,加快供电网络建设。配合煤矿建设,积极协调完善地方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力争年内完成玉舍片区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发箐500KV输变电工程和红山220KV输变电工程,建成米箩110KV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如期完成勺米、化乐、马场、都格35KV输变电工程,完成农网计划投资1.28亿元,力争户通电率达100%。
  四、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坚持培育壮大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围绕确保新增中央、省投资项目必要配套资金,不断加强财税金融监管,努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
  第一,培育税源增强财力。以扩张财政收入总量为目标,巩固基础财源,扶持骨干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夯实收入增长基础。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目标考核,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的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税、骗税、抗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规范小税种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减、免、退税程序,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第二,严格管理增加效益。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和约束力。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实事,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从严控制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费等支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盘活金融促进共赢。全方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促进金融机构提高对县域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居民创业的支持服务力度。优化融资环境,做到适度举债、科学还债。认真测算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和自主投资的资金量及构成比例,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努力激活社会投资,积极采取以土地换资金、以产权换资金等多种形式,坚持社会资本投资项目“非禁即允”原则不动摇,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大行政管理、公共财政等方面的探索力度,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确保年内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价格改革,认真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结合国家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配套推进燃油税费改革,深化电价和水价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抓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和利用,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确认发证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第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坚持域内、域外投资并重,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通过优势产业和资源招商、特色规划招商、优良环境招商,将资金引向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各种方式,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政府鼓励的领域和项目,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能力。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分析评估机制,强化责任考评激励机制,促进招商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力争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同时,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和外资到位率。
  六、加快双水新区与重点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
  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六盘水物流中心”为目标,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第一,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创新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切实用好公共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双水片区主干道建设、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加快人民路东段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供气、供电网络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基本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后续工作,重点抓好城市发展用地储备工作,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以继续开展“整脏治乱”活动为载体,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大“两违”建筑整治力度,抓好对城市主干道、街坊小道、市政设施、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监管,加大店外店、流动摊点、户外广告整治力度,彻底根除乱停乱放、乱写乱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现象,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着力聚集城市人口。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安置问题,确保被拆迁人员迁得出、住得下、能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教育等功能设施,做旺人气。深化户籍改革,简化落户程序和手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落户双水。
  第四,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认真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乡、村违规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营造较好的小城镇建设环境。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发耳、鸡场、野钟、米箩小城镇基础设施,尽快形成以双水为核心、重点小城镇有序推进的良好格局。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去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污染源监测、监控力度,切实做好成果运用工作。按照环境保护计划,有效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工作,着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从源头上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入。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防“两土”反弹。强化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按照“上大压小”原则,大力整治煤炭洗选企业,依法取缔关闭一批环保不达标、达不到产业准入标准的洗选企业,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
  第二,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完善2009年石漠化防治实施方案,启动滥坝镇一字河、猴场乡补那沟石漠化治理,确保完成1345.8公顷年度治理任务。加快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认真开展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5万亩以上。
  第三,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并切实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严格按照“谁开发、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企业尽快履行治理和搬迁责任;对历史原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地质灾害,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自筹一部分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治理。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和谐水城建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服务功能,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配置中小学教师结构比例,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力度,把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与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特殊学校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学校搬迁建设工作等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重点抓好“两基国检”工作,力争顺利通过国家督导组的评估验收。积极抓好省“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二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水城县3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购置工作,完善重大传染病、严重职业病、典型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着力抓好全市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创建工作。三是扎实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条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四是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先易后难、样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积极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力争已建成的县图书馆对外开放,开工建设24个乡综合文化站,1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地,35个村农家书屋,314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六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着力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参保率。努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退养人员参加医保问题。着力抓好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建成农村敬老院5所,力争完成县福利院建设搬迁工作。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扩大试点工作,于4月前完成扩大试点任务793户,为5月份全面展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奠定基础。大力开展“双拥”工作,继续巩固军政军民和谐共推的良好局面,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筑牢国防动员基础。强化老龄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八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稳步推进安全企业分类管理,大力开展煤矿生产、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和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事故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严防各类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黑恶势力犯罪,快批快捕快判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涉毒等案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移民安置等重点信访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方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政府建设,更好肩负起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
  第一,全面履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为目标,以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方向,继续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和谐水城为切入点,加强社会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二,强化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健全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完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和决策前民主协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公众意见征集、社会公示制度。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搞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公务员考核、监督和管理。
  第三,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把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贯穿于实施决策的全过程,坚持办实事、求实效,集中精力推动工作落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健全完善决策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项督办事项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限、执行单位和责任人,构筑自上而下各层次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报告制、通报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跟踪反馈制,严格实施问责,力求各项工作有标准、讲程序、求精细,每项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
  第四,规范权力,提高廉洁从政能力。把反腐倡廉放在政府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严厉查办在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使用、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社保基金等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防止以权谋私。强化监督监察措施,健全发现和惩戒机制,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水城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全面实现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水城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次数: 254 发布日期:2010-05-18 07:56:46 字体:【大 中 小】

  (2009年3月3日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水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沉着应对特大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团结协作、抢抓争上、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1%(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0 %、11.4%、10.4%);财政总收入完成6.41亿元,增长27.3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增长3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9亿元,增长2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7亿元,增长1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38元,增长16.5%。
  一、“三农”工作得到强化,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克服特大雪凝灾害给农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8亿元,增长5%。继续推进粮食安全工程,粮食播面123.75万亩,总产量达26.48万吨,增长2.53%,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猕猴桃、杨梅、西瓜、李、烤烟、生姜、茶叶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8万亩,新增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畜牧规模养殖效益大幅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完成人工种草1万余亩,启动实施万头优质肉牛基地,顺利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畜牧业产值达4.67亿元,增长25.54%。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覆盖13个乡25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快速推进,解决了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建设730口、省级土地出让金建设基本农田坡改梯工程529.46亩,两项工程均已通过省市验收,名列省市第一。建成引灌工程2个、农村沼气池3200口、防氟节能灶2.5万口。建成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5550亩,解决烟地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3万人以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85个,完成农村贫困户住房改造4376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完成700户异地扶贫搬迁及灾民建房项目。完成“绿证”培训1828人、“阳光工程”培训转移1396人、“雨露计划”培训185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802人。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整脏治乱”、“满意在水城”等活动进一步结合,示范引导作用初步显现。
  二、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工业立县与城镇化步伐加快
  围绕“积极应对不利因素,扭转工业经济回落被动局面”的目标,着力推进工业立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达62.33亿元,增长38.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48.51亿元,增长46.47%。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整合工作任务,38对煤矿已办理开工手续,正在抓紧建设。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大中型矿井建设进程加快,化乐一矿、二矿获省发改委批复。原煤产量达469.49万吨,增长1.29%。重点项目发耳电厂第一、二台机组投产运营,响水电站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毛家河电站、鳝泥坡电站建设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双牌铝业10万吨电解铝环保改造工程及铝加工项目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红山工业集中区优化方案和相关手续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后,即可进入招投标程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建通乡油路77公里,预计2009年底完工,建设通村公路419.7公里。积极做好水盘高速公路、六沾复线和玉马公路建设的配合协调工作。双水新区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县医院门诊楼顺利建成,凉都大道东段纳入城区主干道管理,龙泉山西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人民路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双水新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批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市、县“十件实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
  三、三产发展提速,拉动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完善和规范“农家店”90家,促进了农村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双水片区汽车销售需求旺盛,推动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旅游文化日益丰富,举办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桃花艺术节和首届森林生态文化艺术节,天生桥、北盘江大峡谷、花嘎天坑列入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以朵城市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米箩乡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暨巴浪河乡村旅游度假村控制性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进入修改完善阶段,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基本建成,凉都温泉钻井工程已结束,玉舍森林公园、前进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2.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85.48万元。邮电通信、信息咨询、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持续发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四、有效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家,5家20万吨以上焦化厂建成煤焦油回收装置和初加工项目,10余家制砖企业实施技改扩建工程,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目标基本实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5.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2.5%。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5.1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土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据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1万亩;启动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初步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的编制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通过上争外引内联强服务,全年共引进项目38个,协议资金78.5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1亿元,增长30.51%。
 
  五、民生问题持续解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企业养老五项保险综合发放率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10.1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廉租住房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开展;五保供养人员达3707人,建成木果、营盘等8所农村敬老院。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和疾病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100%。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对玉舍乡、米箩乡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实施排危,化乐乡猫场村两次成功避让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泥石崩塌,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继续加强,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煤炭、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加大对非法盗采国家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取缔力度,对反弹较严重的南开乡实施了专项整治。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按照“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要求,切实做好上访群众接访工作。加大对各类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一批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集体上访、重信重访和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遏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整治斗争,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57起,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积极支持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派员参加市医疗救护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全县干部职工踊跃捐款440.06万元,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水城人民的温暖。
  六、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招录特岗教师684名,完成2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强控辍保学力度,“两基国检”顺利通过省政府预检,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效。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省专家评估验收,免疫规划再列全市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5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县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扎实有效,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富有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加快,水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图书馆、综合健身馆,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六盘水建市30周年暨水城区县分设20周年庆典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11%。科技、审计、统计、气象、档案、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七、认真履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策、社会公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议提案办理,办复县人大代表建议117件、县政协委员提案89件,办复率为100%;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件,办复率为100%。政风建设继续加强。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切实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采购,重点治理商业贿赂,强化行政监察和纠风治乱,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政府各部门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并取得实效,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效能意识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向实现“十一五”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军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法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水城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整体开放水平不高,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艰巨而紧迫。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仍然偏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增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不足,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四是经济发展引发的次生问题开始显现,征地拆迁、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煤矿整合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五是安全生产、人口计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和谐水城,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1%,主要污染物减排2%。
  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坚持“定任务,调结构,盯项目,投基础,保民生,抓作风”,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紧紧结合投资拉动型经济特点,牢牢把握中央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增加投资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第一,抓好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牢牢把握中央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按照“上争外引内联”的工作思路,超前谋划项目储备,抓紧抓实项目的梳理、分类、排序工作,主动向省、市汇报衔接,争取将更多符合国家项目投向、前期工作完善、具备开工条件的待建项目列入当前国家投资计划,顺利完成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对拟开工建设项目,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一条龙”办公,尽快落实土地、业主等要素,拟安排8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促进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抓好已批项目建设管理。坚决克服重争取、轻实施,重启动、轻管理倾向,严格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从快进行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及《水城县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招投标工作,制定翔实的项目工作计划,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做到如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充分发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导向,坚持调整优化一产、做大提升二产、强推拓宽三产,不断聚集生产要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第一,调整优化一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紧紧围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要求,努力实现把水城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区副食品加工基地的构想。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工程。严格保护耕地,继续实施好6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和3335亩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特别是抗旱能力,以分带轮作、精耕细作为载体,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实施好3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确保粮食增产2%以上。二是抓好大种植。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市场引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追求效益”的原则,扎实抓好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优质干鲜果基地、万亩新茶园和万吨冷库建设,不断壮大茶叶、果蔬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商品蔬菜基地和新增商品蔬菜基地各1万亩,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5万亩,新增猕猴桃种植0.25万亩,新建茶园1万亩。三是抓好大养殖。继续抓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和饲草饲料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实施好陡箐、红岩、蟠龙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扎实抓好万只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冷坝片区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和百车河万头养猪场建设,力争建成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5个、良种禽推广项目和家禽基地各1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抓好大加工。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积极引进有技术、有资金、有先进管理经验且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完成1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和100吨富硒茶多酚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实施县茶叶有限公司茶叶清洁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五是抓好大市场。围绕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农民与企业、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健全畜禽良种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加强农村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水城县农产品质检站,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第二,做大提升二产,加速推进工业立县。一是围绕工业立县,积极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和司法环境,做到及时量化、细化分解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妥善处理已建项目与政府、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项目区。二是立足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打牢煤炭、电力两大工业基础,依托能源工业,以煤化工、煤电化、煤电铝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按照促进原材料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的思路,不断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煤炭生产方面,完成原煤产量600万吨以上。加大整合洗煤资源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大企业参股、控股,建设1至2个技术新、标准高、上规模、管理强的洗煤企业。推进化乐煤矿、发耳煤矿二期前期工作开展,力争开工建设鸡场煤矿、都格煤矿。促进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及早启动实施,力争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电力生产方面,全面建成发耳电厂,继续推进泥猪河、响水电站二期建设,力争金狮子一级、小田坝、毛家河等水电站开工建设,乌图河一级、沙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其他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方面,全力支持双牌铝业、双元铝业的发展,力争全年产量达16万吨,积极促进贵州大宏禹管业制造有限公司1千吨聚乙烯(复合)管业技改项目及白马饮业有限公司小瓶装系列生产线扩建项目建设。 
  第三,强推拓宽三产,加速发展服务业。一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方面,努力实现由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经济转变,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的监管力度,提高客货运输安全与服务水平。金融保险方面,加快保险服务业、金融机构及业务中心引进步伐,积极配合完成农信社13个农村金融网点的增设工作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试点工作,切实拓展金融机构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商贸流通方面,结合双水新区建设,推进商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鼓励发展经营多样的商贸服务,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努力激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二是丰富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不断加快以朵森林公园、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重点开发北盘江大峡谷、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近郊观光旅游,启动地质公园核心区标识、标牌和游览步道建设,开发北盘江野钟至毛口旅游航线,新建农家乐10家、农家旅馆3家,配合完成8个农民文化园建设。切实增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整体服务功能。积极配合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争将一批设施完备、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安全宜人的旅游景区和产品纳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计划,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以上。三是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整住房供给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四是加快发展法律、中介、信息、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四,加快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加快推进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工建设红山一号主干道,同步推进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加大红山工业集中区宣传推介力度,在已完成招商指南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各功能区的项目,切实做到分类明晰、项目可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红山工业集中区创业,积极引导2户以上企业按程序入驻,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与辐射带动能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着力加快以交通、水利和电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第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水盘高速公路、六盘水月照机场、六沾复线建设,配合开展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段、水城至六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野钟码头和都格大桥。认真落实全市将地方公路建设重点放在运煤公路上来的要求,积极配合建设运煤公路139公里。着力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开工建设通乡油路50公里以上,完成市下达通村公路目标任务。
  第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征地移民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双桥水库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个乡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烟水配套工程,解决烟地灌溉2万亩;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以上;实施“三小”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解决旱地浇灌1340亩。
  第三,加快供电网络建设。配合煤矿建设,积极协调完善地方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力争年内完成玉舍片区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发箐500KV输变电工程和红山220KV输变电工程,建成米箩110KV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如期完成勺米、化乐、马场、都格35KV输变电工程,完成农网计划投资1.28亿元,力争户通电率达100%。
  四、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坚持培育壮大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围绕确保新增中央、省投资项目必要配套资金,不断加强财税金融监管,努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
  第一,培育税源增强财力。以扩张财政收入总量为目标,巩固基础财源,扶持骨干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夯实收入增长基础。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目标考核,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的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税、骗税、抗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规范小税种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减、免、退税程序,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第二,严格管理增加效益。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和约束力。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实事,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从严控制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费等支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盘活金融促进共赢。全方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促进金融机构提高对县域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居民创业的支持服务力度。优化融资环境,做到适度举债、科学还债。认真测算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和自主投资的资金量及构成比例,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努力激活社会投资,积极采取以土地换资金、以产权换资金等多种形式,坚持社会资本投资项目“非禁即允”原则不动摇,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大行政管理、公共财政等方面的探索力度,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确保年内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价格改革,认真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结合国家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配套推进燃油税费改革,深化电价和水价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抓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和利用,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确认发证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第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坚持域内、域外投资并重,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通过优势产业和资源招商、特色规划招商、优良环境招商,将资金引向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各种方式,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政府鼓励的领域和项目,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能力。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分析评估机制,强化责任考评激励机制,促进招商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力争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同时,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和外资到位率。
  六、加快双水新区与重点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
  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六盘水物流中心”为目标,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第一,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创新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切实用好公共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双水片区主干道建设、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加快人民路东段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供气、供电网络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基本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后续工作,重点抓好城市发展用地储备工作,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以继续开展“整脏治乱”活动为载体,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大“两违”建筑整治力度,抓好对城市主干道、街坊小道、市政设施、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监管,加大店外店、流动摊点、户外广告整治力度,彻底根除乱停乱放、乱写乱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现象,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着力聚集城市人口。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安置问题,确保被拆迁人员迁得出、住得下、能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教育等功能设施,做旺人气。深化户籍改革,简化落户程序和手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落户双水。
  第四,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认真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乡、村违规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营造较好的小城镇建设环境。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发耳、鸡场、野钟、米箩小城镇基础设施,尽快形成以双水为核心、重点小城镇有序推进的良好格局。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去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污染源监测、监控力度,切实做好成果运用工作。按照环境保护计划,有效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工作,着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从源头上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入。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防“两土”反弹。强化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按照“上大压小”原则,大力整治煤炭洗选企业,依法取缔关闭一批环保不达标、达不到产业准入标准的洗选企业,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
  第二,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完善2009年石漠化防治实施方案,启动滥坝镇一字河、猴场乡补那沟石漠化治理,确保完成1345.8公顷年度治理任务。加快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认真开展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5万亩以上。
  第三,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并切实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严格按照“谁开发、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企业尽快履行治理和搬迁责任;对历史原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地质灾害,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自筹一部分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治理。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和谐水城建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服务功能,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配置中小学教师结构比例,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力度,把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与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特殊学校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学校搬迁建设工作等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重点抓好“两基国检”工作,力争顺利通过国家督导组的评估验收。积极抓好省“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二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水城县3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购置工作,完善重大传染病、严重职业病、典型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着力抓好全市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创建工作。三是扎实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条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四是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先易后难、样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积极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力争已建成的县图书馆对外开放,开工建设24个乡综合文化站,1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地,35个村农家书屋,314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六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着力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参保率。努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退养人员参加医保问题。着力抓好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建成农村敬老院5所,力争完成县福利院建设搬迁工作。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扩大试点工作,于4月前完成扩大试点任务793户,为5月份全面展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奠定基础。大力开展“双拥”工作,继续巩固军政军民和谐共推的良好局面,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筑牢国防动员基础。强化老龄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八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稳步推进安全企业分类管理,大力开展煤矿生产、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和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事故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严防各类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黑恶势力犯罪,快批快捕快判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涉毒等案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移民安置等重点信访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方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政府建设,更好肩负起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
  第一,全面履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为目标,以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方向,继续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和谐水城为切入点,加强社会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二,强化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健全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完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和决策前民主协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公众意见征集、社会公示制度。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搞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公务员考核、监督和管理。
  第三,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把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贯穿于实施决策的全过程,坚持办实事、求实效,集中精力推动工作落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健全完善决策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项督办事项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限、执行单位和责任人,构筑自上而下各层次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报告制、通报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跟踪反馈制,严格实施问责,力求各项工作有标准、讲程序、求精细,每项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
  第四,规范权力,提高廉洁从政能力。把反腐倡廉放在政府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严厉查办在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使用、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社保基金等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防止以权谋私。强化监督监察措施,健全发现和惩戒机制,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水城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全面实现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水城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次数: 254 发布日期:2010-05-18 07:56:46 字体:【大 中 小】

  (2009年3月3日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水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沉着应对特大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团结协作、抢抓争上、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1%(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0 %、11.4%、10.4%);财政总收入完成6.41亿元,增长27.3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增长3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9亿元,增长2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7亿元,增长1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38元,增长16.5%。
  一、“三农”工作得到强化,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克服特大雪凝灾害给农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8亿元,增长5%。继续推进粮食安全工程,粮食播面123.75万亩,总产量达26.48万吨,增长2.53%,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猕猴桃、杨梅、西瓜、李、烤烟、生姜、茶叶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8万亩,新增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畜牧规模养殖效益大幅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完成人工种草1万余亩,启动实施万头优质肉牛基地,顺利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畜牧业产值达4.67亿元,增长25.54%。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覆盖13个乡25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快速推进,解决了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建设730口、省级土地出让金建设基本农田坡改梯工程529.46亩,两项工程均已通过省市验收,名列省市第一。建成引灌工程2个、农村沼气池3200口、防氟节能灶2.5万口。建成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5550亩,解决烟地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3万人以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85个,完成农村贫困户住房改造4376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完成700户异地扶贫搬迁及灾民建房项目。完成“绿证”培训1828人、“阳光工程”培训转移1396人、“雨露计划”培训185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802人。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整脏治乱”、“满意在水城”等活动进一步结合,示范引导作用初步显现。
  二、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工业立县与城镇化步伐加快
  围绕“积极应对不利因素,扭转工业经济回落被动局面”的目标,着力推进工业立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达62.33亿元,增长38.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48.51亿元,增长46.47%。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整合工作任务,38对煤矿已办理开工手续,正在抓紧建设。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大中型矿井建设进程加快,化乐一矿、二矿获省发改委批复。原煤产量达469.49万吨,增长1.29%。重点项目发耳电厂第一、二台机组投产运营,响水电站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毛家河电站、鳝泥坡电站建设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双牌铝业10万吨电解铝环保改造工程及铝加工项目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红山工业集中区优化方案和相关手续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后,即可进入招投标程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建通乡油路77公里,预计2009年底完工,建设通村公路419.7公里。积极做好水盘高速公路、六沾复线和玉马公路建设的配合协调工作。双水新区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县医院门诊楼顺利建成,凉都大道东段纳入城区主干道管理,龙泉山西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人民路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双水新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批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市、县“十件实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
  三、三产发展提速,拉动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完善和规范“农家店”90家,促进了农村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双水片区汽车销售需求旺盛,推动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旅游文化日益丰富,举办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桃花艺术节和首届森林生态文化艺术节,天生桥、北盘江大峡谷、花嘎天坑列入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以朵城市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米箩乡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暨巴浪河乡村旅游度假村控制性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进入修改完善阶段,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基本建成,凉都温泉钻井工程已结束,玉舍森林公园、前进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2.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85.48万元。邮电通信、信息咨询、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持续发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四、有效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家,5家20万吨以上焦化厂建成煤焦油回收装置和初加工项目,10余家制砖企业实施技改扩建工程,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目标基本实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5.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2.5%。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5.1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土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据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1万亩;启动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初步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的编制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通过上争外引内联强服务,全年共引进项目38个,协议资金78.5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1亿元,增长30.51%。
 
  五、民生问题持续解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企业养老五项保险综合发放率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10.1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廉租住房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开展;五保供养人员达3707人,建成木果、营盘等8所农村敬老院。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和疾病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100%。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对玉舍乡、米箩乡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实施排危,化乐乡猫场村两次成功避让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泥石崩塌,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继续加强,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煤炭、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加大对非法盗采国家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取缔力度,对反弹较严重的南开乡实施了专项整治。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按照“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要求,切实做好上访群众接访工作。加大对各类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一批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集体上访、重信重访和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遏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整治斗争,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57起,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积极支持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派员参加市医疗救护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全县干部职工踊跃捐款440.06万元,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水城人民的温暖。
  六、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招录特岗教师684名,完成2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强控辍保学力度,“两基国检”顺利通过省政府预检,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效。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省专家评估验收,免疫规划再列全市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5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县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扎实有效,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富有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加快,水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图书馆、综合健身馆,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六盘水建市30周年暨水城区县分设20周年庆典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11%。科技、审计、统计、气象、档案、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七、认真履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策、社会公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议提案办理,办复县人大代表建议117件、县政协委员提案89件,办复率为100%;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件,办复率为100%。政风建设继续加强。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切实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采购,重点治理商业贿赂,强化行政监察和纠风治乱,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政府各部门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并取得实效,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效能意识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向实现“十一五”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军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法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水城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整体开放水平不高,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艰巨而紧迫。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仍然偏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增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不足,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四是经济发展引发的次生问题开始显现,征地拆迁、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煤矿整合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五是安全生产、人口计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和谐水城,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1%,主要污染物减排2%。
  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坚持“定任务,调结构,盯项目,投基础,保民生,抓作风”,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紧紧结合投资拉动型经济特点,牢牢把握中央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增加投资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第一,抓好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牢牢把握中央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按照“上争外引内联”的工作思路,超前谋划项目储备,抓紧抓实项目的梳理、分类、排序工作,主动向省、市汇报衔接,争取将更多符合国家项目投向、前期工作完善、具备开工条件的待建项目列入当前国家投资计划,顺利完成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对拟开工建设项目,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一条龙”办公,尽快落实土地、业主等要素,拟安排8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促进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抓好已批项目建设管理。坚决克服重争取、轻实施,重启动、轻管理倾向,严格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从快进行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及《水城县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招投标工作,制定翔实的项目工作计划,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做到如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充分发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导向,坚持调整优化一产、做大提升二产、强推拓宽三产,不断聚集生产要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第一,调整优化一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紧紧围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要求,努力实现把水城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区副食品加工基地的构想。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工程。严格保护耕地,继续实施好6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和3335亩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特别是抗旱能力,以分带轮作、精耕细作为载体,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实施好3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确保粮食增产2%以上。二是抓好大种植。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市场引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追求效益”的原则,扎实抓好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优质干鲜果基地、万亩新茶园和万吨冷库建设,不断壮大茶叶、果蔬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商品蔬菜基地和新增商品蔬菜基地各1万亩,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5万亩,新增猕猴桃种植0.25万亩,新建茶园1万亩。三是抓好大养殖。继续抓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和饲草饲料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实施好陡箐、红岩、蟠龙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扎实抓好万只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冷坝片区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和百车河万头养猪场建设,力争建成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5个、良种禽推广项目和家禽基地各1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抓好大加工。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积极引进有技术、有资金、有先进管理经验且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完成1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和100吨富硒茶多酚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实施县茶叶有限公司茶叶清洁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五是抓好大市场。围绕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农民与企业、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健全畜禽良种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加强农村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水城县农产品质检站,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第二,做大提升二产,加速推进工业立县。一是围绕工业立县,积极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和司法环境,做到及时量化、细化分解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妥善处理已建项目与政府、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项目区。二是立足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打牢煤炭、电力两大工业基础,依托能源工业,以煤化工、煤电化、煤电铝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按照促进原材料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的思路,不断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煤炭生产方面,完成原煤产量600万吨以上。加大整合洗煤资源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大企业参股、控股,建设1至2个技术新、标准高、上规模、管理强的洗煤企业。推进化乐煤矿、发耳煤矿二期前期工作开展,力争开工建设鸡场煤矿、都格煤矿。促进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及早启动实施,力争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电力生产方面,全面建成发耳电厂,继续推进泥猪河、响水电站二期建设,力争金狮子一级、小田坝、毛家河等水电站开工建设,乌图河一级、沙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其他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方面,全力支持双牌铝业、双元铝业的发展,力争全年产量达16万吨,积极促进贵州大宏禹管业制造有限公司1千吨聚乙烯(复合)管业技改项目及白马饮业有限公司小瓶装系列生产线扩建项目建设。 
  第三,强推拓宽三产,加速发展服务业。一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方面,努力实现由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经济转变,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的监管力度,提高客货运输安全与服务水平。金融保险方面,加快保险服务业、金融机构及业务中心引进步伐,积极配合完成农信社13个农村金融网点的增设工作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试点工作,切实拓展金融机构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商贸流通方面,结合双水新区建设,推进商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鼓励发展经营多样的商贸服务,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努力激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二是丰富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不断加快以朵森林公园、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重点开发北盘江大峡谷、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近郊观光旅游,启动地质公园核心区标识、标牌和游览步道建设,开发北盘江野钟至毛口旅游航线,新建农家乐10家、农家旅馆3家,配合完成8个农民文化园建设。切实增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整体服务功能。积极配合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争将一批设施完备、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安全宜人的旅游景区和产品纳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计划,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以上。三是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整住房供给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四是加快发展法律、中介、信息、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四,加快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加快推进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工建设红山一号主干道,同步推进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加大红山工业集中区宣传推介力度,在已完成招商指南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各功能区的项目,切实做到分类明晰、项目可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红山工业集中区创业,积极引导2户以上企业按程序入驻,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与辐射带动能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着力加快以交通、水利和电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第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水盘高速公路、六盘水月照机场、六沾复线建设,配合开展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段、水城至六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野钟码头和都格大桥。认真落实全市将地方公路建设重点放在运煤公路上来的要求,积极配合建设运煤公路139公里。着力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开工建设通乡油路50公里以上,完成市下达通村公路目标任务。
  第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征地移民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双桥水库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个乡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烟水配套工程,解决烟地灌溉2万亩;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以上;实施“三小”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解决旱地浇灌1340亩。
  第三,加快供电网络建设。配合煤矿建设,积极协调完善地方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力争年内完成玉舍片区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发箐500KV输变电工程和红山220KV输变电工程,建成米箩110KV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如期完成勺米、化乐、马场、都格35KV输变电工程,完成农网计划投资1.28亿元,力争户通电率达100%。
  四、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坚持培育壮大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围绕确保新增中央、省投资项目必要配套资金,不断加强财税金融监管,努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
  第一,培育税源增强财力。以扩张财政收入总量为目标,巩固基础财源,扶持骨干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夯实收入增长基础。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目标考核,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的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税、骗税、抗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规范小税种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减、免、退税程序,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第二,严格管理增加效益。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和约束力。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实事,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从严控制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费等支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盘活金融促进共赢。全方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促进金融机构提高对县域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居民创业的支持服务力度。优化融资环境,做到适度举债、科学还债。认真测算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和自主投资的资金量及构成比例,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努力激活社会投资,积极采取以土地换资金、以产权换资金等多种形式,坚持社会资本投资项目“非禁即允”原则不动摇,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大行政管理、公共财政等方面的探索力度,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确保年内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价格改革,认真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结合国家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配套推进燃油税费改革,深化电价和水价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抓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和利用,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确认发证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第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坚持域内、域外投资并重,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通过优势产业和资源招商、特色规划招商、优良环境招商,将资金引向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各种方式,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政府鼓励的领域和项目,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能力。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分析评估机制,强化责任考评激励机制,促进招商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力争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同时,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和外资到位率。
  六、加快双水新区与重点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
  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六盘水物流中心”为目标,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第一,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创新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切实用好公共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双水片区主干道建设、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加快人民路东段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供气、供电网络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基本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后续工作,重点抓好城市发展用地储备工作,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以继续开展“整脏治乱”活动为载体,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大“两违”建筑整治力度,抓好对城市主干道、街坊小道、市政设施、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监管,加大店外店、流动摊点、户外广告整治力度,彻底根除乱停乱放、乱写乱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现象,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着力聚集城市人口。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安置问题,确保被拆迁人员迁得出、住得下、能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教育等功能设施,做旺人气。深化户籍改革,简化落户程序和手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落户双水。
  第四,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认真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乡、村违规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营造较好的小城镇建设环境。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发耳、鸡场、野钟、米箩小城镇基础设施,尽快形成以双水为核心、重点小城镇有序推进的良好格局。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去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污染源监测、监控力度,切实做好成果运用工作。按照环境保护计划,有效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工作,着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从源头上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入。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防“两土”反弹。强化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按照“上大压小”原则,大力整治煤炭洗选企业,依法取缔关闭一批环保不达标、达不到产业准入标准的洗选企业,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
  第二,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完善2009年石漠化防治实施方案,启动滥坝镇一字河、猴场乡补那沟石漠化治理,确保完成1345.8公顷年度治理任务。加快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认真开展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5万亩以上。
  第三,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并切实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严格按照“谁开发、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企业尽快履行治理和搬迁责任;对历史原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地质灾害,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自筹一部分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治理。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和谐水城建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服务功能,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配置中小学教师结构比例,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力度,把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与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特殊学校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学校搬迁建设工作等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重点抓好“两基国检”工作,力争顺利通过国家督导组的评估验收。积极抓好省“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二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水城县3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购置工作,完善重大传染病、严重职业病、典型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着力抓好全市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创建工作。三是扎实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条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四是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先易后难、样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积极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力争已建成的县图书馆对外开放,开工建设24个乡综合文化站,1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地,35个村农家书屋,314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六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着力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参保率。努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退养人员参加医保问题。着力抓好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建成农村敬老院5所,力争完成县福利院建设搬迁工作。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扩大试点工作,于4月前完成扩大试点任务793户,为5月份全面展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奠定基础。大力开展“双拥”工作,继续巩固军政军民和谐共推的良好局面,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筑牢国防动员基础。强化老龄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八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稳步推进安全企业分类管理,大力开展煤矿生产、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和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事故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严防各类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黑恶势力犯罪,快批快捕快判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涉毒等案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移民安置等重点信访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方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政府建设,更好肩负起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
  第一,全面履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为目标,以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方向,继续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和谐水城为切入点,加强社会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二,强化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健全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完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和决策前民主协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公众意见征集、社会公示制度。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搞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公务员考核、监督和管理。
  第三,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把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贯穿于实施决策的全过程,坚持办实事、求实效,集中精力推动工作落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健全完善决策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项督办事项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限、执行单位和责任人,构筑自上而下各层次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报告制、通报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跟踪反馈制,严格实施问责,力求各项工作有标准、讲程序、求精细,每项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
  第四,规范权力,提高廉洁从政能力。把反腐倡廉放在政府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严厉查办在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使用、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社保基金等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防止以权谋私。强化监督监察措施,健全发现和惩戒机制,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水城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全面实现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水城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次数: 254 发布日期:2010-05-18 07:56:46 字体:【大 中 小】

  (2009年3月3日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水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沉着应对特大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团结协作、抢抓争上、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1%(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0 %、11.4%、10.4%);财政总收入完成6.41亿元,增长27.3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增长3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9亿元,增长2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7亿元,增长1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38元,增长16.5%。
  一、“三农”工作得到强化,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克服特大雪凝灾害给农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8亿元,增长5%。继续推进粮食安全工程,粮食播面123.75万亩,总产量达26.48万吨,增长2.53%,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猕猴桃、杨梅、西瓜、李、烤烟、生姜、茶叶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8万亩,新增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畜牧规模养殖效益大幅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完成人工种草1万余亩,启动实施万头优质肉牛基地,顺利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畜牧业产值达4.67亿元,增长25.54%。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覆盖13个乡25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快速推进,解决了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建设730口、省级土地出让金建设基本农田坡改梯工程529.46亩,两项工程均已通过省市验收,名列省市第一。建成引灌工程2个、农村沼气池3200口、防氟节能灶2.5万口。建成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5550亩,解决烟地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3万人以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85个,完成农村贫困户住房改造4376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完成700户异地扶贫搬迁及灾民建房项目。完成“绿证”培训1828人、“阳光工程”培训转移1396人、“雨露计划”培训185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802人。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整脏治乱”、“满意在水城”等活动进一步结合,示范引导作用初步显现。
  二、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工业立县与城镇化步伐加快
  围绕“积极应对不利因素,扭转工业经济回落被动局面”的目标,着力推进工业立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达62.33亿元,增长38.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48.51亿元,增长46.47%。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整合工作任务,38对煤矿已办理开工手续,正在抓紧建设。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大中型矿井建设进程加快,化乐一矿、二矿获省发改委批复。原煤产量达469.49万吨,增长1.29%。重点项目发耳电厂第一、二台机组投产运营,响水电站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毛家河电站、鳝泥坡电站建设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双牌铝业10万吨电解铝环保改造工程及铝加工项目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红山工业集中区优化方案和相关手续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后,即可进入招投标程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建通乡油路77公里,预计2009年底完工,建设通村公路419.7公里。积极做好水盘高速公路、六沾复线和玉马公路建设的配合协调工作。双水新区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县医院门诊楼顺利建成,凉都大道东段纳入城区主干道管理,龙泉山西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人民路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双水新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批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市、县“十件实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
  三、三产发展提速,拉动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完善和规范“农家店”90家,促进了农村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双水片区汽车销售需求旺盛,推动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旅游文化日益丰富,举办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桃花艺术节和首届森林生态文化艺术节,天生桥、北盘江大峡谷、花嘎天坑列入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以朵城市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米箩乡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暨巴浪河乡村旅游度假村控制性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进入修改完善阶段,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基本建成,凉都温泉钻井工程已结束,玉舍森林公园、前进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2.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85.48万元。邮电通信、信息咨询、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持续发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四、有效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家,5家20万吨以上焦化厂建成煤焦油回收装置和初加工项目,10余家制砖企业实施技改扩建工程,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目标基本实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5.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2.5%。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5.1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土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据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1万亩;启动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初步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的编制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通过上争外引内联强服务,全年共引进项目38个,协议资金78.5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1亿元,增长30.51%。
 
  五、民生问题持续解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企业养老五项保险综合发放率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10.1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廉租住房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开展;五保供养人员达3707人,建成木果、营盘等8所农村敬老院。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和疾病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100%。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对玉舍乡、米箩乡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实施排危,化乐乡猫场村两次成功避让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泥石崩塌,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继续加强,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煤炭、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加大对非法盗采国家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取缔力度,对反弹较严重的南开乡实施了专项整治。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按照“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要求,切实做好上访群众接访工作。加大对各类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一批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集体上访、重信重访和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遏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整治斗争,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57起,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积极支持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派员参加市医疗救护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全县干部职工踊跃捐款440.06万元,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水城人民的温暖。
  六、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招录特岗教师684名,完成2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强控辍保学力度,“两基国检”顺利通过省政府预检,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效。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省专家评估验收,免疫规划再列全市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5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县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扎实有效,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富有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加快,水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图书馆、综合健身馆,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六盘水建市30周年暨水城区县分设20周年庆典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11%。科技、审计、统计、气象、档案、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七、认真履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策、社会公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议提案办理,办复县人大代表建议117件、县政协委员提案89件,办复率为100%;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件,办复率为100%。政风建设继续加强。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切实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采购,重点治理商业贿赂,强化行政监察和纠风治乱,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政府各部门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并取得实效,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效能意识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向实现“十一五”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军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法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水城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整体开放水平不高,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艰巨而紧迫。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仍然偏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增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不足,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四是经济发展引发的次生问题开始显现,征地拆迁、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煤矿整合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五是安全生产、人口计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和谐水城,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1%,主要污染物减排2%。
  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坚持“定任务,调结构,盯项目,投基础,保民生,抓作风”,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紧紧结合投资拉动型经济特点,牢牢把握中央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增加投资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第一,抓好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牢牢把握中央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按照“上争外引内联”的工作思路,超前谋划项目储备,抓紧抓实项目的梳理、分类、排序工作,主动向省、市汇报衔接,争取将更多符合国家项目投向、前期工作完善、具备开工条件的待建项目列入当前国家投资计划,顺利完成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对拟开工建设项目,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一条龙”办公,尽快落实土地、业主等要素,拟安排8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促进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抓好已批项目建设管理。坚决克服重争取、轻实施,重启动、轻管理倾向,严格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从快进行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及《水城县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招投标工作,制定翔实的项目工作计划,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做到如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充分发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导向,坚持调整优化一产、做大提升二产、强推拓宽三产,不断聚集生产要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第一,调整优化一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紧紧围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要求,努力实现把水城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区副食品加工基地的构想。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工程。严格保护耕地,继续实施好6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和3335亩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特别是抗旱能力,以分带轮作、精耕细作为载体,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实施好3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确保粮食增产2%以上。二是抓好大种植。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市场引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追求效益”的原则,扎实抓好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优质干鲜果基地、万亩新茶园和万吨冷库建设,不断壮大茶叶、果蔬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商品蔬菜基地和新增商品蔬菜基地各1万亩,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5万亩,新增猕猴桃种植0.25万亩,新建茶园1万亩。三是抓好大养殖。继续抓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和饲草饲料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实施好陡箐、红岩、蟠龙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扎实抓好万只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冷坝片区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和百车河万头养猪场建设,力争建成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5个、良种禽推广项目和家禽基地各1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抓好大加工。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积极引进有技术、有资金、有先进管理经验且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完成1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和100吨富硒茶多酚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实施县茶叶有限公司茶叶清洁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五是抓好大市场。围绕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农民与企业、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健全畜禽良种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加强农村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水城县农产品质检站,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第二,做大提升二产,加速推进工业立县。一是围绕工业立县,积极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和司法环境,做到及时量化、细化分解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妥善处理已建项目与政府、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项目区。二是立足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打牢煤炭、电力两大工业基础,依托能源工业,以煤化工、煤电化、煤电铝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按照促进原材料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的思路,不断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煤炭生产方面,完成原煤产量600万吨以上。加大整合洗煤资源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大企业参股、控股,建设1至2个技术新、标准高、上规模、管理强的洗煤企业。推进化乐煤矿、发耳煤矿二期前期工作开展,力争开工建设鸡场煤矿、都格煤矿。促进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及早启动实施,力争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电力生产方面,全面建成发耳电厂,继续推进泥猪河、响水电站二期建设,力争金狮子一级、小田坝、毛家河等水电站开工建设,乌图河一级、沙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其他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方面,全力支持双牌铝业、双元铝业的发展,力争全年产量达16万吨,积极促进贵州大宏禹管业制造有限公司1千吨聚乙烯(复合)管业技改项目及白马饮业有限公司小瓶装系列生产线扩建项目建设。 
  第三,强推拓宽三产,加速发展服务业。一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方面,努力实现由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经济转变,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的监管力度,提高客货运输安全与服务水平。金融保险方面,加快保险服务业、金融机构及业务中心引进步伐,积极配合完成农信社13个农村金融网点的增设工作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试点工作,切实拓展金融机构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商贸流通方面,结合双水新区建设,推进商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鼓励发展经营多样的商贸服务,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努力激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二是丰富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不断加快以朵森林公园、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重点开发北盘江大峡谷、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近郊观光旅游,启动地质公园核心区标识、标牌和游览步道建设,开发北盘江野钟至毛口旅游航线,新建农家乐10家、农家旅馆3家,配合完成8个农民文化园建设。切实增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整体服务功能。积极配合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争将一批设施完备、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安全宜人的旅游景区和产品纳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计划,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以上。三是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整住房供给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四是加快发展法律、中介、信息、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四,加快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加快推进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工建设红山一号主干道,同步推进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加大红山工业集中区宣传推介力度,在已完成招商指南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各功能区的项目,切实做到分类明晰、项目可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红山工业集中区创业,积极引导2户以上企业按程序入驻,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与辐射带动能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着力加快以交通、水利和电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第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水盘高速公路、六盘水月照机场、六沾复线建设,配合开展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段、水城至六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野钟码头和都格大桥。认真落实全市将地方公路建设重点放在运煤公路上来的要求,积极配合建设运煤公路139公里。着力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开工建设通乡油路50公里以上,完成市下达通村公路目标任务。
  第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征地移民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双桥水库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个乡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烟水配套工程,解决烟地灌溉2万亩;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以上;实施“三小”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解决旱地浇灌1340亩。
  第三,加快供电网络建设。配合煤矿建设,积极协调完善地方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力争年内完成玉舍片区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发箐500KV输变电工程和红山220KV输变电工程,建成米箩110KV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如期完成勺米、化乐、马场、都格35KV输变电工程,完成农网计划投资1.28亿元,力争户通电率达100%。
  四、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坚持培育壮大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围绕确保新增中央、省投资项目必要配套资金,不断加强财税金融监管,努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
  第一,培育税源增强财力。以扩张财政收入总量为目标,巩固基础财源,扶持骨干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夯实收入增长基础。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目标考核,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的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税、骗税、抗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规范小税种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减、免、退税程序,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第二,严格管理增加效益。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和约束力。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实事,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从严控制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费等支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盘活金融促进共赢。全方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促进金融机构提高对县域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居民创业的支持服务力度。优化融资环境,做到适度举债、科学还债。认真测算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和自主投资的资金量及构成比例,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努力激活社会投资,积极采取以土地换资金、以产权换资金等多种形式,坚持社会资本投资项目“非禁即允”原则不动摇,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大行政管理、公共财政等方面的探索力度,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确保年内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价格改革,认真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结合国家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配套推进燃油税费改革,深化电价和水价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抓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和利用,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确认发证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第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坚持域内、域外投资并重,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通过优势产业和资源招商、特色规划招商、优良环境招商,将资金引向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各种方式,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政府鼓励的领域和项目,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能力。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分析评估机制,强化责任考评激励机制,促进招商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力争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同时,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和外资到位率。
  六、加快双水新区与重点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
  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六盘水物流中心”为目标,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第一,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创新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切实用好公共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双水片区主干道建设、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加快人民路东段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供气、供电网络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基本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后续工作,重点抓好城市发展用地储备工作,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以继续开展“整脏治乱”活动为载体,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大“两违”建筑整治力度,抓好对城市主干道、街坊小道、市政设施、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监管,加大店外店、流动摊点、户外广告整治力度,彻底根除乱停乱放、乱写乱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现象,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着力聚集城市人口。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安置问题,确保被拆迁人员迁得出、住得下、能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教育等功能设施,做旺人气。深化户籍改革,简化落户程序和手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落户双水。
  第四,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认真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乡、村违规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营造较好的小城镇建设环境。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发耳、鸡场、野钟、米箩小城镇基础设施,尽快形成以双水为核心、重点小城镇有序推进的良好格局。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去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污染源监测、监控力度,切实做好成果运用工作。按照环境保护计划,有效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工作,着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从源头上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入。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防“两土”反弹。强化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按照“上大压小”原则,大力整治煤炭洗选企业,依法取缔关闭一批环保不达标、达不到产业准入标准的洗选企业,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
  第二,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完善2009年石漠化防治实施方案,启动滥坝镇一字河、猴场乡补那沟石漠化治理,确保完成1345.8公顷年度治理任务。加快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认真开展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5万亩以上。
  第三,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并切实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严格按照“谁开发、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企业尽快履行治理和搬迁责任;对历史原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地质灾害,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自筹一部分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治理。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和谐水城建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服务功能,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配置中小学教师结构比例,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力度,把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与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特殊学校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学校搬迁建设工作等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重点抓好“两基国检”工作,力争顺利通过国家督导组的评估验收。积极抓好省“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二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水城县3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购置工作,完善重大传染病、严重职业病、典型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着力抓好全市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创建工作。三是扎实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条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四是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先易后难、样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积极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力争已建成的县图书馆对外开放,开工建设24个乡综合文化站,1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地,35个村农家书屋,314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六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着力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参保率。努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退养人员参加医保问题。着力抓好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建成农村敬老院5所,力争完成县福利院建设搬迁工作。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扩大试点工作,于4月前完成扩大试点任务793户,为5月份全面展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奠定基础。大力开展“双拥”工作,继续巩固军政军民和谐共推的良好局面,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筑牢国防动员基础。强化老龄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八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稳步推进安全企业分类管理,大力开展煤矿生产、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和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事故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严防各类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黑恶势力犯罪,快批快捕快判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涉毒等案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移民安置等重点信访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方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政府建设,更好肩负起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
  第一,全面履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为目标,以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方向,继续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和谐水城为切入点,加强社会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二,强化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健全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完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和决策前民主协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公众意见征集、社会公示制度。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搞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公务员考核、监督和管理。
  第三,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把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贯穿于实施决策的全过程,坚持办实事、求实效,集中精力推动工作落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健全完善决策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项督办事项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限、执行单位和责任人,构筑自上而下各层次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报告制、通报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跟踪反馈制,严格实施问责,力求各项工作有标准、讲程序、求精细,每项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
  第四,规范权力,提高廉洁从政能力。把反腐倡廉放在政府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严厉查办在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使用、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社保基金等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防止以权谋私。强化监督监察措施,健全发现和惩戒机制,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水城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全面实现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水城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次数: 254 发布日期:2010-05-18 07:56:46 字体:【大 中 小】

  (2009年3月3日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水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沉着应对特大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团结协作、抢抓争上、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1%(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0 %、11.4%、10.4%);财政总收入完成6.41亿元,增长27.3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增长3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9亿元,增长2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7亿元,增长1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38元,增长16.5%。
  一、“三农”工作得到强化,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克服特大雪凝灾害给农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8亿元,增长5%。继续推进粮食安全工程,粮食播面123.75万亩,总产量达26.48万吨,增长2.53%,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猕猴桃、杨梅、西瓜、李、烤烟、生姜、茶叶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8万亩,新增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畜牧规模养殖效益大幅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完成人工种草1万余亩,启动实施万头优质肉牛基地,顺利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畜牧业产值达4.67亿元,增长25.54%。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覆盖13个乡25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快速推进,解决了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建设730口、省级土地出让金建设基本农田坡改梯工程529.46亩,两项工程均已通过省市验收,名列省市第一。建成引灌工程2个、农村沼气池3200口、防氟节能灶2.5万口。建成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5550亩,解决烟地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3万人以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85个,完成农村贫困户住房改造4376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完成700户异地扶贫搬迁及灾民建房项目。完成“绿证”培训1828人、“阳光工程”培训转移1396人、“雨露计划”培训185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802人。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整脏治乱”、“满意在水城”等活动进一步结合,示范引导作用初步显现。
  二、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工业立县与城镇化步伐加快
  围绕“积极应对不利因素,扭转工业经济回落被动局面”的目标,着力推进工业立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达62.33亿元,增长38.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48.51亿元,增长46.47%。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整合工作任务,38对煤矿已办理开工手续,正在抓紧建设。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大中型矿井建设进程加快,化乐一矿、二矿获省发改委批复。原煤产量达469.49万吨,增长1.29%。重点项目发耳电厂第一、二台机组投产运营,响水电站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毛家河电站、鳝泥坡电站建设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双牌铝业10万吨电解铝环保改造工程及铝加工项目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红山工业集中区优化方案和相关手续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后,即可进入招投标程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建通乡油路77公里,预计2009年底完工,建设通村公路419.7公里。积极做好水盘高速公路、六沾复线和玉马公路建设的配合协调工作。双水新区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县医院门诊楼顺利建成,凉都大道东段纳入城区主干道管理,龙泉山西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人民路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双水新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批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市、县“十件实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
  三、三产发展提速,拉动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完善和规范“农家店”90家,促进了农村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双水片区汽车销售需求旺盛,推动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旅游文化日益丰富,举办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桃花艺术节和首届森林生态文化艺术节,天生桥、北盘江大峡谷、花嘎天坑列入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以朵城市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米箩乡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暨巴浪河乡村旅游度假村控制性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进入修改完善阶段,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基本建成,凉都温泉钻井工程已结束,玉舍森林公园、前进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2.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85.48万元。邮电通信、信息咨询、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持续发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四、有效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家,5家20万吨以上焦化厂建成煤焦油回收装置和初加工项目,10余家制砖企业实施技改扩建工程,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目标基本实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5.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2.5%。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5.1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土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据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1万亩;启动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初步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的编制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通过上争外引内联强服务,全年共引进项目38个,协议资金78.5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1亿元,增长30.51%。
 
  五、民生问题持续解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企业养老五项保险综合发放率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10.1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廉租住房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开展;五保供养人员达3707人,建成木果、营盘等8所农村敬老院。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和疾病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100%。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对玉舍乡、米箩乡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实施排危,化乐乡猫场村两次成功避让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泥石崩塌,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继续加强,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煤炭、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加大对非法盗采国家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取缔力度,对反弹较严重的南开乡实施了专项整治。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按照“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要求,切实做好上访群众接访工作。加大对各类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一批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集体上访、重信重访和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遏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整治斗争,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57起,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积极支持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派员参加市医疗救护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全县干部职工踊跃捐款440.06万元,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水城人民的温暖。
  六、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招录特岗教师684名,完成2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强控辍保学力度,“两基国检”顺利通过省政府预检,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效。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省专家评估验收,免疫规划再列全市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5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县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扎实有效,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富有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加快,水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图书馆、综合健身馆,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六盘水建市30周年暨水城区县分设20周年庆典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11%。科技、审计、统计、气象、档案、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七、认真履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策、社会公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议提案办理,办复县人大代表建议117件、县政协委员提案89件,办复率为100%;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件,办复率为100%。政风建设继续加强。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切实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采购,重点治理商业贿赂,强化行政监察和纠风治乱,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政府各部门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并取得实效,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效能意识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向实现“十一五”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军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法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水城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整体开放水平不高,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艰巨而紧迫。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仍然偏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增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不足,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四是经济发展引发的次生问题开始显现,征地拆迁、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煤矿整合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五是安全生产、人口计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和谐水城,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1%,主要污染物减排2%。
  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坚持“定任务,调结构,盯项目,投基础,保民生,抓作风”,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紧紧结合投资拉动型经济特点,牢牢把握中央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增加投资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第一,抓好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牢牢把握中央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按照“上争外引内联”的工作思路,超前谋划项目储备,抓紧抓实项目的梳理、分类、排序工作,主动向省、市汇报衔接,争取将更多符合国家项目投向、前期工作完善、具备开工条件的待建项目列入当前国家投资计划,顺利完成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对拟开工建设项目,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一条龙”办公,尽快落实土地、业主等要素,拟安排8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促进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抓好已批项目建设管理。坚决克服重争取、轻实施,重启动、轻管理倾向,严格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从快进行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及《水城县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招投标工作,制定翔实的项目工作计划,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做到如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充分发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导向,坚持调整优化一产、做大提升二产、强推拓宽三产,不断聚集生产要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第一,调整优化一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紧紧围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要求,努力实现把水城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区副食品加工基地的构想。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工程。严格保护耕地,继续实施好6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和3335亩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特别是抗旱能力,以分带轮作、精耕细作为载体,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实施好3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确保粮食增产2%以上。二是抓好大种植。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市场引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追求效益”的原则,扎实抓好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优质干鲜果基地、万亩新茶园和万吨冷库建设,不断壮大茶叶、果蔬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商品蔬菜基地和新增商品蔬菜基地各1万亩,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5万亩,新增猕猴桃种植0.25万亩,新建茶园1万亩。三是抓好大养殖。继续抓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和饲草饲料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实施好陡箐、红岩、蟠龙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扎实抓好万只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冷坝片区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和百车河万头养猪场建设,力争建成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5个、良种禽推广项目和家禽基地各1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抓好大加工。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积极引进有技术、有资金、有先进管理经验且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完成1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和100吨富硒茶多酚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实施县茶叶有限公司茶叶清洁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五是抓好大市场。围绕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农民与企业、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健全畜禽良种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加强农村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水城县农产品质检站,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第二,做大提升二产,加速推进工业立县。一是围绕工业立县,积极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和司法环境,做到及时量化、细化分解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妥善处理已建项目与政府、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项目区。二是立足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打牢煤炭、电力两大工业基础,依托能源工业,以煤化工、煤电化、煤电铝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按照促进原材料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的思路,不断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煤炭生产方面,完成原煤产量600万吨以上。加大整合洗煤资源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大企业参股、控股,建设1至2个技术新、标准高、上规模、管理强的洗煤企业。推进化乐煤矿、发耳煤矿二期前期工作开展,力争开工建设鸡场煤矿、都格煤矿。促进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及早启动实施,力争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电力生产方面,全面建成发耳电厂,继续推进泥猪河、响水电站二期建设,力争金狮子一级、小田坝、毛家河等水电站开工建设,乌图河一级、沙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其他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方面,全力支持双牌铝业、双元铝业的发展,力争全年产量达16万吨,积极促进贵州大宏禹管业制造有限公司1千吨聚乙烯(复合)管业技改项目及白马饮业有限公司小瓶装系列生产线扩建项目建设。 
  第三,强推拓宽三产,加速发展服务业。一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方面,努力实现由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经济转变,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的监管力度,提高客货运输安全与服务水平。金融保险方面,加快保险服务业、金融机构及业务中心引进步伐,积极配合完成农信社13个农村金融网点的增设工作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试点工作,切实拓展金融机构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商贸流通方面,结合双水新区建设,推进商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鼓励发展经营多样的商贸服务,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努力激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二是丰富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不断加快以朵森林公园、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重点开发北盘江大峡谷、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近郊观光旅游,启动地质公园核心区标识、标牌和游览步道建设,开发北盘江野钟至毛口旅游航线,新建农家乐10家、农家旅馆3家,配合完成8个农民文化园建设。切实增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整体服务功能。积极配合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争将一批设施完备、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安全宜人的旅游景区和产品纳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计划,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以上。三是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整住房供给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四是加快发展法律、中介、信息、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四,加快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加快推进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工建设红山一号主干道,同步推进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加大红山工业集中区宣传推介力度,在已完成招商指南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各功能区的项目,切实做到分类明晰、项目可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红山工业集中区创业,积极引导2户以上企业按程序入驻,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与辐射带动能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着力加快以交通、水利和电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第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水盘高速公路、六盘水月照机场、六沾复线建设,配合开展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段、水城至六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野钟码头和都格大桥。认真落实全市将地方公路建设重点放在运煤公路上来的要求,积极配合建设运煤公路139公里。着力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开工建设通乡油路50公里以上,完成市下达通村公路目标任务。
  第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征地移民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双桥水库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个乡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烟水配套工程,解决烟地灌溉2万亩;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以上;实施“三小”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解决旱地浇灌1340亩。
  第三,加快供电网络建设。配合煤矿建设,积极协调完善地方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力争年内完成玉舍片区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发箐500KV输变电工程和红山220KV输变电工程,建成米箩110KV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如期完成勺米、化乐、马场、都格35KV输变电工程,完成农网计划投资1.28亿元,力争户通电率达100%。
  四、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坚持培育壮大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围绕确保新增中央、省投资项目必要配套资金,不断加强财税金融监管,努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
  第一,培育税源增强财力。以扩张财政收入总量为目标,巩固基础财源,扶持骨干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夯实收入增长基础。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目标考核,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的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税、骗税、抗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规范小税种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减、免、退税程序,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第二,严格管理增加效益。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和约束力。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实事,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从严控制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费等支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盘活金融促进共赢。全方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促进金融机构提高对县域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居民创业的支持服务力度。优化融资环境,做到适度举债、科学还债。认真测算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和自主投资的资金量及构成比例,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努力激活社会投资,积极采取以土地换资金、以产权换资金等多种形式,坚持社会资本投资项目“非禁即允”原则不动摇,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大行政管理、公共财政等方面的探索力度,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确保年内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价格改革,认真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结合国家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配套推进燃油税费改革,深化电价和水价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抓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和利用,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确认发证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第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坚持域内、域外投资并重,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通过优势产业和资源招商、特色规划招商、优良环境招商,将资金引向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各种方式,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政府鼓励的领域和项目,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能力。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分析评估机制,强化责任考评激励机制,促进招商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力争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同时,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和外资到位率。
  六、加快双水新区与重点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
  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六盘水物流中心”为目标,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第一,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创新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切实用好公共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双水片区主干道建设、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加快人民路东段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供气、供电网络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基本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后续工作,重点抓好城市发展用地储备工作,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以继续开展“整脏治乱”活动为载体,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大“两违”建筑整治力度,抓好对城市主干道、街坊小道、市政设施、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监管,加大店外店、流动摊点、户外广告整治力度,彻底根除乱停乱放、乱写乱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现象,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着力聚集城市人口。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安置问题,确保被拆迁人员迁得出、住得下、能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教育等功能设施,做旺人气。深化户籍改革,简化落户程序和手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落户双水。
  第四,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认真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乡、村违规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营造较好的小城镇建设环境。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发耳、鸡场、野钟、米箩小城镇基础设施,尽快形成以双水为核心、重点小城镇有序推进的良好格局。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去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污染源监测、监控力度,切实做好成果运用工作。按照环境保护计划,有效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工作,着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从源头上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入。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防“两土”反弹。强化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按照“上大压小”原则,大力整治煤炭洗选企业,依法取缔关闭一批环保不达标、达不到产业准入标准的洗选企业,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
  第二,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完善2009年石漠化防治实施方案,启动滥坝镇一字河、猴场乡补那沟石漠化治理,确保完成1345.8公顷年度治理任务。加快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认真开展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5万亩以上。
  第三,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并切实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严格按照“谁开发、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企业尽快履行治理和搬迁责任;对历史原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地质灾害,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自筹一部分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治理。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和谐水城建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服务功能,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配置中小学教师结构比例,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力度,把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与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特殊学校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学校搬迁建设工作等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重点抓好“两基国检”工作,力争顺利通过国家督导组的评估验收。积极抓好省“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二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水城县3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购置工作,完善重大传染病、严重职业病、典型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着力抓好全市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创建工作。三是扎实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条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四是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先易后难、样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积极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力争已建成的县图书馆对外开放,开工建设24个乡综合文化站,1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地,35个村农家书屋,314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六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着力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参保率。努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退养人员参加医保问题。着力抓好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建成农村敬老院5所,力争完成县福利院建设搬迁工作。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扩大试点工作,于4月前完成扩大试点任务793户,为5月份全面展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奠定基础。大力开展“双拥”工作,继续巩固军政军民和谐共推的良好局面,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筑牢国防动员基础。强化老龄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八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稳步推进安全企业分类管理,大力开展煤矿生产、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和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事故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严防各类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黑恶势力犯罪,快批快捕快判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涉毒等案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移民安置等重点信访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方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政府建设,更好肩负起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
  第一,全面履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为目标,以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方向,继续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和谐水城为切入点,加强社会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二,强化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健全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完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和决策前民主协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公众意见征集、社会公示制度。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搞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公务员考核、监督和管理。
  第三,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把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贯穿于实施决策的全过程,坚持办实事、求实效,集中精力推动工作落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健全完善决策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项督办事项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限、执行单位和责任人,构筑自上而下各层次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报告制、通报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跟踪反馈制,严格实施问责,力求各项工作有标准、讲程序、求精细,每项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
  第四,规范权力,提高廉洁从政能力。把反腐倡廉放在政府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严厉查办在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使用、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社保基金等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防止以权谋私。强化监督监察措施,健全发现和惩戒机制,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水城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全面实现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水城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33日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水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沉着应对特大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团结协作、抢抓争上、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1%(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0 %11.4%10.4%);财政总收入完成6.41亿元,增长27.3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9亿元,增长3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9亿元,增长2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7亿元,增长1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38元,增长16.5%
  一、三农工作得到强化,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克服特大雪凝灾害给农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8亿元,增长5%。继续推进粮食安全工程,粮食播面123.75万亩,总产量达26.48万吨,增长2.53%,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猕猴桃、杨梅、西瓜、李、烤烟、生姜、茶叶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8万亩,新增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畜牧规模养殖效益大幅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完成人工种草1万余亩,启动实施万头优质肉牛基地,顺利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畜牧业产值达4.67亿元,增长25.54%。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覆盖13个乡25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快速推进,解决了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建设730口、省级土地出让金建设基本农田坡改梯工程529.46亩,两项工程均已通过省市验收,名列省市第一。建成引灌工程2个、农村沼气池3200口、防氟节能灶2.5万口。建成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5550亩,解决烟地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3万人以上。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85个,完成农村贫困户住房改造4376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完成700户异地扶贫搬迁及灾民建房项目。完成绿证培训1828人、阳光工程培训转移1396人、雨露计划培训185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802人。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整脏治乱满意在水城等活动进一步结合,示范引导作用初步显现。
  二、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工业立县与城镇化步伐加快
  围绕积极应对不利因素,扭转工业经济回落被动局面的目标,着力推进工业立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达62.33亿元,增长38.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48.51亿元,增长46.47%。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整合工作任务,38对煤矿已办理开工手续,正在抓紧建设。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大中型矿井建设进程加快,化乐一矿、二矿获省发改委批复。原煤产量达469.49万吨,增长1.29%。重点项目发耳电厂第一、二台机组投产运营,响水电站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毛家河电站、鳝泥坡电站建设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双牌铝业10万吨电解铝环保改造工程及铝加工项目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红山工业集中区优化方案和相关手续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后,即可进入招投标程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建通乡油路77公里,预计2009年底完工,建设通村公路419.7公里。积极做好水盘高速公路、六沾复线和玉马公路建设的配合协调工作。双水新区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县医院门诊楼顺利建成,凉都大道东段纳入城区主干道管理,龙泉山西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人民路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双水新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批复,正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市、县十件实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
  三、三产发展提速,拉动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完善和规范农家店90家,促进了农村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双水片区汽车销售需求旺盛,推动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旅游文化日益丰富,举办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桃花艺术节和首届森林生态文化艺术节,天生桥、北盘江大峡谷、花嘎天坑列入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以朵城市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米箩乡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暨巴浪河乡村旅游度假村控制性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进入修改完善阶段,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基本建成,凉都温泉钻井工程已结束,玉舍森林公园、前进村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2.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85.48万元。邮电通信、信息咨询、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持续发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四、有效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家,520万吨以上焦化厂建成煤焦油回收装置和初加工项目,10余家制砖企业实施技改扩建工程,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目标基本实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5.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较上年削减2.5%。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5.1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土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据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1万亩;启动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初步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的编制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通过上争外引内联强服务,全年共引进项目38个,协议资金78.5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1亿元,增长30.51%
 
  五、民生问题持续解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企业养老五项保险综合发放率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10.1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廉租住房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开展;五保供养人员达3707人,建成木果、营盘等8所农村敬老院。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和疾病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100%。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对玉舍乡、米箩乡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实施排危,化乐乡猫场村两次成功避让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泥石崩塌,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继续加强,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煤炭、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加大对非法盗采国家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取缔力度,对反弹较严重的南开乡实施了专项整治。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按照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要求,切实做好上访群众接访工作。加大对各类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一批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集体上访、重信重访和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遏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等专项整治斗争,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57起,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积极支持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派员参加市医疗救护队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全县干部职工踊跃捐款440.06万元,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水城人民的温暖。
  六、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招录特岗教师684名,完成2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强控辍保学力度,两基国检顺利通过省政府预检,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效。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省专家评估验收,免疫规划再列全市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5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县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扎实有效,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富有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加快,水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图书馆、综合健身馆,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六盘水建市30周年暨水城区县分设20周年庆典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11%。科技、审计、统计、气象、档案、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七、认真履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策、社会公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议提案办理,办复县人大代表建议117件、县政协委员提案89件,办复率为100%;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件,办复率为100%。政风建设继续加强。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切实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采购,重点治理商业贿赂,强化行政监察和纠风治乱,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政府各部门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并取得实效,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效能意识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向实现十一五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水城县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军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法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水城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能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整体开放水平不高,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艰巨而紧迫。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仍然偏低,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增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不足,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四是经济发展引发的次生问题开始显现,征地拆迁、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煤矿整合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五是安全生产、人口计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和谐水城,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1%,主要污染物减排2%
  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坚持定任务,调结构,盯项目,投基础,保民生,抓作风,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紧紧结合投资拉动型经济特点,牢牢把握中央为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增加投资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第一,抓好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牢牢把握中央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按照上争外引内联的工作思路,超前谋划项目储备,抓紧抓实项目的梳理、分类、排序工作,主动向省、市汇报衔接,争取将更多符合国家项目投向、前期工作完善、具备开工条件的待建项目列入当前国家投资计划,顺利完成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对拟开工建设项目,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一条龙办公,尽快落实土地、业主等要素,拟安排8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促进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抓好已批项目建设管理。坚决克服重争取、轻实施,重启动、轻管理倾向,严格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从快进行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及《水城县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招投标工作,制定翔实的项目工作计划,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做到如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充分发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导向,坚持调整优化一产、做大提升二产、强推拓宽三产,不断聚集生产要素,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第一,调整优化一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紧紧围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要求,努力实现把水城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区副食品加工基地的构想。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工程。严格保护耕地,继续实施好60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和3335亩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特别是抗旱能力,以分带轮作、精耕细作为载体,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实施好3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确保粮食增产2%以上。二是抓好大种植。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市场引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追求效益的原则,扎实抓好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优质干鲜果基地、万亩新茶园和万吨冷库建设,不断壮大茶叶、果蔬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商品蔬菜基地和新增商品蔬菜基地各1万亩,实施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1.5万亩,新增猕猴桃种植0.25万亩,新建茶园1万亩。三是抓好大养殖。继续抓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和饲草饲料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实施好陡箐、红岩、蟠龙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扎实抓好万只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冷坝片区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和百车河万头养猪场建设,力争建成生猪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5个、良种禽推广项目和家禽基地各1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抓好大加工。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积极引进有技术、有资金、有先进管理经验且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完成1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和100吨富硒茶多酚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实施县茶叶有限公司茶叶清洁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五是抓好大市场。围绕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农民与企业、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健全畜禽良种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加强农村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水城县农产品质检站,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第二,做大提升二产,加速推进工业立县。一是围绕工业立县,积极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和司法环境,做到及时量化、细化分解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妥善处理已建项目与政府、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项目区。二是立足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打牢煤炭、电力两大工业基础,依托能源工业,以煤化工、煤电化、煤电铝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按照促进原材料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的思路,不断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煤炭生产方面,完成原煤产量600万吨以上。加大整合洗煤资源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大企业参股、控股,建设12个技术新、标准高、上规模、管理强的洗煤企业。推进化乐煤矿、发耳煤矿二期前期工作开展,力争开工建设鸡场煤矿、都格煤矿。促进滥坝镇2×90万吨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及早启动实施,力争弘权15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电力生产方面,全面建成发耳电厂,继续推进泥猪河、响水电站二期建设,力争金狮子一级、小田坝、毛家河等水电站开工建设,乌图河一级、沙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其他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方面,全力支持双牌铝业、双元铝业的发展,力争全年产量达16万吨,积极促进贵州大宏禹管业制造有限公司1千吨聚乙烯(复合)管业技改项目及白马饮业有限公司小瓶装系列生产线扩建项目建设。 
  第三,强推拓宽三产,加速发展服务业。一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方面,努力实现由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经济转变,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的监管力度,提高客货运输安全与服务水平。金融保险方面,加快保险服务业、金融机构及业务中心引进步伐,积极配合完成农信社13个农村金融网点的增设工作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试点工作,切实拓展金融机构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商贸流通方面,结合双水新区建设,推进商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鼓励发展经营多样的商贸服务,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努力激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二是丰富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不断加快以朵森林公园、百车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重点开发北盘江大峡谷、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近郊观光旅游,启动地质公园核心区标识、标牌和游览步道建设,开发北盘江野钟至毛口旅游航线,新建农家乐10家、农家旅馆3家,配合完成8个农民文化园建设。切实增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整体服务功能。积极配合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争将一批设施完备、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安全宜人的旅游景区和产品纳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计划,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以上。三是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整住房供给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四是加快发展法律、中介、信息、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四,加快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加快推进红山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工建设红山一号主干道,同步推进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加大红山工业集中区宣传推介力度,在已完成招商指南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各功能区的项目,切实做到分类明晰、项目可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红山工业集中区创业,积极引导2户以上企业按程序入驻,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产业承载与辐射带动能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着力加快以交通、水利和电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第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水盘高速公路、六盘水月照机场、六沾复线建设,配合开展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段、水城至六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野钟码头和都格大桥。认真落实全市将地方公路建设重点放在运煤公路上来的要求,积极配合建设运煤公路139公里。着力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开工建设通乡油路50公里以上,完成市下达通村公路目标任务。
  第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征地移民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双桥水库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个乡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烟水配套工程,解决烟地灌溉2万亩;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以上;实施三小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解决旱地浇灌1340亩。
  第三,加快供电网络建设。配合煤矿建设,积极协调完善地方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力争年内完成玉舍片区煤矿双回路供电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发箐500KV输变电工程和红山220KV输变电工程,建成米箩110KV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农村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如期完成勺米、化乐、马场、都格35KV输变电工程,完成农网计划投资1.28亿元,力争户通电率达100%
  四、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坚持培育壮大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围绕确保新增中央、省投资项目必要配套资金,不断加强财税金融监管,努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
  第一,培育税源增强财力。以扩张财政收入总量为目标,巩固基础财源,扶持骨干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夯实收入增长基础。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目标考核,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的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税、骗税、抗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规范小税种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减、免、退税程序,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第二,严格管理增加效益。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和约束力。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实事,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从严控制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费等支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盘活金融促进共赢。全方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促进金融机构提高对县域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居民创业的支持服务力度。优化融资环境,做到适度举债、科学还债。认真测算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和自主投资的资金量及构成比例,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努力激活社会投资,积极采取以土地换资金、以产权换资金等多种形式,坚持社会资本投资项目非禁即允原则不动摇,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大行政管理、公共财政等方面的探索力度,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确保年内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价格改革,认真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结合国家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配套推进燃油税费改革,深化电价和水价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抓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和利用,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确认发证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第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坚持域内、域外投资并重,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通过优势产业和资源招商、特色规划招商、优良环境招商,将资金引向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各种方式,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政府鼓励的领域和项目,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能力。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分析评估机制,强化责任考评激励机制,促进招商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力争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同时,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和外资到位率。
  六、加快双水新区与重点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
  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六盘水物流中心为目标,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第一,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创新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切实用好公共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双水片区主干道建设、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加快人民路东段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供气、供电网络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基本完成双水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后续工作,重点抓好城市发展用地储备工作,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以继续开展整脏治乱活动为载体,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大两违建筑整治力度,抓好对城市主干道、街坊小道、市政设施、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监管,加大店外店、流动摊点、户外广告整治力度,彻底根除乱停乱放、乱写乱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现象,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第三,着力聚集城市人口。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安置问题,确保被拆迁人员迁得出、住得下、能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教育等功能设施,做旺人气。深化户籍改革,简化落户程序和手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落户双水。
  第四,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认真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乡、村违规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营造较好的小城镇建设环境。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发耳、鸡场、野钟、米箩小城镇基础设施,尽快形成以双水为核心、重点小城镇有序推进的良好格局。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去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污染源监测、监控力度,切实做好成果运用工作。按照环境保护计划,有效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工作,着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从源头上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入。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防两土反弹。强化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按照上大压小原则,大力整治煤炭洗选企业,依法取缔关闭一批环保不达标、达不到产业准入标准的洗选企业,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
  第二,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完善2009年石漠化防治实施方案,启动滥坝镇一字河、猴场乡补那沟石漠化治理,确保完成1345.8公顷年度治理任务。加快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认真开展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5万亩以上。
  第三,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并切实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严格按照谁开发、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企业尽快履行治理和搬迁责任;对历史原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地质灾害,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自筹一部分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治理。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和谐水城建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服务功能,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配置中小学教师结构比例,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力度,把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与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特殊学校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学校搬迁建设工作等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重点抓好两基国检工作,力争顺利通过国家督导组的评估验收。积极抓好省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二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水城县3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购置工作,完善重大传染病、严重职业病、典型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着力抓好全市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创建工作。三是扎实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条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四是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先易后难、样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积极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力争已建成的县图书馆对外开放,开工建设24个乡综合文化站,1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地,35个村农家书屋,314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六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着力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参保率。努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退养人员参加医保问题。着力抓好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建成农村敬老院5所,力争完成县福利院建设搬迁工作。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扩大试点工作,于4月前完成扩大试点任务793户,为5月份全面展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奠定基础。大力开展双拥工作,继续巩固军政军民和谐共推的良好局面,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筑牢国防动员基础。强化老龄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八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稳步推进安全企业分类管理,大力开展煤矿生产、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和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事故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严防各类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黑恶势力犯罪,快批快捕快判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涉毒等案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移民安置等重点信访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方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政府建设,更好肩负起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
  第一,全面履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为目标,以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方向,继续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和谐水城为切入点,加强社会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二,强化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健全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完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和决策前民主协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公众意见征集、社会公示制度。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搞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公务员考核、监督和管理。
  第三,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把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贯穿于实施决策的全过程,坚持办实事、求实效,集中精力推动工作落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健全完善决策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项督办事项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限、执行单位和责任人,构筑自上而下各层次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报告制、通报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跟踪反馈制,严格实施问责,力求各项工作有标准、讲程序、求精细,每项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
  第四,规范权力,提高廉洁从政能力。把反腐倡廉放在政府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严厉查办在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使用、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社保基金等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防止以权谋私。强化监督监察措施,健全发现和惩戒机制,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水城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全面实现水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