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皮护甲:栽在昂贵的“精英课程”上-中国青年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2:50:42

栽在昂贵的“精英课程”上

心航路心理网(www.xinhanglu.com) 主持人 张丽珊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17日   11 版)

    核心提示

    渐进商业化的成功心理学课程正在成为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事实证明,上过此类课程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远远高于同龄人。原因很简单,这类课程为了吸引孩子,制造一些“烟花效应”,让学员的能量聚焦,自信心膨胀。

    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刘安安花巨资把孩子送到“未来精英夏令营”。可是,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刘安安的想象:女儿挑头和老师作对,并结识了校内外许多“问题学生”,每天一回家就骂老师。一个学期后,女儿干脆不学了……

    老师把自己叫土豆,把学生叫董事长

    大家结盟,如何对抗老师制服同学    要想让我回家,你们必须离婚    真正不适合孩子的环境,索性放弃

    刘安安以严谨的职业状态坐在我对面,“我和老公都没上过大学,但我们崇尚教育,希望孩子有出息。孩子出生后,老公让我留在家里照顾公婆、培养女儿……现在老公拥有自己的事业,我却一塌糊涂。当年为了方便照顾公婆,我们放弃到市中心买房的机会,住到近郊,那里教育落后,但我觉得只要我肯付出,女儿也一定会有出息……”

    刘安安的女儿杜丽栎小学时特别乖巧,周末跟着妈妈跑到市中心上各种课外辅导班。在邻里眼中刘安安不认命、争强好胜。每次看娘俩去上课外班,邻居都会发出“啧啧”的怪声。刘安安认为邻居素质低,希望女儿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可天不遂人愿,小升初考试,杜丽栎的成绩并不理想,和邻居的孩子一起上了附近的学校。

    初一,杜丽栎像变了个人,追求“酷”,说话总是和别人“斗狠”。刘安安到学校和班主任沟通,班主任表示无奈,50%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学习无用,多数家长给孩子挂个学籍,毕业后和父母做买卖或混世界。老师管学生,家长总是不太配合,更有甚者会恫吓老师:“以后我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们最好别管。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出于自保,老师都不敢严格要求学生。

    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寒假,刘安安花巨资把孩子送到“未来精英夏令营”。杜丽栎回来非常兴奋,说老师长得漂亮、声音动听、人又和蔼,还谦称自己是土豆,给每一个学员都起了响亮的名字:董事长、总裁、主席……刘安安当时感叹,人家就是会调动孩子,如果女儿学校的老师也这样哄学生,孩子们肯定都爱上学。

    但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刘安安的想象。

    初一第二学期,杜丽栎成了典型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挑头和老师作对,并结识了校内外许多“问题学生”。她每天回家都骂老师,“老师什么都不懂,还装成权威,人家土豆说得太对了,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很大问题,谁上学谁被害,上学越多受害越深……”刘安安有些惶恐,土豆为什么要和孩子们说这些呢?但很快她又打消了疑虑,声称是为成功人士后代特意打造的课程肯定靠谱儿,不会胡来。

    杜丽栎暑假再去“未来精英夏令营”,回来告诉母亲,她已然驶入人生的快速路,并要以全新的方式开创新的生活,使自己赢在起跑线上。刘安安觉得孩子只要积极进取就好,却不想,开学不久,杜丽栎就不学了……    

    居住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的。刘安安一方面尊师重教,希望孩子循规蹈矩,学业有成;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居住环境和学校的选择,这无疑加大了教育难度。当发现孩子所在学校很难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所需要的养分时,她没有考虑换学校,却将希望寄托到商业化的课程上,从中不难看出她尊重教育却丝毫不懂教育。

    大家结盟,如何对抗老师制服同学

    杜丽栎身穿黑色短款小西服,桀骜不驯,坐在沙发上晃着翘起的二郎腿……

    “丽栎,是你主动想和我交流还是妈妈强迫你来的?”

    杜丽栎指指咨询室外的妈妈说:“如果我不来,她就吵个没完。”

    “你妈妈平时很喜欢吵吗?”

    “原来她还好,自从受了刺激之后,她就变成这样了,认为全世界都背叛她、对不起她。”

    “她受了什么刺激?”

    “一些家务破烂事儿。”杜丽栎没有兴趣继续这个话题。她对此事的态度有两个可能:一是她在人际交往中极具有界限感,不轻易暴露自己的私事,这属于正常反应;二是此事与她目前的状况有相关性,故而表现出极度的敏感。

    “听你妈妈说,你上过精英课程,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这个课程是她强加给我的,本来是想让我接受教育,结果完全出乎她的意料,这个课程坚定了我离开学校的信念。”

    “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家土豆说,我受的是愚人教育,越是接受这种教育离成功就越远,我不上学了,要去追随土豆。”

    “土豆是谁呀?”

    “我们老师呀,她长得可好看了,身材也好,说话特别温柔,无论发生什么她都面带微笑。最难得的是她理解我们的心情,替我们说话。”

    杜丽栎告诉我,精英课程中的学员年龄多是14~18岁,几乎90%都是成年人眼中无法教化的孩子,土豆却认为他们才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是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学员们都有过被周围环境排斥的经历,同病相怜,很快就熟悉了并结成同盟,讨论回学校之后如何与老师抗争,如何制服同学……杜丽栎讲到兴奋处鼻尖上渗出汗珠,“人家土豆就能处处哈着我们,为什么学校的老师就不能哈着我们呢?”

    我哑然失笑,“你认为老师没有原则地哈着学生,正常吗?”

    杜丽栎甩甩头发:“正常呀,被人哈着的感觉很爽,学校老师的束缚让我们窒息。难道你不喜欢被人哈着吗?”

    “丽栎,我欣赏你的思辨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一味地哈着我,我会很警觉,思考他的动机是什么。”杜丽栎沉吟了一下,又换了一个问题。

    “老师,你知道吗?精英课程中的同学都特别有见识,他们把学校里的老师看得透透的。老师是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升官发财的砝码,天天逼着学生念书,还假惺惺地表示为学生好。识破他们阴谋的学生就不能好好学,就不能让他们得逞,让他们原形毕露……”

    我非常震惊,一个14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她周围到底发生过什么使她对成人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和善意?我给她讲了学生的例子,他们也曾有过同样的念头,为了和老师作对而拒绝学习,但到毕业班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却产生了强烈的无力感,后悔当初自己幼稚的选择……杜丽栎将翘着的二郎腿放下,我意识到她听进去了。    

    渐进商业化的成功心理学课程正在成为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事实证明,上过此类课程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远远高于同龄人。原因很简单,这类课程为了吸引孩子,制造一些“烟花效应”,让学员的能量聚集,自信心膨胀,比如对着镜子大声说:“我真棒!”让学员之间相互说:“你真棒!”学员们完全进入催眠状态,误认为自己真的很棒。

    回到学校他们会真的认为自己高人一筹,但现实很快给他们以打击,当他们再次面临困难时无力感增强。出于自我保护,他们退回到自我催眠之中,“如果我成功了是我的聪明,如果我没成功则是环境阻碍了我。”这种将不成功归因于外界环境的心态,使他们陷入愤世嫉俗的泥潭,与周围环境更加难以融合。

    要想让我回家,你们必须离婚

    在对杜丽栎的心理咨询目标上,我和刘安安存在着分歧。她希望让孩子马上回到学校,其他问题慢慢解决;而我的判断是必须对孩子的心理环境和价值理念进行阶段性调整,然后再回学校,否则会断送咨询关系,无法保证心理咨询效果。遗憾的是,刘安安在第二次咨询之后,就将女儿逼回学校。

    结果,杜丽栎给父亲发了条短信就离家出走了,“我走了,要想让我回家,你们必须离婚。”

    母亲到底做了什么让女儿如此痛恨?

    刘安安流着眼泪,“我觉得她的情绪明显好转,可以一边上学一边接受辅导。丽珊老师,我觉得这次她不会回来了。我从小把她拉扯大,原以为很了解她,现在我觉得彻底不了解她了。我真傻,谁都不了解……”

    “除了丽栎,你还不了解谁?”

    “孩子的奶奶……唉!”刘安安开始给我讲杜丽栎之前提到的“家务破烂事儿”。

    刘安安从小就痛恨母亲的自私、对老公不够关心、对孩子要求苛刻。结婚后,她发现婆婆才是她一直期盼的母亲形象:外向、善交际、有爱心。为了和婆婆朝夕相处,她宁可放弃去市中心居住的机会。就在孩子升入初中之际,在家庭财产分配问题上,婆婆“背叛”了刘安安。丽栎目睹了妈妈和奶奶争吵、撕扯、报警的全过程,她吓坏了。刘安安要求女儿以后不许去奶奶家,不许认忘恩负义的奶奶。

    “丽栎对这事什么态度?”

    “她只说过一次:你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塞给别人,无论人家是否喜欢或需要,然后你要求人家对你感恩戴德,如果人家做不到,你就委屈得要死。你用苦肉计来满足自己掌控别人的目的……”

    当刘安安敢于面对自己,面对自己对女儿的影响时,她平静了。“我在她这个年龄,也期待爸妈离婚,我觉得妈妈是造成全家不快乐的罪魁祸首。”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刘安安对母亲的冷漠使孩子缺乏母女和谐相处的榜样,当刘安安和婆婆的关系出现逆转之后,孩子迷茫了,她不知道成年人的交往到底遵循什么原则,由此引发她对成人群体的怀疑。刘安安断绝孩子与奶奶感情链接使孩子彻底放弃了母亲,此时丽栎对母亲的态度与刘安安如出一辙。

    真正不适合孩子的环境,索性放弃

    在家庭辅导中,被父母找回来的丽栎呆坐着,没有了之前的桀骜不驯。妈妈关切又紧张地注视着她。

    我先开口,“你说希望父母离婚,如果他们真的离婚了,你会从中受益吗?”

    “如果再不离开她,我会疯的。上学前,她就带我上各种莫名其妙的课外班。小学时,同学们玩过的游戏我都不会,我是个怪胎;上初中,我打算告别孤立,和同学打成一片,她又把我送到土豆那里;回到学校,我和老师辩论中国教育,老师对我阴阳怪气,指导同学应该如何挖掘自己的潜能,又被同学取笑……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学校,进入社会就好了,于是离家出走,结果还是一事无成。我没处躲,没处藏……所有这些都是她造成的。”

    发泄之后,丽栎流下了眼泪,“其实,我只是个小女孩,一个需要妈妈疼妈妈爱的小女孩,而不是受操控的机器人……”最后,她痛痛快快地大哭起来……

    刘安安忐忑地看着我,在我的目光鼓励下,她坦诚地告诉丽栎,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在成长中总是与周围人和环境抗争,造就了孤僻好胜的性格。之所以全力以赴地培养丽栎,是希望用丽栎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当丽栎没有获得成功时,她就很焦虑。

    “我想用更多的方法塑造你、鞭策你,却忽略了你的感受……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丽栎的表情由不屑一顾变得充满了温暖……

    我们三人讨论决定帮丽栎换个学校。

    在进入新学校之前,我对她们母女进行了全面的新环境适应辅导。

    家长会产生疑惑:孩子遇到困难就换环境,是不是和我们之前倡导的“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相悖了?其实不然。孩子在原来的环境中,处于负性情绪状态,有一些不妥的行为,形成了消极自我形象,经过心理辅导,孩子试图改变,但周围人看他的目光、对他的评价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就会给孩子造成新的挫败感,严重的会使他们选择放弃。让孩子以全新的自我形象进入新的环境则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