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人物初始属性怎么:开题报告修改后终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26:33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研究立项课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实践研究
项目批准号
0246J
项目负责人
陈国强
所在单位
上海市民办进华中学
开题时间
2010-12-19
开题报告
一、研究缘起
如何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形成未来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的有效培养模式,并以此引领学校的特色建设,是本研究的根本所在。
1.基于本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办学历程的理性思考
进华中学从未停止过对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思考与实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校头五年。这一时期,进华中学就意识到,唯有改革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如1997年进华中学将有数学特长,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数学兴趣小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2001年夏天,数学兴趣小组有20名学生考上了全国与上海理科班,占全上海招生名额的十分之一。又如学校在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于1999年成立“上海市少先队员素质训练基地”。《在进华,一切转变都可能发生》,2002年《上海教育》的一篇文章折射出一所新兴民办学校的创业激情与获得的社会评价。
第二阶段,以建校十周年为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这一时期学校工作明确方向,进华中学通过承担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形成陶艺教育特色;尝试将“语文+陶艺”、“英语+茶艺”等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措施;投资兴建了校常熟素质教育基地,创设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课堂”;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与贵州贫困山区开展“手拉手”活动,逐渐形成“手拉手”校本课程。2005、2006年进华中学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民办学校”,并成为中国创造学会的“创造教育基地”。
第三阶段,从2006年至2010年。“教育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成为学校明确的办学理念,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人格健全、视野开拓、功底厚实、思辨严谨、全面发展、特长明显、具有敢为人先精神的“优秀+特长”创新型人才成为进华中学明确的育人目标。这一时期,面对社会的争议乃至质疑,进华中学经过多次研讨坚持了办学的独立性,认为“竞赛教育”对于具有“某方面才能”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是重要的学习机会。“校本课程”成为近两年学校课程建设的关键词,经过几年的努力,为学生提供具有高选择性的校本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被一致认为是培养“优秀+特长”学生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符合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学校课程建设成为历史使命。
十五年,三阶段,初步描绘了进华中学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坚持着教育创新的发展之路,在很多方面形成自己的做法,但这些做法多源于一时的“灵感突发”或者经验启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梳理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化路线图,为学生及学校继续发展夯实基础,这正是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2.基于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理性认识
上世纪末,专家就呼吁“必须明确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把创新教育作为教改核心,才会对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意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职、一种错误。”[①]“教育要为我们的学生、家庭、民族和世界准备未来。教育要对未来负责。”[②]进华中学初中学生很大部分是来自全市各区的“资优生”,因此,学校在为民族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更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本研究选定从创新人才的个性与品质培养为研究视角,因为我们了解到,“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激发、催化人的创新能力”[③],深层次了解初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及其影响要素,以及进华初中学生个性品质的特殊性,对指导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学校的育人特色具有深远的意义。
3.基于目前研究现状的理性分析
目前,国内外关于创新人才心理品质的研究多从思维结构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入手。如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J.Wallas)和吉尔福特(J.P.Guilford),德国心理学家韦索(Werthermer)、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创造性思维及其模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50年,吉尔福特提出了创造性人格的概念,引发对创造性人格特征研究热潮。我国关于创新人才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查子秀、张庆林、张敬华等都对此作了相关论述,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综观国内外已有研究,多停留在对优秀创新人才特质的描述上,对于如何在中小学校中围绕创新人才个性品质开展相应的培养研究则比较欠缺。本研究将以对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内涵界定为出发点,对各种创新人才的个性品质进行教育意义上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教育原则、课程内容和方法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特质,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特色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即将开展的研究是源自教育困惑的“真问题”,是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旅程。
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综观传统应试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转型期多元价值导向的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在序言中指出:“21世纪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研究中就初中学生不同个性品质进行“共同又有区别”的创新素养培养研究,探讨校本课程体系与德育模式在个性品质养成及创新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育人实效、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作为时代急需的创新人才,也需要建立规范的培养模式。上海市民办进华中学从学生的个性与发展的角度,解读并总结进华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积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模式,对逐步建成有进华特色的课程体系,对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在理论与实践间架起联通的桥梁,以在研究领域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品质入手,探求对于一群“资优生”的创新型个性品质养成的校本课程体系与德育模式,是一种尚不多见的尝试,亦可谓是本研究的创新点所在。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从“初中”、“进华”等角度界定本研究中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的个性品质的要素内涵,梳理出校本化的创新个性品质培养目标,总结办学十五年历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的有效方式与经验,探索学校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校本课程体系、有效德育模式和评价机制。
2.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在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理论研究与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建构的实践研究为基础展开研究。在理论层面,重点探讨创新人才个性品质的基本特征,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原则及模式。在实践层面,通过分析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历程、总结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存在问题,重点探讨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培养的策略与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
(1)初中创新人才的个性品质研究
对于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依据分析不同个性品质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培养方式的论述尚不多见。研究不同个性品质的培养策略和方法,从而保障创新人才在初中阶段奠定坚实的创新基础。
(2)初中创新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校本课程研究
创新个性品质的教育核心同样在于课程,学校将根据进华学生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培养的特殊要求,将国家课程的优化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在一起,进行跨学科的拓展型课程和导师指导下的研究型课程开发,同时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用创新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让进华课堂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
(3)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德育模式研究
本研究旨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品质为目标,从学生的内在个性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发展的新型德育模式。
(4)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评价机制研究
评价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采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实施机制,而其中评价工具、评价方法将是本研究中高度关注的方面。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关于校本化的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的内涵和培养目标界定。
(2)关于培养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的实践策略。
四、核心概念界定
1.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创造性人才与创新人才应视为同义词,研究表明,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其中创造性思维具有五个特点及其表现:一是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二是思维加想象,即通过想象、加以构思,才能解别人所未解决的问题;三是在智力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常被称为“灵感”;四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五是创造性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而创造性人格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特点及其表现,即:一是健康的情感;二是坚强的意志;三是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四是刚毅的性格;五是良好的习惯。[④]
2.创造型个性品质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品质这一概念的界定,目前普遍认为: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品质主要指具有创新活动倾向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与个体创造性活动有关的个体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好奇心、求知欲等。在本研究中,关于“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的界定仍沿用此观点,同时本研究尤为关注个体间个性品质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密切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根据我校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对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培养的基本元素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准确的定位。
3.德育模式
就目前而言,有关德育模式概念的界定并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此,在本课题研究中,德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其中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然而,中西方存在的多种德育模式都是从某一方面对道德教育实践进行的理论探究,在具有研究价值的同时又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旨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品质为目标,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探讨与研究出适合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发展的新型德育模式。
4.自主性评价
我们认为,学校自主性评价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运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相关工作达到程度的价值判断过程。这是一种在学习领悟和行动中不断进步的评价过程,是在系统总结与反思中持续发展与提升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取得的工作成就与过去状况进行比较,衡量进步程度的评价方式。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也是本研究在自主性评价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式。所谓量化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根据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而质性评价,它力图通过自然地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在本课题中采用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于自主性评价过程中,以求全面立体呈现出评价对象的真实面貌。
五、研究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拟将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种研究活动。“研究”与“行动”于一身,符合中小学教师作为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培养的理性认识,加深对教师相应的实践活动及所依赖背景的理解,通过“行动——反思——改进”的实践研究过程,保障研究的实效性。
此外,本课题中还采用访谈、观察、实验等研究方法,以收集大量有效的信息与资料,同时运用比较分析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与归类。
六、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和保障条件
1.实施步骤
2010.08-2010.09  研究准备阶段,主要是文献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2010.10-2010.11  进一步整理、研究资料,开题
2010.12-2011.01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案例完成校本化创新人才个性品质的内涵及培养目标界定
2010.12-2011.01  总结办学十五年历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的有效方式与经验
2011.02-2011.07  完成相关研究内容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2011.07-2011.08  形成最终的研究报告
2011.09          结题、答辩
2.预期成果
(1)中期成果
经验总结:对校本化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反思及经验梳理
调研报告:校本化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的内涵要素及培养目标研究
完成时间:2011.04
(2)最终成果
研究报告: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实践研究
学术论文:在国内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完成时间:2011.08
3.保障条件
多年来课题组一直关注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研究进展,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课题组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研团队,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对各种理论及实践模式进行比较和筛选。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德育研究,有多篇相关论文公开发表。民办进华中学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有进华特色的人才培养,在育人方面卓有特色。课题组力量比较雄厚,结构层次广泛,理论实践相结合,整个团队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相信通过合作,必定能够实现本课题的顺利结题。
项目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研究内容
实施时间
主要成果形式
负责人
其他
成员
初中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品质研究
创新人才个性品质文献资料进一步收集
2010.12.15-2010.12.24
调查
报告



王晶晶
张雁
对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设计
教师、校领导访谈纲要设计
2010.12.25-2011.1.6
发(收)学生及家长问卷
2011.1.7(1.10)
《继续成长足迹》资料整理
2010.12.15-2011.1.6
访谈
2010.12.28-2011.1.7
调查资料整理、形成报告
2011.1.8-2011.1.31
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校本课程研究
校本课程建设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经验梳理
2010.12.15-2011.1.15
经验
总结


高波
朱芳芳
教研组长
校本课程工作室负责人
课程理论学习
2011.1.16-2011.1.31
讲座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2011.2.1-2011.6.30
(安排每月例会,期中及期末进行全校性专题汇报)
课程方案、
校本教材、
教学反思、
案例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人文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导师制下研究型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总结形成研究论文
2011.7.1-2011.7.31
论文
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德育模式研究
校本化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经验梳理
2011.12.15-2011.1.15
经验总结



陈玥
忻莲
王晓蓉
年级组长
校本化德育模式研究
自主性德育模式研究
2011.16.1-2011.6.30
(安排每月例会,期中及期末进行全校性专题汇报)
教育反思、案例、活动资料
亲社会德育模式研究
个性化德育模式研究
总结形成研究论文
2011.7.1-2011.7.31
论文
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自主性评价机制研究
评价理论学习
2010.12.15-2010.12.31
心得



高正泉
李丽
自主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2011.1.1-2011.1.31
指标
自主性评价机制实践研究
自主性量化评价机制实践研究
2011.2.1-2011.6.30
(安排每月例会,期中及期末进行全校性专题汇报)
统计量表与报告
自主性质性评价机制实践研究
总结形成研究论文
2011.7.1-2011.7.31
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的实践研究
2011.8.1-2011.8.31
研究报告
陈国强
潘婷婷
王旭华
八、经费预算
序号
经 费 开 支 科 目
经    费    预    算
金 额 ( 元 )
1
资料费
资料购买、租借、复印等
5000
2
调研咨询费
调研、统计等
10000
3
小型会议费
开题会、中期总结会、结题汇报会、研讨会等
20000
4
其他
公务费、培训费等
15000
预算经费合计
50000
参考文献:
一、             著作类
[1]崔立中,陈顶.创新心理学导论[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2]胡东芳.教育研究方法哲理故事与研究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林崇德.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任顺元.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建设[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钱贵晴,刘文利.创新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刘正伟,仇建辉.学校文化建设:特色与品牌[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8]陈国强.栉风沐雨争辉煌——上海市民办进华中学十五年办学之路[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二、             期刊类
[1]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2]何金茶,查子秀,谢光庭.十岁儿童创造倾向特点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
[3]钱学森.艺术与科学[J].人民音乐,2000,(1).
[4]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5]申继亮,王鑫,师保国.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与发展特征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
[6]聂衍刚,郑雪.儿童青少年的创造性人格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
[7]吴卫东,张兴锋.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创造力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6,(3).
[8]谷传华,陈会昌.社会创造人格发展的历史测量学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8).
[9]石芳娟,王章豹.科技人才创新个性品质刍议[J].科技与管理,2007,(4).
[10]贾香花.中学生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08,(5).
[11]周佩青.儿童创新个性品质培养的基本策略[J].科技资讯,2008,(8).
[12]王晓茜,王鹏.高中创造性人格特质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13]陈履伟.培养高中生创造性人格的德育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08,(教育文化版).
[13]韦钰.基础教育的使命:培养创新型人才[J].青年教师,2009,(7).
[15]刘文,李明.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新进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3).
[16]方克立.钱学森之间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7]刘承功.培养创新人才更要以德育为先[J].上海教育,2010,(7).
专家评议要点
(请根据专家评议内容填写,侧重于对开题报告要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2010年12月19日,进华中学举行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研究立项课题《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来自华东师大、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及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开题会并就本课题的开题情况进行认真评议,现总结如下:
(一)可行性评估:
第一,本课题聚焦于创新人才培养,为学校特色建设指明了方向,课题立足于十五年的办学历程,具有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
第二,选题剖析到位,科研思路清晰,研究目标定位准确。
第三,方 案设计合理,特别是对于课题组成员进行较细的分工,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开题文本规范成熟。
第四,研究落实到教师队伍,以骨干教师为主力,以科研为手段,激发教师研究潜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科研工作引领学校工作及学校特色建设,对于基层学校十分必要。
第五,在上海的中学,就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而言,高中阶段已开展较多研究,而初中阶段显得不足,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建议:
第一,要在进华多年办学的基础上归纳抽象出进华中学初中学生的创新个性品质特征,充分完善学校的培养目标,明确具体内涵,以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新逻辑起点,并努力体现在初中四个年级的适当分层。
第二,研究方法要充分运用十五年办学基础,将以往的工作联结、调整、再设计、再实践,提炼出亮点,要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进行再创造。
第三,在学校特色建设确定的前提下,校本课程开发应定位于学校特色建设,服务学生创新个性品质培养。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国家课程的校本优化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不可偏废的两大方面,建议学科教研组与校本课程工作室的任务要进行整合,同时承担起基础型课程的优化与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任务,尤其是要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用创新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让进华课堂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校本课程的建设要有一定规范,按照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来做。
第四,加强学校管理在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品质中的保障研究,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二是评价的保障,三是条件的保障,四是学校文化氛围的保障。提高整合度,突出特殊点。
第五,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再细化为小块,把任务分解到每一个教师,让每一个教师参与、提高。
第六,研究方法应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法、调查法、案例法等,研究的成果形式可以再丰富,如案例、学生论文、小发明等。
第七,研究时间比较紧张,适合经验的整合,建议从实际出发,形成研究成果。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重要变更
(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专家评议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专家评议意见,现将研究时间调整如下:
2010.08-2010.09  研究准备阶段,主要是文献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2010.10-2010.11  进一步整理、研究资料,开题
2010.12-2011.01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案例完成校本化创新人才个性品质的内涵及培养目标界定
2010.12-2011.01  总结办学十五年历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的有效方式与经验
2011.02-2011.07  完成相关研究内容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2011.07-2011.08  形成最终的研究报告
2011.09          结题、答辩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①] 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②] 韦钰.基础教育的使命:培养创新型人才[J].青年教师,2009,(7).
[③] 周佩青.儿童创新个性品质培养的基本策略[J].科技资讯,2008,(8).
[④]林崇德.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