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win7主题:上海古代,近代,现代军事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33:05

上海古代,近代,现代军事事件

  第一节古代兵事

  一、沪渎之战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十月,浙东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舟山群岛为据点,多次登陆作战。吴郡(今苏州)太守左将军袁山松(又作崧)奉命抵御孙恩,在沪渎重修筑沪渎垒。设置3道防线:一在沪渎出海口(今上海静安寺附近),二在吴郡治东百里(今青浦县赵屯东北),三在娄县治南(今江苏昆山东)。隆安五年,孙恩率水军万余人,自杭州湾渡海北攻沪渎垒,摧毁晋军第一道防线,太守袁山松及士兵4000多人战死。孙恩率军溯水西上,攻破赵屯第二道防线。旋又猛攻娄县,与东晋参军刘裕激战,攻破晋军第三道防线。东晋安帝急调镇北将军刘牢之率部增援吴郡,协助刘裕围攻起义军。孙恩佯退沪渎,刘裕率部火速退保浙江海盐,援军刘牢之远离建康(今南京),都城守备空虚。孙恩绕道长江,率领“战士10余万、楼船千余”西进,直逼建康,到达京口(今镇江)时,被晋军打败。孙恩退回沪渎,又被刘裕、刘牢之围追、堵截,连战失利,损失惨重,被击溃,孙恩投水自尽。

  二、抗倭

  16世纪中期,倭寇频繁掠扰上海沿海地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倭寇攻破南汇所,寇首萧显率众入上海抢掠。次年五月,焚掠宝山,吴淞所百户冯举、队长屈伦率军民奋力抵御。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又犯南汇所,哨官李府率众力战群寇。闰三月,宝山、上海、南汇等地遭寇肆掠,通判刘本元统领镇江、上海兵民抵御。五月十二日,海上来寇会同周浦倭寇,乘300余条船只进犯上海,镇海卫指挥武尚文统领兵民展开巷战。五月二十七日倭寇再次来犯,镇抚吴贤率兵民在黄泥浜进行激战。嘉靖三十三年正月十八日,萧显率7条海船200余人进至吴淞口,逼进上海县城东门,久攻县城不下,遂于二月初四退去。海防道佥事董邦政派兵追击,至太平寺与寇交战,后在浙江援兵支援下,倭寇溃退至浙江境内。三月,寇首刘三率寇进犯吴淞口,总兵汤克宽率乡绅出击,生俘刘三。四月初四,倭寇500余人由上海陆路直逼松江府治东门,守府兵民奋力抵御,倭退。六月初一,倭寇经过叶榭村,总兵汤克宽出击。八月,倭寇一部进犯嘉定城,参将李逢时、许国等率山东兵6000人与倭寇战于新泾桥,倭败。十二月初五日,倭寇从柘林进犯青村城,焚烧南门城楼,居民死伤无数,纷纷弃城出逃,青村成为空城。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十九日,柘林地区的倭寇进犯金山卫,南直隶副总兵俞大猷率兵抵抗,倭寇经独山向嘉兴退却,俞大猷追击失利。五月初一,柘林地区倭寇4000余名进犯嘉兴,在王江泾遭到官兵夹击,倭寇大败,史称“王江泾大捷”。八月十八日,柘林地区倭寇乘500条船出洋,俞大猷、董邦政追杀并缴获寇船9条。十月十六日,总兵俞大猷率兵万余名袭击周浦倭寇,官兵不敌。闰十一月初二,佥事焦希程、游击曹克新援攻周浦,大破倭寇,余寇逃出吴淞口,俞大猷率兵追至老鹳嘴,俘斩寇200余人,焚寇船8条。嘉靖三十五年五月初一,倭船50条进入吴淞江,泊上海天妃宫,造云梯攻上海县城。通判刘本学率官兵守城17天,打退倭寇。十九日倭寇乘潮南下抵闵行,又转掠松江府西门,纵火7天离去。六月初九,倭寇自黄浦出海,俞大猷率兵阻袭。八月二十日,官兵借风纵火焚烧寇船。次年又歼灭倭寇王直部。至嘉靖三十八年,寇患平息。

  第二节近代兵事

  一、吴淞抗英之战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十九日,英陆海军2000余人,分乘战船8艘、武装轮船6艘、运输船14艘,进逼吴淞口。四月三十日,到达长江口外鸡骨礁一带集结,派船探测航道,侦察吴淞口设防工事,准备登陆。清军守备兵力有:吴淞西炮台阵地江南提督陈化成率1300名官兵驻守,有火炮134位,新月堰炮台设炮10位;浦东张家浜东炮台阵地,署川沙参将崔吉瑞率1000余名官兵防守,有火炮20位;宝山县城阵地,两江总督牛鉴率2000余名官兵防守,设大小炮50位;宝山县城西北小沙背阵地,徐州镇总兵王志元率700余名官兵防守;吴淞口内水师有战船16艘,水师守备田浩然率领。另有新造水轮船4艘,水师管带刘长指挥,还有各类船只70余艘,均部署在蕰藻浜以南黄浦江面。五月初八晨,英军分别进犯东西炮台和吴淞口内水师阵地。皋华丽号等3艘重型军舰从正面进犯西炮台,摩底士底号等4艘轻型军舰突入黄浦江,威胁清军侧后,并掩护登陆部队于吴淞镇附近登陆。当两艘重型英舰进犯西炮台附近水域时,陈化成下令开炮阻击,激战两个半小时,英旗舰皋华丽舰多次击中,死伤20余人。战至中午,牛鉴率兵出宝山增援吴淞,遭英舰炮袭,旋败逃嘉定。王志元、崔吉瑞等也弃阵而逃,造成混乱。英军见清军内溃,重炮猛攻西炮台,并分兵从小沙背和蕰藻浜登陆。西炮台三面受攻击,陈化成陷入孤军奋战,率兵百余名坚守炮台,在英军前后夹击下陈化成七处负伤,流血身亡,守卫官兵全部阵亡。英军占领西炮台后,随即占领宝山县城和东炮台。五月初八晚,英舰戴窦号护送运输船队,载印度来援英军2500人到吴淞口外。英军第十八团和第四十九团以及炮兵、工兵分队共千人,由吴淞南下,另外八九条舰船溯黄浦江而上,水陆两路进犯上海县城。守军事先即已撤离,英军未遇抵抗就占领县城,在城内大肆抢掠。五月十五日退出上海县城,集中吴淞口外,溯江西犯,经镇江直逼南京。七月二十四日,迫使清廷签订《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

  二、小刀会起义

  19世纪50年代初,天地会的支派小刀会,由福建传入上海。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是年夏,上海天地会首领刘丽川联合当地李咸池的小刀会、潘起亮的庙帮等沪上帮会,组成秘密反清联盟,称上海小刀会。成员多为原粤、闽、浙等省船夫、码头工人、失业手工业者。是年秋,刘丽川派人联络青浦抗粮首领周立春及嘉定罗汉党首领徐耀等,密谋起义。确定先攻嘉定、继夺上海,然后分取邻近各县。七月十三日,嘉定南翔农民在小刀会首领徐耀带领下,先后发动起义,一度占领嘉定县城。旋与青浦小刀会周立春联合,再次起义,八月初三晨占领嘉定,建立政权,对外称“义兴公司”。初五,上海县城内举行祭孔盛典,起义军乘机进城,在守城卫兵策应下,从北门攻入县城,知县袁祖德被斩首示众,并活捉道台吴健彰,后在美国领事干涉下释放。起义军占领城厢后,即以文庙为总指挥部,宣布建立大明国政权,刘丽川为第一首领,称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不久,为争取太平天国的支持,小刀会上书洪秀全宣布起义军是“太平军部属”。接着由上海、嘉定分兵出击,连克宝山、南汇、青浦3县和川沙厅。接着,起义军主力攻占太仓,遭清军围攻,起义军失利,撤回嘉定。八月二十至二十五日,清廷从各地抽调5000余名清军联合地方武装围攻起义军,嘉定、青浦、宝山、南汇、川沙相继失守,起义军退守上海县城,开始县城保卫战。十月江苏巡抚许乃钊率军队进驻上海城郊,主力在新闸一带建立北营,另一部分在卢家湾、小木桥一带建立南营,以钳形态势围攻上海城厢。九月初,清军从陆上水上连续向上海城内炮击,均被起义军击退。十月初九,上海道台吴健彰以战船一队,混在外国军舰中间,炮轰东门外董家渡炮台。击毁起义军5条战船,一度占领炮台,起义军抵抗,击沉清军战船1艘,重创2艘。清军败退改用穴地攻城法,在城西秘密挖一条通向城脚的地道。咸丰四年正月初九清晨从地道引爆火药,轰塌西城墙,2000名清军从缺口攻入。起义军顽强抵抗,多次出击,迫使清军全部退出南郊。九十月间,英、法、美租界当局,支持清军筑成一条东起黄浦江经陈家木桥直至洋泾浜北岸护界河围墙(今延安东路一带),阻断起义军假道租界补给粮食和军火,又诱使起义军李咸池、林阿福等出走、降敌。十月十七日,法国驻印度支那舰队司令辣厄尔要起义军拆除洋泾浜南岸炮台,遭起义军拒绝。二十日,法舰高尔拜号开炮轰击县城和小东门炮台。二十五日,法国侵略军正式向起义军宣战。十一月十八日晨,法军400余人伙同清军一部向北门发动进攻,挑起“北门之战”。法舰高尔拜号和贞德号以及领事馆附近的火炮同时猛轰,打开城墙缺口,法军250人和数千清军攻入城内。起义军在潘起亮率领下抵抗,毙伤法军数十人、清军2000余人。咸丰五年正月初一晚,起义军决定分兵突围,约定在镇江与太平军会师。突围中,遭清军截杀,残部散入租界和南翔、浦东农村。次日,刘丽川率余部到达上海西郊小闸,与清军遭遇,激战昼日,刘丽川被害。潘起亮率领少数起义军到达镇江参加太平军。小刀会起义军最终失败。

  三、太平军进攻上海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太平军攻占苏州后,忠王李秀成决定乘胜进攻上海。先后发动三次进攻上海之役。第一次,五月初五攻克嘉定,次日又退出。十二日占领青浦,十三日攻占松江府城。二十七日晨,松江太平军出城,暗袭上海,进至通往上海要隘泗泾、七宝,遭民团袭击,退回青浦。二十八日,美国人华尔率领上海道雇佣军“洋枪队”,在清军配合下,乘机攻陷松江。六月十三日,“洋枪队”由松江攻青浦,清军李恒嵩部万人接应,被李秀成及青浦守将周文嘉大败,退回松江。二十六日,太平军再克松江。七月初一分路并进,前锋抵达上海外围虹桥、法华、徐家汇、陈泾庙、闸北一带,并攻占七宝。初二,李秀成率3000余官兵抵徐家汇,占领卢家湾,直逼上海县城西、南两门,准备攻城,突遭英、法军猛烈射击,伤亡数百人,前进受阻,退回徐家汇。初四,后续太平军3000人进至上海,李秀成督军由西门外转至英租界跑马厅附近,遭英军射击,太平军后撤至徐家汇。清军江南大营残部猛攻嘉兴,太平军告急,李秀成率军撤离上海,救援嘉兴。咸丰十一年底,太平军南下攻克杭州。十二月初八,李秀成督令谭绍光、郜永宽、李容发等部向上海第二次进军。同时,驻苏州一带太平军也在刘肇均率领下,经嘉定进逼宝山、吴淞。至十二月二十一日,各路太平军分别占领青浦、奉贤、南汇、川沙、高桥镇,包围上海。清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初一太平军与“洋枪队”、清军在松江、天马山一带相遇,激战数日,太平军屡战不敌,退回青浦。正月初七,嘉兴太平军向上海进发,华尔率“洋枪队”偕清军打败太平军于天马山、辰山一带。至中旬,太平军扎营王家寺,趋江湾、大场、蕰藻浜,再逼吴淞,攻宝山。二十三日,英法军、“洋枪队”和清军联合“围剿”高桥镇太平军,并占领高桥镇。二月初一,英法联军、常胜军(洋枪队改名)再败太平军于南桥、萧塘、闵行。三月初六,又向上海西南王家寺、龙珠庵进攻。太平军不支,被迫退至华漕、诸翟一带。战斗中,太平军击伤英军提督何伯及华尔“常胜军”洋将5人。十九日,周浦失守。二十四日,英、法侵略军头目何伯、士迪佛立、卜罗德等商定联合进攻。二十九日,联军溯吴淞江北上,四月初一占南翔,初三占嘉定,十四日占青浦。至二十三日先后占领南桥、柘林、奉贤。在南桥战斗中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被太平军击毙。嘉定、青浦等地相继失守后,李秀成率苏州太平军万余人来援进攻。四月十九日,在太仓大败清军,取得太仓大捷。二十八日,李秀成乘胜追击,收复嘉定及南翔。五月初一,占领泗泾。十三日,再克青浦,生擒常胜军副领队法尔思德。二十一日,松江久攻不下,李秀成遂撤出围松太平军,督率谭绍光、陈炳文、郜永宽等部五六万人进逼上海县城厢,在九里桥、虹桥等处,遭到李鸿章督率的淮军抵抗,遂退回泗泾。是时,太平军首府天京(今南京)告急,李秀成奉命回师解围,嘉定、青浦、太仓等处防务交由慕王谭绍光负责。七月二十八日,谭绍光率太平军第三次进攻上海,歼淮军于北新泾,连克法华、静安寺、大场、新闸等地。在七宝打败淮军,接着进军南翔、真如、大场、法华、北新泾、虹桥一带,再次重围上海县城厢。不久,因苏州太平军被陆续北调保卫天京,谭绍光部撤出战场,在苏州休整一月。九月二十八日,谭绍光率部10万,再次进攻上海。太平军陈炳文部也自浙江北上配合进攻。经激战,十月十一日谭绍光部进入吴淞江河北岸,准备攻取上海。李鸿章率清军出击,和谭部在青浦三江口、四江**战。战至十月中旬,“常胜军”从背后袭击太平军,谭部猝不及防,遭白齐文炮队杀伤,太平军被打败,余部撤出上海地区,从此结束太平军在上海的军事活动。

  四、上海光复之役

  清宣统三年(1911年),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陈其美、光复会李燮和等人,联络自治公所绅董李平书领导的商团,“中国敢死团”,响应武昌起义,准备光复上海。九月十三日,陈其美、李燮和相约在闸北和上海县城同时起义。当日午后,闸北巡警,警官陈汉钦率众占领巡警总局,闸北首先光复。下午3时,统称“革命军”的商团、敢死队、中国敢死团聚集南市九亩地宣布起义。随后兵分二路,商团进攻上海道,敢死队等进攻江南制造局。上海县城军警反正,攻打顺利,至晚8时,县城内外均为革命军占领。同日下午5时,陈其美率敢死队只身进入制造局,劝说总办张士衍及士兵投降未成,陈被扣押。敢死队200余人冲进局门,清军反扑,敢死队被迫退出。十四日晨3时,再次进攻制造局,在内部工人策应下进入局内,张士衍仍负隅顽抗。黎明前,驻局炮兵反正,至上午9时,终将制造局全部占领。张士衍逃走,陈其美获救,上海胜利光复。九月十六日,沪军都督府(或称上海军政府)成立。陈其美任沪军都督,李燮和去吴淞就任军政分府总司令。

  五、上海讨袁之战

  1913年3月20日,革命党人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凯派人枪杀,全国震怒,各地掀起反袁浪潮。在孙中山、黄兴的策划下,“二次革命”爆发。7月11日江西李烈钧宣布独立,响应讨袁。15日,江苏程德全宣布独立。18日,上海陈其美宣布独立,自任总司令,并在南市新舞台设立总司令部,沪防各营、原江南制造局部分军队及帮会分子组成上海讨袁军,人数几千人,吴淞炮台同时响应。7月23日2时30分,陈其美令军队从东局门、后局门和西棚门三路进攻江南制造局袁军。多次冲击,袁军拼力顽抗,两军对峙。驻高昌庙港口北洋海军军舰海筹号开炮攻击,战至4时,讨袁军败退,袁军追击到高昌庙苏杭火车站撤回。当日晚,讨袁军再次发动进攻,激战7小时,不敌,退出南市。集中在龙华黄浦江方面的讨袁军仍继续炮击江南制造局,战至次日凌晨2时,两军对峙。晚9时,第三次激战。25日,讨袁军司令部被迫迁至闸北沪宁车站北侧南海会馆。是日,江阴援军1000余名抵沪,晚讨袁军第四次进攻制造局。停泊港口的北洋海筹、肇和、应瑞、镜清4舰,开炮反击。26日晨5时,讨袁军退守徐家汇。28日,钮永建率松江讨袁军先锋营与何嘉禄部攻击江南制造局,久攻不下,钮部及龙华、徐家汇一带讨袁军各部相继撤退。此时,吴淞炮台讨袁军3000余人,加上广东、福建两省3000余名援军固守吴淞。同日,北洋海军总长刘冠雄率肇和、镜清等舰,载海军陆战队5000余人抵沪,从川沙东滩登陆,迂回江湾,从侧后配合陆路进攻吴淞。吴淞炮台讨袁军顽强抵抗。8月13日,终因军需枯竭,放弃阵地,撤往嘉定,讨袁之战失败。

  第三节现代兵事

  一、北洋军阀争夺上海之战

  1924年,江苏督军直系军阀齐燮元,为夺取皖系军阀卢永祥控制的上海,挑起齐卢之战。齐燮元联合闽赣皖3省直系军队8万余人,自任总司令,分3路东进。其中第一路分3线进逼上海,中线出昆山、安亭趋黄渡、南翔,然后沿沪宁线直逼上海;左线由浏河、太仓捣吴淞之背;右线由安亭分兵下攻朱家角、青浦,斜插松江,切断浙沪之间联系。第二路进驻宜兴周围的张渚、蜀山、乌溪等处。第三路由广德、泗安攻吴兴,断长兴退路,直趋杭州。直系孙传芳部及赣军一部分则从西北直捣浙江,配合齐军正面攻击。皖系卢永祥联合上海方面的军队包括各地要塞驻军约9万余人,组成浙沪联军,自任总司令,也分3路攻守。第一路驻守嘉定、黄渡、南翔、浏河、青浦等外围要点,拱卫上海。第二路攻长兴,进逼宜兴、常州,断沪宁铁路扼制南京,另分兵迎拒广德齐军。第三路驻守衢州一带,扼守仙霞岭,抵挡孙传芳及赣军从背后侵袭。9月3日拂晓,齐军宫邦铎师挺进黄渡,向浙沪联军前哨进攻,双方正式开战。4日,驻太仓齐军重兵猛攻浏河,卢军不支,向罗店方向退去。5日,卢军反攻,夺回浏河,两军反复拉锯,形成对峙。齐军另一部从太仓过陆渡桥突袭嘉定,卢军不敌,急调南翔守军杨昭化部3000人,打退齐军进攻。以后几天,双方在浏河、嘉定、黄渡、白鹤港、青浦一线形成拉锯,均无重大进展。同时,孙传芳部顺利突破仙霞岭,迅速进入浙江境内,克庆元等地,直指杭州。18日,卢永祥被迫离杭,移沪督师,设总司令部于上海龙华,于嘉兴和淞沪一带集中兵力继续作战。孙传芳占领杭州后,又向淞沪进攻。10月3日,万余人与浙沪联军激战沪杭线石湖荡铁路桥。7日,孙、齐两军从叶榭乘大筏暗渡黄浦江,直扑松江火车站,并由得胜港进袭明星桥、新桥等处,松江守城司令王宾逃往上海。9日,齐军攻克松江、青浦。12日,又破嘉定,直逼龙华。13日,卢永祥被迫宣布下野。14日,齐军进占上海,齐卢之战结束。

  在齐卢之战期间,北方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主力被击溃,奉系为谋取江南地盘,派出苏皖鲁三省剿匪总司令张宗昌南下,引发新的争夺上海之战。12月24日,原卢永祥部师长陈乐山潜回松江复职,孙传芳立即出兵讨陈,两军在嘉善激战,陈军失利,沿沪杭铁路逃向上海,孙军进驻松江,又联合齐燮元一面抗阻奉军南下,一面追击卢永祥残部。1925年1月10日,孙、齐联合猛攻龙华、徐家汇一带,卢部守军不敌,败退法租界。11日,齐、孙宣布成立江浙联军,齐自称第一路总司令,孙自称第二路总司令,占领上海。17日,北京政府任命孙传芳为浙江督办,移师返杭。齐军陷入孤立困境,奉军趁机攻克无锡,齐燮元宣布下野,残部被接收。29日,奉军张宗昌率1万余人开进上海。1925年北京政府发布“处置沪局三令”:禁止在上海驻军,奉军退至昆山以西,孙军退回松江。同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6月13日张作霖以“维持秩序”为名派奉军2000人进驻上海,引起直系军阀浙江督办孙传芳不满,遂联络北方国民军和江苏地方实力派在英、美等外国势力支持下共同反奉。10月15日,孙传芳自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统辖五军,下令第一、第二军向上海挺进,第四、第五军攻宜兴,自率第三军居中指挥。16日,向奉军不宣而战,第二军从松江进占上海。鄂皖赣3省军阀纷纷响应孙军讨奉,齐军旧部又乘势驱奉,奉军节节败退,月余,孙军迅速攻下苏皖两省和上海。11月底,孙传芳正式就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称霸东南。

  二、一·二八淞沪抗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上海制造事端。1932年1月18日,江湾路山妙发寺日僧天崎启升等5人,向马玉山路(今双阳路)三友实业社棉织厂附近投石挑衅,致起冲突殴打。21日,日本驻沪总领事以此所谓“日僧事件”向上海市政府交涉,提出惩凶、道歉、赔偿和取缔排日运动等4项无理要求。同时以“保护侨民”为名,增派在沪兵力。至1月27日,增调在上海巡洋舰驱逐舰等各种舰艇23艘,海军陆战队3500余人,飞机40余架,铁甲车数十辆,武装日侨三四千人,布防公共租界虹口地区和黄浦江。日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统一指挥,司令部设杨树浦公大纱厂。1月23日,担任京沪地区卫戍任务的国民政府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进行军事部署:第七十八师担任淞沪地区防御任务,所辖第一五五旅担任京沪铁路以南地区防务,第一五六旅担任京沪铁路以北地区防务。吴淞要塞部队(1个守备营)固守要塞。第六十师第一团调南翔待命,其余各团(位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和第六十一师(位南京、镇江地区)为总预备队,原地待命。第十九路军总指挥部由南京移至真如,2月11日移驻南翔。

  28日下午,日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立刻退出闸北、拆毁一切军事设施、允许日军进驻闸北。未等答复,日海军陆战队即从是日23时30分突然向闸北天通庵路第十九路军翁照垣部袭击。第十九路军自卫还击,接防的宪兵第六团一部亦奋起抵抗,战役正式开始。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连夜赶往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命令后方部队迅速向上海推进。29日晨,日军在装甲车掩护下,连续发起3次猛攻,日机也从航空母舰起飞,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蔓延。第十九路军第一五六旅在炮火掩护下顽强抵抗,实施反击,打退日军连续进攻,乘胜追击,迫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今武进路)以南地区。20时,英、美驻沪总领事出面斡旋,提出停战要求。中日双方约定自29日20时起暂行停火,休战3天。1月30日~2月2日,日军急调国内海军陆战队7000人抵沪,组成第三舰队。第十九路军也调整兵力,第六十、六十一师第一二二旅调至南翔、真如一带。2月3日下午1时许,日军又向闸北发动进攻,同时集中军舰20余艘,配合航空母舰飞机猛攻吴淞炮台,战线从闸北扩展到吴淞蕰藻浜一带。5日,日海军陆战队一个大队和陆军混成第二十四旅团先后增援来沪。7日,由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统一指挥,在海军和空军掩护下,于吴淞张华浜码头登陆。8日拂晓,猛攻吴淞。同时,出动飞机轮番轰炸,配合地面进攻,激战4天,均被中国守军击退。日军无力组织攻势,13日被迫原地固守待援,又在英、美、法、意等国公使调停下,再次休战。2月14日,日军第九师团增援上海。改由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统一指挥。16日,请缨赴援的国民政府军第五军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由军长张治中率领抵达前线参战,驻守吴淞至江湾一线。18日,日军无理要求第一线中国军队后撤20公里,遭到严正拒绝。20日晨,日军从正面向闸北至吴淞发起全线进攻,均被中国军民击退。22日晨,日军发起全线总攻,以1万余人进攻江湾,约2万兵力继续攻击庙行守军第八十八师阵地,企图直逼大场,切断闸北与吴淞的联系。9时许,日军突破麦家宅阵地一段。守军急调教导总队、第二五九旅实施反击,并以第六十一师2个团由竹园墩出击,以第八十七师4个营由纪家桥强渡蕰藻浜向日军侧背攻击。日军三面受击,被迫停止进攻,向南溃退。2月28日增援日军第十一、十四师团抵沪,改由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统一指挥。3月1日拂晓,日军第九师团、第二十四混成旅团和海军陆战队向庙行、江湾以西、闸北八字桥一线猛烈进攻,守军阵地多次被日军突破。此时,日军第十一师团又在浏河登陆,守军侧背受敌,伤亡重大,又无后援兵力,遂于当日夜23时放弃一线阵地,退出上海,撤至昆山、常熟一线。2日,日军占领闸北、大场、真如。3日抵南翔,4日正式停战。

  5月5日,国民政府被迫与日军签订中日上海停战协定及日方撤军协定(简称《淞沪停战协定》),禁止中国正规军队驻防上海。此战,日方出动陆军6.5万余人、海军陆战队1.3万余人,加上海、空军,总兵力达8万余人,各型舰船约80艘,飞机300余架。中国军队约5万余人,飞机30余架。

  三、八一三淞沪抗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即决定一部分兵力在青岛及上海附近作战,以扩大战事。8月9日,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驾车直闯虹桥机场挑衅,与守卫机场保安队员发生冲突。日军藉口此“虹桥机场事件”,要挟国民政府撤退部队,并增兵上海。8月上旬,日军在沪地面军队以海军陆战队为主,加上预备队及上海万国商团中的日本队,共约1.3万余人(日军自称4000余人),各种火炮30余门,坦克、装甲车20余辆,军舰30余艘。8月11日起,国民政府即向淞沪地区增调大量军队。12日,国民政府军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分别进驻江湾和闸北地区。另外5个师又1个旅也先后抵达上海附近地区,加上原在上海的1个保安总队和1个警察总队,总兵力达7个师又1个旅以上。

  8月13日上午9时许,一支日军窜入横浜路,保安队哨兵对天鸣枪以示警告,日军平射还击。下午4时,日军主力向宝山路、八字桥、天通庵路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战役正式开始。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戰声明书》,是日拂晓,张治中令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反击,并出动空军10多批次100多架次飞机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天通庵路兵营及日商公大纱厂。为阻止日军经黄浦江侵入内地,海军在黄浦江内用舰船设置3道阻塞线和3道水雷封锁线,配合陆上作战。16日晚,海军又出动鱼雷快艇1艘,袭击日军旗舰出云号。19日守军第三十六师突破日军杨树浦阵地,21日攻至汇山码头,驻浦东第五十五师也由陆家嘴附近展开攻势,遭日舰火力压制,进展有限。21日黄浦江以西守军撤至北站、八字桥、颜家洼、引翔港一线,双方形成对峙。8月20日,蒋介石为加强淞沪防御,陆续调集部队,将杭州、嘉兴、吴江、无锡、江阴一线以东地区,编成第三战区,由冯玉祥任司令长官,下辖1个淞沪围攻区和4个守备区,共16个师、6个旅、教导总队(机械化部队)1部、1个保安总队、1个警察总队和5个独立炮兵团。以第九集团军组成淞沪围攻区,第八集团军组成杭州湾左岸守备区,第十集团军组成浙东守备区,以第十八军、第五十四军组成长江右岸守备区,以第一一一师、第一二二师和江苏保安团组成长江左岸守备区,准备迎战。这时,日军组成上海派遣军,由松井石根任司令官,指挥第三、十一两个师团于8月23日黎明前,在张华浜及川沙口登陆。中国守军在罗店、狮子林和月浦镇等地英勇抵抗。9月5日,日军从东南北3面进攻宝山,守军姚子青营坚守阵地,肉搏拼杀,激战数日,营长及全营战士壮烈殉国,至9月18日,日军先后攻占吴淞、宝山、杨行、月浦,守军退至北站、江湾、庙行一线。9月20日,蒋介石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稳住战局,重新调整部署,以第九集团军为中央军,司令张治中(后朱绍良),辖6个师、1个独立旅、1个保安总队和1个税警总团,部署于北站、江湾、罗店一线;第八、十集团军为右翼军,司令张发奎,辖7个师、4个独立旅,驻守于浦东和苏州河以南地区;第十五、十九集团军为左翼军,司令陈诚,辖23个师和1个独立旅,布防嘉定、浏河、新镇地区。9月下旬,日军两次增派3个师团另2个旅团援沪。10月7日,强渡蕰藻浜,向大场、南翔进攻。10月中旬,蒋介石增调第二十一集团军(辖9个师)增抵上海,归中央军序列。21日晚,该集团军以3个师从大场附近向蕰藻浜南岸日军实施反击未成。22日日军集中3个师团突破守军防线,26日攻占庙行、大场。苏州河以北守军腹背受敌,西撤南翔、浏河一线。10月27日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第一营,奉命进入苏州河北岸光复路四行仓库掩护退却。在团附谢晋元指挥下全营八百战士(实际452人)凭借仓库大楼血战4昼夜,多次打退日军进攻,击毙日军200余人。11月4日,日军第十军团增援上海,5日拂晓由司令官柳川平助率2个师团及国崎支队,在杭州湾北岸全公亭、金山卫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包围。守军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6日,日军攻占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钳制合围。8日,国民政府统帅部下令全线撤退。9日,日军攻陷松江,逼近市区。12日,上海失陷。八一三淞沪战役结束。

  此次会战,日军从日本本土和华北战场抽调9个师团向上海地区登陆或增援,总兵力达22万余人,各型坦克、装甲车260余辆,作战舰艇130余艘,飞机400余架。国民政府守军一再增加兵力,最高时总兵力达64个师70余万人,作战飞机近200架。

  四、解放上海战役

  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后,第三野战军一部直逼浙江宁波,其余各部多路疾进上海。民国政府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汤恩伯集团尚有8个军26个师及海、空军和特种兵共20余万人,凭借上海丰富的物资及4255个永备型碉堡工事,固守顽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总前委鄧小平、陈毅和粟裕、张震等指挥下,以第九、第十2个兵团8个军(后又增加2个军)、30个师及特种兵纵队近40万人,沿太湖南北走廊发起解放上海战役。

  5月12日夜,北线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二十六军攻占昆山,14日进至南翔。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军挺进吴淞,12日分别攻占浏河、太仓、嘉定。14日猛攻月浦、杨行、刘行一线。守军火力网封锁,并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反冲击。15日,国民党守军又增调第二十一军、第九十九师加强该地区防御,战斗异常激烈。12~14日,南线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军攻占平湖、金山卫、奉贤(南桥镇);第二十七军进占嘉兴、嘉善、松江、青浦等县城,待命攻击市区。第三十军沿杭州湾北侧公路向浦东高桥进击。14日占领南汇,进逼川沙,威胁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高桥。国民党守军被迫由市区急调第五十一军至白龙港、林家码头地区,以增强浦东地区防御。15日,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二十九军攻入月浦街内,迫使国民党守军退守街外碉堡群。17日第二十八军肃清刘行国民党守军,19日攻下刘行国际无线电台。15日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第三十军攻占川沙,截断国民党守军第五十一军和第十二军联系。16日于川沙东北白龙港围歼立足未稳的国民党守军第五十一军、暂第八师全部和第三十七军一部。同日,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进攻周浦,经10小时激战,占领周浦镇。尔后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军和三十一军并肩向高桥攻击前进。18日进至高桥杨家楼、朱家木桥一线,将国民党守军第十二军压缩于高桥地区,并割断其与浦东市区第三十七军的联系。为保障吴淞口出海通道,国民党守军第七十五军第九十五师东调增防。19日起,国民党守军在海、空军配合下,依托该地区濒江临海有利地形,频繁反冲击与人民解放军反复争夺。23日下午,人民解放军特种兵重炮兵部队赶到,立即占领王家湾以西阵地,向高桥东北海面国民政府海军10余艘舰艇射击,击中7艘,余则逃脱。至此,人民解放军封锁高桥以东海面。在10天的外围作战中,人民解放军完全击破国民党守军淞沪外围防御体系,突破其主阵地,迫使国民党守军将主力集中于吴淞口两侧地区。

  5月23日夜,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24日,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军攻占浦东市区,国民党守军渡江西撤。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占领虹桥镇、龙华镇和龙华机场,进至苏州河以南市区边缘。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进至漕河泾、龙华地区。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二十六军占领纪家港、沈家桥等地,并向绿杨桥、塘桥攻击前进。同日,汤恩伯等登舰出海,在吴淞口外指挥退却,国民党守军第七十五军从高桥第六师抽调至吴淞,掩护撤逃。苏州河以北国民党守军主力向吴淞口收缩,苏州河以南交警北撤。人民解放军各部立即发起追击,阻截溃逃国民党守军。24日晚,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由徐家汇、梵皇渡路一线攻入市区;第二十三军由龙华附近攻入市区;第二十军主力西渡黄浦江由高昌庙攻入苏州河以南市区。人民解放军严格执行不使用火炮等重兵器射击的规定,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下,市区战斗进展顺利。25日上午完全控制苏州河以南市区,并乘胜向苏州河以北追击。25日上午经上海地下党的联系,国民政府军淞沪警备副司令兼第五十一军军长刘昌义与解放军谈判,接受限期交出阵地、军队集结待命等条件。25日晚,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攻克高桥守军,至26日完全肃清浦东之敌。同日,第二十六军攻占大场、江湾,第二十九军攻占宝山,第二十五军一部攻至吴淞江边码头,另一部攻占吴淞要塞,第二十八军、第三十三军攻占杨行、吴淞等地,第二十七军、第二十三军及第二十军一部占领苏州河以北地区。27日下午3时,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在杨树浦受降最后一批国民党军,上海解放。6月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崇明。至此,战役结束。

  此次战役,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约15.3万人(汤恩伯率第五十四军等部约5万余人先期登船出海,逃往台灣、定海等地),缴获各种火炮1370门、各种枪支8万余支(挺)及大量装备物资。中国人民解放军牺牲7784人,伤24000人。

  五、剿匪肃特战斗

  解放滩浒山岛战斗1950年5月16日,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部队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三团1个加强营,在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1个大队配合下进剿滩浒山岛国民党残军。12时,从北岸顺利登陆,全歼守敌53人。

  解放嵊泗列岛战斗1950年7月6日,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部队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三团和战防炮、步炮各1个连及第二九四团1个加强营,在华东军区海军1部和30艘商船、渔轮配合下,进剿嵊泗列岛国民党残军,8日攻克,俘获守敌395人、击毙100余人。

  破获武装匪特“治安军”匪首顾震,原为国民党军统分子,后与日伪勾结,授任中将高参。1949年4月,利用帮会组织招集散兵游勇,组成武装匪特,伪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治安军”,编有4个纵队,潜伏破坏。在5月24日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冒名接收军用物资及武器,恣意破坏、捣乱、危害人民。6月,被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司令部破获。

  破获武装匪特“通海纵队”(即长江纵队)匪首黄志英,原为还乡团骨干分子,国民党军统潜伏特务。解放初,勾结国民党残兵、海匪等组成“通海纵队”,在南通等地多次袭击乡公所等。1949年9月22日,20余人伪装商贩混入上海开往崇明鸿生轮客轮,枪杀解放军4人,捆绑3人,并抢劫旅客大米、面粉、手表等钱物。10月中旬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司令部抓获匪首黄志英,11月中旬抓获全部余匪。

  破获武装匪特“反共救国军前进指挥部”匪首王升山,原为国民政府海军军官,1949年8月3日潜逃台灣,被任命为“反共救国军前进指挥部”驻沪联络组长。9月14日潜回上海,联络旧部散兵游勇,组成武装匪特,在北站、南市、提篮桥等地持枪抢劫12次。1950年2月,被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司令部捕获。

  破获武装匪特“反共救国军前进指挥部”第一纵队匪首吴亦起,化名江涛,原为国民党军统上海站副处长,1947年后接受应变潜伏任务。解放后向政府假自首,私匿枪支,联络旧部,先后组织“反共救国军”第一纵队第三支队、第四支队,并在南京、芜湖、洪泽湖等地组成3个支队,伺机行动。1950年“二六”轰炸后,阴谋策划在常州段铁路炸毁列车、炸毁戚墅堰发电厂和机车修理厂。1950年2~3月,被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破获。

  破获武装匪特“反共救国军淞沪挺进军独立支队”匪首陶培基,受过国民党特务训练。1950年2月纠集散兵游勇,组织“反共救国军淞沪挺进军独立支队”,筹集枪支,进行破坏。1950年5月上旬,被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破获。

  破获武装匪特“反共救国军江苏省游击司令部”匪首宰时(又名宰炳炎),国民党军统特务,解放后由东北潜入来沪。1950年“二六”轰炸后,联络潜伏军官、散兵游勇,成立“反共救国军江苏省游击司令部”,设11个支队,进行爆炸等破坏活动。经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司令部5个月侦察,于1950年6月全部捕获。

  破获“江苏反共救国军”、“东南反共救国军”等武装匪特上海解放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司令部先后破获“江苏反共救国军”、“支南反共救国军”等武装匪特50余起,捕获匪特4648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255捆(支)、各种子弹20万发及大批其他物资。

  击沉台灣情报局特务输送船1964年7月11日,台灣情报局满庆盛号、满庆升号特务输送船载特务51人、船员29人,从台灣启航,企图向苏北地区派遣特务。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派出护卫舰衡阳、长沙号等赴长江口以北搜寻,向敌船发起攻击,击沉蒋军输送船2艘,毙敌8人,俘敌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