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机原理:《走入龙额》入编《侗族大歌》第一期创刊号! | 漫步龙额 - 龙额风情网论坛 侗乡黎平的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06:39
走入龙额
欧国福
 
生活可能贫困,但思想却不能贫穷。
                              ——题记
 


风在车窗外跑着,高山一座接一座向后退去。

摸着怀里那张去中学报到的纸片,我已听到了汽车的喘息声,在抖、在颤。不成声的引擎节奏在无树的陡坡上半走半歇。

汗,终于从手指间渗出,密密麻麻。或许,如水的故事将随龙额的河水向南淌去------

 

张着陌生的眼睛,走在不懂的语言中,我看到了一张张笑脸,似春花如红桃。

街边贷摊店铺,不是琳琅却能满目;水泥街上奔跑的孩童,不仅汉语还能“OK”。鼓楼围坐,戏台侗戏,地方社节,都把“民族”一词尽情点缀。热闹,把人语和音乐声收集,撒满了整个村庄,陶醉了每一个人。

怎么会是这样?

不是说,黎平最偏远最贫穷之地要数龙额?不是说,外面的世界与这里是天壤之别?

 

轻信耳朵,不如相信眼睛。

走在长长的街道上,横穿村落,围转鼓楼。大粒大粒的灰尘,给人古老的遐想。看着衣着入时的农人,听听中巴车旁的皮鞋声,你可能为此而欣喜,或颔首微笑,但面对榕树上那些斑剥的老皮,河水不禁要告诉你:这里曾十分贫穷过,因为闭塞、无知、灾荒……

于是,如诗的诉说在笑颜中滚出些酸泪,火热的心愿在河的转弯处转了几圈,便可看到了旋涡下那些沉埋的饥饿和昨天。

许久前,就听说过龙额的故事;也是许久前,曾莫名的畏惧龙额。而今,作为外乡人,我却能来目睹别人的褒贬,来问问河水的辛酸和喜悦。

一切,尽在眼里。

一切,尽在不言中。

别人怎么过,他们怎么活。

你看,水泥桥上返回的打工妹提着鼓鼓的牛仔包。

 


黎平又下雪了。”

一位去黎平读书的学生回来说。

望着天空,我有些吃惊。这么久,龙额一直春阳明媚,四面暧风,怎么黎平又逢冬天了?

聆听街上飘起的那歌词:“我的世界开始下雪,冷得让我无法拒绝……”我想,黎平此刻不会比龙额好。

热,是这里的天气。人们都这么说。

夏季无风夜难眠。

如果问河水,一定回答:有我呢!别愁睡不香。

高山下的长谷,广西省的边缘,这里的夏天一定热得可爱。

而想,农人们的锄头不会在意流些汗吧!

 


望着稀落的油菜杆上快饱满的籽壳,同行的外地人说:龙额的水土特养人。很可能是的。他来一年多,生活平淡,但身体却变化太多。

这,也许就是龙额小伙健壮,姑娘窈窕的缘故吧!

水是清泉。

山是高山。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从山脚到山顶,人们用小路把高坡围了几圈,用汗水把秋天堆入粮仓。

挑出晨曦,担回夕阳”之说,或许就指这里的生活情景了。难怪,学生的作文里都说:人们变了,家乡变了,舂米声一去不回。

 


走入龙额,有一种大山的粗犷。

叩问龙额,有许多歌曲唱不出的声调。

于是,常想像着这里的富有和繁华,也常构思着这里美好的未来。

美好的想像也能成明天,因为山路可弯,人可思变。

不为昨天哀泣,不对今天撒谎,思想与智慧会沟通明天。

 

回看来时路,捧一捧河水洗面。来时的灰尘默不出声,一颗颗滴入河里,伴浪而去。
热闹不停。人们在恬静中享受汗水的欣喜,满面春意。

翻看沧桑,面对未来,快成林的新式楼房在发枝长叶。糯米的生活虽不富有,但已出现一些亮光。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翻越高山,走出低谷。于是,写些信出去说,这里也是人间美好的家园。

龙额,你说呢?……


人物专访
夜访歌师/严静茹
小说创作
   /朱砂
侗族大歌,人类的共同财富/闵启华
黎平县侗族大歌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介绍/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