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之皇后养成记完结:教学评价的种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03:46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种类。
以基准为依据: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  自身评价               以内容为依据: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
以功能为依据: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以方法为依据: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1)“诊断”在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
医生要袪除患者疾病并提出使患者康复的处方,必须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诊断。教学工作也一样,教师要想制订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有效教学策略,也必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水平,了解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学科的态度和抱负水平,了解引导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了解学生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测试。不过,教育中的“诊断”涵义较广,它不限于查明、辨认和确定学生的不足和“病症”,它也包括对学生优点和特殊才能的识别。教育诊断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证明其在学业上“能”与“不能”,而是根据诊断结果设计一些依赖或发挥学生长处并补救或克服其短处的活动方式,即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长善救失”,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于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最大的进步。
对学生的诊断不仅可以单独设计和进行,而且还可以利用以前的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来设计和进行。
(2)诊断性评价的作用
学年或课程开始之前的诊断性评价,主要用来确定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安置;教学进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则主要用来确定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
①确定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 学校和教师如果打算使每个学生都喜欢学习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必须通过诊断性测试和其他方式了解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如果教师能辨别出学生在情感、认知风格、语言及技能方面的缺陷和特点,就可据此确定每个学生的教学起点并采取某些补救性措施,或给学生以情感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入学准备程度的诊断一般包括对下列因素的确定:家庭背景;前一阶段教育中知识的储备和质量;注意的稳定性和广度;语言发展水平;认知风格;对本学科的态度;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以及身体状况等。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学生履历,分析学业成绩表,以及实施各种诊断性测试,就上述各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诊断。心理学家和教育研究机构已为这方面的测试编制了许多类型不一的标准化测验,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诊断出学生在入学准备程度上的缺陷或特点后,教师应当作详细记录并加以分类,以便选择帮助学生顺利学习并考虑到个别差异的教学策略。入学准备程度的诊断结果不应用来推迟对某些学生的教学,更不应简单地用来预定某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②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 同一年级的学生肯定在知识储备、能力和能力倾向、学习风格、志向抱负及性格等方面互有差别。学生的这种多样性必然也要求教学条件和环境具有多样性。因此,了解学生在上述方面的差别和差别程度,为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学习环境,或者说,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分班分组,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使每个学生能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
适应学生的多样性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条件的准备程度之一,就是运用各种诊断性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安置。传统的安置方法以年龄为标准,结果使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合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按成绩分组似乎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但实际上,单一的终结性考试成绩往往掩盖了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及兴趣等方面的差别。因此,有许多人提出,不论是按年龄和成绩分组,还是按能力和兴趣分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对学生进行诊断性测试并参考学生的学籍档案。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诊断结果对学生进行安置并不能完全解决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问题,它只是使教学适应个别差异的一个基本前提,它只能把学生安置在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群体中。解决个别差异问题,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最佳学习进步的措施,将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选择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③辨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有些学生虽然已被做了适当安置,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效果很差,进步很慢,不能达到教师为其预定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借助于各种手段(其中包括诊断性测验)设法查明学生不能从教学中获益的原因。如果教师估计学生的学习困难产生于教学,那就应通过各种考试(考查)予以确定,然后改进自己的教学。如果教师估计学生的学习困难不是产生于教学,那就应同其他教师在一起进行“教育会诊”,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如果估计学生的学习困难是由非教育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那就应由学校出面,请教有关方面的专家(如心理学家、医生等)或送交有关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非教育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身体状况,也可能是学生的情绪状况,还有可能是学生所处的环境。身体方面的问题,如营养不良和疾病,可以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欠缺或低下;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信心降低、伴随青春期而来的紧张等,也可使学生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环境因素,如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婚姻关系不好、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过高或过低、以及地区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
学校和教师如能通过诊断性评价辨识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就有可能设计“治疗”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干扰学生学习的因素或尽可能降低其消极影响。
2.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
鉴于总结性评价考试次数少、概括水平高,只给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单一的综合评分且只对已完成的学习做出总结性确定,这样极易在学生中引起极度的焦虑和抵触,因此有人提出,在教学中,应当使用另一类评价,这类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测试,注重测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注重经常进行的检查。其目的主要是利用各种反馈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这类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表明,经常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教学进程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易犯的错误和遇到的困难。如果学生和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那么,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根据需要定期进行这类测试和检查,就可以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
与总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等第成绩或作证明,而是改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主客观条件。
与总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的测试次数比较频繁,主要在一个单元、课题或新观念、新技能的初步教学完成后进行。正是这一点,才使之能及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反馈。
与总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性水平不如前者那样高,每次测试的内容范围较小,主要是单元掌握和学习进步测试。这类评价旨在确定每一个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已经掌握的内容以及为了顺利进行下一步学习还需掌握的内容,并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会那些本应掌握而尚未掌握的要点。
简言之,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之效果进行确定,是“回顾式”的;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是“前瞻式”的。
就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来看,最重要的是“反馈一定要伴随有各项改正程序”,以便使学生“为今后的学习任务做好充分准备”。这些改正程序包括:给学生提供内容相同但编写形式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由几个学生互相讨论和复习有关的教材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及由家长对子女进行辅导等等。
(2)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主要有:
①改进学生的学习 形成性测试的结果可以表明学生在掌握教材中存在的缺陷和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当教师将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并由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自我检查时,学生就能了解这些缺陷和难点,并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改正。有时,当教师发现某个或某些题目被全班大多数或一部分学生答错时,可以立即组织班级复习,重新讲解构成这些测试题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有可能,教师应该用不同于先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复习。当有些错误只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时,教师可以为其提供适合其特点的纠正途径——或者指定自修教科书的相应内容,或者指定自修另一套教材的有关部分,或者进行个别辅导,或者由二三名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②为学生的学习定步 用评价结果为学生的学习定步是形成性评价的另一个有效作用。某门学科的教学总是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循序渐进、互有联系的学习单元的,学生对一个单元的掌握往往是学习下一个单元的基础。因此,形成性评价可以用来确定学生对前边单元的掌握程度,并据此确定该学生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与速度。如果形成性测试能有计划地进行,就可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一个单元接一个单元)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
要使形成性评价用来为学生的学习定步,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对课程进行分析,划分能构成层次序列的各个单元学习任务,并制定与各教学单元进度相一致的测试计划。
③强化学生的学习 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可以对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某一单元学习任务的学生起积极的强化作用。正面的肯定,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情感反应加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或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的认知反应加固了学生对正确答案(概念、法则、原理等)的认识,并在与错误答案比较中澄清、校正了含糊的理解和不清晰的记忆。
要使形成性评价发挥这种强化作用,重要的一点是,形成性测试不要简单地打等第分数,而应通过适当形式简单地让学生知道他是否已掌握了该单元的学习材料。如已掌握或接近掌握,应明确指出。如没掌握,要尽可以使用肯定性或鼓励性评语,并提出改进建议。在使用形成性测试时,切忌简单打分,以免使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反复获得某种较低分数等第而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反复获得“失败”的体验,将使学生对自己学习某门课程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丧失自信心。反之,经常提供肯定的或鼓励性的评语,将使学生保持成功的自信心,经常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
④给教师提供反馈 形成性评价可以给教师提供有关其教学工作之效果的必要反馈。通过对形成性测试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明确?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是否有结构性?讲授是否清晰并引导了学生的思路?关键的概念、原理是否已讲清讲透?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否恰当?等等。这些信息的获得,将有助于教师重新设计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
要把形成性评价用于改进教学,教师首先应把测试引向提供信息,而不要把它简单地作为鼓励学生学习或为总结性评价收集资料的手段。其次,教师应注意把形成性测试和对学生的日常观察结合起来,把从学生的课堂行为中获得的经常性反馈与形成性测试获得的反馈结合起来,从而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第三,教师应仔细分析测试结果,逐项鉴别学生对每个试题的回答情况。如果班上大多数或一部分学生对某个试题的回答有误,那就说明,很可能自己在这个方面的教学有问题,应及时予以调整。
3.总结性评价
(1)总结性评价的特点
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作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证明。
总结性评价有3个基本特点:
①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在某门课程或其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的确定,以便对学生成绩予以评定或为安置学生提供依据。
②总结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于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总结性评价进行的次数或频率不多,一般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两三次。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试以及毕业会考等均属此类。
③总结性评价的概括性水平一般较高,考试或测验内容包括的范围较广,且每个题目都包括了许多构成该课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
(2)总结性评价的作用
总结性评价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某次总结性考试的结果也可用不同方式加以利用。如果教师在设计评价时已确定了一个或几个预期的目标,那么,总结性考试结果的利用就可能会更令人满意。
总结性评价的作用有以下几个:
①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学校工作中,总结性评价最常见的作用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通过日常观察和几次总结性考试,对学生的进步水平和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予以确定并打出分数,评出等第或写出评语。这类评价由于要确定学生在学生序列中的名次排列,因而常常采用“常模参照测验”,并常常使用概括的评定,同时,在成绩排列上常力求呈现“正态分布”。
总结性评价的等第成绩一般是几次总结性考试(考查)或作业得分的合成物。在进行这类评价时,教师常常将几次得分综合起来加权,从而得出学生在这段教学过程中的总成绩或平均成绩。
②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 总结性评价的结果也常被用来预言学生在随后一门课程或一段教学过程的学习中是否可能取得成功。一般说来,在某门学科的总结性考试中得分高的学生,大多数在其它学科或该学科的其他部分的学习中也会获得高分。算术中“计算方面的技能可能对某些代数教学过程来说是个可靠的预言因子;而把文字转化为公式的能力,可能会对其他代数教学过程提供更为可靠的预测――这取决于这两门课程所体现的内容、方法和目的”。由于儿童具有可塑性,所以,学生的成绩也具有易变性和波动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肯定不是恒定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上的进步也不可能是匀速的,务必要谨慎小心。
③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 在这一点上,总结性评价的作用与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基本相同。某个年级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结果,既可作为确定学生在下一个年级的教学中从何起步的依据,也可以反映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准备程度。
不过,要使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可以用来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总结性评价不能只用分数或单一的综合等第来表示,而应伴随比较详细、具体的评语,最好是编制一份关于该学生学习成绩的“明细规格表”,用内容-行为这两个维度来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具备了哪些能力或进一步学习的先决条件。否则,单一的分数不可能给后继教学过程的教师提供有助于其确定学生学习起点的有用信息。
④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 总结性评价的结果也可用来证明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某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至少在当时)并具备了某些特殊的能力。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校乃至大学的各科总结性考试成绩都具有这种作用。由于这类考试把重点集中在某些特定内容的行为表现及其特点上,因此,测试题必须认真挑选,评定也必须具体。此外,在这类评价,人们往往假设了一个“最低分数线”来表示“最低能力水平”,如同汽车司机驾驶执照考试一样,达到或超过这个水平,学生就能胜任进一步的学习任务或担当某种工作。
同预言一样,总结性评价的结果用于证明必须非常谨慎。如果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不高,就会使依据这种结果做出的决策有误,这对学生前途的消极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难以估量的――一位在某方面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可能从此被埋没。因此,在把总结性评价用作证明时,教师需要掌握较高级的测试和评价技术,并且应在评价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而且,即使有评价专家的指导,有时也未必能完全客观、准确。
⑤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总结性评价大多数在阶段教学任务完成时或在期末进行。如果它测试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某一阶段上的学习结果,并且,如果测试题能反映学生对各个单元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那么,合理编制的总结性考试(考查)也可为学生提供有关其前一阶段学习情况的信息,从而起到反馈作用,要么鼓励,要么使之纠正前段学习中的错误或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即使是期末进行的总结性考试,如果编制巧妙,评分得当,学生仍然可以从评价结果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自己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了解自己的成功之处。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学生明确下一阶段或下一学期自己的努力方向并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要使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的一点,是在综合的单一评分中必须包括各个试题的分项得分,必要时还须给出评语和指导语。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诊断性评价的结果用于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学生特性分析”和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形成性评价用于每一节课后或某知识单元后的及时反馈;总结性评价用于期末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反馈。
我们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列于表1,供参考。
表1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照
种类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主要目的
合理安置学生,考虑区别对待,采取补救措施
改进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案
证明学生已达到的水平,预言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
评价重点
素质、过程
过程
结果
手段
特殊编制的测验、学籍档案和观察记录分析
形成性测验、作业、日常观察
考试
测试内容
必要的预备性知识、技能的特定样本,与学生行为有关的生理、心理、环境的样本
课题和单元目标样本
课程总教学目标样本
试题难度
较低
依据教学任务而定
中等
分数解释
常模参照、目标参照
目标参照
常模参照
实施时间
课程或学期、学年开始时,教学过程中需要时
每节课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经常进行
课程或一段教学过程结束后,一般每学期1-2次
主要特点
“前瞻式”
“回顾式”
(摘自李龙编著,《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