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牛皮休闲女士包包:汪玉凯: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9:04

汪玉凯: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管理

[日期:2011-04-2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对社会管理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首先,我们应该把社会管理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经历了30多年的剧烈变革,社会转型速度大大加快。有18个发达国家都走过社会转型发展道路,社会转型期最普遍的现象是:社会骚动不安,不稳定大大增加;社会中出现格外追捧经济利益的风气,引发了一系列的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社会犯罪急剧上升。这些都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的问题。

        中国的社会转型有自己的特殊性。第一,既要完成社会转型的任务,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同时,中国还有体制改革的问题,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没有市场经济自然生存、发育的过程,这使得中国社会转型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局面;第二,社会转型客观上对农民形成了双重剥夺,农民工没有得到应有报酬,也没有普遍健全的社会保障,城市化在一些地区、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圈地化。这与我们政策出发点是完全背离的,我们每项具体政策都是关注农民、关注农业,都是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但从结果上看,却变成了对农民的剥夺;第三,二元社会格局没有消除,反而由二元社会变成三元社会,出现了2.4亿农民工身份的新群体。以上这些特殊性,至少带来了社会矛盾激化,城乡、地区、群体等差距被放大,政府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性受到争议等三大后果。

        第二,我们应该把社会管理放在中国改革发展逻辑的角度上观察。中国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是以政治变革开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干,展开全方位的改革。这些年来,我们改革的主轴没有改变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现在来看,经济发展快、社会发展慢,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短板效应凸显,这个短板已经严重制约下一步的经济发展、经济建设乃至经济体制改革了。

        第三,我们要明确社会管理的核心点。社会管理中有几个关键点必须要搞清楚。首先是社会管理的边界,我对社会管理边界的界定是,一个国家除了经济事务、政治事务、文化事务以外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第二是社会管理的路径,社会管理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要寄管理于服务之中,必要的管控是需要的,但从长期来看,社会管理的最佳路径应该是通过强化社会服务来实现社会管理;第三是社会管理的方式手段,要坚持以人为本,要通过利益协调、利益矛盾化解达到社会管理目的,就一定要改变我们的管理手段,要人性化的管理,而且更多的运用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从而改变社会管理方式。

        第四,我们在社会管理中要注重创新。首先,我们要制定社会管理的总体规划,要创新首先要有规划,这是顶层设计,通过规划来确定管理的边界、内容和框架。其次,还要注重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通过规划确定边界,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来推动整个工作,然后再加上理念的变革和创新,从而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汪玉凯:政改的最佳切入点在哪里?作者:汪玉凯来源:《同舟共进》2009年第11期本站发布时间:2009-11-4 13:27:32阅读量:1945次

  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有三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一是一些地方的权力运作和社会运行为何处于严重的不正常状态;二是应如何看待我们过去的政治体制改革;三是未来改革可能的路径选择。不少人对中国目前的社会、政治、经济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深感忧虑,而这些问题,都与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有关

  如果一个党支部书记都需要任命的话,这还是什么民主?要扩大党内民主,甚至包括党的一些重要领导职位,也应该在党内差额选举产生,这样才真正有竞争。要竞争性选举,不能只有“举”没有“选”,选举首先是“选”,有选择了才能“举”。

  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有三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一是一些地方的权力运作和社会运行为何处于严重的不正常状态;二是应如何看待我们过去的政治体制改革;三是未来改革可能的路径选择。

  不少人对中国目前的社会、政治、经济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深感忧虑,而这些问题,都与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有关——

  一、利益失衡。整个社会的利益失去整体平衡,表现为三大差距在加大: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有人说财富在源源不断地向三个方面集中:从社会和政府看,财富向政府集中;从劳和资看,向资方集中;从普通行业和垄断行业看,向垄断行业集中。

  二、权力失控。800万党政公务人员一共有五级政府,权力链条非常长;800万党政公务人员每人都掌握一定的公共资源,都有一定的权力。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约束安排,靠主要领导的榜样力量是不可能对权力形成有效约束的。腐败如此蔓延,足以说明权力失控的现实。仅这一届政府上任以来查处的省部级腐败高官已超过50人,所占比例非常之大。

  三、市场变形。市场被扭曲,有欺诈、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垄断,以及权力与资本结合等问题,所以吴敬琏先生说,中国要警惕“权贵资本主义”。在权力和资本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中,很多正常的经济活动被扭曲了。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有这么多的机构管理食品,只要有一个机构能担起责任,事件都不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四、社会溃败。这是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的观点,我很认同。中国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底蕴,但社会的道德底线正逐渐失守。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一直在发展。目前中国的政治生态与“文革”期间相比完全不一样了,大家有了比较广泛的自由表达权,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如果说1978年到1989年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春天,那么,1989年之后,中国改革基本以经济改革为主导。1992年以后,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但在政治改革方面不尽如人意。笔者把中国的政治改革分为上端和下端,行政改革主要包括转变职能、政企分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多只算是政治改革的下端,而政治改革的上端有四个更关键的要素:宪政体制、政党政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治。这四个方面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果上端改革不能有秩序地推进,下端改革是没能力完成某些使命的。实际上,很多政府管理的问题都与政治体制的上端改革滞后相关联。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拼资源、拼环境、搞政绩、搞形象工程,表面看是公共管理、政府治理问题,但根子是官员选拔制度、官员考核制度问题。如果没有这些制度的变革,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这就是近年来,我们一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成效甚微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已不可逆转,但如果没有政治改革的及时配合,整个社会将会被严重扭曲。

  对于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趋势,笔者概括了四句话——张扬民权,废除特权,约束公权,规范党权。这也可以看作未来民主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这四方面如果能够真正有所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就能得到较大的推动。

  就废除特权来说,要敢于在一些很不合理的特权上动手术。我认为在中国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如何规范党权是最核心的。

  下一步如何发展?如何改?这里主要讲两个路径。我是个学者,经常收到全国各地的人寄来的信,有退休将军、建筑工人,也有打工者。他们寄来的方案让我感到很震惊,原来有很多人在苦苦思索中国政治的出路,他们的招法有时是我们专家学者想不到的。这里难以展开篇幅具体讲述。就我个人从学者的理性来思考,我认为中国目前的政治改革,最好的切入点是两个层面,第一个是要敢于在政府自身存在的一些明显的特权问题上入手,给老百姓信心,比如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公开制度的建立,真正给老百姓提供监督的途径。第二是“三公”改革要启动,公车消费、公款招待、公款吃喝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公车消费,问题很严重,这就改到政府自己头上了。还有就是要建立官员的官邸制,最大限度地避免“马路边的腐败”。第二个层面,是从党内开始,首先解决党内民主问题。如果一个党支部书记都需要任命的话,这还是什么民主?要扩大党内民主,甚至包括党的一些重要领导职位,也应该在党内差额选举产生,这样才真正有竞争。要竞争性选举,不能只有“举”没有“选”,选举首先是“选”,有选择了才能“举”,我们现在基本上是等额选举。所以说首先应该从党内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党内民主,给党员以挑选的机会,由党内的差额选举,扩大到社会上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差额选举,这样官员就会对党员和老百姓负责,而不是一味地向上级负责。只有从这个层面入手,我们的政治改革才能真正地向前推进一步。(作者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