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成人还可以学吗:最新东方时事:中国人民解放军该出手时要出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02:12
巴罗佐就克罗地亚入盟等问题与克政要举行会谈

【综合消息】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7日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就克罗地亚加入欧盟等问题与克总理科索尔等政要举行会谈。他在会后说,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欧盟期待着克罗地亚尽早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

巴罗佐当天中午在克罗地亚政府大楼内与科索尔等克政府官员举行了会谈。他在会后与科索尔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克罗地亚去年在入盟谈判中取得了巨大进展,谈判现已处于最后阶段,“结束谈判如今已触手可及”。

克罗地亚2005年10月开始入盟谈判,如今已完成了绝大部分领域的谈判,只剩下司法和市场竞争等7个领域的谈判需要继续完成。克政府期待今年6月底前能完成全部谈判。巴罗佐当天说,最后阶段往往是最艰难的阶段,希望克罗地亚政府继续努力。

科索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自己在会谈中告诉巴罗佐,克罗地亚政府正全力以赴与欧盟谈判,有可能本月内再完成几个领域的谈判,相信克罗地亚很快能成为欧盟成员。

巴罗佐和欧盟负责扩大与睦邻政策事务的委员斯特凡•菲勒当天抵达克罗地亚开始为期两天的访问。他们7日晚些时候还将会晤克总统约西波维奇和议长贝比奇等人。结束对克罗地亚的访问后,巴罗佐等人还将访问波黑、黑山和马其顿。

【时事点评】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他(巴罗佐)在会后说,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欧盟期待着克罗地亚尽早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

●欧盟在“期待着”“最后一批国家”尽早地、集体地加入组织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站在欧盟这个“国际组织”或者“安全组织(注:欧盟与北约,是欧洲安全框架的两根支柱,未来可能还要算上‘俄欧新关系’)”的眼里,与其说“期待着”克罗地尽早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还不如说是“期待着”“最后一批国家”尽早地、集体地、加入欧盟来得真实。

我们知道,在巴罗佐此次南欧之行中,还有波黑、黑山和马其顿等。值得强调的是,如果“俄欧”之间在“俄欧新关系框架”的层面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话,那么,我们相信他的访问行程中还会包括塞尔维亚、科索沃等。

显然,如果真有可能,欧盟还真想将“这些国家”全部“打包”、一把塞进欧盟才好!

●克罗地亚(总理)已经点出了一个“可能性”,并附上了“一个具体时间”

我们也注意到,克罗地亚总理科索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自己在会谈中告诉巴罗佐:克罗地亚政府正全力以赴与欧盟谈判,有可能本月内再完成几个领域的谈判,相信克罗地亚很快能成为欧盟成员。

请大家注意,这位急于加入欧盟的克罗地亚(总理)已经点出了一个“可能性”,并附上了“一个具体时间”--5月1日之前,也就是“有可能在本月内再完成几个领域的谈判”,从而“.......很快能成为欧盟成员”。

●一旦“战略条件”许可,欧盟将实现自成立以来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扩张”

结合巴罗佐此次“南欧之行”,我们其实不难明白,一旦“战略条件”许可,也许就不仅仅是一个克罗地亚了,恐怕“一大批南欧国家”都有可能“很快”成为欧盟成员,从而令欧盟实现自2004年5月1日以来“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扩张”。

●“二次批发”的将主要是南欧国家

有必要补充的数据是: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 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捷克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那是自欧盟正式成立之后,最大的一次“批发”,且主要是东欧国家。

显然,如果欧盟能在今年5月1日之前、或者之后几个月内,实现“第二次大规模扩张”,毫无疑问,“二次批发”的将主要是南欧国家。

前面说了,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至于这个所谓的“战略条件”是什么?我们不妨再来阅读几则新闻片段。

欧洲央行决定加息 抑制通货膨胀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4月7日一致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即从目前的1%提高到1.25%。这是自2008年7月以来欧洲央行首次加息。

尽管上调幅度不大,但表明其货币政策已改弦易辙,由宽松转向紧缩,比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先走一步,日本央行则于早先时候宣布继续维持去年10月起实施的零利率政策不变。可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三大央行的货币政策步调不一,各行其道。国际媒体对此罕见现象议论纷纷。

【时事点评】我们先来看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三大央行的货币政策步调不一,各行其道。国际媒体对此罕见现象议论纷纷。

●全球另外两个“国际硬通货流动性”的提供者--英国与日本央行异口同声宣布......

我们知道,就在欧洲央行正式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的“前后”,全球另外两个“国际硬通货流动性”的提供者--英国央行与日本央行却异口同声地“将继续维持各自史上最低利率不变”。

不仅如此,英国央行与日本央行还各自、却几乎同时宣布两个决定:

其一,英国央行在维持基准利率于0.5%不变的同时,将维持量化宽松规模不变。

其二,日本央行在继续将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0.1%水平的同时,计划向那些在地震、海啸以及随后的核泄漏灾区设有分支机构的金融企业提供1万亿日元贷款,为期一年,年利率为0.1%,以保障灾区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放贷能力。

结合日本央行之前旨在“托市”、或明或暗、已经陆续向市场注入的近80万亿日元,我们不难看出,在“应付”大地震与核危机的名下,日本央行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已经“量化宽松”了近一万亿美元,从而向全球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日元流动性”。

●伯南克的“三点”与日本央行大地震之后的“做法”一个性质

至于美联储的态度,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几天前已经抢在欧洲央行正式宣布加息之前、于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公开说过:美国的通胀预期到目前为止仍然保持稳定且处于良好控制之中,商品价格总体上升缓慢,短期通胀预期上升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导致食品和汽油价格上升,而这主要是由“全球供需环境”造成的。“预计由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带来的通胀压力将是暂时性的,不会导致更广泛的通胀问题,且油价和食品价格最终都会企稳。

总之,伯南克的意思就是三点:

首先,他承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带来的通胀压力”;

其次,他认为“包括石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是因为‘全球供需环境’造成的”;

最后,他强调“由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带来的通胀压力将是暂时性的,不会导致更广泛的通胀问题,且油价和食品价格最终都会企稳”,并因此下结论说“通胀预期是可控的”。

非常清楚,伯南克的“三点”是“即”为美国的“量化宽松”开脱罪名、“更”为“三次、甚至N次宽松”寻找借口。如果仅从市场角度去看,伯南克的“三点”与日本央行大地震之后的“做法”一个性质,都是一种“托市”之举。

●美国股市指数早已经处于一种“不能下跌、只能上涨”的“不归路”

因为,在实质性解决“中国(人民币)问题”、特别是“欧盟(欧元)问题”之前,为美国诸多“金融衍生品”提供了“重要建材”、同时也“具体量化”了美国社会养老保险“实际支付能力”的美国股市指数,早就处于一种“不能下跌、只能上涨”的“不归路”。

在这种“硬性要求”下,即便是“久涨必调”之类“技术性调整”,也得以“非常手段”完成才行。这一幕,我们曾经见过。稍后,我们将予以展开。

●这个所谓的“天量流动性预期”恰恰就是“通货膨胀预期”

显然,就目前而言,或者在“南亚破局”成功之前,或者在彻底解决欧元对美元的现实威胁之前,让全球市场始终沉醉于“美联储必将量化宽松进行到底”的“憧憬”中,是将已经“极度滞涨”的美国股市指数用“天量流动性”、或者“天量流动性预期”“漂浮”在高位的“主要手段”。

值得强调的是,这个所谓的“天量流动性预期”恰恰就是“通货膨胀预期”。

在弄清楚这些之后,我们也就不难设想:伯南克先生还敢承认今天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美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所造成的吗?

同样,在弄清楚这些人之后,我们也就不难明白,欧洲央行何以在“利比亚之乱、欧盟准备全面介入”之后、才会放风“不排除4月加息”,更不难明白,欧洲央行何以在“利比亚之乱”的“何去何从”处于最关键的时刻、特别是在“欧盟三架马车”的“三路人马”纷纷展开“中国之行”后,正式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

当然,如果仍然不能明白,那么,我们就再来阅读一则新闻片段。

美军高官:可能考虑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

【华盛顿消息】 美军非洲司令部司令卡特.哈姆7日表示,可能考虑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会同可能的国际地面部队,为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提供支持。

当天哈姆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形容正在利比亚进行的军事行动处于僵持状态,美国将指挥权交给北约后,这种僵局仍将持续下去。

哈姆承认,美军参与地面部队不是理想的选择,因为这可能削弱进攻卡扎菲军队的国际联盟,使阿拉伯世界更难以支持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哈姆认为,战争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卡扎菲将战斗部队和军车部署在距离平民区更近的地方,使得北约牵头的空袭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使用地面部队来支持反对派武装是可能的计划。

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重申不会派遣地面部队去利比亚,但有报道说,美国中情局有小分队正在利比亚。

哈姆透露,美军向北约提供火力强大的AC-130武装直升机,无需通过最近建立的特别程序,即通过美军欧洲司令部申请,由美国领导人批准。这种说法与五角大楼的说法不一致。同时,美军还通过这个特别程序为北约提供A-10霹雳战机。

据称,目前美军在利比亚提供了不到15%的空中打击任务和6到7成的情报收集、侦察、电子战、加油等后备支援任务。

哈姆承认,卡扎菲军队使用可能多达两万枚移动式地对空导弹,阻碍了美军先进飞机为地面反对派武装提供支持,这是目前战事处于僵局的原因之一。

哈姆指出,美国转交指挥权给北约是必需的,因为参与空袭任务的美军许多是要前往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如果太多美军在利比亚参与战事时间太长,会对他们在其它地方执行任务产生负面影响。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第一段:美军非洲司令部司令卡特.哈姆7日表示,可能考虑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会同可能的国际地面部队,为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提供支持。

第二段:哈姆承认,美军参与地面部队不是理想的选择,因为这可能削弱进攻卡扎菲军队的国际联盟,使阿拉伯世界更难以支持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第三段:哈姆透露,美军向北约提供火力强大的AC-130武装直升机,无需通过最近建立的特别程序,即通过美军欧洲司令部申请,由美国领导人批准。这种说法与五角大楼的说法不一致。同时,美军还通过这个特别程序为北约提供A-10霹雳战机。

第四段:哈姆指出,美国转交指挥权给北约是必需的,因为参与空袭任务的美军许多是要前往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如果太多美军在利比亚参与战事时间太长,会对他们在其它地方执行任务产生负面影响。

●在“美军是否地面介入”的层面上,美国人已经开始“自相矛盾”

我们先来看第一段文字。显然,在这位美军高官放话“可能考虑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从而“会同可能的国际地面部队,为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提供支持”的背后,似乎预示着“美军三军总司令”--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通过媒体专访、公开发表的相关讲话等同于“废话”。

我们知道,稍早前(请大家注意这一时间),奥巴马在接受美国环球电视网采访时被问到,如果空中打击不能迫使卡扎菲离开权力,地面进攻是否仍不在考虑之列。奥巴马的回答是,“完全”不在考虑之列,即排除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可能。

非常清楚,在“美军是否地面介入”的层面上,美国人已经开始“自相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军如何介入”的层面上,美军内部似乎也在“彼此矛盾”着。

●美国人“目前仍在犹豫”的“理由”与“自相矛盾”的“目的”

我们再来看第三段。

显然,在“如何介入”的程序上,美军的这位非洲司令部司令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的说法“完全对立”。

至于第二段文字,说的则是令美国人“目前仍在犹豫”的“理由”,第四段文字给出的则是令美国人“自相矛盾”的“目的”。

●“不经意间”同时、且明确地、涉及了两个战略方向

非常清楚,这个令美国决策层“仍在犹豫”且“前后矛盾”的“目的”,恰恰在“不经意间”同时、且明确地、涉及了两个战略方向,一个是伊拉克,其实就是“叙利亚之乱”,另一个则是阿富汗,其实也就是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

●“再谈”欧盟“别想脚踏两只船”

而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相关问题,我们曾经给出一个结论,即:

我们对美国于“利比亚问题伦敦国际会议”之后,特别是萨科齐访华之后、叙利亚这个“止损点”出现“国外组织的武装袭击事件”、并呈现“之乱”的苗头之后,才正式宣布“暂时全面退出利比亚军事打击行动”的真实动机也易不难理解,即:

第一,一方面给被“欧盟利比亚政策”视为“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的卡扎菲以“减压”,二方面给欧盟的利比亚算盘以“加压”,总之,是“虽失去了主动、但未失去机会”的美国,在为“利比亚游戏”的“正式运行”争取时间与空间。

第二,在“第一”的铺垫下,开始拿仍受美国掣肘的“利比亚由乱至稳”与欧盟能发挥极大作用的“叙利亚由稳至乱”做交换;

第三,在“第二”的背后,是美国用法国(欧盟)提出的、以“欧美中东双边决策框架的扩大版”作为“矛”,去攻“中欧俄”共同经营、且均获利不菲的“中东战略交易平台”这张“盾”,并要“欧盟”在“自相矛盾”中做出选择。

第四,由于叙利亚是“成型于以色列袭击土耳其救援船队处理进程”中的“国际社会”之“大多数”中东利益的“止损点”,而“以色列袭击土耳其救援船队处理进程”也是“中东大国间主要战略交易平台”正式成型与开始运行的“初始点”,因此,一旦欧盟在“自相矛盾”中选择“利比亚由乱至稳”,那也易意味着“美国一交易就必损”的“中东大国间主要战略交易平台”被拆解。

显然,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特别是去观察胡锦涛主席当面不给萨科齐“面子”,直接数落“军事打击违背联合国决议初衷”,要求“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也就不难明白:

第一,北京判断,面对“利比亚”这个想像中的巨大能源基地、重新经营非洲的跳板、全面推进地中海计划的契机、全面整合欧盟军事力量的支点,萨科齐(欧盟)的确在上述“自相矛盾”中“首鼠两端”。

第二,不排除欧盟“刻意”在拿其“首鼠两端”作筹码,试探中国的口风;

第三,在第一与第二的基础上,北京给萨科齐(欧盟)的正式态度是:不论是“第一”是真、还是“第二”是假,别想脚踏两只船;

●“再谈”欧盟决策者必须明白的是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决策者必须明白的是:

其一,如果欧盟准备依靠“中东战略交易平台”,继续在利比亚与美国玩“利比亚游戏”、可以指望得到俄罗斯、特别是中国的策应,因为,一个稳定的利比亚、即对欧盟有利,但只要美国在地中海方向受到足够大的压力,这同样也对中国全球战略有利。尽管一个“欧盟控制的利比亚”对中国的非洲战略不利;

而一个稳定的利比亚、即对欧盟有利,同样也对俄罗斯的全球战略有利。尽管一个“欧盟控制的利比亚”对俄罗斯的科索沃政策不利,对俄罗斯能源政策不利,但只要美国在中东方向、地中海方向(科索沃方向)受到足够大的压力,总体上看,就有利于俄罗斯的中亚、东欧战略。

其二,如果欧盟想“脚踏两只船”,即想收“矛”之“利”、也想享“盾”之“福”,那对不起,如果欧盟感觉自己独自就能玩转“利比亚游戏”,且不怕最后将“老本(科索沃问题可能被美国作为转折点)”都赔光,那你欧盟就自己去与美国人玩儿去!俄罗斯、起码是中国,将继续“坐在联合国里”“围观”!直到欧盟因“脚踏两只船”落水“呼救”!

有必要补充的是,科索沃问题之所以会成为“利比亚游戏”的“转折点”,是因为:不论欧盟在“利比亚游戏”中的表现如何(能否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搞掂)、意图如何(不能欧盟是否能完成军事整合),由于其军事力量“事实上”并未完成整合,因此,如果欧盟不能切实得到“中俄”的战略掩护,则“利比亚游戏”这轮“游戏”下来,不论输赢,“美国资本利益、特别是美国国家利益”都极可能伺机“跨海(地中海)作战”、或作为“继续攻击”手段、或作为“防守反击”手段,拿科索沃问题“直击欧元的命门”,猛击欧盟软腹,直到迫使“将只认利益”的“欧盟资本”全面妥协,最后令“失去资本依托”的欧盟落个“满地鸡毛”!

●“再谈”如欧盟决策层不是太傻,做“第一种选择”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

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欧盟决策层不是太傻,那么,它在“自相矛盾”中做“第一种选择”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

事实上,这一点,从欧盟通过“德国在联合国表决时弃权”、且“德国不参加北约军事打击利比亚行动”、特别是德国副总理兼外长也于“利比亚伦敦国际会议”之后访华、及英国退休高级将领代表团访华等“一系列细节”可以看出,欧盟决策层(三大核心国家)还是有聪明人的,这不,在三个国家(法德英“、多条路线(政治与军事)齐集北京的背后,是欧盟为自己留了足够的战略回旋余地。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选择。

第二种选择:是欧美资本暂时拉开距离,以“附和”各自所依附的“运行平台(分别为欧盟国家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

这在利比亚问题上,将集中表现在欧盟在利比亚努力建立一个亲欧的、稳定的利比亚新政府,并重新经营非洲、全面推进地中海计划、努力实现欧盟全面整合;而“欧洲资本”则在向欧盟、更向“中俄巴印等南方经济体”承诺进行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从而全力帮助欧盟实现上述政治目标的同时,获得丰厚的回报,即:全面控制利比亚的石油与重建商务合同。

值得强调的是,在“埃及之乱”已经走上“后续发展”、且很难预期“如何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欧盟而言,所谓“承诺进行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即意味着继续推进旨在动摇“美元本位制”之基石(石油美元结算制)的“中东破局”。

一旦如此,伊核问题之“中欧俄”将继续得以维护,“中东大国战略交易平台”将继续运转下去,“美国利益”在中东(特别是叙利亚)、北非(特别是苏丹)、甚至“欧亚海上运输线”上都很难弄出大的花样来、因为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容易在远离中国重中之重的方向,却是美国核心利益密集的地带、招致“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的全面反击。

这样,为“美国国家利益”最后一博也好,或者在这一口号下,“美国资本”决心在“西方资本的层面”准备牺牲美国国家利益也罢,南亚方向极可能在美国决策层急于“拆解”与“搬迁”的冲动下,再次成为全球焦点。

如果在这个层面下去观察问题,那么,迫使欧盟在“或真”的“自相矛盾”、“或假”的“借机装出一副为难状以要价”之中做出“明智选择”,即是中国全面破解“美国之在全球层面全面恶化中国外在安全环境”的要点,也是可继续“与美国一切问题都在中东谈”的关键,还是防止“欧美资本利益、特别是欧美国家利益”合力进行“南亚破局”的“未雨绸缪”的一步。

尽管如此,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印度国内局势在“西方资本”指哪儿“维基解密”就打哪儿的冲击下日益开始紧张,随着印度经济日益出现不稳的迹象,在孟买恐怖袭击中总体保持了冷静的辛格政府似乎也感觉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从而“在全球大搞资本串联”的比尔.盖茨与股神巴菲特“坐而高声阔谈对印度投资有信心”并“起身、离开”印度之后,立刻邀请巴基斯坦总理“去印度观赏两国板球赛”。

显然,印巴两国领导人有意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之举,即是在做提前准备,也是在发明确信号:那份“司马昭之心”的确路人皆知!

值得强调的是,这次替“美国资本”在“印度站”展示“司马昭之心”的,不是别人,恰恰是那位微软商业传奇人物与投资者敬仰的股神。

在这里,我们还想强调的是,他们两位的传奇经历,即有其人为努力、令人钦佩的一面,也有其特殊使命、令人警惕的一面。

5月3日,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前往法国(其实就是欧盟)进行访问,以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吉拉尼说,他前往法国访问,以提升两国间的外交接触级别,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他说“法国是欧洲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是八国集团中的重要成员,所以我们真的希望提升与法国的双边关系,还希望在部长级峰会这一层面提升与法国的外交接触。”此次与他一同前往的还有巴基斯坦的商界代表。在访问期间,他将与法国总理签订一项关于加强两国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协议,两国外交接触将从外交秘书级别提升到外交部长的层面。

然而就在吉拉尼宣布出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当天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发动“定点”行动,成功将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击毙。(击毙本拉登是个重大事件,我们在稍后会展开讨论)

也在同一天5月3日,朝鲜表示将继续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朝鲜内阁机关报《民主朝鲜》3日就朝鲜和欧盟建立外交关系10周年发表署名文章说,目前朝鲜同欧盟正在为积极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而努力,朝鲜今后将继续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

这篇题为《友好关系发展的划时代转折点》的文章说,2001年1月至3月,朝鲜同6个欧盟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2001年5月2日至3日,欧盟高级代表团对朝鲜进行了访问。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会见了代表团成员,并就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局势以及朝鲜欧盟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5月14日,朝鲜和欧盟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文章说,欧盟高级代表团访朝和朝鲜与欧盟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以来,朝鲜和欧盟的友好关系发展迎来新的转折点,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交流都得到了加强。

显然,从时间上看,巴基斯坦和朝鲜两国“不约而同”地同一天向欧盟释放善意,评论员认为这是中方向欧盟发出的一种“示好”信号(请注意我们的说法),这也是对欧盟“软”的一手。

“硬”的一手就是以“科索沃问题”做警告。之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已经访问了塞尔维亚,表示支持塞尔维亚对“科索沃问题”的立场。5月4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接受塞尔维亚媒体采访时表示,科索沃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通过对话来实现,塞、科双方最近重启对话,中方对此表示赞赏。杨洁篪指出,中方一贯尊重塞尔维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主张在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框架内,通过对话寻求科索沃问题的妥善解决。

我们在以往的评论中已经反反复复强调过,“科索沃”问题是欧盟的“急中之急”,现在“中俄”联手攻其“急中之急”,相信欧盟会审时度势选择合作!5月12日至15日,国务委员戴秉国将率团出席“第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并访问匈牙利,我们共同期待取得一个好的结果。总而言之,中国为欧盟“量身定做”的这“软硬两手”就一个字“拉”!

●针对美国就一个字“打”

总而言之,中国为欧盟“量身定做”的这“软硬两手”就一个字“拉”!而针对美国就一个字“打”!不论是对埃及实施的“尊王攘夷”策略、对巴勒斯坦两大政治派别的调解,还是中国与“海合会”战略对话,都是打!上述的“拉 ”欧盟针对美国而言也是一种打,请大家注意,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5月9日至10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谈判桌上“谈”、谈判桌外“打”是中国传统的战略战术!当然,在“中俄”“大打出手”时美国也没有“闲着”,5月3日,韩国海军陆战队当天将在白翎岛和延坪岛等西北岛屿附近海域进行海上射击演习。5月3日,罗马尼亚批准在境内部署美国反导系统。5月4日,日本众议院副议长卫藤征士郎前往台湾访问。评论员认为,美国针对“中俄”的这几个“小动作”对“中东和平进程不可逆转”而言根本于事无补!

●简评本拉登之死

本拉登其人是国际恐怖分子,这一点全世界早已盖棺定论,对此我们“惜墨如金”不再做任何评论。但是“本拉登之死”却暗藏玄机,我们不惜浓墨大笔评论一番。本拉登可以“活着”也可以“死掉”,是死是活完全取决于美国的需要。从美国猎杀本拉登的时间上看,美国的意图在于:

1)美国当前经济不振,失业率高攀,国内矛盾重重,美国此时杀掉本拉登可以振奋民心 。(但其振奋作用是短暂的)

2)“利比亚危机” 中美国已完全被欧盟牵着鼻子走(请注意我们的说法),“叙利亚之乱”中又遭“中俄”联手阻击,再加上“埃及的转变”巴勒斯坦内部的和解,“中东破局”不可逆转、、、、、、美国在国际斗争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杀掉本拉登的“重大胜利”可以美国鼓舞士气。

3)杀掉本拉登,以“基地”群龙无首疯狂报复为由继续绑架“北约”成员国(欧盟)。把欧盟牢牢绑在美国的“北约战车”上,让欧盟继续为“美国利益”服务。

4)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已经说过,美国死掉本拉登的时间是在巴基斯坦总理即将访问法国的前一天,也是朝鲜向欧盟“示好”的前一天,也就是说美国的“猎杀”时间是精心安排的,目的就是,杀掉本拉登把恐怖主义的“祸水”全面引向巴基斯坦,继而伺机发动发动“巴基斯坦之乱”,做成“南亚破局”的态势,引发欧盟对中国利益“蠢蠢欲动”的欲望,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阻止“中欧”战略靠拢,反而可以使欧盟对中国利益“予取予夺”。

值得警惕是“4)”中所述的情况,美国的用心是阴险的,评论员已经注意到一些媒体的报道:“‘基地’把巴基斯坦作为头号报复目标”、“美国要彻查巴基斯坦‘包庇恐怖分子’”等等,这些都是为“南亚破局”造势,这是十分危险的。

● 中国人民解放军该出手时就出手

针对美国的这种造势,中国人民解放军该出手时就出手。解放军报刊载文章称:、、、、、、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扎实全面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一是继续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基本原则,坚持“对手怕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强化时刻准备打仗的思想和本领;二是继续坚持既定的战略方针,排除干扰,埋头苦干,真正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威慑力;三是坚持“走出去”战略,以和平崛起的决心和举措,最大限度地在国际社会营造有利于我的大气候。

5月6日,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中国新疆举行了“天山-2号(2011)”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执法安全机关联合反恐演习。评论员认为,这次演习非常及时,一是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伺机作案,二是针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势防患于未然。评论员甚至认为,如果局势需要,中国军方可以强行“跨境反恐”稳定巴基斯坦!

●中东和平进程的进一步评论

之前我们仿佛强调过,“巴勒斯坦问题”仍是影响中东地区“全局的问题”,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将对地区局势产生积极影响。在中国等各方的努力下,巴勒斯坦“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了“暂时性停火”,并促成埃及转变、巴勒斯坦内部和解等,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形势大好!

然而美国以色列反应强烈。5月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表示,以巴之间的和平只能通过协商达成,任何联合国的强制命令都不可能奏效。以巴之间的和平并不是通过联合国的强制命令就能达成的,只能通过协商解决。巴勒斯坦应该承认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

内塔尼亚胡重申反对“法塔赫”与“哈马斯”达成协议。他说,哈马斯建立巴勒斯坦国的目的是“继续战争和摧毁以色列”。

对于“美以”的担心中国中东特使吴思科“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要求阿巴斯在“与以色列和平和与哈马斯和解”之间做出选择,拒绝同哈马斯或有哈马斯参与的巴勒斯坦联合政府打交道,除非哈马斯接受中东问题四方委员会提出的三项条件,即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存在和遵守以巴签署的和平协议。他认为,这些应该是通过谈判实现的目标,而不是谈判的先决条件。以方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看待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关闭谈判大门不是办法。各方应有一种信念,谈判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巴以双方都应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和善意沟通,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谈到巴方拟于今年9月单方面宣布建国一事时,吴思科说,巴方这样做是在和谈无果情况下的无奈之举,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国际支持,争取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在联合国享有正式成员国身份。而以方认为巴方在谈判未达成协议情况下,单方宣布建国是无法接受的。中国政府历来主张联合国在解决巴以争端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将继续努力劝说有关各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中方说的很明白了,美以担心的“那些事”应该是通过谈判实现的目标,而不是谈判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美以”想谈也得谈不想谈也得谈。显然,在中国的强行推动下,欧盟看清了美国的劣势。于是他们开始在“中东和平进程”上“活跃”了起来。5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威胁称,如果以色列不同意与巴勒斯坦进行和平谈判,英国准备在9月份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是一个独立国家。英国外交官称,英国的威胁是少数几个有效的“杠杆”之一,能够向以色列施压令其恢复和谈。同一天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说,法国希望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能够在9月联合国大会召开前重启和谈,但如果巴以局势至9月仍毫无进展,法国将“承担起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责任”。

评论员认为,从“中东和平进程”的“一系列”发展来看,真正有实力推动“巴以和谈”的只有中国,“巴以四方会谈”的谈判桌前必须为“中国代表团”设好席位,也就是说把“四方会谈”变成“有中国参与”的“五方会谈”!我们也在上一期中讨论过这个问题(请注意:是“我”们的上一期)不再赘述。我们可以预见的是,美国的盟友欧盟将与他渐行渐远,如同一骑绝尘,绝然远去!

● 叙利亚之乱开始显现缓和迹象

叙利亚部队开始从德拉撤离,叙利亚军方发言人声明说,叙利亚部队在德拉市采取的军事行动已达到目的。他说,这次军事行动的主要任务是追捕武装分子,恢复这座城市的秩序、安全和稳定。目前,该城市的局势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叙利亚部队4月25日清晨进入德拉市及其郊区。自3月18日叙利亚爆发大规模游行抗议活动以来,德拉市一直是这场风波的中心。

此外,叙利亚部队还在大马士革附近的杜马市和北部沿海城市巴尼亚斯市等动乱城市和地区进行部署。叙利亚官方宣布,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拘捕了700多人。

叙利亚军进入动乱城市和地区以后,游行抗议活动明显减少,动乱城市的秩序得到了部分恢复。

我们认为在一系列的“拉欧打美”后,叙利亚局势逐渐恢复正常也在预料之中,至少目前是这样。“任何问题中东谈”始终是一件“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