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喜导致胃出血:保护老建筑,让城市拥有历史之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3:53

保护老建筑,让城市拥有历史之美

2011-05-20 10:47:34

文/魏英杰


有一次,陪陈子善老师去杭州北山路寻访戏剧家宋春舫故居——春润庐。那是一幢三层小楼,似乎还住着人。当时大门紧闭,为一窥究竟,陈子善不惜攀上围墙,抓住墙头铁条往里瞧。彼时情状,至今记忆犹新。

宋春舫是香港文学家宋淇之父。此番陈子善前往探访,是受宋淇的儿子宋以朗所托。春润庐是宋春舫和好友朱润生共同建造,但因他在北大等处任教,并不常居住。倒是蔡元培、章太炎、徐志摩等一大批名人到杭州时,经常借寓此处。因此有人戏称,春润庐是一座不挂牌的“北京大学招待所”。

当时我就在想,幸亏建筑犹存,否则陈子善等人不知如何忧伤了。后来查了一下,这幢小楼虽不是什么文保单位,却也名列杭州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按照相关规定,历史建筑受政策保护,并有相应维护资金的保障。这是对那些建成50年以上,尚未被公布为文保单位而又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老建筑的保护手段。

依这个做法,位于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南牌坊胡同18号,始建于1910年前后的“聚兴永木厂”完全也有理由受到必要保护。但据报道,这处老建筑已列入拆迁范围,近日部分院墙已被拆除。目前,著名的北京胡同保护人物华新民正在网上发起倡议,呼吁在原地完整保留这一重要的历史建筑遗存。

老建筑遭遇拆迁命运,类似悲剧实在不少了。有些文保单位,甚至也被看成商业开发的障碍物,一体被拆除了之。至于那些不能拆的文物,往往也难以逃脱被商业化利用的下场。刚被曝光的发生于故宫内的建福宫私人会所事件,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点。在这背景下,我对这处老建筑的命运,实在不敢乐观。为了所谓城市规划,为了搞商业开发,老百姓的房子可以拆,文保单位可以拆,何况这座没名没分的老建筑?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一起呼吁:请手下留情,为后代子孙留点有历史和文化含量的东西吧。老建筑不可或缺,是城市人文景观的必要组成部分。高楼大厦虽然亮丽光鲜,老建筑和历史街区却能够让城市显得古朴厚重。没有老建筑的“衬托”,一座座孤立的文保单位,将犹如现代化汪洋中的孤舟,于风雨飘摇中显得孤独寂寥。缺了这些老建筑,城市会显得异常单调,缺乏人文底蕴。

明天这个城市的模样,不仅取决于人们那时候怎么去打扮它,也取决于今天人们留下了什么。倘若春润庐未能留存至今,人们就只能在照片中缅怀它的模样。如果今天把老木厂建筑拆了,明天人们也只能对着新建的建筑物空叹,或者渐渐遗忘。假如明天这座城市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建筑,身处高楼大厦丛林中的人们,该会失去多少人文兴味。不错,老建筑终归会老去,但以强力拆迁加速它的灭亡,这其实是很残忍的事情。这是在人为割裂城市记忆,让城市丧失多元、层叠的历史之美。

这些老建筑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它们也是“明日之城”的重要肢体。在过去,北京拆除了城墙,拆除了大量四合院。如今,随着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的掀起,北京又在拆除那些未被列入文保单位的老建筑。这说明,有些机构有些人从来就没有认真反思过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教训,甚至从来就没有真正懂得历史文化对一个城市的意义。这个根源问题不解决,类似老木厂建筑面临被拆迁的悲剧就不会终结。

2011年5月19日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