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检验报告下载:中国更需要曹德旺式慈善 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9:17:06
5月8日晚,在央视《面对面》栏目中,中国前首善陈光标首次对“慈善注水”风波做出反思称“我对慈善有点过于急躁了。”与陈光标式慈善的高调与争议不断不同,今年4月底获得2010年度“中国首善”称号的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则以“苛刻慈善”著称。曹德旺的“苛刻慈善”与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当下的中国更需要哪一种?
订阅到












 
曹德旺与陈光标,中国企业家行善的两种典型
“曹德旺式慈善”是“造血式”慈善,首先要用心把企业做好
新近出炉的“中国首善”曹德旺,与此前多次荣膺首善名号的话题人物陈光标,是当下中国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的两个典型案例。曹德旺认为企业家与慈善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家首先要用心地把企业做好,而慈善家是把自己用不完的闲钱捐出去给需要的人。”曹德旺式慈善是一种以企业经营状况为基础的“造血式慈善”。
年过六旬的闽籍侨商曹德旺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福耀玻璃集团占据中国汽车玻璃71%的市场份额,并且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承担了宾利、奔驰、宝马、奥迪等知名豪车品牌的配套供应。作为一家成功的企业,福耀玻璃实现了其为社会创造财富,贡献税收,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责任。
今年4月,曹德旺将其家族持有的福耀玻璃3亿股份捐赠给了河仁基金,开创了企业家股权捐赠模式。福耀玻璃在过去二十年中,做到了30%的复合增长率。这种捐赠模式令慈善基金可以分享企业的成长,令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与慈善挂钩,更坚定了其“造血式”慈善模式。
“陈光标式慈善”是“输血式”慈善,令企业经营陷入窘境
“前首善”陈光标的行善轨迹,一路秉持着高调。陈光标曾多次在捐赠时大秀“人民币墙”、“钱山”等。日本地震后,陈光标火速赴日捐款,并在微博中称:“学生们在募捐,我给每个募捐箱都捐上1万日元和100元人民币,并附上一张名片。”这种“捐款附名片”的做法将其“高调”与争议推向了极致。而陈光标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自创立第二年以来至2009年,连续六年亏损,且2009年该公司总资产为1.05亿元,负债高达9969万元,负债率近95%。陈光标曾表示,因平时将70%的精力放在慈善方面,公司才陷入困境。“照现在的积蓄,还可维持2年。”陈光标高调的行事风格虽伴随着争议,但不能改变其捐款的事实。慈善捐款本来就是一种捐款人权利,以何种形式捐款,捐多少,捐款的动机如何,都是捐赠者的自由。但“陈光标式慈善”始终都是一种“输血式”的慈善,且陈光标对慈善事业中的个人表演过度投入,无暇关注企业经营,令企业陷入窘困,没有尽到作为一个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

新近出炉的“中国首善”曹德旺,与“前首善”陈光标,是当下中国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的两个典型案例。
企业家的首要社会责任是经营实业,“裸捐”并不值得提倡
企业创造就业是最好的减贫方式,比资产捐赠更具可持续性
外界习惯于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慈善捐款中,通过捐款的数额来衡量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对于企业家来说,如果将时间和金钱再用于创造就业,并且自己也投入精力去搞企业而不是慈善,能够为社会带来比搞公益慈善更多的好处。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就认为,捐出全部资产并不是真慈善,只有持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真正的慈善。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马云也认为,利用手上的资源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企业崛起,会比捐出去更加有效。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认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保证就业。一个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包括环保、扶贫、抗震救灾,但是企业的职责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创造税收,为人民创造就业。企业家的资产捐赠,只能解一时之困,真正可持续的慈善方式,是发挥企业“造血”的功能。
企业家的捐款应考虑企业长远发展,“裸捐”并不值得提倡
中国民营企业家参与慈善的程度虽然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已经为中国慈善做了巨大贡献。从2010年发布的中国慈善排行榜的企业捐赠排行榜看,2009年捐赠超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有282家,占慈善企业总数的62.9%,这个数字远高于国企和外企。企业家的捐款行为首先必须是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而受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所限,中国多数民营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企业家的资金目前主要需要用于公司的发展壮大,通过技术管理渠道升级获取利润,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随着持续的信贷紧缩,资金成本上升的压力无疑将转嫁给贷款者,导致企业出现融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陈光标式裸捐”自然不值得提倡。民营企业家们在企业自身还需要输血的时候,如果不断地向外捐款,最终会拖累企业的发展,甚至造成企业破产。

企业家的资产捐赠,只能解一时之困,真正可持续的慈善方式,是发挥企业“造血”的功能。
中国慈善制度尚不完善,曹式“苛刻”慈善推动制度进步
曹式慈善“苛求”慈善组织,推动中国慈善组织透明、高效运作
除了中国首善的新称号外,曹德旺还曾有另外一个响亮的称号,那就是“最苛刻的捐赠者”,2010年5月,曹德旺以个人名义向西南五省区受灾群众捐款2亿元,并向合同的执行方——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出苛刻的条件:半年内必须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差错率不得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3%。
由于中国需要捐赠的地区、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企业家也受自身事业与时间的限制,慈善事业不可能完全绕过慈善组织。但中国慈善组织普遍存在着信息不透明、收取过高管理费的现象,法规的缺失也慈善组织的行为缺乏监督与管理。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中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这一规定间接促成了慈善组织提取10%管理费的“行规”。
慈善事业是捐款人权利,慈善组织有义务按照捐款人的意愿使用善款。在曹德旺的“苛求”之下,中国扶贫基金会最终按照其要求完成了善款的发放,这一模式推广开来,将有助于中国慈善组织提高运作效率,推动行业整体进步。
陈式发现金的慈善模式无可厚非,但无助于中国慈善制度建设
对于中国慈善组织的弊端,陈光标也是认同的,但是他选择的方式是绕过慈善组织,直接与受捐人对接。陈光标曾一再表示,其高调募捐,直接把钱派发给穷人,就是因为目前的慈善制度不健全,慈善组织信息不能公开透明。据媒体报道,陈光标近年来的高调慈善行为为他的公司带来了不少生意机会,像迎国庆60周年长安街拓宽改造拆除工程、商务部老办公大楼拆迁、奥运会结束建筑物辅助拆除工程、央视过火楼金属幕墙拆卸等官方拆迁工程。因为陈光标一贯的高调行事风格,令各界质疑他行善的动机。对于企业家行善,其动机如何大可不必考虑。曹德旺本人也曾对媒体称,“应该体谅陈光标。”此外,部分媒体此前对陈光标的报道也只是质疑其在慈善捐赠中的诚信问题,并没有否认其慈善捐款的积极意义。但无论如何,陈式慈善有着太多个人、戏剧色彩,对于中国慈善制度的建设并无多大推进作用。(网易财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式慈善有着太多个人、戏剧色彩,对于中国慈善制度的建设并无多大推进作用。

企业家的首要社会责任是经营好企业,为员工、股东创造价值,其次才是从事慈善等活动。相对于“陈光标式”高调慈善、现金慈善,“曹德旺式”苛刻慈善更能激发企业的“造血”功能,且有利于推动慈善组织高效运作,是中国目前需要的慈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