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模韩国第一牛仔裤:中国社会发展与西方社会发展有何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21:20


    
   许锡良
    
    
    
   武汉小学生黄艺博同学作为政治少年被网络炒得沸沸扬扬。作为一个少年儿童,本来应该是天真无邪,纯真纯美,充满幻想的年龄,可是却被教育成了少年老成的小政治人物。从他身上可以看出中国特有的成王成圣的文化传统。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同样,分析一个典型的个案,可以发现许多文化的奥秘。
   中国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与单调的千年循环,一治一乱,这肯定是有其原因的,而且是由多种原因复合而成的。仅就思维方式而言,其实也很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纵观中西方的发展路径,西方社会的发展多从解决具体的问题开始,而中国则先从圣人之言开始。因此,西方人思考问题,先从具体的,底层的经验开始,先具体后抽象,先小而后大。但是,中国则相反,中国早在远古时就创立了抽象而玄奥的宏大叙事方式,而且这种宏大叙事方式缺乏逻辑为基础,多为独断语,严重缺乏推理与论证。
   出现这种原因,最为明显的就是圣人式的统治方式。追求内圣外王,成王与成圣,一统江山式的气慨。因为,既然圣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化身,那么自然他就像黑幕笼罩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了,自然是变化不了,也动弹不得的。而圣人的叙说方式,也是开天劈地式的。动辄就是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语),朱熹也说过:天不生仲尼,则万古如长夜。更有意思的是孟子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作为励志的千古名言,影响了无数代中国人。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什么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一句话,就表明了一种姿态,那就是成王成圣的志向。中国历代帝王将相,所演绎的无非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式的臆念,也是为天地立心,为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式的雄心壮志。动辄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其实,正是因为这种所谓的圣人理想的广泛存在,才导致了中国千年社会的一治一乱,中国历史上充满了战争,阴谋,血腥杀戮,草菅人命,都是因为这种“天将降大任”的情结在纠缠着每一个中国人,由此衍生出的:至尊情结,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从政治少年黄艺博那半古不白,少年老成式的表达方式来看,正是受这种中国历史传统的深刻影响的结果。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虽然有圣人的雄大理想存在,但是,在争斗中真正取得胜利的,常常是一些不学有术的小人,他们不学,却有术,有善搞阴谋诡计,又深谙宫廷斗争之术。这种残酷的历史现实,常常让人学会表面一套,后面一套。表面的话语是:仁义道德,后面的行为是:男盗女娼。即使早期可能真是像黄艺博心怀一颗真诚的心,然后在现实中最终还是被撞得头破血流,不是成为牺牲品,就是改弦易辙,改变不了现实就彻底改变自己。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主流文化普遍存在着言与行严重脱节的二元结构,形成整个中国历史的虚伪、诡诈、阴险与血腥的特点。
   有意思的是,英语与汉语至今仍然保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英语在信封上要表达一个人与他的地址,常常是先说这个人,然后再从最小的地址开始,最后才说所在的大地址。而中国刚好相反,都是先说最大的通信地址,然后才是最小最具体的地址,最后才是这个人。一个小小的信封的书写方式上差别就已经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不重视具体的个人的。个人常常淹没在一套宏大的叙事里面。中国画在画到人物的时候,常常就是那模糊的一团,而且只是作为背景的一点点缀,或者作为建筑物的点缀,或者作为山水的点缀。不像西方他们很早就有着个性鲜明的,面目清晰多姿多态的个人肖像画。
   今天,中国学校里的学生作文,动辄也就是为“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这常常是中小学生的理想,到大学毕业了,进入社会,找不到工作了,才知道,学会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掌握一项具体的谋生本领是多么重要。君子忧道不忧贫,那是因为,读了点圣人书,有帝王家会来收购,因此,书中才有了黄金屋,千钟粟与颜如玉。那时没有市场化的职业与行业。现在则不同,一个人要生存于社会,光靠喊那些空洞的口号是解决不了个人的生存问题的。你必须拿出一项实际的本领来,为社会服务,在市场上检测自己的才能。然后才能够获得自己的一份生存资料,拿到自己的一份薪水。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的教育常常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以孩子的经验为依据来教育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在这个基础上学会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天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智能特点,寻找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即使有从政意向的人,小时候,也是这样做的。
   中国的教育从小教会孩子作秀,喜欢空洞的东西。现在不少幼儿园与中小学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中国传统的经典塞给他们,让他们记忆与背诵。然而那些东西终究是远离孩子具体生活的,不仅历史久远,而且由于多为宏大叙事,其实,孩子不但理解困难,而且容易造成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愿意踏实做具体的事情的坏习惯。
   一个好的社会是一点一滴生长起来的。一个人的良好的成长过程也只能够是他自己生活经验的不断尝试与改造过程。教育也不能够凌空蹈虚,由天而降,而是要从孩子生命世界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活动与实践中不断地成长。即使写文章的习惯,也要从经验中去培养,要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来作具体的分析与思考,那种动辄构架一个最美最好的图画,动辄企图构造一个完美的思想体系的做法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