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歌词:郧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34:58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连同《郧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以来的五年,是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埋头苦干,克难攻坚,大干快上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四化”方针和“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克服了烟厂政策性关停的阵痛、抵御了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经受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外迁的考验,提前一年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7亿元(现价),比2005年增长117.4%,年均增长16.8%;财政总收入(不含耕地占用税)预计完成4.14亿元,比2005年增长122%,年均增长17.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7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8.7%,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2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0.9%,年均增长20.9%;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0亿元,是2005年的6.7倍,年均增长46.1%。五年累计投资达到90.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
  ——工业发展实现跨越。全县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6家,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69.2亿元,年均增长27.4%;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8.5亿元,年均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产值50.2亿元,年均增长40.6%,实现增加值13.6亿元,年均增长26.3%,上交税金1.9亿元,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7.6%;工业化率达到42%。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增特色产业基地面积24万亩,新发展各类专业村60个,培育种养大户2000余户;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500余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3家,拥有会员8500人,注册资本近4000万元,带动农户9.5万户。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0.6亿元、增加值12.6亿元,与2005年比分别增长了89.1%、93.2%。
  ——第三产业不断推进。成功申报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字号”招牌,成功创建4个3A级景区,兴建城郊型生态旅游示范村6个,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山庄200多家。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10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入8.44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15%、371%。新建寿康永乐、丰融等大型超市和商品配送中心5处、农家店200家。交通运输、房地产、金融、保险、粮食、供销、烟草、盐务、邮政、通讯以及其他服务业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争取国家、省、市财政科技创新资金3000多万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家,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60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科普示范县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建立了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免除了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实施了初中校舍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5年累计投入13.5亿元,整合了教育资源,启动了新县一中建设。“两基”成果不断巩固,职业教育突破性发展。村级农家书屋和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实现全覆盖。乡镇文化站建设、农民健身工程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完成农村放映工程2.1万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5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13个乡镇卫生院,180个卫生室基础建设得到改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以上,累计为92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5亿元。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收入水平日益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8600元,比2005年增加4105元,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450元,比2005年增加1569元,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2880元,比2005年增加1276元,年均增长12.3%。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240家企业成功改制,改制面达99%。综合执法、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监管和财政“四项管理”等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以钱养事”机制不断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等稳步推进。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等六大生态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5平方公里,净增森林面积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比“十五”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依法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和小矿山,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
  ——城乡面貌变化显著。实施了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取缔了城区载客“麻木车”,开通了出租车,规范了交通营运秩序。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2%,比“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启动了30个示范重点村和省新农村试点镇建设,完成了187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实施了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等工程,建成安全饮水工程77处,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3万余口,实施迁移扶贫2458户10325人。
  过去五年,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全县信访、审计、物价、统计、档案、技术监督、地震、人防、农机、能源、气象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机关事务管理、地方志及各人民团体的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新、亲民、务实、廉洁”的政府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具有郧县特色的发展之路,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坚持务实奋进,谋求快速发展。发展不够是郧县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五年来,我们结合县情,埋头苦干,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围绕工业强县,提升产业竞争力。我们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把企业的发展要求作为政府的工作追求,把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作为地方实力的增长。五年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效益成倍增长。铸锻产业成功申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
  推进开放活县,强力招商引资。我们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投资者的满意程度和政府可以承受的力度“三结合”,按照“行政审批少于周边,商务成本低于周边,政府服务优于周边,投资者的感觉好于周边”的要求,立足资源,盘活存量,做大总量,累计利用县外资金40.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2倍。
  突出规划先行,注重文化内涵。强化规划龙头地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标准编制了“一江二桥三镇”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农业“果菜药畜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一区两带”综合开发等各类规划,形成了相互衔接、重点覆盖的规划体系。尤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上,我们坚持把“全面发展”和“独树一帜”辩证统一,按照山水城、生态城、园林城要求,注重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有机结合,着力推进城市板块“错位”发展。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
  (二)着眼应急谋远,夯实发展基础。按照“打基础、管长远”的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破难点,办实事、求实效。
  立足项目兴县,积蓄发展后劲。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来共谋划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06个,总投资130.8亿元,已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17个,投资56.5亿元,其中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65个,亿元以上项目24个。建成投入使用86个,规划外新增项目45个,预计完成投资22.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4倍。五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扶持资金6.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5倍。
  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启动了汉江二桥、“郧(县)十(堰)”一级路等重点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区库岸治理工程,推进了一批中心城(集)镇建设。加快了城市道路、通讯、管网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沿江大道等8条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完善了城市供、排水管网体系,城市功能得到提升,承载能力得到增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以创建“楚天杯”和市级卫生县城为目标,深入开展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大力整治禁行限行、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以郧阳路、兴郧路和郧阳文化广场等主干道路、主要场所为重点,全面实施“洁、美、亮、绿”工程。积极探索实施BT、BOT模式,拓宽了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
  (三)树立亲民理念,体现执政为民。我们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强化社会保障,解决民生之本。五年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957人,扶持下岗再就业人员10114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85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20万元,扶持城乡劳动者2196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6400人。城乡低保对象扩大到6.2万人,增幅为416%,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补助金1.5亿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9万人次,比“十五”末增加15.1万人次。五年县财政共计投入养老、医疗、下岗再就业等补助资金1.4亿元。
  广泛惠及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放在关注民生问题上,真正让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实惠。坚持广泛、普惠、可行原则,通过新闻媒介、县长热线、文书函件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五年来,每年都要从数百条建议中筛选确定十件实事。通过建立责任、报告、督察、考核、奖惩等制度,切实解决城乡群众普遍关心的上学、就医、住房、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突出问题。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人平月增加养老金581.7元,比“十五”末增长1.3倍,惠及7300多人。连续四年调整失业金待遇水平,累计发放失业金1879万元,3189名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关注弱势群体,兼顾社会公平。建设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解决住房困难对象1600户6600人,发放廉租房补贴1380万元,缓解了6485户特困家庭的住房困难,改造城市棚户区6万平方米,发放住房公积金政策性优惠贷款8800万元。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倒房重建9000户,发放救灾款3800多万元。县财政累计筹措资金4270万元,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3203人,安置困难人员就业3114人,将全县11566名城镇低保对象、7428名重度残疾人免费纳入医疗保险,解决了2768名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五年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0.6万人次、1.97亿元,为残疾人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款212万元。新增计生优惠对象5800户,落实各项政策性补助资金1500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福利院23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由24%提高到76%。
  (四)积极尽职履责,建设服务政府。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着力建设与法律法规相符合的行政审批体系,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34项。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为重点,调整了30个县直部门的相关职能54项,精简财政供养人员编制3000多个,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及时开展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文件予以修改、废止。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累计办理各级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300余件。
  重视制度建设,坚持从严治政。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和严格执行政府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等制度;坚持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办事程序。建立了行政问责制度,严肃查处了违规审批行为。
  规范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围绕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了外商投资代办中心,完善了行政服务“一个窗口”对外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县内电子政务平台网络实现联通,郧县政务宽带平台投入试运行。积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对所有的县直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进行了民主评议。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全面推行绩效管理。探索建立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郧县的移民攻坚年、抗灾复建年、对接发展年、维护稳定年、争先进位年,压力前所未有,困难前所未有。一年来,我们紧扣“五大战役”任务和“两个走在前列”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迎难而上、奋力拼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通过大力实施“工业123工程”、“一区两带”综合开发、“两区两园三线”建设等,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25.9%、70%、12%、14.2%。二是移民外迁全线告捷。县委、政府将移民外迁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政策先行,注重感情投入,突出责任包保,奋力克难攻坚。从2010年4月30日第一批试点移民动迁开始,至11月21日结束,历时6个多月,参与县乡村各级干部18000多人次,动用车辆4600多台次,行程390余万公里,共分38批次将移民7453户31488人全部迁入11个县、市、区的71个安置点。大规模移民外迁一路高歌、一路凯歌,基本做到了“车不掉漆,人不破皮”,实现了“完全彻底、安全有序、和谐顺利”目标,上演了一场气吞山河、气势如宏的大戏;上演了一场勇于担当、艰苦卓绝的难戏;上演了一场真情关怀、甘于奉献的好戏。这是一场伟大战役,也是一个伟大壮举,必将彪炳史册,永垂青史。外迁任务的完成,不仅展示了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还积累了直面矛盾、英勇奋战的宝贵经验,极大地锻炼提高了全县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我县移民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嘉奖。三是抗灾复建扎实推进。成功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没垮一库、没溃一坝、没伤一人。最大限度的把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小程度,最大可能的使灾后重建取得了最大成效,实现了当年受灾当年恢复目标。四是市县对接稳步实施。建立了市县对接、统筹发展磋商机制;优化完善了市、县城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了“郧十”一级路沿线、长岭、老城区、和平岛等多个专业规划和修建性规划;基本完成了郧阳港等多个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尤其是“郧(县)十(堰)”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十(堰)白(河)”高速公路的动工拆迁,道口火电站项目电源规划的完成,必将掀开市县一体,互动双赢,统筹发展的新篇章。
  各位代表,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郧县人民克难奋进、负重前行,成就最大的五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最快的五年;是改善环境、夯实基础,招商最多的五年;也是全县综合实力提升、城乡面貌巨变,人民群众得实惠最为显著的五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统揽全局;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甘于奉献。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郧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发展过程中仍有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化还处在初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不多;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及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二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统筹发展难度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较为缓慢;城镇配套设施不完善,辐射带动力不强。三是服务环境不优,行政效能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是经济发展加速增长期、统筹城乡推进关键期、体制创新克难攻坚期、社会事业全面突破期。面对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部崛起战略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市县对接发展和“一城两带”建设等一系列叠加的机遇,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应对挑战,以更加有效的举措解决矛盾,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抢抓叠加历史机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四化”的方针和“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市县对接发展、“一区两带”综合开发作为总抓手,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总要求,坚持将市县一体、城乡一体和全县小康作为总目标,全面实施加快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1235”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两区两园三线”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末,使全县“一主两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一江二桥三镇”城市格局基本建成,市县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完成,将郧县打造成鄂西北工业制造业集聚区、生态经济示范区、文化旅游开发区、最佳滨江人居区和十堰的新城区,成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支撑。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均增长一倍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争取增长二倍以上,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增长三倍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实现全覆盖,人均拥有文化、教育、卫生资源位居全市前列,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使郧县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和十堰各县市前列,努力实现全县小康的奋斗目标。
  第一,实施加快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1、实施“1235”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大力实施“1235”工程。计划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使郧县成为鄂西北地区工业制造业集聚区。
  加速产业集群扩张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郧十”一级路沿线为纽带,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配套产业、铸锻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矿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川路、神河年产5万辆整车、东岳大型矿山专用车等产能建设。支持凯琦铸件精加工、佳恒液压油缸、义兴转向节等汽配产能建设,力争规模以上汽配企业达到130家。围绕全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引进6个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把郧县建成全市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整合发展矿产品加工业,以谭山国际石材城、鲍峡绿松石工业园为平台,大力扶持秦峰矿业、圣涛石材、福缘珠宝等矿产品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提升园区承载力。重点抓好县经济开发区等四大园区道路、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汇集园区。注重招大选强,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打造工业园区的经济制高点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增强企业创新力。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走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创新之路。增加对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力争湖北名牌产品达到10个以上、十堰名牌产品达到20个以上,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推进“一区两带”综合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0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
  加快推进“一区两带”综合开发。在茶店、柳陂等市郊乡镇建设一个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十个生态农业观光景观、百里休闲观光农业长廊、千家生态农庄、万亩果菜示范基地,打造以展示、观光、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在谭家湾等10个乡镇建成以柑橘、木瓜、桑蚕、中药材、茶叶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为主的10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形成汉江沿岸百公里生态经济带;在白桑等6个乡镇发展15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成畜禽养殖小区20个。着力构建以交通、商贸、加工、旅游为主导的小城镇,建设国道沿线城镇经济带。通过3-5年的努力,把“一区”建设成为鄂西北乃至全国市郊生态型观光农业示范区;把汉江沿岸建设成为集生态化、市场化为一体的汉江库区生态经济带;把国省道沿线建设成为“一镇一特色,工农相结合,城乡大互融”的城镇经济带。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城关、柳陂、茶店为中心,以白桑、南化、鲍峡为控制性节点,以叶大、大柳、五峰撤乡建镇为切入点,以白浪、谭山、安阳、梅铺、杨溪、谭家湾、青曲、青山、刘洞、胡家营为带动性支点,以209、316国道沿线30个新农村示范村为基点,构建新的城镇体系。积极推进试点村建设由点状发展向连片线状发展,在江北白桑、南化沿线6个村和江南鲍峡沿316国道6个村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区。以“一区两带”为轴线,在白浪杨沟等100个村开展“五改一建”工程和“1+8”模式建设,加快集镇防洪、乡村道路、教育医疗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性工程建设。探索小城镇户籍、土地流转体制等各项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建设、产业开发等领域,增强新农村建设带动力。力争到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再减少10万人,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3、突出“两区两园三线”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思路,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突破口,推进“两区两园三线”旅游景区建设,打造西安与十堰之间生态养生、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中部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大力实施“文化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充分发挥郧县山水人文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养生、文化休闲”主题,加快“郧阳文化旅游开发区、郧县文化生态保护区,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水生态旅游线、文化考古旅游线、红色革命旅游线”建设,打造中国中部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到2015年,全县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建设国家3A级以上景区8个,新建四星级以上酒店4个,新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山庄200家,文化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亿元,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35%以上。
  积极保护发掘开发郧阳文化。全面实施《郧阳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为重点,大力保护、发掘、开发和宣传郧阳文化。加强对各类文化遗址、文物等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倾力打造郧阳文化品牌,丰富和发展郧阳文化体系,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软实力。
  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大项目申报争取力度,加强汉江水体旅游开发和泛太极湖圈、和平岛、韩家洲、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探索充满活力的投融资机制,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投入,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景区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促进旅游商品开发、餐饮接待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加大包装、宣传和促销力度,繁荣文化旅游市场,着力培育县域经济新支柱。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逐步建立与全县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与全国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以家政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托幼养老、职业介绍为主的社区服务,以规划、勘察设计、资产评估、拍卖、法律服务等为主的中介服务。积极发展物业管理等服务业,拓展新型服务领域,推动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第二,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扩大对外开放。以四大支柱产业重点项目为主攻方向,用政策、环境、资源、市场吸引投资。坚持重大项目专班攻坚、分工负责制,完善项目跟踪反馈制,重点以神河联达、茧丝绸、大理石板材等产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交流协作。积极依托友好区县,开展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引导“能人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力争到2015年,招商引资额突破100亿元,累计利用外资1亿美元,外贸出口达到3600万美元以上。
  深化各项改革。规范公益事业管理和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服务运行机制,确保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城市投资担保机制,突破城市建设资金瓶颈,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改革。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各商业银行、民间私有资本在我县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业服务地方经济奖励力度。加快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换,深化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具有经营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走向社会化。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加强项目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项目库,做到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确保项目建设的有序衔接和梯次推进。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家投资走势,加大项目工作争取力度,促使“十二五”计划总投资2005亿元的340个建设项目进入国家、省、市项目库。要加强市县对接项目库建设,策划一批有利于市县对接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谋划一批适宜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生态文化旅游项目;规划一批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项目。争取已列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坚持实行项目工作责任制,加强项目工作目标管理,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
  第三,扎实推进市县对接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规划、交通、项目、产业、市场”五个对接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资源、产业配置为重点,以统筹、协调、兼顾、互补为方法,加快市县对接步伐,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
  推进市县一体化发展。完善《郧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使茶店、青山成为十堰城区向北发展的主要控制区,城关、谭家湾、杨溪片区成为次重点控制区。加快推进汉江二桥、“郧十”一级路、“郧十”和“十白”高速公路以及“运(城)十(堰)”铁路、郧阳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市县交通体系,打造市县互融的15分钟交通网络。把县经济开发区作为十堰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促进优势产业互融发展,共同打造新型重型专用车制造基地和鄂西北液压件、铸锻件产业集群。加快项目对接,争取道口火电站项目、东风公司“863”计划项目和与之相关联的产业项目向我县布局。积极推进天然气、供水、供电等配套工程一体化建设。加大商贸流通,建设农产品、特色产品、工业品交易市场,形成互补共联的市场流通体系。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产业紧密关联、经济深度融合、优势互为补充、功能配套完善的市县一体化发展格局。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编制郧县城镇建设规划,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梯度发展规划体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一区三园”建设,加快“一区两带”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两区两园三线”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构建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城乡联动发展格局。突出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加强县内交通网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城乡公用设施、信息网络、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项目建设,努力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促进人口、生产要素、产业向城镇聚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提高人口素质,提升文明水平。加大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化解社会矛盾,强化综治维稳,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大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
  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巩固和彰显全国职教品牌效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教育强县和人力资源强县。全面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创立科技研发、科技基础条件、科技成果交易转化、科技中介服务四大平台,实施科技投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等六大专项活动。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实现村有文化大院、社区有文化中心。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实施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及村村通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农村放映工程,实现全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机制,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居民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总量,提升人口素质,努力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实行社保补贴,促进再就业。抓好劳动力市场建设,建设功能齐全、流程规范、形式灵活、运作高效的劳动市场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建立社会养老体系,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及功能,全面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
  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按照“绿山、清水、富民、兴县”的发展思路,打造“生态郧县”。加强农业、林业生态建设,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筑牢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线。推进资源循环与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展。落实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新增污染源。依法整治矿产非法开采,杜绝在生态保护区进行矿产开采。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着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减少一般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积极推进综合执法,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强化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坚持把维护稳定的重点放在基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及时排查、调处社会纠纷,防止矛盾扩大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健全治安防范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适时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创建“平安郧县”。
  第五,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满意既是政府部门的立身之本,也是每一位公务人员的人生追求。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以人为本、勤政便民的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政府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公务人员都是服务人员理念,坚持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着力解决政府“缺位”、“越位”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解决民忧,以良好的服务、实在的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提高行政执行能力,建设快捷高效、运转协调的效能型政府。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效能考评制等制度。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办事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改进办事方法,推进部门效能提速、服务提升。尤其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公务人员,要真正从应付检查评比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要更加注重工作落实,健全和完善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政务督查和行政监察,确保工作高质量、落实高效率。
  加强行政监督问责,建设责权统一、行为规范的责任型政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责权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政务运行机制。不断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事事能落实。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移民内安年、项目攻坚年、市县对接关键年。五年看头年,头年是关键。
  指导思想是:抢抓叠加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委“一统三分”战略为指导,坚持“一主四化”方针和“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加快发展这一战略,加快推进市县一体和城乡一体两大目标任务的进程,着力打造长岭新区、和平岛周边地区和城北三镇(城关镇、杨溪铺镇、谭家湾镇)三大平台,着力培育“一主两翼”四大支柱产业,突出市县对接、移民内安、“一区两带”综合开发、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五大工作重点,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培育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6个小城镇建设和6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使郧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湖北省山区县市前列和十堰市各县市前列。
  发展目标是:全县GDP增长 2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文化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招商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个百分点,确保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一)突出主导产业引领,着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水平。致力调优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突破性发展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深度开发矿产资源,做强矿产品深加工业,加快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致力做大总量,壮大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工业“1235”工程,强力推进“满园工程”,重点推进一批在建项目、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成长型企业、扶持一批中小企业、改造升级一批产能落后企业、创新一批名牌产品,加大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中的重点骨干企业流动和聚集,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川路汽车、神河专用车等项目竣工投产和正和车身、东岳大型矿山专用车、欧姆林汽车仪表等项目开工建设。突出四大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力和服务能力。力争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90亿元,增长30%,工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亿元,增加值18亿元,分别增长33.5%和32.3%。致力自主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加快企业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改造升级步伐,着力扶持企业培育精品名牌。启动1个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工作,争取3个以上产品采用国际标准。专利申请量突破110项。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15项以上。致力节能减排,强化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政策,确保化学需氧量、氨氮下降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下降3.18%。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着力壮大农业农村经济实力。大力培植主导产业。新建木瓜、柑橘、蔬菜、中药材、桑蚕、茶叶、烟叶特色产业基地6.2万亩,新发展专业村10个,新培育专业大户1000户。继续加大白羽乌鸡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创建全省生猪调出大县。抢抓全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机遇,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以上,创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个;继续实施“农产品知名品牌”创建工程,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字号”品牌作用,将“武当红”系列加工菜、“郧府”木瓜、“汉江”柑橘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知名品牌;启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重点引进木瓜、柑橘等深加工企业,加快推进红薯粉丝和粮油加工项目实施。推广新农机具1万台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5家,新建农村村级综合服务社100家。力争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以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加大青曲、鲍峡、白浪、谭山、白桑、南化6个镇的中心集镇改造力度。大力实施“百村整村推进、千户扶贫开发”工程,扶贫搬迁400户。推进国省道沿线60个村的连片示范带建设,重点打造1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20个宜居村庄建设。抓好“五改一建”,按照“五有”要求和“六统一”标准对示范带村庄环境进行整治,力争在江北、江南各打造一处特色鲜明、在省市有一定位次的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区。加大生态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农村清洁能源、“一池三改”1000户以上。人工造林6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启动易灾草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8处。加大推进病险水库整治力度,提高防洪调节功能,启动箩筐岩水库建设项目。完成江峪灌区配套项目,新增灌溉面积2.55万亩。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7平方公里。切实加大对重点险路险段、过河路堤的改造升级力度,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三)突出市县对接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是市县对接进入全面实施、重点突破的关键之年,也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速年”。加快城乡规划对接。制定市县对接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全面完成乡镇控详规和新农村试点村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快城乡交通对接。加快市县快速主通道建设,力争“郧十”一级路、汉江二桥10月1日前竣工,十堰至郧县城际公交车与市东环路同步开通,推进郧阳港、十堰城北一级客运站项目建设;抓好国家大通道建设,全力服务“十白”、“郧十”高速公路和“运十”铁路建设;加快郧县与十堰城区便捷对接口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产业对接。争取将我县四大支柱产业纳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推动四大支柱产业与全市“一主四大”产业融合发展。争取东风商用车部分零部件总成落户郧县并开工建设,佳恒液压油缸、凯琦10万吨商品铸件、义兴转向节等正式投产。加快推进柳陂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万亩蔬菜基地恢复重建。积极申报郧阳文化旅游开发区,启动和平岛整体开发建设。加快城乡项目对接。储备、建设一批有利于促进城乡发展的大项目,争取使郧阳文化旅游开发区等项目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争取东风公司“863”计划相关项目在我县落户,争取道口火电站项目完成项目可研和初步设计,启动长岭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镇村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快城乡市场对接。加快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特色产品交易市场和工业品批发市场建设,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入驻,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加大以城区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秩序、违章建筑为重点的城市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监管,稳定物价,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四)突出重大项目支撑,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在项目建设的规模、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川路汽车、佳恒工业园等25个工业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汉江大道以东基础设施及城区道路改造等一批市政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交通复建项目,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等12个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和平岛旅游开发、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等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石漠化治理、库周垃圾清理等17个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继续推行BT、BOT建设模式,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大力招商引资。以招大选强为重点,大力推行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完善招商项目储备库建设。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就业带动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加强木瓜、柑橘深加工等69个项目的招商工作。
  (五)突出“两区两园三线”建设,着力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大文旅招商。继续抓好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招商项目的宣传推介和引资力度。全力抓好和平岛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提升三产形象。继续抓好郧县旅游精品展示中心建设,积极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景区主体功能建设。加快推进虎啸滩、龙吟峡、九龙瀑景区建设,争取郧阳国际大酒店“五一”前开业迎宾。大力支持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加大生态旅游开发,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村星级“农家乐”创建活动,力争创建星级“农家乐”50户。
  (六)突出民生改善,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只有民生改善了,才能有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南水北调淹没区学校迁建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县一中新校园主体工程建设,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实施郧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和安全监管,建立教师队伍补充长效机制,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继续推进广电“村村通”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以上。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认真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快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积极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县、全省卫生县城、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0000人,组织劳动者技能培训10000人。加快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和救助水平,低保对象达到70000人,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25.5万人次,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启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推进农民工“健康平安行动”。在城区6个社区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继续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缓解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问题。
  全力做好移民内安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目标,今年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完成库区农村27800人的内安任务;二是全面启动柳陂、辽瓦、城关、茶店四个集镇迁建;三是抓好27家工业企业迁建;四是抓好交通、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专业项目迁(复)建;五是全面启动县城防护和库岸治理工程。
  为完成上述任务,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实行“五为主”责任制,即农村移民安置以乡镇为主,城(集)镇迁建以所在地政府为主,专业项目复建改建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工业企业补偿迁建以企业或主管部门为主,单位迁建以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二是要明确时间节点。农村移民安置2月以前完成居民点规划设计,4月底以前完成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8月底以前完成农村移民建房,12月底以前完成移民搬迁。全面启动集镇迁建, 12月底完成辽瓦、茶店集镇迁建工作。企业迁建、专业项目迁(复)建、库岸防护工程在12月底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三是移民内安要做到三个结合。即移民内安与“一区两带”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后期扶持相结合,力争把移民内安点建成宜居村庄示范点。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和法治郧县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打击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电子监控等技防措施,形成覆盖城乡的治安防控网络。加大各类矛盾排查和风险预警,提高防范预见能力和化解能力。
  按照“客观需要、群众意愿、力所能及”的原则,今年,政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将突出抓好以下十件实事:一是启动十堰至郧县长岭的城际公交站建设。二是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三是打通九里岗桥段(拆除小商品市场)道路。四是建设50个标准化卫生室,完成农村3000户卫生厕所改建。五是解决农村5.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六是启动柳五路升级改造工程,完成五鲍路路基工程建设。七是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开发60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00人。八是推进城区1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改造6000户农村危房。九是新建廉租住房5万平方米,竣工8万平方米,解决城区20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启动2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项目。十是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七)突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站在新的起点,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真正把全部精力放在为郧县发展上,放在对人民负责上,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强化责任意识,更加勤政为民。责任是政府信仰的体现。发展县域经济是重要责任,必须时刻抓在手上;为民办事是应尽职责,必须时刻放在心上。要强化职责观念,树立担当精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工作有检查、奖惩有兑现”。
  强化攻坚意识,勇于克难奋进。各级领导干部要践行“一线工作法”,思路在一线形成、决策在一线作出、问题在一线解决。要大力营造只有工作压力、没有人际关系压力的工作环境,大力营造“有第一要争、有红旗要扛、有奖牌要拿”的争先氛围,培养“不为定势所困、不为困难所惧、不为视野所限”的思想境界。要敢于拍板负责,敢于直面矛盾,敢于破解难题。
  强化效能意识,促进高效运行。要按照“快一些、更快一些”的工作理念,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办事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改进办事方法,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要强化“无功就是过、无为也是过”的意识,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肃处理破坏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
  强化廉洁意识,践行服务宗旨。真正珍惜民资民力,坚持勤俭办事,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用在特殊困难群体的帮助扶持上、用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关键事项上。努力建设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扎实、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郧县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催人奋进。机遇不容错过,责任必须担当。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奋勇争先的雄心壮志、奋起直追的昂扬斗志,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为全面夺取“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新胜利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注释:
  1、一主四化: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市场化为取向,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以城镇化为载体。
  2、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依托十堰城区、依托东风公司、依托本地资源;优先发展二三产业、优先发展特色农业、优先发展外向型经济。
  3、一主两翼:以生态经济为主体,以现代制造业和绿色产业为两翼。
  4、四大支柱产业:汽车及配套产业、矿产品深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
  5、工业“123”工程:培育税收过千万元或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家、税收过300万元或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20家、税收过100万元或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30家。
  6、十堰市“一城两带”战略:区域性中心城市、竹房城镇带、汉江生态经济带。
  7、一区两带:市郊生态型观光农业示范区、汉江沿岸生态经济带、国道沿线城镇经济带。
  8、“十二五”工业“1235”工程:培育产值过百亿的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0家,打造商用车、铸锻、液压、矿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
  9、两区两园三线:郧阳文化旅游开发区、郧阳文化生态保护区;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水生态旅游线、文化考古旅游线、红色革命旅游线。
  10、东风公司“863”计划:从2009年-2012年,东风天龙实现销售8万辆,东风天锦实现销售6万台,3个自主发动机品牌实现投产,销售收入由166亿元提升到293亿元。
  11、十堰“一统三分”战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
  12、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湖北省提出通过5年左右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
  13、环保“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4、三网融合: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15、“1+8”模式建设:“1”是指村(社区)党支部、村委会和农村经济组织综合办公场所;“8”是指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农村党员群众电教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
  16、“五改一建”:指改房、改厨、改水、改厕、改栏,建沼气。
  17、“五有”:指有供排水设施、有有线电视移动信号、有公共道路、有四旁绿化、有公共活动场所。
  18、“六统一”:指统一标准新建改造房屋、统一标准道路改造、统一标准配套供排水设施、统一标准绿化、统一标准配套环卫设施、统一标准配套文化广场。
  19、BT模式: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
  20、BOT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