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针头规格及颜色:乐观解释风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22:33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王尔德说过:“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用不同的方式来看世界。”有一个故事是讲述A、B两位男子艰难的穿越大沙漠的经历。当时A、B两位男子行走在一片广袤的沙漠上,头上是炎炎的烈日,脚下是滚烫的沙子,眼前是一望无尽的路程。行程中,A男子在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壶给打翻了,手忙脚乱之后,还是把水洒了一半。随即,A男子陷入深深的自责,“我怎么会这么倒霉”、“水已经空了一半,这可怎么办,我还能不能走出沙漠,我会不会渴死呢?”在自责中还夹杂着疑问,A男子似乎看见一场大难即将临头。B男子恰巧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面对洒去一半的水,B男子却感到很庆幸:“我的运气还不错”、“水没有全部漏光,瓶里还有一半水呢”,“太好了,我有希望走出沙漠。”我们可以预测这个故事的结尾,悲观主义的A男子很可能是在劫难逃,而乐观主义的B男士最后肯定会走出沙漠。因为乐观是成功的基石。有人会说:太乐观的人是否有点像“阿Q精神”?

Q是鲁迅笔下一个贫穷破落的小人物,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阿Q总是通过自我安慰、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方式,来提升早已麻木的自信心。阿Q精神的主要特点,就是在自圆其说中,获得自我安慰和自我调节。中国人习惯将“阿Q精神”作为“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

当一个人身临峻境,能够产生一些自我安慰的情绪,应该说也是一种质量不错的精神食粮。在事业面临低谷、经济拮据时;在爱情或者是婚姻出现不尽人意的情况的时候,不妨可以借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暂时调试一下自己失衡的心理。

我们常常能看见这样的现象。几个人面对同样一件糟糕的事情,其中,有些人在面对绝望的时候,很快的恢复过来了;而有的人却在事发很久,依然还是垂头丧气。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吗?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教授用“解释风格”回答这个问题:每个人出生后,不同的学习经历和人生体验,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格特征,也就形成了“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两种人格特征。这两类人在面对失败、不幸或者坏事件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解释风格。

具有“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他们的解释方法倾向于从内部寻找原因:“这次考试失利了,是我粗心大意”、“我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在事件发生一段时候后,他们依然还会念念不忘,“当初真的不该出差错”、“我真的很后悔”。最后还忘不了评价自己:“我是一个很糟糕的人”、“我是一个失败者”、“我很笨,我做什么事情都不行”。 

我们试想,一个满脑子都是“不可能、没办法、我很笨、我很无奈、我总是做错事情”这类念头的学生,怎么能够在考试失败后迅速的恢复信心呢?这个悲观的孩子即使在考试取得成功后,也会认为这次只是自己的运气比较好。依然无法帮助他积累信心,建立自信。

“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在面对失败时,会更多地关注事情好的方面,会把失败解释成暂时性的。他们会倾向于从外部寻找原因:“这次考试失利,并不是我的能力不行,而是交通堵塞,没能准时进入考场”、“我这次没做好,但并不是每次都做得不好”。在面对挫折时,他们会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困境,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我只是这件事没做好,我在其他方面还是挺优秀的。” 

具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人,并不是无知的盲目乐观,只是更乐意去关注好的方面,愿意花精力去经营自己的优点,不会轻易把自己的一些过错,看作是自己的能力不行。乐观的人很少感到孤单。他们追求个人成长,并愿意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来不管别人做什么或拥有什么。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天生乐观的人很少,三个人里有一个。但是天生悲观的人也很少,十个人里有一个。

如果我们是一个天生悲观的人,我们就要去学习快乐,学习用乐观的方式去看待问题,用乐观的方法去解释问题;学会用乐观的情绪去面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