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猪肘子:摄影常识分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7:15:54
 善待自己手中的相机
         很多朋友思想上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相机档次越高就越能拍出好照片.好的相机固然是拍摄好照片的物质前提.但倘若你手中的相机并非最高档的,难道就拍不出好照片了么?,数码技术的产生,使摄影器材的发展越发迅速.现在市面上各类数码相机五花八门,总有高中低档之分.你犯不上为自己手中的相机不太入流而烦恼.其实,有的影友为自己拥有一台数码单反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孰不知很多高端数码相机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它.再说,决定照片质量和水准的还是你本人.你需要的是你的摄影技巧.
    
    当你有了一台数码相机以后,千万别因为她的某些地方性能不如别人而烦恼.要把她当成自己的朋友看待.她最终会给你带来快乐.没有任何一款相机是完美的.相机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而我们的摄影乐趣也恰恰是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得到的.
    
    相信和善待你手中的相机吧!不要为她的不高档而发愁.我们挣点钱不容易.你不能总是来回更换相机吧?除非你是对花钱无所谓的大款.我看到过有人用很高档的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作品.那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而我同样也 看到过有人用很普通的数码相机拍摄的作品,却令人得到美的享受.
 
    如果你坚持认为没有好相机一定拍不出好照片的话,那我只能反问:如果把达.芬奇的画笔和颜料给你,你肯定能画出"蒙娜丽莎"吗?   
相机买回家 使用方法也要学到家  
和手机相比,数码相机的操作和使用要相对复杂一点。对于普通用户,除非你早已对所购的相机了如指掌,不然买回来后,还是不要急着开机试用。先了解清楚相机的基本操作和几大主要功能的使用方法,再开机慢慢试用不迟。使用过程中如果觉得拍摄效果不理想,先别怪罪相机,要先查阅产品说明书,看看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先看说明书   避免误操作
      虽然产品说明书枯燥乏味,往往被我们丢在一旁。但对于普通家庭用户以及一些摄影初学者来说,产品说明书可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仔细翻阅说明书,或者快速上手指南,看似“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相机各部分的功能设置,以及常用的操控方法,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造成相机不必要的损坏。比如装电池的时候,电池盖拆不下来,有的人不看说明书,就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蛮力掰开,这样造成的损坏真是很不应该。
    
“傻瓜模式”非万能
      影响数码相机拍摄效果的因素,一般离不开感光度、曝光和白平衡这三项基本设置。而初学者通常使用最多的就是“全自动模式”(AUTO模式),也就是俗称的“傻瓜模式”。在该模式下,上述这三项参数都是由相机自动调节和控制的,无需人为干预。但在一些光线条件不佳的场景或是夜晚,傻瓜模式并不能帮我们拍摄出满意的照片。通常相机都会内置几种常见的场景拍摄模式,如夜景、远景、人物等。拍摄时,尽可能选择相应的拍摄模式,这样有助于拍出更理想的照片。
    
善用三脚架
      很多人认为三脚架是专业摄影师以及摄影爱好者的专属器材。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需要使用三脚架。因为不少刚开始接触相机的人,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保持拿相机的手稳定不晃动。虽然很多相机都有防抖功能,但也应付不了较大的晃动。尤其是在夜间拍摄时,晃动更容易造成对焦不准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练习外,将相机装在三脚架上拍摄是最可靠的。    构图十忌 
     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给人以美感。“画有法,画无定法”,此合乎辩证法之说也同样适合于摄影构图。但只有先掌握其基本规律才能获得优异的影像。
    
一忌画面撑得太满     
 
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地充满画面,缺少空间,不仅给人以压抑之感,且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画面容易出现削头砍足、景物残缺的弊病。
    
二忌地平线倾斜     
 
有的拍摄者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如宝塔、高楼大厦) 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框倾斜的方法,这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令人很不舒服。
    
三忌头撞南墙    
 
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态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有一定的空间(或将大量空间留在了其后面),给人一种头撞南墙之感,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四忌附加物缠身     
 
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了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五忌落格     
 
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景是拍全了,人物在画面上却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六忌画面分裂     
 
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于是画面被一割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像附图,作者适当地处理好了地平线的位置,使画面显得很美好。
    
七忌喧宾夺主     
 
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八忌缺乏趣味中心     
 
取景时缺乏忍割爱的精神,“鱼”取,“熊掌”也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少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九忌各顾东西     
 
神情不一致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有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所表现的主题不相符合。
    
十忌画面失衡     
 
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响照片的效果   注意“六防”美化构图     在摄影中,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反之,一幅画面,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明确的表达主题。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摄影创作前,先掌握一些构图的基本规律,防止在构图中出现弊病,下面就来谈一下构图的“六防”:
    
一防“满”    
 
有些初学者在构图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的剪裁。而且由于画面太满:照片通过扩印机印放出来后,容易产生景物残缺的现象。    
    
二防“顶”    
 
摄影者在拍摄侧面人像或带有前进趋势的运动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下一定的空间(或将大量空间留在了主体后面),会使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三防“不当”    
 
拍人物照时背景选择不当,以致出现烟囱长在肩膀上,头上冒出树权等情况,破坏了人物形象。还有,当人物与高大的背景合影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背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只剩下人物的头部,导致视觉不舒服。
    
四防“乱”    
 
取景时没有突出主体,造成了画面无主次、结构松散、杂乱无章。有时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反而使主体处于次要的地位。
    
五防“平”    
 
在构图上,不同明暗的色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有了明和暗,画面中的影像才会有立体感。应通过明暗色块的巧妙配置,在最大程度上使被摄主体显得鲜明突出。
    
六防“斜”    
 
有些摄影者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如高塔、大厦)拍全,便在取景时将画框倾斜,如此构图,会造成地平线倾斜,使画面失去平衡,视觉不舒服。其实,对此我们可在摄影时采用一些措施来解决弊病。如与被摄体拉开距离、采用长焦距镜头、选择高角度拍摄等。  
要对自己有信心,任何人都可以把照片拍好的!~! 好照片=对相机的熟练调节+拍摄的角度+拍摄的时机+良好的构图+内在的思想+拍摄的经验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把照片拍好的,现介绍一点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收集别人成功的摄影经验,认真揣摩,牢记在心。 
2.出门实践,在各种不同的光线背景中,摸索应该设置的光圈、速度、ISO、白平衡的参数,如果一张不能够让你满意,那么就多拍摄几张,进行比较。选取最好的一张,回忆一下,这样拍摄的理由。 
3.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然后进行比较,或许你会发现,要拍摄出好照片,角度的选择,也很重要。 
4.清晨、黄昏,一般情况下是摄影者出门拍摄好片片的最佳时机。那么你可以尝试利用这些时间拍片片来看看。当然,你要牺牲“骑马坐轿,不如黎明睡觉”的令人陶醉的晨光了。 
5.跟同伴一起去拍摄,边拍摄边交流,除了可以增进友谊之外,最大的乐趣是摄影技巧同步而进。    趣味中心――――摄影的主题  
当我们端起相机准备拍照的时侯,一个你无法避免的问题就在眼前:你想拍什么?或者说想通过照片传达什么,是一个人物,一件事,还是某人某事? 摄影的表达如同写文章,在下笔之前你就必须为你的文章“立意”,创立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摄影里,我们把我们想通过照片去表达的主题或主体称为这张照片的“趣味中心”。
    
确立一张照片的“趣味中心”很重要,可以说一张没有趣味中心的照片就是一张“废片”,看一张照片就如同在听一个“语无伦次”的人说话一样,你无法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常言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话要一句一句地说”。如果将这个道理用在摄影上的话,那就是:一张照片只能用来说明一件事,如果我们试图在一张照片中表达许多问题,那这张照片一定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内容,即没有明确的“趣味中心”。因此建立照片的趣味中心非常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犯这样的一个错误:就是明知道趣味中心的重要,但在构图时却舍不得许多无用的元素,觉得这也漂亮,那也有意思,结果许多漂亮的东西在一起,造成观察者的视觉游离,从而使得趣味中心的“趣味”下降。像附图,尽管画面颇为漂亮,但画面中缺少真正的趣味中心。我们明白了趣味中心的重要性后,那就是要学习掌握如何去建立趣味中心。
    
但建立趣味中心并不意味着舍去就能得到。曾经听到过有人对摄影构图和绘画构图之间的差异做过这样的总结:绘画构图是加法,而摄影构图是减法。就是说绘画中的元素是在不断的增加中得到一幅画,而摄影中为表达和突出趣味中心要在画面中不断地减少各种元素或物体。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绘画如何我且不讨论,就说摄影吧, 如果单用减法出来的图像也许很突出“中心”,甚至很漂亮,但也可能是很单调乏味的图像,因为在减法的过程中也会将很多有趣的信息删掉,我们说真正的摄影构图不是一个简单的减法构图,而是如何在不影响画面趣味中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信息和增加元素;如何尽可能的用尽所有可以使用的元素去强调和渲染趣味中心。准确地说,摄影构图的简洁并不等同减法,一切都需视传达的目的而定。当然,一x此如证件照或人物肖像类的特殊摄影除外。
二、建立趣味中心的安排
   
 1、通过在画面对主体的安排
   
 通过在画面中对主体的摆布是需要根据画面中所出现的元素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视觉思维习惯,让主体自然的形成其在画面的主导地位。这种安排主要是通过前面所讲过的用指示线条、引导符号以及其它的一些画面重要位置对主体进行合理的摆放,使之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
   
 2、通过与背景分离的方法 。
    
所谓通过与背景分离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影调差异、颜色差异以及轮廓差异等手段使主体与背景产生差异,再使用摆布的手段将要表达的主体趣味中心在画面中突显出来,达到强调趣味中心的
作用。
    
3、通过画面中元素的反差的方式
    
元素反差是指:元素形状之间、轮廓之间的大与小、高与矮、方与圆、粗与细等对比;或者是人物之间男与女、老与少等性质上的差异;也可以是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动与静、新与旧、物质表面的光滑与粗糙等状态的差异。通过画面中这一类的对比将要表达的主体衬托出来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如右图所示,老人与孩子、自行车与摩托车之间所形成的反差将两种不同的人和事物作为画面的趣味中心向读者展现出来。
   
 4、通过框架的形式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画面中有形状或轮廓的框架出现,在框架内的被摄体都会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如下图)。
        5、通过画面剪裁的方法  画面剪裁方法也称为二次构图。由于当时拍摄条件的限制或者一些意外的场景来不及仔细构图,不能得到满意的画面,只能在拍摄完后在原图基础上将多余的元素去除掉,最后得到_个新的趣味中心。这种做法往往对于突发事件或风光摄影中由于拍摄位置的条件所限制,不能按照意愿取景而起作用。但要求摄影师在拍摄时对画面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  6、通过无形线条的引导方法
    通过眼睛的视线、手的指向、以及特殊符号的暗示等来引导出画面的趣味中心点是强调趣味中心的一个重要手法。
       7、通过“凝视”的方法
     所谓“凝视”就是让画面中的无形线条与观察者的视线直接联系,产生画面中的趣味中心。这也是通过多个元素提炼单一元素或统一多个元素的最好方法。
       8、通过画面中元素的“SlZE”对比
     一般情况下,同等条件的元素在画面中出现时,占较大面积的元素容易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而尺寸小的元素要想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必须要有其他的条件才有可能引起观察者视觉的注意,这些条件比如:大的元素在画面的摆布和焦点上被有意的安排;画面中有明显的无形线条或指示符号指向小的元素;再就是影调的作用使得小元素被明显的分离了出来。  9、通过画面中焦点的选择方式
     一般来说,各元素以清晰的焦点和模糊的焦点出现在画面时,清晰焦点的元素将容易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而模糊焦点的元素将成为画面的背景元素。因此有意识的选择趣味中心元素为画面的焦点将是建立画面趣味中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实际上所谓选择焦点就是将主体以外的景物置于成像的清晰范围以外,即景深以外。但在选择焦点时须注意做法,将光圈开大是传统理论上强调的一种方法,使用此方法往往带来成像质量降低的负面效果,因此并非最佳选择。根据景深的方程式:T=2u平方*NC/f平方,其中T为
景深,u为拍摄距离,N为光圈数,c为弥散圈直径。我们可以知道c由胶片和片幅所决定,当片幅一定时,对景深影响最大应该是u和f,因其变化是以平方值的数据在变化,所以改变拍摄距离和镜头的焦距数才是最佳的选择。
       10、通过影调的选择
     一般的情况下,一幅画面中大面积的影调容易反衬小面积的影调,也就是说大面积的影调容易成为背景。但同时浅色的影调容易引起视觉的注意,我们可以利用影调在视觉上的这种效应来确定画面的趣味中心处。    如何让曝光更准确
拍摄时,准确的曝光是获取高质量影像的关键。曝光准确的影像,影调自然,颜色饱和、鲜艳;曝光不足,影像晦暗,暗部层次损失严重;曝光过度,影像的高光部分没有层次。虽然现在已进入数码摄影时代,可以通过后期软件来弥补曝光不正确的失误,但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采用自动曝光模式,但自动曝光要以准确测光为前提。要精通测光模式、曝光补偿、包围曝光和场景模式的运用等。数码相机测光模式一般包括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多区测光等,但在以下场景拍摄时,相机还是会出现测光不准的情况,需要特殊处理。
        
一、逆光拍摄,但不追求剪影效果
    
可以使用反光板或闪光灯对主体进行补光,如与被摄体距离太远而导致无法使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补光时,可以使用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进行精确测光,也可以使用测光表走近主体进行入射光测量。
        
二、被摄主体处于大面积白色背景前
    
由于大面积白色或浅色背景会严重影响测光表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同方向、同等光线亮度的其它中灰色为主的物体来进行测光,如实在找不到参照物,则可以适当增加曝光补偿,至于增加多
少曝光量,要看现场拍摄时白色背景所占比例的大小和光线反差的强弱来确定,一般会在1-2 级之间。
        
三、拍摄黑色背景前的小物体
    
当被摄体处于黑色或深色背景时,由于黑色或深色的背景会吸收大量的光线,如果使用平均测光模式或多区测光模式都会导致曝光严重过度,应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主体进行测光,如相机没有点测光功能,则可以使用曝光负补偿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随光线照射到主体上的强弱来决定曝光补偿值。   如何拍出色彩艳丽的照片  
 
    要使彩色照片显得色彩艳丽,除了在放制照片时要尽量把照片的颜色调准确外,摄影者在拍摄时的注意事项往往是最为关键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遮光罩 可以防止天空、地面或水面上反射的杂散光进入镜头,从而保证画面色彩鲜艳、饱和。所以在水边拍照或是在雪地里拍摄时,切勿忘记给镜头前加遮光罩。
    旭日初升的早晨和暮日西坠的傍晚,光线照射角度低,光质柔和,色温偏低,景色在这时会带有一种淡淡的橙红色,显得格外瑰丽动人。这段时间恰好是拍摄彩色照片的大好时机,自然景色的色彩在此时会有丰富的表现。而在中午时分,顺光会使画面的色彩减弱,故要想让画面色彩艳丽应尽量避免在中午拍照。   
    曝光不足,会使照片色彩显得灰暗;曝光过度,则会使强光区域的色彩消退。若采用轻微的曝光过度(比正常曝光开大半档光圈),则可以使照片获得艳丽的色彩效果。
    当不同的色彩相遇时,纯度高的色彩会更艳丽,纯度低的色彩则会更加显得灰暗。有意让低纯度的衬景色来衬托高纯度的主体色,可求得丰体色的艳丽;用高纯度的衬景色来衬托低纯度的主体色,则可使画面色彩艳而不俗。
    主体表现的色亮度与其背景有密切联系,通常是呈反比关系:背景亮度越高,主体表面越显暗淡;背景亮度越低,主体表面的色彩则越鲜亮。因此,当主体的背景呈深黑色时,主体总会比在白背景或灰背景前显得亮。在这种情况F,.如果我们在拍摄时曝光略微不足,可以使丰体与背景之间的明暗反差相。对缩小,使照片层次更丰富一些;但如果曝光过度,对主体来讲就会增加亮度,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反差比就会更大,画面上的主体就会丧失应有的层次和质感。深色背景具有一定的吸光作用,特别在画面中占据了较大的面积时,它会使画面变得很暗。这时,可以提高主体的色彩饱和度。若只给主体加白光,会使主体的色彩变得浅淡,理想的做法是给主体加色光,像附图,作者在摄影时给金条布上黄色光,结果使主体色泽很艳丽    手持拍摄清晰照片11 条军规  
 
多数影友都是手持相机拍摄.而绝大部分图像糊掉的原因都是因为相机不稳定、产生抖动造成的.为了拍出清晰的照片.实践中有一些基本规则一定要掌握。
        
一、正确地握持相机
    
在手持相机拍摄时。用正确的姿势握持相机.能有效的避免相机地抖动。一般情况下要避免单手握持.单手握持看起来是很酷.但拍出的照片就很难预料了。双手握持时.如果是单反相机.应一手握持相机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镜头的变焦或对焦环.两手不要在一条直线上.而应形成一个夹角,这样相对更稳定..如果是便携相机,则应一手握持相机的手柄或右侧.另一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相机的左侧.并尽量使用其他的手指捏牢相机。
    
在握持相机时应大臂使劲夹紧身体.而小臂放松,否则容易产生抖动。两臂应一前一后交错放置.以形成稳定夹角。初学者握持单反相机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左手不是握紧镜头。而是握着机身的左侧.这样镜头容易上下晃动。
        
二、多使用光学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支撑是最稳定的.要在手持拍摄时保持相机稳定不动.除了保持正确的握持姿势外.还应多使用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而尽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这是因为。使用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时。人的眉骨可以很紧密地贴在取景窗上.配合双手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其稳定性自然要比双手握持相机的线性支撑稳定得多。
        
三、正确的站立姿势
    
拍摄时,应一脚前。一脚后.而不要让两个脚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外.拍摄中应大腿绷紧、小腿放松.以避免根基抖动影响稳定。
        
四、学会调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由于心跳和呼吸.人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晃动的.但我们可以在拍摄时先深吸一口气,使自己稳定下来,然后吐气.再平稳地吸气.此时.人身体的抖动是最小的.按动快门时的稳定性也会很好。
        
五、学会半按快门
    
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门。相机快门的行程分成两步.即半按快门相机开始自动对焦和测光.再向下全部压下时快门才会启动。如果省略了半按快门的过程.直接按动快门.对于反应速度快的相机来说.可能因按动快门的动作过大而导致相机抖动:对于反应速度慢的相机还容易导致无法正确测光或对焦就完成拍摄.图像不但虚而且还曝光不正确。
        
六、按动快门时要轻柔
    
即使是半按快门.在按动快门的一瞬也应保持稳定和柔和.如果按动快门的动作过大、过快,也有可能导致相机晃动。所以.正确按动快门应使用食指的指肚在呼吸平稳的时候尽量不触碰相机其他部位来按动。
        
七、在安全快门时间范围内进行曝光
    
虽然我们已经尽量通过保持身体的稳定以保持相机稳定.但如果曝光时间过长.相机依然会随着人体的自然晃动而摇晃.因此在拍摄时.必须在安全快门时间范围内进行拍摄.否则太长的曝光时间就会导致图像虚掉。而所谓的安全快门时间,有下面这么一个公式.即安全快门时间≤1/ 镜头焦距(秒)。例如,当使用35 mm 单反相机配合一只50 mm 标准镜头手持拍摄时,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50 秒.就有可能糊掉.而在这之上.只要按照前面的操作方法操控相机,则都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如果摄影者有意识地练习稳定持机和拍摄, 相同条件下有时可以比无经验者降低2-3档快门速度。
        
八、使用光学防抖功能
    
手持拍摄时.如果测光结果表示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快门2-3 档.还可以利用相机或镜头的光学防抖功能来进行拍摄.同样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但需要注意的是.光学防抖功能不是万能的防抖妙法.最好的防抖镜头也只能在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快门3-4 档的情况下获得清晰的图像.因此如果测光快门速度远低于安全快门速度.就只能依靠三脚架来保持相机的稳定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一定要关闭相机或镜头的光学防抖功能.否则反倒容易导致图像虚掉。
        
九、使用闪光灯但不用慢速快门同步
    
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下又需要凝固运动中的物体影像,那么就可以使用闪光灯来,进行补光。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不要选择慢速快门同步模式.因为使用这种闪光模式时.相机会采用正常曝光时的测光数据.并不会提高快门的速度.拍摄出的照片依然会虚掉。
        
十、不要背摄影包或手里提东西拍照
    
在户外手持相机摄影时.我们大多习惯背着摄影包.但如果需要长时间曝光,则最好将身上的装备全部放下.轻装按照前面所说的姿势进行拍摄。因为额外的负重有可能导致身体处于失去平衡的状态.更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抖动。拍照时手里提着东两左右晃荡就更像一个钟摆.让相机也跟着晃来晃去。
        
十一、寻找稳定的依托
    
如果测光值显示的快门速度远长于安全快门速度.而手头又没有三脚架.这时候.就可以寻找一些稳定的依托物来进行应急拍摄。例如.将身体靠在树木或墙壁上就要比无倚靠站立稳定。曝光时间在1—3秒之间的情况下.用双手将相机紧紧的抵在支撑物上使其保持稳定,也经常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时候.可以将相机直接放在地上或墙头这样的平面上进行拍摄.其稳定性堪比三脚架。如果拍摄的是风景等对象,还可以把相机放在摄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来拍摄。豆袋是一种里面装满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随意变形,还不易磨损相机。    拍好纪念照之二 从“到此一游”变成构图高手  
 
    通常大家在拍摄纪念照时.构图往往是最不被重视的.致使照片都变成了“到此一游”式的随手留影.有时候即使是多年的摄影老手也常常忽视这个问题。其实.在所有涉及纪念照的摄影技巧中.构图通常是最好解决的.过了构图这一关.即使是纪念照,也会有创作的味道。说纪念照的构图最好解决是因为这种类型的照片有规律可循.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拍摄.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想拍好纪念照并不难。
         “横”比“竖”好
     在纪念照的构图中.最常用的手法是把被拍摄人物放在画面的一侧。如果是横构图拍摄。我个人认为把人物放在左侧比放在右侧在视觉上感觉会更舒服一些.这是因为人们的阅读顺序是习惯从左往右.这样安排在视觉上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把人物放在画面右侧会显得过“重”或者有“一头沉”的感觉。一般来说,拍摄纪念照时使用横构图比竖构图更常见.因为在拍摄时要突出当时的环境.画面中要容纳更多的内容。很多人在旅游景点拍纪念照的时候为了避开“闲杂人等”。有时候就会不自觉的使用竖构图拍摄.严格来说竖构图在纪念照的拍摄中.只在拍摄半身人像或者特写的时候才用到。所以这里要强调的纪念照拍摄原则是:横构图为主.竖构图为辅.
         把人“框”起来
     这种构图方法属于框架式构图.操作其实很简单,可以利用门、窗、大树等物体来从容实现,具体的方法就是把人物“安排”在这些“框”中。利用这种构图方法拍摄纪念照可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而且在形式上也更加新颖。摄影艺术是用二维平面来表现三维空间.充分利用好框架构图是“创作”纪念照的一个“必杀绝技”。这个构图方法掌握很容易.唯一需要的是摄影师具有一双发现“框架”的眼睛.
         稳定的三角形
     三角形构图给人以稳定的感觉.有延伸和引导视觉的效果。这种构图形式在拍摄纪念照时并不鲜见。举例来说.目前我国的一般家庭以三口之家为主,父亲、母亲和一个孩子.而这也是最基本的旅游组合,所以说这样的三人构图方法在家庭摄影中很常见,而且也很实用。另外.在实际拍摄中.把孩子安排在画面的上下位置各有不同的含义,从而能使观者产生很多联想。当然利用附近的景物与被摄者形成三角形的构图关系同样会得到很好的画而效果。
         散点式的技巧
     散点式构图是拍摄集体纪念照时比较常用的手法之一。在某些旅游地点大家需要合影的时候.又没有合适的台阶可供站立,这时候.散点式构图就可以派上用场。使用散点式构图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坡道的优势,一般来说,散点式构图看似随其实在拍摄中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摄影者要尽量站在高处.然后安排大家的站立或者坐着的位置.找到不合适的位置要快速适当调整.尽量使每个人在画面中不重叠,安排好后再利用一、二、三”的口令使大家集中目光看镜头。为了防止有些人突然做V手势可能会遮挡后面人的脸.在使用散点式构图的时候尽量让大家彼此的间距大一些。
         斜线与卡通效果
     有些时候,在纪念照的拍摄中可以故意对人物采用对角线构图的方法拍“斜”.这样的手法处理“美女纪念照”或者“儿童纪念照”比较合适.可以突出美女青春活泼好动的特征和儿童顽皮可爱的特点.更有利于他们个性的表现。另外.利用超广角镜头贴近人物拍摄。可以使美女的眼睛显得很大很可爱.而鱼眼镜头等平时不常用的镜头则可以达到不一般的“卡通”效果,偶尔使用会很受同行MM们的欢迎.’但是鱼眼镜头不能作为拍摄纪念照的主要手段。
         利用角度变化
     如果拍摄长辈或者领导.要突出他们的形象。可以多采用低角度的拍摄手法.而在景物上则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例如在北京可以选择天安门、长城、故宫太和殿等标志性建筑.同时可以用一些“华表”等中国符号来做衬托。在旅游中.景点人多是L个明显的特征.处理这样画面的时候即使使用的光圈再大也不能完全避免杂乱的人群.唯一的方法是预先,在头脑中选好背景.同时默算好背景与人物的比例关系.在被摄者走动中到达预先想好的位置时,迅速构图.同时叫被摄者回身.待最佳笑容出现就是按快门的最佳时机。在给同事或者朋友仃j拍摄纪念照的时候,还可以采用俯拍的手法.调动大家一齐向上看.这样出来的照片效果会很别致。另外,一般来说,阴天比晴天更符合旅游大合影的拍摄用光要求.此时采用逆光加补光的方式是最好的旅游纪念照拍摄方法。
         突出个性
     拍摄纪念照要充分利用光影手法.拍摄同伴的背影、剪影姿态一样可以表现出纪念照的特征,这样的照片看起来具有非同寻常的感觉和视觉效果。在拍摄剪影时需要注意,应该以天空作为背景.测光一般采用点测光.按照天空亮度曝光.如果相机中没有点测功能只有平均测光的话.需要在曝光量的基础上减2—3档.也可以使用手动设置光圈和速度来达到拍摄剪影的效果,要记住剪影纪念照最好要突出人物“侧脸”的轮廓特征。    拍摄剪影  
 
一、选择好拍摄剪影的时间
    
拍摄时间是指日出、日落的前后,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背景的天空相对比较明亮,而其余地面上的物体比较暗淡。设定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应以相机内测光系统或者独立测光表所测定背景的曝光值为依据。值得一提的是:拍摄剪影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在特殊条件下,例如:海滨、雪地、门窗、阳台等处,只要是处在逆光的情况时,即使不是在早、晚的时间段里,也可以拍摄出满意的剪影照片。
      
二、拍摄剪影的操作
    
无论拍摄人物、动物、植物或者其它景物,均应当把焦点对在被拍摄物体上,并且应以明亮的背景作为曝光依据。拍摄人物,为了表现被拍摄人的轮廓,应采用逆光拍摄侧面为好,这样可以勾勒出人物面部的轮廓。当然,也可以不拍摄人物侧面,主要是依据拍摄用途和拍摄目的而定。另外,不论你拍摄什么主体,其前方,或者其发展、生长的方向,要多留下一些空间,使被摄对象能给人以“前进”或者“发展”的感觉,要本着“前比后多”的原则进行取景、构图。剪影照的特点是:被摄主体曝光不足,呈黑色剪影、或者半剪影状态,而背景曝光量正常,整个画面反差比较大,光比大约可以挖制在1:6-1:8之间比较合适,这时作为主体的被摄对象剪影鲜明、突出,从而有利于照片主题思想的表达。
     
 三、虚实背景的运用
    
把焦点对在被拍摄主体上,一次曝光拍摄成的剪影照片,背景往往有一些模糊。但是,模糊的背景可以让被拍摄对象更加突出、醒目。如果根据拍摄目的和拍摄用途,而需要让被摄主体与背景都清楚的话,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先拍摄一张以背景为焦点的照片,再拍摄一张以被摄对象为焦点的照片,然后,通过PS 后期使两张照片叠加;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广角镜头,采用小光圈、慢速度,把被摄物体和背景的清晰范围都控制在景深范围内,也可以一次拍成;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使用移轴镜头,运用“沙姆定律”的操作方法进行拍摄,也能够使远近景物和剪影主体都清晰。    建筑摄影八要素 一、角度
    
拍摄建筑物时,作为摄影者必须自觉养成从各种角度和方位观察景物的习惯,这样才可能发现被摄体新的、有趣的一面。有时看上去很平淡无奇的建筑物,在改变角度和方位拍摄后,建筑物就会以新的面貌展现出来。实拍时如果只是为了显示建筑物的高大、雄伟与壮观,可采用低角度仰拍;反之,如果主要是为了显示建筑物的场面规模,可采用高角度拍摄。
    
二、光线
    
在拍摄大场景的建筑物群体时,最好采用夏季清晨和傍晚低色温进行拍摄。因为这样便于很好地表现建筑物整体的面貌和局部细节,可使拍出的建筑物在初升或落日的阳光照耀下,画面呈暖红色基调。除此之外,在其它时间段要采用侧光拍摄建筑物,避免在中午阳光直射的情况下拍摄,画面会显得平淡。因此,摄影者在创作时应根据需要来灵活运用。
    
三、线条
    
拍摄建筑物,为了避免建筑物出现变形和倾斜的现象,在构图取景时一定要精心细致,尽量让建筑物的线条做到垂直。否则,拍出的建筑物就会出现倾斜不稳定的感觉。若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如果出现所拍建筑物倾斜和变形,就应更换标准镜头或中长焦距镜头,以此来纠正所拍建筑物出现的线条倾斜。当受到场地限制,无法移动机位时,只能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的情况下,也一定要注意尽量让相机的角度与地平线保持垂直,这样拍出的建筑物就可以减小畸变。如果使用移轴镜头,能调整焦平面与建筑物的透视关系,效果会更佳.  四、云彩 拍摄大场景建筑群体时,云彩是不可缺少的陪体,为了突出白云,使蓝天变得更蓝把建筑群体的色调表现的更加鲜明,同时又不改变原始建筑景物的色别,摄影者实拍时应使用偏振镜来压暗天空,突出天上的朵朵白云,这样拍摄的建筑群体,才会给人以气象万千,宽阔舒展,整体协调之美。 五、框架的运用 摄影者要灵活采用新颖的视角,将完整建筑物结构的一部分从与之相连的其它部分中分离出来,使其自然形成框架作为前景合理加以运用,以创造出一种抽象、简洁的画面,让原本平淡的建筑物,通过精确的取舍之后,让画面萤新注入新的活力。 六、影子     作为摄影者还要多观察,勤思考,当所拍建筑物的一些外型结构,在光线照射的情况下,往往会落下很有趣的影子,如果能充分利用因光影变化而产生的投影,捕捉影子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类照片就会留给观者更丰富的回味和想象。     七、景观 如果在拍摄建筑物时觉得单调,可以将优美的景观环境放在建筑物前的显要位置加以运用,那么,拍出的画面将会美感倍增。特别是建筑物前的水池,如果在拍摄时将水池里的倒影和实景一同纳人画面,将会使画面达到一种别具一格的美。如果建筑物前有花园,也应选择那些造型优美和绿色植物生长最茂盛的区域进行拍摄,这样拍出的建筑物图片才会更协调和完美。 八、人物 拍摄建筑物,摄影者如果能结合社区的特点,将群众组织的文娱活动拍下来,将会使画面耳目一新。通常,在城市建筑群中都会有空旷的广场,社区街道和民间组织经常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拍摄时可采用竖幅画面构图形式,重点突出表演中的人物和围观的群众,同时还应尽量将高楼大厦拍完整,使画面中的人物与现代建筑物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当代社区的和谐和建筑事业的发展.   摄影中的色彩规律
 
 
透视变化会给色彩表现带来影响
    
当被摄体处于远近不同的距离时,其色彩表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造成不同的色彩空间效果。具体表现为:近的色彩鲜艳,远的色彩偏灰;近的色彩暖,远的色彩冷。
      
色彩基调有助于作品主题的表现
    
彩色照片的色彩基调是多种多样的,而各类的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比如,对比强烈的鲜明色调:主体突出,色彩鲜明,引入注目;色彩类似的柔和色调:给人以平静、温和感;明快的色调:给人以欢欣、愉悦感;浓重的色调:给人以庄重、沉闷感;冷色调:给人以肃穆、悲凉感;暖色调:给人以热烈、喜庆感。
    
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可以根据表现主题和题材来对色彩的基调进行选择或改变,从而使画面色彩协调统一,符合主题的表现。
     
 画面生机在于色彩的变化
    
画面色彩固然需要某种基调,但是有了基调并不影响色彩变化。实际上,一定的色彩变化更能促进基调的形成,并能给画面带来生机。因为单一的色彩会给人一种沉闷乏味的感觉。色彩的变化不只是颜色种类上的变化,要有明暗的变化、鲜晦的变化,以及数量上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有助于活跃画面,并有助于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
      
色彩和谐是观众赏心悦目的根本
    
色彩的和谐是色与色之间的有机组合。不同色彩的组合,在意识上、视觉感受上要与作品的内容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色彩的和谐大体分为以下四种:
1、对比色的和谐:是指互补色之间的关系,如红与绿配置得当也能得到和谐的效果。
2、邻近色的和谐:如黄与橙、蓝与绿等,会呈现出一派宁静的色调,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和谐。
3、类似色的和谐:亦称同种色的和谐,如深红与浅红、深蓝与浅蓝等。4、消色、光泽色与其它色的和谐:消色包括黑、白、灰三色,光泽色包括金、银色。消色、光泽色与其它任何色彩搭配在一起,都能达到完美的色彩效果。 
不同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的作用  
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与光圈构成曝光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的摄影需要。
    
从技术层面看:主要为了通过合理的曝光组合以获得曝光准确的照片。在同样照度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所需曝光时间就少,可选择较高的快门速度: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所需曝光时间就多,应选择较低的快门速度。在照度不变和选择的感光度不变的前提下.收缩一档光圈需减低一档快门速度以保持曝光总量不变;开大一档光圈需提高一档快门速度以保持曝光总量不变。通过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调整后,作用于底片或影像传感器的“感光量”仍然保持了准确性.可获得准确曝光。
    
从艺术表现力层面看: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与光圈构成曝光组合.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利用景深原理形成特定成像效果(请参阅本报发表l的关于光圈和景深的文章);二是不同的快门速度在表现动体时能产生不同效果。快门速度越低曝光时间越长,被摄对象运动速度越快.图像越呈虚化状,越容易给人动感强烈的印象。相反的是,快门速度越高.曝光时间越短,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越慢。物体的动感就越不易体现,但物体也将被表现得更清晰。因此,通过对快门的合理选择.摄影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被摄对象的运动状态做强化或弱化处理,以实现表达主题的不同需要。
    
选择快门速度须注意三点:   
第一.如手持相机拍摄,不宜采用过低的快门速度,以免因相机晃动导致图像虚化.借助开大光圈或提高感光度,可适当提高快门速度;
第二,选择高速快门便于将运动对象“凝固”,拍摄运动对象时如快门速度过低,将导致影像明显虚化;
第三.选择低速快门时可以夸张运动对象的“动感”.甚至于使运动对象在画面上消失。如选择1/4 秒的快门速度,人物正常行走时晃动的腿将被虚化得似乎不存在一样.   
摄影构图四元素
光线: 光线是摄影构图的基础和灵魂。摄影主要是根据光线本身的色温和强度来控制画面.通过光线的照射角度来把个人情感融入照片之中。在选择、处理光线时就必须随时随地考虑拍摄对象周围的环境对画面光影结构的影响.自然光是不可以控制的,但可以采取遮挡、反射等方法调节:人工光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随意控制造型效果.并使之发生变化。在复杂的自然光和人工光源混合时.要注意控制色温的一致。 色彩: 如果说光线赋予照片以生命,那么.色彩就给照片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作为摄影构图的重要元素之一.色彩在构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拍摄时通过画面色彩构成的主观控制.把色彩元素进行设计、提炼和选择搭配.拍出来的照片就会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从而渲染、烘托出主题和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 影调: 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它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从黑白摄影来看.影调的主调可以分为三类:高调、低调、中调(灰色调)。不同的影调有其不同的感情色彩,如高调的明快、淡雅,低调的庄重、深沉,中间调的和谐、平稳等。影调只有与具体的形象、物象相结合.才能赋予作品以鲜明的、生动的感染力。 线条: 线条一般是指画面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在构图中合理地利用线条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根据线条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外部线条和内部线条。外部线条是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内部线条则是指被摄对象轮廓线范围以内的线条。根据形式的不同,可将线条分为直线、曲线两类,直线又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之分.水平线易产生宽阔之感。在拍摄风光时.常以水平线作为构图的主线条。垂直线易传达高耸、刚直之感,如林立的楼群、挺拔的树木、高峻的山峰等:曲线则指一个点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并发生变向后所形成的轨迹。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轻盈、流畅的感受。  
抓拍控制的两个要素
  一、抓拍对象的选择
    在抓拍人物时.我的经验是首先要选择好被摄者.特别是在一些环境比较杂乱的情况下抓拍人物照片时.作为摄影者除了反应要快.还要注意那些做事认真.看上去既有神、又有态、还有情、更有趣的人物在抓拍这些选定人物对象时,可用中长焦镜头.取人体站立时的眼部高度为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尽量采用近景或特写的构图.取人物正面或侧面45度的拍摄角度,重点突出所拍对象的行为动作。另外,一般情况下抓拍人物要用大光圈.速度尽量快.同时拍摄还要将重点和目标放在捕捉被摄者专心致志做某件事时的神态、形态、心态上.这样拍出的片子才会成功。
       二、抓拍的光线选择
    在人物抓拍的光线运用上.选择晴天微弱的逆光、侧逆光、侧光、前侧光和阴天明亮的散射光.均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选择晴天逆光、侧逆光抓拍时,如果测光点在主体人物正面要适量增加曝光.当然也可以在取得平均测光值基础上再增加一级曝光量来进行拍摄.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人物的头发丝质感和层次得到很好表现.而且还可以避免人物脸部因曝光不足而产生“黑团”现象。
    选择晴天侧光或前侧光抓拍人物照片.特别是抓拍行走动作的照片时.摄影者要注意避开树叶、树枝等物体的投影直接落在摄影者脸上或浅色衣服上.否则,主体人物脸部将会形成难看的“花斑”:另外.拍摄时如果背景杂乱.可采取靠近被摄者的办法。尽量突出主体:摄影者还要注意适当突出被摄者手上正在做的事.为了将人物手上动作拍得有动感.抓拍时快门速度不宜太快。
    选择阴天散射光拍摄.可以获得较柔和的反差.人物脸部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高反差现象.摄影者可以尝试在阴天选用多种技法来拍摄。第一种是选用大光圈.对焦点放在人物的面部.有意利用虚实对比使主体人物面部突出:第二种是选用大光圈并将焦点对准前景中的物体.有意使画面达到前景清晰.而主体人物模糊的艺术效果:第三种是选用小光圈.焦点对在主体人物与前景之间.充分利用小光圈大景深的作用.使拍出的画面达到主体人物与前景均清晰。  
准确曝光――――用好点测光功能
    一般相机都具备了多区测光(评价测光)、局部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和点测光中的几种。其实,它们的区别就是测光部分的权重不同而已.    点测光是一种十分精确的测光模式.可确保摄影者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点”来测光.所以能满足严格的曝光要求。在拍摄明暗反差强烈、且明暗面积很不均衡的被摄物时.摄影者可以用画面中一个很小的范围对被摄主体或其他部位上的某处亮度进行测定.而不受大面积强光背景或阴暗背景的影响。点测光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它能让摄影者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进行准确的曝光。       找到测光点     点测光模式适合要求较高的摄影者。用该模式测光时.测光系统只测量取景范围中约3%的面积.完全不考虑周围景物的曝光情况.因此有经验的摄影者利用它能预测到最后照片的实际影调效果。     要用好点测光模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摄影者得知道被摄对象中什么位置适合选为“点”且作为测光基准。     我们在遇到光线复杂的拍摄环境时.不应只依赖经验和曝光补偿.大家可以利用点测光来做更精准的曝光判断。     1.寻找画面中接近18%灰的区块     当拍摄经验逐渐累积之后.我们就很容易在一个画面中找出接近18%反光率的地方.它可能是监天.可能是大太阳下的柏油路面.可能是青绿的草丛,也可能是没有粉刷过的墙面。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进行点测光的地方.应当多多拍摄.然后观察结果并修正自己的判断。     2.使用灰卡或是手掌来测光     如果判断中间调的经验不足或是环境混乱.可以直接将灰卡置于环境光源下,直接对着它来测光。     如果没有灰卡.可以用自己的手掌来取代。人的肤色接近18%的灰调.所以自己的手其实就是一张很好用的灰卡。不过要记得别用被太阳晒得很黑的手背.那样会影响测光结果。       与曝光补偿功能相配合     使用点测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曝光补偿。     在比较大的场景中.如果按照普通的测光方式.建筑的细节和天空的颜色肯定不能同时获得很好的还原。对建筑物受光的部分进行点测光并做-0.7Ev的曝光补偿效果非常好。       点测光的运用场合     点测光的应用面很广.比如在风景摄影中.对细节的表现很重要,如果采用多区测光.经常会造成某些高光部位的过过曝,使整张照片缺乏感染力。解决的方法是对高光部分进行点测.再适当地增减1/3 级曝光。在静物摄影中.一般可以摆设灯光.对被照亮的主体点测光可以造成背景曝光的严重不足.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对高光部位的点测可以提高快门速度,由于曝光量减少了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有利于拍出清晰的照片..     点测光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其窄角度的测光范围能确保测算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昕需的曝光量.能满足特定环境下的测光需要.比如说舞台摄影中常常有追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而背景几乎一片漆黑.如果不用点测光必定出现主体曝光过度。再如拍摄日出、日落场景.需要摄影者针对天空实际亮度选择某一个标准区域来还原自己希望的亮度.这时依据点测光才比较可靠。另外像逆光摄影、空中摄影、拍摄跳伞等场景,采用点测光模式也比较合适。 
顺光的运用     照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因为光线是从景物的正面照射,故又称正面光。被摄景物在顺光的照射下,正面受光均匀、明亮。顺光拍摄的画面很少有阴影,因为阴影被投射到了景物的背后。光位较低时前景很容易产生大面积阴影,产生明暗对比.有利于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表现。拍摄者自己的身影也容易留在画面中。如果不将前景的阴影摄入画面,影像的层次主要依靠被摄景物自身的明暗差别或色调、色彩来表现。       顺光拍摄的特点     1。易表现被摄景物的全貌.主体突出而醒目,画面影调柔和.能较好地表达景物本身的色彩,色饱和度高。     2。光线均匀平淡,反差弱.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不能很好地表现景物的空间纵深和景物之间的透视关系.景物的质感必须依赖自身的立体形态来表达.       顺光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1.尽可能选择造型完美的景物做前景.以增加景物之间的立体感,     2.尽可能选择影调对比强烈的景物.以增加景物之间的层次感。     3.尽可能选择色调对比强烈的景物.加强冷暖色彩的对比,以增强景物之间的空间感。     4.尽可能利用被摄景物中的线条关系.以增强景物之间的纵深感和透视关系.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界的光照角度.但是我们可以移动拍摄位置.利用不同角度光影的变化和景物之间的不同关系.变不利为有利。我们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拍摄美丽的雅丹地貌——五彩湾时.火红的太阳缓缓下沉.五彩湾正值五彩缤纷的辉煌时刻。其主要色调为褐、红、黄、绿,白、蓝,黑也搀杂其中。每走一步.每换一个角度.展现在眼前的景象都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夕阳下五彩湾变成了赤色山峦。虽然是顺光,但低光位使前景产生大面积阴影,从而使被摄主体具有了较强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如图。拍摄数据:骑士4×5座机,6×12 后背。施耐德120 mm/F5.6镜头,光圈F32、快门1/8秒。  逆光摄影
     摄影本质的解释即摄取影像。无光则无影,光线的选取、利用和控制是摄影的命脉和 灵魂。刘半农先生曾说过:“景物虽好,若不能采取适当的光,画面仍是死的。”     逆光拍摄是摄影用光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广义地说,逆光包括正逆光和侧逆光两种。从光位看,正逆光是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正对相机镜头方向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大于90度小于180 度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从光比看,由于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至少有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暗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可形成大家常说的“勾边”效果,有利于物体轮廓从同色或近似色的背景中跳出: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则能产生透射光,很好地表现出拍摄对象的剔透感;对液体或水面则会产生闪烁光。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力较强的光效,逆光能使画面产生很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的艺术效果。归纳起来,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强化被摄体的质感表现。特别是当被摄物体为透明或半透明时。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得到提高,使顺光下平淡无奇的透明或半透明物 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平添了透射增艳的效果:另…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明暗对比效果大大增强,很好地丰富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第二。能够渲染氛围。制造气氛。比如在风光摄影中,利用清晨和傍晚光照低角度、大逆光的特点,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诸如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的动人影像,在视觉和心灵上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韵味更浓。     第三,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在逆光拍摄中,经常出现的大光比、高反差的画面效果常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具体地说,首先它会使背景处于严重曝光不足的面积中,色彩暗弱,利用这个特点可以使背景得到净化.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其次,它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的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突出表现被摄体外形的起 伏和线条,强化被摄体的主体感:再次,在人像摄影中逆光能较为传神地刻画人物性格,比如以深色为主的浓重低调画面,就有助于表现人物深沉、含蓄、肃穆或忧郁的性格。同时 利用明暗对比,可使人物面部的某些缺陷借助强光加以冲淡,或借助背光的暗影予以隐匿。     第四,风光摄影中逆光光效能够有效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特别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介质状况的不同,使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 前景色饱和度高,背景色饱和度低等。这些都有助于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的效果,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逆光拍摄的确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效果,但要拍好逆光照射下的被摄体,也有一‘定难度。由于反差大、变化多,在逆光拍摄时,特别要懂得取舍。当我们需要主体明亮、背景暗弱的效果时,曝光应以被摄主体的亮度读数为依据,此时使用相机或测光表的点测光功能最为合适,对于背景和其他部位的层次损失,在适当照顾的前提下要在所不惜:而当我们要拍摄的是剪影效果时,则应以较为明亮的背景亮度作为曝光依据。在逆光拍摄中,近景,特别是拍摄人像时,应选择适当的辅助光f用闪光灯或反光板等补光)。另外,由于镜头与光线方向 相对对立,特别要注意眩光的干扰.应有遮挡措施(用尽可能长的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略向旁偏移、调整拍摄角度,直至眩光消失后再进行拍摄。   
表现景物立体感的常用技巧     大家知道,通过适当的用光,可以使所拍摄的景物具有立体感。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一些摄影技巧来表现出被摄景物的立体感。     一、注意被摄景物的位置     从正面拍摄时,往往看不见景物的深度,所以立体感不强。如果从景物的侧面拍摄,通常可得到满意的立体效果。图l画面中的桃花,从侧面拍摄使得立体感较强。     二、注重影调的把握     画面中的影调缺少变化时,效果很平淡。如果影调丰富,有很强的层次感的话,画而的立体感一般也会很强。图2中的人物在明亮的背景下,身体显得很暗,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三、调整光圈的大小     所用的光圈较小时.画面的景深往往较大.使所拍摄的景物前后都很清楚,立体感看上去不强。要是在拍摄时适当采用较大的光圈来减小景深.使被摄主体清晰,其他景物虚化,自然就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四、追求较高的拍摄角度     采取高角度俯拍时,画面中被摄景物范围很广,而且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感,显得空间立体感很强。采用低角度仰拍时,画面中的远景一般会被前景中的物体遮挡.对比不明显,立体感较弱。图3就是选择高角度俯拍,前景的小船和人物醒目,远处山峦叠嶂,画面很有立体感。     五、调整拍摄的距离     拍摄距离近。画面中景物的近大远小对比十分强烈,画面的空间立体感强。反之。拍摄距离远时,透视感弱,立体感也弱。图4拍摄时距离主体很近,只有几十厘米.空间层次感、立体感都很强。     六、选择较短的焦距     长焦镜头具有压缩透视的功能,看上去所拍摄的景物前后似乎压缩在一起,这对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十分不利。用短焦距的镜头拍摄时。似乎把画面上的景物“拉伸”了,影像的大小对比强烈.对于立体感的表现十分有利。   行摄云雾间    对摄影人来说,灰朦朦的天气,看不见远处的景物,很难拍摄出影调对比强烈的照片。如外出在高山拍摄照片,去一趟不容易,即使有云雾天气,也千万不要罢手。
    其实雾景也有优点,大雾挡住了一些景物,雾中很多的细节都不见了,原来杂乱的画面变得很干净。像图…的景物,背景的山石树木很杂乱,晴朗天气下真难表现。大雾把后面的东西都遮蔽了,主体现出来了。其次,浓雾给景物分出层次,近景较清晰,远景较模糊。
    云雾天摄影,得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注意前后景物层次
找一些稍清晰的景物作前景。云雾中灰朦朦的,如果只是拍摄远景,效果则是一片灰。云雾不是特别大的时候,近景一般能拍清楚。图二就是选择了山坡一棵树作为前景,尽管拍摄成了剪影,但避免了整幅照片
都是灰雾。
    二、尝试拍小景或特写
    云雾中如果远景完全看不见,此时可以拍摄一些小景,如近景中的花草、树木、房子等。或者仅选取树的一个枝丫,用朦胧的背景,能更好的突出主体。
    三、抓住光线变化的瞬间
    云雾会时厚时薄。雾薄时候阳光透过来,增强景物的立体感,要善于抓住光线变化的瞬间。在等待的时候,最好将相机的参数设置好,处于拍摄状态。光线稍纵即逝,一有好光线就要拍,不要抱着再等一等可能有更好光线的思想。,图三就是在雾稍薄、较强光线透射过来的时候所拍摄的。
    四、耐心等待雾散
    等待也是云雾中摄影的一个办法,不求等到云雾完全散开,只求等到雾开露出景观。云雾散的时候,景物会若隐若现,是最美妙的。因此,在浓雾中千万不要灰心,尤其是有风的云雾天,雾散的几率很高,只有耐心等待才能出作品。
    五、不妨转拍黑白
    雾中的景物色彩很暗淡,难表现出好色彩,将其转为黑白会是另外一种效果,使画面更加简洁。  
微距摄影技巧
  微距拍摄是非常有趣而且实用的摄影技巧,它通常能够揭示许多肉眼容易忽视的细节。比起传统相机,数码相机在微距摄影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1.微距模式
     当拍摄硬币、昆虫这些小东两时,镜头的最近聚焦距离决定了相机和被摄物体的最小距离。距物体越近,拍摄出来的影像越大。比如拍摄硬币,在一幅画面中你想看到的是一枚巨大的硬币,而不需要背景,这样你就得很靠近硬币。如果用长焦端进行拍摄,效果就不够理想,因为不能过于靠近硬币拍摄,画面上的硬币偏小,背景占的面积过大。目前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有微距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你可以更接近物体拍摄。
     使用微距模式时一定要注意,应使用LCD取景,特别是相机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20cm时,不要使用光学取景器,因拍摄距离越近,其视差越明显。
     2.设置
     我们可通过说明书了解微距功能的拍摄范围。相机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否则无法准确对焦。在进行微距摄影时相机震动、聚焦不当或不准确等问题的影响比较明显。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我们需要一些工具来辅助拍摄。一般来说,三脚架是少不了的。微距摄影中景深较浅。为了展现物体的细节多采用小光圈。光圈小,快门就慢,因此三脚架的使用在此时就显得非常重要。
     3.曝光和背景
     微距摄影时的曝光与普通拍摄有少许不同之处。微距拍摄的对象一般都是很小的,测光系统很有可能被背景所愚弄,这时就要用到曝光补偿进行调整,如果背景太暗,就减少曝光,如果太亮就增加曝光。
     微距拍摄时最好人为加上背景,这样能让主体更突出。一般可以选择中性灰色的纸作为背景,使用灰色可以让曝光更准确,还能让背景显得很淡,这种色彩和任何色彩都可以搭配。也可以使用白色或黑背景,不过曝光时就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们很容易导致曝光不准确。
     4.景深
     微距拍摄时由于镜头距目标很近,所以景深一般都很浅,这时最好把要拍摄的主体都放到与镜头轴向垂直的同一个平面里,尽可能使所有主体都足够锐利。
     5.闪光灯
     微距拍摄时一般不要使用闪光灯,因为距离过近很容易曝光过度;镜头的遮挡也会造成曝光不均匀。 怎样拍云     俗话说:“二八月里看巧云”。在春季的雨后,天空出现云彩的情况比较多,正是影友拍摄云彩的好时机。     摄影器材:拍摄云彩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影友们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现有器材,但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片,应当使用自己最好的镜头拍摄。另外,三脚架、快门线和相关的滤光镜也是不能缺少的。     时间选择:一般在雨后天晴、空气洁净、天蓝、云多时拍摄比较好,在风雨过后天气晴朗的早晨或傍晚,则容易出现美丽的朝霞或晚霞。     光线、角度与构图:尽量选择天气晴朗、光线充足的时间段,拍摄时应充分考虑白云的形状,不断地观察其变化。你会发现白云一会儿像人物,一会儿像动物,一会儿又像其他什么东西……拍摄时可不断转换相机角度,根据云彩的形状分别采用横幅、竖幅、斜幅取景。在构图时云彩周围应当留下足够的空间,避免画面太堵。     有时可以根据情况把一些地面景物摄入画面中,但是不可喧宾夺主。除此之外.白云周围蓝天背景的颜色最好能够一致.使画面色调和谐统一。拍摄白云最好选择有一些层次的云彩拍摄,避免死白一片、缺少层次的情形出现。     由于云彩具有许许多多的种类.比如:在形状和肌理方面,有积云、絮云、丝云、卷云、鱼鳞云等等;在色彩上有红云、白云、黄云、乌云等等。平时注意观察不同的云彩,并及时拍摄下来,时间长了就能积攒出很多各具特色的云彩图片,增大自己的云彩图片库存量。久而久之,就可以结集出版一部云彩摄影集。     曝光控制:要善于使用最佳光圈,把镜头焦距调至“无限远”,尽量采用较快的快门速度拍摄。对于流动速度慢的云彩可用1/125秒,对于流动速度快的应采用l/250秒或者更快的快门速度,以提高图片的清晰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对云彩的边缘和云层里透出的束光边缘是否清晰很关键。     由于拍摄云彩时往往要仰拍,因此最好使用三脚架、快门线或者依托其他固定的物体来稳固相机。使用变焦镜头仰拍还要注意变焦环有没有自然滑动的情形,如果有,需要设法固定。     为了突出白云主体,最好在镜头前加上偏光镜或者ND减光镜(灰镜);使用传统相机拍摄黑白胶片,也可以加上偏光镜或者黄色滤光镜。需要强调的是,云彩也要“抓拍”.因为天空的光线和云彩的形状是时刻变化的,转瞬即逝,看到好就拍,要争取多拍一些.以备日后挑选。有些时间段里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光线和云彩的不断变化亦不为过,比如日出、日落等。  风光摄影的常用表现手法
在掌握了基本的构图、用光和取景知识之后.就应该学习风光摄影的常用表现手法。只有借鉴了别人的表现手法.在能够熟练应用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所创新.使自己的片子不落俗套。一般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这样几种。分别介绍如下:
      1.运用倒影来增添感染力
     倒影可以为画面增添感染力并带来视觉美感。
     景物倒影可以使风景的部分图案得以延伸或重复.这样能扩大风光摄影作品的影像表现力与表现范围。倒影还可以为景色增加宁静感(图1)。
     拍摄倒影的最佳时机是在日出前后.这时周围的气氛最为宁静.适合于倒影拍摄。
     其次是在日落时分拍摄.特别是在像镜子一样的水面上.拍摄出的倒影最富有戏剧性。因此,像小水坑、水洼、池塘、河水退后形成的小的湖泊.都是拍到理想倒影的好地方。
     一般在拍摄之前就应当先观察好拍摄地点.这种勘察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拍摄者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通常拍摄地点选择在可以放下两个三脚架的地方以避免和别人发生矛盾.而且最好有备用拍摄点.以便能在同一拍摄期间捕捉到两种不同的倒影。大可不必去寻找能把整个风景都映现出来的拍摄地点.甚至…小片连绵的静水也可以充分映现出景色.为画面增添一个非常有趣的部分。
      2.选择与太阳光线成直角的景物拍摄
     清晨或傍晚是最好的拍摄时机.因为在清晨或傍晚的时候.光线会有效地勾画出大地的轮廓.使之产生立体感.同时提供令人兴奋的天空色彩和有趣的云彩形状。
     正面对着落日拍摄.可能会使你无所适从,因为这时很难较好地再现天空或大地的色彩和质感。若选择与落日或日出光线成直角的景物来拍摄.就能为表现风光的形态提供最好的造型.还可以产生最大限度的天空偏振光。
     拍摄时可以使用一块较大的反光板或加柔光片的辅助闪光灯来增加前景的色彩饱和度并降低反差。当天空处于半阴状态.云彩高悬于远处上空时.最有可能出现富有戏剧性的景色。要在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时拍摄。那时落日余晖照射到上方天空.云彩呈现出粉红色和红色调.这种暖调会形成柔和的反光.映红下面的景色(图2)。
      3.使用长焦镜头拍摄
     使用长焦镜头.可以改变景物的透视关系.拉近远处的景物.把本来遥不可及的远山景色收入画面.使丘陵或山脉压缩在一起.从而创作出具有抽象风格的风光照片。
     对于使用一般135单镜头反光相机的拍摄者来说.最低需要100mm 的镜头。如果使用中画幅相机.则需要300-400mm 的镜头(大约相当于135 规格的180-250mm焦距)。使用具有压缩作用的望远镜头拍摄出来的风光照片能表现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显示出景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虽然望远镜头会压缩透视效果.使景色略显得扁平.但逐渐模糊的层层远山和丘陵却可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也就是说.望远镜头会同时产生压缩和扩展的印象。为了追求这种最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可以考虑在画面布置上形成三个以上的斜面相交.把部分景色框住.这样大多数轮廓线将会聚在一起。望远变焦镜头就可以准确地将其框住(图3)。
     雾气实际上能够更明显地把这些平面分开.因此.应当在清晨或傍晚当雾气笼罩着低洼地时.或者出现一层淡淡的雾霭时拍摄此类画面.
      4.抓住灵感拍摄
     自然界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物可以为画面增添情趣.你在为拍摄做准备时.还要注意观察这类事物.捕捉它们的情趣。例如路边灌满雨水的沟渠.本来毫无特色.但是它却可能在某些时候产生意想不到的倒影。还有.天空中初升的太阳能把一朵云彩染成美丽的玫瑰色.有时在三脚架前面的小水坑中还形成了,倒影:宁静的海滩上意外飞来了水鸟.荒芜单调的山坡上出现了野生动物等等。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和突发的灵感.必须提早把器材准备好.更要提前到达.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以捕捉到最好的光线。同时.别忘了手头要有足够的胶卷或者是启动时间足够短的数码相机..
     
5.采用接片手法拍摄
     在拍摄傍山近海的宽阔宏大场而时往往会遇到横向场面极其宽阔而纵向视野恒定的情况。由于场面容最过于宽大.如果采用广角、超广角镜头拍摄.可能会产生暗角、汇聚变形、细节不清、画而上下方向空域过多的弊病.这时.采用接片拍摄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所谓接片.就是将实际场景从左到右分解成若干段.每次只利用相机有限的画幅拍摄其中的一段.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三脚架水平旋转.再就是手持相机平稳地移动角度完成全部拍摄.然后在后期制作中将各个部分拼接在一起.成为一张完整的超大场面照片。
     这种手法特别适合于表现以中、远景为主的宏大场面,如长城、黄河、海上奇观等等。
      6.使用多次曝光手法拍摄
     多次曝光手法.是指在同一张画面上(不管是胶片还是数码)拍摄多次.这样就能把多次拍摄的影像叠加到一块.形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图4)。
     多次曝光又分“原位多次曝光”和“异位多次曝光”。前者是在原地不动.把不同时间的景象(例如白天和晚上)叠加.让夜景产生白天的某些细节:后者是把不同地方的景物.拍摄到同一张作品里.例如拍摄了池塘.再易地加拍一个月亮等等。
     这种表现手法给风光摄影增加了特殊的风采和魅力。例如.为了在拍摄黄昏夕照的红色晚霞的同时表现出远处山谷的溪涧流水的细节.可以在天色还不黑的时候.使用1/3—1/2的曝光量拍摄一次景物的细节.等到黄昏晚霞出现时.以2/3~l/2的曝光量加拍一次低色温的火红气氛(注意前一次曝光不能出现太阳的影子.否则画面将会十分奇怪).这样会有“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日出日落拍摄六要素 一、观察
    注意收听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老条件允许最好提前一天深入拍摄现场仔细观察.摸清日出日落的具体方位.并确定最佳拍摄点。日出日落一般可在几种天气情况下实施拍摄,一是雨过天晴。天空清爽.这往往是拍摄日出日落的最佳天气.如果这时有彩云加以点缀,更能增强画面的气氛和效果:二是如果白天透视好,天空能见度高.一般傍晚都能拍到理想日落:三是晚上天空星星多.次日早上才可能拍摄到不错的日出景色。
    在具体实施拍摄时。如果选择有特色的新老建筑以及从事各种活动的群众进大画一面的话,那么日出和日落与人文景观结合的片子将会更富情趣。
         二、时间
    通常,日出后10分钟左右和日落前10分钟左右是拍摄的最佳时刻。拍摄日出如时间太早,拍出的太阳不够鲜明:反之.拍出的太阳就会过于明亮.而且也会容易出现光晕。所以,拍摄日出应在太阳放射光芒之前按下快门。
    拍摄日落也是同理,既要防止天空白成一片什么也看不清。也要避免天空亮度减弱后拍下的地面景物变成一团黑.毫无层次可言。因此,拍日落准确时机应在太阳渐渐由白变红不刺眼时按下快门.
        
三、器材
    用广角镜头拍摄日出和日落.太阳本身在画面里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太阳以外的其他景物所占的比例相对大.整幅画面包含的信息量就丰富。由于广角镜头具备景深大、视野宽的特点,拍出的画面更能突出清晨和傍晚的浓郁气氛。    .
    用中焦镜头拍摄日出和日落?摄影者应有意识地选择地面运动的车和有趣的人物以及水上运动的船只来拍摄。通常.在早晚低色温太阳光照射下的这些物体呈剪影状.拍出后具有强烈新奇的视觉冲击力.显得十分动人。
    用长焦镜头拍摄日出和日落.太阳影像较大,单拍出的太阳画面看上去比较枯燥。—实拍时如果能在前景适当摄入些造型好看 的树木枝条和野草以及飞禽,那么.拍出的画面立体感和层次感会更强。
         四.曝光
    拍摄日出和日落。曝光时很容易出现错误,正确的曝光控制应该是,以太阳和其他主要被摄景物的中间亮度值为标准.适当考虑增加一点对地面较暗景物的曝光。在现场测光时,注意不要将太阳放置在相机取景框正中位置。否则,拍出的太阳以外的其他景物将会曝光不足.
    正确的测光方法应该是.采用平均测光法,将天空中的太阳放置在取景框边缘.测光时根据地面景物的具体情况.使用传统相机时应在平均测光值基础上增加1 EV 曝光量;数码相机应在平均测光值基础上.一边直接观看液晶屏.一边根据需要来增加必要的曝光,这样画面上下景物才会和谐。
        
五、聚焦
    拍摄日出和日落.当调焦至无限远时.画面前、中、远景都会处在镜头清晰范围内.这时的太阳轮廓是清晰的,太阳的大小也与现场看到的实际大小基本一致。如果改变聚焦点,将焦距对在靠近相机的前景物体上.这时将失去太阳的清晰轮廓.基于散焦原理,太阳看上去就会大于现场人眼所看到的实际大小,焦点离相机越近,光圈越大.这种现象就越突出。使用短焦距镜头时.为了解决太阳在画面里成像小的问题.可将焦点对在前景上,让远景太阳虚化.这时被虚化的远景太阳会被放大几倍。
    拍摄日出和日落,如果使用长焦镜头.为了使画面中预设主体(可能是太阳.也可能是别的景物)保持清晰.最好采用手动对焦,以便找准实际的焦点。手持相机拍摄时.注意快门速度不要低于自己握持相机的能
力,这样拍出的画面才不会模糊。
        
六、器材
    要想拍出太阳的光芒效果.可选用小光圈。镜头应加用遮光罩。以避免光线直射镜头而影响成像质量。使用传统相机目光型彩色片拍摄时,不需要再增加滤色片.一般都能收到红色夸张的色彩效果。使用数码相机时,不要使用自动白平衡。可使用目光模式.这样拍出的日出和日落景物可强化红色夸张的效果。当确定以水面作为前景拍摄时.可考虑加用偏振镜来减弱平静水面反射光.从而增强画面立体感。   
六个要点拍出雨天感觉 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测光表:    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亮,而有时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入射式测光表量光.如果没有也可以根据相机的平均测光读数进行适当的曝光补偿。   
    
选择深背景:    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
    
掌控雨的形:    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度方向落下为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下雨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 秒到1/60 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透过玻璃拍:    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凡士林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尝试拍夜景:    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尝试利用这些色彩斑斓的倒影和实际景物结合,会拍出很好的雨天夜景照片。   
    
不要溅到水:    拍摄雨景时.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营造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   
宠物摄影小窍门 拍摄宠物看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大难度.说实话.想拍清楚不很容易.所以必须掌握一些小窍门。
      
景深――――鼻子眼睛都要清楚
    通常我们觉得拍宠物也应该像拍人像那样.将光圈开大.得到美丽的背景虚化。但光圈太大。没准狗狗鼻子是清楚的。眼睛却虚了。将光圈缩小到F 11 左右.加大景深.可以相应提高拍摄成功率。
      
RAW――――为后期处理留余地
    拍宠物时我们一般没有足够时间细心构图.难免事后剪裁.因此拍摄时相机要设置最大分辨率、最高精细度.存储卡够大的话就用R Aw格式.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白平衡、色调也更容易纠正,为后期处理提供最大的空间。
      
焦点――――眼睛最重点
    很多朋友将相机设置为中央点对焦.采用先对焦后构图的方法。这样虽然省去了选择焦点的麻烦.但在使用较大光圈时很容易跑焦。因此,适当选择不同的对焦点.在拍摄时直接构图。能够有效提高拍摄成功率。一般来说.拍摄动物时一定要将焦点对在眼睛上.它们的喜怒哀乐也会体现在眼神之中。
      
视角――――平等相待    
    室外拍摄宠物.可以选择傍晚或清晨.这时的光照相对柔和.而且角度偏低.更容易得到类似轮廓光的效果。狗狗在外面常常高兴地到处乱跑,使用长焦镜头更为有利。由上自下斜着拍宠物.是最没创意的视角.因为这和我们日常观看猫狗的样子几乎一样。将视角压低,与动物眼睛平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需要我们蹲在或趴在地上拍摄.或者找一个斜坡.让小猫小狗站在高处.那样拍摄会方便不少。    
      
沟通――――自然抓拍效果好
    小猫小狗也有情感.和它们进行充分沟通也相当重要。宠物必须有情绪。拍出来的片子才好看。而且,猫狗都不在乎你是否拍摄.它们关心的就是玩儿.你也一定要在和它玩儿的过程中拍摄才能取得好效果。   四步让你拍摄清晰夜景 很多人都喜欢在璀璨的夜景下拍摄作品,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夜景“作品”与实景相差甚远,不是人像清晰度不高,就是背景模糊。这可怎么办呢? 别急,按照以下四步方法去实践一下,你的烦恼就可以排除了。
    
第一步 稳定设备是关键。    夜景模式的曝光处于慢速状态,曝光时间可能会延长至1/15 秒以下,稍晃动就会造成背景模糊。要避免晃动,最好使用三脚架。使用轻便型数码相机拍摄夜景时尽可能使用光学取景器,取景时需要操作者眼睛凑在照相机上,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支撑,可减少照相机的晃动。     
    
第二步 选好拍摄模式是保证。    平行光源或是平行的泛光灯,且光源在lO 米之内,用普通挡模式就能拍出较为理想的夜景照片。夜景模式适合拍摄散点光源、照射面积较为纵深式光源的夜景留念照片。如果有后期制作经验,采用后期合成,效果比直接拍摄好。
    
第三步 按动快门快且稳。    数码相机的快门按键都是采用两个行程设计,先完成测光、对焦,然后才释放快门,这一过程需要1 秒左右的时间,不可操之过急。按快门的动作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数码相机在曝光时晃动。    .
    
第四步 必要时可以提高感光度。    提高数码相机的感光度(如IS0 200 或IS0 400) 可提升照片的清晰度,但会造成照片产生噪点。因此应该慎重使用这项功能,除非你使用的是专业型数码相机。一般普通数码卡片机ISO 值最好不要超过100.   逆向思考拍花卉 我们拍花卉,总是喜欢把被摄主体选择成漂亮的花,而把叶子当陪衬。其实,我们也可以逆向考虑,拍叶子让花作陪衬。换一下被摄主体,反而很有新意。拍叶子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其一。光线的运用把叶子作为被摄丰体,主要表现叶子的纹路细节,用光极其重 要。只有逆光拍摄,让阳光透过叶子,才能把叶子的纹路清晰地表现出来。
    
其二,主体的选择既然把叶子作为被摄主体,就要选择纹理清晰细腻,色凋和谐、艳丽的嫩叶子,例如梨花、樱花的叶子等,颜色呈红色,纹路清晰。
    
其三,陪体的选择我们在拍摄花卉时,要选择合适的衬体,拍摄叶子也要选择好衬体,因为大家在拍花时习惯让叶子作为衬体,现在让叶了作为主体,把带有花蕊的花卉拍虚作为衬体就很有新意,有了花卉做
衬体,才会不显的单调。
    
其四,精确的聚焦由于叶子.的纹路比较细小,属于微距范畴,所以应选用微距镜头,同时还要携带三脚架和快门线。微距镜头景深较浅,为了得到较大的景深,使叶子整体清晰,光圈不宜太大,应使用手动对焦,精确对焦是成功的关键。   焰火拍摄技巧 选择好背景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在焰火火花盛开的下方选择一座宏大的建筑物或水面作为背景,摄影者可选择对面的高点进行拍摄。
    
掌握风向     一定要掌握风向,否则就不会拍摄到完整的火花。此外,还可利用风向拍摄到一些火花划破夜空的轨迹。
    
使用三脚架     夜晚拍摄往往会使用长时间曝光,如果还想利用手中的焰火画出一些美丽的光影,保持相机稳定将是最重要的一步。此外,摄影者还可以使用自拍模式或快门线来进一步减少震动。
    
镜头的选择     如果拍摄点离火花较近,可选择广角镜头,这样可容纳更多内容;如果较远,就要选择长焦镜头,一则可以将火花拍全,二则可去除画面不必要的杂物,使画面更加简洁。
    
感光度的设置     最好使用ISO 100,这样会获得较为洁净的画面。有时为了提高快门速度,也可将感光度设置ISO 400。不可再高,否则就会产生噪点。
    
色彩饱和度     如果是用传统相机拍摄,最好使用富士Velvia 或柯达E 1OO VS等饱和度高的胶片。如果是数码相机,就要将其设置为高饱和色彩模式。
    
使用手动对焦     对于不断变化的火花,自动对焦是无法依赖的。最好用超焦距拍摄,或提前将焦点设置好。
    
第一个焰火最好     第一个火花往往是最漂亮、最清晰的一个,其后的效果往往会被之前的火花产生的烟雾所影响,拍摄效果也会有所下降。
    
多重曝光     可以选择多重曝光模式,这样在一帧画面中可以拍摄到多个烟花。如果你的相机没有这一能,可准备一个黑色的卡片,在拍摄时将其挡住或偏离镜头的前端,在长达15-20 秒的曝光时间内可以来回这样做3-5 次,同样能获得这样的效果。但要小心,不要碰到相机,以免引起晃动,影响影像的清晰度。
    
轻微的晃动    
当然,在曝光期间,你也可以故意轻晃相机,甚至将相机转至其它物体,以获得更加有趣的画面。   
彩虹拍摄技巧 彩虹的形成     什么是虹?简单地说.在有阳光的时候.当我们背对着太阳,如果在正前方的空中存在有大量的水滴,那么,就可以看到虹。具体而言,在自然界中,当阳光以一定的角度射到天空中的雨滴群时,光线在无数水滴上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内反射后,再到达人的眼睛,人们就看到了虹。     如此说来,虹形成的条件似乎很简单.可是大家为什么却不常见到它呢?这是因为,虹的出现要有一定的气象条件:在同一时间,在你面前一定距离上的天空中,必须有阵雨(或雨皤),而你身后却在出太阳.并且,前面的雨区距你又不能太远.太远了.因受地球曲率的影响就看不见了。此时身后的太阳离地面的高度也不能太高,最好离地平线较近,这样,虹的圆弧才大。能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天气一般出现在由积雨云形成的阵性降雨天气中。在我国,雷雨或阵雨多出现在夏季,故冬季里人们一般看不到虹。又由于这种雷雨或阵雨多出现于一天中的中午以后,因此,彩虹出现在下午至傍晚时段的几率最高。彩虹的预测 搞清了虹形成的原理及天气条件.应当说就有预测它的可能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每年5月至9月,是多雷雨或阵雨的季节,彩虹也多出现于这一时期中。当你所在的地方,在日落前2—4小时出现雷雨或阵雨,而且降雨范围不大(最好十几公里至几十公里),同时有可能在日落前移出本地,并且,西方的太阳此间能从云缝里钻出来时,就可以初步断定绚丽夺目的彩虹就要与你相会了。当然了,既然是预测.出现令人失望的结果也是可能的。 彩虹的拍摄     1.选景     事先选择几处优美的景点,想象它们能与将出现的彩虹和谐地融为一体的效果。待天气条件具备时,根据预测直奔最有可能出现彩虹的那个景点拍摄。若中途突然碰到彩虹,则应灵活应变,就近选一合适景观及时拍摄。     2.曝光     相对于其他天气现象,对彩虹的测光较为简单。我的做法是,将相机的镜头推到长焦部分,对准虹圈测光.然后再加O.5EV即可。应当指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出现的虹所需要的曝光量可能是不同的。一般地说,其曝光组合多为F5.6。1/30秒一F11,1/125秒之间。     3.运用合适的镜头     当太阳高度较低时,彩虹圆弧较大.你要拍全它,要用(35ram系统)12—24ram的镜头;若要拍虹的局部,100—300mm的镜头便足以应付。   4.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一旦你认为有可能出现彩虹时,出发前除了带齐必要的相机、镜头外.最好带上三脚架。这样,可以保证你的画面质量。此外,雨具自然也不可少。     拍摄彩虹,无疑天时是第一位的.若再加上地利与人和,就能拍出上乘之作。   
弱光环境下的拍摄技巧     1.合理光圈与ISO 的搭配摄影最基础的法则自然同样适用于弱光摄影,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高,ISO 越低,照片质量越高,曝光时间越长,出现噪点的可能性更大;建议你采用F22 光圈以获得最大景深;ISO则愈低愈好,以减少不必要的噪点,一般采用ISO 100。
    2.稳定的长时间曝光弱光摄影最大的特点在于“漫长”的拍摄时间,你往往需要数秒、甚至数十秒来完成拍摄,因此,一支稳固的三脚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快门线也可以有效减少按下}夹门时可能出现的抖动。
3.试拍3 幅将数码相机用三脚架固定好,将ISO 调整到100,光圈F22,按照5 秒、10 秒以及20 秒各拍摄一张照片,从拍摄到的三张照片上获得对场景光线效果的准确判断――――往往需要采用B 门来获得如此长时间的曝光,根据三张试拍结果来决定最终采用的曝光时间。
4.采用RAW 格式在长时间曝光这种极端拍摄情况中,RAw 格式提供的画质效果会大大高于JPEG 格式,不要吝啬你的存储卡空间,对画质的执着才会带来最出色的照片。
5.不断尝试。保持新鲜 弱光摄影的创造潜力非常大,完全不必遵循固定的光圈、快门速度和IS0 值,要不断尝试新的可能,利用不同的时间与光线完成拍摄。   
闪电的拍摄 闪电是一种非常壮观的自然现象,但它来去匆匆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拍摄的难度。在传统相机时代,即使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胶卷,也不一定能拍摄出满意的闪电照片,而现在使用数码相机。可以不必考虑拍摄成本,有机会就能多拍多练,又能随拍随看,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拍摄闪电照片的成功率。
       了解闪电的特点
    闪电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自然现象,只有在一定的气象情况下才会出现,而当闪电来临时,其出现的方位、距离、时间和运动轨迹都是不确定的,每个闪电的亮度也不一样,有时很亮,有时却不够亮。具有很大的偶然性。闪电在天空中停留的时间很短,每一次的闪电不过几秒钟的时间,要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将其捕捉到并不容易。而且在白天是很难拍摄闪电的,一般要在夜晚拍摄,有时还伴随着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这无疑也增加了拍摄的难度。
       做好拍摄前的准备
    闪电的不确定性和短暂性要求我们在拍摄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避免手忙脚乱而与其失之交臂。首先,数码相机最好要具有B 门或长时间曝光模式,有x蝗DC 虽然没有手动控制曝光的功能,但在夜景模式下也能达到长时间曝光,可以使用夜景模式拍摄闪电。其次,由于是长时间的曝光,当然要用比较稳固的三脚架和快门线或者遥控器。单反相机还应该用专用罩把观景窗(VF)罩起来以免漏光。此外,如果是在野外拍摄,还要带上手电、雨具等。    
       选好地点提前构图
    由于拍摄闪电需要长时间曝光,必须考虑背景光线的影响。一般要求背景光越暗越好。在市区内拍摄背景光线往往较强,曝光时间无法设定得很长,影响拍摄效果。而在野外拍摄,曝光时间可以设定得很长,就有可能得到较多拍到闪电的机会,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可选择车内或房子内拍摄。虽然闪电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无法预先构图,但可以根据拍摄点的实际情况事先做一些简单的构思,比如在野外,可以将单一的闪电拍得很漂亮,也可以通过B门控制拍摄多个闪电的壮观场面。不过,单纯的闪电虽然漂亮,但缺乏气氛,呵以选择一些山峦、建筑作为前景,使闪电照片更富感染力。
      掌握好曝光控制    .
   由于闪电是不定时发生的,而且出现时间短,方位不确定,使用抓拍是不可能的,只能用B门或长时间曝光模式“守株待兔”。可以用快门优先方式设置曝光时间为10-30 秒,光圈不要太小,一般在F5.6-F8 可,较近的闪电可用F11。由于每次闪电的亮度并不一样,闪电的枝杈多少也不相同,光圈太小拍摄出来的闪电会很细,有些细微的闪电分支就看不见;光圈太大也不好,这样会使闪电太亮,看起来不舒服,具体光圈大小的掌握要看闪电的强烈程度灵活控制。曝光时间也不要太长,因为长时间曝光容易增加噪点,闪电频繁使画面显得杂乱,而且会延长存储时间,影响后续拍摄。如果有B门,那么用它来随意掌控曝光时间是再好不过的。此外,闪电离我们很远,应对焦到无穷远处,关闭闪光灯,并将感光度设定为IS0 100。
       注意人身安全
    闪电造成的雷击非常危险,甚至是致命的,因此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选择拍摄地点时要远离制高点、空旷的平地和山顶,不要在树下、金属塔底等拍摄。不要手扶金属三脚架,最好能用红外线遥控器或较长的快门线。选择避雷设施较好的建筑物内是最安全的,也可使自己和心爱的相机避免在暴风雨中淋湿。    
静物摄影小技巧
静物摄影是现代摄影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静物可以是一个实物,也可以是一组实物,它通常可以像一般的被摄体一样布置。当我们在一些时尚杂志的封面上看到那些精美的饰品时,常会莫名惊讶,为什么同
样的东西,在摄影师的手中就可以拍的惟妙惟肖,而在自己的手里拍出来的感觉就是那样平凡呢?除了摄影技巧之外,静物拍摄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静物主题
    对无生命的物体拍摄,可以有时间选择合适的被摄体,寻找理想的背景,使用闪光灯时巧妙地布光,以及进行细微的构图调整。
    拍摄静物时,应寻找某个能把画面内容统一起来的方面,这可以是质感、功能、色彩、形状等等。同时,恰当的背景和照明也非常重要。对于高调静物,应提供充足的照明,以便受光区和最深的阴影之间只存在一挡光量的差别;低调静物,在整体的色调上比较深暗,可以运用闪光灯进行辅助照明。
          
画面构成
大部分静物画面是逐步构成的。首先从最重要的物品着手,透过取景观察,然后调整其位置,直到满意为止。接着增加陪体,运用这种方法,可以逐步地布置和安排画面,进行局部调整,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
    用于拍摄静物照片的物体应具有诸如形状、色彩、形态和质感等方面的特性。当你开始注意到这些特征及其互相间内在的联系时,你的创造性视野就会得到无限地扩展。
    完美的构图总是讲究均衡和协调,应该把被摄体有机地组合起来,以便突出主体。创作具有均衡效果的静物构图是一种本能的行为,而不是当你的视线从一个物体转向下一个物体时才认识到的。
    
            
静物用光
    静物用光取决于画面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在最后的画面中将要呈现的色彩饱和度。一般来说,柔和的正面光照明具有一种美化形状的效果;侧光照明有利于突出被摄体的表面特征,但投射出的阴影也许会掩盖被摄体的表面细节;从后面逆光进行照射,被摄体的表面特性消失殆尽,但可以勾勒出被摄体的轮廓。     
    把许多强烈的光线对准被摄体所形成的强光照明会减轻被摄体各组成部分的”视觉重量”,而且还会引起色彩的饱和度减弱,色调变淡。相反,由于限制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量所形成的弱光照明会使被摄体显得
比较沉稳,色彩也会变得较深、较饱和。通过采用辅助灯、反光板、漫射器照明,还可以获得各种微妙的或具有戏剧性的效果。
    上右图在拍摄时,通过侧光照明和反光板配合,使被摄主体的纹理很好的展现出来.突出了被摄主体的形状和造型,产生了微妙的影调层次。   
妙拍食品       要拍出蔬菜和水果的水灵劲儿,光往它们表面上洒水是不够的,还得事先进行一番加工。象西红柿、黄瓜,或者苹果、橘子、梨等,拍摄前必须先用湿毛巾去除污泥灰尘,然后再往自己的手心里滴上几滴甘油,将水果拿在手中,用两掌搓动,这样水果便被均匀地抹上了一层油。然后将水果放置到预先确定的位置上,川喷雾器小心地把水喷洒到水果上,一层晶莹的水珠便产生了。如此,瓜果蔬菜会显得异常新鲜,翠绿欲滴。     另外.配色也很重要。有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尽量拉开色彩的对比度,比如拍一盘鲜红的西红柿,以绿菜、青葱作陪衬,效果就十分鲜明。另一种是力求色彩和谐,选择色彩与主体相近或相仿的衬体作陪衬,会给人以一种和谐悦目之感。     对于拍摄菜肴、点心、饮料之类的食品来说,要想使拍出的照片使人们产生强烈的食欲,最常用的表现方式有三种:     1、表现食品的冷感。   当人们看到画面上一个装有啤酒的杯子外面布满水珠时,就会联想到冰镇啤酒的冰凉爽口沁人脾胃。所以,有意制造食品的冷感,能产生诱人的魅力。要让食品在照片上变“冷”,一方而可以借助‘些啦的冷品来实现,如往水果羹、饮料里添放一些晶莹的冰块;另一方而,可采用往盛器外部喷洒甘油与水的耀合物来人为地制造出水汽凝集的现象,从而表现出食物的“冰凉”程度。     2、表现食物的热感。通常人们看到照片上的火锅热气腾腾的模样就会感到食物的鲜美,而铁板上肉片冒出的袅袅白烟,则能使人们仿佛嗅到了烤肉的香味。要制造食品的这种热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猛吸一口香烟,然后通过一支空心吸管,将烟徐徐喷向菜肴,此时按下快门,画面上的菜肴即会显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像附图,作者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拍摄 的。     3、表现食品逼真的质感。照片上鲜红的樱桃、橘黄的橙汁、遍体通红的大虾、青翠碧绿的蔬菜,这一切都会给人以一种美味的联想。要在照片上表现好食品的质感,需掌握适当的拍摄时机。因为有不少菜肴刚出锅时形和色都很好,但放置时间一久,其形与色都会相形见绌。   
使焦点更清晰的妙法 拍摄照片,焦点清晰是基本要求。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时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因为影响焦点清晰的因素有许多,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防止振动      振动会造成照片中的影像呈现模糊状,即使原先对焦十分准确的影像,也会因振动而影响成像的清晰度。通常产生振动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相机振动,即在按下快门之时,因操作振动而产生晃动;二是主体移动,也就是说在快门开启的瞬间,被摄丰体自身发生晃动,而相机的快门速度又没有“凝固”住其动态,因而出现影像模糊的情况。
    
防止相机振动,可采取三个措施: 其一,将相机安置在三脚架上,以固定相机位置; 其二,提高相机的快门速度,如采用1/250 秒的快门速度,就能克服相机振动情况;其三=_,采用正确的持机方式,以保持相机的稳定性。要克服被摄主体振动,只能通过提高相机的快门速度。
    
二、了解镜头的性能    很多影友认为镜头的光圈用得越小,结像的清晰度就越高。其实这个看法不正确,镜头成像的最佳状态是在将最大光圈收小2—3档时。如最大光圈为F2.8 的镜头.将其光圈收至F5 6~8 时,成像率最佳,可以拍摄出最清晰的影像。
    
三、处理好焦平面与成像平面之间的关系    在拍摄一些微型物体,无论是采用什么镜头,景深都会受到限制,这就给精确对焦造成难度。比如在拍摄昆虫时,欲在画面中取得较大的昆虫影像,就必须靠近昆虫,摄距越近,景深就越小。要克服这一弊病,除了采用较小的光圈来保持一定的景深外,仔细校正镜头位置
也很有作用。如果想突出表现昆虫的某喑B位(如蝴蝶张开的双翅),应使镜头的平面与其位于平行面上,这样就可最大程度上取得高清晰度的效果。像附图,被摄体是个十分微小的蜘蛛网,为取得焦点清晰的效果.拍摄时使镜头平面与被摄体平面保持平行状,使蜘蛛网在画面上表现得很清晰。   
水珠拍摄三要素
雨后赏荷,可看到碧玉叠翠的荷叶上,撒落着银光闪闪的水珠。从不同角度观察,五颜六色,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如何拍好,体会如下:
    
多角度观察  要拍好此景,一定要多角度观察,不同角度,水珠里映射的景物是有别的,色彩也不一样。为了表现水珠里的微观世界,色彩非常关键,还可以捡些散落的荷花瓣放在水珠附近,让水珠里的色彩更加丰富。
    
稳固相机  拍摄时最好使用微距镜头,用三脚架稳固相机,使用快门线来启动快门。因为微距镜头景深较浅,要拍清楚所有水珠,光圈要尽量小(上图光圈为F32),快门速度较慢(上图快门速度为1/10 秒)。要拍好水珠,对焦精确是关键,焦点要对准水珠里的景致,如果水珠里映出的景物拍不清晰,画面就会逊色很多。
    
注意构图  水珠因表面张力形成圆形,又因水珠个头大小差异,受重力的影响,自然扁圆有异,个头大的呈扁形,个头小的呈圆形。既然要拍“大珠小珠落玉盘”,应选多颗水珠,要有大有小,有圆有扁。构图时选择水珠错落有序,大小各异,画面才会美观,和谐有趣。   
保证图像清晰度的五个要素
数码相机的像素数水平越来越高.用高像素相机拍摄的图像可以输出大尺寸、高清晰度的照片,但拍摄中的各个环节仍然是获得清晰照片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照片往往是在放大之后清晰度不足的问题才显现出来.要保证获得比较清晰的图像.在拍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养成合理的对焦和构图习惯 
     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能自动对焦.但在使用自动对焦时.摄影者务必养成先对焦后构图的习惯.即先对主要表现对象对焦,然后再构图。在构图时务必保持半按快门以锁定焦点。如不锁定焦点.在重新构图时相机往往会自行“校正”焦点.出现“自动”脱焦.导致主体不在焦点上。      
 眼平取景保持稳定     有不少新款数码相机取消了眼平光学取景器.只能用LCD 显示屏来取景。使用这种仅有LCD 取景方式的相机手持拍摄时,因双手离身体较远.相机更容易摇晃.很可能导致图像模糊。在使用有光学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的相机时.应尽量避免用LCD 显示屏取景.相对来说将相机贴近额角取景.稳定性无疑更好。        反复对焦确认焦点 一般来说.数码单反对焦系统比较先进,选择焦点也相当准确.但便携式数码相机对焦则不太灵活.有时须反复确认才能保证对实焦点.所以除了抢拍的情况外.不妨多次对焦以确认焦点对实.
选好聚焦点的位置     摄影镜头的聚焦有一定规律.焦点的前后都有一定的清晰范围.谓之景深。景深的特点是后景深的长度比前景深大.应针对景深的这个特点,选择合适的焦点位置。通常 拍摄都是选择最重要的部位对焦.但如果采用的光圈较大.摄距较近.焦距也较长,而被摄对象又有一定的纵深度.应将焦点选择在被摄对象的前三分之一处.充分利用景深可保证重要内容有最大的清晰范围。       
尽可能保持相机稳定     选择的快门速度较低如1/60 秒或更低时,最好借助三脚架来稳定相机.同时用快门线来启动快门。笔者发现.有不少摄影者尽管也用三脚架来稳定相机.但仍然用手指按动快门,这就不十分科学。如果当时的快门速度达到1/125 秒或更高.问题还不大,如果用了1/60 秒或更低的快门速度,就很容易因手指的触动而引起三脚架摇晃.最后仍然难以获得较为清晰的图像.如果当时没有快门线.只要不是抓取瞬间.可启动相机的自拍功能来拍摄。     另外.还得尽可能准确曝光.后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剪裁或调整处理等.因为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做过度调整也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妥善保存原始文件的五种方法 本文仅就如何保存使用数码相机拍摄而形成的原始影像文件,或者以其它方法获取的数字影像文件的问题,介绍五种笔者经常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广大影友们交流。
    
1.在格式化存储卡或者删除其中的影像之前,必须确认这些图像已经确实完全保存到了其它存储设备里。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经过复制保存到存储设备中以后,首先检查全部复制了没有?确认后,就可以删除存储卡中的图像了。除非明显看出是“废片”的以外,不推荐使用观看相机显示屏而删除单张图像,因为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较小,很难看清楚图像的细节。
   
 2.采用多种存储设备备份,重复多次备份,重要图像分别备份到三种存储设备里。常用的存储设备有:优质光盘、移动独立硬盘、数码伴侣、存储卡、电脑主机箱中的第一、第二块硬盘,等等。在这些设备中,我认为存储在独立移动硬盘比较保险。我的做法是:最重要的文件备份三次,并且分别备份到不同的存储设备里;次重要的备份两份,也备份在不同的存储设备里;一般较好的备份一份;普通图片只存储在电脑中第一块硬盘里的“E盘”中。我的电脑主机箱里安装了两块硬盘,一块是平时工作使用的硬盘,另一块是只当作存储“仓库”使用的硬盘,用于存储图片和其他类型的文件。目前硬盘的价格非常便宜,多备一块硬盘当作存储“仓库”比丢失重要文图文件划算、明智。
    
3.务必对原始文件做标记注明。对原始文件做标记的方法有:a、新建并标注专用原始文件夹,并编排序数,专门按批次存放原始文件,对于这些文件“只读”而不处理.b、给每幅重要的图像文件标注上“原始”字样,或者标注其它特殊的、创新的标记,对它仍然“只读”而不作处理。
    
4.处理图像(批量、单个)前首先对其复制。无论使用何种版本的图像处理软件,只要对图像进行修整,首先就要对原始图像进行“复制”,然后再对复制件进行处理、修整。保护原件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更改原始图像的任何数据信息。
    
5.选择“存储为”命令再更改文件名称保存就不会替换掉原始图像。这是在误操作处理了原始图像情况下的补救措施。有如下几种情况:当我们在处理图像过程中,因为大意对原始图像修改了以后,必须进行补
救,千万注意以下几点:
    
a、更改文件名后再保存在原来的地方,比如在文件名称上添上“副本”两字,或添上一个字母以示区别,就不会替换掉原件了;
    
b、以原文件名存入另外的文件夹中也不会丢失原始图像文件,但与原文件名称相同容易相互混淆;
    
c、存人另外的磁盘之中,虽然能够保护原件,但是仍旧有文件名称容易混淆的问题存在。因此,采用“更名保存法”较好。   外景人像拍摄小窍门
1:拍摄外景人像的时候光圈不要开的太小,这样比较容易控制景深 2:尽量选择在散射光线下拍摄,也可让被摄者站在逆光环境下(利于被摄者的身体轮廓被太阳光勾画出来)但是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眩光的出现 3:躲避正午阳光的直射,外景人像拍摄应该选择合适的天气和时间 4:善于利用背景坐人物衬托和对比 5:光比,反差不要太大 6:多变换拍摄角度,试看从未拍过的角度来展现人物,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全方位观察被摄者,抓住其最美的一面, 可以用抓拍,抢拍来抓取,效果一定不错 8:人和背景不能重叠:外景人像的大忌是人和背景的重叠  9:灵活地运用景深:可以在拍摄时运用不同的景深来实现不同的表现效果 10:人景交融:外景人像虽然是以人为主体,但是景色不仅仅是一个陪衬  11:和谐的色调:再美的景色,如果不能和人物谐调,营造出和谐的气氛来,都是失败的 12:广角来表现空间:在外景拍摄中,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空间效果,广角的使用也非常广泛
 
13:构图的原则是平衡:不要机械的使用,黄金分割点"让景物和陪衬体与主体人物相互应,这样就取得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14:构图的另一原则就是简洁:一幅画面不能出现很多重点,这样不仅会失去其应有的平衡,而且导致画面的凌乱,不知所云  15:对脸部测光:一般情况下,应该对脸部进行测光 16:一双贼眼,一双快手:把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记录下来,准备应用   
舞台摄影的要点 
1.选择正确的拍摄位置  摄影位置选择的是否得当,对于舞台摄影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可根据演出的剧种来酌情定位。如拍摄的是京剧或其它地方剧种,最好是第l排正中偏左一点的座位。因为在京剧里,演员都是左出右进,而且主要角色出场后,都有个“亮相”动作,在上述的位置上就容易理想地拍摄好演出的场面。如拍摄芭蕾舞剧,最好是6至10排左边靠走道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容易使你清晰地拍到演员精彩的脚尖动作,而且由于你蹲在走道上,拍摄耶些腾空而起的舞蹈动作,能增添高耸凌空之感。如拍 
摄民族舞剧和交响音乐会,耶么剧场二楼第1排正中的位置是最理想不过了。在那儿对着舞台进行居高临下的俯拍,可以摄到雄伟壮观的大场面。 
      2.掌握舞台光线情况的特性  舞台上的光线情况,概括起来可称之为“暗弱、多变、反差大”。如拍摄时感光度为ISO 100, 多数情况下必须采用F5.6 光圈、1/30 秒的快门速度才行。由于舞台上的演员常处于动态,若要使演员形象清晰,不模糊抖动,最好采用高感光度,同时选用大光圈镜头。一个较为理想的曝光组合是F5.6,l/125 秒,也就是将感光度调为ISO 400。事实上,当感光度提高,还能有效地改善舞台光线反差过大、影像层次单凋的情况。 
     
3.要善于“舍车保帅”  舞台灯光不同于室内照明光,往往随着剧情中环境、时间、气氛的改变而变化,明暗相差很大,而且各种色光的成份十分复杂。因此,拍摄时的曝光量要随机应变,在无法全面记录 
舞台景物的情况下,要学会“舍车保帅”,参照主体人物的亮度来曝光(如附图)。 
      4.学会抓拍动态  表现动态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比被摄体的动作快的快门速度,摄取清晰的“凝固”影像。假如摄影者离舞台的距离为5-7 米,演员又并不是快速横向在镜头前移动,用1/60 秒或l/125 秒的快门速度就足够了。但距离愈近,影像愈大,移动的比例相应增加,就应增加快门速度。还有一种是所用快门速度较慢,这样,在快门开启过程中被摄者仍在移动,于是影像的整体或动的部分就会显得模糊,但背景仍固定不动,以静衬动,突出主体。这两种表现动态的形式各有特点,可视情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