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锋官方网站:陈传席论中国画界诸名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8:19:16
论学者、智者、理论、外国学人对中国的理解
  关键:

  1,学者的本事在于能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理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2,中国学者最大的问题是,他并不真的懂。

  最基本还在于个人的素质、功力和水平,能提出比别人更正确的观点。素质不高的学者不可能研究好。"谣言止于智者",一般人一听什么就信以为真、智者会思考:"不可能吧",谣言就止了。
     智者才能思考正确的东西。作为学者要提出问题,再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比如说我研究徐悲鸿,徐悲鸿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他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他最欣赏的画家是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恰恰都不会画素描,从这里面就可以发现更深刻的、别人不知道、没有发现的问题,甚至徐悲鸿自己苦恼的问题你都能给解决了,这才是学者的价值所在。

  如果学者老是跟在画家后边,写写记记,那只是人家的秘书。真正的学者就应该做到画家不了解我们也要了解到的东西。从理论上讲,理论的惟一作用是指导创作,但是有些理论能不能指导创作我是怀疑的,而不能指导创作的理论也是没有价值的。

  有一段时间南京那一批人画了一些"新文人画",包括周京新画的《扬州八怪》,朱新建的小女人,用细细的线条勾勒,画得并不差,有江南人的特点,但是小巧纤细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全国都跟着学,这最成问题。



     后来我就写篇文章《提倡"阳刚大气"》,这篇文章在《美术》刊发后,许多杂志都转载。后来很多画家都变了,就连范扬以前也是细线条勾勒,比如他的《支前》。之后也改为大笔墨了,其他人也都变过来了。

     我收到许多画家的信,说:你讲的对,我们以前就认为细细的线条是传统,其实阳刚大气才是真正的传统。

     前几年画抗战的题材,画杨靖宇,不画抗战的场面,而画尸体;

00.jpg (115.24 KB)
2009-11-5 10:15

        画秋瑾上绞刑架,秋瑾不是因为上绞刑架而是因为抗清成为英雄的呀。

01.jpg (64.95 KB)
2009-11-5 10:15

     都是从负面去反应,两次全国美展,画得中国人白骨累累,画日本人牵个狼狗,耀武杨威,这样的画还得奖。

  我提出来的观点就是你为什么不画"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反映中国人民的威武,这是我们的光荣啊,为什么老是画那些我们耻辱场面?我这个文章发表以后不久就有人开始画"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了。

     后来,我又提出"正大气象",得到更多画家赞同,江苏赵绪成还把我的"正大气象"引入他的"四大气象"之中,后来就有"正大书展"、"正大画展"等等。

     我不是吹嘘自己,就是说在理论出现时,必须看出当时的弊病。而"庸众"容易随波逐流。

  我以前很轻视外国人,认为外国人不了解中国古文献怎样研究?但是外国人研究中国美术史有成果的对中国的古文献都掌握得很好,甚至超过中国很多专家。外国人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都只研究一点,但就这一点研究得很透。

     美国人研究中国的美术史,我们会以为他们不过讲讲而已,不懂,但是那些人还就真懂,就是纯粹的美国人,甚至中国话都讲不好,但对中国美术史还真懂。

     几个研究中国艺术史的美国人对中国画确实都理解,有些我们的画家都不如他们理解得深刻。

     中国画家最大的悲剧就是不了解中国画,画传统的不懂传统,画现代的不懂现代,这是最根源的问题。而很多学者自己也似懂非懂,用几个套路写文章,隔靴搔痒,根本就不起作用,批评家变成表扬家,看了很多文章,总结出来就三个字:画得好。归根结底还是学者的素质问题。

     中国古代的学者,孔子讲"举一反三",庄子的"殊途同归"等等都说明解决问题有很多方法。现在的学者很难提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单一,只能说明知识面太窄,研究美术史的人,就看几本美术史的书,文学史、哲学史、考古都不去看,重复别人讲过的问题,这样是没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