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人好事30字:李大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17:40
  李大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2011年05月04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来源:《河北日报》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成功经验。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重温革命先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卓越贡献,对今后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重要启示和积极意义。

  一

  正确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李大钊不仅十分重视以科学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研究,而且十分注意力求全面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介绍给中国人民。鉴于中国当时的首要任务是进行革命,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说和经济论,而且还强调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李大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的。正因为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不懈的研究和宣传,才使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

  当封建军阀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洪水猛兽加以禁绝,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攻击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时候,李大钊一方面指导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展“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于中国”的辩论,一方面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世界改造原动力的学说,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此外,李大钊还就“问题与主义”和胡适进行了公开论战。1919年8月,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原有适应实际的可能性”,当人们把它“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即“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当“务求其适合者行之”。这表明,李大钊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与中国的实际相联系,并号召人们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联系。这有力地回击了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谬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初步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革命的科学,而不是抽象的理论和不变的教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推向前进,而不应“偏于纸上空谈”,要“向实际的方面去作”,应该使大多数的人都掌握马克思主义,并运用它去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在此思想指导下,李大钊对中国革命的诸多问题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他关于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必须依靠农民、必须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必须通过武装斗争达到革命目标等一系列论述,对于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最早的宝贵贡献。他还强调,社会主义在各国实现时,因为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将是“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中国将来的社会主义也会有自己的特性,这也体现了李大钊关于理论联系实际、切不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的思想。

  二

  李大钊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学者、教授。因此,他不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中国化,同时还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文化中的中国化。需要说明的是,李大钊不仅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这一命题,而且还身体力行,在学术研究中努力去做。李大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贡献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其中,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方面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研究方面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历史学最基本的概念“历史”和“历史学”,提出了崭新的独到的看法,进行了科学的界定。

  第二、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体系。

  第三、李大钊对史学理论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初步构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

  第四、李大钊对西方近代思想史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他研究唯物史观等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第五、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视为他所说的要把中国历史一一“改作”的积极探讨和尝试。这种“改作”既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研究开辟了思路,又有效地配合了革命斗争的需要,论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些主要体现在李大钊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史学要论》一书中。该书以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科学的学科体系为旨归,它不仅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创立,同时也奠定了李大钊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创始人和奠基者。

  当然,李大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学术中的中国化方面的贡献还有很多,比如,李大钊是在中国比较早而且比较全面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其所坚持的哲学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把世界看作客观存在的、物质的世界,而精神世界只不过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二是认为宇宙是不断运动、不断迁移的,这种运动不是倒退的,不是简单的循环和重复,总的发展趋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三是指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矛盾斗争和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新陈代谢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四是认为宇宙间各种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各自孤立的。由此观之,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贡献巨大。此外,李大钊在经济学、社会学、军事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亦有开创性建树,并为马克思主义在各领域学术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

  探讨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贡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充满曲折和艰辛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李大钊不仅开其端绪,而且还贡献卓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虽然不是由李大钊最早提出来的,然而其思想本质却是由李大钊最早进行初步阐述的。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李大钊不仅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方法和路径———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且还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切实加以运用。这种做法深深影响着后来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行动。

  其二,李大钊开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虽然李大钊信仰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初目的是着眼于中国革命,但他深谙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革命,其首要任务还在于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在学理上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只有融入中国文化的内核,才能更好地被中国民众接受,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过程中,因为个人旨趣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对有关学科的研究,有的是点到为止,有的则较为深入。然而,无论是深入阐释,还是初步探讨,均非单纯的图解,而是融入了许多创见在里面。

  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具体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最新的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理论成果,以应用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这也就契合了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一个在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充满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的问题。基于这一认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相伴而行的,只有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才能更好地探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