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裤裆部凸起图:[灌水]读书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46:33

  
  目录
  弗·恩格斯:序言3-25
  弗·思格斯:第二版序言26-28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31-74
  1,第一阶段:G-W32
  2,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41
  3,第三阶段:W`-G`46
  4,总循环60
  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75-100
  1,简单再生产76
  2,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91
  3,货币积累96
  4,准备金99
  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101-115
  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116-137
  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132
  需求和供给相抵134
  第五章:流通时间138-145
  第六章:流通费用146-170
  一,纯粹的流通费用146
  1,买卖时间146
  2,簿记150
  3,货币153
  二,保管费用154
  1,一般储备的形成155
  2,真正的商品储备161
  三,运输费用167
  第二篇:资本周转
  第七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71-175
  第八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76-203
  1,形式区别176
  2,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189
  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204-210
  第十章: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211-239
  第十一章: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李嘉图240-254
  第十二章:劳动期间255-265
  十三章:生产时间266-275
  第十四章:流通时间276-284
  第十五章: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285-326
  1,劳动期间等于流通期间295
  2,劳动期间大于流通期间300
  3,劳动期间小于流通期间305
  4,结论310
  5,价格变动的影响317
  第十六章:可变资本的周转327-354
  1,年剩余价值率327
  2,单个可变资本的周转343
  3,从社会的角度考察的可变资本的周转348
  第十七章:剩余价值的流通355-388
  1,简单再生产360
  2,积累和扩大再生产382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十八章:导言389-397
  1,研究的对象389
  2,货币资本的作用392
  第十九章: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398-434
  一,重农学派398
  二,亚当*斯密401
  1,斯密的一般观点401
  2,斯密把交换价值分解为V+M410
  3,不变资本部分413
  3,斯密所说的资本和收入419
  5,总结427
  三,以后的经济学家432
  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435-550
  一,问题的提出435
  二,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438
  三,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I(v+m)和IIc的交换442
  四,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447
  五,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458
  六,第I部的不变资本470
  七,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474
  八,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478
  九,对于斯密、施拖尔希和拉姆赛的回顾484
  十,资本和收入:可变资本和工资488
  十一,固定资本的补偿502
  1,损耗的价值部分在货币形式上的补偿506
  2,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512
  3,结论524
  十二,货币材料的再生产527
  十三,德斯杜特·德·特拉西的再生产理论540
  第二十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551-592
  一,第I部类的积累554
  1,货币储藏554
  2,追加的不变资本559
  3,追加的可变资本565
  二,第II部类的积累566
  三,用公式来说明积累571
  1,第一例576
  2,第二例581
  3,积累时IIc的交换588
  4,补充说明591
  注释595-603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5 19:21:00   P4,只要列举一下马克思为第二卷留下的亲笔材料,就可以证明,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以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使他的论述很少能够做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适应他的由于不断进行新的研究而日益扩大的眼界.这个村科包括以下几部分:
  
  P4,首先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四开纸1472页,共23本,写于1861年8月到1863年6月。这是1859年以同一书名在柏林出版的第一册的续篇。从第1-220页(第1-5本),然后再从第1159-1472页(第19-23本),是论述《资本沦》第一卷中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直到卷末所研究的各个题目,是该书现有的最早文稿。从第973-1158灭(第16-18本),是论述资本和利润、利润率、商人资本和货币资本,即那些后来在第三卷手稿中阐述的题目。但是,在第二卷论述的题目和后来在第三卷论述的许多题目,都还没有专门加以整理。它们只是附带地,特别是在手稿的主体部分,第220一972页(第6-15),即《剩余价值理论》里提了一下。这一部分包括政治经济学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的详细的批判史,同时以同前人进行论战的形式,阐述了大多数后来在第二卷和第三卷手稿中专门地、在逻辑的联系上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个手稿的批判部分,除了许多在第二卷和第三卷已经包括的部分之外,我打算保留下来,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出版。这个手稿虽然很有价值,但是能够用于现在出版的第二卷的地方并不多。
  
  P4,按照时间的顺序,接下去是第三卷的手稿。这个手稿至少大部分写于1864年和1865年。马克思在基本上完成这个手稿之后,才着手整理1867年印行的第-卷。我现在正在整理这个第三卷于稿,以便付印。
  
  P7,1870年以后,又有一个间歇期间,这主要是由马克思的病情造成的。他照例是利用这类时间进行各种研究。农学,美国的特别是俄国的土地关系,货币市场和银行业,最后,还有自然科学,如地质学和生理学,特别是独立的数学研究,成了这个时期的许多札记本的内容。1877年初,他感到健康已经恢复列可以进行原来的工作了。1877年3月底,他从上述四份手稿中作出提示和笔记,并以此作为重新修订第二卷的基础。
  
  P8,看来,这时马克思已经明白了,如果他的健康状况不根本好转,他就决不能完成他的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修订工作,使之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事实上,第5-8稿已经够多地留下了他同折磨人的疾病进行顽强斗争的痕迹。第一篇最难的部分在第5稿重新作了修订;第一篇其余的部分和整个第二篇(第十七章除外)没有什么重大的理论上的困难;但是第三篇,即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在马克思看来,非重写不可。因为第2稿在论述再生产时,起初没有考虑到作为再生产媒介的货币流通,后来考虑到这种货币流通就要再论述一次。原来的部分应当去掉,全篇应当改写,以适应作者已经扩大的眼界。这样就产生了第8稿,这是一个只有四开纸70页的笔记本;只要对照一下现在印成的第三篇(采自第2稿的插入部分除外),就可以知道,马克思善于把多少东西压缩到这个篇幅中去。
  
  P8,这个手稿也只是对问题的初步考察:它的首要课题,是且阐述那些对第2稿来说是新获得的观点,而对那些没有新东西可说的论点,就不加考虑了。与第三篇多少有关的第二篇第十七章的重要部分,在这里又作了修改和发挥。逻辑的联系常常中断;有些地方的论述个完整,特别是结尾部分的论述完全是片断的。但是,马克思要说的话,在这里以这种或那种方式都说了。
  
  P13,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类生产剩余价值已经有几百年了,他们渐渐想到剩余价值起源的问题。最早的见解是从商人的直接的实践中产生的:剩余价值产生子于品价值的追加。这种见解曾在重商主义者中间占统治地位,但是詹姆斯·斯图亚特已经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人之所得必然是他人之所失。尽管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在社会主义者中间,这种见解仍然阴魂不散。然而它被亚·斯密从古典科学中赶出去了。
  
  P14,(*)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篇第六章中说:“一旦资本在个别人手中积累起来,其中某些人自然就利用它使勤劳者去劳动,向他们提供原料和生活资抖,以便从他们的劳动产品的出售中,或者说,从这些工人的劳动加到那些原料价值上的东西中,取得利润……工人加到原料上的价值,在这里成两部分,一部分支付工人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企业主的利润,作为他预付在原料和工资上的全部资本的报酬。”稍后,他又说:“一旦一个国家的土地全部变成了私有财产,土地所有者也象所有其他人一样,喜欢在他们未曾播种的地方得到收获,甚至对土地的自然成果也索取地租……工人……必须把用自己的劳动收集或生产的东西让给土地所有者一部分,这一部分,或者说,这一部分的价格,就构成地租。”对于这段话,马克思在上述《批判》手稿第253页中作了如下评注:“可见,亚·斯密把剩余价值,即剩余劳动--已经完成并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超过有酬劳动即超过以工资形式取得自己等价物的劳动的余额--理解为一般范畴,而本来意义上的利润和地租只是这一般范畴的分枝。”
  
  P16,(*)李嘉图比亚·斯密已经前进了一大步。李嘉图关于剩余价值的见解是建立在一种新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的,这种理论在亚*斯密那里虽然已见萌芽,但在应用时又几乎总是被他忘记,这种价值理论成了以后一切经济科学的出发点。李嘉图从商品价值由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引伸出由劳动加到原料中去的价值量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也就是它分割为工资和利润(这里指剩余价值)。他论证了:无论这两部分的比例怎样变动,商品的价值总是不变,这个规律,他认为只有个别例外。他甚至确立了关于工资和剩余价值(在利润形式上理解的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的一些主要规律,尽管他的理解过于一般化(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5章A),他还指出,地租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超过利润的余额。
  
  P18,在二十年代,在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利用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来反对资本主义生产,以及用资产阶级自己的武器来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全部文献中,我们说到的这本小册子,不过是站在员前面的前哨。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5 19:24:00   P21,(***)在剩众价值理论方面,马克恩与他的前人的关系,正如拉瓦锡与普利斯特列和舍勒的关系一样。在马克思以前很久,人们就已经确定我们现在称为剩余价值的那部分产品价值的存在,同样也有人已经多少明确地说过,这部分价值是由什么构成的,也就是说,是由占有者不付等价物的那种劳动的产品构成的。但是到这里人们就止步不前了。其中有些人,即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至多只研究了劳动产品在工人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分配的数量比例。另-些人,即社会主义者,则发现这种分配不公平,并寻求乌托邦的手段来消除这种不公平现象。这两种人都为既有的经济范畴所束缚。
  
  P21,(*********这好象是马克思资本论的恩格斯概括)于是,马克思发表意见了,他的意见是和所有他的前人直接对立的。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他认为,这里摆在他面前的不是无燃素气体,也不是火气,而是氧气;这里的问题不是在于要简单地确认一种经济事实,也不是在于这种事实与永恒公平和真正道德相冲突,而是在于这样一种事实,这种事实必定要使全部经济学发生革命,并且把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钥匙交给那个知道怎样使用它的人。根据这种事实,他研究了全部既有的经济他畴,正象拉瓦锡根据氧气研究了燃素说化学的各种既有的范畴一样。要知道什么是剩余价值,他就必须知道什么是价值。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本身必须首先加以批刘。于是,马克思研究了劳动形成价值的特性,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并确定了价值不外就是这种劳动的凝固,而这一点是洛贝尔图斯始终没有理解的。马克思进而研究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并且论证了商品和商品交换怎样和为什么由于商品内在的价值属性必然要造成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他的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是第一个详尽无遗的货币理论,今天已为大家所默认了。他研究了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并证明这种转化是以劳动力的买卖为基础的。他以劳动力这一创造价值的属性代替了劳动,因而一下子就解决了使李嘉图学派破产的一个难题,也就是解决了资本和劳动的相互交换与李嘉图的劳功决定价值这一规律无法相容这个难题。他确定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就第-个详尽地阐述了剩余价值形成的实际过程,从而说明了这一过程,而这是他的任何一个前人都没有做到的;因而,他确定了资本自身内部的区别,这个区别是洛贝尔图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部完全不可能作出的,但是这个区别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学上最复条的问题的钥匙,关于这一点,这第二卷又是一个最令人信服的证明,以后我们会知道,第三卷更是这佯。马克思还进一步研究了剩余价值本身,发现了它的两种形式,即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并且证明,这两种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发展中起了不同的然而都是决定性的作用。他根据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我们现在才具有的第一个合理的工资理论,第一次指出了资本主义积累史的各个基本特征,并说明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P24,(*)劳动是价值的尺度。但是,活劳动在和资本进行交换时,它的价值小于所交换的物化劳动。工资,一定量活劳动的价值,总是小于同量活劳动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或体现同量活劳动的产品的价值。这个问题这样来理解,实际上是无法解决的。它由马克思正确地提出,因而得到了解答。不是劳动有价值。劳动作为创造价值的活动,不能有特殊的价值,正象重不能有特殊的重量,热不能有特殊的温度,电不能有特殊的电流强度一样。作为商品买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它的价值就决定于它作为社会产品所体现的劳动,就等于它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的劳动。因此,劳动力按照它的这种价值来买卖,是和经济学的价值规律决不矛盾的。
  
  P25,这个第二卷的卓越的研究,以及这种研究在至今几乎还没有人进入的领域内所取得的崭新成果,仅仅是第三卷的内容的引言,而第三卷,将阐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最终结论。等到这个第三卷出版的时候,洛贝尔图斯这个经济学家,就用不着再提了。
  
  P27,为了便于查阅,这里把所采自第2-8稿的地方,简单综合如下:
  第一篇:第31-32页采自第2稿。第32-44页来自第7稿。第44-48页采自第6稿。第48-134页采自策5稿。第134-137页采自读书摘要中的一个注。第138页到本篇未来自第4稿;其中第146-148页有几处来自第8稿,第151页和第158页的注采自第2稿。
  
  第二篇:本篇开头第171-182页是第4稿的结尾。从这里开始到本篇末策388页全部来自第2稿。
  
  第三篇:第十八章:(第389-397页)采自第2稿。第十九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第398-432页)采自第8稿。第三节(第432-434页)来自第2稿。第二十章:第一节(第435-438页)采自第2稿,仅最后一段采自第8稿。第二节(第438-442页)主要采自第2稿,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442-470页)采自第
  8稿。策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第470-487页)采自第2稿。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第488-540页)采自第8稿。第十三节(第以540一550页)采自第2稿。第二十一章;(第551-592页)采自第8稿。
  
  P31,资本的循环过程经过三个阶段,根据第一卷的叙述,这些阶段形成如下的序列:第一阶段: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或者说,完成G-W这个流通行为。 第二阶段: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他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进行活动;他的资本完成生产过程。结果产生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值。第三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回到市场;他的商品转化为贷币,或者说,完成W-G这个流通行为。//因此,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W…P…W`-G`。在这个公式中,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和G`表示由剩余价值增大
  了的W和G。
  
  P34,G-W<(A上Pm下)一经完成,买者就不仅支配着生产一种有用物品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他支配着一种更大的劳动力的使用权,或者说,支配着一个比补偿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量更大的劳动量;同时还支配着使这个劳动量实现或物化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因此,他支配的各种因素所能生产的物品,比这种物品的生产要素有更大的价值,或者说,是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量。因此,他以货币形式预付的价值,现在处在一种实物形式中,在这种形式中,它能够作为会生出剩余价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来实现。换句话说,它处在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的生产资本的状态或形式中。这种形式的资本,称为P。
  
  P34,G是货币状态或货币形式的资本价值--货币资本。
  
  P34,因此,G-W<(A上Pm下),或它的一般形式G-W,即商品购买的总和,这个一般商品流通的行为,作为资本的独立循环过程的阶段来看,同时又是资本价值由货币形式到生产形式的转化,或者简单地说,是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可见,在这里首先考察的循环公式中,货币表现为资本价值的第一个承担者,而货币资本也就表现为资本预付的形式。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6 19:08:00   P35,在G-W<(A上Pm下)中执行货币资本职能的货币的一部分,会由于这个流通本身的完成转而去执行一种职能,在这种职能上,它的资本性质消失了,但它的货币性质保留下来。货币资本G的流通分为G-Pm和G-A,即购买生产资料和购买劳动力。让我们单独考察一下后一个过程。G-A,从资本家方面看,是购买劳动力,从工人即劳动力的所有者方面看,是出卖劳动力--这里可以说是出卖劳动,因为是以工资形式为前提的。在这里,和任何一种购买一样,对买者来说是G-W(=G-A),对卖者(工人)来说是A-G(=W-G),是出卖他的劳动力。这是商品的第一流通阶段或第一形态变化(第1卷第3章第2节a);从劳动的卖者方面看,就是他的商品转化为它的货币形式。工人把他由此获得的货币,逐渐地耗费在一个满足他的需要的商品额上,即耗费在消费品上。因此,他的商品的总流通表现为人A-G-W,首先是A-G(=W-G),然后是G-W,也就是表现为简单商品流通的一般形式W-G-W。这里,货币只是充当转瞬即逝的流通手段,只是充当商品和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物。
  
  P36,G-A一般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但是,绝不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即由于劳动力的购买是这样一种购买契约,按照这个契约,提供的劳动量,一定要大于补偿劳动力价格即工资所必需的量,也就是,一定要提供剩余劳动,--这是预付价值资本化或者说剩余价值生产的根本条件。相反,是由于它的形式,由于劳动是以工资的形式用货币购买的,而这一点被认为是货币经济的标志。
  
  P36,在这里,被当作特征的,也不是形式的不合理。相反,这种不合理正好被忽视了。这种不合理在于:作为价值形成要素的劳动本身不能具有价值,从而,一定量劳动也不能具有在它的价格上,在它和一定量货币的等价上表现出来的价值。但是我们知道,工资只是一个伪装的形式。。。。。
  
  P37,(***?)货币究竟转化为哪一种商品,对货币来说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货币是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形式,一切商品都已经用它们的价格表示出,它们在观念上代表一定的货币额,等待着向货币的转化,并且只有通过同货币的换位,它们才取得一种形式,使自己可以转化为自己的所有者的使用价值。因此,一旦劳动力作为它的所有者的商品出现于市场,它的出卖采取劳动报酬的形式或工资的形式,那末,它的买卖和任何其他商品的买卖相比,就没有什么更引人注目的了。成为特征的,并不是劳动力这种商品能够买卖,而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这里用使用价值是否有混淆的效果?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交换价值可以等价交换吧?,金三)
  
  P37,(*****)既然生产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是由商品构成的,资本家就得通过G-W<(A上Pm下),通过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来完成这两个因素的结合。
  
  P37,(***)从工人方面看:他的劳动力,只有通过出卖而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时候,才可能从事生产活动。因此,在出卖之前,劳动力是和生产资料,和它的活动的物的条件相分离的。在这种分离状态中,它既不能直接用来为它的所有者生产使用价值,也不能用来生产商品,使它的所有者能够依靠这种商品的出售而维持生活。但是,劳动力一经出卖而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它就同生产资料一样,成了它的买者的生产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P38,(***)这是买和卖,是货币关系,但这种买和卖的前提是:买者是资本家,卖者是雇佣工人。而这种关系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劳动力实现的条件----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已经作为别人的财产而和劳动力的所有者相分离了。
  
  P39,奴隶的买卖,按其形式来说,也是商品的买卖。但是如果没有奴隶制,货币就不能执行这种职能。有了奴隶制,货币才能用来购买奴隶。相反,买者手中的货币无论怎样充足,也不会使奴隶制成为可能。
  
  P40,(*****)因此,问题的实质,在这里作为G-W<(A上Pm下)行为的基础池是分配。所谓分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消费资料的分配,而是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其中物的因素集中在一方,劳动力则与物的因素相分离,处在另一方。
  
  P40,我们以前已经看到,贸本主义生产一经确立,就会在它的发展中不仅使这种分离再生产出来,而且使之以越来越大的规模扩大,以至成为普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状态。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6 19:09:00   P44,它首先是使商品生产普遍化,然后使一切商品生产逐步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
  
  P44,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在当前考察的场合,自由工人和他的生产资料的分离,是既定的出发点,并且我们已经看到,二者在资本家手中是怎样和在什么条件下结合起来的--就是作为他的资本的生产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的。因此,形成商品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这样结合起来一同进入的现实过程,即生产过程,本身就成为资本的一种职能,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而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性质,我们已经在本书第一卷作了详细的阐述。任何商品生产的经营都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经营;但是,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剥削方式,这种剥削方式在它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劳动过程的组织和技术的巨大成就,使社会的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变革,并且不可比拟地超越了以前的一切时期。
  
  P45,因此,正如人类劳功力并非天然是资本一样,生产资料也并非天然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生产资料才取得这种独特的社会性质,正如只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贵金属才获得贷币的独特的社会性质,货币才获得货币资本的独特的社会性质一样。
  
  P45,因此,产品不只是商品,而且是孕育着剽余价值的商品。它的价值=P+M,等于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本的价值P,加上这个生产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Mo
  
  P46,因此,在第一阶段G-W和最后阶段W-G之间,出现了一种本质的区别。在前一个阶段上,预付的货币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是因为它借助于流通而转化为各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在后一个阶段上,商品能够执行资本的职能,只是由于在它的流通开始以前,它已经现成地从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资本性质。
  
  P49,那末,W`-G’=(W十w)-(G十g),因此,G-W…P…W`-G`这一循环,用详细的形式表示,
  就是G-W<(A上Pm下)…P…(W十w)-(G十g)。
  
  P49,在第一阶段,资本家从真正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取得了使用物品;在第三阶段,他把商品投回,但只是投回到一个市场,即真正的商品市场。而如果他通过他的商品从市场又取得了比他原来投入的价值更多的价们,那末,这只是因为他投入的商品价值大于他原来取得的商品价值。他投入价值G,取得相等的价值W;他投入W十w,取得相等的价值G十g。--用我们的例子来说,G等于8440磅纱的价值;但他在市场上投入了10000磅纱,因此,他投入市场的价值大于他从市场取得的价值。另一方面,他能够把这个已经增大的价值投入市场,只是因为他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剥削劳动力,生产了剩余价值(作为产品的一个部分,表现在剩余产品中)。这个商品量,只有作为这个过程的产物,才是商品资本,才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承担者。由于W`-G`的完成,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都得到了实现。
  
  P51,因此,生产过程只是表现为资本价值的流通过程的中断,在这以前,资本价值只经过了第一阶段G-W。在W在物质上和价值上发生变化之后,资本价值才经过第二阶段即终结阶段W-G。但是,就资本价值本身来考察,它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发生了使用形式的变化。它以前是作为422镑的价值存在于A和Pm中,现在是作为422镑的价值存在于8440磅纱中。因此,如果我们把剩余价值撇开,只考察资本价值的流通过程的两个阶段,那末资本价值所经过的,既是(1)G-W和(2)W-G,在这里,第二个W虽然和第一个W有不同的使用形式,但有相同的价值,所以是G-W-G。这个流通形式,由于商品的方向相反的两次换位,即由货币转化为商品和由商品转化为货币,就必然使以货可形式预付的价值回到它的货币形式再转化为货币。
  
  P52,因此,这里要指出两点。第一,资本价值最后再转化为它原来的货币形式,是商品资本的职能。第二,这种职能包含着剩余价值由原来的商品形式到货币形式的第一形式转化。因此,在这里,货币形式起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原来以货币预付的价值的复归形式,就是说,回到过程开始时的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原来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的价值的第一转化形式。如果构成商品资本的商品,象这里假定的那样,是按照它们的价值出售的,那末,W十w就会转化为价值相等的G十g。已经实现的商品资本,现在以G十g(422镑十78镑=500镑)的形式存在于资本家手中。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现在都是作为货币存在的,因而都处在一般等价物的形式中。
  
  P53,G`)G,G`一G=M,即剩余价值。
  
  P52,(***)G`是作为资本关系存在的;G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货币,而是明显地成了货币资本,它表现为-个已经自行增殖的价值,因而也具有自行增殖即比原有价值生出更多价值的属性。G所以成为资本,是由它对G`的另一个部分的关系决定的,后者是由它生出的,是它作为原因引起的,是它作为基础产生的结果。因此,G`是一个内部分化了的、自身在职能上(概念上)区别开来的、表现着资本关系的价值额。
  
  P53,(*****)但是,这里表现出的只是结果,而没有表现出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的媒介。(公式过程是这个结果的内在媒介?社会、市场是这个结果的外部媒介?金三)
  
  P53,(***)在货币上,商品的一切差别都消灭了,因为货币正是一切商品的共同的等价形式。
  
  P53,(***)因此,已经实现的资本在这里,在过程终结时具有的货币表现,是资本关系的没有概念的表现。
  
  P54,表现为G`,不是贷币资本的能动的职能,相反,货币资本本身表现为G`,是W`的职能。。。。。在G…G`循环不断反复时,G`分成两个流通,资本流通和剩余价值流通,因而两个部分不仅在量上执行不同的职能,而且在质上执行不同的职能,G执行的职能不同于g。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6 19:11:00   P56,G`=G十g,虽然是资本的没有概念的形式,但只有它同时才是已经实现的形式的货币资本,是已经生出货币的货币。
  
  P59,(*****)G`和W`是同一个东西,表现着同一个东西,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它们不是作为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互相区别,而是作为货币和商品互相区别。既然它们都代表已经增范的价值,都代表发挥了资本作用的资本,所以,它们都只是表现生产资本的职能的结果,只有在这种职能中资本价值才能生出价值。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二者,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都是资本的存在方式。一个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另一个是商品形式的资本。因此,使它们互相区别的特殊职能,只能是货币职能和商品职能之间的区别。商品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直接产物,使人想起它的这种起源,因而,它在这种形式上比货币资本较为合理,不象货币资本那样没有概念,在货币资本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任何痕迹都已消失,正象在货币上商品的一切特殊的使用形式都消失一样。。。。。G-W<(A上Pm下)…P…G`(G十g)。
  
  P62,因此,生产过程和流通的单纯形式上的形您变化不用,表现为资本的现实的形态变化。
  
  P63,(*******)现在让我们来考察总运动G-W…P…W`-G`,或它的详细形式G-W<(A上Pm下)…P…W`(W十w)-G’(G十g)。在这里,资本表现为一个价值,它经过一系列互相联系的、互为条件的转化,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而这些形态变化也就形成总过程的一系列阶段。在这些阶段中,两个属于流通领域,一个属于生产领域。在每个这样的阶段中,资本价值都处在和不同的特殊职能相适应的不同形态上。在这个运动中,预付的价值不仅保存了,而且增长了,它的量增加了。最后,在终结阶段,它回到总过程开始时它原有的形式。因此,这个总过程是循环过程。
  
  P63,(***)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两种形式,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 因此,在这里,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并不是指这样一些独立的资本,这些独立的资本的职能形成同样独立的、彼此分离的营业部门的内容。在这里,它们只是指产业资本的特殊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依次采取所有这三种形式的。
  
  P66,因此,运输业的公式应该是G-W<(A上Pm下)…P-G`,因为被支付的和被消费的,是生产过程本身,而不是能和它分离的产品。因此,这个公式和贵金属生产的公式,在形式上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这里,G`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效用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离开生产过程的金或银的实物形式。
  
  P66,产业资本是唯一的这样一种资本存在方式,在这种存在方式中,资本的职能不仅是占有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而且同时是创造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因此,产业资本决定了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产业资本的存在,包含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的存在。随着产业资本支配社会的生产,技术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组织就会发生变革,从而社会的经济历史类型也会发生变革。那几种在产业资本以前,在已成过去的或正在衰落的社会生产状态中就已出现的资本,不仅要从属于产业资本,要和产业资本相适应来改变它们的职能的机构,而且只能在产业资本的基础上运动,从而要和它们的这个基础同生死共存亡。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在它们以其职能作为特殊营业部门的承担者和产业资本并列出现时,也只是产业资本在流通领域时而采取时而抛弃的不同职能形式由于社会分工而独立的和片面发展的存在形式。
  
  P71,(*)因此,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从而最明显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产业资本的目的和动机--价值增殖,赚钱和积累--表现得最为醒目(为贵卖而买)。因为第一阶段是G-W,所以也表明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来自商品市场,同样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都受流通、商业制约。货币资本的循环不仅是商品生产;这种循环本身只有通过流通才能进行,它是以流通为前提的。这一点已经很清楚,因为属于流通的形式G是预付资本价值的最初的纯粹的形式,而在其他两种循环形式中则不是这样。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7 19:03:00   P74,(***)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作为前提存在,也就是说,处在由资本主义生产决定的社会状态中,那末,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就是货币资本的循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经常存在要以不断更新的P…P循环为前提。(P…P恐怕也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吧?也是萌芽资本主义的基础吧?不单单是前提?金三)
  
  P75,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是;P…W`-G`-W…P。这个循环表示生产资本职能的周期更新,也就是表示再生产,或者说,表示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增殖价值的再生产过程;它不仅表示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表示剩余价值的周期再产;它表示,处在生产形式上的产业资本不是执行一次职能,而是周期反复地执行职能,因此,过程的重新开始,已由起点本身规定了。
  
  P75,第一,在第一种形式G…G’中,生产过程,即P的职能,使货币资本的流通中断,只是在G-W和W`-G`这两个阶段之间充当媒介;而在这里,产业资本的总流通过程,它在流通阶段的全部运动,只是发生在作为始极使循环开始的生产资本,和作为终极以同一形式即以循环重新开始的形式使循环结束的生产资本这二者之间,使二者中断,从而只是充当二者之间的媒介。真正的流通,只是表现为周期更新的和通过更新而连续进行的再生产的媒介。
  
  P76,第二,总流通表现的形式和它在货币资本循环中具有的形式相反。在货币资本的循环中,檄开价值规定不说,总流通的形式是G-W-G(G-W.W-G);在生产资本的循环中,同样撇开价值规定不说,总流通的形式却是W-G-W(W-G.G-W),所以是简单商品流通的形式。
  
  P79,此外,就不可分割的具有连续性肋商品体来说,它的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实际上是观念地分割开来的。以伦敦的建筑业为例,这种营业大部分依靠信用经营,建筑业主依照房屋建造的各个阶段取得垫款。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整座房屋,而只是将要建成的房屋的一个现实存在的部分。因此,不管这个部分多么现实,也只是整座房屋的一个观念上的部分。但是,作为取得追加垫款的保证,它已经是足够现实的了。
  
  P80,我们已经假定是简单再生产,也就是假定g-w和G-W完全分开。由于w-g-w和W-G-W这两个流通既一般形式来说都属于商品流通的范围(因此,也没有表示出两极之间的价值差别),所以很容易象庸俗经济学那样,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看作单纯的商品生产,看作用于某种消费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资本家生产这些商品,照庸俗经济学的错误论断,不过是为了用具有别种使用价值的商品来代替或者交换这些商品。
  
  P82,因此,资本家投入流通的商品且的现实的最终的形态变化,W-G,商品量的最后进入消费,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同这个商品量作为资本家的商品资本执行职能时所经历的形态变化完全分离开来。在资本流通中完成的同一个形态变化,还要在一般流通的领域内继续完成。
  
  P86,(***)在G…G‘中,,G是资本价值的原有形式,资本价值抛弃这种形式,是为了再取得这种形式。在P…W`-G`-W…P中,G只是在过程中取得的形式,还在过程中就又被抛弃。货币形式在这里只表现为资本的转瞬即逝的独立的价值形式;作为W`的资本,渴望取得这种形式,而作为G`的资本,一旦蛹化为这种形式,则渴望放弃它,以便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形式。资本只要停留在贷币形式上,就不执行资本的职能,从而不增殖价值;这个资本就闲置起来。在这里,G是起流通手段的作用,但是,它是起资本的流通手段的作用。(在马克思的手稿中这里有一个注:“驳图克”--编者注)
  
  P87,(*******)因此,P…W`-G`-W…P的详细形式是(二层公式金三解释笔记):P…W`(W+w)-G`(G+g)-W(W+w),在这个环节结束后,产生可以简单再生产的W和剩余产品w,W继续进入生产过程W<(A上Pm下)…P
  
  P87,(分析上面:)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就是为生产商品而购买商品。只有消费是这种生产消费,它才进入资本本身的循环;而这种消费的条件是,通过这样消费掉的商品生产出剩余价值。这和以维持生产者的生存为目的的生产,甚至商品生产,是很不相同的。这样一种由剩余价值的生产所决定的用商品代替商品,和本来的产品交换(只是以货币为媒介)完全不同。可是,经济学家们竞以此证明生产过须是没有可能的。
  
  P88,(*****)W`一旦卖出,转化为货币,就可以再转化为劳动过程的从而再生产过程的各种现实因素。因此W`是由最后的消费者购买,还是由想转卖的商人购买,这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所生产出的商品量的多少,取决于这种生产的规模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而不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待满足的裔要的预定范围。在大量生产中,直接购买者除了别的产业资本家外,只能是大商人。在一定的界限内,尽管再生产过程排出的商品还没有实际进入个人消费或生产消费,再生产过程还可以按相同的或扩大的规模进行。商品的消钱不进入这个商品从中出来的资本循环。(这难道就是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金三)。。。。。于是危机爆发了。它不是表现在消费需求,即个人消费需求的直接缩减上,而是表现在资本对资本的交换,即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缩减上。(然!金三)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7 19:04:00   P90,(***)但在这里,同时再一次证明了,货币资本在产业资本的循环中,除执行货币职能外,不执行其他任何职能,并且这种货币职能只是由于它和这种循环的其他阶段的联系,才同时具有资本职能的意义。(要是这么说来的话,外资在产业中就是根本不需要的?金三)
  
  P90,把G`表现为g对G的关系,表现为资本关系,直接地说,不是货币资本的职能,而是商品资本W`的职能;商品资本W`本身,作为w和W的关系,又只是表示生产过程的结果,只是表示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自行增殖的结果。
  
  P91,(*)但是,在两种场合,货币资本停留在货币状态中,都是运动中断的结果,不管这种运动中断是合乎目的的还是违反目的的,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是与职能相适应的还是与职能相违背的。(原来这样的货币现象是结果啊!货币不进入生产,于是就有泡沫!?金三)
  
  P91,(***)生产过程可能扩大的比例不是任意规定的,而是技术上规定的,因此,已经实现的剩余价值虽然要资本化,但往往要经过若干次循环的反复,才能增长到必要的规模(也就是要积累到必要的规模),这时它才能实际执行追加资本的职能,即进入处在过程中的资本价值的循环。因此,这个剩余价值凝结为储藏货币,并在这一形式上形成潜在的货币资本。这种货币资本所以是潜在的,因为在它停留于货币形式时,不能作为资本发生作用。可见,在这里,货币贮藏表现为一种包含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随着它发生,但同时又和它有本质区别的要素。因为潜在的货币资本的形成并不使再生产过程本身扩大。正好相反,潜在的货币资本在这里形成,倒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者不能直接扩大他的生产的规模。(这里的对立矛盾,也许正是资本市场存在的二个基础!?金三)
  
  P92,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性质,是由预付资本价值的增殖决定的,就是说,首先是由生产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决定的;其次(参看第1卷第22章)是由资本的生产,即由剩余价值到资本的转化决定的。积累或规模扩大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不断扩大,从而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手段,是资本家的个人目的,并且包含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趋势中,但是后来,如第一卷指出的,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它对于任何单个资本家都成为一种必要。他的资本的不断增大成为保存他的资本的条件。
  
  P94,在P…P`中,P`所表示的,不是剩余价值生产出来,而是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已经资本化,就是说,资本已经积累,因此,P`和P不同,它是由原有的资本价值加上在这个资本价值的运动中积只
  起来的资本的价值构成的。
  
  P94,(*****)作为G…G`的单纯终结的G`,以及在这一切循环中出现的W`,就其自身来看,不是表现运动,而是表现运动的结果,即以商品形式或货币形式实现的资本价值的增殖,因而是把资本价值表现为G十g或W+w,表现为资本价值和它的幼仔剩余价值的关系。它们把这个结果表现为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不同的流通形式。但是不论在W`形式上,还是在G`形式上,所发生的价值增殖本身,既不是货币资本的职能,也不是商品资本的职能。作为与产业资本的特殊职能相适应的不同的特殊形式或存在方式,货币资本只能完成货币的职能,商品资本只能完成商品的职能,二者的区别只是货币和商品的区别。同样,生产资本形式的产业资本,也和任何别一种形成产品的劳动过程一样,只能由这样的要素构成一方面是物化的劳动条件(生产资料),另一方面是生产地(有目的地)发挥作用的劳动力。产业资本在生产领域只能存在于和一般生产过程,从而也和非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构成中,同样,它在流通领域也只能存在于两种和流通领域相适应的形式,即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中。但是,由于劳动力是别人的劳动力,资本家要从劳动力所有者那里购买劳动力,就象要从其他商品所有者那里购买生产资料完全一样,所以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从一开始就表现为生产资本,因而生产过程本身也表现为产业资本的生产职能,同样,货币和商品也表现为同一产业资本的流通形式,因而,它们的职能也表现为产业资本的流通职能,这些职能或者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的先导,或者是从生产资本的职能产生。在这里,货币职能和商品职能所以同时又是货币资本的职能和商品资本的职能,只是由于它们作为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不同阶段上所要完成的职能的形式是互相联系的。因此,企图从货币和商品的资本性质得出表明货币所以是货币,商品所以是商品的特征的那些属性和职能,是错误的;反过来,企图从生产资本来取的生产资料这一存在方式得出生产资本的属性,同样是错误的。
  
  P95,一旦G`或W`作为G十g或W十w固定下来,即作为资本价值和它的分孽剩余价值的关系固定下来,这种关系就会在两种形式上表示出来,一次是在货币形式上,一次是在商品形式上,不过这对问题本身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这种关系既不是来源于货币本身所有的属性和职能,也不是来源于商品本身所有的属性和职能。在这两个场合,表明资本特征的属性,即资本是生出价值的价值,只表现为结果。W`始终是P的职能的产物,G`始终只是W’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转化形式。
  
  P96,已经增大的P`在重新开始时是作为P出现,和简单再生产P…P中的P没有什么两样。
  
  P96,在G`-W`<(A上Pm下)阶段上,已经增大的量只是由W`表示出来,而不是由A`和Pm`表示出来。因为W是A和Pm之和,所以W`已经表示出,其中包含的A和Pm之和大于原来的P。其次,如果使用A`和Pm`这样的符号,那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知道,在资本增大时,资本的价值构成也会发生变化,随着这种变化,Pm的价值增大,A的价值总是相对地减少,甚至往往是绝对地减少。
  
  
  P97,因此,g就在这个间歇期间积累起来,这种积累,不是g本身的职能,而是P…P反复进行的结果。g本身的职能是停留在货币状态中,直到它由价值增殖的反复循环即由外部得到充分的追加,达到它为了能动地执行职能而必须具有的最低限量。g只有达到这种最低限量,才能实际作为贷币资本,在这里就是作为正在执行职能的货币资本G的积累部分,同G一道执行职能。在这个间歇期间,它积累着,只是存在于一个正在形成、正在增长的贮藏货币的形式中。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7 19:05:00   P101,商品资本循环的总公式是:W`-G`-W…P…W`
  
  P101,在G…G`中,流通形式是G-W…W`-G=G-W-G。在P…P中则相反,流通形式却是W`-G.G-W=W-G-W。在W`…W`中,流通形式与后一个形式相同。
  
  P103,因此,W`决不能作为单纯的W,作为资本价值的单纯商品形式来开始循环。作为商品资本,它总是一个二重物。从使用价值的观点看,它是P执行职能的产物,在这里是纱,而作为商品来自流通的P的要素,即A和Pm,只是作为这种产品的产品形成要素发生作用。第二,从价值的观点看,它是资本价值P加上P执行职能时产生的剩余价值m。
  
  P107,在形式I G…G`中,生产过程出现在资本流通的两个互相补充又互相对立的阶段的中间;在终结阶段W`-G`出现以前,它已经过去了。。。。。在这里,一般的运动是G…G`,即由货币到更多的货币。
  
  P107,(***)在形式II P…W`-G`-W…P(P`)中,总流通过程跟随在第一个P的后面,发生在第二个P的前面;但它的顺序和形式I中相反。。。。。。运动的一般形式P…P是再生产的形式,它与G…G`不同,不表示价值增殖是过程的目的。因此这个形式使古典经济学更加容易忽视生产过程的确定的资本主义形式,而把生产本身说成是过程的目的,好象就是要尽可能多和尽可能便宜地进行生产,要使产品去交换尽可能多样的其他产品,一部分用于生产的更新(G-W),一部分用于消费(g-w)。在这里,由于G和g只是转瞬即逝的流通手段,所以,贷币和货币资本的特性都可能被忽视,全部过程也显得简单和自然,也就是说,具有浅薄的唯理论的自然性。同样,在考察商品资本时,利润有时被忘,在说到作为总体的生产循环时,商员资本不过作为商品出现;而在说到价值的组成部分时,商品资本则作为商品资本出现。当然,积柒也是用和生产一样的方式来表达的。
  
  P108,在形式III W`-G`-W…P…W`中,循环由流通过程的两个阶段开始,并且和形式II P…P中的顺序相同;然后出现的是P,并且它和形式I中一样执行职能,即进行生产过程;循环以生产过程的结果W`结束。。。。。结束。所以,二者都必须继续进行,因而部包含着再生产。形式III的总循环是W`…W`。
  
  P110,(***)因此,I的G`是W`的转化形式;II终点上的P是G的转化形式(在I与II中,这种转化都是由商品流通的简单行为,由商品和货币的形式换位引起的);III的W`是生产资本P的转化形式。不过在III中,第一,这种转化不仅关系列资本的职能形式,而且也关系列它的价值量;第二,这种转化不是属于流通过程的单纯形式换位的结果,而是生产资本各个商品组成部分的使用形式和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现实转化的结果。
  
  金三:阅读到这里,才能充分体会到,黒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在黑格尔那里是: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在马克思这里是:生产、货币、商品。黑格尔是思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资本是思维还是存在呢?意识、自我意识、理性,是思维和存在在时间和空间中异化。生产、货币、商品,都有一个基础是资本。可见马克思提出了问题,研究了问题,研究到这个程度以后,没有把研究指向哲学,把研究指向了经济,没有进入到一的领域,进入到多的领域,这就让我想起巴门尼德斯篇中,巴门尼德对柏拉图的劝戒。
  
  P110,(***) 始极的形式G、P、W`,是各相应的循环I、II、III的前提,在终极上复归的形式,是由循环本身的形态变化序列所引起的,因而是受它制约的。
  
  P111,(*******)生产资本的存在为前提。在形式I中,G可以是历史舞台上出现的第一个货币资本,在形式II,P也可以是历史舞台上出现的第一个生产资本,但是形式III(二层公式金三解释笔记):W`(W+w)-G`(G+g)-中的一部分W<(A上Pm下)…P…W`;另一部分w。以W两次存在于循环之外为前提。一次是在W`-G`-W<(A上Pm下)循环中。这个W,只要它由Pm构成,就是卖者手中的商品;只要它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商品资本;即使不是,它也在商人手中表现为商品资本。另一次是w-g-w中的第二个w,它也必须作为商品存在,以便能被人购买。总之,A和Pm不管是不是商品资本,都和W`一样是商品,并且互相作为商品发生关系。w-g-w中的第二个w,也是如此。因此,如果W`=W(A十Pm),它就有商品作为自己的形成要素,并且必须在流通中用同样的商品来补偿;w-g-w中的第二个w,也必须在流通中用另一些同样的商品来补偿。
  
  金三:看了这三章,尤其是对公式深入分析(三个带七星的公式),就能体会到:马克思想把人从货币流通中捞起来,把人从生产流通中捞起来,把人从商品流通中捞起来,以至于,把人的价值从商品的价值中捞起来,把人从资本中捞起来。然而,人除了是公式中的A以外,又能如何,当然,也正是因为人是A了,货币,生产。商品,又是各种形式,而本质是A。
  
  P111,(*****)构成生产资本P的商品要素A和Pm,作为P的存在形式,具有和它们在不同的商品市场上被搜集时不同的形态。它们现在结合起来了,在这种组合中,它们就能够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这正是我上面一些思考的归纳啊!!!金三)
  
  

作者:几米香  回复日期:2005-11-18 9:44:00   :)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8 19:15:00   P113,(***)例如,如果我们考察一个国家的全部年商品产品,分析其中一部分补偿一切单个企业的生产资本,另一部分进入不同阶级的个人消费的运动,那末,我们就把W`…W`看作社会资本和由此产生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运动形式。社会资本=单个资本(包括股份资本;如果政府在采矿业、铁路等等上面使用生产的雇佣劳动,起产业资本家的作用,那也包括国家资本)之和,社合资本的总运动=各单个资本的运动的代数和,这一事实并不排除:这个运动,作为一个孤立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来看,和同一个运动,作为社会资本总运动的一部分来看,即和社会资本的其他部分的运动联系起来看,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同时,这个运动还会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考察一个单独的单个资本的循环时必须事先已经解决,而不是要由这种考察去解决。
  
  P114,(***)在W`…W`公式上,商品资本即按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总产品的运动,既是单个资本的独立循环的前提,又受这种循环的制约。因此,要把握住这个形式的特征,仅仅指出,W`-G`和G-W
  这两个形态变化,一方面是资本形态变化巾职能上确定的阶段,另一方面又是一般商品流通的环节,就已经不够了。还必须弄清楚一个单个资本的形态变化同其他单个资本的形态变化的错综关系,以及它同总产品中决定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的错综关系。因此,在分析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时,我们主要是用前两个形式作为基础。
  
  P115,(*****)W`…W`是魁奈《经济表》的基础。他选用这个形式,而不选用P…P形式,来和G…G`(重商主义体系孤立地坚持的形式)相对立,这就显尔出他的伟大的正确的见识。
  
  在这里,我思考的是,马克思在W流通中已经认识到个体和整体的关系,并且还指出W`和W的区别。同样的问题,应该也在G中存在的。这么看来,还是P是最简单的。单个的看,也许是这样。然而把P、W、G,单个和整体,都放在一个系统考察,那问题就是很复杂了,甚至也不是“系统论”可以解决的。
  
  P116,如果用Ck代表总流通过场这三个公式可以表示如下:(I)G-W…P…W`-G`;(II)P…Ck…P;(III)Ck…P(W`)。
  
  P116,如果我们对这三个形式进行总的考察,那末,过程的所有前提都表现为过程的结果,表现为过程本身所产生的前提。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点、经过点和复归点。总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成为流通过程的媒介,反之亦然。
  
  P116,所有这三个循环部有一个共同点:价值增殖是决定目的,是动机。在形式I中,这一点已经在形式上表现出来了。形式II是以P即价值增殖过程本身开始的。在形式III中,即使运动以同样规模反复进行,很环也是以已经增殖的价值开始,而以重新增殖的价值结束的。
  
  P117,(***)因此,全部区别表现为单纯形式上的区别,或者此表现为单纯主观上的、只对考察者才存在的区别。
  
  P117,(*) 如果把任何一种循环都看作不同的单个产业资本所处的特殊的运动形式,那末,这种区别也始终只是作为一种个别的区别而存在。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单个产业资本都是同时处在所有这三种循环中。这三种循环,三种资本形态的这些再生产形式,是连续地并列进行的。
  
  P119,因此,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但是,它之所以能够成为这种统一,只是由于资本的每个不同部分能够依次经过相继进行的各个循环阶段,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到另一种职能形式,因而,只是由于产业资本作为这些部分的整体同时处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和职能中,从而同时经过所有这三个循环。
  
  P122,(*****)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包含着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它是一种运劝,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那些把价值的独立性看作是单纯抽象的人忘记了,产业资本的运动就是这种抽象的实现。在这里,价值经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运动,在其中它保存自己,同时使自己增殖,增大。因为我们在这里研究的首先是单纯的运动形式,所以对资本价值在它的循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革命就不去考虑了;但是很明显,尽管发生各种价值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只有在资本价值增殖时,也就是在它作为独立价值完成它的循环过程时,因而只有在价值革命拉某种方式得到克服和抵销时,才能够存在相继续存在。资本的运动所以会表现为产业资本家个人的行动,是因为他作为商品和劳动的买者,作为商品的卖者和作为生产的资本家执行职能,因而通过他的话动来促成这种循环。如果社会资本的价值发生价值革命,他个人的资本就可能受到这一革命的损害而归于灭亡,因为它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价值运动的条件。价值革命越是尖锐,越是频繁,独立价值的那种自动的、以天然的自然过程的威力来发生作用的运动,就越是和资本家个人的先见和打算背道而驰,正常的生产过程就越是屈服于不正常的投机,单个资本的存在就越是要冒巨大的危险。因此,这些周期性的价值革命证实了它们似乎应该否定的东西,即证实了价值作为资本所获得的、通过自身的运动而保持和加强的独立性。
  
  P122,(*)处在过程中的资本的这个形态变化序列,包含着在循环中变化了的资本价值量和原有价值的不断比较。如果说价值对于形成价值的力里即劳动力的独立性是在G-A行为(劳动力的购买)中开始的,并在剥削92动力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的,那末,价值的这种独立性就没有在这个循环中再表现出来,在这个循环中,货币、商品和生产要素只是处在过程中的资本价值的互相交替的形式,过去的价位置是和现在的已经变化的资本价值量相比较的。
  
  P123,(*)贝利否定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征的价值独立性,而把它看作是某些经济学家的幻想,他说:“价值是同时存在的各商品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这样的商品能够互相交换。”他这样说,是为了反对对不同时期的商品价值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只要把每个时期的货币价值固定下来,就仅仅是在不同时朗为生产同一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消耗的比较。他的这种看法是由他的总的误解产生的。他认为,交换价值=价值,价值形式就是价值本身;因此,如果商品价值不是能动地作为交换价值执行职能,从而在实际上不能互相交换,那末,它们就是不能互相比较的。这样,他就丝毫没有觉察到,只有价值在自己循环的不同阶段(决不是同时存在的,而是相继进行的)保持着它自身的同一性,并且和它自身进行比较,它才作为资本价值或资本执行职能。
  
  P12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进展,每一单个生产过程的规模会扩大,预付资本的最低限员也会随之增加,所以除了其他情况外,又加上这个情况,使产业资本家的职能越来越转化为各自独立或互相继合的大货币资本家的垄断。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8 19:17:00   P127,(***)作为它们来源的生产过程的性质如何是没有关系的;它们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执行职能,作为商品进入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所包含的剩余价值的流通。因此,商品来源的全面性,市场作为世界市场而存在,是产业资本流通过程的特点。
  
  P127,但是,这里必须指出两点:第一,G-Pm行为一旦完成,商品(Pm)就不再是商品了,而成为产业资本在它作为生产资本P的职能形式上的存在方式之一。但是,商品的来源因此也就消失了;它们只是作为产业资本的存在形式而存在,并且合并列产业资本中去。不过,为了补偿它们,就必须再生产它们,就这一点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受到在它的发展阶段以外的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是,它的趋势是尽可能使一切生产转化为商品生产;它实现这种趋势的主要手段,正是把一切生产卷入它的流通过程;而发达的商品生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产业资本的侵入,到处促进这种转化,同时又促使一切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P127,第二,进入产业资本流通过程的商品(也包括可变资本在付给工人之后为了再生产劳动力而转化成的必要的生活资料),不管其来源如何,不管生产它们的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如何,已经以商品资本的形式,以商业资本或商人资本的形式,出现在产业资本面前;商业资本,按它的性质来说,包括一切生产方式的商品。
  
  P132,(***)因此,社会总资本----单个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只是独立执行职能的组成部分--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在流通过程中怎样互相补偿的问题(无论说的是资本还是剩余价值),不能从商品流通的简单的形态变化的交错得到说明,这种交错是资本流通行为和其他一切商品流通所共有的,这里需要用另一种研究方式。在这个问题上,直到现在为止人们还是满足于使用一些空洞的词句,只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词句不过是包含一些不确定的观念,这些观念只是从一切商品流通所具有的形态变化交错中套用来的。
  
  P132,(***)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从而资本主义生产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一方面,生产资本的形成要素必须来自商品市场,并且不断从这个市场得到更新,作为商品买进来;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产品则作为商品从劳动过程产生出来,并且必须不断作为商品重新卖出去。
  
  P133,(*****)实际上,资本主义生产是作为生产的普遍形式的商品生产,但是,它之所以如此,在它的发展中之所以越来越如此,只是因为在这里,劳动本身表现为商品,因为工人出卖劳动,即他的劳动力的职能,并且如我们所假定的,是按照由它的再生产费用决定的它的价值出卖的。劳动越变为雇佣劳动,生产者就越变为产业资本家;因而,资本主义生产(从而商品生产)只有在直接的农业生产者也是雇佣工人的时候,才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关系上,贷币关系,买者和卖者的关系,成了生产本身所固有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生产的社会性质,而不是交易方式的社会性质;相反,后者是由前者产生的。此外,不是把生产方式的性质看作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交易方式的基础,而是反过来,这是和资产阶级眼界相符合的,在资产阶级眼界内,满脑袋都是生意经。
  
  以上是第5稿。以下至本章末,是1877年或1878年一个笔记本上的读书摘要中的一个注。
  
  P134,(***)资本家以货币形式投入流通的价值,小于他从流通中取出的价值,这是因为他以商品形式投入流通的价值,大于他以商品形式从流通中取出的价值。既然他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只是作为产业资本家执行职能,他对商品价值的供给,总是大于他对商品价值的需求。如果在这一方面他的供给和需求相抵,那就是他的资本没有增殖;他的资本没有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本转化为没有生出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从劳动力取得商品形式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执行资本的职能。他实际上必定是“贱买贵卖”,但是,他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他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把他所购买的价值较小因而较廉价的商品,转化为价值较大因而较贵的商品。他之所以卖得贵,不是因为他的商品高于它的价值出售,而是因为所卖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组成部分的价值总额。
  
  P134,(***)资本家的供给和需求的差额越大,就是说,他所供给的商品价值越是超出他所需求的商品价值,资本家的资本增殖率就越大。他的目的,不在于使二者相抵,而是尽可能使它们不相抵,使他的供给超出他的需求。
  
  P141,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是互相排斥的。资本在流通时间内不是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因此既不生产商品,也不生产剩余价值。
  
  P142,但是政治经济学看到的是表面的现象,也就是流通时间对资本增殖过程的作用。它把这种消极的作用理解为积极的作用,因为这种作用的结果是积极的。并且因为这种假象似乎证明了资本有一个神秘的自行增殖的源泉,它来源于流通领域,与资本的生产过程,从而与劳动的剥削无关,所以,政治经济学就更是抓住这个假象不放。我们以后会看到,甚至科学的经济学也不免受这种假象迷惑。以后也会表明,这种假象由于下述各种现象而很深蒂固:1.资本主义的利润计算方法。按照这种方法,消极的原因被当作积极的原因,因为对于那些处在只是流通时间不同的各种投资领域的资本来说,较长的流通时间成了价格提高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成了利润平均化的原因之一。2.流通时间只是周转时间的一个要素;而周转时间包含生产时间或再生产时间。由周转时间引起的事情,好象是由流通时间引起的。3.商品要转变为可变资本(工资),先要转化为货币。这样,在资本积累上,商品转变为追加可变资本是在流通领域内,在流通时间中发生的。因此,由此产生的积累,好象也是由流通时间引起的。(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呢?生产时间是具有实际内容、真正带来增殖的形式,而流通时间抽象的结果,以及生产时间表现的形式,于是最终形成货币在时间里的增殖假象?金三,然而,进一步的思考:前面的结论只是生产内部,是从生产流通看的,如果从三个流通中的商品流通来看,如果商品长时间不卖出,价值是受到损失的!价值矛盾是否就在于,剩余价值也只是三个流通中,生产流通中产生的一个,这一个虽然能很好的反映资本主义特点,但也不是全部?)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8 19:18:00   P145,因此,一种商品越容易变坏,它的物理性能对于它作为商品的流通时间的绝对限制越大,它就越不适于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对象。这种商品只有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或者随着产销地点的距离由于运输工具的发展而缩短时,才能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对象。而一种物品的生产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和人口稠密的地点,甚至能够为这样一类产品,如大啤酒厂、牛奶厂生产的产品,造成较大的市场。
  
  所以,我感觉,剩余价值本身也有片面性。剩余价值产生于劳动,劳动力,与它对应,除了是在自为的以外,还需要一个外在的与它自在的对应,而这个外在的价值,是由时间和空间产生的?由这二个对立的价值形成一个统一的价值,才应该是一个好的哲学?金三。
  
  P146,(***)资本由商品到货币和由货币到商品的形式转化,同时就是资本家的交易,即买卖行为。资本的这种形式转化进行的时间,从主观上,从资本家的观点来看,就是买卖时间,就是他在市场上执行卖者和买者的职能的时间。正象资本的流通时间是资本再生产时间的-个必要部分一样,资本家进行买卖,在市场上奔走的时间,也是他作为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执行职能的时间的一个必要部分。这是他的经营时间的一部分。
  
  P147,例如,要把煤炭当作燃料来用,我就必须使它同氧气化合,为此,必须使它由固体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因为在燃烧的结果碳酸气中,煤炭处于气体状态),也就是使煤炭的存在形式或状态发生物理变化。在进行新的化合之前,结合为固体的碳分子必须分离,碳分子本身必须分解为单个的原子。这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的消耗不转化为热,而是热的一种扣除。因此,如果商品所有者不是资本家,而是独立的直接生产者,那末,买卖所费的时间,就是他们的劳动时间的一种扣除,因而,他们总是(在古代和中世纪)力图把这种事情留到节日去做。(这是第8稿的一个注)
  
  马克思显然把剩余价值比做煤炭的能量。既然他已经看出资本家买卖时间的本质,于是也就有后来无产阶级没有国界,也就是空间问题的解决方案!所有这些,还是回到最哲学的根据地:时间、空间。
  
  P148,对于使别人为自己劳动的资本家来说,买卖成了一种主要职能。因为他按巨大的社会的规模占有许多人的产品,所以,他也得按同样的规模出售这些产品,然后重新把货币转化为各种生产要素。和以前一样,买卖时间并不创造价值。错觉是从商人资本的职能产生的。。。。。一个商人(在这里只是看作商品的形式转化的当事人,只是看作买者和卖者)可以通过他的活动,为许多生产者缩短买卖时间。因此,他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机器,它能减少力的无益消耗,或有助于腾出生产时间。
  
  P150,无论如何,用在买卖上的时间,是一种不会增加转化了的价值的流通费用。这种费用是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所必要的。
  
  P150,(*)劳动时间除了耗费在实际的买卖上外,还耗费在簿记上;此外,簿记又耗费物化劳动,如钢笔、墨水、纸张、写字台、事务所费用。因此,在这种职能上,一方面耗费劳动力,另一方面耗费劳动资料。这里的情况和买卖时间完全一样。
  
  P152,(*)如果一种职能就其本身来说,也就是在它独立出来以前,不形成产品和价值,那末,分工,这种职能的独立,并不会使这种职能形成产品和价值。如果-个资本家新投入资本,他就必须把一部分资本投在雇用记账员等等和购置簿记用品上。如果他的资本已经执行职能,处在不断的再生产过程中,那末,他就必须使他的商品产品的一部分,通过转化为货币,不断再转化为记账员、事务员
  等等。这部分资本是从生产过程中抽出来的,它归入流通费用,归入总收益的扣除部分。(专门用于这一职能的劳动力本身也包括在内。)
  
  P153,要牢记的是,这些流通费用不会因形态的变化而改变其性质。
  
  P154,由价值的单纯形式变换,由观念地考察的流通产生的流通费用,不加入商品价值。
  
  P155,如果我们的出发点是处在过程中的资本价值,这个资本价值已经转化为商品产品,现在必须出售,再转化为货币,因而现在在市场上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那末,商品资本形成储备的状态,是市场上的一种违反目的的非自愿的停滞状态。出售越迅速,再生产过程就越流畅。W`-G`这一形式转化的停滞,会妨碍要在资本循环中进行的现实的物质变换,妨碍资本进一步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另一方面,对G-W来说,商品不断存在于市场,即商品储备,却是再土产过程不断进行,新资本或追加资本得以使用的条件。
  
  P156,可见,资本在商品资本形式上从而作为商品储备的存在,产生了费用,因为这些费用不同子生产领域,所以算作流通费用。。。。。这是非生产费用。
  
  P156,如果形成商品储备所需要的流通费用,只是产生于现有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的时间,就是说,只是产生于生产过程的一定的社会形式(只是由于产品是作为商品生产的,因此必须转化为货币),那末,这些流通费用和第一节列举的流通费用的性质就完全相同。另一方面,商品价值在这里被保存或者增加,只是因为使用价值,产品本身,被置于一定的、需要宵资本支出的物质条件下,并且必须经历那些有追加劳动作用于使用价值的操作。相反,商品价值的计算,记载这一过程的簿记,买卖交易,却不会在商品价值借以存在的使用价值上发生作用。这些事情只是同商品价值的形式有关。因此,虽然在我们假定的场合,花费在储备(在这里是非自愿的)上的非生产费用只是产生于形式转化的停滞和必要性,但是,这些费用和第一节所说的非生产费用仍然不同,这些费用的目的本身不是价值的形式转化,而是价值的保存,而价值存在于作为产品,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中,因而只有通过产品的保存,使用价值本身的保存,价值才能得到保存。在这里,使用价值既没有提高,也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但是,它的减少受到了限制,它被保存下来。在这里,商品中存在的预付价值,也没有增加。但是,加进了新的劳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P159,生产资本形式的储备,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这些生产资料或者已经处于生产过程,或者至少已经在生产者手中,也就是已经潜在地处于生产过程。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从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比一切以前的生产方式更加发展了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那种以劳动资料形式一下子全部并入生产过程,并在一个或长成短的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反复执行职能的生产资料(建筑物、机器等等)的量,不断增大,并且这种生产资料的增大,既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这种形式的财富不仅绝对增加而且相对增加的事实(参看策1卷第23章第2节),最能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我们看到,这种储备虽然绝对地增大了,但是可以相对地减少。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9 19:07:00   P166,储备费用仍然是社会财富的扣除,虽然它是社会财富的存在条件之一。
  
  P166,(***)只有在商品储备是商品流通的条件,甚至是商品流通中必然产生的形式叭也就是,只有在这种表面上的停滞是流动本身的形式,就象货币准备金是货币流通的条件一样时,这种停滞才是正常的。相反,一旦留在流通蓄水池内的商品,不让位给后面涌来的生产浪潮,致使蓄水池泛滥起克商品储备就会因流通停滞而扩大,就象在货币流通停滞时,贮藏货币会增加一样。在这里,不论这种停滞是发生在产业资本家的仓库内,还是发生在商人的栈房内,情况都是一样的。这时,商品储备已经不是不断出售的条件,而是商品卖不出去的结果。费用仍旧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它现在完全是由形式产生,也就是由于商品必须转化为货币而产生,并且是由于这种形态变化发生闲艰而产生,所以它不加入商品价值,而成为在价值实现时的扣除,即价值损失。。因为储备的正常形式和不正常形式,从形式上是区分不出来的,而且二者都是流通的停滞,所以,这些现象可以互相混同,加上对生产者来说,虽然他的已经转移到商人手中的商品的流通过程发生了停滞,但他的资本的流通过程仍然能够畅通,所以,这些现象更可以使生产当事人本身感到迷惑。如果生产和消费的规模扩大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储备的规模也会扩大。商品储备会同样迅速地被更新和被吸收,但是它的规模更大。因此,商品储备的规模由于流通停滞而扩大的现象,会被误认为是再生产过程扩大的征兆,特别是在现实的运动由于信用制度的发展而变得神秘莫测时,更是这样。
  
  P167,在这里,我们不必考察流通费用的一切细目,如包装、分类等等。一般的规律是:一切只是由商品的形式转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都不会把价值迫加到商品上。这仅仅是实现价值或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所需的费用。投在这种费用上的资本(包括它所支配的劳动),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这种费用必须从剩余产品中得到补偿,对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是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一种扣除,就象对工人来说,购买生活资料所需的时间是损失掉的时间一样。但是,运输费用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里必须简短地加以考察。
  
  P168,产品总量不会因运输而增大。产品的自然属性因运输而引起的变化,除了若干例外,不是预期的效用,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祸害。但是,物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在物品的消费中实现,而物品的消费可以使物品的位置变化成为必要,从而使运输业的追加生产过程成为必要。因此,投在运输业上的生产资本,全部分地由于运输工具的价值转移,部分地由于运输劳动的价值追加,把价值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后一种价值追加,就象在一切资本主义生产下一样,分为工资补偿和剩余价值。
  
  P172,(*****) 以前我们已经知道,“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的形式,再生产也就具有同样的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只表现为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同样,再生产也只表现为把预付价值作为资本即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来再生产的手段。”(第1卷第21章第588页)
  
  P172,(***)(I)G…G`、(II)P…P和(III)W`…W`这三个形式有如下的区别:在形式II(P…P)中,过程的更新,即再生产过程,表现为现实的,而在形式I中,只表现为可能的。但是二者和形式III相区别的是:预付的资本价值--无论它采取货币的形式,还是采取物质的生产要素的形式--是出发点,因而也是复归点。。。。。。在形式III中,开始过程的资本价值不是预付的资本价值,而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是处在商品形式上的总财富,预付资本价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最后一个形式对第三篇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在那里,各单个资本的运动要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但是在考察资本周转时,这个形式是不适用的,因为资本的周转总是以货币形式或商品形式的资本价值的预付开始,并且总是使循环中的资本价值回到它预付时的形式。至于循环I和循环II,那末,在主要是研究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形成的影响时,我们应该抓住前者;而在主要是研究周转对产品的形成的影响时,我们就应该抓住后者。
  
  P173,经济学家既不区分不同的循环形式,也不分别考察它们和资本周转的关系。他们通常是考察G…G`形式,因为这个形式支配着单个资本家,即使货币只是在计算货币的形式上成为出发点,这个形式也对他的计算有用。另一些人则从生产要素形式上的支出出发,一直考察到收回,但是对收回的形式是商品还是货币则闻口不谈。
  
  P180,撇开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范畴混同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范畴这一根本错误不说,经济学家们迄今为止在概念规定上陷入混乱。
  
  P185,(***)生产资本的这两个组成部分--投在劳功力上的价值部分和投在非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上的价值部分--由于它们在周转上的这种共同性,而作为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相对立。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9 19:10:00   P186,劳动力在把它自己的价值加进产品的同时,还不断地把剩余价值,即无酬劳动的化身,加到产品中去。因此,剩余价值也和成品的其余价值要素一样,不断地被成品带入流通并转化为货币。不过在这里,我们要研究的首先是资本价值的周转,而不是和它一起同时周转的剩余价值的周转,所以,暂且撇开后者不说。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P187,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形式规定性之所以产生,只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职能的资本价值或生产资本有不同的周转。而周转之所以不同,又是由于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是按照不同的方式把它们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而不是出于它们在产品价值的生产有不同的作用,或它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有独特的作用。最后,价值转给产品的方式--从而这个价值通过产品而流通的方式和通过产品的形态变化而在原来的实物形式上更新的方式--之所以有差别,又是由于生产资本借以存在的物质形式有差别,生产资本的-部分在形成单个产品时全部消费掉,另一部分只是逐渐消耗掉。因此,只有生产资本能够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相反,这种对立,对产业资本的其他两种存在方式来说,也就是,不论对商品资本还是对货币资本来说都是不存在的。它也不是这两种资本和生产资本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只有对生产资本并且在生产资本之内才是存在的。。。。。
  
  P187,2.固定资本组成部分的周转,从而它的必要的周转时间,包括流动资本组成部分的多次周转。在固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内,流动资本周转多次。。。。。
  
  P188,3.投在固定资本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的价值,是为构成固定资本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料执行职能的整个期间全部一次预付的。。。。。
  
  P188,4.要使生产过程连续进行,流动资本的各种要素就要和固定资本的各种要素一样,不断地固定在生产过程中。。。。。
  
  P189,最初修建现代铁路的时候,有一种看法很流行并得到最优秀的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的赞同。按照这种看法,一条铁路可以百年不坏,铁轨的磨损极不明显,以致从财政和实用两方面都不必加以注意;当时估计,好的铁轨的寿命为100-150年。
  
  P192,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含上扩大。这种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不是由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引起的,而是由从固定资本的本体分出来、以货币形式和它分离的价值再转化为追加的或效率更大的同一种固定资本而引起的。一个企业能够在什么程度上,以多大规模进行这种逐渐的追加,其次,必须积累多大数量的难备金,才能够用这种方式把它再投入企业,而要做到这一点又需要多长时间,所有这些,当然都部分地取决于该企业的特殊性质。另一方面,现有机器的局部改良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当然取决于改良的性质和机器本身的构造。例如在铁路建筑上,一开始就很注意这一点,这可以用亚当斯的话来证明:“全部构造必须符合蜂房构造的原理,这既是要具有无限扩张的能力。一切过于牢固的、本来就很匀称的结构都是不好的,在扩张时非拆毁不可”。
  
  P193,货币准备金(即再转化为货币的那部分固定资本)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再投入企业,在农业中实行起来最容易。在这里,有一定空间的生产场所,能够最大限度地逐渐地吸收资本.在进行自然
  再生产的地方也是这样,例如畜牧业。(这显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金三)
  
  P193,因此,英国的法律把那种不按国内习惯耕种租地的行为明确地看作破坏。(伍·阿·霍德兹沃思律师《关于地主和租户的法律》1857年伦敦版第96页)
  
  P203,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它的发展必然是同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并行的,----这种货币不再执行贮藏货币的职能,而是执行资本的职能,不过不是在它的所有者手中,而是在另一些使用这种货币的资本家手中。
  
  P204,我们知道,生产资本的固定组成部分和流动组成部分,是按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期间周转的;我们又知道,同一企业的固定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寿命,从而不同的再生产时间,又各有不问的周转期间。
  
  P206,(*****)所使用的固定资本的价值量相寿命,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增加,与此相适应,每个特殊的投资部门的产业和产业资本的寿命也会发展为持续多年的寿命,比如说平均为十年。一方面,固定资本的发展使这种寿命延长,而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的不断变革----这种变革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加快-----又使它缩短。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生产资料的变换加快了,它们因无形损耗而远在自己有形寿命终结之前就要不断补偿的必要性也增加了。可以认为,大工业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部门的这个生命周期现在平均为十年。但是这正的问题不在于确定的数字。无论如何下面一点是很清楚的:这种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周转组成的包括若干年的周期(资本被它的固定组成部分束缚在这种周期之内),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在周期性的危机中,营业要依次通过松弛、中等活跃、急剧上升和危机这几个时期。虽然资本投下的时期是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因此,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
  
  P210,斯克罗普这里提到的信用制度,和商业资本一样,对单个资本家来说,会使周转发生变化。按社会规模来说,信用制度只有在不仅加速生产,而见也加速消费的情况下,才会使周转发生变化。
  
  P211,在魁奈那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表现为“原预付”和“年预付”。他正确地把这种区别说成是生产资本即并入直接生产过程的资本内部的区别。因为在他看来,农业上使用的资本即租
  地农场主的资本是唯一的实际的生产资本,所以,这种区别也只是对于租地农场主的资本来说才是存在的。
  
  P212,亚*斯密的唯一进步是上述范畴的普遍化。在他那里,这些范畴已经不仅涉及一种特殊形式的资本,即租地农场主的资本,而且涉及每一种形式的生产资本。因此,不言而喻:从农业中得出的年周转和多年周转的区别,被周转时间的不同这个一般的区别所代替,因而,固定资本的一次周转,总是包含流动资本一次以上的周转,而不管流动资本的周转期间是一年,是一年以上,还是不到一年。这样,在斯密那里,“年预付”就成为流动资本,“原预付”就成为固定资本了。但是,他的进步只限于范畴的这种普通化。他所作的说明是远远落在魁奎后面的。
  
  P223,(***)最后,由于那神完全错误的看法,认为固定资本保留在生产过程中而产少利润,流动资本离开生产过程并进入流通而产生利润,而且由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流动部分在周转中具有同一形式,所以,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和剩余价值形成上的本质区别就被掩盖起来,因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就更加隐蔽了。在流动资本这个共同的名称下,这个本质区别被抹杀了。以后的经济学走得更远,它认定,作为本质的东西和唯一的区别的,不是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对立,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对立。
  
  P227,(*)同样的物品是构成流动资本的组成部分,还是构成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要看它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什么职能。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19 19:11:00   P232,斯密的一个大错误,是把全部社会财富分成1.直接消费基金;2.固定资本;3.流动资本。
  
  P232,(***)因为除了由单个资本主义生产者本人不经过买卖,直接以实物形式重新用作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产品以外,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社会生产的总量是作为商品资本在市场上流通的,所以,很清楚,从商品资本中取出的,既有生产资本的固定要素和流动要素,又有消费基金的一切要素。这实际上无非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首先是作为商品资本出现的,虽然它们的使命是以后充当消费资料或生产资料;同样,劳动力本身虽然不是作为商品资本,但也是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的。
  
  P233,(*****)一切产品都作为商品投入市场,所以一切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一切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的要素,都必须通过它们作为商品的购买再从市场上取出。这个平常的道理当然是正确的。(很显然,这个平常的道理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原则,在这个原则中没有人,没有劳动,没有劳动力,没有剩余价值,只有商品,和满足商品流通的生产、货币和流通,只有市场。金三)
  
  P236,在最后引用的亚·斯密的那段话中,还应该注意下面这句话,“制造它们<机器等等>的工人所得的给养是由流动资本提供的。”重农学派把预付在工资上的资本部分正确地列入和“原预付”相对立的“年预付”。但另一方面,他们不是把劳动力本身,而是把付给农业工人的生活资料(用斯密的话来说,就是“工人的给养”)表现为租地农场主使用的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和他们独特的理论有密切的联系。在他们看来,由劳动加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正家原料、劳动工具等不变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加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完全一样),只是等于付给工人的为维持他们作为劳动力的职能所必须消费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P238,(***)问题仅仅在于,这部分预付资本价值必须用什么方式以流通为媒介,由产品的价值得到补偿、更新、从而再生产出来。劳动力的购买和再购买,属于流通过程。但是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投在劳动力上的价值,才会由一个巳定的不变的量,转化为一个可变的量(不是为工人,而是为资本家);并且始终只是由于这一点,预付的价值才转化为资本价值,转化为资本,转化为自行增殖的价值。但是,如果象斯密那样,不是把投在劳动力上的价值,而是把投在工人的生活资料上的价值,规定为生产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那就不可能理解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区别,因而也就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这部分资本是和投在产品物质形成要素上的不变资本相对立的可变资本这一定义,被掩埋在这样一个定义之下:投在共动力上的那部分资本就周转来说属于生产资本的流动部分。这种掩埋由于不是把劳动力,而是把工人的生活资料列为生产资本的要素而最终完成。至于劳动力的价值是用货币预付还是直接用生活资料预付,那是没有关系的,虽然后一种情形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自然只能是例外。
  
  P239,(*)这样,由于亚*斯密所下的流动资本的定义,被确定为对于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价值具有决定意义的定义,----这是重农学派的定义,但没有重农学派的前提,----他就幸运地使他的后继者不可能理解投在劳动力上的那部分资本是可变资本部分。他本人在别处作过的更深刻和正确的阐述并没有取胜,他的这个谬误占了上风。以后的作者甚至走得更远。他们不仅认为,投在劳动力上的那部分资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定义在于,它是和固定资本相对立的流动资本,而且还认为,流动资本的本质的定义在于,它是投在工人的生活资料上的资本。由此自然就得出了劳动基金的学说,所谓由必要生活资料构成的劳动基金,是一个已定的量,这个量一方面从物质上限制工人在社会产品中占有的份额,另一方面又必定全部花费在购买劳动力上。
  
  P244,这样一来,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的决定性的区别就被抹杀了,剩余价值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即一定的价值和体现这些价值的物品借以转化为资本的条件也被抹杀了。资本的一切组成部分,就只有流通方式的区别(而商品流通当然只和已有的、既定的价值有关);而共有一种特别的流通方式的,是投在工资上的资本和投在原料、半成品、辅助材料上的那部分资本--同投在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资本相对立。
  
  P244,(***)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本能地坚持亚·斯密的这种做法,即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范畴混同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范畴,并且不加批判地在一个世纪中一代一代沿用这种做法。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那里,投在工资上的那部分资本,和投在原料上的那部分资本根本不加区别,而仅仅在形式上----看它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还是全部一次地通过产品而流通----和不变资本区别开来。因此,理解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的基础,从而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现实运动的基础,一下子就被破坏了。问题就只是预付价值的再现了。
  
  P245,不加批判地接受斯密的这种混同,对李嘉图来说,不仅比对以后的辩护论者更加令人烦恼(对他们来说,混淆概念并个是什么令人烦恼的事),而且比对亚·斯密本人更加令人烦恼,因为李嘉图和斯密相反,更合乎逻辑地、更鲜明地阐述了价值和剩余价值,实际上是维护亚·斯密的内在部分,而反对亚·斯密的外在部分。
  
  P245,(*****)事实上,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以用货币付给工人报酬为前提,就象它一般地说以用流通过程作为媒介的生产过程为前提,从而以货币经济为前提一样。但是剩余价值的创造,从而预付价值额的资本化,既不是产生于工资的或投在购买劳动力上的资本的货币形式,也不是产生于它的实物形式。剩余价值的创造是产生于价值同创造价值的力的交换,是产生于一个不变量到一个可变量的转化。--(这里的破折好引申的是什么?这里是第一次谈到生产力的问题?金三)
  
  P247,投在工资上的资本的现实物质,是劳动本身,是发挥作用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力,是话的劳动。资本家用死的、物化的劳动来和它交换,把它并入他的资本,只有这样,他手中的价值才转化为一个自行增殖的价值。但是,资本家并不出卖这种自行增殖的力。这种力,和他的劳动资料一样,始终只是他的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但决不象他所出售的成品那样,是他的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这里又提到力,看来到最后,马克思是认为,资本主义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金三)
  
  P250,本来很清楚,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是流动资本这一规定,是一种次要的规定,在这个规定中,它在生产过程中的独特的区别被抹杀了。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20 19:03:00   P260,资本主义生产怎样使伦敦的房屋建筑业发生变革,可以用1857年一个建筑业主在银行法委员会所提出的证词来说明。他说,在他青年时代,房屋大都是定造的,建筑费用在建筑的某些阶段完工时分期付给建筑业主。为投机而建筑的现象很少发生;建筑业主这佯做,主要只是为了使他们的工人经常有活干,而不致于散伙。近四十年来,这一切都改变了。现在,定造房屋的现象是极少有的。需要新房屋的人,可以在为投机而建成或正在建筑的房屋中,挑选一标。建筑业主不再是为顾客,而是为市场从事建筑;和任何其他产业家完全一样,他必须在市场上有完成的商品。以前,一个建筑业主为了投机,也许同时建筑三四栋房屋;现在,他却必须购买(也就是大陆上所说的,通常以九十九年为期租用)大块地皮,在上面建筑一二百栋房屋,因此他经营的企业,竞超出他本人的财产二十倍到五十倍。这笔基金用抵押的办法借来;钱会按照每栋房屋建筑的进度,付给建筑业主。一旦发生危机,分期垫款就会停止支付,整个企业通常就会停顿,最好的情况,是房屋停建,等情况好转再建;最坏的情况,就是半价拍卖了事。现在,任何一个建筑业主不从事投机建筑,而且不大规模地从事这种建筑,就得不到发展。建筑本身的利润是极小的;建筑业主的主要利润,是通过提高地租,巧妙地选择和利用建筑地点而取得的。几乎整个贝尔格雷维埃和泰伯尼厄以及伦敦郊区成千上万的别墅,都是用估计有人需要房屋这种投机办法建筑起来的。(《银行法特别委员会的报告》策1部分摘要,1857年证词第5413-5418、5435-5436号)
  
  P264,“当农民要俄死的时候,他的牲畜却正上膘。雨下得很多,牧草长得很茂盛。印度农民在肥牛旁边快要饿死了。迷信的戒律对个人来说好象是残酷无情的,但有保存社会的作用,役畜的保存,保证了农业的继续,这样也就保证了未来生汁和财富的源泉。在印度,人的补充比牛的补充容易,这听起来似乎是残酚而悲惨的,但情况确是如此。”(《答复,东印度。马德拉斯和奥里萨的饥荒》第4号莱44页)
  
  P264,要在五年期满之前提供一个五年生的动物,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在一定限度内,迪过照料方法的改变,使牲畜在铰短时间成长起来供一定的用途,却是可能的。贝克韦尔正是在这方面作出了成绩。以前,英国羊,象直到1855年法国羊一样,不满四年或五年是不能宰的。按照贝克韦尔的一套方法,一年生的羊已经可以肥育,无论如何,在满两年以前可以完全成熟。迭奚勒·格兰居的租地农场主贝克韦尔,由于精心选种,使羊的骨胳缩小到它们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他的这种羊叫做新莱斯特。
  
  P266,(*)劳动时间始终是生产时间,即资本束缚在生产领域的时间。但是反过来,资本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时间,并不因此也必然是劳动时间。
  
  P267,(*)因此,在所有这些场合,预付资本的生产时间由两个期间构成:第一个期间,资本处在劳动过程中;第二个期间,资本的存在形式----未完成的产品的形式----不是处在劳动过程中,而是受自然过程的支配。
  
  P268,因此,气候越是不利,农业劳动期间,从而资本和劳动的支出,就越是紧缩在短时期内。以俄国为例。在那里,北部一些地区,一年只有130天到150天可以进行田间劳动。
  
  P268,我们以后会看到,对资本来说,周转的一切差别都会互相抵销,而对工人来说,就不是这样。
  
  P272,漫长的生产时间(只包括比较短的劳动时间),从而漫长的资本周转期间,使造林不适合私人经营,因而也不适合资本主义经营。资本主义经营本质上就是私人经营,即使由联合的资本家代替单个资本家,也是如此。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农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对森林的护养和生产,简直不起作用。
  
  P279,如果从-方面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会缩短一定量商品的流通时间,那本反过来说,这种进步以及由于交边远输工具发展而提供的可能性,又引起了开拓越来越远
  的市场,简言之,开嫡世界市场的必要性。
  
  P315,(在整理这一章准备付印时,碰到的困难不小。马克思虽然精通代数,但他对数字计算,特别是对商业数字的计算,还不太熟练,尽管他在留下的一大包练习本中,亲自用许多例题演算商业上的各种计算方法。各种计算方法的知识,和商人日常的实际汁算的习惯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他又如此纠缠在周转的计算中,以致除了有一些未完成的计算外,最后还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和互相矛盾
  的地方。
  
  P316,换句话说:的确有货币游离出来,从而以货币形式形成一种潜在的只是可能的资本;但是,这个结果,不仅在本文详细叙述的各种特殊条件下发生,在一切情况下都会发生,规模也比本文所说的要大。就流动资本I来说,产业资本家在每个周转结束时所处的地位,完全和企业开始时一样:资本家手头一下子又会有全部流动资本,可是只能逐渐地把它再转化为生产资本。//本文的要点在于论证:一方面,产业资本的一个可观的部分必须不断处于货币形式;另一方面,一个更加可观的部分必须暂时取得货币形式。这个沦证,至多不过由于我加的这个注得到了加强。--恩格斯)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20 19:04:00   P331,这个现象当然会产生这样的印象:似乎剩余价值率不仅取决于可变资本所推动的劳动力的量和剥削程度,而且还取决于某些从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不可理解的影响;这个现象实际上也是被人这样解释的,并且自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以来,----尽管不是在它的这个纯粹的形式上,而是在它的更复杂更隐蔽的形式(年利润率形式)上,--还使李嘉图学说陷入完全的混乱。
  
  P332,生产剩余价值的,只是劳动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资本。一切有关剩余价值的规律,包括在剩余价值率已定时剩余价值量由可变资本相对量决定的规律,也只是适用于这种资本。
  
  看到这里,真的是大吃一惊,资本在周转的过程中,把剩余价值积累起来,是那么的惊人,这样的话,资本流动越快,积累越大,日剥削变成年剥削基本上就是惊人的,而作为分母的资本,保持不变,如此放大!所以任何资本家见到这样的述说,不坚决反对才怪,不以性命坚持反对才怪。当然,我也会想到,这是真的吗?事实上,如果资本真的有剥削性,而这又是为社会生存所必需的,那也无可非议,只是当要把这样的资本成为私人占有,那么从社会的角度,从无产阶级的角度,是否还可以容忍呢?从另一种角度看,资本、劳动力等等,严格说,只是在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有机体,价值不是单单一个方面决定的,利益和权利,都有各自的职责,分工、分配是复杂的,金三。
  
  P350,(***)如果我们设想一个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共产主义社会,那末首先,货币资本会完全消失,因而,货币资本所引起的交易上的伪装也会消失。问题就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必须预先计算好,能把多少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用在这样一些产业部门而不致受任何损害,这些部门,如铁路建设,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较长时间内不提供任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提供任何有用效果,但会从全年总生产中取走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相反,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理智总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会不断发生巨大的紊乱。
  
  P351,注:手稿上,这里插入了下面这个准备以后加以阐述的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矛盾:工人作为商品的买者,对于市场来说是重要的。但是作为他们的商品--劳动力--的卖者,资本主义社会的趋势是把它的价格限制在最低限度。--还有一个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全力扩张的时期,通常就是生产过剩的时期。因为生产能力决不能使用到这个程度,以致它不仅能够生产更多的价值,而且还能把它实现。商品的出售,商品资本的实现,从而剩余价值的实现,不时受一般奢华的消费需求的限制,而是受大多数人总是处于贫困状态,而且必然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的那种社会的消费需求的限制。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属于下一篇的范围。
  
  P358,(*******)“实际积累的财窃的总虽,从它的数量来看……同它所属的社会的生产力比较,不管这种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是完全微不足道的;甚至只是同这个社会的仅仅几年的实际消费来比较,也是如此,所以,立法者和政治经济学家的主要注意力应该放在生产力以及它们未来的自由发展方面,而不应该象以前那样,放在那种引入注目的单纯的积累的财富方面。在所谓的积累的财富中,有很大-部分只是名义上的财富,它不是实物,如船舶、房屋、棉制品、土壤改良设施,而且是法律证书,对社会未来的年生产力的索取权,即在不安全的指施或制度下产生并且永久化的法律证书……这些东西<物质东西的积累或实际财富>只是用作手段,让它们的所有者去占有那些要由社会未来的生产力去创造的财富,但由于分配的自然规律的作用,不用任何暴力,就会使他们逐渐不能利用这种手段。如果借助于合作劳动,那就会在几年内使他们不能利用边种手段。”(威廉·汤普逊《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850年伦敦版第453页。----该书于1824年第一次出版。)(难得给出七星,这也是发展生产力的深邃观点所在!!!金三)
  
  P358,(*****)“社会的实际积累,同人类的生产力相比,甚至同一代人在仅仅几年内的日常消费相比.无论就数量或作用来说,都占极小的比例。人们很少注意这一点,大多数人甚至从来有想到这一点。理由很清楚,但是影响极为有害。每年耗费的财富,因使用而消失了;它只是暂时出现在我们眼前,只在人们享受它或者消费它的时候,才给人留下印象。只是慢慢地耗费淖的那部分财富,家具、机器、建筑物,却从我们的童年到我们的老年,一直出现在我们眼前,好象是人类努力的永久纪念碑……为了使这个表面上巨大的现有资本,或者确切地说,为了使借助于这个资本取得的对年劳动产品的支配权利独占权,在强制分配的现状下保持下来,并使之水久化,这整个可怕的机构.连同它的恶习罪行和不安全的痛苦,就都要永久化。不先满足必要的需要,就不能有任何积累;而且人类愿望的巨流是追求享受;因此,在任何时候,社会的实际财富的数量,相对地说,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是生产和消费的永久的循环。在这庞大的年生产和年消费中,一点点实际积累几乎算不了什么;的确,人们的注意力主要不是放在巨大的生产力上,而是放在一点点积累上。而这一点点积累已经为少数人所占有,转化为一种工具,以占有大多数人劳动的每年不断反复生产的产品。……人们总是用惊异的目光盯在这个积累的财富上,特别是在它们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这里<汤普逊的著作>在考察实际积累和分配时,总是把它们和生产力联系起来,放在从属于生产力的位置。但几乎所有其他的体系,在考察生产力时,那是把生产力同积累和现有分配方式的永久化联系起来,把生产力放在从属于它们的位置。和维持这个现有的分配方式相比,整个人类不断反复发生的贫困或昌盛,被认为是不值一顾的。他们要永远维持强权。欺骗和冒险的结果,把这叫做安全。为了维持这种虚假的安全,人类的全部生产力就毫不怜惜地被当作牺牲品了”(同上,第440-443页)
  
  这二段分析和评论的精彩!!!
  
  P366,一个反对图克,坚持G-W-G`形式的人,质问图克:资本家不断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怎么能够比他投入流通的货币多。显然,这里的问题不是剩余价值的形成。剩余价值的形成这个唯一的秘密,从资本主义的观点来看,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所使用的价值额不是靠剩余价值来增殖,那它就根本不是资本。既然按照假定它是资本,所以剩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问题不在于剩余价值从何而来,而在于剩余份值借以货币化的贷币从何而来?。//……这个货币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乍一看来是很难的,不论是图克,还是别人,直到现在也没有作出回答。//……不要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遁辞来回避这个困难。//
  
  P368,因此,如果说以货币形式预付的社会的流动资本等于500镑,那末,已经考虑到:一方面,它是同时预付的金额,但另一方面,这个金额所推动的生产资本却多于500镑,因为它交替充当不同生
  产资本的货币基金。因此,这种说明方法,是以货币已存在为前提的,但是应该说明的,正是这个货币何以存在。----
  
  P369,总的答复已经得出来了:当一个NX1000镑的商品量要流通时,不论这个商品量的价值是否包含剩余价值,不论这个商品量是否按资本主义方式生产,这个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决不会因此有所改变。可见,这个问题本来就象不存在的(黑体)。在货币的流通速度等等其他条件已定的情况下,要使NX1000镑商品价值流通,总需要有一定量的货币,而这个货币量同这个价值有多少归这个商品的直接生产者所有的问题完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20 19:05:00   P369,总的答复已经得出来了:当一个NX1000镑的商品量要流通时,不论这个商品量的价值是否包含剩余价值,不论这个商品量是否按资本主义方式生产,这个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决不会因此有所改变。可见,这个问题本来就象不存在的(黑体)。在货币的流通速度等等其他条件已定的情况下,要使NX1000镑商品价值流通,总需要有一定量的货币,而这个货币量同这个价值有多少归这个商品的直接生产者所有的问题完全无关。如果这里存在什么问题,那末,它和总的问题是一致的: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额从何而来?(所以,在马克思看来,流通不产生价值,价值的增殖只是在生产过程中才有,金三)
  
  P379,全部非难都是资本家和向他们献媚的经济学家的恐吓。
  
  P381,(***)(简单再生产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的基础是雇佣劳动,工人的报酬是用货币支付的,并且实物报酬一般已转化为货币报酬----只有在国内现有的货币量足以适应流通和由流通决定的货币贮藏(准备金等)的需要的地方,才能够得到较大规模的、比较深入和充分的发展。这是历史的前提,虽然找们不能把这一点理解为,必须先有充足的贮藏货币,然后才开始有资本主义生产。应当说,资本主义生产是和它的条件同时发展的,其中条件之一就是贵金属有足够的供给。因此,十六世纪以来贵金属供给的增加,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史上是-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如果问题涉及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供给货币材料,那末,一方面以产品形式存在的剩余价值投入流通时,没有该产品转化为货币所需要的货币,另一方面以金形式存在的剩余价值投入流通时,不需要事先由产品转化为货币。//要转化为货币的追加商品会找到必要的货币量,因为另一方面要转化为商品的追加的金(和银)可以不通过交换,而通过生产本身段入流通。(从这里,既可以看到货币的媒介本质,也可以看到货币发展的内在原因,在扩大再生产以及全球市场的发展,货币经历了金,金本位,英镑对金的本位,美元对金的本位,及到美元脱离金,金三)
  
  P384,(*)每年耗费在金银这种流通工具的生产上的劳动力和社会生产资料的总量,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任何生产方式来说,是一项巨大的非生产费用。这种非生产费用,会相应地使一定量可能的追加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即一定量实际财富,不能供社会利用。在生产规模不变或者生产扩大程度不变时,只要这个昂贵的流通机器的费用减少,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就会提高。所以,只要那些和信用制度一起发展的辅助工具发生这种作用,它们就会直接增加资本主义的财富,这或者是因为大部分社会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因此会在没有实在的货币的参与下完成,或者是因为实际执行职能的货币量的作用能力会提高。//这样也就解决了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即资本主义生产按它现在的规模,没有信用制度(甚至只是从这个观点来看),只有金属流通,能否存在。显然,不能存在。相反,它会受到贵金属生产的规模的限制。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信用制度在它支配或使用货币资本时所具有的生产力,也不应该有任何神秘的观念。(这显然是神秘的一部分,而不是神秘的全部,金三)
  
  P386,但是,如果我们的前提不是资本家阶级的局部的货币资本积累,而是它的普遍的货币资本积累,那末,困难就会发生了。按照我们的假定,资本主义生产已经取得了普遍的和唯一的统治,除了资本家阶级外,只有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所购买的全部物品,等于他们的工资的总和,等于整个资本家阶级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P387,如果按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为了以后的使用而积累的潜在的贷币资本有以下几项:1,银行存款;2,公债;3,股票。
  
  P387,(***)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贮藏货币本身从来不是目的,而是结果,或者是流通停滞的结果(这时会有比通常更多的货币量采取贮藏货币的形式),或者是由资本周转决定的积男的结果;或者,最后,贮藏货币仅仅且暂时以潜在的形式形成的货币资本,用来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
  
  P389,(*)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商品产品,它的决定性动机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既包括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也包括真正流通过程的两个阶段,也就是说,包括全部循环。这个循环,作为周期性的过程,即经过一定期间不断地重新反复的过程,形成资本的周转。
  
  P390,因此,各个单个资本综合而成的社会资本的循环,也就是说,就社会资本的总体来考察的循环,不仅包括资本的流通,而且也包括一般的商品流通。后者本来只能由两部分构成;1.资本本身的循环;2.进入个人消费的商品的循环,也就是工人用工资,资本家用剩余价值(或其中的一部分)购买的那些商品的循环。当然,资本的循环也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因为剩余价值构成商品资本的一部分,而且还包括可变资本向劳动力的转化,工资的支付。但是,这个剩余价值和工资耗费在商品上,并不构成资本流通的环节,虽然至少工资的耗费是这个流通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是马克思对自己著作的概扩,能有助于理解阅读:
  
  P391,(*****)在本书第一卷,我们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作为孤立过程,又作为再生产过程来分折,我们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本身的生产。资本在流通领域所经历的形式变换和物质变换被假定为前提,而没有进一步加以论述。我们假定,一方面,资本家按照产品的价值出售产品;另一方面,他在流通领域找到使过程重新开始或连续进行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生产资料。我们在那里需要考察的流通领域中的唯一行为,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的劳动力的买和卖。
  
  P391,(*****)在本卷的第一篇,我们考察了资本在它的循环中所采取的不同的形式和这个循环本身的各种形式。除了第一卷所考察的劳动时间,现在又加上了流通时间。
  
  P391,(*****)在第二篇,循环是作为周期的循环,也就是作为周转来考察的。这里一方面指出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怎样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各种形式的循环;另一方面又研究了决定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长短不同的各种情况。我们还指出了,循环期间及其组成部分的不同比例,对生产过程本身的范围和年剩余价值率有怎样的影响。事实上,第一篇主要是考察资本在它的循环中不断地依次采取和抛弃的各种形式,而第二篇研究的,是在各种形式的这种运动和相继更替中,一定量的资本怎样同时(尽管按不同的比例)分成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些不同的形式,以致不仅这些形式互相交替,而且总资本价值的不同部分也不断地并存于这些不同的状态中,并执行职能。特别是货币资本表示出一种在第一卷里没有讲过的特性。在这显揭示了一些规律,技照这些规律,一定量资本的大小不等的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周转的条件,不断地以货币资本的形式预付和更新,以便使一个定量的生产资本能够不断地执行职能。
  
  P392,(***)但是在第一篇和第二篇,我们考察的,始终只是单个资本,只是社会资本中一个独立部分的运动。//但是,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文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在简单商品流通中,一个商品的总形态变化表现为商品世界形态变化系列的一个环节,同样,单个资本的形态变化现在则表现为社会资本形态变化系列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21 19:00:00   P392,(***)但是在第一篇和第二篇,我们考察的,始终只是单个资本,只是社会资本中一个独立部分的运动。//但是,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文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在简单商品流通中,一个商品的总形态变化表现为商品世界形态变化系列的一个环节,同样,单个资本的形态变化现在则表现为社会资本形态变化系列的一个环节。虽然简单商品流通决没有必要包括资本的流通,----因为它可以在非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但如上所述,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却包括那种不属于单个资本循环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即包括那些不形成资本的商品的流通。
  
  P392,现在,我们就要考察作为社会总资本的组成部分的各个单个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个过程的总体就是再生产过程的形式),也就是考察这个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
  
  P393,关于第一点。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现为货币,以货币流通为前提;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的这种二重化,是产品表现为商品的规律。
  
  P395,如果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是已定的,那末,购买一定数量的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这些生产要素所必需的货币资本量,也是确定的。或者说,要预付的资本的价值量是确定的。但这个资本作为价值形成要素和产品形成要素的作用大小是可以伸缩,可以变化的。
  
  P396,关于第二点。社会劳动和生产资料每年都必须有一部分用来生产或购买货币,以补偿磨损掉的铸币。……但这以货币依旧起世界贷币的作用为前提。
  
  P396,所以,这-类领域里的生产取决于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贷币资本的界限。这个限制被信用制度和与此相联的联合经营(例如股份公司)打破了。因此,货币市场的混乱会使这类企业陷于停顿,而这类企业反过来也会引起贷币市场的混乱。
  
  P396,有些事业在较长时间内取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在这个时间内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产品;而另一些生产部门不仅在一年间不断地或者多次地取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且也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社会公有的生产的基础上,必须确定前者按什么规模进行,才不致有损于后者。……在社会公有的生产中,货币资本不再存在了。社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者也许会得到纸的凭证,以此从社会的消费品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这些凭证不是货币。它们是不流通的。
  
  P398,(*)魁奈还把一些无关的要素包括在年产品的这个不变资本部分中,但是他把握住了问题的实质,这要归功于他的有限的眼界,即认为农业是使用人类劳动来生产剩余价值的唯一领域,就是说,从资本主义的观点看,是唯一的真正生产的领域。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后者的显而易见的条件,会阐明前者的条件,并且会排除只是由流通幻影引起的思想混乱。(从某种程度而言,今天看马克思,在马克思眼里只有无产阶级的劳动才是真正的劳动?马克思显然也不喜欢流通?金三。)
  
  P399,(***)一种理论体系的标记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标记的地方,也在于它不仅欺骗买者,而且也往往欺骗卖者。魁奈本人和他的最亲近的门生,都相信他们的封建招牌。直到现在,我们的学究们也还是如此。然而在实际上,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产业资本的代表----租地农场主阶级----指导着全部经济运动。农业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就是说,作为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企业经营;土地的直接耕作者是雇佣工人。生产不仅创造使用物品,而且也创造它们的价值;而生产的动机是获得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出生地是生产领域,不在流通领域。在作为以流通为媒介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承担者的三个阶级中,“生产”劳动的直接剥削者,剩余价值的生产者,资本主义的租地农场主,和那些剩余价值的单纯占有者区别开来了。
  
  P400,(斯密)“没有任何等量资本,比租地农场主的等量资本,能推动数量更大的生产劳动。不仅他的雇工是生产工人,而且他的役畜也是生产工人。(这对雇工是一个多么好听的赞语啊!)在农业中,自然也和人一起劳动;虽然自然的劳动不需要任何费用,但是它的产品,和费用最大的工人的产品一样,仍然具有它的价值。农业中最重要的工作,看来与其说是为了增加自然的肥力,----虽然它也这样做,----不如说是要使用自然的肥力来生产对人类最有用的植物。”
  
  P402,亚*斯密就是这样把一切个别考察的商品的价格和“每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品的……全部价格或交换价值”,分解为屈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的三个源泉,即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狙,在这之后,他还是不得不迂回曲折地把第四个要素,即资本的要素偷偷地塞了进来。这是通过划分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区别来达到的。
  
  P402,对此我们评述如下:1.亚·斯密在这里显然只是考察简单再生产,而不是考察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或积累;他所说的只是为维持执行职能的资本的支出。……//2.亚·斯密借助“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区别这个名词游戏,背弃了自己的理论。……
  
  P404,然后亚·斯密告诉我们说,要从纯收入即特殊意义上的收入中,排除掉全部固定资本,也要排除掉维修和更新固定资本所必需的全部流动资本,实际上就是要排除掉一切不是处于用作消费基
  金的实物形式的资本。
  
  P410,(***)主要的困难----绝大部分已经由以上的说明解决了--不是发生在对积累的考察上,而是发生在对简单再生产的考察上。因此,亚·斯密(第2篇)和他以前的魁奈(《经济表》),每当研究社会年产品的运动和它的以流通为媒介的再生产时,都是从简单再生产出发的。
  
  P410,(*)亚·斯密的教条是:每一个单个商品----从而合起来构成社会年产品的一切商品(他到处都正确地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是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或者说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个教条可以还原为:商品价值=v十m,即等于预付可变资本的价值加上剩余价值。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21 19:01:00   P412,因此,在亚·斯密那里,地租和利润只是剩余价值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是由生产工人在不断再生产他自己的工资即可变资本的价值的同时,不断再生产出来的。所以,地租和利润是剩余价值m的部分,因此,在亚·斯密那里,一切商品的价格都分解为v十m。
  
  P412,(***)“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的三个原抬源泉,也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原始源泉。任何其他一种收入,最终地都是从其中某一个派生出来们。”他这样一说,就把各式各样的混乱堆积在一起了。//1.一切不直接参加再生产的社会成员,不管劳动与否,首先只能从首先得到产品的那几个阶级,即生产工人、产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手中,取得自己在年商品产品中的份额,则取得自己的消费资料。就这一点说,他们的收入在物质上是由(生产工人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派生出来的,因此,和那些原始的收入相对而言,表现为派生的收入。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个意义上的派生的收入的承受人,是靠他们作为国王、牧师、教授、娟妓、士兵等等的社会职能来取得这种收入的,因此他们可以把自己的这种职能看作是他们的收入的原始源泉。// 2.正是在这里,亚*斯密的可笑错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首先正确地规定商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体现在其中的价值产品的总额,然后证明这些组成部分形成同样多的不同的收入源泉之后,在这样从价值引出收入之后,他又反过来,使收入由“组成部分”变为“一切交换价值的原始源泉”,----而这在他那里是占主导地位的见解,----这样-来,他就为庸俗经济学大开了方便之门。
  
  P418,“每一个国家的年劳动,都是这样一个基金,它最初提供该国一年当中消费的全部生活资科,而这些生活资料总是要末由这个劳动的直接产品构成,要末由这个产品从别国购进的物品构成。”(第11页)//亚·斯密的第一个错误,是把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等同起来。后者只是过去一年劳动的产品;前者除此以外,还包含在生产年产品时消费掉的、然而是前一年生产的、一部分甚至是前几年生产的一切价值要素----生产资料,它们的价值只是再现而已,就它们的价值来说,它们既不是过去一年间耗费的劳动生产的,也不是它再生产的。亚·斯密把这两种不同的东西混淆起来,从而赶走了年产品中的不变价值部分。这种混淆本身建立在他的基本观点的另一个错误上:他没有区分劳动本身的二重性,这就是,劳动,作为劳动力的耗费,创造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创造使用物品(使用价值)。每年生产的商品的总额,即全部年产品,是过去一年发生作用的有用劳动的产品;这一切商品所以存在,只是因为社会地使用的劳动已经在各种有用劳动的一个枝杈繁多的系统中耗费。只是因为如此,在生产它们时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才得以保留在它们的总价值中,而以新的实物形式再现出来。因此,全部年产品是当年耗费的有用劳动的结果,但年产品价值只有一部分是当年创造出来的;这一部分既是年价值产品,它体现了一年之内所推动的劳动的总和。
  
  P419,(***)固然我们不能责备亚·斯密,说他在这种分析上并不比他所有的后继者高明(虽然在重农学派那里已经可以看到正确解决问题的苗头),但是,他却继续迷失在混乱之中。这主要是因为,关于商品价值,他的“内在的”见解不断和他的在广度上占优势的外在的见解纠缠在一起,但他的科学本能还不时让内在的观点一再表露出来。
  
  P422,(*******)亚·斯密所说的(第223页),是完全错误的:“维持生产劳动所使用的资本部分…在为他(资本家)执行资本的职能之后…就形成他们(工人)的收入。”//资本家用来支付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货币,所以能“为他执行资本的职能”,是因为他由此把劳动力并入他的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而只有这样,他的资本才能够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我们应当分清:劳动力,在工人手中,是商品,不是资本。在工人能不断地反复出卖它的时候,它构成工人的收入;在它卖掉之后,在资本家手中,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它执行资本的职能。劳动力在这里起双重作用;在工人手中,它是按价值出卖的商品;在购买它的资本家手中,它是生产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力。但是,工人从资本家那里得到的货币,是工人在把自己劳动力交给资本家使用之后,是在劳动力已经在劳动产品的价值中实现之后,才得到的。资本家在支付这个价值之前,已经取得了它。因此,不是货币执行双重职能:首先作为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然后又作为工资。而是劳动力执行了双重职能:首先是在劳动力的出卖时作为商品(在应付的工资约定的情况下,货币只起观念的价值尺度的作用,这时它根本不需要在资本家手中),其次是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资本家手中的资本,即作为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要素执行职能。在资本家以货币形式把那个应支付给工人的等价物支付给工人之前,劳动力已经以商品形式把这个等价物提供出来了。因此,资本家用来支付工人报酬的支付基金,是工人自己创造的。但这还不是事情的全部。(这里的尺度,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差别,金三)
  
  P423,工人把得到的货币又花掉,以便维持自己的劳动力,也就是----就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整体来考察----给资本家维持一种工具,只有靠这种工具,资本家才能够仍旧是资本家。
  
  P423,因此,一方面,劳动力的不断买和卖,使劳动力永远充当资本的要素,由于这一点,资本就表现为商品的创造者,即具有价值的使用物品的创造者,其次,由于这一点,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既由劳动力自己制造的产品不断地生产出来,也就是工人自己不断地创造出用来对他进行支付的资本基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不断出卖,成为工人维持生活的不断更新的源泉,于是,他的劳动力就表现为他取得自己赖以生活的收入的能力。在这里,收入只不过意味着通过不断地反复出卖一种商品(劳动力)而占有价值,而这些价值本身仅仅是用来不断再生产出这种要出卖的商品。
  
  P424,(对斯密的批判)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它的再生产所必要的劳动量决定的;而这个劳动量是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从而等于再生产他的生活条件本身所必要的劳动,----这个情况是这种商品(劳动力)的特征,但并不比以下的事实具有更多的特征:役畜的价值是由维持役畜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从而是由生产这种生活资料所必要的人类劳动量决定的。
  
  P425,它们都是由支出劳动的支出---构成,而不是由收入构成。
  
  P424,把收入看成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不把商品价值看成是收入的源泉,这是一种颠倒。由于这种颠倒,商品价值好象是由不同种类的收入“构成”的。这各种收入在斯密看来是互不影响地决定的,
  而商品的总价值是由这些收入的价值量加在一起决定的。
  
  P428,(*****)虽然剩余价值--超过资本家预付价值的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的占有,是由劳动力的买和卖引出的,但这种占有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一种行为,并且是生产过程的一个本质的要素。//先导的行为是流通行为:劳动力的买和卖。这种行为本身又是建立在先于社会产品的分配并作为其前提的生产要素的分配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建立在作为工人的商品的劳动力和作为非工人的财产的生产资料互相分离的基础上的。//但同时,剩余价值的这种占有,或价值生产分为预付价值的再
  生产和不补偿任何等价物的新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丝毫也不影响价值实体本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22 19:02:00   P428,(*****)虽然剩余价值--超过资本家预付价值的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的占有,是由劳动力的买和卖引出的,但这种占有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一种行为,并且是生产过程的一个本质的要素。//先导的行为是流通行为:劳动力的买和卖。这种行为本身又是建立在先于社会产品的分配并作为其前提的生产要素的分配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建立在作为工人的商品的劳动力和作为非工人的财产的生产资料互相分离的基础上的。//但同时,剩余价值的这种占有,或价值生产分为预付价值的再
  生产和不补偿任何等价物的新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丝毫也不影响价值实体本身和价值生产的性质。
  
  P428,(*)生产过程消失在商品中。在商品生产中耗费了劳动力这一事实,现在表现为商品的物的属性,即商品具有价值的属性;这个价值的量,是由所耗费的劳动的量来计量的;商品价值不分解为任何别的东西,也不由任何别的东西构成。(最后被资本淹没,表现出一般等价物,表现为货币,表现为钱,金三)
  
  P429,在这方面,资本家所生产的商品,和独立劳动者或劳动者公社或奴隶所生产的商品,没有任何差别。
  
  P431,亚*斯密把一般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等同起来;生产资料一开始就是“资本”,劳动一开始就是雇佣劳动。
  
  P432,亚·斯密所要研究的商品,一开始就是商品资本(它除了包含生产商品时消耗的资本价值,还包含剃余价值),也就是以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因此,本应该先分析这个生产过程,从而分析其中包含的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但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本身又是商品流通,所以,在阐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就要撇开这个生产过程,事先分析商品。亚·斯密有时“内在地”抓到了正确的东西,即使在这种场合,他也只是在分析商品的时候,泡就是在分析商品资本的时候,才考虑价值的生产。
  
  P439,这两个部类中,每一部类拥有的所有不同生产部门,总合起来都形成一个单一的大的生产部门: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另一个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两个生产部门各自使用的全部资
  本,都形成社会资本的一个特殊的大部类。//每一部类的资本都分成两个组成部分:1,可变资本。从价慎方面看,这个资本等于该生产部门使用的社会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等于为这个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工资总额。从物质方面看,这个资本是由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本身构成的,即由这个资本价值所推动的活劳动构成的。//2.不变资本,即该部们在生产上使用的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这些生产资料本身又分成固定资本:机器、工具、建筑物、役畜等等,流动不变资本:生产材料,如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等等。
  
  P439,每一部类的全部年产品的价值,和每个个别商品的价值一样,也分成c十v十m。
  
  P442,III,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I(v+m)和IIc的交换,是否可以看做,为了维持简单生产,资本家和工人的必须消费?金三。
  
  P446,(简单再生产)总的结论是:产业资本家为了促成他们自己的商品流通而投入流通的货币,无论是记在商品的不变价值部分的账上,还是记在存在于商品中的剩余价值(在它作为收入花掉的时候)的账上,总是按照各个资本家为货币流通而预付的数额回到他们手中。
  
  P446,由此得出结论:在简单再生产中,第I部类的商品资本中的v十m价值额(也就是第I部类的总商品产品中与此相应的比例部分),必须等于不变资本IIc,也就是第II部类的总商品产品中分出来的与此相应的部分;或者说,I(v+m)=IIc。
  
  当看到II部类内的流通,就感觉到一种惊讶,在消费资料、奢侈消费资料的划分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邪恶就显现出来,这样的奢侈生产,根本就不是为简单再生产,无用于简单再生产!!!这种感觉的出现,不知道以后马克思会如何阐述,金三。
  
  P448,奢侈消费资料。它们只进入资本家阶级的消费,所以只能和花费的剩余价值交换,而剩余价值是绝对到不了工人手中的。
  
  P453,(***)既然全年总产品实际进入以流通为媒介的年再生产过程,所以这些比例关系在全年总产品的每一次分配中,都具有质的决定意义。I(v+m)只能在IIc中实现,IIc也只有通过这种实现,才能更新它作为生产资本组成部分的职能;同样,(IIb)v只能在(IIa)m的一部分中实现,而(IIb)v也只有通过这种实现,才能再转化为它的货币资本的形式。不言而喻,只有在这-切实际上都是再生产过程本身的结果时,也就是说,只有在例如IIb的资本家不是靠信用从别处取得用于v的货币资本时,上述情况才适用。相反地,从量的方面说,年产品行部分之间的交换,只有在生产规模和价值关系保持静止状态,并且这些严格的比例关系不会由于对外贸易而有所改变的情况下,才能按上述比例进行。(也就是说,生产过程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分配?金三)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22 19:04:00   P455,在上面所考察的(IIb)v和(IIa)m的一个等价部分的交换中,以及(IIa)m和(IIb)m之间的进一步的交换中,完全不必假定,资本家--不管他们是IIa和IIb的单个资本家,还是作为各分部类的资本家整体--是按同一比例在必要消费品和奢侈品之间分配他们的剩余价值。一个可以在这种消费上多用一些,另一个可以在邢种消费上多用一些。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前提只是:一个和全部剩余价值相等的价值额在消费基金中实现。因此界限是已定的。在每一部类之内,有的人在a上多用一些,有的人在b上多用一些;但是他们可以互相补偿,以致a和b这两个分部类的资本家作为一个整体,按同一比例参加这两类物品的消费。价值关系--a和b这两类生产者在第II部类的产品总价值中各自所占的比例部分,从而提供上述产品的各生产部门间一定的量的关系--在每一具体场合,都必须是已定的。只有为举例而规定的比例,才是一种假定的比例。如果作另一种假定,也不会使各种质的因素发生变化,只有量的规定会改变。但如果由于某种情况,a和b的比例量发生了现实变化,那末,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也会相应地改变。
  
  P457,因此,看起来,资本主义生产包含者各种和善意或恶意无关的条件,这些条件只不过让工人阶级暂时享受一下相对的繁荣,而这种繁荣往往只是危机风暴的预兆。
  
  P457,简单再生产实质上是以消费为目的的,虽然攫取剩余价值是单个资本家的动机;但是,剩余价值--不管它的比例量如何--在这里最终只是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P482,(***)单个资本--即社会资本中独立执行职能、赋有自己生命的任何一个部分--的产品,可以有任何一种实物形式。唯-的条件是,这个产品必须实际具有一种使用形式,一种使出价值,使它荷资格在商品世界成为可以流通的一环。它是否作为生产资料再进入把它作为产品生产出来的那个生产过程,也就是说,它的产品中代表不变资本部分的那部分价值,是否具有那种使它可以实际再作为不变资本执行职能的实物形式,这是一件毫无关系的偶然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产品的这部分价值就会通过买和卖,再转化为它的物质生产要素的形式,不变资本就由此以它的能够执行职能的实物形式再生产出来。(这种唯一的条件也就是竞争!金三)
  
  P482,社会总资本的产品却不是这样。再生产的一切物质要素,都必须以它们的实物形式形成这个产品本身的各个部分。已经消耗的不变资本部分,只有当今全部再现的不变资本部分以能够实际作为不变资本执行职能的新生产资料的实物形式在产品中再现的时候,才能由总生产来进行补偿。因此,在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下,由生产资料构成的那部分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社会资本的不变价值部分。//其次,个别地考察,资本家通过新追加的劳动,只是生产他的产品价值中的可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而不变价值部分是由于新追加劳动的具体性质转移到产品中去的。
  
  P483,从社会的角度米考察,生产生产资料的社会工作日部分,也就是说,既把新价值加到生产资料中去,又把在它们的生产上所消费的生产资树的价值转移到生产资料中去的社会工作日部分,不外是生产新的不变资本,用来补偿第I部类和第II部类以旧生产资料形式消费的不变资本。它只生产用于生产消费的产品。所以,这个产品的全部价值是这样的价值,这种价值能够重新作为不变资本执行职能,只能够买回实物形式的不变资本,因而,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它既不分解为可变资本,也不分解为剩余价值。--另一方面,生产消费资料的社会工作日部分,不生产社会的补偿资本的任何部分。它只生产这样的产品,这些产品按其实物形式来说,要用来实现第I部类和第II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P483,当我们讲到社会的考察方法,也就是考察既包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也包括个人消费的社会总产品的时侯,绝不可陷入蒲鲁东从资产阶级经济学那里抄袭来的方法,而把问题看成是,好象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只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便会失掉它这种独特的历史的经济的性质。正好相反,在这里,我们要研究总体资本家。总资本表现为所有单个资本家的股份资本的总和。这个股份公司和其他许多股份公司有一个共同点: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投入什么,但是不知道自己取出什么。
  
  P490,(***)可变资本在资本家手中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在雇佣工人手中则作为收入执行职能。//可变资本首先作为货币资本存在于资本家手中;当资本家用它来购买劳动力时,它作为货币资本执行职能。只要它以货币形式保留在资本家手中,它就只能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既定价值,所以它是一个不变量,而不是一个可变量。它只是可能的可变资本--这正是因为它可能转化为劳动力。它在抛弃货币形式以后,在转化为劳动力,并作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在资本主义过程中执行职能以后,才成为现实的可变资本。//在资本家那里最初作为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执行职能的货币,现在在工人手中作为他的工资的货币形式执行职能,工人又把工资转化为生活资料;所以,这些货币是作为收入的货币形式执行职能的。这种收入是工人靠不断反复出卖他的劳动力得到的。
  
  P491,(*****)同一个货币在买者手中有一种用途,在卖者手中有另一种用途,这是一切商品买卖都有的现象。
  
  P496,(*)资本家不会因为他把等价的商品量卖给工人以重新取走他在购买劳动力时付给工人的货币而发财致富。如果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时先付给工人500,此外又把他迫使工人生产的价值500的商品量无代价地付给工人,那他实际上是支付给工人两次。反过来说,如果工人只为资本家生产价值500的商品,作为他的劳动力价格500的等价物,那未,资本家在这种交易之后所处的情况,就完全和在这种交易之前一样。但是,工人再生产了一个价值3000的产品;由于他把在生产上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化为新的产品,他保存了产品的不变价值部分,即保存了在生产上捎费的生产资料的阶值=2000;此外,他又把1000(v+m)的价值加到这个既定价值中去。
  
  P499,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经过了三次转化。这些转化在年产品的交换中,或者根本不表现出来,或者只是隐约地表现出来。
  
  P500,(*****)在这一切转化中,第I部类的资本家手中始终持有可变资本。1.开始是作为货币资本;2.然后是作为他的生产资本的要素;3.再后是作为他的商品资本的价值部分,也就是以商品价值的形式存在;4.最后是再以货币形式存在,这些货币所要交换的劳动力再同这些货币相对立。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手中的可变资本是发挥作用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力,而不是既定量的价值;但是,因为资本家总是在工人的劳动力已经在或长或短的一定时间发挥作用之后才把报酬支付给工人,所以在他支付报酬以前,他在自己手中已经有了劳动力所创造的它本身的补偿价值加上剩余价值。
  
  P500,(接上段粗黑体字:)因为可变资本总是以某种形式保留在资本家手中,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会转化为某人的收入。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23 18:42:00   P504,(*)就象简单的商品流通不是单纯的产品交换一样,年商品产品的交换也不能分解为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单纯的、直接的互相交换。货币在其中起一种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尤其会在固定资本价值再生产的方式上表现出来。(假如生产是公有的生产,不具有商品生产的形式,情况义会有哪些不同,这是以后研究的问题。)(前面扩号是马克思保留的,从某种程度看公有的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有效手段,这是因为各种要素都基本上固定了下来,而一旦各种要素变动,技术,规模,等等,以及扩大再生产,不确定因素加大,原来的生产关系必然发生变动,就是公有本身,都要发生巨大变动才能适应,金三)
  
  P525,(*****)因此,尽管是规模不变的再生产,但危机--生产危机--还是会发生。(下面分析)
  
  P525,一句话:在简单再生产和各种条件不变,特别是劳动生产力、劳动总量、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假定在寿命完结的(有待更新的)固定资本和以旧的实物形式继续起作用的(只是为了补偿其损耗而把价值加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本之间的比例个是不变,那末,在一个场合,尽管需要再生产的流动组成部分的量保持不变,但需要再生产的固定组成部分的量也会增加;因此,第I部类的生产总额必须增加,不然,即使把货币夫系撇开不说,也会出现再生产不足的现象。
  
  P526,在另一个场合,如果需要用实物来再生产的第II部类的固定资本的比例量减少,从而只须用货币进行补偿的第II部类的固定资本组成部分会按同一比例增加,那末,尽管用要由第I部类再生产的第II部类不变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的量保持不变,需要再生产的固定组成部分的量却会减少。因此,或者是第I部类的生产总额减少,或者是出现过剩(就象前面出现不足一样),而且是不能转化成货币的过剩。
  
  P527,(***)因此,生产资料的生产总额在一个场合必须增加,在另一个场合必须减少。这种情况,只有用不断的相对的生产过剩来补救;一方面要生产出超过直接需要的一定量固定资本;另一方面,特别是原料等等的储备也要超过每年的直接需要(这一点特别通用于生活资料)。这种生产过剩等于社会对它本身的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控制。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这种生产过剩却是无政府状态的一个要素。
  
  P527,(*****)这个关于固定资本的例子,在再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固定资本生产和流动资本生产的不平衡,是经济学家在说明危机时惯用的根据之一。但是,如果说在固定资本仅仅维持原状(四个黑体字)的情况下,在理想的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在已经执行职能的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这种不平衡也能够发生,并且必然会发生,那在他们看来倒是有点新奇的。(看来这只是生产本身的问题,资本主义形式社会主义形式,都是没有办法最终解决的,金三)
  
  P528,根据较早的统计资料,每年金的总产量等于80万-90万磅,价值约110,000万到125,000万马克。而根据泽特贝尔的统计,从1871年到1875年,每年平均只生产金170,675公斤,价值约47,600万马克。其中澳大利亚约提供16,700万马克,美国提供16,600万马克,俄国提供9,300万马克。余额则分别由不同国家提供,其中每个国家提供的数额都在1,000万马克以下。同时期,银的年产量将近200万公斤,价值35,450万马克。其中墨西哥约提供10,800万,美国10,200万,南美6,700万,德国2,600万,等等。
  
  P536,在这期间,他们投入流通的货币就会使商品价值(包括其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货币。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当股份公司等等进行为期很长的工程事业时,如铺设铁路、开凿运河、建筑船坞、大的城市建设、建造铁船、大规模农田排水工程等等,这个要素将是十分重要的。
  
  P558,(***)但是,既然发生的只是单方面的交易,一方面是大量的单纯的买,另-方面是大量的单纯的卖,--并且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年产品的正常交易决定了这种单方面的形态变化,--所以,这种平衡只有在如下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单方面的买的价值额要和单方面的卖的价值额互相抵销。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形式这个事实,已经包含着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货币不仅起流通手段的作用,而且也起货币资本的作用,同时又会产生这种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使交换从而也使再生产(或者是简单再生产,或者是扩大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某些条件,而这些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条件,转变为同样多的危机的可能性;因为在这种生产的自发形式中,乎街本身就是一种偶然现象。
  
  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马克思过多的从商品流通的内在因素,内在关系考虑,所以平衡就显得很重要。然而,商品市场事实上,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一种扩大趋向,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取代老的社会制度,工业化本身说明了这个现象,城市扩大,市场,尤其是工业产品的市场扩大,这些都是历史现实。另外一个方面,工业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流通。这样的两种因素,必然的结果就是扩大再生产,金三。内在因素、外在因素都提供了扩大再生产的可能和条件。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23 18:43:00   P559,(*)第I部类的工人要不断地提供劳动力,第I部类的商品资本有一部分要再转化为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第II部类的商品资本有一部分要用不变资本IIc的实物要索来补偿--这一切必要的前提是互为条件的,但是它们是用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作为媒介的。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彼此独立进行但又互相交错在一起的流通过程。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呈现出同样多的造成过程失常的原因。
  
  P559,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的承担者,对于它的占有者,第I部类的资本家,是不费分文的。他们用不着按任何方式预付货币或商品,就可以得到它。预付(avance),在重农学派看来,就已经是在生产资本的要素上实现的价值的一般形式。因此,第I部类资本家预付的,不外是他们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工人不仅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他们保存了不变资本;不仅用一个新创造的具有商品形式的相应的价值部分,为他们补偿了可变资本价值;而且,工人还用自己的剩余劳动,向他们提供了一个以剩余产品形式存在的剩余价值。他们通过相继出售这种剩余产品,形成了货币贮藏,形成了追加的可能的货币资本。在这里考察的场合,这个剩余产品从一开始就是由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构成的。
  
  P560(*)因此,为了从简单再生产过渡到扩大再生产,第I部类的生产要能够少为第II部类制造不变资本的要素,而相应地多为第I部类制造不变资本的要素。完成这种过渡往往不是没有困难的,但是,由于第I部类的有些产品可以作为生产资料在两个部类起作用这一事实,完成这种过渡就容易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外向性主导经济选择的,正是抑制国内消费,扩大出口的措施,从而进行基础建设,用国内劳动力资源来换取世界矿产资源,金三)
  
  P560,(*****)由此得出结论:如果只考察价值量,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在简单再生产内部生产出来的。
  
  P561,(***)因此,追加的潜在货币资本在流通领域许多点上的大规模生产,不外是潜在的追加生产资本的多方面的生产的结果和表现,这种生产资本的形成本身并不是以产业资本家方面的任何追加货币支出为前提的。
  
  P561,(***)由此还可以得出结论:已经在一个国家执行职能的生产资本(包括并入生产资本的劳动力,即剩余产品的创造者)越多,劳动的生产力,从而生产资料生产迅速扩大的技术手段越发展,因而,剩余产品的量无论在价值方面或在价值借以体现的使用价值量方面越大,那末,下列二者也就越大://1.A、A`、A``等等于中的剩余产品形式的潜在的追加生产资本,和//2.A、A`、A``手中的要转化为货币的剩余产品的量,即潜在的追加货币资本的量。
  
  P562,(*******)如果由资本家A、A`、A``(I)直接生产和占有的剩余产品是资本积累即扩大再生产的现实基础,--虽然它要到B、B`、B``等等(I)手中,才实际以这种资格执行职能,--那末,当它还处于蛹化成的货币的形式,作为贮藏货币,作为只是逐渐形成的潜在货币资本时,它是绝对非生产的,它在这个形式上虽然和生产过程平行进行,但却处在生产过程之外。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死荷重(dead weight)。渴望利用这种作为潜在货币资本贮藏起来的剩余价值来取得利润和收入的企图,在信用制度和有价证券上找到了努力的目标。货币资本由此又以另一个形式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进程和巨大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再来一个七星,显然,是资本市场让资本主义延续了下去,金三)
  
  P562,已经执行职能的资本(剩余产品就是由于它执行职能而产生)的总额越大,转化为潜在货币资本的剩余产品的量也就越大。但是,当每年再生产的潜在货币资本的量绝对增大时,这种资本的分裂也就会更容易,因此,这种资本可以更迅速地被投入一个特殊的企业,不论这个企业是在同一个资本家手中,还是在另一些人(例如参加遗产分配的家庭成员,等等)手中。在这里,货币资本的分裂是指:完全离开原有的资本,以便作为新的货币资本投入一个新的独立的企业。
  
  P562,剩余产品的卖者A、A`、A``等等(I)取得的剩余产品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结报,这个生产过程除了在简单再生产上也需要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外,并不以进一步的流通行为作为前提,其次,他们因此为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提供了现实基础,并实际生产了潜在的追加资本,相反地,B、B`、B``等等(I)的情况却不同。1.A、A`、A``等等的剩余产品,只有在B、B`、B``等等手中才实际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执行职能(我们暂且把生产资本的另一个要素,追加的分动力,即追加的可变资本撇开不说);2.这种剩余产品要到达B、B`、B``等等手中,还需要一种流通行为,即他们必须购买这种剩余产品。
  
  P564,这里唯一的前提是:国内现有的货巾量(假定流通速度等等不变),既要足以适应能动的流通的需要,也要足以适应贮藏贷市的储备的需要。因此,正加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前提在简单的商品流通中也是必须具备的。不过贮藏货币的职能在这里是不同的。现有的贷币量也必须更大,1.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一切产品(新生产的贵金属和生产者自己消费的少量产品除外)都是作为商品生产的,所以必须通过蛹化为货币的阶段;2.因为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商品资本的量及其价值量,不仅绝对地增大,而且无比迅速地增大;3.因为日益增大的可变资本必须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4.因为新货币资本的形成和生产的扩大同时并进,因而它们的货币贮藏的材料必须是现成的。--以上所述,如果对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阶段,即金属流通占主要地位,而兼有信用制度的阶段,是完全适用的,那末,对于仍然以金属流通为基础的信用制度的最发达阶段,也是适用的。一方面,贵金属的追加生产,只要时而增加、时而减少,就会不仅在比较长的时期内,而且在极短的时期内扰乱商品价格。另一方面,整个信用机构不断地忙于用各种操作、方法和技术设施,把现实的金属流通限制在一个相对地日益缩小的最小限度,这样,整个机构的人为性质以及扰乱正常的进程的机会也会相应地增加。
  
  P565,(*)总之,在信用制度内表现为有意识的调节过程的一切因素,才会表现为独立于信用制度之外而存在的东西,事物才会以自然形式,而不是以后来所反映的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是这么认为的,显然,摩根不会这么认为,摩根会认为信用制度是很自然的,调节也是很自然的,金三)
  
  P565,我们在第一卷还论述过,一定量的资本,没有积累,还是能够在一定界限之内扩大它的生产规模。但是,这里要讲的是特定意义上的资本积累,因此,生产的扩大,要取决于剩余价值到追加资本的转化,也就是要取决于作为生产基础的资本的扩大。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1-23 18:44:00   P567,(***)我们在这里也看到了下述各种互为条件的现象:第I部类形成潜在的追加货币资本(所以从第II部类的观点来看,就是消费不足);第II部类的商品储备搁置起来,不能再转化为生产资本(所以对第II部类来说,就是相对的生产过剩);第I部类的货币资本过剩,第II部类的再生产不足。
  
  P568,(接上面),关于这一点,不必多谈。我们只要指出,在说明简单再生产的时候,我们的前提是,第I部类和第II部类的全部剩余价值是作为收入花掉的。但是,事实上,剩余价位的一部分作为收入花掉,另一部分则转化为资本。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实际的积累。积累是靠牺牲消费来进行的这种一般的说法,不过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相矛盾的一种幻想,因为这种幻想假定,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消费,而不是剩余价值的攫取和资本化,即积累。(实在精辟!!!金三)
  
  P569,于是第II部类就会发生生产过剩,过剩的程度恰好与第I部类生产已经扩大的程度相适应。
  
  P574,但不要忘记,实际支付的正常工资(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决定可变资本的量),根本不是由于资本家的好心肠才支付的,而是在一定关系下不得不支付的。
  
  P575,我们知道,在对资本主义机构进行客观分析时,不能利用这个机构所具有的某些特别的污点作为借口,来排除理沦上的困难。但奇怪的是,攻击我的大多数资产阶级批评家竞大喊大叫,似乎我比如说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假定资本家支付劳动力的实际价值(他们大都不是这样做的),这就冤枉了这些资本家!
  
  P576:1.第 一 例
   (A)简单再生产的公式
  I.4000c十1000v十1000m=6000
  II.2000c十500v十500m=3000
  总额=9000
   (B)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开端公式
  I.4000c十1000v十1000m=6000
  II.1500c十750v十750m=3000
  总额=9000
  
  P578,如果实际积累现在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是说,如果用这个已经增加的资本实际进行生产,在第二年结束时,我们就得出,I.4400c十1100v十1100m=6600;II.1600c十800v十800m=3200;总额=9800。
  
  P578,假定第I部类继续按同一比例进行积累,550m作为收入花掉,550 m积累起来。这样,首先1100Iv要由1100IIc补偿,其次,550lm也要实现为同等数额的第II部类的商品,合计是1650I(v+m)。但是,第II部类需要补偿的不变资本只=1600;因此,其余的50,必须从800m中补充。如果我们在这里首光撇开货币不说,那末,这个交易的结果如下:(压低工资,金三)
  
  P578,I.4400c十550m(要资本化的剩余价值);此外还有资本家和工人的消费基金1650(v+m),在商品IIc上实现。//II.1650c(如上所述,其中的50是从IIm中取出来追加的)十800v十750m(资本家的消费基金)。//但是,如果第II部类的v和c保持原有的比例,那末,投入50c,就还要投入25v;这又必须从750 m中取出。因此,我们得出://II.1650c十825v十725m。
  
  P578,第I部类的550m要资本化;如果保持以前的比例,其中440就形成不变资本,110就形成可变资本。这110势必要从725IIm中取出,就是说,价值110的消费资料将由第I部类的工人消费,而不是由第II部类的资本家消费,因此,后者也只好把他们不能消费的110m转化为资本。因此,725IIm就只剩下615IIm。但是,第II部类把110这样转化为追加不变资本时,他们还需要有追加的可变资本55;这就必须再从他们的剩余价值中取出,从615IIm中减去这个数额,就只剩下560,供第II部类的资本家消费。所以,在完成一切现实的和可能的转移以后,现在的资本价值是:I.(4400c十440c)十(1100v十110v)=4840c十1210v=6050;II.(1600c十50c十110c)十(800v十25v十55v)=1760c十880v=2640;资本总额=8690。
  
  P580,在五年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期间,第I部类和第II部类的总资本,已经由5500c十1750v=7250,增加到8784c十2782v=11566,也就是按100:160之比增加了。总剩余价值原来是1750,
  现在是2782。已经消费的剩余价值,原来在第I部类是500,在第II部类是600,合计=1100;但是在最后一年,在第I部类是732,在第II部类是745,合计=1477,因此,是按100:134之比增加了。
  
  P595,恩格斯本来打算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出版,但没有能够实现。1905-1910年卡*考茨基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他对马克思的手稿做了许多删改和变动。1954-1961年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俄文新版本。1956-1962年出版了该书德文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