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过期能考驾照吗:治未病”的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30:26
治未病”的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 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就是通过治理调养体质,增强个人抗病能力,防范于未然,让医生帮助你找到少生病、不生病的办法。
● 哪些人需要“治未病”?
中医《内经》所指的“治未病”,也就是现代医学所强调的个人预防保健。人人爱健康,都需要不断调养好身体。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 健康人也要“治未病”吗?
是的,全球大约只有5%的人群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他们也需要不断调养身体,保持健康状况。
● 亚健康是“治未病”主要人群?
亚健康人群约占全球总人口的七成(75%)。这些人经常有些不舒服,但又查不出病。持续发展下去,就很可能衍变成疾病。及时“治未病”,力争阻断往疾病方向发展。
● 哪些人最迫切需要“治未病”?
经常有些不舒服,体检又发现一些指标轻度异常,如不及时调养体质、干预控制,疾病形成后再治,可谓亡羊补牢。
● 大病治愈后也要“治未病”?
大病治愈出院后,通常体质较虚弱,更应该重视治未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养,预防旧病复发、再染新病。
● “治未病”要住院打针吃药吗?
不要。治未病是在医生指导和帮助下,由您自己来进行体质调养、健康保健。您的健康,您做主。


   “未病”一词理解起来,主要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未病”为“无病”,即肌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其次,“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此时肌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长期下来,人们对处于这个阶段的病理信息不容易或不能够识别,因而误认为健康无病。最后,“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及器官相关法则,身体某一器官已有病,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并使之生病,中医学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肝可传脾,当先实脾”以防之。
    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那在现今社会中,如何具体落实“治未病”呢?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表示,养生是人类保健最基本的认知空间和修为手段,是“治未病”的基石;体质是人体内在的固有特质,与发病及防病治病的联系至为紧密,把握了体质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治未病”的主要矛盾;亚健康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通病”,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和阻断亚健康的发展,将成为“治未病”最直观的表达和所解决的重大问题。认识和把握了以上三大领域的主旨,就等于正确开辟了中医“治未病”的新天地。    
“治未病”的含义,一般认为即防患于未然,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然细究《内》、《难》之旨,仲景之义,其义深,其涉广。以下试析之。
    治未病之“治”,多释为预防和治疗。就《内经》所论,“治”之含义所涉多个方面:①治疗、医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②治理、管理。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脾者,土也,治中央”,即治理之意。③调理、调养。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所谓“治神”、“治身”之“治”,皆调理、调养之意。④条达、调顺。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坚成之纪……,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⑤安定。《灵枢·五乱》说:“何失而乱,何得而治”。
    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病之时重调养。《内经》基于对生命活动规律的观察及疾病过程的审察,制定了相应的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未病之时,治未病思想主要表现在二方面。欲病之时治其先。当病即起而未发时,常有先兆,此时急当治之以制其发病自先。很多疾病,病虽未作,其机已蕴藏于内,蓄势待发。内既有变,外必有现,故详细审察,必会发现一些征兆,如抓住此机及早治疗,即可防患于未然。如中风病,往往起病急骤,病情较重,甚则危及生命。但在病发之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因此,重视先兆症的观察,并积极进行治疗,是预防中风病发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