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试用总结报告:寒山寺古钟的下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5:13

                                                                         寒山寺古钟的下落

(2011-05-15 21:33:59) 标签:

唐钟

日本

苏州寒山寺

大隈

陈夔龙

文化

寒山寺古钟的下落一直是寒山寺的一大公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我观察,有两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其一:这个唐钟是怎么会到日本的;其二,这个唐钟为什么一直要不回来,它在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然而目前看到的文章,提供不出新的材料,却霸王硬上弓,偏偏想解决这个问题,其结果就是下笔千言,都绕来绕去,把自己转个晕头晕脑。

首先我们来看看1920年康有为的诗碑,目前可以在寒山寺见到。

康有为题诗曰:“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题诗左侧跋语云:“庚申(1920年)二月廿五日,偕韩树园徵君文举同游吴下枫桥寒山寺,则唐人钟已为日人取去,故吾于龙寿山房善继血书《华严经》,亟保存之。临风感慨题诗。康有为。”右上角有篆印一方。题碑注文:“维新百日,出亡十四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四十万里。”“住持近舟得石,吴郡张仲森刻。”

这里提供的信息很有限,有以下几点:1唐人钟已经被日本人取去;2康有为认为如果要不饶舌的话,那么我(化人,康的自号)再到时候,不要再是空空如也。换句话说,希望经过我这么一说,让日本人把钟归还,这样我下次来,就能见到了。

这就说明,唐钟是在1920年前就丢失了,丢失的原因是流落到了日本。

其实,早在1905年前,苏州寒山寺就启动了索回唐钟的事。当年江苏巡抚陈夔龙就曾呈文向日方交涉,要索回古寒山寺唐钟。事见清光绪年间太仓汪曾武《霜钟阁为题三绝》,其一说:“嘉树钟楼久屺倾,铜钟东去杳无声。庸庵好事更新铸,霜雪寒山独自鸣。”这里的庸庵就是陈夔龙,因为唐钟已东去,而且找不到下落(杳无声),只能新铸了一口。

这两条材料告诉大家,唐钟早在1905年前就流失到日本了,要不回来,所以陈夔龙只得罢休,新铸一口。

然而这新铸的钟是哪里来的呢?不是陈夔龙叫人铸的,而是日本赔偿来的。

抗战胜利后,寒山寺住持培元曾具文呈报佛教协会转民国政府出面向日本交涉,由盟军总部要日本政府彻底调查寒山寺的古钟踪迹,培元指出:“爰僧寺向有唐时古钟,早年被日本人大隈伯阴谋窜窃,运往日本,嗣经交涉,由大隈伯铸钟认赔,其用心在狡匿古钟,当时为理所屈,浼伊藤博文出面转圜,并于新钟上镌明认窃……”培元认为唐钟是日本人故意藏匿,因此铸了新钟来赔,窃钟的主谋是日本人大隈伯。培元的话说得义正词严,然而我们要考虑到时间是在抗战结束,挟胜利之威,培元其实是证据不足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年《苏州明报》有一篇报道,是国际军事法庭顾问、著名法学家桂裕写给苏州政府的信,明确说:“该古钟饬令日本政府,向(传窃取寒山寺古钟的)大隈伯之孙等查询,均未获得结果,目下已无更详细之线索足供调查。”事实是大隈伯并没有藏匿该钟,而且日本确实没有这口唐钟。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抗战胜利后,全国向日本索回文物宝藏的事件很多,很多能找到的都归还了,如果真找有下落,日本人不会不还,实在是找不出来,换句话说,早在1905年前后,日本已经找不到这口唐钟了,因此才只能新铸了一口赔罪。

这口新铸的钟上有一段说明文字:“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钟声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转入我邦,今失所在,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乃将新铸一钟赍往悬之,来请余铭。寒山有诗,次韵以代铭。姑苏非异域,有路传钟声。勿说盛衰迹,法灯灭又明。明治三十八年四月,大日本侯爵伊藤博文撰。子爵杉重华书。大工:小林诚义。施主:十方檀那。”这段话是明治三十八年,即1905年写的。这里其实说得很明白“今失所在”,搜索甚力,还是不能得,只得送一口新铸的钟来,可见日本人也比较无奈。

我们看抗战胜利后的苏州报纸,都有索回这口钟的报道,但结果都是査无下落。

那么,在这口钟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日本股野琢在《苇杭游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午后又佣轿子,经二里抵寒山寺。小院荒废,有一钟系近时新铸。闻团匪之乱,古钟为恶汉所掠夺,落上海骨董商手,后转归富山县某寺,寺僧当铸造大钟,投之炉中以充其用。”这就把前面的两个问题都回答了。唐钟之流失在义和团运动中,苏州本地的无赖恶汉盗取了钟卖到了上海的古董商人那里,又有日本人买回了日本,最后到了富山县某寺中,而当地的寺僧不识货,把钟熔化了。

这段资料大概还没有人注意到,我把它公布出来,让唐钟这个公案作个了结。

股野琢,字子玉,号蓝田、邀月楼主人。曾任日本帝室博物馆总长,在任期间,曾到中国旅游,时间在1908年9月末到11月中旬,11月2日到了苏州寒山寺,写下了这段话。作为帝室博物馆的总长,关于这口钟在1905年被追索的事,他应该完全知情,早已明白下落。这口钟,在中国是个宝,在日本其实并没有看重,也就有了贸然熔化的结局,真算得一个历史的误会。

日本人其实很明白这口钟的下落,考虑到中国人当作宝贝,不会相信日本人竟然会当作废铜烂铁,而日本人也不想被人取笑为不识货,只得推说不知下落,铸个新钟来赔。然而因为这个谎话,被中国人认作隐匿,一再追索,也是有苦说不出。

资讯之不对称,造成唐钟被熔化的命运,同样是资讯不对称,也使得中国人化了这么多时间要追索,还写了这么多本不必写的文章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