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旭东狄瑟瑟未删减版:国企高管年薪应该为“1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04:32
 国企高管年薪应该为“1元”2011-05-10 08:09   南方都市报

  国企高管薪酬合理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此,《京华时报》的专版报道认为,国企薪酬蛋糕分割缺乏科学依据、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关联弱等问题凸显。报道总结了国企高管薪酬的几大怪事:国企独立董事岁数大收入高;高管薪酬与业绩增长反向变化;“一把手”薪酬不公开不透明等等。据此,报道建议国家专门成立一个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委员会,各个企业提出薪酬方案,提交给委员会进行公开审议。

  客观而言,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是一个“老大难”。高管同时身兼行政与市场双重角色,公司运作往往拥有公共资源支持而竞争不足。恰因此,国企高管业绩考核夹杂了较多的非市场因素,并不完全符合市场逻辑,导致一般的市场薪酬制度难以切中要害,并引发争议之声不断。应当看到的是,只有将国企放置于竞争环境之中,市场机制才会自发形成对经理人绩效的评估体系,依此而定的国企高管薪酬待遇才更能让闻者信服。

  回顾以往,从“绩效挂钩”到“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主管部门对于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确投入了较多的精力,逐步解决了国企吃大锅饭、行业间收入差距偏大等问题,但高管实际领取的薪酬水平仍旧难掩众口,就连国企高管自己也颇多质疑。近期,任志强在退去华远集团总裁时,就表达了对薪酬的纠结之情。从公开披露信息看,任志强的账面年薪酬高达700多万元,令业界瞠目,而任志强却坚称国资委允许他每年领取的薪酬仅为60余万元,即便加上奖金,去年实际到手薪资也不过74万元。但问题是,任志强700多万元的账面年薪是否合理呢?从业内排名看,华远地产与万科A在市场中的地位悬殊,业务与营收规模均不在一个“重量级”之上,但是两公司的领军人物的薪酬待遇却相差无几,任志强账面薪酬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其实,任志强究竟应得薪金几何?在国企坐享“制度高地”的语境下,恐怕难有定论。因为在高管努力与国企背景之间,究竟是谁创造了更多的企业利润,无人能做出清晰界定。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国企高管而言,薪酬的高低或许并不重要,因为企业高管代表更多的是行政职务,仕途的发展变化才更为值得关注。正因此,虽然国企高管在表面上收入水平不及同行,但却同时拥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待遇。更令人关注的是,受行政指令的安排,国企高管甚至会频频调任同行竞争企业执掌帅印:2007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交叉“换帅”;2008年,中电投、国电集团等电力巨头间也进行了人事调动;近日,石油公司高层也进行了“互换”,中海油总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调任中石化集团掌门人,中石油集团原副总经理王宜林调任中海油接替傅成玉。显然,竞争企业间的职务变化绝非市场逻辑所能够接受,完全脱离了市场高管职务变化的范畴。而这也恰恰表明,国企高管从薪酬到职务都受到行政指令的巨大影响,根本无法通过“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标准予以业绩考量。

  正因此,笔者建议应该把国企高管从市场体系中单列出来,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根据市场规则来评判国企高管薪酬待遇的优劣。我们可以从两个极端来衡量,或者明确国企高管属于行政序列,那么薪酬待遇完全比照其行政职务,公司薪酬明确为零,每年象征性地拿“1”元劳酬。这样的做法在英美国有企业中非常正常,甚至是国有企业有别于民营企业的最大特征,可以考虑成为在中国国企中全面推广的“国际惯例”。或者就是依照市场规则来推进,但是要以打破垄断行业壁垒、形成有效市场竞争为前提。对于高管个人而言,就是选择要行政职务还是市场待遇,其中利弊评价完全可以内部消化了。

  从理论上而言,全体国民是国企的真正所有者,薪酬“蛋糕”的分配关乎股东权益,必然会受到广泛关注。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以石油、通信业巨头为代表的垄断国企已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沉淀,理应向民众做出反哺。虽然重要资源垄断经营可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但长期将民营资本屏蔽在外的格局已干扰了价格体系,消费者切身利益受挫。由此,彻底放开国企垄断领域,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当成为未来改革的方向。一旦国企能够与普通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其高管的履职能力也将具备客观评判标准,围绕高管薪酬的各种争议将会自行消弭。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