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韩吉扮演者:【庆生系列】清代有名的蒙古人 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5:36
庆生系列】清代有名的蒙古人 上2010-05-16 17:07

 清代奉行满蒙联姻政策,至民初仍然保持“北不断亲”。有清一代近三百年共十一位皇太后,其中蒙古族就占了四位,而为江山社稷作出卓越贡献的驸马王公又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现代清宫戏里更加关注的是他们的恩怨情仇,而忽略了他们本身为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作出的独特贡献。

与蒙古关系密切的君主  蒙古人的外孙+女婿:清太宗皇太极        其生母叶赫那拉氏的母亲是科尔沁人,皇太极本人拥有四分之一的蒙古血统。皇太极对于满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他效仿明朝典章制度对本民族旧俗进行改革,使满族从野蛮走向文明。小厨以为,皇太极的未称帝前的这十年作为,跟忽必烈爷爷和张居正先生有得拼。 蒙古人之子: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帝)      母亲孝庄文皇后来自科尔沁,父亲皇太极是满族,福临是地道的混血儿。自福临开始,清朝的每位皇帝都有了蒙古血统。福临书画很好,至今故宫仍有他的手迹保存。他胆小如鼠,听闻郑成功包围南京,吓得发疯,一会儿要亲征,一会儿要逃回老家避难。他爱上有夫之妇(史学界已经考证出董鄂妃前夫并非博果尔),为她痴为她狂为她头撞墙。他任性妄为,将满蒙关系搞得乌烟瘴气,几乎破裂。顺治皇帝实际在位十七年五个月,亲政十年整,除了给后世的文艺工作者们留下了丰富的八卦素材之外,小厨实在想不起来他这十年来对历史作过什么贡献,宗教界除外。总之,少年天子福临,没有电视剧里演的那么好。 蒙古祖母教导出的好孙儿: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  孝庄文皇后倾注后半生心血培养出来的爱孙,在后世遗有“千古一帝”之誉,拥有四分之一蒙古血统。他是清朝入关后的九位皇帝中唯一亲征的一位,在位61年,文治武功卓著,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莫过于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他20岁锐意撤藩,与六十多岁的老将吴三桂叫板,历时八年收回皇权;30岁文武并用,收复台湾;中年两次从老毛子手中5力收复雅克萨城,与老毛子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至今中外学者仍认为《尼布楚条约》是遵守国际法则的;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多伦与蒙古各部王公会盟,促进内外蒙古的向心力,晚年进兵安藏,使西北疆域保持稳定。康熙皇帝无疑是清十二帝中乃至中国历史上学识修养个人品质各个方面最出类拔萃的一个。当康熙年老时,有一次与群臣忆起祖母对自己如何教导,失声大哭,想念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康熙皇帝去世时,是穿着祖母亲手缝制的衣服进的棺材。孝庄太后对康熙大帝的影响,用他自己的话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无朕今日之成立。” 孝庄太后的曾孙:清世宗胤禛(雍正皇帝)   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与祖母孝庄太后 嫡母孝惠太后平日都是讲蒙古语的。孝庄太后去世时胤禛已经十岁,孝惠太后去世时他40岁,加上父皇严教,应该也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蒙古话。孝庄太后的晚年生活是比较充实的,礼佛之外就是跟一帮曾孙们在一起,胤禛当皇帝以后有一年病重,自己也觉得快要完了,赶紧立下遗嘱,命人将当年太奶奶孝庄太后所赠的一串佛珠职来,准备随着他一起装进棺材。雍正帝本人与蒙古的血缘渐稀,但其三个养女全部归嫁蒙古,还生了小王子,他日为守卫边疆做出贡献。一个噶尔丹倒下去,又一个策妄阿拉布坦站起来,清朝与准噶尔部的战争从康熙打到雍正,雍正帝命妹夫 喀尔喀蒙古王子策棱代天子出征,十年间将准噶尔部收拾得稀里哗啦,为维护蒙古地区各族百姓的利益做出了一定贡献。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巩固继承了老爸对蒙藏地区的治理政策,为乾隆帝的继位打下坚定的基础。 想教训蒙古人却被蒙古人教训了的: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对祖父极为崇拜仰慕,所以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政策上多以祖父的决策为鉴,仍是以优抚为主。乾隆中期,准噶尔的战争扩散至四川金川地区,乾隆帝为平定战乱连年用兵,干了件蠢事,因蒙古王子额琳沁不小心放跑了叛逆首领阿睦尔撒纳,赐令其自尽。额琳沁是康熙皇帝的外孙,乾隆皇帝的表兄弟,成吉思汗的直系传人,历代皇帝都不敢擅杀成吉思汗子孙,此消息一出,蒙古地区哗然,喀尔喀(外蒙)的贵族青衮扎布起兵叛变,就是后来的“撤驿之变”。最后事情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蒙古人用实际行动叫弘历知道了蒙古人不是好惹地。自从顺治因蒙古族后妃惹出一系列风波,清朝皇帝便很少再娶蒙古族女子为后妃,康熙帝只有两名蒙古妃,乾隆帝两名,道光帝一名(即孝静皇后),同治帝两名(孝哲皇后姑侄), 全加起来才只有皇太极 福临父子的蒙古后妃一半多。乾隆帝后妃中的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满族本家指定是少不了的,汉族也不少,嘉庆帝的生母令妃(孝仪皇后)就是汉人,还是小脚。成亲王永瑆的生成嘉贵妃(淑嘉皇贵妃)金氏是朝鲜人,在清朝有正式身份的后妃当中是唯一的。还有传说中的香妃,实际的封号叫容妃,是维吾尔族,如今清东陵还保存着她的头骨和发辫。豫妃也姓博尔济吉特氏,入宫时已经29岁,比26岁入宫的容妃岁数还大。这个岁数放在现在都已经不小了,何况在盛行早婚的封建社会。康熙皇帝的生母如果多活两年,29岁都当上奶奶了。(汗一把!) 蒙古族后妃 清太祖博尔济吉特氏姐妹    这姐儿俩几乎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此二人生平事迹在官史上没有记载,只在零星的史料档案中有些影子。满蒙联姻的第一桩姻缘就是从姐姐开始的,可谓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姐姐的正式封号是安布福晋,她是科尔沁王爷明安之女,明安是孝端文皇后哲哲的叔叔,因此此女还是哲哲的堂姐。天命五年(1620年),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被休弃,此女曾经落井下石。她没有子女,此后的命运不详,大约在清军入关前已经去世,归葬沈阳福陵。妹妹后被尊封为寿康太妃,她与安布福晋是堂姐妹,是清太祖诸位后妃中活得最长的,一直到康熙初年才去世,高寿大约近七十,归葬沈阳。寿康太妃去世后没有照旧俗火化,而是改为土葬,因此她还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土葬的皇室成员,比她早死两年的康熙生母佟佳氏都是火化的。(特大八卦: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嫁给了努尔哈赤,她的亲妹妹嫁了其子阿济格,多尔衮的同母哥哥,她妹妹在顺治五年因天花去世。) 孝端文皇后 哲哲   哲哲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在世时册立的皇后,关于她的事迹史籍上记载很少,只能从旁推敲。由于出身高贵,她在皇太极后宫中地位一直极为崇高,常常与皇太极骑马出行,蒙古王公贵族每年到沈阳进贡时,哲哲都会率领其他妃子一起迎接并设宴。她一生无子,只有三个女儿,都是在她年纪很大的时候生的,全部嫁回到蒙古,她们三个都有儿子。多尔衮对她很尊重,她的女儿出嫁时他亲自送行,她去世后又按照皇帝的规格治丧。哲哲于顺治六年四月在北京去世,享年51,《孝庄秘史》里哲哲死在多铎前头,实际上哲哲比多铎晚死了一个月,火化后归葬沈阳昭陵,与夫君长眠在一起。 孝庄文皇后 布木布泰   孝庄太后的名字是叫“布木布泰”,非常难解。关于她,实在是有太多传说。依小厨之见,她也是位悲剧性的人物(虽然比多尔衮的一辈子要好)。十三岁时,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嫁给了姑夫--一个铁血君主,尽管为他生了最多的孩子,她却从不是他独钟的那一个;姐姐痛失爱子之际,丈夫沉溺在失去准太子的痛苦中,无暇顾及她新生三天唯一的儿子。31岁守了寡,四个子女有三位在她有生之年先她而去,两个女儿葬身草原,唯一的儿子与她关系并不和睦,可以说,孝庄无论作为妻子母亲都是不幸的。孝庄太后75高寿而终,一生经历无数波澜,死后二百多年里贸下不少绯闻为后人(尤其是汉族文人)议论纷纷。幸好,心爱的孙儿不负她一番苦心,终于成为千古一帝,这也算是她不幸中的大幸吧。 宸妃 海兰珠    孝庄的亲姐姐,比妹妹大四岁,嫁给皇太极时已经26岁了,当时满蒙人通常13左右结婚,晚一些的比如哲哲16岁成婚,所以史学家认为海兰珠有二婚改嫁之嫌,只不过为君者讳,史料上才没有记录。野史小说里孝庄的名字叫作“大玉儿”,实际上其姐海兰珠的芳名才是“玉”的意思。她归嫁皇太极时,孝端孝庄姑侄一口气生了六个女儿,儿子都是皇太极的地位低下的庶妃所出,两年后宸妃生了皇八子,子以母贵,皇太极为最心爱的儿子大赦天下,举办了盛大的满月宴,朝鲜使臣甚至猜度皇太极有立嗣之意。可惜此子无福,史书说“子二岁而殇”,这是虚岁,皇八子在世上只存在了仅仅七个月便夭折,连声“额娘”都不会叫。四年后其母也追随而去,享年33。宸妃是清代第一个上谥号妃嫔,也是谥号字数最多的妃嫔,“敏惠恭和元妃”,“元”字表示“肇始 第一”的意思,可见海兰珠在太宗心目中的地位。海兰珠去世后葬在沈阳昭陵妃园寝,该园寝现已不存,只有遗址。 懿靖大贵妃 娜木钟  《孝庄秘史》中李玲玉扮演的贵太妃,《少年天子》里何赛飞扮演的贵太妃的原型。根据实在哥的指点,“娜木钟”意为“温和”。娜木钟出身察哈尔蒙古贵族家庭,是察哈尔末代汗王林丹汗的侧福晋之一,林丹汗败记亡青海后,天聪九年归附后金(此段可参考孝庄秘史中多尔衮征察哈尔这部位的内容)改嫁皇太极,由于其出身高贵,加上利益需要,皇太极崇德改元时册立一后四妃时,娜木钟在四妃中的地位是公次于最受宠的宸妃而高于庄妃的。她与前夫生育了一女一子,改嫁皇太极后又生后生了一个女儿端顺公主,一个儿子博穆博果尔,这两个子女均于十五六岁的年纪去世。其中,女儿端顺公主去世时年仅15,但留有一个儿子,因为公主当时年纪尚小,实际年龄只有14,生育时身体未完全长开,所以小厨以为公主很有可能是难产死的。博穆博果尔死于顺治十四年,他去世后不到一个月,董鄂氏进宫,时间上非常巧合,于是后人在诋毁清朝时又多了一则“顺治夺弟妻”的后宫八卦。电视剧里娜木钟的结局是疯疯颠颠的,与孝庄的关系似乎有嫌隙,真实的历史是,娜木钟在儿子死后好好地活了近二十年才去世,病危之时康熙皇帝与孝惠章皇后受孝庄之托以孙儿 儿媳的身份常去看她,老人家非常地感动。老人家死了没久,康熙皇帝下令撤三藩,引发三藩之乱,康熙皇帝全力应战,而京师布防空虚,娜木钟的孙子布尔尼(同时也是孝端皇后的外孙子,哲哲长女温庄公主之子)趁机在察哈尔举兵作乱,很快被翦灭,布尔尼兄弟被科尔沁王爷用箭射死,他们的父亲,娜木钟之子在京被处死。娜木钟死后同样,也归葬沈阳昭陵妃园寝。(TNND,昭陵就在厨子家边儿上,早上起来坐大巴不到两小时就能到,偶一次也没去过。) 废后博尔济吉特氏    托《孝庄秘史》和《少年天子》的福,这位清朝唯一的废后也跟着出了名。两部戏里的名字都是叫做娜木钟,纯属虚构。清朝有一点倒退的就是女性地位渐渐下降。清初史料中,在入关前的这一部分有不少女性都是有名字记录的,其中包括公主后妃等,入关后,一切效法汉人典制(就差没裹脚了),女性在史料中不再记录名字。废后是孝庄大哥吴克善的闺女,是福临的亲表妹,十三岁入宫立为皇后,可惜没有母仪天下的气度,加上又是多尔衮与孝庄一起订的亲,很惹福临讨厌。她被废以后一切成謎,不知什么时候死的又葬在哪里,据当时朝鲜使臣打听到的小道消息是,废后被遣还科尔沁老家改嫁生子。(不得不说一句,郝蕾演的废后实在是太好了,赋予了这个文字下品行不堪的废后全新的内涵。)  福临在亲笔撰写的怀念董鄂妃的文章《御制端献皇后行状》中曾提及这位废后,原文录下:“前废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弗端,且嫉甚,见容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且朕素慕简朴,废后则癖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绮秀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废后之性若是,朕含忍久之,郁慊成疾.皇太后见朕容渐瘁,良悉所曲,谕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废之.及废,宫中人无念之者,则废后所行久不称众意可知矣.”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鹿鼎记》中的太后,《少年天子》中的新皇后,原型来自于孝惠章皇后。孝惠章皇后,是废后的侄女,14岁时与妹妹淑惠妃一起入宫,只比康熙皇帝大6岁。顺治皇帝后宫中蒙古族后妃有六七人,全部从她们入宫的那一刻无一例外地集体遭受冷遇,到福临死她们全都没有一儿半女,有人认为这是福临独宠董鄂妃的缘故,小厨认为,其实就算没有董鄂妃,她们蒙古人的身份也注定她们不会让皇帝喜爱---蒙古后妃没有子女,可其他汉族和满族的名位低下的庶妃却是一个接一个的生,福临简直是在用这种方式向母亲和蒙古族女人们示威,顺便恶心一下这些贵族大小姐。自从福临强行废掉皇后,满蒙关系一度紧张,孝庄的哥哥因不满自家的姑娘被废几次拒绝进京朝觐,最后小皇帝发了脾气才被迫进京.今天故宫里的匾额只有满汉两文全拜福临所赐,原本紫禁城上宫门的匾额是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的,盛怒之下福临命将蒙古文全部去掉。但凡母亲选定的蒙古后妃全都遭到了福临的讨厌,身为皇后,孝福临去世时,孝惠皇后只有21岁,是清朝最年轻的皇太后,康熙皇帝的母亲22岁,居次。或许是同命相怜,加上生母去世很早,康熙皇帝对孝惠皇后视若生母,很听她的话,一直到孝惠皇后77岁寿终正寝。由于 福临是年初正月初七去世,孝惠是康熙56年十二月去世,孝惠皇后实际守寡长达57年,她的苦命妹妹淑惠妃于康熙52年去世,姐妹俩一起孀居了半个多世纪。福临的其他蒙古族后妃,守寡多则三十几年,少则十几年,大好年华,全部付之于清冷深宫之中。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她虽与孝庄太后家族同姓,却不同族,从小随当官的父亲在中原长大,已经汉化。和孝庄一样,她很小的岁数入了宫,嫁给了比她年长30岁的老皇帝当侍妾,只不过孝庄生了三女一子,她生了三子一女。 她15岁开始为道光皇帝生孩子,当时还不满14周岁的静贵人三年内抱俩,道光帝膝下荒凉,只有一名长子,她先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不幸都没有活过两周岁。第三胎是个女儿,后来嫁的那个人景寿成为了慈禧太后干掉的“八大臣”之一,当然也有人说,景寿其实是慈禧太后的卧底,因为他是恭亲王的同母姐姐的老公,孝静皇后的小儿子恭亲王奕?,清史有名的一代贤王,因其主持清朝外交事务,常与洋人打交道,人送外号“鬼子六”他正是慈禧太后发动正变的同伙儿。道光帝生前死活不肯给当时地位最高又养育爱子(后来的咸丰帝10岁丧母,由孝静抚养。)的爱妃一个皇后的名份。之所以最后得到皇后的封号全是小儿子奕?与兄长咸丰帝翻脸争取的结果,皇太后只当了九天,博尔济吉特氏便驾鹤西去,终年44。在清朝皇后当中孝静的丧仪规格是最低的,“不系宣宗谥,不祔庙”,直至慈禧太后当政,为了笼络奕?,才重新给了孝静一个名分。恭王府本是和珅的物业,后来奕?成家,皇帝哥哥出手很大方,奕?就成了新业主,恭王府现在已经成为北京著名的景观,她女儿寿恩公主的府邸已经成为某单位的员工宿舍,保存基本完好。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的家庭算是蒙古族的小户,但汉化程度相当高。清朝从皇太极时开科举,至光绪废除科举,二百余年,蒙古族的状元只有崇绮一个--阿鲁特氏的亲爸爸。 阿鲁特氏的倒霉指数在中国历史上都可以排前十了。首先摊上慈禧太后这样一个超级强悍的老婆婆。同治皇帝到了大婚立后的年纪,挑来挑去最后只剩下两名候选人,阿鲁特氏和富察氏,慈禧中意后者,而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的想法一致,看中了比皇帝长两岁的阿鲁特氏,从此阿鲁特氏算是跳进了生活的深渊,处处被慈禧责难,甚至被慈禧揪住头发殴打。新婚两年丈夫去世,年轻守寡,膝下无子,顿失所倚。绝望之下,在丈夫去世不足百日之时绝食而死,享年22。。同治帝死时只有19岁,除了皇后,还遗下四名嫔妃,她们当中年纪最大的19岁,最小的16岁,从此开始了寡妇生涯。其中一位珣嫔,是阿鲁特氏的姑姑,比当皇后的侄女还小三岁,守寡时年方18岁,活到1921年64岁才死,她去世时北京的“晨报”还做了相关报道。阿鲁特氏生前不好过,死后的下场也不比生前好到哪里去。阿鲁特氏与同治皇帝安葬七十多年以后,夫妇二人的陵寝惠陵被盗。夫妇俩的遗体被扔出棺外,同治帝已经腐烂得只剩一把骨头,而皇后的遗体却面目如生,毫无腐坏。有胆大的人摸了摸她,发现肌肤还有弹性。民间盛传孝哲皇后是吞金死的,盗墓贼为了取金子,将皇后的衣服扒得一丝不挂,剖开其腹,肠子流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