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公主怀孕了图片:四川老兵的心愿:建座远征军纪念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02:09
四川老兵的心愿:建座远征军纪念塔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9-05-30 08:53:30)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缅甸摄影报道

  时代在变,但始终未变的,是那些身处异国的中国远征军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亲历者先后远去,但历史注定不会忘记他们……

  从5月27日起,本报特派记者抵达缅甸密支那,走进四川老兵的家,与他们过了一个特别的端午节。这些天,记者无时不体会到一种顽强和一种毅力。

  他们在努力,希望能在缅甸的土壤上建立起一座中国远征军纪念塔。这,是老兵们的最后一个心愿。

  进入缅甸

  密支那街头很难见到汽车的影子,市民基本以摩托车代步,城市宁静而祥和

  一张《出入境通行证》,一张黄卡,两样证件备全后,方可进入缅甸。5月27日下午1时30分,本报记者从云南腾冲县出发,朝缅甸密支那方向而去。汽车在山间盘绕,沿途天气多变,时而是暴雨,时而又是暴晒。给人感觉是,天气变幻莫测。

  云南腾冲距离密支那的高速公路全长222公里,平坦而又宽敞的公路上难见有汽车。由于密支那海拔只有100多米,所以越接近密支那越感觉空气的沉闷和潮湿。几小时后,强烈的太阳光穿过车窗,照射在人的脸上、手臂上,犹如刀割,略感一丝疼痛,满眼绿树。偶尔还可看见有牛拉车的场景,老人坐在车上,悠闲地在公路上走着。

  “我们现在进入密支那城区了。”司机提醒记者。

  密支那街头很难见到汽车的影子,市民基本以摩托车代步,城市宁静而祥和。据了解,密支那是缅甸联邦之克钦邦的首府,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密支那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边,整个城市依江而建,绿树成阴,自然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自然风光美丽诱人。密支那虽是缅甸的第三大城市,但人口不足30万,其中华侨华人有1700多人。

  在距离川籍远征军杨子臣家5公里处,有一家叫“腾密缘”的中餐馆,老板段志强是云南腾冲人。“这里的肉价是16元/斤,蔬菜价格是中国的4-5倍。”他说,“密支那的人一般都无正式收入来源,主要是靠自助生产,比如淘金、开矿等,而到这边来的华人开铺面较多,有的卖轻工业产品,有的卖服装。除生活水平高之外,坐车也不方便,政府在10多年前就规定居民不能开汽车,现在城里的三轮车如同中国的‘的士’。”

  走近老兵

  “大爷,我们来自四川,专程来看看你。”记者拉着老人的手,感觉他的手在颤抖,老人连说“好啊,好啊。”

  27日晚8时50分(北京时间),密支那夜市,人来人往,叫卖声一片。在夜市的右侧,有一幢四合院的房子,两层高。屋子的一角亮着一盏灯,灯光微暗,隐约听见发动机的声音。这里是川籍老兵杨子臣的家。

  “杨老在家没?”一名华侨跨进小屋问。“他在。”老人的女儿回答。3分钟后,老人出现在大家视线里。他身体发胖,穿着一件白色衣服,一条花色裤子。“找我。”老人熟悉的乡音传来。

  “大爷,我们来自四川,专程来看看你。”记者拉着老人的手,感觉他的手在颤抖,老人连说“好啊,好啊。”

  提起当年反攻抗日,他的双眼一亮。

  今年86岁的杨子臣是四川绵阳三台人。18岁那年他成为了38师的一名新兵。他先是从成都坐车到昆明,又乘坐飞机到印度。一到了印度,他换上了新军装,并第一次穿上皮鞋。

  在反攻缅甸战役打响后,杨子臣跟随部队从印度出发前往密支那。杨子臣被挑选进了防毒排,直接由师部指挥。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戴着消毒面具,在一线消毒。由于防毒任务比较轻,他们兼任喷火排的任务。

  杨子臣至今记得,在攻打缅甸八莫时,阵地上一片寂静,静得连对方阵地上有人咳嗽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日军的碉堡十分牢固,部队决定使用喷火炮。一声命令,杨子臣所在的喷火排战士开始对敌人碉堡猛攻,他亲眼看见一个敌人从碉堡跳出来,满身是火。最终,碉堡被粉碎了,但喷火排仅仅剩下两个人,其中就包括杨子臣。

  1944年8月3日,密支那收复。杨子臣说,战后的密支那,到处能看见打坏的汽车和坦克,烧毁的树林和村庄,荒芜的田地和来不及掩埋的尸体。

  那些岁月

  他时刻都在想念家里的亲人。但因家庭负担重,回家要花费一笔费用,他在等待,在期盼有一天能回家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杨子臣得到一个消息,称要调遣他们到山东打仗。他与其他战友商议一下,离开了密支那。但不久后,他又返回密支那,脱下军装,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回忆,“起初,我在密支那新村镇生活,不敢说自己是当兵的,一直隐姓埋名。我开始把美军遗留在战场上的降落伞布拆了卖给中国人,这样吃饭就不成问题了,同时在新村镇租房住,每月几元(人民币)租金。”在他的记忆里,自己什么都干过,做生意,打临时工。1952年,这一年对他来说是幸福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取名叫杨依和,希望国家和平。儿子一天天长大,杨子臣家的生活条件也宽裕起来。他靠多年做生意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套房子。

  自有了固定的住所之后,一家人生活水平自然提高,之后又有杨依秀、杨依芬、杨依兰3个女儿出生。在那些年,杨子臣有一个秘密一直隐藏在心中,他时刻都在想念家里的亲人。但因家庭负担重,回家要花费一笔费用,他在等待,在期盼有一天能回家。

  回到四川

  “我到了绵阳三台,一路问那个地名,最终找到了堂哥。我们彼此拥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

  杨子臣和夫人在家中杨子臣应该算是在密支那生活条件最好的远征军,三个女儿都嫁出去了,一个女婿在做珠宝生意;一个侄女在做美发,3个孙子都在国外读书。1994年,杨子臣与老伴商量,打算回四川老家走一走。两位老人为节约钱,乘坐火车回到四川。因杨子臣在异国生活多年,家里的情况一概不知,他仅记得一个叫“九间房”的地名。他说,“我到了绵阳三台,一路问那个地名,最终找到了堂哥。我们彼此拥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就这样,他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家乡菜,喝家乡酒。现在老人的腿脚不便,可能无法再回四川,这将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心愿

  建一座纪念塔

  1942年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在缅甸战死数万人,几十年过去,几乎所有的纪念碑和墓地全都被毁了。杨子臣表示,“死掉的那些战友连一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要给他们找一个归宿。”在他晚年最后的一个愿望就是在缅甸修建一座中国远征军纪念塔。目前,建塔选址已经确定,预计投资缅币上亿元。

  “个人能力有限,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来帮助我们。”他说。

  最新消息

  今日下午2时,将有8名生活在缅甸的远征军踏上瑞丽口岸,这是自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以来他们第一次组团回国探亲。瑞丽市政府将在国门口举行盛大的欢迎活动,并让老兵吃上家乡菜。四川广安老兵刘召回是探亲团中的一员,本报特派记者将全程见证老人探亲路。

  (预告:在同一个城市,川籍远征军朱凯的生活与杨子臣相比,他算是不幸的,家境贫穷,从未回过国……明天,本报记者将继续从缅甸发回四川老兵在密支那生活的报道,同时飞赴瑞丽市国门见证远征军组团回国探亲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