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赛小组赛:学习伟人风范 倍加珍惜当今(追寻·纪念建党90周年大型主题活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4:44

学习伟人风范 倍加珍惜当今(追寻·纪念建党90周年大型主题活动)

2011年05月06日 03:2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孔祥武摄

字号:T|T
2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追寻”赴湘小分队队员在毛泽东铜像前合影。

本报记者 孔祥武摄

本报长沙5月5日电 (记者吕明军、牛一兵、颜珂、孔祥武)5月5日,来自本报“追寻”湘鄂分队的10名80后、90后大学生来到湖南韶山,开始一次精神洗礼之旅。

5月4日,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寄语前来“追寻”的学子“坚定信念 建功立业”。

站在毛泽东铜像前,“追寻”湘鄂临时党支部的年轻党员们,又一次郑重地举起右拳,坚定有力地重温入党誓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大三学生陈譞懿说,“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有些东西,可以比时光还强大,可以比岁月还坚定,比如信念,比如梦想。”

白墙灰檐,充满江南园林特色的毛泽东遗物馆与韶山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包括73个补丁睡衣等1000多件毛泽东遗物展现在学子面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三学生宋凌燕心绪难平:“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主席,而且是亲切的毛爷爷。”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李羚攻读党史专业,“这一刻,我觉得和主席的距离很近很近,近得就像他是一位熟悉的老爷爷。只想说: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记忆却愈加深刻。”

毛泽东故居前等待参观的游客和往日一样排起了长队。毛泽东堂侄、韶山管理局原副巡视员毛岸平老人向“追寻”队员们深情追忆:1959年返乡的毛泽东听了乡亲们对大食堂的不满,当即要求停办;毛泽东敬老尊贤,力请当年私塾老师坐上座;对待亲属,倍加关怀而在原则问题上决不徇私情……

故居里的点滴往事,叩问着每一位学子的心扉。就是在毛泽东卧室上方的那间阁楼上,建立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诞生了毛泽东亲手创建的第一个党支部。

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湖南农民运动、秋收起义中大显身手,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从来没有停止过革命斗争。

静静聆听着历史震撼人心的回音,认真审视年轻一代的责任与使命。当思绪回到现实,束束阳光照进来时路。在韶山村党总支,这个源自“韶山特支”的党支部与“追寻”分队临时党支部开展了一次长达3小时的对话。

第二十四任支书毛雨时,感叹自己在毛主席家乡当书记,压力很大。作为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这位老党员语重心长地寄语大学生珍惜青春年华,刻苦学习,努力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大学生“村官”朱乐,毕业于西南大学计算机系,已在韶山“为官”两年,“我将终生感谢这段经历,跟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在感情上能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在服务农民群众、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提高素质、提升境界。”

朱乐的话激起了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翟丕锋的共鸣。这名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说,很多时候,即将毕业的我们在择业时,总会首先考虑薪酬待遇、发展前景等与个人密切相关的方面。“在为共产主义理想付出了自己青春热血的一代伟人面前,在甘于奉献农村的同龄‘村官’面前,这些只看到个人得失、看不到社会贡献的想法,显得多么渺小!”

“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这首民谣曾经是韶山的真实写照。如今的韶山村,家家户户盖起了两三层高的小楼。旅游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这几年到韶山旅游的人数几乎每年增加100万。”韶山乡乡长毛亚锋说。

2004年起,党中央决定将韶山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对改建毛泽东广场、新建毛泽东遗物馆和改造毛泽东纪念馆等12个项目投入了9亿多元。

历史与现实,昨天与今天,常常不经意间交汇在一起。“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毛泽东当年对故乡的欣喜描摹,也将永远激励着韶山人迈步向前。

智能抓取标签:追寻 韶山 毛泽东 倍加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