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规格怎么看:专题二推荐材料5:“印”出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58:09
专题二推荐材料5:“印”出的思考 
“印”出的思考
                       中关村第四小学    慈艳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让孩子体会到“面在体上”。怎样的落实能够让学生很自然的感受到“面在体上”而不是简单的将这样四个字强硬的塞给学生呢?思考中我想到了孩子们平时盖小印章的欣喜,想到孩子们能在一个喜欢的活动中,去体会和理解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那么设计盖章的环节是最好不过的了。不但满足了孩子喜欢动手的需求,还可以在活动中自然而然的体会“面在体上”。活动开始前,我问“谁能把物体小朋友的的脚印印在相应的位置呢?”能够看出,虽然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燃起了孩子强烈的动手操作的热情,这样的热情缘于活动本身的魅力。下面表格中先给出了物体,后面空白处,是由孩子在亲自动手操作中获得的。 小组进行印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各个小组都产生了同样的疑问。“球印出的是一个小点点,不能象上述的图形那样是由一个平平的面。”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告诉给我。我微笑着向孩子们点头,惊奇的说:“真的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都发现这个问题了吗?”如下图:“是的,是的,我们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孩子急切的讲述着自己的发现,“老师,真的是个小点点,球印出的是个小点点!”“是怎么回事呢?谁能解释一下?”“因为它和前面的不一样,它没有平平的面,它是缩回来的。”孩子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指着自己的球体,解释着缩回来的意思。我满脸惊讶的问:“那我就觉得更奇怪了,平时你们总说球是圆形的,圆形的,可是怎么印出的是个小点点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那是不是你们说错了,球不是圆形的吧?要不怎么不能印出圆形的脚印呢?”我的追问,让孩子越发的想发表自己的想法,一个个把小手举的老高。一个孩子站起来解释到:“因为它没有平平的面”。“没有平平的面啊!是这样吗?”我再问。所有孩子都在点头。“所以也就印不出圆形了,对吗?”“对啊!”孩子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喜悦。“可是老师就是觉得球既然被你们叫做圆形的,那就一定和圆有关系,我是这样想的,你们呢?”孩子忙说:“老师,球啊,是圆的,是立着的!而圆是拍扁的!”“那你们也想想办法,看是否能够从球中变出圆形呢?但是不要把好好的球给拍扁了啊!”我逗趣的和孩子们聊侃着。孩子们都笑了起来。这时一个声音传来:“把球切开”,有个孩子不自觉的在下面自语到。“切开,听你的!”接着孩子的话,在他的指挥下我把中药盒掰开后,盖了个圆形的印。孩子们看到了圆形是怎样变出来的,似乎也能明白“球是圆形”的道理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孩子们从中已经体会和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圆形的,而无数这样的圆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的排列着接在一起就是球。体和面的又一种极限的数学思想蕴藏在这样一个切开的活动中,简单的活动中学生体验着无穷的数学的神秘!(本文摘自《新世纪小学数学》杂志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