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亳州网上办事大厅:历史悠久的天元塔和天佑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0:56

杨家楼村东北侧,有一座巍然屹立的宝塔——天元塔。《乾隆诸暨县志》和《光绪诸暨县志》记载:“天元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大概在 1619年至1626年之间。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了。”       在 400年前,当时杨家楼出了个进士杨肇泰,据说他在安徽安庆府任知府时,从前任留下的案卷中得知,该地白塔市的和尚,在寺里暗设机关,经常将拜佛进香中美貌的妇女关入密室,以寻欢作乐。于是杨肇泰微服私访白塔寺,谁料触动了寺中的暗道机关,被和尚发觉,将他关进密室,并准备在半夜里将他烧死。杨肇泰身陷密室,心急如焚,却又无法脱身。这时,他想:如果能逃过这次劫难,日后一定在故乡建造七级浮屠(天元塔),以报天恩。这天夜晚,突然雷雨交加,一个炸雷将屋顶打破。杨肇泰乘机爬上韦陀菩萨,从屋顶逃出。回到安庆府后,带领人马将白塔寺作恶多端的和尚全部铲除,为当地老百姓除了一害。尔后杨肇泰回到草塔杨家楼,建造了天元塔以作纪念。
该塔气势雄伟,外壁白净,轮廓明快清晰,远望玲珑、纤巧,近观巍峨、庄严,华盖般的塔尖直指蓝天。塔身用定制青砖实砌,高 40.1米 ,八角七层,六个平面分别呈六边形,角上都系有铜铃,六面开窗。塔内共有砖砌梯 132级,第一层东南北辟有券门,每层之间均饰彩绘佛像,可盘旋登临而上。临空遥望依稀可见龙门山脉和五泄奇峰,低眉俯视可见渎溪泄水、重镇草塔,四面八方的座座村落尽收眼底。每当月白风清之夜,耳闻铃铛叮咚,静宁中远处传来悠扬的南屏晚钟,面对淡淡的月光,铺撒在苍凉的古塔上,于朦朦胧胧台中给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思。
几百年来,天元塔成了杨家楼人的自豪。从南屏山下走出去的文人武将、商贾墨客,他们在离乡背井之前,都要登上塔顶把生我养我的故乡作为最后的一次告别,许下一个心愿,在灵魂的内核刻下最深沉的留痕。杨家楼人对天元塔的炫耀和尊重,是一种对历史的怀念,对祖先的景仰,对文化的追求。
在西施故里屈指可数的古塔中,天元塔是目前诸暨境内四座古塔中保存最完美的一座。其建筑结构独特,堪称西施故里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地方历史的见证和文明的标志。 1981年5月诸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厉经 400年的风风雨雨,天元塔犹如一个满脸皱纹、老态老钟的老人,俊美的翘角已经破损,角尖的铜铃早已堕落,光亮明净的塔顶已经杂草丛生、塔顶竟长出了一棵杆径达55厘米的百年古桑,桑根入塔,桑枝迎风,洁白的塔身只剩4层,早已斑痕累累砖碎窗破。岁月的沧桑,给寂寂孤塔,消磨着无限凄冷的时光。
2000年1月以杨占达、杨柳桥为代表的600余位老人为拯救古塔,专门成立了抢修领导小组。在市、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筹资50余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方案,努力保持古塔原貌,于 2001年6月25日 动工, 2001年12月12日 竣工。并建成了通向古塔的长 120米 ,宽 12米 的公路,筑好了塔周 400米 的围墙,整理填平了 7000平方米土地。还建造了保护天元塔的七间二楼管理房。经过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验收,确认其“修旧如故,施工质量好。”天元塔又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魅力。现已列入五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目录,成了草塔当地最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更好地保护、挖掘古塔文化,老协会在自筹资金 200多万的基础上,又吸引了老体协名誉副主席杨云苗全家捐资50万元,企业家陈建夫、陈晓美兄妹等捐资150余万元,修建了天元塔、天佑寺,集古塔文化、佛教文化、园林文化于一体的天市公园,她将成为提高杨家楼知名度,传承历史文明的文化区。
明清二代,在古塔左边附近有一座天佑寺,民国时毁于台风,现老年协会在原址重新设计,融合古建筑艺术与现在科技成果于一体,已建成占地 424平方、高18米,萧墙粉壁,画栋雕梁,碧瓦重檐,寺顶两侧金龙摆尾,寺顶正中宝镜闪耀的大雄宝殿。殿内供自重10吨的缅甸玉质大佛7尊,为浙江第一大玉佛群。前檐廊庑深可见七尺,斗拱、飞檐、彩绘承尘,正面8根朱漆柱子格外庄严。
殿、塔四周建有别具合格的合成亭,在万余平方的绿地上已初步建成了一座花树环绕、美丽非凡的“宝塔公园”。园外曲水弯绕,园内花木织锦,绿草铺茵,景色十分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