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港湾惊魂触发:桑兰索赔涉及的美国法律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57:04
    

  桑兰索赔18亿美元,因其数字的巨大引来了很多议论。其律师海明说:“每项一亿,很正常。桑兰是中国国家级冠军,值这个钱。美国一个烟民告烟草公司还所偿几十个亿呢。”那么,在美国,民事索赔中索赔怎么来的,是由法官是由陪审团作出裁判,巨额赔偿有没有可能性呢?在此我简单介绍美国的一些法律经供评说者参考。

  在美国,民事案件可以由专业法官审理,也可以由陪审团审理。美国每年由陪审团审理的案件大约为154,000件(州法院149,000件,联邦法院5000件),66%为刑事诉讼(47%重罪案件,19%轻罪案件),31%为民事诉讼。陪审团庭审时间平均为:刑事诉讼5天,民事诉讼4天,陪审团对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审议时间平均为4小时。(资料来源:州法院国家中心发布的《各州陪审团改进措施调查》,2007年4月)。在由陪审团审理的民事诉讼中原告胜诉的比例为49%(2005年),胜诉原告获得的损失赔偿额平均为28,000美元(2005年)。

  陪审团是一种独特的制度。12名(最少时只有6名)没有接受过法律培训的普通公民被召集起来听取一个重要的刑事或民事案件的证据。在初审法官决定他们能够听取哪些证据并向他们讲解有关法律后,这些普通公民最终将独立斟酌案情并作出有罪或无罪裁决,有时甚至决定是否判处死刑;在民事案件中,他们有时需要决定谁在涉及千百万美元的争端中胜诉。然而,这些陪审员具备作出上述决定的能力和责任感吗?大量证据表明他们的确具备这些素质。

  评估陪审员能力的调查研究数以百计。其中一项1966年的研究堪称经典。两名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教授,哈里·卡尔文(Harry Kalven)和汉斯·蔡塞尔(Hans Zeisel),对3576件刑事庭审和4000多件民事庭审进行了研究。他们请与陪审员一同听取证据的各位初审法官在被告知陪审团的裁决之前作出自己的裁决。法官与陪审团裁决一致的情况大约为80%。那另外20%呢?这项研究显示,陪审员们理解了那些案件所涉及的证据和法律,但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价值取向与法官们不同。简言之,陪审团使用的是社区标准,而法官们使用的是技术性法律标准。这项研究的结果已经在其他很多项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还有一些研究将医疗事故案件中有关是否发生玩忽职守行为的陪审团裁决与医生的独立判断作了比较,陪审团的裁决与医生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致。此外,陪审团往往站在被告一边,即便是在患者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说明陪审员在作出决定时没有被同情心所左右。

  有些庭审中有复杂的专家证词,在陪审员作出裁决后对他们进行的详细访谈表明,他们进行了认真审慎的分析。接受访谈的陪审员显然认识到有关专家是经过一个对抗式程序挑选出来的。他们在评估专家证词时使用了合情合理的技巧,例如判断证词是否具有完整性和一致性,将其与庭审中的其他证据进行比较,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评估证词。此外,研究结果表明,陪审员在讨论案情时将有关证据的个人观点综合起来,并在作出裁决前就其相对可信度与合理性展开辩论。

  对陪审团制度提出批评的人往往用一些典型案例来说明问题。其中有一个1994年的案例可谓众说纷纭。这件产品责任赔偿诉讼案的原告是一名79岁的妇女,她打翻了在一家麦当劳连锁店买的热咖啡并被烫伤。陪审团裁定给予这名妇女270万美元惩罚性赔偿,从而引发争议,有些人认为该裁决助长了因区区小事而任意兴讼的趋势。

  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陪审员在审理此案的过程中听取的证据:

  ·为满足顾客口味,麦当劳卖的咖啡比该行业建议的温度高20度。

  ·这名妇女的阴部受到了二度到三度烫伤,必须进行大规模手术和植皮。

  ·麦当劳此前已收到700多件对其咖啡的投诉,但从未咨询过烫伤专家的意见。

  ·据说麦当劳的几位主管在庭审作证时态度傲慢,表明不愿改变他们的营销策略(但在此案判决后,麦当劳降低了咖啡的温度)。

  ·陪审团裁定的270万美元惩罚性赔偿仅相当于麦当劳两天的咖啡销售额。而且法官还把这笔惩罚性赔偿降到了48万美元。

  麦当劳诉讼案还说明了陪审团庭审实际上是“法官和陪审团共同审理”,法官监督提供给陪审团听取的证据,对陪审员进行法律指导,并审查他们的裁决,然后才让它成为法庭的判决。

  见于报纸和网站的其他很多对刑事及民事陪审团裁决的批评意见也同样经不起推敲。陪审团可能会犯错误,就像法官和其他决策人会犯错误一样,但确凿的事实说明陪审团的整体表现极为出色。对主持庭审的美国法官的调查也表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大力支持陪审团制度。

  桑兰索赔诉讼,同样面临陪审团审理的问题。由陪审团审理的案件,实行“无理裁决”(陪审员并不需要说裁决理由),而是将社会中种族、政治、社区伦理等各种需要在特定时期表达的理念融入裁判中,陪审员完全可以借案件判决浇心中块垒。因此,桑兰一案,一切都有可能。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丹佛大学博士后。)

(转载本栏目下文章,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作者赐稿     2011-5-17     本网站发布时间:2011-5-17 22: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