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反侧造句子:一位社区干部的爱民情怀为何如此博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1:07:16

一位社区干部的爱民情怀为何如此博大?

3月27日,朱沱镇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文绍英带领社区离退休干部、空巢老人、贫困留守儿童逛新城、游“三湖”,感受幸福永川,共享发展成果。(2011年3月30日,《永川日报》)

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文绍英,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区干部,一个拿钱不多但又管事不少的社区干部,一个在常人看来很不起眼的社区干部,她却有着对党无比忠诚的坚强信念,有着干事创业的执著追求,有着深爱群众的博大胸襟,有着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10年如一日坚守为民办事的承诺,捧出一颗心来不带任何私心杂念。文绍英到底有着怎样一种情怀?

对党忠诚铸就坚强信念。文绍英十分珍惜今天这个岗位,她说要抓紧时间多为群众做点事情,只有这样,才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将来才好跟社区群众有个交待。我们说,对党忠诚,就是要忠实于党的创新理论,就是要忠诚于党的事业,就是要忠心耿耿为群众办事。文绍英当了社区干部之后,总感到有学不完的东西,有使不完的干劲,有做不完的工作,这源于她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一个人对党忠诚,应当有追求上进的理想,有不断学习的动力,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有为民办事的诚心,有乐于奉献的境界。当年读的是技校,学的是缝纫专业,虽然后来也学过一些东西,但文绍英对党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基层党建工作几乎是一窍不通。当上社区干部特别是做了社区党总支书记后,文绍英决心恶补“时事政治”这一课。她深知,要当好一名社区干部,不仅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还要有引领群众、组织群众、管理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从那以后,她白天为群众办事,晚上全都用来学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胡锦涛总书记的各种重要讲话到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不少指示精神,她都一一认真学习并搜集整理成资料归档,用来跟党员干部一起学习,记不清楚了,就查阅归档资料。她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当成一种工作,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把学习当成一种追求。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文绍英正是这样,她把当好基层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事业来追求,她把努力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好务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在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总结出了一个又一个好的做法,探索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路子,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该社区一位年轻的社区干部动情地说,是文绍英教会我们理直气壮给群众讲清大道理,教会我们直面群众不回避矛盾,教会我们耐心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如今的文绍英成了一个“政策通”,凡事都能信手拈来,讲大道理不空,讲小道理务实。我们说,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是不可衡量的,但决心、恒心、信心、耐心、雄心等综合因素可以断定一个人的成败与否。她坚信,心中有盏明灯,不怕走不出黑暗,心中有爱党情怀,不怕干事创业有多艰难。她的热情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干事创业的劲头让更多的人受到鼓舞!

以民为本传播人间大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社区干部之前,文绍英体重102斤,如今她的体重只有90来斤,因为她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晚上只睡5个小时。这些年来,文绍英耗尽8万多元积蓄、募集32万元善款,资助170名贫困孩子上学,又自筹资金20多万元,开办电脑培训部,免费培训居民就业。文绍英的工作理念是,群众的需要就是她工作的“第一信号”。是的,那些因为贫困而造成孩子失学、因残疾而无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因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在家中又无人看管的家庭,文绍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也有儿子,作为母亲的文绍英深知孩子心灵的渴望,作为社区干部身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于是,她努力创建了社区首个“爱心之家”,竭力为贫困儿童、失学儿童和留守儿童送去爱的阳光,送去党的温暖,送去社会的关爱,让他们跟天底下所有孩子一样,有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到别人生活得幸福自己就觉得非常幸福。文绍英说过,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不需要翻译的情感。“我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我都会一如既往的当好代理家长,当好“代理妈妈”,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是怎样的一种追求啊!文绍英小的时候有一次经历让她永生难忘。那是她在上小学的路上不小心摔倒在水田里。因为孩子们都要急着上学怕迟到后被老师批评,所以路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来拉她一把。后来她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终于从水田里挣扎着爬了起来。满身泥水的她从那一刻起想到的是,只要我不死能活着就要多为别人做些好事,因为每个人在困难的时候都特别需要他人的帮助。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文绍英之所以常有大爱驻心间,是因为她懂得爱的重要,她更懂得爱是需要奉献的。她是大树,身后成长着大森林。有位建筑老板被文绍英的爱心所感动,拿出12000元,资助了五个贫困孩子上学,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把我的名字告诉这些娃娃”。他说:“我做的这点事与文绍英比起来,有点‘丢人’。” 党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生前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文绍英用行动诠释了“爱别人、爱人民”的崇高境界。难怪重庆市一位领导说文绍英“最有爱心、最有活力、最有魅力、最有感召力”。

真诚奉献书写无悔篇章。一个人用心做事,群众是看得见的,领导也会知道的,历史更不会忘记。文绍英的事迹之所以感动了太多的人,是因为她真诚无私的奉献和用爱心温暖并震撼过无数人的心灵。我们说,时代呼唤更多的文绍英,是因为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是因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更多的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党的好儿女,是因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真诚期待创造无悔业绩的好同志。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的安居乐业。文绍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自觉用公开办事、公正论事、公平理事、公道处事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区群众的广泛支持,也为我们做好社区工作树立了榜样。我们说,社区干部扮演了一个承上启下、兼顾左右、安民乐道的角色,不可小视,不可忽视,需要重视,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支持,去帮助。文绍英平凡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她却通过自己的一些平凡小事与点滴爱心让更多平凡的人温暖与感动。其根本原因在于,文绍英认真履行了一个社区党总支书记应当有的神圣职责,应当有的宽广胸怀,应当有的崇高理想,应当有的不懈追求,应当有的无私奉献,这绝不是她一时的冲动,一时的突想,一时的表现,而是深藏在她内心深处的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深深的爱。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得深沉。”正因这样,文绍英拿着5000高薪不要,而宁愿去拿社区干部微薄的650元的工资,有人对她不理解,有人说她太傻,有人说她自讨苦吃。而她却说,一个人的价值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要以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和奉献多少来衡量自身的价值才是最有意义的。当上社区党总支书记后,她每天工作到深夜,为的是把社区6000多居民建成一个团结、文明、和谐的“大家庭”。值得一提的是,她有声有色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带领空巢老人外出参观,组织志愿者夜间巡逻队,与党员在网上展开对话等,均受到大家好评。正如朱沱镇党委书记李军所言极是:“如果我们的社区干部都像文绍英那样,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我们的和谐社会早就建成了,我们也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情了。”绍英的言行,也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那便是歌中唱到的:“苦也无悔,累也无悔,只有无悔的人生才爱得更加彻底;忧也无悔,怨也无悔,只有无悔的人生才奉献自己。”人们常说,长久的奉献会带来心灵永久的平衡。文绍英对人民群众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同时也收获了社区居民的真心拥戴。

文绍英自己总结了一句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快乐的事情坚持做,这恰是文绍英美好心灵的真实写照。透过文绍英的大量感人的先进事迹我们发现,一个人无论你的地位有多么显赫,无论你的出生有多么高贵,无论你生活在多么幸福的环境里,如果你没有一颗真诚而善良的心,你就不会感到自己是幸福和快乐的,因为幸福和快乐是由真诚和善良构成的。薄熙来曾说过,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就是在积德;看到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我们就特别开心。是的,一个人只有真正具备了真诚与善良的崇高品质,他才能够生活得更加快乐更加幸福更加有意义,才能够永远充满爱心而又时时去关爱别人,才能够立足岗位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

党组织书记——文绍英

——记永川区朱沱镇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文绍英

2011-01-05 15:38:21   来源:七一网    作者:

【字体:

她放弃了月收入5000多元的高薪职业,当起了每月只有500多元的社区党总支书记;她为了提高社区群众就业谋生本领,在自家门面开办免费电脑培训;她为了让传统的社区党建焕发活力,在偏远的场镇社区潜心探索“网络党建”的开展途径;她为了让100多名贫困学生继续学业,在个人投入8万多元积蓄的基础上,奔波上万公里四处找人募捐……很多人觉得她“脑壳有点打铁”。但11月25日,永川区委书记胡际权得知她的感人事迹后欣然题词,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向她学习。

她就是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重庆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文绍英。

无悔抉择:放弃高薪岗位从事社区工作

2009年,一边是月薪5000多元的培训学校副校长,一边是每月500多元的社区干部,面对相差10倍的经济待遇,有的人会选择前者。而文绍英,却毅然当上了“拿钱不多,管事不少”的社区党务干部。

在此之前,文绍英干过裁缝、经过商,担任过永川淘金电脑培训学校副校长,多行业的历练,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行事干练的工作风格。2002年,她因思想上进,乐于助人,被社区党组织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于2003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4年,文绍英开始从事社区工作,由于工作热心,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对她十分拥护和支持。为民服务的成就感,使她在社区工作的岗位上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坐标。社区的老党员说,文绍英虽未拿分文报酬,但对社区各项工作十分热心,每次支部活动时,她总是第一个到场,忙着擦桌凳、烧开水;每次社区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她总是放下手中的活准时参加。

2009年3月,港口社区总支书记职位出现空缺,社区党员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长年活跃在社区工作一线的普通党员文绍英。当时,文绍英事业顺利,从事的工程承包项目每年可轻松赚得数十万元收入;她的儿子也正在进行高考前的最后冲刺。如果回到社区家长里短、没日没夜地工作,她不光在经济上受到损失,儿子的高考也会受到影响。为此,文绍英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丈夫也劝她:“我工作本来就忙,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你如果到社区当干部,谁来照顾儿子参加高考?”为此,从未红过脸的夫妻俩闹起了别扭。

但是,面对镇领导的真诚劝嘱,社区群众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神,以及社区干部们真挚的同志情谊,文绍英被深深地打动了。“入党时的承诺,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文绍英反复思量,毅然决然投身社区工作,决定以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力所能及为社区群众服务。文绍英以个人的坚定说服了丈夫,这位平时不善言语但很倔强的汉子还是软下了心,并对妻子的决定表示理解和支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只要你快乐就行了!”

就这样,在干部群众和家人的支持下,文绍英高票当选为社区第二任党总支书记。

自我加压:历练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功

当选总支书记后,文绍英深知“不是金钢钻,揽不了瓷器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要想为群众服好务,让社区党组织有凝聚力,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层党务知识,全面熟悉社区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党员群众的方式方法。

为了尽快补上这一课,她坚持每天“泡”在互联网上,浏览“重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自觉学习吴仁宝、沈浩、张年全等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今年,12371党建信息平台开通后,她又努力钻研网络管理方面的技能。

通过勤学苦练,文绍英的党务理论和电脑技术本领日益精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她为社区党员制作了精美的承诺手册,里面有创先争优活动的各类文件,有每位党员的承诺,甚至还有每一位普通党员的照片。为了社区这第一本手册,从相关资料收集、排版、打印,到封面的粘贴、装订、包装,全部由文绍英纯手工制作完成。社区里的老党员看到文书记用电脑将他们的照片和个人资料装订成册,非常光荣和自豪,认为文书记很了不起,让自己第一次“进”了电脑,“编”到书里。看着亲手制作的一块块引人注目的宣传展板、一份份整齐划一的文书档案、一叠叠装订成册的学习资料,文绍英对自己在很短时间内打开工作局面充满了无限欣慰。

热心服务:多渠道搭建平台为民解忧

港口社区是永川区相对偏远的场镇社区,辖区经济相对落后,社区群众就业十分困难。为帮助社区党员群众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就业技能,文绍英自筹资金20余万元,购置电脑33台,在每年可收入3万多元租金的自家门店,办起了“港桥职业技能培训部”,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免费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电脑操作等就业技能培训。社区没有充裕的收入来源,而电脑培训部每月支出的管理、水电费用等5000多元钱,则由文绍英夫妇的积蓄和朋友的赞助来支撑。

有人问她:“你自掏腰包办电脑培训,值吗?”

她说:“能让社区群众早点就业,当然值!”

社区青年周之江,高中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文绍英动员他参加了培训班。通过四个多月的学习,周之江熟练掌握了CAD、coreldraw等电脑制图技能,被聘用到朱沱国土所工作,每月收入近2000元,不仅就业问题解决了,还娶了一个漂亮媳妇。周之江对文绍英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要不是文书记的帮助,我可能现在还没找到工作”。一年多来,文绍英通过培训部,免费培训社区群众400多人,其中待业青年周晓红、罗勤等120余人,先后在区内外几十家单位找到了比较满意工作。

网上订货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交易手段,文绍英为帮助社区经商的个体户学会这种便捷高效的进货方法,免费为50多家个体户进行网上订货集中培训。通过文绍英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个体户郑中银已成为网上订烟的“高手”,生意日渐兴隆,对文绍英充满了感激。

对弱势群体,文绍英更是倾注了大量精力。社区一些困难家庭,特别是有的空巢老人家里至今还没有电话,开展服务工作很不方便。文绍英凭着一颗火热的心,打动中国移动永川分公司,公司免费为65个困难家庭安装了移动座机。从此,文绍英手机变成了“服务热线”:遇到辖区噪音扰民,居民们会在凌晨3、4点电话投诉;谁家里有了困难,也会在电话里倾述长达一两个小时;遇到邻里纠纷,三番五次打电话帮助调解更是家常便饭……不管是“鸡毛蒜皮”的寻常小事,还是社区里的紧急突发事件,文绍英从未嫌烦过,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想法设法帮助群众,或是耐心细致地宣传解释相关政策法规。她对社区群众感慨地说:“大家大小事情都跟我讲,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信任,更是对社区党组织的信任”。

2010年10月,曾参加过剿匪征粮战斗的社区老党员李华去世。文绍英动用各种社会关系,自筹资金为其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让李华家人和远在浙江的亲戚非常感动,夸她是“新时期基层党的好书记”。李华的遗孀冷国明独居后,文绍英就隔三差五到她家“串门”走动,嘘寒问暖,照顾老人衣食起居。冷国明说:“文书记喊我‘奶奶’,把我当亲人。时间久了,我真觉得她就是自己的乖孙女了!”

积极探索: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社区党建注入新活力

党组织活动固化、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这些都是目前基层党建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

“当今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文绍英就任社区书记后,发挥自己熟悉电脑及网络的优势,利用现代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今年,重庆市12371党建信息平台开通后,她及时开设了“港口社区党建专页”,利用专页上传社区信息、下载党建资料,与党员开展互动交流,收集社区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

一年来,随着社区党员上网知识的逐渐普及,信息化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港口社区党建专页”逐渐成为社区开展党建活动、党员学习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的“虚拟阵地”,成为重庆市运用12371党建信息平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样板。市委组织部信息处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在网上给她留言。

今年59岁的党员白正华只有小学文化,刚进电脑培训,他觉得使用互联网“比登天还难”,准备打“退堂鼓”,文绍英及时鼓励引导他,经常给他开小灶,现在,白正华已经掌握了上网基本知识,七一网成了他每天必浏览的网页。他说:“通过上网,我能随时了解国家、重庆市、永川区的方针政策和发展变化,确实开阔了我的视野;看了网上很多先进党员的事迹,也让我提高了思想境界。”

港口社区有流动党员30多名,为充分发挥网络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方面的功能,文绍英通过社区党建平台和QQ群,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鼓励他们在外地好好工作,为树立永川人在外地的新形象尽心尽力。今年10月27日,长年在非洲安哥拉北隆达省敦多市务工的退伍兵党员申国祥,通过“12371”党建信息平台,从安哥拉给社区党总支写了一封汇报信,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党组织多年给予他家人的关心照顾表示感谢。

在网络世界外,文绍英还解决了部分党员对社区党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的“老大难”问题。

“以前,社区里党组织开会,很难有‘全勤’的时候。”几位社区老党员说。

社区党员职业构成复杂,有干部、事业单位职工,也有个体户、企业员工。平时,党员们分散在各自岗位上各干各事,只在党组织活动时聚在一起。这让部分党员对党组织产生疏离感,对组织生活也渐渐没有了积极性;另一些党员则由于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对社区工作产生了不理解和误会,久而久之也逐渐疏远了社区党组织。

文绍英上任后,立即针对这个问题行动起来。她的办法只有一个:走访谈心。

2009年的那几个月里,文绍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挨家挨户走访那些组织生活长期缺勤的党员。她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一边宣传党组织活动的必要性和纪律,一边亲切地询问:“你们对社区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你们对社区干部有哪些要求?”“你们觉得我还有哪些不足?”……

通过推心置腹的访谈,文绍英掌握了缺勤党员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各种缘由。针对这些缘由,她对症下药,逐一解决:有的党员生活困难,她立即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有的党员对社区工作有意见,她当即承诺改进,并迅速制订改进办法和建议,在社区中推行;还有的党员,认为组织活动对自己没现实“意义”,她苦口婆心地解释党组织活动的必要性,对党员进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不断强调“参加组织生活是党员的义务”……

社区幼儿园老师何永碧,白天在幼儿园照顾孩子。由于工作繁忙,她逐渐丧失了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文绍英知道后,找到她谈心。通过长时间开导,何永碧理解了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性,端正了对组织生活的认识。从此,每次社区党组织开会,何永碧都按时出勤。

经过文绍英坚持不懈的努力,曾经长期缺勤党组织活动的党员,现在全部成了社区党组织生活的参与者。不仅如此,他们中还涌现出了不少社区党建的先进个人。

正是由于文绍英的率先垂范,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凝心聚力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家庭”先进示范社区、重庆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重庆百千万普法示范社区、重庆十佳特色文化社区等20余个光荣称号。

竭诚奉献:1个爱心之家和136个孩子

说起文绍英,群众津津乐道、赞叹不已的还有她无私奉献的爱心。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她不仅自己出资数万元直接资助贫困学生93名,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社区创办了“爱心之家”。她利用过去的领导、同事关系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先后为136个濒临失学的贫困留守儿童找到了“好心人”,让她们重获上学的机会。社区的同事和群众都很难理解她的所作所为:“文绍英有点傻,她有这么多的资源,为什么不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却去资助非亲非故的社区居民”。可文绍英却不这样认为:“我虽然在经济上‘亏’了,但在精神上却‘赚’了。”社区的群众说,文书记过去很时尚,现在为了节省开支,连衣服和化妆品都很少买。她平时最爱穿的就是去年参加社区红歌演唱会买的深蓝色西服,她觉得这身“工作服”别上党徽、打着红色的领带,看起来特别精神。

文绍英的爱心历程要追溯到2000(2001)年春节的那一天,她在朱沱镇的一个文具店里,偶然听到两个小学生在谈论一个名叫王青青的同学:“王青青没钱读书了,恁么好的成绩,好可惜哟。”这句话听得她心里发酸,当即把正准备给儿子买文具的100元钱交给这两位小学生,请他们把钱转交给王青青,并叮嘱两位小学生:“告诉王青青,安心学习,读书交不起学费来找我。”从那个时候起,文绍英便悄然开始了她人生中长达10年的“爱心之旅”。

起初,文绍英的“爱心之旅”完全是踽踽独行,尽管花掉了自己数万元积蓄,但需要资助的人还很多,她感到了力不从心。“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要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得到关爱,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2005年,文绍英决定用自己的爱心和诚心,在社区创办一个能为贫困家庭和失学儿童解决实际困难的“爱心之家”。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爱心之家”在社区党员干部的支持中顺利挂牌成立,文绍英以非常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当上了“爱心之家”的“家长”。

激动和兴奋之余,文绍英明白,“这个家非常难当”。几年来,她不辞辛劳,奔走在重庆、永川和朱沱之间,为“爱心之家”满腔热情,四处化缘。朱沱镇党委书记李军、原永川移动公司朱沱分公司负责人曾昭勇、社区居民龙世明、龙世才、龙世英等党员干部、私企业主和居民纷纷加入爱心队伍,上海的江霞,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徐勤贤等一些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也通过网络主动加入。目前,“爱心之家”已有“家长”34位,资助贫困孩子136名,资助金额累计近30万元。

在成功的背后,一向坚强的文绍英也因委屈而多次落泪。去年(2007年)8月,火炉重庆正值高温,她好不容易找到家乡的一个生意人,希望他给急需帮助的孩子做点什么,没想到却被对方误认为是“江湖骗子”,当面奚落了她一番。回家后,文绍英对着丈夫痛哭了一场。但是第二天,她红肿着双眼,又踏上了找老领导、老同事“化缘”的征途。10年来,文绍英一心扑在“别人的孩子”上,在“牵线搭桥”过程中碰过很多壁,看了很多冷眼,坐过很多冷板凳,她都无怨无悔地坚持下来,她说:“让想读书的孩子读上书,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对文绍英的爱心壮举,感受最深的要属那些“爱心之家”的“孩子”们。一天,一名叫刘兰馨的孩子给文绍英发来的短信,“文妈妈,我妈妈的精神病又犯了,要把家里的电视摔坏,还要拿刀砍人,我好害怕!”。小兰馨母亲是位精神病患者,父亲不知去向,没有生活来源,只好寄养在外公外婆家。无助的她通过手机短信把自己的不幸告诉了文妈妈。文绍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终于在2005年8月,在重庆给刘兰馨找到一位好心人,资助刘兰馨一家人的生活。现在,刘兰馨成为永川北山中学的一名高中学生,在学校,她经常跟同学讲,她不光有生她的“精神病妈妈”,还有一个经常关爱她的“爱心妈妈”。目前,“爱心之家”资助的学生已有21人考上了大学,有10余人完成学业参加了工作。

为让爱心人士“捐得放心”、爱心款项“用得明白”,文绍英专门设立了“港口社区-爱心之家”网站,在网上公布每笔款项去处,真正做到公开透明,而她自掏腰包用于联系的电话费、交通费,却从来没有跟谁提起过。文绍英爱心举动,让“爱心之家”的“家长”们也十分佩服。有位建筑老板,他的企业发展得并不好,自己也不算有钱。可是,他被文绍英的爱心所感动,主动申请加入“爱心之家”,(2007年至今每年)拿出12000元现金,无偿资助5个贫困孩子上学。这位老板说:“我虽然钱不多,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帮助这些想读书的娃娃”。并一再叮嘱文绍英,不要把他的名字告诉这些娃娃,因为他觉得,他做的这点事与文绍英比起来有点‘脏人’。”

文绍英用爱心让136个孤独的留守儿童,让这些濒临失学的贫困孩子,享受到家的温馨,重新走进课堂圆了读书梦。

示范引领:希望每个人都来这样做

文绍英这位弃商“从政”的党总支书记,并不是她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来自于她对社区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在港口社区,打扫街道清洁社区环境有她,照顾空巢老人帮助困难群众有她,关爱留守儿童资助贫困学生有她,深夜治安巡逻保护社区平安有她,唱读讲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她……她这样没日没夜地工作,很多亲戚朋友都劝她不要这么“玩命”,而文绍英经常说:“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每个人都来这样做。”她还经常引用一句诗来表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也正如她所帮助的青年周之江所说:“我对文书记的评价就是,每个人都需要以她为榜样”。现在文绍英又带领她的团队满怀信心地谋划社区的“十二五”蓝图了。

朱沱镇党委书记李军在这方面也有深有感触:去年的一个夜晚,他在加班赶写第二天会议讲话材料时,文绍英将她设计的社区宣传栏发到他的QQ上,请他提出修改意见。此时已是凌晨4点。李军后来了解到,文绍英自从当了社区总支书记后,一直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作风,每天晚上都自觉回顾一天的工作情况,认真写好工作日志,及时在社区网页上传工作信息,熬夜到凌晨二、三点是常有的事。李军不无感慨地说:“要是每个村居书记、机关干部都像文绍英这样敬业,朱沱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

文绍英,一名普通的社区党总支书记,始终以“舍小家,顾大家”、“经济吃亏,精神富足”和“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快乐的事情坚持做”的崇高精神和自觉行动,诠释和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无悔追求,成为无愧于时代的社区党务干部楷模。

浅唱平凡的年轮

2011-01-05 16:13:00   来源:涨谷初中    作者:秦琴

【字体:

她从一个平凡的小镇走来,选择了埋头苦干,选择了牵起人民的手。一路走来,风尘仆仆,还来不及拭去身上的灰尘,又起身抬起了脚步。

或许当初的弃“阳关”走“独木”只意味着一个开始,她的身后凝聚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她的呕心沥血感染了130多双无助的眼睛,但她总说:“我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得多。”一步一个回音,一步一支歌曲。

一个人真正心肺流动的血液来自家庭,而她只为当初的誓言而承受这撕心裂肺的痛。

当丈夫得知妻子作出这些“荒唐”的决定,曾经不分彼此的他们争得有些无奈甚至痛苦。文绍英的世界似乎就这样散碎了?不!泪水流过的脸庞又洋溢出坚定的笑容。她的心,负载了太多——她最终得到丈夫的支持,办电脑培训班,资助贫困学生,办起“爱心之家”。为每一个人的心填上一缕阳光和春风。虽然我们都懂得,她也明白,她收获了许多,但岁月拂过的风只能在脸上深深刻下过往的日子,留下的不是两行清泪,而是两束青丝。

刚刚从事朱沱镇港口社区区党总支书记工作时,她拼命补缺,对工作尽心尽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她用两句话来诠释对工作的热忱和执着,“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她的诺言,她的无悔,她的伟大全部镌刻在了行动中。她的事迹是一首没有谱完的曲,每一个音符都令人动容,令人朴素地感动。

多少个日日夜夜,灯火如烟,照亮的是别人,燃烧的是自己,风拂过的脸庞,多的是沧桑和笑容,少的是容光与年轻。不经意间,流走的日子,零散地缀成一片星空,诉说着一段动人的传奇。她,是永川区朱沱镇人民的骄傲,是民族的标兵,是全国人民的楷模。

有一种力量令人感动,它就是大爱无声;有一种奉献震彻心扉,它就是热血豪情。竭诚奉献,她是中国这片大海耀眼的浪花。她用她的热血书写着那徜徉大地的中国红,让我们含两行清泪,握一支清流……

文绍英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手携一股正义之气。每个人的生命都迷离着苦难,谁知文绍英的天地却藏着无数人的伤悲,但它并不因此支离破碎,她的世界洋溢着芬芳,只为别人风景更美。而她的世界也将成为一道风景,留嵌在我们的心中,就像历史岁月的年轮,平凡沧桑,永不老去,轻轻在心底浅唱,淡淡地,又在我们身上绽放出浓浓的绿意。

文绍英和她的136个孩子

2010-11-24 00:00:00   来源:永川日报    作者:吴 春 张天彦 徐 征

【字体:

 

 文绍英(中)给她的孩子们过生日。记者 张天彦 摄     

 

 

爱心之旅,她领略了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11月13日,记者在朱沱镇港桥社区见到了文绍英。刚过不惑之年的她,身材高挑,作风干练,坐姿、站姿均如同军人一般挺拔。一袭深色笔挺的西装,让胸前的党徽显得十分醒目。

  她用一位女性特有的母爱,编织了一个爱心之家”——一个个孤独的留守儿童,有了温暖的家;一个个濒临失学的贫困孩子,没有放下书包;一个个迷途的孩子,回到了正轨……在长达10年的爱心之旅中,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直接资助过93名孩子,她用她的爱心相继让136名孩子感受到了真情的温度。

       她就是朱沱镇港桥社区的党总支书记、136个孩子的母亲”——文绍英。

这些孩子,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文绍英,出生在江津区石蟆镇农村。读小学时,她不小心掉进了冬水田里,满身泥水的她,冻得瑟瑟发抖。当时的她,多么渴望能有人伸出温暖的手,帮帮她。可是一路上竟无一人帮她,就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她幼小的心被刺痛了,她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后来,她结婚嫁到了永川区朱沱镇。丈夫是公务员,自己在城里一家公司上班,不久又添一个乖巧懂事的儿子,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美满。

      2001年,临近春节的一天,她在朱沱镇的一个文具店里,偶然听到两位小学生在谈论一个名叫王青青的同学:“王青青没钱读书了,好可惜哟,恁么好的成绩。”这句话听得她心里发酸,她当即把正准备给儿子买文具的100元钱交给两位小学生,请他们把钱转交给王青青,并叮嘱两位小学生:“告诉王青青,再穷也要读书。”

      从那个时候起,文绍英便悄然开始了她人生中长达10年的“爱心之旅”。在这10年中,她花掉了家里为数不多的几万元积蓄,直接资助过93名贫困孩子;在这10年中,她动员社会力量,为136名孩子搭建起了“爱心之家”;在这10年中,她放弃了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毅然回到社区,从事起“拿钱不多,管事不少”的社区工作。

      社区的同事都说:“文绍英有点傻。”可文绍英却不这样认为:“我虽然在经济上亏了,但在精神上却赚了。这些孩子,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四十人生,这十年光景最美——

文绍英从办公室里抱来两本“爱心账簿”,一一翻给记者看:“这个孩子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这个孩子考上了重庆大学,这个孩子考上西安大学……好乖哟!”说到这里,文绍英脸上写满自豪和幸福。

      “这个孩子在成都念大学,差点辍学了。”文绍英指着“爱心账簿”上的一名男孩,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2007年4月4日,文绍英早早地出了门,从朱沱镇赶到永川城区,她要把3000元钱汇到一个在成都上大学的学生的帐号里。几个月前,她从朋友那里得知,这个学生家里遭遇不幸,即将大学毕业的他可能会因为贫困而失学。“他可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啊,因此而辍学多可惜啊。”虽然素不相识,但是文绍英还是决定想办法帮助他。

      从那天开始,她就抓住每一次机会为他寻找好心人。终于,她找到了一位在外发展较好的朱沱建筑商,经过文绍英的一番努力,这位建筑商决定每年拿出3000元,资助他念完大学。

      重庆城,是文绍英经常要跑的地方。目的只有一个,为贫困孩子寻找爱心人士,实现他们的求学梦。为了一个孩子,有时候文绍英要跑很多趟:送资料要跑一趟,联系好后办手续又要跑一趟,办完手续去拿钱还要跑一趟。这还不算完,钱拿到了还要给孩子们送去,或者交给老师,或者交给家长。次年,又要去跑第二年的钱……

      10年来,像这样的过程她已经重复了300多次,行走了上万公里。虽然行程中有些累,但文绍英却认为:“这10年是我人生中最美的一段风景。”

      让想读书的孩子读上书,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这是新静、这是新凤,是一对孪生兄妹。”在港桥社区会议室里,文绍英一一给记者介绍着她的“孩子们”。“本来两兄妹下个月才过生日,怕影响了半期考试,今天只好提前给他们过生日了。”

      说起过生日,文绍英觉得最愧疚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我关心别人的孩子比关心自己的孩子时间多,就连孩子的生日都经常忘记,对儿子来说我这个妈妈真不称职。”

      对于这个“不称职”的妈妈,文绍英的孩子当然有意见,这让文绍英既愧疚又伤心。好在文绍英的孩子现在理解他的妈妈了,他在与记者的聊天中这样说道:“妈妈把她的爱分给了一百多名孩子。虽然我获得的爱只占百多分之一,但我看到了爱的无私和爱的无疆。”

      虽然文绍英是位干练、坚强的社区党总支书记,但她也有过落泪的时候。

      一次,文绍英到一所学校去了解贫困学生的生活,看到一名学生吃辣椒下饭,一瓶辣椒就吃一周……文绍英看得两眼泪流。面对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她时常感到“手长衣袖短”。“我在社区工作,每月的工资650元,就算全部拿出来,也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啊!”

      为了动员社会力量,去年7月,正值高温,她好不容易乘车赶到重庆,希望自己认识的一个人能为家乡的孩子做点什么。没想到却被对方误认为是“江湖骗子”,当面就奚落了她一番。回家后,她忍不住守着丈夫大哭了一场。但是第二天,她红肿着双眼,又起程为孩子们寻找机会去了。

      10年来,文绍英一心扑在“别人的孩子” 上,不知有过多少误解;10年来,文绍英为给那些贫困孩子“牵线搭桥”,不知碰过多少壁,坐过多少冷板凳,听过多少风言风语。但她总能把这些“苦差事快乐做,快乐事坚持做。”

      文绍英说:“让想读书的孩子读上书,这就是我的最大幸福。”

爱心之家,为136名贫困孩子遮蔽风雨      港桥社区的会议室里,一群孩子正在唱《感恩的心》。“今天是星期六,就近的娃娃都回家来了。这是他们最爱唱的一首歌。”文绍英这里所说的“家”,其实就是她于2005年8月创办的“爱心之家”。

      从一个人,到一个”——

      “你看,这些孩子好可爱,可这些孩子又好可怜。”文绍英一边给记者翻看“爱心账簿”,一边给记者介绍孩子们的信息。这些孩子,有的是被父母遗弃,有的是家长残疾无力抚养,有的是家里有人生大病而导致贫困……对“爱心账簿”里百多名孩子的基本情况,文绍英烂熟于心。

      起初,文绍英的“爱心之旅”完全是踽踽独行,尽管花掉了自己数万元的积蓄,但需要资助的人实在太多,她感到了力不从心。“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要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得到关爱,必须动员社会力量。”

      2005年,刚进入社区工作的文绍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办“爱心之家”。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当年8月,港桥社区“爱心之家”挂牌成立。文绍英当上了“爱心之家”的“家长”。

      “这些都是‘爱心之家’的娃娃,今天只回来了10个。”见有生人来,刚才还在社区办公室里有说有唱的孩子们显得拘谨起来。

      据文绍英统计,“爱心之家”创办以来,已有136名贫困孩子享受到了家的温暖。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文妈妈,我妈妈的精神病又犯了,把家里的电视摔坏了,还要拿刀砍人,我好害怕!”文绍英打开手机短信记录,又向记者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

      “这是‘爱心之家’成立后接收的第一个孩子。”她名叫刘兰馨,母亲是位精神病患者,父亲不知去向。刘兰馨没有生活来源,只好寄养在外公外婆家。现在母亲病了,刘兰馨既要上学又要照顾母亲,日子过得何等艰苦可想而知。无助的她通过手机短信把自己的不幸告诉了文绍英。文绍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四处奔波,为刘兰馨联络好心人。终于在2005年8月,在重庆给刘兰馨找到一位好心人,资助刘兰馨一家人的生活。现在,刘兰馨已是永川北山中学的一名高中学生。对此,刘兰馨十分感激,亲切地称文绍英为“文妈妈”。

      “你是他妈妈吗?”“不是。”“你是他姐姐吗?”“不是。”“我是他的文阿姨!”这是区中医院手术医生和文绍英的一段精彩对话。当文绍英带着原本互不相识、没有任何亲情关系的周玉军来区中医院做眼睛手术时,那份爱心,那份真情,感动了在场的医生。医生将这一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后,院方当即为其免去了检查费等,并在手术费用和药费上给予优惠。

      周玉军,原本是一名高度近视的贫困学生,左眼近视1350度,右眼近视1500度。由于高度近视,他上课只能靠耳听。在文绍英帮助下,周玉军终于重见天光,并考取了重庆医科大学。

      从帮人,到帮心——

      “帮助孩子,不能只在物质上,还要在精神上。”文绍英说,别看这些孩子今天这么阳光,可当初不是这样。

      据文绍英介绍,大多数贫困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都很自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自信或不阳光等心理问题。为帮助这些孩子走出“阴影”,她专门建立了“爱心QQ群”,总是对孩子们进行这样的心理疏导:“贫穷不丢人,只要不是我们懒惰造成的;接受别人的帮助,又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我们长大后也能帮助别人。”

      在文绍英的心理疏导下,“爱心之家”的大多数孩子都很阳光。

      “贫困的孩子要帮,迷途的孩子更要帮。”文绍英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朱沱有个迷恋上了游戏的孩子,整天书不读、家不回。他的父母管不了,就找到了文绍英。文绍英了解了孩子情况后,决定对症下药。“他不是喜欢玩游戏吗?就让他去学电脑。”于是,文绍英就把他介绍到淘金计算机培训学校去学习,并把自己在城里租的一套供儿子读书用的房子,给了一间供他住。文绍英一边鼓励他好好学习电脑,一边利用晚上住在一起的机会开导他,给他讲做人的道理。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文妈妈的真诚和无私,感化了这孩子。这个孩子终于从迷恋游戏中解脱出来,成为了一名军人。

      这只是文绍英帮助“问题”孩子的一个缩影。10年来,“爱心之家”共为136名孩子提供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帮助。

爱是可以相互感染的。从当初的踽踽独行,到现在的“爱心之家”,很多出资资助这些孩子的人都说,自己是被文绍英的行为感染了,才加入到“爱心之家”,成为一名“家长”的。

      “家长”多了——

      朱沱镇党委书记李军就是 “爱心之家”的一员。2009年,李军从陈食调到朱沱工作,上任之初,他得知港口社区有个“爱心之家”,是专门帮助贫困孩子。于是,他就主动找到文绍英,申请加入“爱心之家”,并慷慨解囊,资助了周玉霞等几名贫困学生。“李书记的加入,更增强了我把‘爱心之家’办好的信心。”文绍英说。

      文绍英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现代版的“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是位小建筑老板,他的企业发展得并不好,自己也不算有钱。可是,他被文绍英的爱心所感动,加盟了“爱心之家”,一年拿出12000元,资助了5个贫困孩子上学。这位老板说:“我虽然钱不多,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帮助这些娃娃。请不要把我的名字告诉这些娃娃,我做的这点事与文绍英比起来有点‘脏人’。”

      在文绍英的呵护下,“爱心之家”不断发展壮大。上海的江霞,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徐勤贤,北京高三学生杨卓颖,这些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也通过网络主动加入“爱心之家”。目前,“爱心之家”已有33位“家长”,资助贫困孩子136名,资助金累计近30万元。

      人走爱留——

      讲起主动加入到“爱心之家”的曾昭勇,文绍英感动不已,天下好人还是很多啊!

      2006年3月,在一次“送温暖、献爱心”文艺活动中,时任永川移动公司朱沱分公司负责人的曾昭勇,通过文艺活动了解了“爱心之家”后,主动当起“爱心之家”的“家长”,并出资资助了罗攀等3名贫困孩子。罗攀父亲残疾,母亲在她一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和残疾的爸爸一家四口,靠低保金生活。曾昭勇从2006年起每年对其给予2400元的资助。因工作原因,曾昭勇2008年离开了朱沱。但人走了爱心在,曾昭勇对罗攀等贫困孩子的资助从没有中断,每年的爱心款,一分也没少,总是按时打到孩子们的账户上。

      永川移动公司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也出资资助了10名学生。朱沱移动分公司新任负责人也主动传递爱心,每年资助3名孩子。

      “‘爱心之家’能有今天,全靠好心人的帮衬,我只是个‘牵线搭桥’人。”文绍英不无感激地说。

      爱心接力——

      “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当日中午,文绍英办了一桌席,给新静、新凤两兄妹过生日。在朱沱附近读书的“爱心之家”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都赶来祝贺。

      在重庆工商大学读大学、被“爱心之家”的小弟、小妹们称为“榜样”的张秀云也专程赶了回来。张秀云一边利索地帮文妈妈张罗饭菜,一边热情地给小弟弟、小妹妹点蜡烛切蛋糕。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心的接力。

      “最让我激动的是,受助的这些孩子开始传递爱心了。”说到这里,文绍英眼中闪动着激动的泪光。

      唐代勇,这位曾受到“爱心之家”资助的重庆大学学生,从去年开始,他通过勤工俭学,找到了生活来源,主动向文妈妈提出,把自己的资助金——每年2400元让给了刚考上大学的梁小波。

      曾经受过“爱心之家”资助的大学生贺晓辉,大学毕业后在涪陵一家医院工作。他对病人特别好,成为这家医院最富爱心的医务工作者之一。

      靠两只手行走的残疾人——罗攀的父亲专程赶到“爱心之家”,要向记者表达感激之情:“要不是好心人的帮助,罗攀早就读不成书了。” 罗攀的父亲表示,等罗攀工作了,不管工资多少,都要每月拿出至少50元钱来帮助别人,“这叫知恩图报。”

      吃过午饭,文绍英带着她的“孩子”来到长江边上,和孩子们玩起了老鹰捉鸡的游戏。虽然天空有点阴,但孩子们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孩子们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文绍英从办公室里抱来两本“爱心账簿”,一一翻给记者看:“这个孩子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这个孩子考上了重庆大学,这个孩子考上西安大学……好乖哟!”说到这里,文绍英脸上写满自豪和幸福。

      “这个孩子在成都念大学,差点辍学了。”文绍英指着“爱心账簿”上的一名男孩,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2007年4月4日,文绍英早早地出了门,从朱沱镇赶到永川城区,她要把3000元钱汇到一个在成都上大学的学生的帐号里。几个月前,她从朋友那里得知,这个学生家里遭遇不幸,即将大学毕业的他可能会因为贫困而失学。“他可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啊,因此而辍学多可惜啊。”虽然素不相识,但是文绍英还是决定想办法帮助他。

      从那天开始,她就抓住每一次机会为他寻找好心人。终于,她找到了一位在外发展较好的朱沱建筑商,经过文绍英的一番努力,这位建筑商决定每年拿出3000元,资助他念完大学。

      重庆城,是文绍英经常要跑的地方。目的只有一个,为贫困孩子寻找爱心人士,实现他们的求学梦。为了一个孩子,有时候文绍英要跑很多趟:送资料要跑一趟,联系好后办手续又要跑一趟,办完手续去拿钱还要跑一趟。这还不算完,钱拿到了还要给孩子们送去,或者交给老师,或者交给家长。次年,又要去跑第二年的钱……

      10年来,像这样的过程她已经重复了300多次,行走了上万公里。虽然行程中有些累,但文绍英却认为:“这10年是我人生中最美的一段风景。”

      让想读书的孩子读上书,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这是新静、这是新凤,是一对孪生兄妹。”在港桥社区会议室里,文绍英一一给记者介绍着她的“孩子们”。“本来两兄妹下个月才过生日,怕影响了半期考试,今天只好提前给他们过生日了。”

      说起过生日,文绍英觉得最愧疚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我关心别人的孩子比关心自己的孩子时间多,就连孩子的生日都经常忘记,对儿子来说我这个妈妈真不称职。”

      对于这个“不称职”的妈妈,文绍英的孩子当然有意见,这让文绍英既愧疚又伤心。好在文绍英的孩子现在理解他的妈妈了,他在与记者的聊天中这样说道:“妈妈把她的爱分给了一百多名孩子。虽然我获得的爱只占百多分之一,但我看到了爱的无私和爱的无疆。”

      虽然文绍英是位干练、坚强的社区党总支书记,但她也有过落泪的时候。

      一次,文绍英到一所学校去了解贫困学生的生活,看到一名学生吃辣椒下饭,一瓶辣椒就吃一周……文绍英看得两眼泪流。面对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她时常感到“手长衣袖短”。“我在社区工作,每月的工资650元,就算全部拿出来,也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啊!”

      为了动员社会力量,去年7月,正值高温,她好不容易乘车赶到重庆,希望自己认识的一个人能为家乡的孩子做点什么。没想到却被对方误认为是“江湖骗子”,当面就奚落了她一番。回家后,她忍不住守着丈夫大哭了一场。但是第二天,她红肿着双眼,又起程为孩子们寻找机会去了。

      10年来,文绍英一心扑在“别人的孩子” 上,不知有过多少误解;10年来,文绍英为给那些贫困孩子“牵线搭桥”,不知碰过多少壁,坐过多少冷板凳,听过多少风言风语。但她总能把这些“苦差事快乐做,快乐事坚持做。”

      文绍英说:“让想读书的孩子读上书,这就是我的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