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克里斯之剑图案:“国家文明城市”是由谁创出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34:32
王先庆:“国家文明城市”是由谁创出来的? 作者:王先庆 提交日期:2010-6-11 17:28:00
   最近出差各地,看到不少城市都有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标语口号,许多政府机构也成立了“创文办”、“创卫办”,一些政府相关部门为了“创文”可谓下了大力气,媒体也为此助力,气氛相当热烈。就如同时下正轰轰烈烈进行的全国高考一样,好象有一种正在发生某种运动的感觉。无论如何,城市的卫生、文明是一件深得人心的大好事,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然而,有两种声音却不能不引起决策者的重视。一是基层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的埋怨声。因为我最近主持和参与了“十二五”规划相关的课题,频繁地在各地进行经济社会调查。其间,不时地听到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对于声势浩大、不断被强化和问责的“创文”发出的抱怨声。他们说,经常不断地开着有关会议,听着报告,看录像,而其内容无非是哪里路面不干净、哪里有一个垃圾堆未清理、哪里有一根倒了未及时解决等,比一个从前的“生产队长”管的事还小,整天被折腾来折腾去,正常的职能性工作都难以集中精力展开。二是城市民众冷漠的声音。与一些身边的人喝茶聊天,谈起时下的创文活动,大家一幅与已无关的姿态。说,那是当官的事,我们都成了“创文”的“灾民”了,早点“成功”吧,不然,没完没了。


  前些年,广州创办卫生城市,我所在学校附近的小商店、理发店、小餐馆几乎半数以上呈关门状态,街上的所有平常可见的服务被清理得无影无踪,当时那个气呀,不知如何表达。记得有些网络评论对当时几乎达到极致的“创卫”行为用了一个词“变态”来描述。因为当时隔三差五地以成区成片地关门闭店等方式来保持“卫生”,成了一种巨大的“扰民”。


   时下的“创文”似乎又在复制同样的故事。我十分赞成自然、有序的“创文”、“创卫”,但十分反对有关领导和部门将它变成自己“面子工程”的瞎折腾,变成一种“扰民”的运动。我以为,城市文明、卫生的主体是市民,是他们自愿的行为和心愿,政府可以引导、培育和扶持,但不应是一种类似当年“破四旧”、“除四害”那样的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如果这个城市的市民、基层工作人员对这样的“创文”、“创卫”行为都抱着冷漠和与已无关的心态,内心里产生一种反感和抵触情绪,或者认为是一种“做秀”,那么,不管“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称号是否获得,都不能说是一种成功。


   我还以为,一个真正的“文明城市”,最基础的文明应该是“执政文明”。如何解释?就是这个城市的官员和决策层不应该是一群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人,而是踏踏实实地干实事、与他们的百姓站在一起、设身处地为百姓利益着想的一群人。如果这个城市的政府部门能让你的百姓为你欢呼、为了高兴和自豪,那么,这个城市就是个相当文明的城市。就如当今的重庆。否则,当这个城市的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由某些领导和部门悄悄地做出,百姓几乎被置之度外,只能事后“被告知”或“被听从”;一个城市近五分之一的人被长期“折腾”得苦不堪言,到处都被形象工程弄得乱七八糟,刚刚修好的道路就开始挖,而一些断头路却不见动静;政府部门从来不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也几乎不从向百姓认错;有些决策明显违背百姓的意愿却仍然一意孤行;有关政府部门发出的公众信息充满着谎言和掩饰,对百姓的疑问总是敷衍和顾左右而言它。这样一个被某些执政者或部门充满着专制、霸权的权利滥用且不在乎百姓感受的城市,何谈文明?文明城市的第一标准,应该是百姓的心态是详和、健康、阳光、开朗、充满幸福感和被尊重感,也就是说,这个城市的真正主人应该是她的百姓,而不是少数执政者,百姓的利益永远被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总之,我不认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是通过政府部门通过检查、问责“创”出来的,而是在政府部门引导下,由她的百姓自觉参与、热烈拥护,然后在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并且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创”出来的。否则,在这个城市的民众行为、决策程序、市民心理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而主要停留在道路翻新、马路两边添些花草、公共场所搞些卫生、房屋“穿衣戴帽”这些的“物质”层面的变革,那么,这个城市的“骨子里”永远是不文明的。    


   同时,我还以为,国家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这些年来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做法了。这样的创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是否该综合评估一下?如何有效地防止创建过程的“劳民伤财”和“瞎折腾”?  如何有效地引导地方政府“文明”地引导“创文”、“创卫”行为,而不是变成一种不顾实际地疯狂地、偏执地政府部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