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体育赛事:未来10年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56:19
 未来10年中国向何处去 作者:咸聊  发表日期:2011-4-17 13:33:00 回复           看过俺的帖子的人都知道,07年俺警告会发生危机,并预言危机发生后中国会大修铁路;08年俺提出度过危机的正确方法并反对刺激政策,并鼓动大家买黄金;09年预言中国必然发生滞涨;10年俺认定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已经无可避免必然全面爆发;11年说什么呢?没啥好说的了,现在就是在那里倒数计时等待危机的爆发。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讨论下危机爆发后,未来10年中国的出路吧!

危机的起源
    关于07年开始爆发的危机,当初俺就一直说,那不是金融危机,而是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的危机,金融危机只是其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下,所产生的严重的贫富分化所导致的。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是政府及少数人富裕,民众贫穷;欧美等发达国家是金融资本及原材料垄断财团富裕,民众及政府贫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极度的贫富分化。
    这些贫富分化是怎么产生的呢?途径很多,有金融手段、有行政手段、有垄断、甚至近几年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也是一种掠夺的方式。我说金融手段、行政垄断掠夺,有头脑的人都可以理解,比如乱印钞票制造通胀掠夺财富;比如中石油、中石化是怎么通过行政垄断掠夺社会财富的,这些都比较明显。再说隐蔽些的,山西先是通过媒体造势,利用人们对矿工这个弱势群体的关心,通过对煤老板的抨击和用安全生产作为由头,对煤炭行业进行清洗,没想到的是私人煤矿居然对安全也进行了整改,最后没办法了,干脆撕下那些假面具,一张白纸要将私人煤老板赶出山西,实现煤炭的垄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增加定价权,什么叫增加定价权呢?拥有煤炭的人要增加定价权,说白了不就是要大幅推高煤炭价格,以实现对下游产业的掠夺嘛。最后怎么样,私人老板被赶走了,大型国企还不是照样出事故,怎么后来就没有媒体再去说了呢?因为目的达到了,山西已经实现了煤炭的垄断,目的达到了,媒体就视而不见了。最后说到宣传环保也是一种掠夺,这个话很多人肯定彻底不能接受了,保护环境是很高尚的事业啊,怎么也变成了对民众的掠夺了呢?这是个更加巧妙的手法了,说清楚需要更大的篇幅,我们暂不作深入探讨,来看几个简单事实:一个请大家回忆下,从社会开始大规模的关注环境到现在,原材料的价格涨了多少?再说下中石油在伊拉克开采原油的事情:在伊拉克开采原油,中石油承包的费用是2块美元一桶,成本是1块4,就是说开采一桶原油2块就赚了6毛,现在原油价是多少钱呢?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成本1块多的油,凭什么可以从不到2块钱的成本,让你掏100多块钱去买?难道这不是一种对靠自己劳动赚钱的人的一种掠夺?如果学习中石油在国内那样通过行政垄断赤裸裸的涨价,市场将难以接受,怎么办?这时候手法上就需要细一些了,宣传资源的不可再生、有限,这样一来就可以改变市场对资源的预期,这时候再涨价,你不但不会说这是掠夺,你还会说很好很好,贵了大家就会省着点用了,减少污染。好,被卖了你还得替它数钱,数完钱你还会觉得自己很高尚。我告诉你不能相信这些鬼话,你还会骂我没素质。其实到头来,石油真的少用了么?只要社会发展,就不可能少用,因为这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有人问,用完了怎么办?最担心石油用完了怎么办的,应该是阿拉伯人,我们巴不得石油用完啊,我们可以用核能啊,还有数不清的能源可以使用,没有石油,就没有了塑料,届时还要用很多其他的产品来替代塑料,这将极大的推动其他产品的应用,对经济是非常大的促进,是大好事。还有地球的温室效应、日本核危机,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能源巨头借环保以推高能源价格的手法。就说核危机吧,如果核能不能用,大家想过油价要涨多少没有?这背后谁在获利?核能有啥恐怖的?阳光是地球的生命之源,太阳怎么发光的?靠核聚变。说白了太阳就是最大的核反应堆。大家怎么不怕啊?日本吃了两个原子弹,那辐射量大吧,广岛长崎不是一直住着人么!怕个鸟啊~为啥美国不肯签署关于大气排放的那个什么条约?因为美国人知道,这是一场骗局,不能签,签了自己将会被别人掠夺。为啥绿色和平组织共同创建者和前领导人 Patrick Moore和Schwartz(美国未来学家)都说过这么一句话--------环保运动将走向反科学、反技术、反人类。他们只是看到了环保运动的本质,但不知道其背后的原因。
    贫富分化是如何引发经济危机的呢?其路径是这样的--------当大量的社会财富通过种种途径的掠夺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之后,整个社会就表现出了购买力的不足,此时投资实体经济已经无法获利了,所以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的资金只能通过垄断方式、囤积炒作固定资产、原材料等来获取利润;炒作推高了原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穷人被迫接受这种价格,导致社会财富以更快的速度集中到少数人手里。此时经济增速需求放缓,物价飞涨,我们就可以说,经济已经脱离正常发展轨道,进入到了滞胀的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经济已经完全走入死胡同了,松也不行、紧也不行,怎么搞都是错的,进入死局,怎么折腾都是死,没治了,早死和晚死的区别,越折腾越死,比如韩国、英国,死心了,干脆不动随它去了。除非你让以前吃了钱的人重新把钱吐出来,别无它法,那就需要战争和割命,这就是北非那么热闹的原因。当然我们不行,那好那就继续折腾下去,接下来经济就该向由滞胀到崩溃的阶段发展,我们将看到,随着物价的上涨,穷人开始被迫压缩自身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此时需求将开始出现非常明显的萎缩,企业开始倒闭,失业开始增加,最终走向彻底的崩溃或者无尽的下滑。下滑可以慢慢去忍受适应,但风险最大以及我们最为关心的,应该是大崩溃的时间节点,我是这样设想的-----当需求的萎缩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这个临界点,我想可能是当价格上涨所获得的暴利无法填补因需求萎缩而造成的利润下滑的时候),或者当囤积到达一定程度或政府货币紧缩后,货币的流动性开始剧烈下降,囤积炒作者的资金链开始出现断裂,炒作资金被迫抛出库存,商品价格开始崩盘,危机爆发。
  当然,因为货币、行政政策,使得市场的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得多。比如,当地产商的资金链即将断裂的时候,政府可以用刺激政策投入大量资金增加流动性,那么市场就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崩盘,而是要等到需求极度萎缩下才会逆转;如果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切断地产商的资金链,则房价则有可能提前下跌;还有市场的预期炒作、媒体的造势、政策的宣传、外部市场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危机爆发的时间、方式、烈度。所以我们的具体市场操作要远比这复杂得多,但这不等于我们不必认清市场的实质,唯有认清实质才能解开纷繁复杂的思路,把握住大方向,唯有大方向正确,才能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我不赞成散户重仓位做短线,昨天我刚刚因为手痒重仓短线而遭受重创,没办法,大家可以想想,市场上有多少职业屠宰散户而生活的人?他们的赖以生存的钱哪里来的?只要我们妄动,我们的心态早就被他们算死了,非专业人员做短线注定必死无疑。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4-17 16:12:48  回复  关于危机爆发方式及时间点的探讨  
  有人说,现在经济不是在复苏么?这个问题我不想讨论,贫富分化没有得到解决的迹象,就说复苏,那完全是胡说八道,不值一驳。接下来我很想和大家讨论的,是目前的几个迹象,能否从这些迹象中判断出,由滞胀到危机爆发的节点是否快要到了,还差多少时间?是必须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滞涨的过程呢?还是危机爆发已经迫在眉睫?是漫长的阴跌,还是如暴风骤雨般的崩盘?
  
  1.大宗商品,甚至08年都没有大幅上涨的一些品种,目前都已经大幅度上涨,大量商品创出了新高,现在只剩下石油尚未新高了。石油还需要多少时间出现新高?大宗商品是否会如央视证券资讯频道远昌看市里说的“最后一冲”而后崩盘?还是像很多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几年后出现200多元的高点?
  
  2.三辆马车即将同时熄火。出口因为成本上涨无法被下游所接受而严重萎缩,用出口厂家的话来说是------订单有,价格合不来,宁可不做,目前处于价格博弈阶段。如果欧美的需求因为库存消耗较大而最终向我们的出口企业妥协,那么我们将可以看到:在中国出口短暂的复苏后欧美将发生严重的通胀,继而迫使美联储加息;投资也开始萎缩,虽然目前地产投资尚未见到明显减速,但政府工程已经出现了资金无以为继的状况,承包政府工程的承包商被政府大量欠款的现象已经越演越烈,由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投资出现萎缩下滑的趋势。例如:上海的政府工程对钢材的需求已经下降到了几乎为0的程度;内需也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价格的上涨开始萎缩,1-2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去年2月出现下降;1、2月PMI也出现下滑,3月虽然比2月高,但3月的天数比2月多了3天,扣除这个因素,3月PMI仍处于下滑状态;前天宝钢下调其板材价格,就是因为汽车生产需求萎缩所导致的被迫下调,目前板材价格居然向螺纹钢价格靠拢,(板材的需求方议价能力要远强于螺纹钢需求方的议价能力)这就是国内可笑的产业升级所造成的恶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同时熄火,其后果就不用我来解释了吧。从这个角度来看,三辆马车同时熄火的时间点已经非常近了,近几个月就有可能看到。
  
  3.钢铁在产能严重过剩、库存高位、需求比同期萎缩的情况下,价格仍然开始了由成本推动的、逼迫硬需求就范的上涨。这不仅仅是钢铁,几乎所有的商品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这种上涨最终将压制硬需求,迫使其萎缩,进而引发危机。但这个过程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价格上涨的速度,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仅凭成本推高价格,其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而且作为能够控制原材料价格的垄断者,只要它们稍微有点智商,它们完全可以少赚点钱来压低价格,何必迫不及待的将原材料价格拉高以至于同归于尽呢?比如欧佩克,它们完全可以增加产能来调整油价,避免油价上涨到令经济崩盘的程度。这点很希望能听到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
  
  4.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城的房价在短时间内快速上涨,直逼一线城市,这种上涨彻底透支了需求,使得市场再无价值洼地,一旦洪水到来,再无可以缓冲泄洪的空间。
  
  5.欧洲的加息宣告了欧洲经济正式步入滞涨,此时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了美国,现在关键看6月份美联储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后,是开始加息还是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美国加息必然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见顶基本上可以作为市场的共识,所以反转行情反而不大可能等到美国加息后才出现,只要美国加息预期确定,市场就有可能出现反转。由于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的出口,提振美国经济,所以要让美国加息,两个条件必具其一:美国经济复苏走上正轨;美国也发生严重的通胀。我认为第二种可能性居高,而且时间点也不会太远了。
  
  6.高盛通知自己的客户短期多单已经到达目标位可以获利了结,其理由是短期材料上涨已经遏制需求,市场应声大跌。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虽然高盛同时也说长期还要看涨石油到250美元。但我认为这很可能只是高盛的一次试盘,看市场对自己报告的反应程度。还有擅长做空的索罗斯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以及国际大资金对赌中国崩盘的消息。这些信息都预示着崩盘不会太远。
  
  7.1、2月的外贸出现逆差,除了原材料上涨因素导致进口上升和出口的萎缩以外,热钱的出逃也有可能。热钱一旦出逃有多可怕呢?看一段数据:1995年中国外汇储备736亿;2000年1655亿;2005年8000多亿;2007年15000亿;2009年24000亿;2010年28500亿;现在3万亿!这些数据里我们能发现什么?要知道中国的出口很多是加工型的出口,其利润非常低,假设材料买入100元,卖出101元,创造了201元的GDP,但我们赚的钱只有1元。在如此低的利润之下,而我们的外汇储备为啥能在后面几年获得如此迅速的增长?建国前50年的储备只有1000多亿,这10年怎么就能增加到了3万亿?再如,2009年出口只有15000亿美元,但外汇储备却增加了4500亿,用创汇已经完全解释不通了。由此可见,我们大幅增长的外汇储备根本就不是国人通过贸易赚取来的外汇,而是热钱的流入。也就是说,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别人寄在我们这里的钱,而不是我们赚来的钱。既然不是自己的钱,我们或者就放在那里不动,或者得把这些钱拿去投资,赚取利润,这样一旦人家问我们要钱,我们也有钱还给人家不是?回头看看我们是怎么花我们的外汇储备的呢?由于外汇的国家垄断,这些钱怎么安排,完全是政府行为,我们的ZF把这些钱都拿来干什么去了呢?除了买飞机、搞赞助这些动辄几千亿的花掉了以外,还有就是投资,这些投资的损失,其他的不说,仅仅两房,就有6000亿的说不清拿不拿的回来的投资。这些钱可是明明白白的花掉回不来了啊!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如果有一天,人家问你要钱的时候怎么办?当中国经济失速,投资中国已经不能获利,人民币升值到头,并开始转向的时候,这些热钱要不要外流?这时候就有两个问题出现了:一你必须从国内市场收回相应的人民币,同时拿美元还给人家,这时候国内的资金流动性就会发生严重的紧缩;第二个问题你有足够可以还给人家的美元么?我怕没有,前几年好用的时候都花光、赔光了。这时候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是否会一夜间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沦为最大的债务国?如果后面几个月外贸继续出现逆差,是否可以认为,这个情况已经开始发生了?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4-21 00:12:52  回复  关于ZF应对危机的政策及其对后期形势的影响(1)
  
  谢谢大家的意见,俺也只是对目前形势和今后出路进行一些探讨,提供一些思路观点罢了,是非对错还是该由大家自己来判断,用事实来说话。关于危机会不会到来的问题,因为俺以前的帖子里已经反复进行了探讨,不想在这里过多的重复。俺的观点是:1承认ZF已经意识到了贫富分化的问题,的确也在采取一些举措,只可惜早几年干嘛去了,现在为时已晚,事到如今,已经进入死局,来不及了;2即便ZF采取了举措,也假设还来得及,但这些举措本身也存在滥用行政手段、举措脱离现实等大量问题,甚至有可能成为助推泡沫和引发崩盘的导火索。接下来,俺还是先说说自己这两天关于危机爆发方式的新思考。
  
  07年开始的危机爆发的特点是股市、期货疯狂冲高后发生猛烈的下跌。这次是不是会以同样的方式爆发呢?我们要在市场上具体操作,绝对不能轻易下这个结论,因为上次危机是在一片乐观的情绪下突然爆发的,而这次大量的人都意识到了危险的来临,我们就不能天真的以为历史还会以同样的方式简单的重复。那么就有两个可能性了:一种是阴跌,当大家都在等待一波暴涨后的暴跌的来临,此时阴跌却开始了,等大家醒悟过来,已经回天无力了;还有一种是快速冲高后的暴跌。哪种可能性比较大?再次提炼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其核心焦点就是-------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能否继续冲高?物价在崩盘之前能否持续上涨?这个问题我已经问了自己无数次了,终于在今天早上看到一个新闻后恍然大悟。这个新闻就是:沙特阿拉伯减产石油;我继续狗狗,又发现了必和必拓和力拓第一季度减产铁矿石。而后联想到电厂的缺煤、浙江的拉闸限电、国内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哦~面对需求的萎缩,可以通过减少产量,制造短缺,进而拉高价格。由此看来,还是冲高后崩盘的可能性居大。
  
  接下来分别评论ZF应对危机爆发的各项措施。
  
  1.先说说房地产调控政策。前一段时间,曾经有地产商谈到地产不存在暴利,他是这样算这笔账的:50%是政府赚走的地价,20%是建筑成本及其他开支,30%是地产商的利润。一个楼盘开发到收成需要3年,所以每年的利润只有10%,所以不存在暴利。难道大家不奇怪么?每年10%的利润,每个月1分不到,这些钱还不如拿去放高利贷呢,那些到处借高利贷的地产商是怎么暴富的啊?奥妙在哪里呢?
  
  奥妙在于资金的流动,开发商是这样操作的(具体操作比我说的复杂,这只是打比方):假设买一块地所需要资金1个亿,这个资金用多长时间呢?很短,拿下这块地,把钱交进去,很快再把土地抵押给银行,拿出钱来。但它们盖房子是不需要自己掏钱的,由建筑商来承建,三年后盖好卖出赚30%。那么这笔钱马上又可以用来买第二块地。于是同一笔钱可以不断的重复使用。假设这个地产商一年可以拿10块地,每块地赚30%,3年后它的利润是多少呢,900%。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地产商实际上玩的就是一个金融游戏罢了。这也是地产商为什么要不断的疯狂拿地,因为拿地的频率越高,相当于杠杆也越大,利润也就越高。这里问题就来了,一个亿的资金做了30亿资金才可以做的项目,一旦因为政策打压,银行贷款停止发放,会怎么样?此时地产商当务之急就是要赶紧把风险转移,让承建商尽快把房子盖起来,这样才可以套现,化解风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几个结果:1当银行收回第一笔贷出的一亿资金并停止贷款后,开发商就没有资金继续拿地了,风险在于地方ZF;2如果地产商来不及卖出房子,后面的银行将无法收回贷款,杠杆放大的风险在于银行;3项目能否完工的风险在于承建商。这次地产商可以说是最大程度的规避了风险,目前他们的担心主要还在于能否顺利套现。由此看来,短期内只要地产商停止拿地,压力并不算太大,所以房价马上下跌的压力也不会太大。所以说国内地产问题的爆发点有可能不在于房价下跌,而在于卖不出土地的地方财政,而后是房价下跌后的银行,最后才轮到地产商。
  
  顺便说一点:当地方政府失去土地收入来源后,房产税肯定会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这是长期趋势,也是化解贫富分化的最佳途径,所以投资性的囤房绝对不可取,不要在49年加入国民党。
  
  大力建设保障房这点我是赞同的,这对社会有利,也拉动需求,但对总体经济的影响实在太有限了。
  
  2.工资倍增计划。这个问题我以前的帖子里已经分析过了,这个政策表面上看,其初衷是好的,工人工资快速增加,不就减少了贫富分化了么?但深入思考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如果有诚意增加民众收入,ZF完全可以在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多承担社会责任,就可以减少民众负担,无形的增加民众收入(农村医保的推广的确大大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这个政策对农村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重视)。但在劳动效率、劳动力素质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凭空增加工资,只能是向社会传递严重通货膨胀的信号,即便工资能够倍增,只怕物价的增速早就远远高于工资增速了。所以,我认为工资倍增计划后面还暗藏着ZF试图有计划的推动通胀的政策意图。虽然ZF有这个意图,但工资真的能够增加么?一旦失去土地财政,地方财政根本就无力给机关、事业单位加工资,甚至目前的工资都无法保证,谈何工资倍增?我估计过一段时间,政府部门的工资发放很快就会出现问题。企业是否具备持续涨工资的能力呢?据我所知,目前大量的企业产能远大于实际产量,一方面缺工;另一方面也不愿意招收工人了;同时通过减产来提高价格也成为企业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应对策略。所以,不等工资继续增加,大量工人失业却要先于工资倍增出现了。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4-22 01:28:32  回复    今天太忙,实在来不及写,请大家原谅。前8页的回帖俺都认真看过了,有的意见也许同意有的也有分歧,但没有评论的冲动也就不回答了。今天最让俺关注的是卷心菜农因为菜价下跌而自杀的消息。俺认为这个事件恰恰验证了我昨天那个帖子里关于减产提价的说法。也许大家觉得奇怪,我这就解释。  
  这个菜农的悲剧的背景是卷心菜丰收,收购价格下跌甚至亏损也无法售出,产生绝望情绪而自杀。但我们同时看到市场上的卷心菜价格却是处于高位。问题出在了哪里?简短的谈谈:我认为问题出在了渠道和渠道商。假设我是这个卷心菜的渠道商,当我发现物流价格、商铺以及销售环节各方面的费用太高,而同时却有大量卷心菜上市,但市场需求却因为恐惧绿叶蔬菜上有辐射而萎缩,我会怎么做?此时如果我去农民那里大量采购卷心菜,花了远高于收购卷心菜的费用把大量的菜运到市场上销售,会怎么样?市场上卷心菜的价格就会暴跌,而且我辛辛苦苦花了大费用运来的大量卷心菜根本就卖不出去,此时我一定会血本无归。但我有一个优势,我控制着销售渠道,那些农民短期内去开辟新销售渠道的费用要远远高于我。我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减少采购量,我减少了采购量,卷心菜很快就会烂在农民地里,这就等于减少了产量,在市场上制造了供应短缺的局面,这样我手头的卷心菜照样可以卖个好价钱,而农民地里的卷心菜价格暴跌,也降低了我采购的成本。--------这就是导致菜农自杀的整个过程。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危机发生时的特点:有人买不起牛奶,有人却把牛奶倒到河里去。(减产提价)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4-23 13:35:10  回复  ZF应对危机的举措(2)     
  谈ZF应对危机的举措,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大老板在他上台初期就已经认识到了危机的存在,并全力致力于化解社会的矛盾了,那为何局面还会演化到今天的状态呢?原因很多,主要两点:1我们不是独裁的国家,而是类似于股份制的一个公司,在董事会里,大股东没有绝对的控股权,说了不算,并且自身对公司的运营细节并不熟悉,命令无法贯彻;而其他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没啥信心,都在通过关联交易大量套现;小股东通过各种手段吃回扣;下面员工消极怠工,能偷就偷。举个例子:简单明确的命令可以被执行,比如免除农民税费;复杂的指令就无法执行了,比如前几年的医改,初衷是好的,要给民众减负拉动消费,但执行起来却变成了少数人的捞钱,反倒加剧了社会负担,南辕北辙了。2不依托稳定的游戏规则,而是依靠臃肿的官僚机构,过多过于随意性的使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不但不能解决市场存在的问题,反倒给了权力以寻租的机会。就如稻田里长了野草,让一群大象去除草,象群过后,草没除掉,稻田却一片狼藉了;又如玉皇大帝让孙猴子看管蟠桃园,猴子能不偷桃子么?例如:去年的节能减排,各地ZF把电闸一拉了事,而且地方ZF还拉上了瘾,发现了财源:要不要拉你的闸、多拉少拉、甚至有没有预先通知拉闸都成了权力寻租的工具。增加的市场运行成本,最终只能让消费者来买单,一说节能减排拉闸限电,市场就知道又要涨价了。  
  
  解读政策,我们不能仅看董事长的意思,还需要解读整个董事会,通过对近期董事会动态的解读,我认为董事会应对危机的思路其实是很简单明了的:  
  
  1.通过行政手段在中央控制下“有计划的拉动通胀”,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洗牌分配,最终目的是------消化前期财政烂账,化解贫富分化。这里“有计划的通胀”分成两个层面来说:一个层面是给民众加工资,加工资老百姓自然会支持,虽然在没有提高劳动效率的情况下加工资意味着货币的贬值,贬值同时剥夺了民众的储蓄,但没有关系,老百姓根本就算不清这个帐。这就像朝三暮四的典故,早上给猴子四个枣子晚上给三个,猴子不干,大吵大闹;没关系,你换个方式,早上给猴子三个枣子,晚上给四个,猴子一看,诶,给的枣子越来越多,它们就开心了;另一个层面是,利用国企的垄断地位,尤其是通过控制金融系统的流动性,控制物价上涨的速度,同时辅以行政手段压制房价、物价超计划的上涨。这个在董事会的眼里并不算太难的事情,他们的思维逻辑是这样的:炒房的、地产商你们是有钱人吧,你总有财产吧,有钱人别忘了这钱是谁给你的,我能让你暴富,也能让你立马变成穷鬼,再不听话老子把你抓起来,其实不用我动手,你敢炒房,只要我使个眼色,穷鬼门的口水都足够把你淹死了。企业也不准乱涨价,你开企业总有偷税吧,先约谈,你听话就算了,你敢不按计划乱涨价,我就去查你的税,我就不信你死不了。外资企业没偷税是不是?老子查你的假冒伪劣短斤少两,没伪劣?查你工资。也没问题,靠,老子天天派人砸你场子耗死你总行了吧!老子就不信你不服!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如意算盘啊:钞票多发点,工资多涨点,物价少涨点,房价不要涨,OK一切搞定,自己不掏一分钱,还把烂账给整没了。领导决策,就像中国人买股票,决策的真正过程往往是相当简单的,但你去判断对方是如何决策的,却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你只能依据对方的利益、思考的高度、思维的习惯和对方决策后的动作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较靠谱的结论。上头是不会像我们一样在经济数据上绕来绕去的,他们的思维模式不是这样的,他们不用管这些,是否符合经济规律,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是先定目标,剩下的事情怎么完成,应该由下面自己去搞定的。 
  
  2.如果前头那个计划行不通,砸了,没关系,还有第二层保险:给部队加工资,枪杆子底下出政权,这个错不了。同时董事会里还有一个声音,那就是重庆模式,虽然目前的重庆模式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只不过是个大娱乐场所里K歌K出来的不伦不类的怪胎,但同时也的确昭示着一个方向,重回计划经济老路,由上至下也不是没有支持者的,而且这次危机应该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重回定额配给的计划经济,并不能说它一定行不通。  
  
  3.再不行也没关系,黄金储备都在美国银行里放着呢。  
  
  有了这三步,进退有据,错不了。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4-24 19:39:45  回复  滞胀的深化过程  
  
  前面我们讨论了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物价是如何上涨的:可以通过减少供应量继续推涨,于是我们看到:一边是菜烂在地里,一边是市场上菜价的坚挺,因为商家不可能提供大量货源促使市场降价,最终搞死自己,这就是经济规律,和道德的血液无关。如果大家去调查了解下目前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就会发现,大量的企业目前的产能利用率都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的。我记得日照钢铁的老总在2011年春节前提到企业的年度计划时,就用了“减少产量、增加利润”这几个字,再也没有企业提及市场占有率了,因为目前的企业已经不能够去考虑这个层面的问题了。 
  
  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物价大幅度上涨-------下游需求萎缩-------价格下跌但被企业成本支撑-------减少原材料供应--------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企业减产保价(同时工人失业)-------物价继续上涨------需求继续萎缩。这就是目前我们的大致状况。此时我们的ZF出手切入市场,做两件事:增加工人工资和制止企业涨价。大家可以看看,这两项措施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解决目前的问题么?这个问题的根子在哪里?在原材料。但是这两项措施改变链条的什么环节?全部压力都压在了生产企业一方,工人工资增加而价格不准上涨,这只能导致企业加大减产力度,其结果只能是增加失业率,而我们无法看到的恰恰是失业率。这就是我反对工人加工资的原因,因为现在加工资已经太迟了,这时候必须ZF出来做三件事情:1.压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至少在国内压制。2.把财政收入拿出来,补贴医疗、教育、养老,提高老百姓的隐性收入。3.充分运用税收手段,征收物业税和遗产税,实现税收缓解贫富分化的功能。
  
  此时G20很多国家也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知道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必然遏制经济。但是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储量丰富的原材料涨价,别人降价,所以意识到和能否成功遏制,是两回事了。面对此次危机,中国比西方国家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两个优势:1.中国不怕工人失业,因为我们的农民工不是产业工人,他们不怕失业,大不了回家种田,所以只要让农民工回家后有田可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就必然有限。(听说政府已经开始对农村土地进行重新洗牌分配,如果操作得当,的确可以缓冲危机)2.中国还有富足的中央财政,完全可以补贴民众,而西方国家财政已经严重亏空负债累累,他们即便想补贴民众也已经是有心无力了。所以,只要举措得当,中国爆发危机的可能性是远低于西方国家的。但是俺比较担心,担心政策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个话只能说到这里,再说就麻烦了,我保证了后面的帖子不评论政治只说经济。
  
  从这个循环的过程来看,还存在着价格多次起落的过程,按照起落的周期拉看,危机是渐进深入的过程,可能数年,直至需求萎缩逼迫价格的拐点到来。但是,我们此时必须考虑另一个因素,就是各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和市场货币的流动性,随着金融游戏渗入社会的肌体,杠杆的放大,有可能将危机放大和提前引爆。接下来我们分析讨论金融游戏下的流动性拐点是如何引爆危机的。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4-25 13:24:43  回复  危机的爆发  
  很多人问,今后的政策走向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掌握政策的脉络以获取利益呢?这么说吧,以前一直以来的政策多侧重于利益输送,所以只要你掌握了政策方向便可以得到政策倾斜,进而获取额外利益。上头要发展个体经济,你开个工厂、小店就能赚钱;上头要鼓励出口,你做出口就可以轻松赚钱,一段时间里只要是听说做出口的,就意味着暴富;上头要鼓励地产,你炒房便可以赚钱;上头要发展金融,你在金融业例如银行、券商、基金啥的就能发财;上头要修铁路,你包工程赚钱;上头要鼓励新能源高科技,你包装个项目就能骗到钱。于是大家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就是跟着政策走,吃喝不用愁。那接下来上头要干吗呢?有什么机会可以借机捞钱呢?现在,可能上头要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了,就是让有钱人的钱吐出来,这个阶段你们说干啥赚钱?呵呵。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有趣了。
  
  不过,此时有人就会说了:那是因为你无法提前看到赚大钱的机会,穷鬼都这样,赚钱机会摆在眼前看不到,事后又说社会对他不公平!那好,如果非要我说赚大钱的机会,我承认,的确还有一个,而且也的确是个发财的大好时机。其实我去年的帖子里已经说到了,那就是--------吃垄断。想想,现在国内谁最肥?垄断国企。国家去年出了个政策 “让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大家注意,是进入,不是打破垄断。这是中国的最后一道大餐,谁能进入,则意味着谁能够暴富。什么叫做进入?就是把管子伸到国企里,为这些国企配套,然后把这些国企的利润移到这些配套公司,把它吸干。精华在于这个“进入”,不是谁都能入,得这些国企让你入。等把大型垄断国企这只大肥猪吃完了,今后你们就别再问还有什么机会了,除非你洗牌,没了,这是最后的晚餐。俺是想破了头也没找到办法进入,既然自己发不了财,也就别掖着,给大家指条道,得手了记着请俺蹭顿饭。
  
  先不说这题外话了,按计划分析金融游戏下的流动性拐点是如何引爆危机的,这对接下来实际操作至关重要。说实话,我在这里打字的同时也还没找到一个有效判断流动性拐点的办法,只是一边写一边思考罢了,希望写的过程中能够理清思路找到办法。
  
  什么是金融游戏?所有的金融游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也是和实体经济最大的区别,就是金融游戏可以将一次交易的成交价格,作为你所有资产的估值基础。假设你用10000万元买了100套同样的房子,每套100万,你囤住99套房子,造成市场房子的短缺,便可以以200万的价格,卖出其中一套房子,此时,你剩下的99套房子在这个游戏中就全部升值为每套200万,按照游戏规则你余下的资产就是19800万。并且你的这些虚拟的资产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等各种实实在在的途径来兑现。此时,你把这价值19800万的财产抵押给银行,用贷款来的资金继续囤积更多的房子,继续拉高价格,你的财产就实现了更快速的增长。不仅房子如此,股票等金融游戏全都遵循着这个原则,所以在上涨的过程中,社会财富被以几何级的速度放大,此时大家感觉到了社会的极度富有,到处都是钱,流动性开始泛滥。实际上这个社会有这么多的财富么?没有的,这是金融游戏规则给你制造的泡沫假象,只要价格上涨的拐点到来,泡沫破裂,你眼前的财富便会在瞬间消失无踪。
  
  那么泡沫是怎么破裂的呢?这个游戏中有几个环节,都会导致泡沫的破裂,我们还是用炒房来做例子:
  
  1.虚拟资产的兑现环节:必须得有人用200、300、400万来买你的房子,这涉及到社会的购买力,当价格脱离社会购买力的时候,假设你把房价开到了500万一套的价格,这个游戏已经再也没有人玩得起了,你会怎么办?你只能降价兑现你已经取得的胜利。
  
  2.炒作成本的加大:当你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就算你套现到了15000万的资金,你继续囤积房子的时候,你也必须用200万的价格来囤积剩下的房子,于是第二轮你只能买75套的房子了。当价格上涨到300万、400万,你囤积的资金需求也就越来越高,而市场的供应却没有止境。除非此时政府能够配合你的炒作,限制了市场的供应量,才能保证你的炒作的继续。否则总有一天会暴露出市场供过于求的真相。囤积资金是有成本的,银行的利息等,随着利息的升高和你贷款数量的增加,你都必须为自己的囤积行为支付更高的时间成本,增加的利息会逼迫你将手中更多的房子抛出兑现,这也加大了市场的供应量。
  
  这用炒股比较好说明,随着股价上涨,同样的资金可以买的股票的数量在减少,而买卖一手股票中间费用在增加,当股票的供应量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炒作资金供应量的时候,钱不够了。
  
  3.流动性陷阱的出现:这个比较难用炒房来表诉。我换种表达的方式,也是以前的帖子中提到过的:当市场活跃的时候,你的100万资金,你买进货物,半个月以110万的价格卖出,再买入,半个月卖出,你的100万资金在市场上等于出现了2次,市场上看见了200万的钱在流动,会觉得钱多;而后期市场活跃度开始降低,你开始囤积货物并拉高价格,这100万资金你买入货物后,用150万的价格卖出,但因为价格高,你得花2个月的时间才能卖出,虽然你获得了更高的利润,但这时候市场上一个月就只能看见50万的资金在流动了。当囤积导致价格不断拉高的时候,随着市场活跃度的降低,市场上可以看见的资金会越来越少,这时候市场流动性会急剧下降。这时候你会觉得你非常缺钱,因为你的钱都变成了货物,此时你就必须降价抛出货物来兑现。
  
  还有很多制约价格上涨的因素,比如货币的发行量、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的数量等等,当这些力量汇聚在一个点的时候,泡沫就破裂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价格是否脱离购买力;炒作成本的提高是否有效遏制了交易量;资金的流动速度是否开始降低;货币的超量发行是否结束;银行新增贷款数量是否充裕等来判断泡沫的破裂时间节点是否即将到来。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4-26 00:52:58  回复    惭愧,这里我解释一下,我之所以唱空,的的确确是因为我严重看空。但我现在手头拿的还是多单。因为我判断目前的物价还处于滞胀期的减产拉高阶段,大崩盘的最后时刻还没到来,虽然它已经近在眼前了,我等着商品的最后向上一冲。今天听说小川川打算成立基金用外汇储备购买贵金属等资源,我想,国际炒家大概会等等小川来高位接盘罢。等小川吃了一肚子资源的时候再抛出做空比较合适。所以我请大家关注下小川啥时候开始买入这些资源,等小川的外汇基金快要吃饱的时间点,作为大崩盘的时间节点比较靠谱。  
  另外,解释一下,我认为的危机并不是通胀,而是通货紧缩。我想,ZF应该做好了过几年苦日子的准备了吧!听说地方要发行地方债了,不发行这个,地方财政肯定支撑不下去了。一哄而上的大型工程彻底压垮了地方财政,莫说工程烂尾,就算能撑到完工,接下来的银行利息和项目的运营所造成的持续亏损,都将是各地财政填不完的无底洞。省一级机关可以靠发行地方债拼凑点钱发工资度日,而市、县、乡镇一级的机关、事业单位发不出工资,应该是个常态。可怜那些挤破头要做公务员的孩子们。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02 04:45:17  回复  搬起石头的奥巴马最后能砸谁?
  
  前面说过,这次我们所面临的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下,所产生的严重的贫富分化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不但是中国,发达国家内同样存在着贫富分化的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也存在着贫富分化的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所面临的危机是什么样的呢?二战之后,发达国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贫富分化,俺孤陋寡闻所知道的有限,大致情况无非是使用了向有钱人征收财产税(如物业税和遗产税)等手段,并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说白了就是对有钱人所拥有的财产征税,然后政府把这些钱用来保障所有公民的抚育、医疗、教育、养老,这个劫富济贫的办法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几十年来成功的躲避了经济危机的侵袭。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资本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得财富的积累大大的加速,社会财富快速向金融资本汇聚。原来经营实体经济需要几代人才能积累的财富,现在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这使得税收调节财富分配的功能中“劫富”的功能大大的弱化了,而政府的“济贫”还要继续,于是造成了一个局面:金融资本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国家财政因为不断借钱“济贫”而大量负债。这就是欧洲和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来源。同时,由于金融资本快速的造富效应,导致了发达国家无心发展实体经济,老百姓在高福利社会的庇佑下,也无心从事辛苦的工作,借助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于是实体经济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落后国家迁移,造成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空心化,同时造就了一批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输出资本,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输出自己的廉价劳动。
  
  当新兴经济体艳羡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的力量,埋怨自己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发达国家却首先开始了对自己的处境的不满。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发达国家的产业空心化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为了维护高福利的社会,政府财政被掏空,再也无以为继了,一旦国家无法继续借债,超前消费的民众将陷入赤贫乃至负债的状态,社会的购买力出现萎缩,购买力的萎缩让社会重新陷入到了经济危机的怪圈之中。
  
  于是发达国家的民众要求他们的政府,他们要求重新夺回自己劳动的权利。凭什么新兴经济体的人可以劳动,而他们不能?他们认为是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比自己的便宜导致他们失去了劳动的机会。于是美国要求中国的人民币升值,他们认为只有人民币升值,才能重新夺回美国人工作的权利。同时他们要求新兴经济体国家增加其国内的购买力,最终达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平衡。但他们没有认识到,虽然新兴经济体国家对他们大量出口,但新兴经济体的民众的财富并没有增加,钱都被少数人以各种方式夺走了,中国人其实和他们一样,已经丧失了购买力。
  
  我反对有些经济学家叫嚣的所谓阴谋论、货币战争,其实整件事情的过程是很简单的,都在情理之中,大家都只不过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来维护自身的利益罢了,用阴谋和战争这种你死我活的方式来形容,挑起意识形态的对立,徒增猜忌不但于事无补,更加有害。当然,新兴经济体不会愿意自己的货币升值而导致出口的萎缩,面对这种状况,奥巴马政府以及美联储利用美元的强势地位搬起了一块大石头-------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他们要用这块大石头在国际市场上砸出点动静来。
  
  奥巴马和伯南克是怎么想的呢?其实也很简单:你不让人民币升值,那我美元贬值好了。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多印美元,美元多了自然要贬值,美元贬值相当于造成了美国产品成本的相对下降,可以增加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增加资本投资美国国内实体经济的积极性,进而增加美国国内的就业机会,这是其一;其二,美国当时正处于通缩周期,通缩造成了流动性的缺乏,注入流动性,制造适度的通胀,给予资本在美国投资获利的机会,吸引资金向美国回流,进而推高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最终达到提高社会购买力的目的。所以判断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否成功,我们需要关注两个点:一个点是美国的就业数据,还有一个点是美国的房地产价格。
  
  那么美联储的量化宽松2能否成功呢?很快出了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其他国家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资本的逐利性导致资金向新兴经济体以及欧元区国家流动,这怎么办?奥巴马有办法:首先宣扬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你们看,欧洲比美国更滥,投资欧洲是危险的;其次,在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兴经济体周边制造热点,比如挑起朝鲜半岛的战火、加剧中日钓鱼岛的争端、鼓动印度向西藏地区增兵、今后还可能制造南中国海周边各国的军事冲突,它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他要威胁流入中国的资金,中国会卷入一张战争,你们赶快离开。这个办法一度奏效,在美国指使下的南韩挑起朝鲜半岛军演危机后,的确国际资本开始从中国回流,中国的一季度外贸出现了逆差。但令奥巴马没有想到的是,利比亚的内战和北约的军事介入,完全打乱了奥巴马的部署。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美国根本就无心参与利比亚,并且奥巴马说出了句大实话-------美国目前的战略重心在东亚,由此可见,奥巴马仍不愿意放弃在中国周边制造热点的企图,只要利比亚局势稳定下来,中东不再继续爆发新的热点,很快在中国周边就会爆发新的热点。当国际热点转向利比亚后,热钱重新流入中国,中国的外贸再次出现顺差,而且小川装热钱的池子开始因为热钱的大量流入而漫出来了。QE2结束的时间将至,而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却迟迟不能上涨,可以想象奥巴马有多么的懊恼。
  
  我们先不去理睬中年奥巴马的烦恼,回头再来说说即便量化宽松政策都能够按照他和伯南克的计划顺利实施,奥巴马准备的这块石头真的能够让美国从危机中解脱出来么?
  
  先说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一个意图--------增加美国的出口竞争力。必须承认,美元的贬值的确增强了美国企业出口的竞争力,创造了部分就业。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另一面,美元的贬值推高了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人民币的升值又导致了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成本推动型的硬性的上涨,而中国所生产的商品恰恰是生活必需品,而且短期内这些商品是无可替代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价格传导,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和原油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美国民众购买力的萎缩。
  
  再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二个意图------吸引资金的回流。和前面分析中国存在的问题一样,我们来思考一下贫富分化是如何造成经济危机的,那就是:当钱流入少数人的口袋里,而多数人的购买力不足的情况下,少数人口袋里的钱是不会流入实体经济的,而只能是通过炒作来实现保值增值。即便资金如奥巴马所愿流入美国,这些资金的投资首选也只能是石油等原材料,而不是奥巴马所盼望的房地产价格,因为美国有财产税,所以在美国投资地产并不是个非常理想的项目。要让美国的房地产涨价只能是两种情况:1美国普通民众的财富确实得到了增长,购买力增强,有了切实的居住需求;2痴迷买房囤地的中国人来美国投资定居。所以即便资金回流美国,其结果也只是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速度必然远高于房价的上涨速度,这就类似于中国给工人加工资的结果一样,物价上涨的速度必然高于工资的增长速度。
  
  由上可见,奥巴马搬起石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砸了他自己的脚。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02 21:45:04  回复    @cyberider 2011-05-02 19:11:40
  再次请教楼主:国内超发的人民币已是天量,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和热钱逃离就会进入大通缩似乎有矛盾?
  对比一下国民党政府统治期间的情况,那时货币暴贬,国内物价飞涨,但西方是进入大萧条。所以在专制制度下,国内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情况出现呢?
  请楼主赐教,谢谢。
  -----------------------------  
  国内超发的货币主要来源一个是银行的超量信贷,一个是外汇储备。你的问题是关于外汇储备的。就是从国外来的美元,在中国是不让用的,央行要收走的,同时把相应的人民币给人家,美元来的越多,给人家在国内使用的人民币也就越多。一边是央行拿着美元不知道该怎么用到国外乱花,一边是因为兑换这些美元所发出来的货币在国内泛滥。一旦人家要回去了,就拿着人民币要换回自己的美元,那么国内的人民币是不是就少了呢?这就产生了通缩。
  
  国民党统治期间是因为货币发太多了,失去了信用,变成了草纸。目前我们还不至于发生这个问题。但是等到通缩产生以后,如果为了继续拉动通胀而疯狂发行货币,此时就有可能了。所以通缩期间,我们一旦发现再次滥发货币,我们马上就要做两件事情:1买现货黄金2买粮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09 03:06:36 
回复 
  新兴经济体国家税收的征收是如何导致贫富分化的
  
  一个国家的税收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我们从社会负担对象的角度来看税收就可以将其分为这两大类:一类是以所有公民为承担对象的税收,主要是流转税、资源税等;一类是以富有阶层为主要承担对象的税收,主要是收益税和财产税。
  
  为什么说流转税是针对老百姓的税收呢?流转税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它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也就是说不管你赚钱不赚钱,只要你进行了生产、流通、销售,你都必须根据生产、流通、销售的金额进行纳税,只要你劳动了,就算亏本也要交的税,你不做事情不交流转税的。这些税收表面上是由企业、商家来缴纳,但是最终的承担对象却是消费者,因为生产者最终都要把这些税收作为自己的成本分摊到每个消费者头上的。只要你吃喝拉撒了,就必须缴税,谁也跑不掉。前一段时间,大家讨论的一块钱的馒头包含着两毛钱的税收,就属于这一类。如果这个馒头是由外地的企业来生产,再运过来进商场销售,里面所包含的税就更多了,不去逐个分析,总之都可以归结为流转税。
  
  收益税和财产税是以有钱人为主要征收对象的税。收益税也叫做所得税,这类税种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所得税顾名思义,就是你赚了钱就要交的税,赚得越多交的也越多,这里就不需要多解释了。接下来我们重点说说财产税,财产税在我国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但我们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财产税还包括了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的物业税和遗产税。物业税又称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比如说公路、地铁等开通后,沿线的房产价格就会随之提高,相应地,物业税也要提高。在发达国家物业税很高的,你尽可以买大房子,但是你买房子必须考虑这么大的房子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以后能否交得起物业税,而不仅仅是能不能买得起这个房子。这可能也是美国有人一块钱卖房子的原因之一,养房子的费用实在太高了。这也是近年来美国的房价一直涨不上去的原因,民众没有钱,没办法持续的供养昂贵的房子,房价再便宜也没人要。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心,在07年我曾注意到,媒体曾大量报道中国人在美国买房推高了美国的房价,近期又有报道中国人在美国大量购买豪宅了。其实我接触到的很多人也在美国买了房子的,当他她们炫耀自己在美国买房的时候,俺总是觉得好笑:这东西买了你不住,还一直缴税给美国人,有啥好炫耀的嘛。当然,当着人家的面我是不敢说的,省的人家说我是嫌葡萄太酸的狐狸。我想,80年代日本人曾经在美国大量购买固定资产,后来又都还给了美国人,会不会是缴税缴得实在受不了了呢?呵呵~无需向日本人打听情况,你打听人家也未必会说实话,过几年我们再看看那些在美国买房的人,他们是否把自己在美国的房子卖掉了,也许他们会说很多理由,但真正能够的原因,我们不用问就会知道答案了。这时候有人会质疑了,这个物业税难道不是对所有人都进行征收的吗,而你怎么说财产税是以有钱人为主要征收对象呢?道理很简单的,你住公租房就不存在物业税了,不是征收对象。也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征收物业税的,具体的征收还要根据房子地点、居住的人口和房子面积来定税,超过部分才征收,所以物业税确是针对有钱人的税收。说到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去世后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向遗产的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征收的税,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征收的一种税收。这个税种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调节贫富分化,没其他目的。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富豪那么热衷于捐献自己的财产?一个原因当然是社会风气,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财产税,你活着要为你奢华的生活不断买单,死了以后剩下的钱照样要拿出一大半回归社会,与其这样还不如捐出来赚个好名声。
  
  我们来看看目前我们国家税收征收的特点是什么呢?我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劫贫”。我们可以通过各类税收占税收总数的比例就可以知道了。因为我不是什么学者,自然手头能弄到的资料不多,网上搜了一下,虽然不是很准确,但大致比例应该是正确的:流转税这类税种大致占我们国家税收收入的7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平常的衣食住行,为这个国家提供了70%的税收收入来源,我们的吃喝拉撒无时无刻都在缴税;另外就是所得税了,大约占我们税收收入的20%,其中个人所得税约是7%;而财产税我没找到具体数据,其实有没有数据并不重要,无非是房地产交易中缴纳的税收可以算是个大头,还有就是车船税,至于财产税中的物业税(由于我们的法律是:土地以及土地上的附着建筑物所有权归国家,所以中国人严格上来说不拥有财产,我们所谓的财产从法律角度严格的来说,只不过是代国家保管这些财物罢了,所以征收财产税存在着法律上的瓶颈,也就是说从法理上解释不通,我代管国家的财产,国家应该给我保管费,怎么能让我再缴税呢?所以我们国家的物业税不能叫物业税,现在好像叫做房产税,又和房产的交易税混在一起,乱七八糟,我也一直没理清算是个什么东西),听说重庆已经收了几十万。
  
  我们来对比下发达国家,它们针对普通民众征收的流转税占税收的比重:美国是16%、日本占18.6%、欧盟占30%;而所得税却是发达国家的大头,一般都在一半以上;财产税的比重据OECD组织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财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入的比例分别是:美国占80%、加拿大占84.5%、英国占93%、澳大利亚则高达99.6%;
  
  由此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国家是以向穷人征税为主,而发达国家的税收的来源主要来自富人。有意思的是,根据《福布斯》杂志所公布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版,2009年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仅排在法国之后。排名靠前的是欧盟15个成员国和中国,排名最后的是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中东、俄罗斯和美国。《福布斯》杂志所公布的痛苦指数是根据各地的公司税率、个人所得税、富人税率、销售税率、以及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保障贡献等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这是把穷人和富人的纳税状况平均计算后的结果,说明我们的税收太重了。只不过人家是富人收的太重了,而我们是穷人收的太重罢了。
  
  对比发达国家,现在我们可以说,没有财产税的中国才是富人的天堂吧?可惜,我们的富人却不这么认为,问题又出在了前面,我们国家实际上又没有一个法律意义上真正的富人,却只有“国家财产临时保管员”,让一个临时保管员缴税又的的确确说不过去,而“国家财产临时保管员”却一心想着怎么移民,把自己名下“临时保管”的国家财产弄到外面去,他们不惜到外面去缴纳重税,也要把它变成自己真正的财产。
  
  为什么说我们的富人只是“国家财产临时保管员”呢?除了土地属于国家以外,还有什么让我们的富人又成了“国家财产临时保管员”了呢?问题又出在了《福布斯》杂志里面所说的税收“太重”,尤其是流转税太重。为什么说“太重”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增值税是17%,我们的企业的利润是多少呢?假设一个三年收回投资的企业,则它的每个月税后的纯利润只要达到3%,一个3年收回成本的企业效益应该算不错的吧!可3%的利润对于17%的税收来说算不算小巫见大巫了呢?更何况除了增值税以外还有大量税和费呢。也就是说,只要税收稍稍发生一些倾斜,瞬间就可以让一个企业获得暴利或者让一个企业马上面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偷税漏税就成了所有企业在激烈竞争下的必然选择。商场上,一般情况下的报价报的都是不含税的价格,要发票另外算税点,偷税成了市场的必然选择。每个企业都偷税,那么是不是每个企业都发大财了呢?不得了啊,一个月只要偷17%的税收,只要半年就可以把本钱赚回来了,3年投资就可以翻6倍!有这个可能性么?我们看看前一段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搞货运的个体司机,2年间偷漏了200多万的过路费,按理来说他应该发财了吧?结果大家一查,他还是个穷光蛋。
  
  既然定了这么高的税收,又不能有效执行,那为什么不能把税收降下来一些,让大家都老老实实纳税呢?绝对不行,这又牵涉到税收的另一个功能------对有钱人的控制。前几天卫生部颁发了一项法令,大致意思是全国公共场所都要禁烟,这个法令有可能真正实行么?不可能。那为什么还要颁布呢?道理很简单,法令的颁布不是要你遵守执行的,其目的恰恰是要让你违反的。你肯定违法,那么你的把柄就在我的手上了,平时我可以不管你,但只要你不听话,我随时就可以用法律对你实施制裁,这才是法律的精髓。税收也一样,我定下了让你绝对交不起的税,你就必然偷税,你偷税我当看不见,但只要我需要,让你交多少你就得交多少,一旦你不听话,嘿嘿,对不起,我查你的税,一抓一个准。所以我说中国的有钱人都是“国家财产临时保管员”。这种税收体制的效果显而易见,不管经济的增速是多少,我们的财政收入的增幅永远是遥遥领先,现在财政收入已经占到了GDP的1/3。说白了,只要我需要收多少税,就能够收上来多少税,税收的增长和经济状况无关,关键得看税务局下达的每年征收任务。所以我们神奇的税收制度,不但造成了穷人和富人之间巨大的贫富分化,也造成了国家和民众之间的巨大的贫富分化。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09 10:41:26 
回复 
  新兴经济体国家税收的征收是如何导致贫富分化的(修改)
  
  一个国家的税收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我们从社会负担对象的角度来看税收就可以将其分为这两大类:一类是以所有公民为承担对象的税收,主要是流转税、资源税等;一类是以富有阶层为主要承担对象的税收,主要是收益税和财产税。
  
  为什么说流转税是针对老百姓的税收呢?流转税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它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也就是说不管你赚钱不赚钱,只要你进行了生产、流通、销售,你都必须根据生产、流通、销售的金额进行纳税,只要你劳动了,就算亏本也要交的税,你不做事情不交流转税的。这些税收表面上是由企业、商家来缴纳,但是最终的承担对象却是消费者,因为生产者最终都要把这些税收作为自己的成本分摊到每个消费者头上的。只要你吃喝拉撒了,就必须缴税,谁也跑不掉。前一段时间,大家讨论的一块钱的馒头包含着两毛钱的税收,就属于这一类。如果这个馒头是由外地的企业来生产,再运过来进商场销售,里面所包含的税就更多了,不去逐个分析,总之都可以归结为流转税。
  
  收益税和财产税是以有钱人为主要征收对象的税。收益税也叫做所得税,这类税种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所得税顾名思义,就是你赚了钱就要交的税,赚得越多交的也越多,这里就不需要多解释了。接下来我们重点说说财产税,财产税在我国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但我们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财产税还包括了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的物业税和遗产税。物业税又称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比如说公路、地铁等开通后,沿线的房产价格就会随之提高,相应地,物业税也要提高。在发达国家物业税很高的,你尽可以买大房子,但是你买房子必须考虑这么大的房子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以后能否交得起物业税,而不仅仅是能不能买得起这个房子。这可能也是美国有人一块钱卖房子的原因之一,养房子的费用实在太高了。这也是近年来美国的房价一直涨不上去的原因,民众没有钱,没办法持续的供养昂贵的房子,房价再便宜也没人要。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心,在07年我曾注意到,媒体曾大量报道中国人在美国买房推高了美国的房价,近期又有报道中国人在美国大量购买豪宅了。其实我接触到的很多人也在美国买了房子的,当他她们炫耀自己在美国买房的时候,俺总是觉得好笑:这东西买了你不住,还一直缴税给美国人,有啥好炫耀的嘛。当然,当着人家的面我是不敢说的,省的人家说我是嫌葡萄太酸的狐狸。我想,80年代日本人曾经在美国大量购买固定资产,后来又都还给了美国人,会不会是缴税缴得实在受不了了呢?呵呵~无需向日本人打听情况,你打听人家也未必会说实话,过几年我们再看看那些在美国买房的人,他们是否把自己在美国的房子卖掉了,也许他们会说很多理由,但真正能够的原因,我们不用问就会知道答案了。这时候有人会质疑了,这个物业税难道不是对所有人都进行征收的吗,而你怎么说财产税是以有钱人为主要征收对象呢?道理很简单的,你住公租房就不存在物业税了,不是征收对象。也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征收物业税的,具体的征收还要根据房子地点、居住的人口和房子面积来定税,超过部分才征收,所以物业税确是针对有钱人的税收。说到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去世后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向遗产的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征收的税,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征收的一种税收。这个税种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调节贫富分化,没其他目的。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富豪那么热衷于捐献自己的财产?一个原因当然是社会风气,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财产税,你活着要为你奢华的生活不断买单,死了以后剩下的钱照样要拿出一大半回归社会,与其这样还不如捐出来赚个好名声。
  
  我们来看看目前我们国家税收征收的特点是什么呢?我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劫贫”。我们可以通过各类税收占税收总数的比例就可以知道了。因为我不是什么学者,自然手头能弄到的资料不多,网上搜了一下,虽然不是很准确,但大致比例应该是正确的:流转税这类税种大致占我们国家税收收入的7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平常的衣食住行,为这个国家提供了70%的税收收入来源,我们的吃喝拉撒无时无刻都在缴税;另外就是所得税了,大约占我们税收收入的20%,其中个人所得税约是7%;而财产税我没找到具体数据,其实有没有数据并不重要,无非是房地产交易中缴纳的税收可以算是个大头,还有就是车船税,至于财产税中的物业税(由于我们的法律是:土地以及土地上的附着建筑物所有权归国家,所以中国人严格上来说不拥有财产,我们所谓的财产从法律角度严格的来说,只不过是代国家保管这些财物罢了,所以征收财产税存在着法律上的瓶颈,也就是说从法理上解释不通,我代管国家的财产,国家应该给我保管费,怎么能让我再缴税呢?所以我们国家的物业税不能叫物业税,现在好像叫做房产税,又和房产的交易税混在一起,乱七八糟,我也一直没理清算是个什么东西),听说重庆已经收了几十万。
  
  我们来对比下发达国家,它们针对普通民众征收的流转税占税收的比重:美国是16%、日本占18.6%、欧盟占30%;而所得税却是发达国家的大头,一般都在一半以上;财产税的比重据OECD组织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财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入的比例分别是:美国占80%、加拿大占84.5%、英国占93%、澳大利亚则高达99.6%;
  
  由此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国家是以向穷人征税为主,而发达国家的税收的来源主要来自富人。有意思的是,根据《福布斯》杂志所公布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版,2009年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仅排在法国之后。排名靠前的是欧盟15个成员国和中国,排名最后的是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中东、俄罗斯和美国。《福布斯》杂志所公布的痛苦指数是根据各地的公司税率、个人所得税、富人税率、销售税率、以及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保障贡献等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这是把穷人和富人的纳税状况平均计算后的结果,说明我们的税收太重了。只不过人家是富人收的太重了,而我们是穷人收的太重罢了。
  
  对比发达国家,现在我们可以说,没有财产税的中国才是富人的天堂吧?可惜,我们的富人却不这么认为,问题又出在了前面,我们国家实际上又没有一个法律意义上真正的富人,却只有“国家财产临时保管员”,让一个临时保管员缴税又的的确确说不过去,而“国家财产临时保管员”却一心想着怎么移民,把自己名下“临时保管”的国家财产弄到外面去,他们不惜到外面去缴纳重税,也要把它变成自己真正的财产。
  
  为什么说我们的富人只是“国家财产临时保管员”呢?除了土地属于国家以外,还有什么让我们的富人又成了“国家财产临时保管员”了呢?问题又出在了《福布斯》杂志里面所说的税收“太重”,尤其是流转税太重。为什么说“太重”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增值税是17%,我们的企业的利润是多少呢?假设一个三年收回投资的企业,则它的每个月税后的纯利润只要达到3%,一个3年收回成本的企业效益应该算不错的吧!可3%的利润对于17%的税收来说算不算小巫见大巫了呢?更何况除了增值税以外还有大量税和费呢。也就是说,只要税收稍稍发生一些倾斜,瞬间就可以让一个企业获得暴利或者让一个企业马上面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偷税漏税就成了所有企业在激烈竞争下的必然选择。商场上,一般情况下的报价报的都是不含税的价格,要发票另外算税点,偷税成了市场的必然选择。每个企业都偷税,那么是不是每个企业都发大财了呢?不得了啊,一个月只要偷17%的税收,只要半年就可以把本钱赚回来了,3年投资就可以翻6倍!有这个可能性么?我们看看前一段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搞货运的个体司机,2年间偷漏了200多万的过路费,按理来说他应该发财了吧?结果大家一查,他还是个穷光蛋。这就是我们的税收的特点:你偷税发不了财,但是不偷税的结果一定是完蛋。
  
  既然定了这么高的税收,又不能有效执行,那为什么不能把税收降下来一些,让大家都老老实实纳税呢?绝对不行,这又牵涉到税收的另一个功能------对有钱人的控制。前几天卫生部颁发了一项法令,大致意思是全国公共场所都要禁烟,这个法令有可能真正实行么?不可能。那为什么还要颁布呢?道理很简单,法令的颁布不是要你遵守执行的,其目的恰恰是要让你违反的。你肯定违法,那么你的把柄就在我的手上了,平时我可以不管你,但只要你不听话,我随时就可以用法律对你实施制裁,这才是法律的精髓。税收的道理也一样,我定下了让你绝对交不起的税,你就必然偷税,你偷税我当看不见,但只要我需要,让你交多少你就得交多少,一旦你不听话,嘿嘿,对不起,我查你的税,一抓一个准。所以有些明智的老板每隔几年就要把自己的企业注销,重新注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突如其来的清算。大量的有钱人纷纷将自己的财产、户口移至国外,因为没有人知道何时国家会收回自己代为保管的资产。虽然这事说起来有点荒唐无稽,但这种税收体制所带来的收效却是显而易见。对执政者来说的确实现了管理的最大便利性,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只要你愿意,要多少钱只管取,不管经济的增速是多少,我们的财政收入的增幅永远是遥遥领先,现在财政收入已经占到了GDP的1/3。说白了,只要我需要收多少税,就能够收上来多少税,税收的增长和经济状况无关,关键得看执政者的需要,也就是税务局所下达的每年征收任务。正是因为我们有着如此神奇的税收制度,不但造成了穷人和富人之间巨大的贫富分化,也造成了国家和民众之间的巨大的贫富分化。

作者:coperat  发表日期:2011-4-20 23:18:00 回复  诺奖得主:担心中国对通胀反应过度 做愚蠢决策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到底有多牛?

  翻开他的简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资深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建委员会主席,包括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多家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坊间流传着一个小段子或许可以说明他在业内的建树和地位,据说某次美国经济学家协会召开年会,按规定,到场的经济学家在签到时应填写专长领域一栏,众人都仅写了一个经济分支,但斯蒂格利茨大笔一挥,在这一栏写下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而业内也对他这看似狂妄的态度颇为认可,纵观其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已经涵盖了信息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收入分配、公共财政等诸多主要经济学领域。
  3月22日,斯蒂格利茨又一次带着他对市场经济的批判和思考来到中国,行程依然分秒必争,但只要站上讲台,他总愿意再多回答几个提问。
  斯蒂格利茨坚信,“上帝之手”--被誉为调控经济繁荣的自由市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随后的接受访问中,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希望中国可以避免犯美国犯过的代价沉重的错误。”
  批美政府缺乏魄力:“在船下沉时,奥巴马只是摆摆甲板上的椅子”
  时至今日,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依然存在。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不断上升的失业率仍然是让美国政府焦头烂额的问题。
  美国到底错在哪里?斯蒂格利茨说:是过于迷信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市场是重要的,但是政府的干预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自由市场的坠落》这本2010年出版的新书中,斯蒂格利茨详细地阐述了关于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谁应该受到谴责”:不应该太过轻率地将矛头指向银行家的过度贪婪,而要去探寻是什么样的动机使他们这样做,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就是追求利润。加上担保公司、评级机构和投资银行对市场风险的错判,甚至是对不良产品的“重新包装”,最终将美国经济一步一步推向深渊。
  斯蒂格利茨还指出,很多银行在以高风险高收益来吸引人们投资的同时,他们有一个错误的“精明预期”:如果出现问题,美联储和财政部就会出手救援。
  而实际情况是:“那时,美联储的掌门人格林斯潘和其继任者伯南克以及其他监管者却站在一旁袖手旁观。”本应起到悬崖勒马作用的政府“看得见的手”在市场监管方面一再失灵。
  斯蒂格利茨表示,虽然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希望改变这一局面,开始动用“看得见的手”实施一系列刺激方案,但似乎“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
  2008年11月2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曾向市场投入了高达8000亿美元的信贷投入。但两年后,据美国劳工部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在全美7820万个家庭中,12.4%的美国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失业,这一比例高于2009年的12%,而在本轮经济衰退开始时的2007年,这一比例仅为6.3%。
  究其原因,斯蒂格利茨表示,初听起来8000亿美元的刺激组合方案似乎数目庞大,但是具体到操作层面,这些钱要分两年多对一个生产总值1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进行刺激和修复,这样算来,其用来刺激的资金还不及每年GDP的3%。
  斯蒂格利茨对奥巴马政府的评价是:虽然意识到政府监管的作用,但改革缺乏足够的魄力,好比“当船快要沉底的时候,奥巴马所做的只是重新摆摆甲板上的椅子”。
  论中国转变增长方式:“中国可以借钱给美国人,也可以借钱给中国人”
  在全球经济一片阴霾的情势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发布的数据, 2010年中国GDP增速达到10.3%。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赶超美国”的时间表也成为西方学界乐于预测的一件事。
  对此,斯蒂格利茨坦言,此次危机影响深远,有些变化注定要发生,具体到中美关系,从购买力水平来看,中国的GDP仍然大约只有美国的一半,“(GDP)要想超过美国,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接近美国的人均收入,那么中国要走的路会更长。”
  同时,斯蒂格利茨指出,虽然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比美国小很多,但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量却远远大于它向中国出口的商品量,巨大的贸易不平衡,在美国失业率仍然不断攀升之际加剧了两国的紧张关系。
  “危机把所有的事情弄得是非颠倒。”斯蒂格利茨解释,中美关系是共生的,中国为美国巨大的财政赤字筹措资金,没有中国廉价的商品,许多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许会明显降低;当然美国也为中国不断增长的产品供应提供了市场。但处于大萧条中的美国人把焦点放在了就业上,大部分美国人并不懂得“比较优势原理”(指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当发现某国正在赶超美国,他们就会认为这个国家在做一些不公平的交易并将之称为“倾销”。
  斯蒂格利茨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一伙欠债的破落贵族,凭着借穷人的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还用低得不能再低的价格买穷人的东西,又嫌穷人的东西太多了,要课“东西太多、太便宜税”(反倾销).
  对此,斯蒂格利茨的建议是:“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采用出口带动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中国经济增长完全可以依靠内需和国内投资来完成。”
  更具体地说,斯蒂格利茨表示:中国目前是提供资金的商家,也就是说,中国为那些购买其商品的人们提供资金,如果说原来是借钱给美国让其购买自己的商品,那么现在中国可以借钱给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更可以借钱给自己的国民来购买自己的商品。
  他认为,中国在确立新增长模式时必须考虑这些问题:一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注重社会公平,应该惠及更多的人。如果财富增加了而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这样的增长是不正常的;二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环保,如果经济增长了,而环境受到破坏,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是有问题的。
  “这实际上是让今后的社会、政府、百姓分担了得利者破坏环境的成本。” 斯蒂格利茨说。
  斯氏箴言
  中国在过去30年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采用新的策略和政策。而世界在变化,中国的国情也在变化,因此需要新的模型。中国‘过河’已经过了一半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对‘河对岸’看得更加清楚。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保障体系被弱化了,有时弱化得比建立的速度还要快。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立覆盖全国的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医疗体系,建立高效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国家失业保险体系,以减少人们的‘谨慎性储蓄’,刺激国内消费,是当务之急。
  与其说我担心通胀,不如说我更担心政府对通胀反应过度,做出很多愚蠢的决策。现实情况常常是政府出台应对通胀的政策,反而导致劳动力、食品、石油价格都不断上涨,通胀也因此加剧。
  中国政府需要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发挥作用,不能够完全依靠地方财政,要靠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来解决问题。如果中国完全模仿美国模式,把教育、医疗这类公共服务市场化,那将是一个大错误。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0,20110419131058496.html  作者:硬座用胸部睡觉 回复日期:2011-04-25 05:32:26 
回复 
  楼主太愤青,末日派代表,只会算钱,视野太局限,不会算其他的。
  我看中国前景比很多其他国家要好的多,如果中国崩溃,全世界玩完,不可能的事。想想韩国97年经济危机后越变越强。中国现在比以前强多了,经济危机来了,其他国家倒的更快,中国还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虽然辛苦,但是实在靠得住。还有一个,中国几十年的发展,最最重要的是工业化到了起飞阶段,成功的把几亿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巨大成就,我觉得中国政府这一点是值得表扬的,尽管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例如环境破坏,血汗工厂,但是非常值得,可以讲中国政府有这样的那样的缺点,还是值得表扬的。尽管我喜欢骂中国政府,但是写到这我都改口夸奖中国政府。对比一下其他的第三世界国家,你就知道把几亿农民变成工人是非常非常难的(他要砸掉多少个发达国家工人的饭碗,打掉多少个第三世界国家产业升级的梦想,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非资源类国家的噩梦),尤其是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没有其他国家的赔款,中国政府总算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几万亿的美元储备与把几亿的农民升级成工人相比微不足道。山寨手机是中国几十年改革的璀璨结晶和中国政府政绩的最好体现,它是从欧洲,日本,韩国和台湾强大的工业体手中抢过来的;他不是贱卖原料;他是中国人工业生产的结晶,消耗原料极小,比价值最大,比起衣服鞋子它价值密度最高;它是大宗物品,以亿为计量单位。可以说山寨手机是中国工业化起飞的标志,他意味着日本欧洲被中国拉下神坛,对他们而言悲剧才刚刚揭幕。如果中国汽车生产如手机一样,日本韩国彻底二流化。为什么欧洲PIGS四个国家要破产?因为欧洲的中产阶级没工作了,没人去那儿旅游了,垮了。
  
  这次经济危机的本质是几亿中国工人抢掉了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饭碗,是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通过全球化,中国政府把人民币贬值,把这些饭碗抢到了中国。虽说饭碗很烂,但总比没强。最大的后果就是发达国家失业率高升,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绝望(突尼斯埃及革命正是绝望的体现,革命的起源是失业大学生连做小贩都做不下去,绝望而自杀,大学学历也没用,书上的知识在实际中用不上;这些国家根本就竞争不过中国)。不要老看着外汇储备,几亿农民工作技能得到提升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什么改革30年成果会毁掉,可能吗?工作技能能抢走吗?为什么突尼斯大学生连小贩都做不下去,比我们的农民工都不如?这都是中国政府的政绩。当然这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再这样下去,全世界都要起而攻之。几亿农民工相当于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产业工人之和。中国几十年改革受益人首先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家,然后是资源类国家,再接着是中国???,在接着是中国其他人,倒霉的是发达国家的工人,再接着是其他国家工人,最倒霉的是第三世界的非资源类国家的大学生(花了那么多钱上大学,无业可就)。         如果说这次经济危机是个阴谋,我宁愿说中国政府和发达国家的资本家是主谋,绝不是ROTHCHILD之流的阴谋,把花街的人高抬了,这些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丢脸丢大了(要是人顶的多什么时候有空写写为什么犹太人以前那么聪明富有但是非常悲惨)。是产业资本家(记住绝不是金融资本家)为了高利润把产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没想到中国印度个子之大,主要是中国,崛起时把其他国家撑坏了,消化不了。货币战争只是个小打小闹而已。对于中国这样的实体生产强国,索罗斯之流只能挠挠痒而已。日本根本就不能和中国比,首先汇率之战把日本搬倒,(其实我不觉得是汇率战真正的把把日本打到,更别谈什么货币战争,要是很多人顶我,我再仔细分析讲给你们听),但是对中国根本没用,为什么?中国有核武器,有巨大的市场,挣得钱是最辛苦的钱,还有强大的政府(比国民党强几十倍)。美国人就利用通货膨胀来对付中国,这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这样实在是没法对美国中产阶级交代。关键是前面的朋友说了,发达国家政府承受通货膨胀的能力比中国政府强。其实美国通货膨胀也很厉害,美国的油价两年来,涨了一倍,汽油是美国的政治选举商品,不向半吊子经济学家或爱好者喜欢用CPI来衡量通货膨胀,(CPI可能是用来忽悠大家的,他太复杂没人搞的懂),美国是轮子上的国家,美国人天天加油,美国人用汽油价衡量通货膨胀;油价一高就觉得通货膨胀,对现在的政府就有意见,可能就反对现在的政府,所以了OBAMA也鸭梨很大,要打击石油投机商,因为他要连任,快到选举季节了。要不然我说自损八百,但是中国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承受压力比较差。
  
  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觉得和中国有很大关系,主要是中国在1992年人民币大贬值有一定的关系,他们竞争不过中国,起了泡沫,被美国的金融家发现了给戳破了。
  
  不要把金融资本的力量吹得过于厉害,我觉得中国现在把金融家经济家说的太玄乎,他们真的不是历史的推动力,充其量只是助推而已。有钱的绍兴师爷罢了。华尔街对付一些小国还行,对付中国还差一点。
  
  中国最重要的是如何产业升级,如何在全世界讲政治,光在国内讲蒙自己。
  如何产业升级,把海外发达国家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搞回来,挖台湾人,促进产业升级。慢慢的提高产品市场进入门栏,这样就提高了产品质量。还有一招,把铁公基的钱用来招聘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的厂家的人员,这样能研发的厂家自然而然的成长起来,产业不就升级了,就可以和西方国家竞争,而不是老被人告倾销。如果这点都做不到,也不要到全世界讲政治了,准备挨骂吧!
  
  再说一点其他的,马克思经济政治不怎么样,只是被列宁之流用来忽悠人而被人为抬高了,根本就经不住推敲。尤其是“剩余价值”简直是鼓动工人造资本家反的最好的口号。
  
  欢迎转载,拍砖。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09 23:08:33 
回复 
  现在在造势,上头的意思是这么说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出来购买资源,降低购买成本。另一方面,人民币大了,购买回来的东西就相对便宜,这样有利于控制国内通胀。  
  结合3点----今天是中美对话的时机,出来这个舆论;加上前一周,小川要成立一个用外汇购买资源的基金这两个因素来考虑;还有我前期说的中美在出口问题上的博弈,美国的库存耗尽,终于输了,美国被迫接受了中国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这减缓了中国对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出口企业倒闭的担忧。  
  由此看来,中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的时候终于到来了。现在形势终于明了了。关于这个政策后果的具体的分析以后我再细细道来,如果我猜得没错,大宗商品将要最后一冲了。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2 14:48:39 
回复 
  5月19日大宗商品再次暴跌,与此同时《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让我得知了奥巴马的严打力度。根据报道,美国对冲基金帆船集团总裁拉贾那纳姆被判犯有内幕交易罪,称这是美国政府扩大对华尔街不当行为公诉的努力获得一项重大胜利。报道中有个情节非常有意思,说宣布判决时拉贾那纳姆坐在自己两名律师中间“一动不动,满脸惊愕”。看来奥巴马的严打比我们国内的力度来得大得多。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3 14:02:59 
回复 
中美战略经济合作会谈后的两国经济战略布局及发展  
  中美战略经济合作会谈已经结束,表面上看似乎还是老调重弹无任何新意。但是从谈判的细节中还是可以看出几个亮点来的。  
  我们先分析下会谈前的两国状态:  
  美国的QE26月即将到期,这次的量化宽松政策,虽然使得美国的出口竞争力有所加强,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9%附近的高位;另一方面美国的固定资产价格也没有如奥巴马政府所预期的上涨(为什么美国希望自己的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呢?因为美国人玩的是金融游戏,我们前面说过了金融游戏的本质--------用商品的短期交易价格来混爻商品的价值。一旦物价下跌,商品的交易价格向其应有价值回归,金融游戏就玩不下去了。而美国人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资产价值支撑下的所谓信用贷款来消费,资产价值下跌,就造成了美国国内购买力的下降,这就是美国希望自己的固定资产价格上涨的原因)。也就是说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让美国走出困局。同时由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狂涨;另一方面经过几个月的博弈,美国日用品的前期库存即将耗尽,而世界上暂时没有可以代替中国制造,有的人觉得造鞋子等日用品低端,但至少目前来说美国自己是造不出鞋子来的,中国企业通过消极减产终于将自己的人工成本上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有效的传导到了美国,美国开始出现通货膨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非但没有效提振美国经济,反倒让美国开始陷入了滞涨。由此看来,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即将面临破产,奥巴马搬起的石头终于砸到了自己的脚面。这时候奥巴马这个白痴急了,但他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一个擅长作秀的人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的,他要证明自己的正确,是对石油的炒作行为破坏了他的正确,于是他组织了一帮人开始严打炒作行为,具体怎么严打我不大了解,我当时猜想可能他们多半也是约谈罚款之类的吧,这的确马上造成了大宗商品的一轮急速下跌。5月11日大宗商品再次暴跌,那一天的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让我得知了奥巴马的严打力度。根据报道,美国对冲基金帆船集团总裁拉贾那纳姆被判犯有内幕交易罪,称这是美国政府扩大对华尔街不当行为公诉的努力获得一项重大胜利。报道中有个情节非常有意思,说宣布判决时拉贾那纳姆坐在自己两名律师中间“一动不动,满脸惊愕”。加上突然调整白银、石油期货的保证金,等行政举措,看来这次奥巴马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严打比我们国内的力度来得大得多。但是奥巴马就算没脑子,怎么也不用自己的屁股来想想呢?仅仅凭行政手段真的就能解决物价上涨么?你放了那么多钱出去,又不让人家囤积炒作,你让人家拿这些钱放在窝里下崽子啊!所以我认为,只要宽松的政策继续执行,继续超发货币,大宗商品最后还是得涨价的,因为钞票没有地方去。这就是中美会谈前期美国经济的大背景。
  
  美国的战略意图是:让人民币继续升值,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增加美国的出口,提升美国人的就业;他们希望中国来美国投资,这样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增加美国人的就业,另一方面可以推高美国的固定资产价格;还有就是美国希望中国放开自己的政府采购,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出口。
  
  中国国内的情况是什么样呢?首先滞涨已经发生,因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货币超发和政策推动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造成了物价的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前期的刺激政策所造成的购买力透支已经开始慢慢显现出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随着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开始减少,造成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但是控物价仍旧是政策的主基调,允许经济增速适度减缓是既定的政策目标,对此可以理解为调整经济增长结构所必经的过程。也就是说:为了调结构,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是必然的,调结构的目标应该是------由出口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为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此时政府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物价的过快上涨会遏制到内需的提振。所以调物价就成为了所有工作的重点。在一轮紧缩的货币政策下,目前我们看到以食品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同时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终于得到了减缓。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这次中美战略会谈中国方面最关心的事情归结起来无非就是自己的外汇储备该怎么弄这个问题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该如何在美国投资和采购,这是这次会谈中方最着急的事情。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从近期管理层的多次表态显示,未来一段时期以升值抗通胀的目标愈发明确。也就是说,我们的管理层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购买的原材料价格相对于人民币就便宜了,原材料便宜了就能够抵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所以这次会谈前国内管理层就已经做好了让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决定。
  
  由此我们从表面上看,这次双方所努力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美国希望人民币升值,中国也完全认同这个观点;美国希望中国对美国投资和购买它的产品,中国也希望对美国进行投资和采购;两国都希望能遏制物价的上涨。这么多一致的努力方向,能否通过两国的协作,来达成目标呢?
  
  虽然表面看起来努力方向是一致的,但如果我们把具体内容细化分解,就会发现双方实质上的意图却相距甚远:
  
  美国希望中国的投资,是希望中国的民企对美国投资,而不是国企,美国不缺巨无霸,缺的是能给经济带来活力的大量的中小企业,国企的投资根本不能给当地带来有效的就业,而且让这些靠财政补贴的国企去美国,只会破坏美国公平的竞争环境,损害到他们大企业的利益。我们一直说中国的国企进入美国,都被美国拒绝,但据我所知,我们的民企进入美国并未听说有啥阻碍,原因就在于此。
  
  美国希望中国人更多的投资美国的固定资产和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推高固定资产和股市等的价格,原因前面说过,另一方面可以对这些中国的有钱人征税,补贴他们日益亏空的财政收入。比如美国很多大城市周边就有特地为中国有钱人建的房屋,当地美国人是不会买这些房子的,客户都是来自中国的有钱人。
  
  美国希望中国购买美国产品,却又限制中国对高端设备的采购,很多人不解,觉得太欺负中国了,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打个比方,你到一家店里,店老板问你想吃点啥,你说我啥也不吃,我只想买你炒菜的锅。你说,这个店老板会对你说啥?告诉你,这个锅我不卖,这个店老板算是够客气的了,换个蛮横点的店老板,直接叫你赶紧给我滚出去!所以说表面上看两国经济政策是能够做到互补的,但是从各国自己的利益出发,真正实现互补双赢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至于中美两国都把调控物价作为了政策的重点,按理来说这个方面两国的利益就应该更为一致了吧,在两国重重政策的打压下,通胀是否还会继续呢?首先看美国,奥巴马打击物价,它们主要针对的是油价,因为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太大了,油价的上涨会遏制美国经济。但是对于美国具有出口优势的粮食他会打击么?打击粮食价格上涨只能使美国的出口逆差加大,所以我判断美国不会打压农产品价格。在美国不停止滥发货币且打压油价的情况下,多余的资金会去哪里炒作呢?我认为进入农产品市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由此可以判断,农产品价格完全有可能首先企稳,并可能带动下一轮的大宗商品的大幅度上涨。那是不是说石油的价格就不会上涨了呢?我不这样认为,美国打压油价,只是靠降低交易杠杆来压制,这只能是增加了油价的炒作难度,但没有杠杆的铁矿石都能暴涨,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油价上涨的步伐未必就此打住。因为石油出产国可以通过调节石油的供应来抬高油价,因为他们也必须维护自身的利益。再来说中国,道理也一样,中国政府说打压物价,但是为啥不狠狠的打压一下稀土的价格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是稀土的主要出产国,我们非但不会打压,还要进行产业整合,哄抬稀土价格。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国内,大量的上游产业整合、垄断,这叫做提高定价能力,定价能力提高了,不提价就减产,例如煤炭和电力、石油。为啥会缺煤?为啥会断油?为啥会停电?这叫做减少供应量,支撑价格的上涨,和19世纪初倒牛奶就是一回事。是靠约谈下游企业,物价上涨能遏制的住么?中国的物价上涨通过出口加工企业再传导至美国,美国的滞涨也将继续深化,继而实现了又一轮物价的上涨。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4 21:03:52 
回复 
  接下来行情我是这样考虑的:
  根据中美战略会谈的结果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中短期内不会改变,而且完全可能加速,加上国内的加息,所以热钱必然流入中国。由于国际社会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增速的减缓和房地产凝聚的风险形成了共识,所以流入国内的热钱的最终流向很可能会发生较大改变,根据高盛所宣扬的看好下半年中国股市来看,国内股市有可能成为外资炒作的对象。由于外资热衷于蓝筹股,所以我看好下一阶段的股市行情,尤其看好大盘股。
  至于国际大宗商品走势,考虑到经济下滑所导致的需求萎缩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否继续的疑虑,按理来说应该下跌。但是深入去观察市场我们发现未必。因为需求减少的因素同样可以用供给减少来抵消,我们已经看见缺电、缺煤、缺油的现象发生了,这正符合和以前我们所知道的倒牛奶现象。而且目前的政策并没有改变贫富分化、钱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基本状况,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钱终究要通过炒作赚钱,所以还是会推高原材料价格。同时由于经济的下滑,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因为经济下滑而面临被迫放松的局面呢?所以我认为需求大幅度萎缩导致危机爆发之前,物价不会大幅度下跌,甚至有些品种有可能再创新高。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5 23:49:05 
回复 
  有一点和兄弟商榷,你有没有判断过通缩的节点大约何时?另外本人觉得以股市期市的敏感性,从以往的经验看,是有很大提前量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已经是做头了,因为离QE2结束太近了,退一万步说有QE3或2.5,也是个双头,很难创新高了.如无,则第二个头低很多,兄弟如何看?
  -----------------------------
  这是个大问题啊!大宗商品是否还有新高,要看几个方面:  
  1.需求的萎缩速度和减产的幅度。如果萎缩的速度快,大宗商品价格就会出现阴跌走势;如果减产的力度更强,商品价格还会出现新高。  
  2.货币的紧缩程度。一方面是美联储,如果因为物价的上涨,迫使美联储开始紧缩,大宗商品肯定下跌;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经济的下滑,导致中国政府被迫停止紧缩政策,甚至再次宽松,大宗商品还得涨。  
  3.有人就会说了,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只要用行政手段压住物价,经济复苏就有了可能。到时候美国因为经济进入健康状态,开始退出刺激政策,这个因素导致物价下跌;另一方面中国因为成功控制物价,实体经济需求增加,促使物价继续上涨。总体上物价呈现出健康缓步上涨的状态。-------有没有这种可能?我认为绝不可能,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危机的根源----贫富分化,发生任何的缓解迹象,所以我们根本不用考虑经济复苏的任何可能性。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5 22:25:49 
回复 
  很有趣,高盛自己提前唱空大宗商品,结果在这轮大宗商品的下跌中,高盛居然还是亏损了。这说明了恶化的经济形势下,没有人可以获益。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5 22:27:16 
回复 
  猪荣基的改革真是把中国害惨了。
  -----------------------------
  同意,在他手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垄断,是我们目前困境的祸根。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5 22:52:56 
回复 
  lz能不能分析一下美国和欧盟的国债问题如何解决?据说有许多著名投机者做空美国国债。
  我是说长远的办法。
  资本的 中国-》美国-》对中国投资 这种资本生态圈还能不能继续?
  随着通胀的持续,资本回报率会降低,当低于美国国债收益率,资本就回流美国,外资出逃,中国出现基本面的衰退,贸易逆差,美国国债进一步下跌,资本加速回流美国。
  -----------------------------
  简单说我的看法:我认为美欧应该减少对实体企业的税收,增加金融行业的税收大力遏制金融行业的发展,减少对穷人的补贴,让实体经济出现活力,同时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当然,这很难,因为他们的执政者必须考虑选民的意愿,即便民众是错误的。  
  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萎缩,外资出逃是时间问题,但应该不是现在。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5 23:49:05 
回复 
   有一点和兄弟商榷,你有没有判断过通缩的节点大约何时?另外本人觉得以股市期市的敏感性,从以往的经验看,是有很大提前量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已经是做头了,因为离QE2结束太近了,退一万步说有QE3或2.5,也是个双头,很难创新高了.如无,则第二个头低很多,兄弟如何看?
  -----------------------------
  这是个大问题啊!大宗商品是否还有新高,要看几个方面:
  1.需求的萎缩速度和减产的幅度。如果萎缩的速度快,大宗商品价格就会出现阴跌走势;如果减产的力度更强,商品价格还会出现新高。
  2.货币的紧缩程度。一方面是美联储,如果因为物价的上涨,迫使美联储开始紧缩,大宗商品肯定下跌;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经济的下滑,导致中国政府被迫停止紧缩政策,甚至再次宽松,大宗商品还得涨。
  3有人就会说了,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只要用行政手段压住物价,经济复苏就有了可能。到时候美国因为经济进入健康状态,开始退出刺激政策,这个因素导致物价下跌;另一方面中国因为成功控制物价,实体经济需求增加,促使物价继续上涨。总体上物价呈现出健康缓步上涨的状态。-------有没有这种可能?我认为绝不可能,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危机的根源----贫富分化,发生任何的缓解迹象,所以我们根本不用考虑经济复苏的任何可能性。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5 23:53:39 
回复 
  关于铁腕改革有不同看法,铁腕改革只完成了一半不到,只是针对经济的改革,而没有进行到后一步对建筑的改革,所以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而后一步才是重点。
  -----------------------------
  我只看到他削弱地方政府的权力实现了权力的聚敛,搞垄断国企实现了财富的聚敛。敛权敛财,很难给他好评。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6 01:13:49 
回复 
  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楼主预测的是中国经济,中国还有一个地方叫香港,尽管现在已经高度依存大陆,那里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
  那么如果您说的中国会走向通缩或是经济倒退,香港经济会怎么发展,因为其货币是和美元挂钩的,会不会反而成为大陆避险资金的去处?对于香港的发展,你怎么看?
  -----------------------------  
  香港是个垄断非常严重的地区,不但经济上遭受垄断,连思想都正在被垄断资本控制,已经没有了内生动力,靠大陆的政策混饭吃。如果不尽快摆脱这个局面,一旦大陆自顾不暇,香港的彻底没落没有丝毫没有疑问。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6 10:06:28 
回复 
  最近媒体报道
  长三角地区 中小企业处境艰难 情况更甚于08年危机时候
  楼主对此 有何看法
  -----------------------------
  中国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正在死亡,这些企业的死亡将导致大量失业和物价上涨。有些人不理解了,为啥还会导致物价上涨呢?因为企业死亡,导致供应减少,所以价格照样涨,当然,不管怎么涨也涨不过原材料。失业又导致需求的萎缩,最终导致通缩,一地鸡毛。如果政策不彻底改变继续自寻死路,中国自由竞争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式,经济失去活力,和日本一样陷入长期衰退。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6 11:03:48 
回复 
  你说的太对了,我也一直在思考,为啥盛世之后都是乱世。其实历史上每次的所谓盛世就是贫富极度分化后,产生的极度奢华和腐败,所以每个朝代的盛世结束后必带来长期的衰败和灭亡。这和国外的高楼效应是一个原理,当少数人口袋里的钱多到盖高楼的时候,经济危机就爆发了。所以当07年的春晚戏子们敲响了盛世的钟声的那一刻起,我就说中国经济要见顶了。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16 20:27:22 
回复 
  楼主,要成功渡过这次危机,是否应减少负债,增加现金流,停止一切新增投资,期待指点!
  -----------------------------
  滞涨之后是通缩。的确不适合投资,这是正常规律下,如果在通缩过程中发现政府大量释放流动性,则应该投机。切勿投资!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20 10:47:24 
回复 
税收政策的走向
  
  前面我们说到了税收政策在调整收入分配中的巨大作用,我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实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政策,就会拉大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而实施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的税收政策,就会缓解贫富差距。那为什么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实施的都是这样的税收政策呢?我们必须承认,在一个社会的发展初期,具有“劫贫”倾向的税收政策为社会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如果当初大举征收所得税、财产税,如何让一部分人快速的先富起来,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呢?不向富人征税,可以鼓励大家争当富人,去投资、去创业、去积累财富,贫困意味着耻辱,创业和投资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最为时尚的词汇,同时,国家经济的活跃度也随着全社会创造财富的热情而明显得到了提高。
  加大贫富差距,确实可以促进社会的快速进步。但是,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当穷人没有钱消费,而富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该如何花钱的时候,新的问题就出现了,新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现在是不是处于这个时期呢?看看近期的新闻:在豪华车市场上,上百万的豪车被秒杀;惠州28岁少妇3.45亿港币买“香港最贵豪宅”;我曾在一个高档别墅的售楼部亲眼看见,一个衣着朴素的60多岁老太婆一口气买下了10套别墅,并称实在不知道买什么好。由此可见,富人的消费已经到了极致,社会迫切需要也完全有条件让“劫富”的税收政策出台。
  那么我们现在是否看到了“劫富”的税收政策了呢?我们看到两件事情:一件是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的上调;另一件是上海、重庆房产税的试点。
  先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上调。据说国家调整个税起征点的目的是减轻群众的税收负担,以达到拉动需求的目的。这个问题全国上上下下沸沸扬扬进行了无数的争吵,据媒体报道,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自4月25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来,仅半个多月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系统已收到超过20万条意见,创人大立法网上征求意见数量的新纪录,不可谓不热闹。无论支持提高起征点也好,反对提高起征点也罢,大家都纠缠在了纷繁复杂的计算之中。还是任大炮在一个节目中的说法比较实在“你们看看钱是不是少交了嘛”,对啊!少交了不就得了,说那么多干吗?节目中反对提高起征点的一方顿时哑口无言。但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我的思考也非常简单:国家税务总局每年的征税任务有没有减少?如果任大炮上缴的所得税少交了,而国家的税收一分钱没有少收,那是谁的钱多交了?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又是穷人多交了。所以我是坚决反对提高所得税起征点的,我只认个死理:一匹狼一只猪一只羊关在一个圈里,既然狼改不了吃肉的本性,它不去咬猪,那肯定是咬了羊嘛,至于用了什么手法,怎么做的账目,我没必要去了解,进行那些无聊的争论。
  再说说上海、重庆的房产税征收试点的问题。政府是不是下了决心开展财产税的征收了呢?我们先看看征收的成效吧:
  上海:约20笔应征房产税已经缴纳,三个月入库税款只有百万元左右,甚至不到上海市的一套房款。
  重庆:到4月28日,重庆已征收房产税79万元。
  为什么只征收了这么一点的钱呢?是征收困难还是其他原因?我们只要看看房产税征收的实施办法就不难得知现在的结果了。上海和重庆的征收房产税办法虽然方法各异、大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完全相同的--------征收的对象都是对新购的房产征收。为什么说只要看这一条就能知道,虽然征收的办法虽然各异,但结果一定相同呢?因为这一条向我们透露出了个重要信息:房产税的征收肯定是雁过拔毛、等猪入锅的征收方式,这只猪买了房子自己跑进来要办产权证了,你把税交了再办,跳进来一只杀一只。这和欧美的按年度征收可谓大相径庭。这种试点,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甚至连连实质性的尝试都不曾进行。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们国家的税收体制并未实质性的向“劫富”的方向转换,由所得税起点的提高可以看出,非但没有转向,甚至还有倒退的迹象。这对于已经处于贫富严重分化的社会,对于由贫富分化所引发的危机来说,丝毫起不到缓解的作用。所以从税收的层面来看,危机所带来的风险还在继续累积。
  但是,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向富人征税是走出经济危机的唯一途径,不管统治者愿意不愿意,要走出危机,继续压榨穷人的老路子已经彻底走不通了。提高所得税,征收以房产税、遗产税势为代表的财产税在10年内势在必行。所以,当我们投资买房,必须想清楚这房子到底是不是你所需要的,我不敢肯定投机买房的对与错,但把买房作为一种投资,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一定是错误的。大家不妨想掂量下,当一个完整的个人资讯系统建立起来后,当地方政府卖完土地,开始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地,而对多余的房产痛下杀手进行征税的时候,你自己手里有几套房子,你每年要交多少税?当每个人因为承受不了重税,都抛出手里多余的房子的时候,有多少房源会涌入市场,而此时你的房子还能值多少钱?
作者:咸聊 回复日期:2011-05-21 13:58:43 
回复 
  制造业“冬天”不期而至 1元服装再现上下九
  ”中小企业生存状态“深度调查之一
  美国经济显示出滞胀迹象。在一季度经济增长大幅下滑至1.8%的情况下,美国4月CPI却同比上涨3.2%,高于市场预期,而与此同时,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环比增长却低于市场预期。中国方面,尽管外贸和经济增长数据依然强劲,然而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在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和市场萎缩的双重挤压下,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冬天已不期而至,...........
  -----------------------------
  上头已经去温州调研了,一切都像高盛说的那样,下半年货币政策的紧缩趋势可能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