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子警察:黎平县男生侗族大歌之乡——黄岗探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3:40:29
作者:黎平县委…    随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39    更新时间:2010-10-15     顶        ★★★ 【字体:小大】
深秋时节,带着课题调研的任务,我来到了男生侗族大歌之乡——黄岗。
当天,我们调研组要去的第一站是侗族大歌发源地——永从乡三龙村,在三龙吃过早饭后,已经是下午1点过钟了,我们和三龙村干、歌师简单的告别后,便前往我们要去的下一站男生侗族大歌之乡——双江乡黄岗村。
三龙距离黄岗大约有30公里,但我们的车却花了近5个小时才到黄岗,可想路况之差。我们本来可以从三龙到洛香,然后从洛香上厦蓉高速就可以到黄岗村脚的,为了早些时间到达黄岗,我们便绕着山间小路走,哪晓得花的时间还要多,驱车在山间崎岖的小路上,我们吮吸到了秋天林中的芳香,也避免了走大路灰尘缭绕的烦恼,这就是所谓的“有得有失”嘛。
我们到达黄岗时,已经是下午的6点过钟了,到寨门迎接我们的是侗族大歌省级传承人——吴成龙同志,还有黄岗小学的校长及部分老师,因为我们从三龙出发时已经和他们通了电话。他们带我们到一家招待所休息后,什么没说就出去了。我们在招待所简单的梳洗过后,就到寨上去走走、看看。这时已是晚上7点过钟了,但寨上生火做饭的还没几家。我走进一户农家,没看见家中有大人,只有三个小的在家,最大的不过只有12岁,小的可能只有5岁。
我问:“Ninc laoc xaol bail nouv(你们的父母去哪了)”。
“Bail jinc meenc dangl(去坡上还没回来)”,最大的那个很腼腆的回答我。我也不想多问些什么就出来了。
时间已经是8点过钟了,怎么还没有人来喊我们吃晚饭。我想:是不是我们的曹校长没有跟他们交待吃饭的事,今晚有没有饭吃?
我们又回到了招待所,没有一个人提到吃饭的事,只是拿出我们自带的饼干来吃。我也觉得饿了,由于某种原因我不能吃饼干,就问:“曹校长,有没有饭吃,如果没有我们就去找找吧”。
“面包是有的,请放心”,曹校长面带微笑的回答我。
到了9点过钟,黄岗小学的吴光荣老师来到我们休息的招待所,说:“老师们,饿了吧,我们吃饭去吧”。来到黄岗小学吴校长的家,摆满了两桌丰盛的农家菜,清香的糯米饭,纯香的米酒,看得我直咽口水。
这时,吴成龙歌师从厨房出来,问:“龙老师,还没饿吧,你们过来还看见有从坡上回来的人吗?”
“还没饿,只肚皮还没贴背皮”,我强装着笑脸回答。
“今晚我们是吃饭最早的一家了,因为你们是客人,有很多人刚从坡上回来呢”,吴成龙是这样回答的。
一杯酒,一首歌,我们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吃完这餐饭的,现在,我还记不清我这餐饭喝了几杯酒。我虽然不会唱侗歌,但我能够听懂侗歌的旋律、节奏。为调和气氛,我就唱刘三姐的歌和儿歌来凑合凑合,引得满堂大笑。
晚饭过后,已是11点过钟了,吴成龙和黄岗小学的老师们不是送我们回招待所,而是把我们带到了他们村练歌的戏楼里。走在寨子中,我隐隐约约的听到一阵阵旋律优美、婉转动听的歌声从鼓楼中、戏楼中、民家中传来。我们走进戏楼,看见三四十个男女青年弹着侗家的琵琶早就在那唱歌了。
看见我们进来,他们停止了弹唱。吴成龙走过去说“Nanmv naic meenc keek map,Daol yuv duol gal laox。(今晚有客人来,我们要唱大歌)”。
然后,在吴成龙的指挥下,这些男女青年唱了几首侗族最有代表的大歌:《安塞》、《蝉之歌》、《布谷吹春》、《远方的客人欢迎你》等。吴成龙在歌队面前边走边听,时不时喊停歌队,校正他们唱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看他那认真的样子,真够专业。于是我喊他来问:“你是不是经过专业的培训过”。
“哪得培训过”,吴成龙简单的回答。
“看你这么专业,是怎么学来的”。
“唱多了,听多了,听惯了,就自然而然的听出里面的名堂”,吴成龙是这样回答我的。
啊,做什么只要重复多次了,就能得心应手的完成。
我们初中时学过的《卖油翁》一文中那个卖油的老头,就是经过反复的练习,而学成了这么高超的技艺。吴成龙的“专业”就是在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唱、不断的听而成的,因此我评价他是“不是专业的专业”。
我也如此,原来是喜欢写一些东西的,而且也还有一些豆腐块发表在一些报刊上,因为我是学文学的。后来走上了三尺讲台后,只改学生的文章,很少动笔写自己的东西,现在想写点东西也就觉得困难了。因此对我来说就是“专业而不是专业”,想起来真的有些愧疚。
时间已到了凌晨12点过钟,但这些在戏楼里唱歌的人却还没表现出有一丝的睡意,还是那么敬业的、尽情的唱。我坚持不住了,就邀我的老师龙家珍回招待所休息。
今晚,月亮还是圆的,我领略了酒不醉人歌醉人的内涵。
第二天早晨,我照常6点起床,这可能是我的“职业病”吧。站在招待所的廊檐上,看见几家的烟囱冒出渺渺炊烟,哦,他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
“老板娘,他们这么早就生火了,准备去哪里?”
“他们在蒸糯米饭,然后把糯米饭打包,准备上坡去干农活了,要到晚上才回来,我们这里人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着,哪象你们城里人”,招待所的老板娘说。
这时已将近7点钟了,肩上扛着杠子,腰背柴刀竹篓的群众陆陆续续从自家屋里出来,寨子中开始热闹起来了。我发现昨天晚上唱歌的那些人也在人群中,他们都往寨子后龙山方向走去,身影渐渐消失在山间小路上,他们……
为了配合我们的调研工作,吴成龙喊来村干、几个寨老、几个歌师、几个爱唱歌的年轻人到戏楼来与我们座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座谈完后他们便不约而同的离开了。
9点半钟了,我们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准备打道回府。这时,来到我们车前送行的有吴成龙、村干和黄岗小学的几个老师。
黄岗,一片充满希望的净地,这里有享誉世界的男生侗族大歌,这里有飘香千里的香禾糯,这里有保持完好的原生态文化和人文文化等。正因为有了这些,才造就了这里的人民勤劳纯朴、热情大方,传承着一代代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思。
黄岗的歌,久唱不衰;黄岗的人,纯朴善良;黄岗的酒,飘香千里;黄岗的山,巍峨壮美。
我爱你,黄岗。
我恋你,黄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