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避难所生小孩属性:美丽与芬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3:35:17
徐刚
《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18日   20 版)

书法:毕 胜
春暖花开。在崇明岛,无土不绿的田野上,在白云蓝天下,小麦碧绿,菜花金黄,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自行车高手竞逐于崇明岛上,车队过处,有微风,油菜桃红为之雀跃,风生香起,蜂蝶不惊。因何不惊?环崇明岛自行车赛已历时8年,高鼻碧眼、各种肤色,已为常客,万物皆神圣而有知,然蜂蝶不知者,却是2010年的赛事,已为国际顶级赛事的女子世界杯赛,蜂蝶也,麻雀也,花枝也,青芦也,江风海韵也,无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冠军当数谁?我曾采访过几届来自欧美的运动员,回答让我惊讶:自行车手对自行车、对比赛场地的感受,远比冠军重要!为什么?一位荷兰女运动员告诉我,“我们的自豪和荣誉以自身的能量为驱动,不增加碳排放,不污染环境,反而为环境增色,告诉世人:运动者才是健康者!”
这一番话让我震惊,又想到,当今中国所有大都市,无不堵车为患,耗去多少石油能源,浪费多少生命光阴,不可计数也,况还有尾气之害?污染之重?不由得使我想起诸多与自行车相关往事。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曾有“世界自行车王国”之称,当年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每到上班时间,车轮滚滚,成为洪流,犹如巨龙,见首不见尾,骑车者有男女老少,骑车人骑各色自行车,姿势也略有不同,惟中学生最为活跃,穿梭其间,互有追逐,应答。绿灯行,红灯停,行者车水人龙;停者,“江河”安澜,外国旅游者纷纷驻足,俨然一大景观,赞之道:中国人既以自行车保护了地球,又锻炼了体魄,大国气象也!就连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老布什,亦骑车悠游街道,自称一乐。
自行车对于崇明岛,更是功莫大焉!沙岛孤悬海上,交通工具惟有车、船。车者独轮车,前拉后推,往来于乡间、城镇,承载着五谷杂粮生活百货和岛上农人所有生活必需品。夏日,崇明岛上多风暴,大雨,我光着脚雨中上学路上,常见有独轮车往来于供销社运货,跋涉泥路,寸步难行……后来有自行车,农闲时,年轻人以“永久”、“飞鸽”为时尚。车的后座倘坐一个农家女,虽田埂小路,也飞奔而去。渐渐自行车成为农人生产、生活之伴侣。围海造田开荒种地,走亲访友,不可或缺,即便今日,城市已由汽车塞满,乡下仍以自行车为必备,无喧嚣之声音,无污浊之空气,有花开田间,鸟鸣枝头。
有自行车运动的爱好者、研究者告诉我,当今世界正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为自行车定位?在机器和人力之间,又因其不用其它能源,其速度较步行快得多,比那些一踩油门呼啸而去的汽车又慢得多,则又有人类对关乎速度的追求及联想!快之又快?还是为了安全而略加限制?即快与慢之间的选择:对于慢者要快,时不我待也;对于快之又快者,要慢一点,弯道处自不必说了,还应看看路边的风景,如前文所记之被访者所言:一种美妙的感受。崇明岛上的菜花的芬芳,可以使自行车手们,心灵也为之芬芳,而蜂蝶齐飞,又使人们感悟到生命的广大和美丽。在一场世界杯赛事中,骑车者,奔行者,能与这些美妙的生物同行。挥手示爱,相望相闻,各有惊喜而各行其道,其乐如何!又有另一位运动员告诉我:自行车比赛是大爱大美之运动。所有的自行车手,或骑自行车的人,都是环境保护志愿者,都是当今世界环境之拯救者!
想起游阿尔卑斯山时入口处一块木牌:慢慢走,欣赏啊!
想起了我学骑自行车时得到的一句告诫:“骑快车易,骑慢车难!”
如是言之,自行车应是对地球和人类最为友善,最为美好,最为安全,最可以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
车轮滚滚,可以引出多少遐想,最早的车子与车轮肯定是木制的,正如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所言,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时代被忽略了——木器时代——因为木质易朽、考古无据。典籍中可以钩沉的信息,则有“刳木为舟”,“斫木为轮”“制耒耜以耕薅”等,可以推想,在漫长的农耕历史时期,华夏先民便以木为材,造船,造车,造农具。造车的关键是轮子,圆轮可以滚动,再加以架子,可以承载,再发展,则成为牛车、马车、战车,有推车、驾车、坐车的,肯定没有骑车的。但,这个车轮激发过古人的思维、想象力,却是无疑的,老子《道德经》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于是可知战国时车轮法每月三十日之数为三十辐,辐与辐之间为空虚,为无有,辐者福也,众辐齐辏,毂中空虚,人乃驱之,车得前行,这里,老子因为车轮之辐提出了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命题:有与无与空,无有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样的车轮,如此美妙的先知之言,已经预兆着这个世界将随车轮的前行而变化,而又有新的发明,关于轮子,关于车子,关于速度,关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经济命脉的交通工具,但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漫长过程,而期待总是美好的。
我们的历史书上肯定能找到瓦特这个发明蒸汽机,从而带来了西方工业革命的人,遗憾的是,鲜有人知一个叫西夫拉克的法国人,就是他,在1790年发明了双轮木制自行车。可以想见,这一辆世界最早的自行车,以现在的眼光看,不仅笨重,而且很难使用。它的不同凡响处,是把两个很可能是实心的木轮子连接在了一起,在这一点上法国人比我们的老子差得太远了,他们讲究实用,却无法理解何为无用之用?1839年,英国发明家麦克米伦发明了脚蹬式自行车,所谓脚蹬,即是以脚蹬地为动力,28年后,清同治七年,这样的自行车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上海,人坐车上,双脚踮地,引车而行,是娱乐性的代步工具。到19世纪末,改进后的自行车不再蹬地而行,有了飞轮和链子,是上海舶来品中“小开”们穿行于南京路的时髦。
时至21世纪的今天,名车飞驰云集中国时,落伍的自行车,先是在欧美,今日在中国,又成为新的环保时尚,这是崇明岛世界杯自行车赛所展现的最为感人处了。西哲云:物质同样具有想象了,我们不妨假设自行车的想象很可能是:作为稀缺资源,石油总会有挖干耗尽的一天,人啊,何不骑上自行车,潇洒而优雅地踏上你的人生之路呢?
是次大赛,有2010年世界职业队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美国队及荷兰队等20支车队,使这些集结在崇明岛的车手们格外期待的是,将首次穿越连结崇明岛的长江大桥,凌波踏浪,然后扑向田野连绵的绿色、菜花与芬芳中,车是美的,人是美的,田野是美的,菜花与一枝桃红是美的,一切的美在流动中融合,成为大雅大美……正在建设中的崇明自行车博物馆,也使车手们兴奋不已,更有欧洲运动员建议,博物馆可仿古罗马宫室,砌之以石墙,以垂久远。想起康有为说古印度、古罗马之建筑,因石而久远,中国则“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开口言栋,则木屋可知。”木屋易朽。康有为认为,“此后新构广场、公所,皆为万国所观瞻,故国体攸关,当求壮丽…… 宜开山伐石,以成巍峨……则可增进无量文明于大地上”(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我邑之自行车博物馆,慕古存古,必为无量文明一奇葩也。
有聚必有散。
“你将带着何种印象离开崇明?”
“美丽与芬芳!”
美哉吾土,妙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