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人生密码:外来物种入侵旧金山湾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11:27
日志
上一篇:太阳能泛光灯,给...
下一篇:地球高温的过去可...
|返回日志列表
外来物种入侵旧金山湾 [图片]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佛陀的泪珠 2011年05月17日 00:29 阅读(4) 评论(0) 分类:discovery 权限: 公开
字体:中▼小


更多▼设置置顶
权限设置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
编辑

外来物种入侵旧金山湾

集装箱货船停泊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卡兰港的吊车下。载有货物的船引入了疯狂生长的寄生生物和亚洲蛤,这些生物威胁到了旧金山湾的食物网。
照片:Justin Sullivan
加利福尼亚正在严厉打击外来入侵物种,这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对国家法规产生重大影响。加利福尼亚州已经通过了所有州中最严厉的规则,来防止货船将国外的动植物带入旧金山湾。但是标准太高了,加利福尼亚州可能没办法付诸实施。
上百种入侵物种
一艘900英尺的集装箱货船停泊到了奥克兰港,卡车和吊车马上投入了运作。每年都有上千艘船从金门大桥下面经过。它们运来了汽车、旅游鞋、电脑,还有外来生物。
水生生物入侵研究中心的生物学家Andrew Cohen正在研究其中的四种入侵生物。他跋涉过东部海湾区域的一片泥泞的沙滩,舀出了一团海藻,在这团海藻中栖息这很多贝类。Cohen还指出了一些黄色的小点儿,他说那些是“日本海蛞蝓的卵块,它们在几年前出现在这里。”
生物学家已经在旧金山湾发现了上百种外来入侵生物,Cohen甚至说,这让旧金山湾成了世界上遭受入侵最严重的海湾。

这幅拍摄在1994年的照片,展示的是几枚从旧金山湾采集的亚洲蛤。亚洲蛤是在海湾区域疯狂繁殖的上百种水生外来物种之一。
Andrew N. Cohen/San Francisco Estuary Institute via AP
“每一次我到海湾时,”他说,“我总有机会发现一些我以前从没在这片海湾见过的东西——同样没有任何人在太平洋东海岸见过。这真是令人惊讶。”
国际偷渡客
大部分的入侵生物都是以搭国际便车的方式抵达这里的。行驶在开放海域的货船需要平衡它们的负荷。所以,Cohen解释道,轮船需要在一个港口把海水泵进巨大的压舱水柜,然后在下一个港口再泵出去。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因为那只是水而已’,”Cohen说,“但是最终,我们发现自己其实也在运送着生活在海水里的生物。”
运送来的生物包括爆发繁殖的寄生生物,还有威胁整个旧金山港食物网的亚洲蛤。加利福尼亚州已经花费了数百万美元试图清除掉最麻烦的入侵物种。但是加州的努力几乎没有见效。现在的策略已经转变为预防。
海水处理
在瓦列霍市加州海事学院的一艘500英尺轮船“金熊号”中,工程师Bill Davidson启动了压舱水泵,以测试一种新的水处理技术。这套方案的目的是在排放压舱水杀死其中的生物。这个系统的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过滤压舱水。第二步,加入氯气。
Davidson说,氯气在压舱水的水流中发生化学反应,“理论上将迅速氧化或杀死任何活着的生物。”
这套处理系统会在排放压舱水前中和掉水中的氯,使它失效。但实际上让这套系统发挥作用比看起来要难,因为那些生物太小了。
严格的标准
在一个船上实验室,莫斯兰丁海洋实验室的Julie Kuo正通过显微镜观察一只砂壳虫——一种微小的、圆锥形的浮游生物。Kuo把这些水处理过程中取得的水样中的生物进行计数。她当然也检查了它们是否还活着。
“如果它们是固定生活的种类,而且你不知道它们是死是活,”她解释道,“你就用探针刺一下看看。”
这套处理系统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可以限制压舱水中的生物含量。现在,这些标准是非强制性的。但是加州已经采纳了一套适用于所有新建船舶的规定,将于明年一月开始实施。而用于达到新标准的技术还没有成熟。
Nicole Dobroski正在和加州当局一起检查规范。她说:“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挑战,但是我们有理由愿意让它成为一个挑战。”
Dobroski承认,还没有一种水处理系统开发到能长期达标的程度。尽管如此,加州的法规还是有所进展。
“我们想让他们有所创新,”她说,“希望他们能跳出思维定式。”
在全球航行的轮船也要跳出思维定式。所有通过货船运输进入美国的货物中,近乎一半都要通过加利福尼亚港。
【卫报】斯蒂芬·霍金:不要迷恋天堂,那只是个传说

Lineker
于2011-05-16 16:07:07翻译 | 已有1569人浏览 | 有16人评论
还记得刘慈欣在《朝闻道》中所描绘的那一幕吗?最后一个登上真理祭坛的斯蒂芬·霍金向排险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但他最终没有得到答案。无限接近大统一模型,这也许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
Tags:宇宙 |宗教 |物理 |人类 |粒子 |超对称性 |斯蒂芬·霍金 |时间简史 |伟大设计
Stephen Hawking dismisses belief in God in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the Guardian. Photograph: Solar &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Discovery Channel
在《卫报》的一次独家专访中,斯蒂芬·霍金驳斥了对上帝的信仰。摄影: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发现频道
A belief that heaven or an afterlife awaits us is a "fairy story" for people afraid of death, Stephen Hawking has said. 斯蒂芬·霍金曾这样说过,相信天堂或来生在等着我们只不过是一出“神话”,因为人们害怕死亡。
In a dismissal that underlines his firm rejection of religious comforts, Britain's most eminent scientist said there was nothing beyond the moment when the brain flickers for the final time. 这样的驳斥表明了霍金对宗教抚慰的坚决抵制,这位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认为,当大脑闪现出最后一丝灵光后,生命便会陷入虚无。
Hawking, who was diagnosed with motor neurone disease at the age of 21, shares his thoughts on death, human purpose and our chance existence in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the Guardian today. 这位21岁时就被诊断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物理学家最近接受了《卫报》的独家专访,与读者们分享了他对死亡以及人类存在之目的和偶然性的看法。
The incurable illness was expected to kill Hawking within a few years of its symptoms arising, an outlook that turned the young scientist to Wagner, but ultimately led him to enjoy life more, he has said, despite the cloud hanging over his future. 随着病情的日趋严重,很多人认为这种目前还无法治愈的疾病会在几年内终结霍金的生命,这种观点甚至使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迷上了瓦格纳的音乐,但最终,霍金战胜了病魔,他说自己比以前更会享受生活,虽然未来还笼罩在未知的阴云之中。
"I have lived with the prospect of an early death for the last 49 years. I'm not afraid of death, but I'm in no hurry to die. I have so much I want to do first," he said. “这四十九年来,我一直活在英年早逝的传闻之中。死亡我并不畏惧,但急着赴死也并非是我的本意。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他说。
"I regard the brain as a computer which will stop working when its components fail. There is no heaven or afterlife for broken down computers; that is a fairy story for people afraid of the dark," he added. “我认为大脑就如同一台电脑,零件失灵它也就停止工作了。对于陷入停滞的电脑来说,天堂或来生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为害怕闭眼的人所预备的一出神话而已,”他补充说。
Hawking's latest comments go beyond those laid out in his 2010 book, The Grand Design, in which he asserted that there is no need for a creator to explain the existence of the universe. The book provoked a backlash from some religious leaders, including the chief rabbi, Lord Sacks, who accused Hawking of committing an "elementary fallacy" of logic. 霍金最近关于宗教的其他评论在他2010年出版的新书《伟大设计》(The Grand Design)中都能找到,在这本书中,霍金断言,解释宇宙的存在并不需要虚构什么造物主。《伟大设计》一书激起了某些宗教领袖的强烈不满,例如首席拉比萨克斯勋爵(Lord Sacks)就斥责霍金犯了一个逻辑上的“基本谬误”。
The 69-year-old physicist fell seriously ill after a lecture tour in the US in 2009 and was taken to Addenbrookes hospital in an episode that sparked grave concerns for his health. He has since returned to his Cambridge department as director of research. 自2009年在美国举行了巡回演讲之后,这位现年六十九岁的物理学家就大病了一场,其间被送到阿登布鲁克医院(Addenbrookes hospital)进行救治的消息还引发了公众对其健康的严重关注。最近,霍金已经以研究主任的身份重返剑桥了。
The physicist's remarks draw a stark line between the use of God as a metaphor and the belief in an omniscient creator whose hands guide the workings of the cosmos. 霍金的言论将隐喻的上帝和作为信仰的上帝完全区分了开来,在信众的眼中,上帝是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他主宰了宇宙的运作机制。
In his bestselling 1988 book,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Hawking drew on the device so beloved of Einstein, when he described what it would mean for scientists to develop a "theory of everything" – a set of equations that described every particle and force in the entire universe. "It would be the ultimate triumph of human reason – for then we should know the mind of God," he wrote. 在1988年出版的畅销书《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中,当写到“万有理论”对于科学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时,霍金就耍了一回爱因斯坦最喜欢用的招数。“那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到那时,我们就能洞晓上帝的思维,”他在书中这样写到。
The book sold a reported 9 million copies and propelled the physicist to instant stardom. His fame has led to guest roles in The Simpsons,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Red Dwarf. One of his greatest achievements in physics is a theory that describes how black holes emit radiation. 这本书据说卖出了九百五本,霍金顿时成为了物理界的顶级巨星。冲天的名望让他在《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和《红矮星号》(Red Dwarf)中都过了一把客串瘾。而在老本行中,霍金亦建树颇多,他最伟大的成就便是理论描绘了黑洞如何释放辐射。
In the interview, Hawking rejected the notion of life beyond death and emphasised the need to fulfil our potential on Earth by making good use of our lives. In answer to a question on how we should live, he said, simply: "We should seek the greatest value of our action." 在这次访谈中,霍金还驳斥了死亡之后生命依然存在的理念,并强调这只不过是人类通过延续生命概念来满足潜在永生的需求罢了。在回答人类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时,他只是简单说了一句:“人类应当寻求行为的最高价值。”
In answering another, he wrote of the beauty of science, such as the exquisite double helix of DNA in biology, or the fundamental equations of physics. 在回答另一个问题时,霍金则回顾了科学之美,例如生物学中DNA精致的双螺旋结构,或物理学中的基本方程等。
Hawking responded to questions posed by the Guardian and a reader in advance of a lecture tomorrow at the Google Zeitgeist meeting in London, in which he will address the question: "Why are we here?" 对《卫报》所提出的问题,霍金都一一作了解答。此外,他还提前回答了一位读者提出的问题: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本来是预备拿到第二天在伦敦召开的Google Zeitgeist大会上进行讨论的。
In the talk, he will argue that tiny quantum fluctuations in the very early universe became the seeds from which galaxies, stars, and ultimately human life emerged. "Science predicts that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universe will be spontaneously created out of nothing. It is a matter of chance which we are in," he said. 届时,霍金将论证一个终极问题,即早期宇宙中微小的量子涨落是如何成为后来形成星系、恒星以及人类的火种。“科学预言,从虚无中会同时诞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宇宙。这是一个关乎人类存在的概率问题,”他说。
Hawking suggests that with modern space-based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s Planck mission, it may be possible to spot ancient fingerprints in the light left over from the earliest moments of the universe and work out how our own place in space came to be. 霍金暗示,随着诸如欧航局普朗克望远镜这种先进太空仪器的出现,人类有可能解读到最早期宇宙光线中的古老信息,并理解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His talk will focus on M-theory, a broad mathematical framework that encompasses string theory, which is regarded by many physicists as the best hope yet of developing a theory of everything. M理论(M-theory)将会成为霍金演讲的中心议题,它是一个囊括了弦理论的大数学框架,很多物理学家将M理论视为推导出万有理论的希望寄托。
M-theory demands a universe with 11 dimensions, including a dimension of time and the three familiar spatial dimensions. The rest are curled up too small for us to see. M理论利用11维定义宇宙,时间维和常见的三个空间维度也包括在这11维中间,其他维度由于卷曲而变得太小,因而无法被人类察觉。
Evidence in support of M-theory might also come from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 at Cern, the 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 near Geneva. 来自于日内瓦欧洲核子物理实验室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证据也为M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One possibility predicted by M-theory is supersymmetry, an idea that says fundamental particles have heavy – and as yet undiscovered – twins, with curious names such as selectrons and squarks. M理论预测了超对称性的存在,超对称性认为所有基本粒子都存在伴粒子,这些伴粒子的名称都很奇特,比如超对称电子(selectrons)和超对称夸克(squarks)等,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这种超对称性伴粒子。
Confirmation of supersymmetry would be a shot in the arm for M-theory and help physicists explain how each forces at work in the universe arose from one super-force at the dawn of time. 如果能证实超对称性的确存在,那无异于为M理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物理学家们可以借此来解释宇宙诞生之初,各种作用力是如何从一种超级作用力里诞生的,
Another potential discovery at the LHC, that of the elusive Higgs boson, which is thought to give mass to elementary particles, might be less welcome to Hawking, who has a long-standing bet that the long-sought entity will never be found at the laboratory.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另一个潜在发现即希格斯波色子(Higgs boson)的存在,一些物理学家认为正是这种神秘的粒子将质量赋予了基本粒子。但霍金并不认可这项理论,他甚至打赌说物理学家们永远也不可能在实验室中找到希格斯波色子。
Hawking will join other speakers at the London event, including the chancellor, George Osborne, and the Nobel prize-winning economist Joseph Stiglitz. 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和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也将在伦敦盛会上发表演说。
Science, truth and beauty: Hawking's answers 科学,真理之美:霍金给出的答案
What is the value in knowing "Why are we here?" 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探讨这个问题究竟价值何在?
The universe is governed by science. But science tells us that we can't solve the equations, directly in the abstract. We need to use the effective theory of Darwinian natural selection of those societies most likely to survive. We assign them higher value. 科学支配着宇宙。但科学以抽象的方式直接告知我们,人类无法解决某些终极问题。我们需要利用一些实用性的理论,如达尔文的进化选择论,来解释那些最有可能生存下来的生命体系。人类赋予它们以更高的价值。
You've said there is no reason to invoke God to light the blue touchpaper. Is our existence all down to luck? 你曾经说过,祈求上帝点亮他的蓝色火种并推动宇宙运行是缺乏理性的表现。人类的存在只能被归结为侥幸吗?
Science predicts that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universe will be spontaneously created out of nothing. It is a matter of chance which we are in. 科学预言,从虚无中会同时诞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宇宙。这是一个关乎人类存在的概率问题
So here we are. What should we do? 于是人类诞生了。我们该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呢?
We should seek the greatest value of our action. 人类应当寻求行为的最高价值。
You had a health scare and spent time in hospital in 2009. What, if anything, do you fear about death? 2009年的时候,你的健康出了点问题,而且还住了院。冒昧问一句,你对死亡恐惧吗?
I have lived with the prospect of an early death for the last 49 years. I'm not afraid of death, but I'm in no hurry to die. I have so much I want to do first. I regard the brain as a computer which will stop working when its components fail. There is no heaven or afterlife for broken down computers; that is a fairy story for people afraid of the dark. 这四十九年来,我一直活在英年早逝的传闻之中。死亡我并不畏惧,但急着赴死也并非是我的本意。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我认为大脑就如同一台电脑,零件失灵它也就停止工作了。对于陷入停滞的电脑来说,天堂或来生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为害怕闭眼的人所预备的一出神话而已。
What are the things you find most beautiful in science? 你认为科学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
Science is beautiful when it makes simple explanations of phenomena or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observations. Examples include the double helix in biology, and the fundamental equations of physics." 科学之美在于它能对现象或不同观测结果之间的联系作出最简洁的解释。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生物学中的双螺旋结构和物理学中的基本方程。
日本发现已知最古老微陨石 2.4亿年前坠落地球
http://www.kexue.com 2011-05-16 09:17:09新浪科技  发表评论

在日本Ajiro岛发现的富含铁的微陨石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了已知坠落地球的年代最久远微陨石。这些颗粒状陨石体积不及一个雾滴,呈球形,含有丰富的铁,2.4亿年前坠落地球,比此前保持纪录的太空尘埃早5000万年。研究发现刊登在5月4日的《地质学》杂志上。
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地质学家苏珊•泰勒表示:“它们是我听说的最古老的微陨石化石,能够保存至今让人不可思议。它们与现代陨石完全相同。如果我们能够确定这些陨石的来源,便可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历史。”泰勒并没有参与日本科学家的研究。
陨石和微陨石来自彗星和小行星,很多的年代都与太阳系一样久远。体积较大的太空岩石更为常见,微陨石相对较为罕见。陨石主要由尘埃构成,每年从太空坠落地球的陨石重量达到3万吨左右。
在穿过地球大气层过程中,陨石有大约90%的部分蒸发殆尽,产生我们欣赏流星雨时看到的耀眼光芒。最后坠落的陨石只是一小部分,陷入泥土和其他沉积物中,成为化石。通过对跨越不同地质时期的进行研究和比较,研究人员能够猜测地球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所处的宇宙环境。但问题是,寻找历史更为久远并且保存完好的微陨石难度更大。泰勒说:“多年前,我就已经放弃寻找了。它们并不是坚固的颗粒,而是非常脆弱,只要有一点酸就能导致它们土崩瓦解。能够发现历史如此久远的微陨石令人非常吃惊。”
在日本南端的Ajiro岛,鹿儿岛大学地质学家尾上哲二在古代页岩和燧石中发现了这些微陨石,数量大约在300颗左右。为了获取这些陨石,尾上哲二的团队打碎岩石而后进行筛选并使用超声波进行清洗,最后用磁铁吸出陨石。借助于电子显微镜,他们发现球形微陨石的直径只有10微米。2.4亿年前,它们在穿过地球大气层中幸存下来,而后经历了2亿多年的化学侵蚀和化石作用。
微化石样本并不是古代太空尘埃的代表性样本,但泰勒表示它们仍可以提供一个独特的窗口,让科学家窥视宇宙的历史。她说:“我们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将大型探测器送入太空,但却忽视了地球上每年都会坠落数万吨的地外天体。如果我们找到更多地外天体并进行研究,我们便可进一步了解彗星和小行星,同时无需亲自造访这些天体。”(孝文)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踏上谢幕太空之旅
http://www.kexue.com 2011-05-16 21:02:00科学网  发表评论
科学网(kexue.com)讯,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NASA)消息,奋进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16日8点56分(北京时间20点56分)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按照计划这将是奋进号最后一次太空之旅。(点击查看精彩视频)

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图片来源:NASA官网)
在本次编号为STS-134的任务中,奋进号搭载着六名宇航员为国际空间站输送去价值20亿美元的太空实验设施。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六名宇航员分别是:指挥官凯利(Mark Kelly)、宇航员约翰逊(Greg H. Johnson)、欧洲航天局宇航员维托利(Roberto Vittori)与美国宇航局航天专家查米托夫(Greg Chamitoff)、费斯特尔(Andrew Feustel)与费克(Mike Fincke)。在本次发射之后,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计划进行其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之后美国的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点击查看精彩专题:航天飞机退役进行时)

奋进号航天飞机顺利升空(图片来源:NASA官网)
此次奋进号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阿尔法磁谱仪2将被安放至国际空间站,用于探索反物质,暗物质和宇宙射线等问题。反物质和暗物质是两种神秘物质,从理论上讲应当存在,但目前为止又找不到其存在的真凭实据,而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它们。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一项目。
据了解,奋进号航天飞机(STS Endeavour OV-105)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KSC)旗下,第五架实际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首次飞行是在1992年5月7日执行编号为STS-49号的任务,奋进号是美国航天飞机之中首架以公开征名竞赛的方式由美国中小学生决定名称的航天飞机,以18世纪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的考察船的名字命名。高36.6米,宽23.4米,重71吨,造价超过20亿美元。
奋进号之前24次执行任务简表
日期
任务代号
返回地点
附注
1992.05.07
STS-49
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捕捉与重新部属Intelsat六号卫星
1992.09.12
STS-47
肯尼迪太空中心
太空实验室J号任务
1993.01.13
STS-54
肯尼迪太空中心
部属TDRS-F(追踪与资料中继卫星)
1993.07.21
STS-57
肯尼迪太空中心
进行太空实验室实验,回收欧洲可回收载具
1993.12.02
STS-61
肯尼迪太空中心
首次哈勃太空望远镜维修任务
1994.04.09
STS-59
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进行太空雷达实验室实验
1994.09.30
STS-68
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进行太空雷达实验室实验
1995.03.30
STS-67
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执行太空实验室Astro-2号实验
1995.09.07
STS-69
肯尼迪太空中心
筹载真空尾迹屏罩设备与其他实验
1996.01.11
STS-72
肯尼迪太空中心
回收日本的太空飞行器单元
1996.05.19
STS-77
肯尼迪太空中心
进行太空实验室实验
1998.01.22
STS-89
肯尼迪太空中心
与和平号太空站会合,进行人员交换
1998.12.04
STS-88
肯尼迪太空中心
国际太空站组装任务
2000.02.11
STS-99
肯尼迪太空中心
执行太空梭地貌雷达任务实验
2000.11.30
STS-97
肯尼迪太空中心
国际太空站组装任务
2001.04.19
STS-100
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国际太空站组装任务
2001.12.05
STS-108
肯尼迪太空中心
国际太空站对接与人员交换任务
2002.06.05
STS-111
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国际太空站对接与人员交换任务
2002.11.23
STS-113
肯尼迪太空中心
国际太空站组装与人员交换任务
2007.08.21
STS-118
肯尼迪太空中心
安装空间站S5号支架,运送给养和设备
2008.03.11
STS-123
肯尼迪太空中心
运送希望号实验舱组件和加拿大遥控机器人
2008.11.14
STS-126
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两只蜘蛛随奋进号上太空,空间站运新设备
2009.07.16
STS-127
肯尼迪航天中心
运送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外部实验平台
2010.02.08
STS-130
肯尼迪航天中心
运送宁静号(NODE.3)节点舱,Cupola观测台
 
美国大型射电望远镜执行项目 监听外星生命迹象
http://www.kexue.com 2011-05-16 09:26:20新浪科技  发表评论

一台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郊外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日前开始执行一个项目
一台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郊外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日前开始执行一个项目,对准86颗潜在的系外类地行星,仔细搜寻任何可能和外星人相关的蛛丝马迹。
从本周开始,这台巨型天线将逐一对准86颗系外行星进行监听。这些行星都是从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美国宇航局开普勒望远镜锁定的1235颗行星候选目标列表中挑选出来的。对于这86个目标星体中的每一个,科学家们都将连续监听24小时。
安德鲁·西蒙(Andrew Siemion)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他说:“当然不能肯定的说这些恒星都含有各自的行星系统,但是这些地方确实是外星人存在的理想场所。”
这项计划是“搜寻地外智慧生物”(SETI)项目的一部分,这个项目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就在上个月,SETI研究院曾宣布这项寻找外星人的宏大计划受到一次严重的打击:其计划中耗资5000万美元,在美国西部沙漠中建造一座拥有42台天线的艾伦望远镜阵(ATA)的设想,由于资金匮乏而暂时停止实施。
艾伦望远镜阵计划始于2007年,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射电天文学实验室合作实施,该实验室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而该计划所需的资金则由SETI研究院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提供。
随着艾伦望远镜阵计划进入休眠,天文学家们开始寄希望于强大的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他们希望借助这台强大望远镜的力量,能提供有关这些潜在可能存在生命行星的更多线索。
西蒙告诉法新社记者说:“我们的研究将调动全世界最大口径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这是全世界最灵敏的探测设备,将有能力进行寻找外星人方面的工作。”
他说:“我们将扩大搜索的频率和信号类型范围。”他还将这台望远镜称为“代表了射电天文学领域最前沿的技术”。
西蒙介绍说,这台望远镜的口径达100米,每秒能收集的数据量高达1G。
格林班克望远镜重达770万公斤,于2000年投入运行,是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下属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的一个项目。
物理学家丹·魏茨莫(Dan Werthimer)说:“我们已经挑选出温度范围适宜的候选观测目标,其温度变化范围大致处于0度~100摄氏度之间,和地球接近,因此最有可能孕育生命迹象。”
魏茨莫30年来一直在波多黎各领导着一个搜寻地外智慧生命的项目,波多黎各是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所在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以及设计原因,阿雷西博望远镜无法观测到格林班克望远镜计划观测的那些北半球天区目标。
魏茨莫表示:“在阿雷西博,我们专注于那些和太阳性质类似的恒星,寄希望于他们拥有行星系,并正在发出智慧生命存在的信号。但我们在此之前还从未制定过像用于格林班克望远镜观测项目中所用到的这样的候选名单。”
格林班克望远镜对不同波段的扫描效率要比阿雷西博望远镜高出300倍,这意味着它观测一天所收集的数据相当于阿雷西博观测一年的成果。
此次的观测计划预计将持续一年时间,并且将得到SETI@home计划的支持。这是SETI研究院开发的一个志愿者参与项目计划,利用全世界各地志愿者们个人电脑的空闲时间和计算能力进行联机计算,帮助进行海量的数据分析,并从中检索有地外文明信号出现。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吸引全球数百万名热心的志愿者参与其中。(晨风)
黄土的功与过Comments>>
| Tags 标签:原创,唐云江,泥沙,黄土,黄土高原,黄河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5-16 16:39
撰文/唐云江
  一提到黄土高原,自然就想到那块贫瘠的土地,那里不但干旱少雨,水土还大量流失。千百年来,流失的泥沙被卷入黄河,导致黄河水患不绝。黄河的泛滥也造就了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可以说,人们对黄河又爱又恨,一方面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另一方面又称黄河为“中国的忧患”。这一切都源自于可爱又可恨的黄土。
打开中国地形图,会看到一条横贯南北的太行山脉,把中国的中部地区分为两半。高耸的太行山阻挡了西北吹来的强劲的季风,数百万年来,西部内陆荒漠的沙尘被风吹扬到太行山脚下,堆积成山,形成了黄土高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被黄土高原阻挡,绕道北上,进内蒙草原,后又不得不掉头南下,横穿黄土高原,最终东出三门峡,经华北平原入海。
在穿越黄土高原时,黄河被泥沙染成了黄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色的河。据统计,现今的黄河每年从黄土高原带下约16亿吨泥沙,也许历史上还有比这更大的排沙量。因为在2500多年前就有黄河“一斗水七升泥”之说,《汉书·沟志》也说黄河“一石水有六斗泥”,照此一说,当时的黄河水比现在还混浊,因为在三门峡观测站曾测到每立方米666公斤的较大含沙量。即使含沙量相当,二三千年前的降雨量比现在要大,所以带走的泥沙还要多。
数百万年来,黄河不断地把黄土送到华北平原和大海。正是有了黄土和黄河,才有了华北冲积平原,为中华民族带来大面积肥沃的土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黄河以其独有的功能填海造陆数十万平方公里。至今,黄河每年继续造地十几平方公里。正是由于黄土流动,使得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这里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
反过来,也是黄河的泥沙摧残着中华文明。据历史记载,在距今2500年间,黄河决口泛滥1500多次,平均每三年发生两次,大的改道26次,其影响范围北到天津,南到淮河,可以说,整个华北平原到处都可找到黄河改道的遗迹。黄河泛滥与改道史不绝书,给下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许多古代繁华都市都被掩埋于黄土之下。

因为有了黄土,黄河的频繁泛滥是很自然的事,即使没有人为干扰,黄河也是要泛滥的。正如尼罗河的泛滥创造了古埃及的文明,黄河的泛滥孕育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因为有了人,黄河的泛滥成为天灾。为了拦截黄土的下移,人们在黄土高原修建了数十万座沟壑坝(淤地坝),为了控制和疏导黄土,人们在黄河上修建了数座大型水利设施。堵截黄土短期内可以奏效,但从长时间来看,黄土不能只堆积,而不向下游输运。
正如喜马拉雅山长高一样,黄土高原还在继续增长。虽然黄土的流失几千年来一直比较严重,但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比起其堆积来说可能还是略为逊色。黄土高原的年均降尘量可能还没有人调查计算过,但是近3000多年来的降尘堆积覆盖层厚度达40~80厘米,如果按第四纪每万年长高60多厘米计算,近几万年来每万年长高1米多,长高速度似乎越来越快了。
距今8500~4000年是全球性的温暖期,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0℃左右,雨量充沛,是现在的两倍多。那时的黄土高原上也分布有森林和草原,西部荒漠缩小,黄土堆积较慢。虽然当时雨量较大,但对黄土的冲刷也不是很大。从距今4000年以来,气候开始很快变冷。雨量逐渐减少,黄土堆积加速,黄土流失也加快。堆积和流失总是相互伴随的,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消长。一段时间堆积大于流失,另一段时间流失又会大于堆积。黄土高原的不断增高表明,总体上堆积可能还是大于流失。
人们喜欢也好,怨恨也罢,黄土高原依然如故。人们希望它不要再增高,也不要再流失,会有这么一天吗?
那些行将消逝的独特家园

brookie
于2011-05-16 18:56:08翻译 | 已有78人浏览 | 有1人评论
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日渐消融的冰川以及土地沙漠化,正威胁着这个星球一些独特的人类或自然家园。
Tags:马尔代夫 |刚果雨林
刚果盆地拥有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大约90%的雨林未受破坏,但伐木和矿产开采如今正威胁着这片物种丰富的地区。居住在刚果东北部伊图里地区的姆布提俾格米人沿袭着男女平等的传统,没有统治阶级,但他们的生存受到了沙漠化和当地冲突的严重威胁:2003年,一位姆布提代表向联合国证实,他的人民曾被参与刚果内战的士兵猎食。(摄影:Randy Olson/National Geographic/Abrams & Chronicle)
坦桑尼亚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被雪覆盖的山坡是一种气候变化的图腾符号。有人预测说,非洲最高峰峰顶的积雪将在未来数十年内消融,这将极大地影响依靠其雪水生存的上百万查加人和马赛人。但雪山消融的原因存有争议:有些科学家认为,是当地的沙漠化破坏了当地的气候模式,有的科学家则将其归咎于席卷整个东非的干旱。(摄影:Photograph: Federico Veronesi/Abrams & Chronicle)
象征主义在日本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丹顶鹤所面临的绝望困境成为日本人心中的一大伤心之事——这种鸟在日本象征着长寿、忠诚和好运。几十年来,丹顶鹤(在当地叫做tancho)的湿地栖息地一直受到威胁,因为这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已经将居民区延伸并发展到了沼泽地。据估计,现在丹顶鹤在野外仅存不到3千只。(Photograph: Abrams & Chronicle/Keren Su)
几个世纪以来,非洲南部喀拉哈里沙漠的桑人见证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被许多外部力量威胁的事实。但气候变化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沙漠化,加上需要大量土地的畜牧场的扩张,正迫使他们为寻求灌木丛林地和水资源推进到沙漠更严酷的地带。桑人曾经达到过数百万人,但据估计,现在只有不到2千人还过着传统的集体狩猎生活。(摄影:Chris Johns/National Geographic)
德国的哈利根群岛因北海潮流而存在。在中世纪,该群岛面积更大,物产更丰富,但海水的经年侵蚀已经大大缩小了其面积,岛上留存不多的民居被建造在名为沃夫滕的小山上,以防被淹。牲畜依然奔跑在盐土草地上,但这种情形还能维持多久呢?没有堤岸来保护这些岛屿,所以在风高浪急的时候,它们的大部分会被淹没在海水中。(摄影:Photograph: Karl Johaentges/Abrams & Chronicle)
世界冰川的急速消失通常被描述为气候变化矿井中的金丝雀(译注:指更大范围危机的先行指标)。新西兰南岛南阿尔卑斯山的法兰兹约瑟冰川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它的尽头位于温带森林的中央。事实已经证明,它比南阿尔卑斯山的其他冰川更不易融化——实际上,在最近几十年里,它还一直在推进——但科学家们预言,如果变暖趋势持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它可能将退却多达5千米。(摄影:Photograph: Jochen Schlenker/Abrams & Chronicle)
全球几乎有10%的土地是广袤的冻土地带——表层下的突然是冻结的。但全球变暖已使部分冻土解冻,从而导致“醉树”的出现:原生的云杉由于根部失去支撑,变得东倒西歪。冻土解冻还会释放甲烷——一种威猛的温室气体,引诱石油和矿产公司对冻土地区进行进一步的开发,那将只能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摄影:Photograph: Abrams & Chronicle/Arctic-Images)
由于马尔代夫80%的国土海拔不到一米,该国1200个热带岛屿的居民很久就意识到他们对于上升的海水的脆弱。2008年,该国政府宣布将开始将国库旅游业收入的1%投入一个基金会,以购买一个新的国家。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岛国的经济严重依赖乘坐制造污染的飞机到来的旅行者,而这这个岛国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摄影:Sakis Papadopoulos/Abrams & Chronicle)
【本文由brookie独家授权给译言网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商业或非商业使用请联系译言网】
0

您可能也喜欢:
犀利哥重返家园 海底兵马俑(水下雕塑)为生物构建新的家园 人类新生活第二家园介绍 斜坡上的美丽家园——创新建筑探秘 老人与海之六:可爱的海上家园
无觅
卫报图说24小时(2009.10.17) 卫报图说24小时 20100813——世界美图精选 卫报图说24小时 20100807——世界美图精选 卫报图说24小时 20100808——世界美图精选 卫报图说24小时2010.1.10
外来入侵物种给英国带来的经济成本 【国家地理每日一图】旧金山的海湾大桥(2011年1月19日) 【史密森尼博物馆月刊】历史上十大恶名昭著的流放岛 “牛奶还是安全的”,但人们仍对牛奶中含微量辐射有担忧。 一个书虫的旧金山之旅
无觅

标签加利福尼亚金门大桥太平洋东海岸浮游生物 |编辑标签
标签 发表取消
字体:中▼小


更多▼设置置顶
权限设置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
编辑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签名档
修改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发表取消
本文最近访客
设置
 
知幻即离 lv
5-17
删除记录
 
达人者达天下 lv
5-17
删除记录
上一篇:太阳能泛光灯,给...
下一篇:地球高温的过去可...
|返回日志列表
评论
全选删除批量删除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来坐第一个沙发
提示QQ空间郑重承诺: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坚决杜绝低俗、恶意、反动等不良信息,在此愿每位QQ空间用户共同参与维护!对您的举报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请点击:了解QQ空间举报入口
发表评论
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
 
表情礼物 |更多功能高级评论编辑器暂时无法加载
匿名评论
同时分享这篇文章 使用签名档 道具 请选择道具 隐身草 彩虹炫 天使之爱
发表取消  (可按Ctrl+Enter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