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恶势力登场表情包:纪念建党90周年 学习笔记 2011.06.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30:01

纪念建党90周年 学习笔记

2011.06.26

      

 

第一篇:解读建党90年的光辉历史

第一讲: 梳理建党90年的三条发展线索 4574字)1——4

第二讲: 90年,做了三件大事   (748字)4——5页

第三讲: 90年,发生了两次伟大飞跃  1863字)5——6

第四讲: 90年,实现了三次伟大变革  (2035)6——7

第五讲: 90年,产生了四大科学理论成果(3687字)8——10

第六讲   90年,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奇迹  (1751字)10——11

第七讲: 怎样分析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  11——11

第  八讲: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17

第九讲:     解析中国模式    2011.06.06  17——31

第二篇:学党史,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31——34

第三篇:解读 中 国 模 式  34——37

第四篇:90年书写的“中国传奇”37——

第五篇:纪念建党90周年宣讲稿    38——

第六篇:一个奇迹的剖析:中国模式及其意义  41——

第七篇:学党史,跟党走,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中学生  45——

第八 篇:习近平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四个“一定要 ”52——

 

第一篇:解读建党90年的光辉历史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丰富而生动的教科书。我们今天重温这部伟大的教科书,回顾党在90年为国家和民族建树的丰功伟绩,缅怀为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献身的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解读90年历史发展的轨迹,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豪情壮志,还可以激荡我们的伟大情怀。更重要的是激励我们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第一讲:梳理建党90年的三条发展线索 4574字)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历程。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五彩斑斓,丰富厚重,既书写着英勇,又记录着艰辛;既放射着光芒,又不失为悲壮。概括起来可以说,这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如果梳理一下这部伟大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分解为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来认识和理解。

 

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奋斗史,

 

90年来,是共产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屈辱,国家几近濒临灭亡的边缘。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的厄运才得以解救,经过90年的艰苦奋斗,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一步步走向辉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富强昌盛的国家。

中国共产党就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时代的要求而诞生和成长的。9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把握了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复杂矛盾,令人信服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解决了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普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算起,全国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仁人志士共有2100万人。红船起航工农运动,从八一起义井冈会师,从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胜利,从“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到“天安门上升起五星红旗”我们党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用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斗,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燃烧为燎原之势,直至解放全中国,取得革命的胜利。解读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让我们感到自豪,更催人奋进。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意义,常常在回望与对照中能更为深刻地显现。

党的奋斗史,是一部血泪史,更是一部英雄史。历史告诉我们,党之所以甘于牺牲,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在于她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她有决心去战斗,有能力去战斗,因此也有理由去胜利。
    
历史的长河流淌至今,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然而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可以说现代化建设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毅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不断奋进!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了新民主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又谱写了一部崭新的奋斗史。如果说建国前主要是与人斗的奋斗史,即与外族侵略者、维护封建主义者和反动派的斗争史,那么,建国后,主要是与天斗、与地斗的全新的战天斗地的奋斗史。60年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艰苦创业的大庆精神、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精神、勇于探索的两弹一星精神、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敢想敢干的三峡精神、无私无畏的抗非典精神、团结奋战的抗洪精神、坚强不屈的抗震精神、勇于拼搏的奥运精神、积极进取的世博精神,这些精神谱写了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光辉的奋斗历史。

这样一部奋斗史,构成了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

  

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时是一部探索史,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大国干革命、搞建设,是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是一部探索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为了摆脱凌辱和压迫,消除贫穷和落后,各种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踏上了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历史的结果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破产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被扼杀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篡夺了。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无数仁人志士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经历了血雨腥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求索,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前路漫漫,何为出口?他们发出痛苦的呐喊。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共产党就是在中国各类革命的探索中诞生的。又是在探索中成长壮大的。

毛泽东在1962年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对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作了总结,他说:“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也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发动了广州起义、上海起义,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

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但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代表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逐渐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再一次进入低潮。

艰难的起航历程和残酷的斗争现实告诉共产党人,十月革命的道路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实际。中国革命必须寻求新的道路。这时,毛泽东领到了秋收起义,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并在军阀割据的夹缝中建立了红色政权;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建立了自己的军队,这两次起义虽然未能成功,却会师井岗山,建立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道路。

从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期间经过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共产党从幼年到成熟、从曲折到成功、从弱小到壮大的成长历程,以创造性的历史功绩确立了自己在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的核心领导作用,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在艰辛、曲折的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中国从悲惨境遇向着光明前途的伟大历史转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年的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接着,1956年到197620年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大胆而深入的探索,试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走出一条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一直没能走出“苏联模式”,基本上是固守着单一公有制、单一计划经济、单一按劳分配、单一农业集体经营这四个苏联模式的特征。而且由于对形势和国情的判断失误,还出现了后期的反右派运动、大跃进、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过激和冒进的错误。几乎导致中国的经济走入崩溃的边缘。

这一段的探索应该说很曲折,我们走得很不容易,走得很艰难,犯过错误,付出过代价,但是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国家的历史上、民族的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段落,这中间有成就,有教训。但是,无论是成就还是教训,对后来我们的发展都有借鉴作用。

邓小平正是全面、深刻地总结了这段历史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当代中国国情、世界形势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全新国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制定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党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的精神,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是因为不断在奋斗中探索、在探索中奋斗,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才有了正确方向,有了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艰辛努力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是一部自身建设史

中国共产党90的历史,既是一部奋斗史,又一部探索创新史,也是一部自强不息史。在奋斗和探索的历史进程中,不间断地加强自身建设,使之永葆青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学习党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的党。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站在时代高度,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事物,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理论、创新实践,保证了党在风云变幻中从容应对复杂形势,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革命年代,共产党曾经把一个党内成分绝大多数是农民的党成功地改造为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完成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这是一个伟大工程,也是一个伟大创举。现在,我们又面临着在长期执政、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把党建设好的艰巨任务。我们党从不掩盖自己的缺点,是一个勇于进行自我批评、不断完善自己的党。

党的自身建设首先表现在不断创新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在经历了革命实践的严峻考验后,1945年党的七大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五大又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和宪法。
邓小平理论是根据中国国情,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要问题的时代背景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在抓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回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挑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六大又将“三个代表”的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的思想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又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指明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新阶段。

其次,党的自身建设还表现在不断修改党的章程。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90年间,党章历经15次修改,共产生过16部党章文本,它再现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全部过程。

第三,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是一个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政党 2003年秋天,党中央又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

另外,我们党针对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创新党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活动方式,

 

 

第二讲:90年,做了三件大事   (748字)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领导中国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  建立了新中国

从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做了国家的主人。

第二件大事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1949年至197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三年恢复时期,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虽然走了许多弯路,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

第三件大事,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了改革开放

从1978年至今的30多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总结和汲取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拨乱反正、放眼世界,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个时期,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国人民浮起来了。这三件大事,可以简称为:革命、建设、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完成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附胡锦涛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原文)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第三讲:90年,发生了两次伟大飞跃  1863字)

 

中国共产党90年的探索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是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的基础上诞生的,之后又逐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付诸实践。但这些基本主张与中国国情、中国实践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进而从根子上来说,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和作出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90年奋斗,始终与对这一基本问题的回答紧密相关;而中国共产党的90年探索,也首先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

 

    在这种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不断推动这一进程。在这种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并指导党的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聚集在这种探索史上最重要的成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和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七大上的口头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特别说到,马克思主义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呢?毛泽东同志要求我们选择的,毫无疑问,当然是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没有被书本上的条条吓倒,也没有一直对外国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令盲从,而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成果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两次飞跃,是辩证把握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对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两次历史性创新,是对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得出规律性认识的两大成果。两次飞跃及其成果,又是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灵魂。它们在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赋予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两次革命、三件大事通向胜利的广阔前景。

中国共产党的90年历史,用这样简单的几组数据来概括,总是会有不甚精细的缺憾,但也有助于我们抓住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无论繁与简、深与浅,只要正确地解读它、领悟它,我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资源。回望90年,我们有责任倍加珍惜它,更有责任继续正确、流畅和潇洒地书写它。

 

第四讲:90年,实现了三次伟大变革  (2035)

   

 90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第一次转变,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近代以来,在历史上曾经十分辉煌的中华民族跌入谷底,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侵略过我们。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豆剖瓜分的境遇。在那段漫长的黑暗时期,作为中国人曾经是个耻辱。多少仁人志士,各种党派、学说,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寻求着救国图存的道路,但无一能够成功。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彻底结束了这一状况。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关键一步。所谓“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就是说,以这一时间点为标志,不但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同时也结束了自明朝中叶以来几百年中华民族衰落的历史。

    旧中国的落后、衰败,不但来自外患,而且源于内忧。长期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在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开始走向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候,中国却偏离了世界文明大道,与欧洲强国逐渐拉开了距离。曾经有过的康乾盛世,也只是落日的辉煌。这种衰落的趋势一直延续下来,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彻底埋葬了落后的封建制度,才有了根本扭转。正是从这一刻起,我们实现了由衰至兴的历史转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第二次转变。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们就不停顿地向社会主义转变。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在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实现这一转变,把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引导到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意义重大。

当初,社会主义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进步的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的丑恶和残酷,希望寻求一种合理、公正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使这一人类理想的实现有了科学的依据。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能不能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马上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呢?曾经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人民当然不愿意经历资本主义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列宁在落后的俄国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但毕竟还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搞的。而我们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尽管历经曲折,但毕竟让我们党搞成了,坚持住了,而且越搞越好。这确实是个伟大的创举。

    中国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在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领导下实现的,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实现的。这充分说明,我们党伟大,毛泽东同志伟大。尽管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一些错误,但是从他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点上讲,他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第三次转变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突出地表现在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这两个方面发生的革命性变革。

    过去我们搞的是计划经济,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条件的变化,这种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出了改革开放最为关键的一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是我们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关键所在。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过去在很长的时间里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信息不通,陷入孤立,发展受到限制。我们抓住机遇,毅然决然地打开国门,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格局。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走向世界,这不但对中国本身,而且对全人类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两个方面的突破,之所以是历史性的,之所以意义重大,就在于它们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转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行全面开放,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破除了过去对社会主义的很多错误理解,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正是在这样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创新发展,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这条道路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和发展的。找到这样一条道路,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是三次历史性转变的必然结果。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第五讲:90年,产生了四大科学理论成果(3687字)

90年来我们党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创建举世瞩目的伟业,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艰难曲折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实现了四次基本理论的创新,或者说四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适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旧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在中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革命的经验,是不可能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内曾发生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其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战争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思想;共产党与其他政治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想;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动力的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原则,等等。概括起来说,毛泽东思想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系统回答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

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作过有益探索,取得了重要成就,也经历过曲折,付出了沉重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果断摈弃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在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其中许多新思想,比如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思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从制度上建设党的思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按照“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思想等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及其历史教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前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重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上迈出了新步伐。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在当代中国的本质要求就是科学发展,深化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赋予党的宗旨以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揭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将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矛盾的方法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归结起来说,中国共产党90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顺应不断变化了的中国实际的形势中,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现在理论界通常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合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

 

第六讲:90年,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奇迹  (1751字)

 

1921年七月,在上海、在嘉兴南湖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犹如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沉睡百年的睡狮被唤醒了,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历史的崭新一页。

在28年艰辛、光辉的的奋斗中,记录着:四、一二事变后,共产党员从血泊中爬起来,开始了更英勇的斗争;“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抢;秋收起义的火把,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两万五千里长征,成为中国革命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统一战线,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的黑暗统治。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短短28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在世界各国独立解放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奇迹。

新中国诞生之初,一些西方人曾预言:共产党搞不好经济,解决不了人们吃饭的问题;在中国,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也曾断言:无论任何人都解决不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一心为人们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战天斗地,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自然灾害,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难题。难怪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一个可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国家,却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改革开放刚起航的时候,也曾发出过类似的声音,具有世界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曾不无疑惑地写道:“让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有过这样的先例吗?”仅仅过了30年,还是这家闻名遐迩的杂志《时代》周刊,在2008年8月出版的一篇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在事实面前,巧妙地回答了他们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当奥运会主火炬点燃时,全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回来了——在荣誉的光环下。”

的确,共产党领导的28年新民民主革命,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做了国家的主人;建国后的前30年,中国人民摆脱了饥饿,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从贫穷奔向小康,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复兴。社会上流行两句话:“毛泽东让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让人民富起来了”。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积极参与了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和社会获得了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到2010年底达到了40万亿,比2006年的20万亿翻了一番,现在已排在世界第二位; GDP规模排名也由第四位先超过德国,去年又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我国的人年均GDP已经超过3700美元,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关口,居世界第一。

我国在其他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汽车年产量1700万辆,大学生在校人数3000万,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都居世界第一位。钢产量,据世界钢铁协会发布报告称,2010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4.14亿吨,其中,中国以6.267亿吨位居全球第一位,占全球钢产量的44.3%。我们的军事技术、军事力量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四代隐形战机J20试飞成功,据说航母也即将下海,许多高尖端技术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令世界震撼。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全球经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我国的国际地位,已经明显提升,大国形象逐步展现,“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奇迹”、“中国形象”及“中国改变世界”的声音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的奇迹,为什么总是一个又一个地出现呢?伟人邓小平回答的十分精辟,他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是的,沧海桑田,天翻地覆,无数的事实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国人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七讲:怎样分析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我们认为导致犯错误的动机是好的,比如大跃进谁也不会认为我们领导人成心把中国搞坏;再者,犯错误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还有,党的领袖跟老百姓同甘共苦;党不回避错误,并且善于总结犯错误的教训,使错误没有白犯。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古往今来没有谁不犯错误,作为一个政党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你犯了错误以后是怎么做的,如果犯了错误你去纠正了,他就会谅解你、认同你。所以,这里头还有中国文化深层的原因。我们的回答,应该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第八讲: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1-6-27转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目录  1、 历史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3 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历史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

  (四)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五)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

  (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八)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九)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七大的主题和精神的最为集中的概括。深入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三个视角。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论是十七大的一个重要特点。旗帜就是指导思想、前进道路和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信仰,旗帜就是力量。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七大报告首先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伟大旗帜,我们必须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第一次把改革开放近3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全部伟大成果集中起来,把党经历的新考验,总结的新经验,产生的新觉悟集中起来,科学地展示出党在旗帜问题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新成就。同时,一些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深层次矛盾和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新问题也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与此相联系,在党内外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思想认识问题和这样或那样的噪音。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的方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有的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为名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党的领导地位。所有这一切问题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到底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我们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问题。而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举什么旗这一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愈发突显。 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的范围,并在欧、亚、非的15个国家获得胜利。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在现实中取得的极其辉煌的成就。然而,就在获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崭新的国际背景之下自然地就产生了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模式问题。由于某种历史的原因,人们长期认为苏联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唯一正确的标准社会主义模式。在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日益暴露的过程中,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是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而不能多样化的问题。从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到波兰哥穆尔卡的改革,再到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探索,1968杜布切克在捷克斯洛伐克领导的布拉格之春。这些都是各国共产党人的确艰辛探索。从1976年到本世纪末的1985年,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者在察夫塔特组织了10次国际性的社会主义圆桌会议。在1983年召开的第8次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作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报告,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却遭到了苏联的抨击,声称这是在搞社会主义多元化。在1985年第10次圆桌会议上,有专家指出:每个国家都有权以自己的特定方式去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不能按照或底或高的利率进行借贷和租用,但也不能把它封闭起来,排斥其它概念和思想。假若不实现这些前提,那么社会主义就会受到自身的危害由于存在多种民族和多种文化,所以也将存在多元的社会主义。在这个意义上,世界历史的进程仍然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它显然正在脱离这个单一性和一元性的模式20世纪8090年代苏联、东欧国家在改革中失败。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被残酷的事实充分证明是不能持久的。探索正确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二是社会主义的建设、巩固和发展的问题。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先获得胜利的。这也就是马克思预言的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他在《历史学笔记》中提出:在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里,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下,通过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成果,可以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克思没有回答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这里其实包含着两个问题: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和在跨越卡夫丁峡谷时怎样保持正确的方向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涉及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方向,都是原则性和根本性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荣传统,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江泽民,一直到胡锦涛,以他们为核心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了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借鉴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对以上两大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终于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事关全局。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力量。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走什么路的问题自然就成了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笔者看来,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么,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鲜明的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应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起源要追溯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此作出的艰辛探寻,其中比较突出的理论篇章当是《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这些光辉的著作在即使今天看来仍然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论人民民主专政》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阶级关系、人民民主专政性质、任务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奠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是我国人民革命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创立,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贡献。它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它也是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纲领。《论十大关系》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它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篇著作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走自己的路的伟大探索,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些重要原则,这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邓小平理论即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主要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需要不但探索和回答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陷入困境的历史背景下,适应历史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初步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概括为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九大基本问题),是系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的提出,主要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从中国的发展路线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大跃进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两个大局,再到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探索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一系列战略,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进一步阐明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又达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并且要求发展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这种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来看,其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二十世纪早期起,我们党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以后,我们党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和总结。尽管党的十三大报告就宣告我们党已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完整表述,则是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相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由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来的。由此可知,我们党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水平。 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所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无论是从历史上来看,从理论上来看,从国际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人民,在方向上高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理论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实践上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体系和这面旗帜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的;二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使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旗帜举得更高,使我们走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广;三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地把握住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了我国的发展阶段,深刻认识和全面贯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它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对于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具有的伟大意义,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无论我们党的历史,还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并且永无止境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实践和创新均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能背离中国的现实国情和人民群众的现实期待,必须践行三个有利于;必须同人类文明的发展相融相合,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这是一个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它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它把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视为根本任务,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马克思把生产力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这样以来,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有着要摒弃一切脱离实际的主观和唯心的任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脱离实际的成分都不会在这样的社会主义中找到生存的空间。第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绝非贫穷、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第三,科学社会主义以人民为物质实现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者。第四,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第五,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完善的社会,而绝非一成不变的。第六,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民主与法制。

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认为,从理论层面来看,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从制度层面来看,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已经形成并且不断完善着的一系列制度、体制和机制。从发展经验上来说,至少包括以下这些方面:(一)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坚持以人为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九)追求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以高超的民族智慧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十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这条道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独立自由和国家繁荣富强为己任,在几个世纪的探索中,历尽曲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九讲:  解析中国模式    2011.06.06

中国模式的实质,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旗帜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的完全新型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模式”(或曰中国道路北京共识),特指中国经济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4位,到2010年,先超过德国,又超过日本,上升到第二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3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

中国模式是指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市场经济制度主要不是依靠从外部(西方)引进的政策和规则,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政策、规则、路径和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的新制度安排。

也可以指走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审读中国模式的意义,它意味着中国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制度创新道路,这就是:中国模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制度内生性,即中国转型的内生性制度安排。中国模式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发展模式,也必将为人类文明不断地走向繁荣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渊源与发展

  中国模式一词,最先是西方人提出的,后来俄罗斯学者也使用了这个用语。他们认为中国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东西方大国,突然崛起,而是和平崛起,这是不同于其他大国的突出特点,因而称为中国模式。俄罗斯学者使用中国模式一语,还有另一层含义。他们采用这种提法是从自己的体验、认识中来的,是从他们与苏联模式的区别、对比中得出来的,因此,他们使用这个字眼和术语,尤其使人注目。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苏联模式论和斯大林体制的区别,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而且是全面的突破。

 

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旧的经济模式基本上是“斯大林模式”,国营经济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政府实行

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较先进的工业和城市与极为落后的农业和农村并存的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带来的是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效益低,形成的是短缺经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加上文革的政治动乱,使中国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主要政治障碍基本清除后,中国走上了探索新的经济模式的道路。

  

基本特征

  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也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模式。从基本经济制度上看,中国由过去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四统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交融的混合经济;由过去分配方式单一、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转变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与效率并重、既有差别而差别又不能过大、既鼓励部分人先富又强调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

从经济体制上看

  中国已经根本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同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主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市场、价格、竞争作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合理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的作用,没有完全放弃必要的国家管理经济的作用。

从经济结构上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根据国情和国际环境,在不断的调整中趋向合理化。在轻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得到加强之后,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的畸形产业结构已经改变,目前重点发展的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局面已经改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部分拉美国家和印度等国那样的过度城市化;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平衡协调发展。

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以粗放型为主,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发展经济,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开始改变,新模式强调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

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

  中国已经成功实现战略转换,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转变成现代化战略;由重速度、重数量、轻效益、轻质量的倾向转变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效益、质量、合理实在的速度;由片面强调自力更生、闭关锁国转变成对外开放,掌握两套本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内在规定性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所谓中国模式,应该就是对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和总结,有着鲜明而独特的内在规定性。

独立自主

  其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邓小平说,独立自主,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尽管外贸依存度较大,但不是外部依赖经济,更谈不上依附型积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独立自主的发展实质始终没有变。其二,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紧紧扭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三,在开放社会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表明: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一条自绝于人类文明大道的死路;盲目排外,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根本上背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顾实际国情的区别,简单复制别国模式,无疑是取乱之道;而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实现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是获得对自身民族性格、历史方位、发展战略等主体特性的科学认识以及实现自身根本利益的必由之路。

改革创新

  其一,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懈怠,不折腾。1978年以来,没有思想观念、生产关系、管理体制、政府职能和领导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大变革,就不会有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大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生活中诸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部分民众权益受到侵害、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甚至否定改革重走回头路,更不能改弦易辙,而应在不断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改革举措协调性的前提下,最终依靠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以解决。其二,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不搞一刀切。正是在这种改革方略的指导下,各地在社会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涌现出一系列带有本地特色的模式经验,有力推进了各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显示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基础的中国模式所具有的内在活力和强大生命力。其三,稳字当头,循序渐进,不搞齐步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三十年改革实践的一条成功经验。我国的改革进程,突破了中外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也避免了诸如“休克疗法”带来的剧烈社会震荡,走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发展道路。

实践本位

  其一,实践第一,理论服务于社会实践。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上,不拘泥于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而是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围绕经济

  

     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制定和推行各项战略部署。在什么是共产党、怎样建设共产党这个基本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客观看待共产党的时代任务、历史方位、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特点,注重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坚持以历史、具体和实践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系列观点和论述,克服僵化思维和形而上学观念的影响,注重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其二,坚持让实践说话,不搞无谓的争论。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来自左右两个方面有关改革实践及其理论的争论就始终没有中断过,但这些争论在根本上都没有构成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干扰,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一条基本方针,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搞无谓的争论。其三,“摸着石头过河”,着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体制、制度和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前人也没有具体论述,一切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有人说摸论是典型的经验主义,与科学理性是背离的,这种论调的错误在于,它只是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把中国当初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看成一个没有任何历史继承和理论来源的逻辑原点。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仅没有丢弃老祖宗,反而是始终注意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实践创新推进理论创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这一自觉历史过程的理论结晶。

以人为本

  其一,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一项关乎全局、影响深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都得益于人民群众的首创之功。其二,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发展依靠谁、为了谁,是一个决定发展性质及其方向的重大原则问题。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已经做出了初步回答。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贯彻,不是对以往发展路线的否定,也不是什么所谓的纠偏,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得益于改革、受惠于改革,从而成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强大力量。其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一定意义上是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起步的,而当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没有民主,也没有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等就很自然地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追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为新形势下党和政府为切实维护、实现、发展人民群众各项基本权益而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把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完整地表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则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根本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中国模式蕴含的基本价值遵循。

和而不同

  其一,多元一体,相得益彰。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但在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党的新时期民族政策指引下,形成了多元一体、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一国两制”的政治智慧,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治理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则为新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而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建设和谐世界,更是这一哲学思想在国家社会建设和对外战略方面的生动体现。其二,求同存异,凝聚共识。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多次不同的观点争鸣,我们注意区分学术与政治、思想认识与是非原则问题,注重在多元中寻求主导,于多样中寻求共识,极大地凝聚了社会各界关于改革发展的共识,最大限度地汇集了各方智慧,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其三,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崇尚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取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历来奉行和平共处、合作交流、互利共赢的对外战略。落后的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时代条件已经不允许再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强盛的中国尽管是大块头,但不当头、不争霸的根本立场决定了它带给世界的不是挑战,而是机遇。

成功经验

  中国现行的模式虽然还在发展、完善中,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成功经验。

  

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持续有效的发展又需要完善的制度保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如果制度极不合理、政治上动荡不定,就谈不上发展。

  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的经验是: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手段,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是必备条件,三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改革和稳定为发展服务,发展能够促进改革和稳定,改革必须带来发展,使尽可能多的人受益。

  中国模式没有走极端、搞单一化,而是实行多元化、多样化、混合化。既否定了单一公有化,又没有搞全盘私有化,从而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和作用;既改变了方式单一的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扩大收入差距,鼓励部分人先富,又强调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防止贫富高低悬殊、两极分化,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公平效率并重,更有利于发展和稳定;既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又没有一切市场化、完全自由放任化,注重发挥了政府宏观管理的作用,更有利于纠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特别是致力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本国企业、产业、经济的必要的合理的保护;既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本、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又减少对外国的依赖,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中国的模式转换也没有采取激进式的休克疗法,而是渐进式的摸着石头过河,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双轨过渡,积极稳妥,循序渐进,这样阻力更小,成本更低,至少到目前为止的实践证明是更成功的方式。

不足和完善

  中国现行的模式,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不成熟、不完善。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创新动力不足,技术进步不快;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贸易摩擦不断、出口受阻、国际竞争激烈、外贸条件恶化、外贸顺差过大、外贸依存度太高;工业、城市、东部地区发展快,农业、农村、中西部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严重,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发展成果分享不均;公共品供给不足,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生产安全和社会治安问题比较严重;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问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不健全,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明显,政府有些不该管的事仍然还在管,有些该管的事又没有管好,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

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中国现在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提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充实和完善现行的经济模式。[1]

政治智慧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道路,或说中国模式,这个模式在政治方面,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这个模式就是十七大报告讲的,三者有机统一,四大民主框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总体处于低潮,西方固有政治模式也遭遇诸多问题的形势下,中国的快速崛起以及中国政治模式释放勃勃生机,成为几十年来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纵观当代世界各国的运行状况,中国政治发展所处的环境最为复杂,需要克服的困难最多,实际成效最为明显,蕴含的政治智慧也最为丰富。特别是通过确定原则性、全面性、均衡性相统一的政治原则、政治方法,科学把握整个政治发展运行轨迹的举措,成为具有本质意义的大智慧。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承担的使命将更加繁重,学深用活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智慧,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深入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不断提高执政水平与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从容应对新世纪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随时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从应对中国变革难题到回答世界政治发展难题的大智慧

  智慧通常指辨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智慧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探索,在逐步形成中国政治模式过程中辨析、判断、处理政治问题的突出能力。这种突出能力不仅有效处理、逐步解决了中国变革过程中诸多重大难题,而且逐步回答了当今世界政治发展中形成困惑的一些重大难题。

  在科学处理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复杂关系中展示政治智慧。发端于19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应对复杂局面,克服多重矛盾的过程:党既要坚决纠正领导人在政治、经济等重大领域的种种失误,又不能因为路线、方针、政策的调整而造成思想、政治、组织上的混乱;既要向西方打开国门,引进各种

  

     经济要素,又要坚决避免意识形态以至政治制度受到严重冲击;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又要避免思想、利益、组织形式多样化而造成社会的失序;既要改革执政党包办代替、中央政府一竿子到底的政权运行方式,又要在权力下放后避免社会整体调控能力大大减弱;既要激发有条件的区域、人群、领域的创造活力,又要避免相互之间差距过于明显而蓄积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不平衡的国家,要处理好这些重大关系,无疑是世界级难题。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2位跃升到世界前列,全社会长期积累的矛盾不断缓解,而且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执政党与国家的凝聚力在新的层面不断增强。这一切没有执政党高超的政治智慧是难以实现的。

 

  在解答世界政治难题过程中展示政治智慧。中国高速发展、政治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不少国家从否定、怀疑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到不得不认真看待,以致于客观评价中国政治模式的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也包括中国的政治模式从一些重要的方面科学处理了涉及民主与法制的重要关系,解答了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都相当困惑的问题。例如:作为中国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经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既能够通过固定的程序听取各方意见,融合各方智慧,又能够把意见、智慧集中为统一意志,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来贯彻实施。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经过不断完善,既使执政党受到有效监督,又能体现不同群体的意愿与利益,避免纯粹竞争性政党许多时候的无谓纷争。在民主形式上,将投票式民主与协商式民主有效结合,显示了民主的多样性,既体现民众的真实意愿,又能够有效减少单纯运用选举式民主对少数人利益的影响。在政权运行体制上,执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各司其职,既合乎政党理论的一般原则,又能够减少建立在制衡基础上的国家权力机关与相应体系运行时可能产生的过度损耗。在社会整合模式方面,执政党团结各个政党、民族、宗教、阶层以及海内外人士形成统一战线,既寻求一致性,又尊重差异性,有利于形成合力,较好完成共同的目标。在多民族共处共促方面,通过少数民族自主自治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相结合,既体现各民族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实质平等,又顺应现代社会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在矛盾纠纷处理方面,实行司法审判与人民信访、人民调解有机结合,既体现司法机关的尊严,又有利于化解矛盾……众所周知,西方社会的政治模式与人类社会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相伴而生、相伴发展,创造了人类社会的诸多政治文明成果,但依然暴露了许多不足甚至严重缺陷。中国的政治模式在不断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经过有效的探索,为国际社会现有模式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许多具有说服力的答案。

  从根本着眼运行着手广泛运用的大智慧

  当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开时,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中国的许多具体举措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时,党的几代领导人始终展示出一种大智慧:无论

  

经济社会如何运行,都要坚持明确、稳固而科学的政治原则与根本方法。这种大智慧博大精深,概括起来,具有鲜明的原则性、全面性、均衡性。

  原则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原则,即在政治方向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发展举措上,始终坚持民主与法制建设这一主要内容;在政治效果方面,始终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全面性。在中国政治模式形成、完善的过程中,党总是用系统、全面、整体的思维分析判断、谋篇布局,把现代社会涉及政治发展的重要领域作为有机整体。正像处理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关系时,总是注意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一样,在推进政治发展时,也不是简单地突出一个方面,而是始终把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统筹考虑。最为典型的是关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以及重要策略的确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又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在科学发展观方面,既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又强调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以及统筹兼顾的方法……这种全面性,是服从原则性的全面性,不是不分轻重的面面俱到。

  均衡性。改革必须突破常规,不断创新,但无论如何着力,都要具有稳定的结构与框架。在中国政治模式形成、完善的过程中,党一方面始终注意与时俱进,激发全社会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又始终保持政治结构的均衡性,保持党对全国现代化大局的绝对领导权与调控力。同时,党又越来越注意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一系列先进的理念加以具体化与稳固化,保持政治运行的均衡性。政治结构与政治运行的均衡性相互补充与促进。

  在原则性、全面性、均衡性当中,原则性是根本,全面性是表现,均衡性是结果,也是一种保障。三者构成有机整体,形成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充分体现人类发展规律,充分展示科学性、先导性、实效性的大智慧

  中国政治发展体现的大智慧,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集原则性、全面性、均衡性为一体的科学思维理念,反映出党对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时代人类重要发展规律的把握。这些理念不仅适用政治领域,而且适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需要在全面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中国政治模式,既不断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问题,又为世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因此,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深刻领悟与充分汲取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智慧,始终强化根本性的政治理念,深化原则性、全面性、均衡性相统一的政治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自身的实践进一步强化中国政治模式的综合运行效果。

经济模式

  从经济模式来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模式。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如果来分层次的理解,根据资本事实,可以把它概括为四个层面:

  第一、从所有制角度来看,我们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同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是经济模式的第一层面。

  第二、从分配角度来看,我们是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样一个分配模式。

  第三、从资源配置或者说经济调节模式来看,是实行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调节为主导这样一种双重调节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同志写的《总结30周年的一个经济改革的经验》一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08年第六期上,这篇文章高度地总结了这个模式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第四、从统筹国内外,也就是从对外开放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要建立一种中国自力更生为主导、同时又是全方位开放的模式,可以简称自立主导型全方位开放模式。

社会变革

  30年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独特路径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且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

  以阶层结构的变革为例。30年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特征:第一,阶层化的趋势。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结构化或者阶层化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显著,新阶级、中产阶级、再分配者、直接生产者、单位分层等等概念都是对这种阶层化现状和趋势的反映。第二,国家权力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消灭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以及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市场制度,国家、特别是中央政府高度控制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资源和机会,并在整个社会中进行分配,这种等级或阶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市场经济社会中的阶层结构。第三,社会不平等程度较小。

  毫无疑问,市场化是人们最常用来描绘中国30年来的变革的一个中心概念,即:所谓转型社会或转型的过程,其核心是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化转型所具有的社会结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新的社会资源和结构的形成。正如市场转型理论所强调的,在一个经历着市场取向转型的社会中,新的经济整合机制的引入,不仅构成了新阶层产生的社会基础,而且导致社会分层新机制的出现。例如,私营企业家阶层的崛起,中间阶层或白领阶层的形成。一般认为,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状,但目前我国社会还是金字塔型,与橄榄型结构的形成还有相当距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二,不平等叠加。在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初期,市场机制具有一定程度的平等化效应。但是,随着市场机制逐渐成为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分配的主要机制后,市场化过程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也逐渐成为主要的不平等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转型社会混合体制的特征,两种体制中所含有的不平等机制在当前中国社会中被叠加在一起,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分化。

  其三,市场化机制取代再分配机制。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市场机制或者经济因素也成为了社会分层的主要机制,至少成为了与政治因素比肩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到,随着市场化的发展,除了经济因素的影响力上升外,家庭背景的影响力也有显著上升,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一般要素,在改革前后都保持着显著的影响。

文化模式

  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当时中国文化面临着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解构文化大革命中的“四人帮”文化,二是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能不能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这在当时有很大的争论。

  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随着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国际社会从冷战向后冷战转变,

   中国文化如何来适应这种转变。我们在90年代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吸收外来文化,二是如何批判西方文化中心论。当然我们也不搞中国文化中心论。90年代是文化冷静消化的阶段,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怎么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整合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这种中国特色的文化也就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魄的文化。 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初,中国文化主要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在硬实力走向世界的时候,软实力并没有跟上去,所以引起西方很多误解,制造了多种中国威胁论。所以我们在硬实力走向世界的时候,软实力也必须走向世界,中国文化必须走向世界。只有了解中国文化,才能了解中国现实的所作所为,理解中国现实政策思想。我们自觉提出中国文化要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这是中国文化的一次自觉。这个时候我们提出来和谐世界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等这样一些思想,来宣传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和平、发展、合作,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涵。

发展方向

  四个坚定不移指明中国模式发展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20076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是一篇极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的一条主线,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胡锦涛讲话

  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过长期探索闯出了也就是找到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这已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是在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的基础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自从走上这条道路以后,29年来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国际社会很多有识之士,称赞和看好中国模式和发展道路。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决不动摇。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所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作

  

  

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邓小平所以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人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实践,处于僵化半僵化状态,跟不上变化了的客观形势。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全面纠正的错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重新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新时期我们党的词汇中有两个最能启发人们解放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初级阶段。但是,无论是中国特色还是初级阶段,又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和出发点。胡锦涛在讲话中所以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面对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我国经过29年跨越式的大发展,在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是最多的,西方国家几百年中分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几乎同时一次性地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去解决这些新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具体制度的改革即体制改革,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的改革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但是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上看,它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其实质和目标,就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改革同时进行的是对外开放,它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实质和目的是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拿来为我所用,发展自己,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极富活力和弹性的社会,它在几百年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远远超过了以往世纪的总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果不借鉴它,就难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是世界改革史上最成功的范例。当前,无论从面对更为深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而不断经受世界经济浪潮的冲击,还是应对国内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都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而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走回头路。胡锦涛同志说,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中国现在和将来很长一个时期的主旋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及时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最新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质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转向科学发展轨道,开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科学发展需要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才能促进科学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是领导人一时心血来潮的主观臆想,而是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与平民百姓生活有关的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需要加强社会建设;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要求改变这种局面,实现和谐发展;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以及后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化解矛盾,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能源紧缺,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要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为实现社会和谐所做的努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立足现实,面向长远,为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战略。胡锦涛同志说,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坚定不移地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小康”一词极富中国色彩,它来源于中国民间和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在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邓小平将其古为今用,并赋予它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含义。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到2000年已实现了总体小康,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在20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再奋斗30年,到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先导,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指引。这四个坚定不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成新世纪新阶段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标志和行动指南。只要沿着这四个坚定不移所指明的方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2]

影响

  中国的改革是积极稳步向前推进的,可以说是世界改革史中最成功的,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其成就已超过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

  中国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七条: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子、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整为辅——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改革策略,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循环,重视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3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世界。

  这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的36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 2007年的24.66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超过七国集团的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目前正在赶超德国;中国的人均GDP也由1978年不足100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2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在这个基础上,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全面向前推进,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和扩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曾预见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必将崛起。他在《1999年:不战而胜》一书中说:我们时代的奇迹之一是中国在惨遭20世纪各种最可怕的天灾人祸之后,在21世纪必将成为一个头等强国。又说:如果中国继续走邓小平的道路,我们孙辈的世界会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是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2006年说:二战后崛起的大国包括苏联日本,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是单一强国。苏联是军事强国,而日本只是在经济上称雄。但中国不仅仅是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突飞猛进,而且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也大大增强。”“中国以一种过去许多年来我们从未见过的方式崛起为一个全方位的大国

专家论点

  中国模式之所以在近年来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格外关注,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所谓的“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在近年的失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俞可平

  中国模式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罗斯福的新政,挽救了美国,也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致前所未有的大挫折,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出现新局面。 ——赵曜

  腐败是一种严峻的政治挑战,主要源于执政党,又是对执政党的挑战。腐败是政治挑战,挑战构成政治压力,政治压力又转化为我们党自身改革、自身廉政的内在政治动力,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廉政建设模式。

  ——胡鞍钢

  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政治模式。从中国近3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虽然3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和平崛起有多种因素,但可以肯定地讲,与中国这种特有的政治模式是分不开的。

  ——汪玉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扎扎实实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这应成为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新内涵,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 ——常修泽

  改革要触动传统的观念,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的力量。在中国,只要认真做,你总会摸到石头,终会走出一条路来。 ——周其仁

  改革开放引起诸多变革,但中国宗教和谐的基因不会变,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不会变。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扎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 ——叶小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30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把过去实行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这是巨大的考验。对这些问题、挑战和考验,我们的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根据的。李君如

第二篇:学党史,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

(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宣讲稿)

——纪念建党90周年,为小学生(七完小)宣讲稿   2011.06.29

 

同学们,老师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光辉的节日,全国正在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我受前旗关工委和旗团委的委派,来给七完小的同学们讲一讲党的历史,希望大家爱听。讲的题目是《学党史,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年来,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搞建设,搞改革,做了许许多多大事情。让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幸福的生活,使我们的国家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现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学习,不能忘记共产党为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不能忘记共产党的恩情。有一首歌叫《唱支山歌给党听》,同学们都会唱。歌词是“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支歌曲唱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我们中学生热爱党的深厚感情。同学们每年过生日,家人都要买个蛋糕表示祝贺。今年是党的90岁生日,全国人民都要庆贺,那么,同学们该怎么祝贺呢?蛋糕是不用买,但要许个愿:这个愿应该是,好好学习党的历史,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从小立志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少年,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中学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党的历史,下面我分四个小题目给同学们解读一下党的光辉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带来光明和希望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他的文明源渊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比如说美国,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他才有234年的国家历史。而我们中国有记载的可考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

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成熟和兴盛时期,中国经历了20多个朝代,其中至少7个朝代的历史比整个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都长。如,尧舜禹贤明时代、汉唐全盛时期、元帝国时代等。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西方先后兴起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发生变化,走向发达繁荣,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自守,固守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制度,使中华民族痛失了发展机遇。人家在发展强大,而我们却越来越落后越贫穷,最后到了被挨打的地步。西方列强一方面大量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一方面用大炮来屠杀中国人民。1840年终于发生了鸦片战争。遥远的西方,远涉大洋,不过来了几只大船,来几千大兵,就因为有洋枪洋炮,就把中国打败了。烧毁我们的圆明园,割让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财富和资源,杀戮我们的人民,还要陪偿无数的白银。从此,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演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当时的中国,就是大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男人留长辫子,女人裹小脚的清朝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割地赔款,国家陷入苦难深重和屈辱的深渊,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一幅国败家破的惨淡景象。

我们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曾经以四大发明惠及整个人类并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伟大民族,是不甘于被任意宰割命运的。革命的惊雷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响起——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也在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这些斗争和探索,却一次又一次地宣告失败了。

要救国,要复兴中华民族,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必须出现一个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1921年7月23日,酝酿已久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这里是李书城、李汉俊兄弟的家。房间内没有特别布置,代表们围坐在一个长长的餐桌周围,气氛很庄重。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上海的李维汉、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慧僧,共13人,代表全国各地50多名党员。此外,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马琳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开幕会议。

7月30号晚,会议按日程如期举行。会议刚刚开始,就有一个陌生男子闯进会场,鬼头鬼脑地四处张望。一名代表问他找谁,他说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名字,就慌忙退出了。这引起了代表们的警觉。果然在代表们分散后,大概10分钟左右,巡捕房的特务就把会场包围,并且对会场进行了搜查,但是代表们转移及时,巡捕们虽然搜查折腾了一番,却一无所获。看来,不能在原定的地方继续开会了,怎么办?在大家讨论选择新的会议地点时,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建议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南湖去开会,因为嘉兴离上海近,交通比较便利。于是,代表们就陆续转移到嘉兴。在浙江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当时,为了不引起怀疑,特意租了一艘比较豪华的游船,还在游船上摆了一些比如麻将等类的娱乐工具,伪装成游湖娱乐的。八月二日,登上南湖画舫。这一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湖上游人稀少,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

在南湖上召开的会议,首先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规定:组织名称叫:“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危难中诞生,在危难中成长,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走过了90年艰难、曲折,辉煌的路程。由起家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为现在的8000多万党员,(相当一德国的人口数)成长为世界上最成熟最有生命力的政党。

 

二、90年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伟大目标,领导中国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从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

第二件大事,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1949年至197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三年恢复时期,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件大事,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了改革开放

从1978年至今的30多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总结和汲取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拨乱反正、放眼世界,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个时期,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完成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有三首歌曲恰好唱出了这三件大事的历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我们的中国》、《走向复兴》

 

三、90年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1921年七月,在上海、在嘉兴南湖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犹如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沉睡百年的睡狮被唤醒了,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历史的崭新一页。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短短28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在世界各国独立解放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一心为人们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战天斗地,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自然灾害,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难题。我们在一个一个可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国家,却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如,经济总量据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汽车年产量1700万辆、大学生在校人数3000万、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都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建成了世界罕见的三峡大坝、青藏高原铁路等、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我们的军事技术、军事力量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四代隐形战机J20试飞成功,据说航母也即将下海,许多高尖端技术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令世界震撼。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全球经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国的奇迹,为什么总是一个又一个地出现呢?伟人邓小平回答的十分精辟,他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是的,沧海桑田,天翻地覆,无数的事实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国人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学党史,跟党走,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中学生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丰富而生动的教科书。我们今天重温这部伟大的教科书,回顾党在90年为国家和民族建树的丰功伟绩,缅怀为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献身的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解读90年历史发展的轨迹,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豪情壮志,还可以激荡我们的伟大情怀。更重要的是激励我们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展望新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情况下,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信息时代,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青少年解决好立身做人的问题,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对自身的成长进步至关重要。

同学们,在你们的肩上背负着党、人民以及你们爸爸妈妈的殷切期望和衷心托付,如何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时代重任,不辜负党、人民和你们亲人的期望,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是每一个当代小学生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坚决听党的话,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一定要从小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有所作为,报效祖国。努力做一个党的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主人。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的手中实现。正如你们的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中所唱的: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

  爱祖国,爱人民,

  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

  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

 

谢谢大家。         2011年6月29日  于七完小

 

 

第三篇:解

——中国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11.06.26

 

经过90年的艰难、曲折的探索,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全新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人类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西方学者把它称作“中国模式”。

很长时间内,中国的崛起在西方总是很有争议。过去的20多年里,西方媒体经常把中国描述成一个国家政权与人民对立的国度,政权是压迫性的,抱住自己的权力不放,而民众则在异见人士领导下进行着抗争。一些欧洲人,例如在奥斯陆的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就是一个放大的东德或放大的白俄罗斯,正等待着一场颜色革命
   
这种观点使许多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自信地对中国做了很多悲观的预测:他们先是预测1989年天安门风波后中国要崩溃;苏联解体后,他们又认为中国也会步苏联后尘而分崩离析;邓小平去世前后,他们又预测中国将出现大动荡;香港回归前,又预测香港的繁荣将一去不复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预测中国将走向崩溃;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又预测中国将大乱。但最后这些预测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中国没有崩溃,而中国崩溃论却崩溃了。
    
在不争的事实面前,西方的评论家门不得不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事情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约4亿人摆脱了贫困。这场变革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事实是,30年中,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成绩的总和,因为世界上70%的脱贫是在中国实现的。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大于所有过渡经济国家成绩的总和,因为中国经济总量30年中增加了约18倍,而像东欧这样的转型国家经济总量平均才增加了一倍,当然东欧的起点比中国高。中国所取得的成绩也高于不少发达国家,中国今天的发达版块人口约3亿,与美国人口相当,其总体繁荣程度已不亚于南欧发达国家,而像上海这样的中国一线城市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纽约,无论是机场、地铁、高铁、商业设施和城市建筑这样的硬件,还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城市治安这样的软件,上海均好于纽约。
   
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许多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需要我们认真应对,但中国的总体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解释这种成功?有人说这是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果,但按人均吸引外资的数量来看,东欧国家吸引的外资比中国多得多。有人说,这是由于中国劳动力便宜,但印度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中国便宜很多。有人说,这是因为威权政府的作用,在亚非拉,在阿拉伯世界,都有许多威权政府,但他们无法取得中国这样的成就。
    
如果这些理由还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做一解释。
    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而且是世界上唯一这样性质的国家。为什么?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悠久的统一国家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连续5000年而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是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唯一国家。 这样的国家必定与众不同。中国文明型国家具有四超特征,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由于这四超特征,中国的崛起必然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中国的人口超过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之和。今年中国农历新年期间经历的春运,客运量至少为25亿人次。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把整个北美、欧洲、俄罗斯、日本和非洲的人口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都挪动一下。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中国所面对的巨大挑战与无穷机遇。
    
中国有超广阔的疆土,中国是一个包含了巨大地域差异的大陆。中国在可以想象到的领域内,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哲学、经济、医学、军事、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长达数千年的传统。中国还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包括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建筑艺术,中国菜肴之丰富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中国大的菜系有8个,每个菜系都包含了无数的子菜系。我个人认为中国8大菜系中任何一个菜系,其丰富性在某种意义上都大于法国菜系,尽管这个观点在这里可能会有争议。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中国在漫长历史中不断整合而形成的。这一切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

为了便于解读和理解。我们从八个方面谈谈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中国模式”的特点。

第一是实事求是。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国观念,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新提出了这个观念。邓小平认为,判断真理的最终标准不是意识形态的教条,不管是东方的教条还是西方的教条,而应该是事实。通过对事实的检验,中国得出了结论: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和西方民主模式都不能使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中国因而在1978年决定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并采取了一种务实的方式来推动自己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是民生为大。这也是中国传统形成的政治理念。邓小平把消除贫困作为头等要事来抓,制定和执行了消除贫困的一系列务实政策。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因为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涌现了无数的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他们又为中国后来制造业的崛起和外贸的腾飞打下了基础。某种意义上,中国模式民生为大这一特点也纠正了西方人权观念中的某种偏见,即公民政治权利总是高于其他权利。我们认为,生存权才是最大的人权。中国模式的这个特点可能会深刻地影响占世界人口一半的穷人的命运。
    
第三是稳定优先。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其民族、宗教、语言和区域的复杂性堪属世界之最。这种特点也形成了中国人担心的一种集体心理。中国传统的观念是太平盛世盛世太平总是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之所以反复强调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是因为他比谁都更了解中国的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78改革开放将近一个半世纪中,我们最长的太平年景没有超过89年,我们现代化进程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断,从外国入侵、农民起义到军阀混战、意识形态疯狂使中国没有多少持续的太平年景。过去的30多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跨长度的持续稳定的发展,这才使中国奇迹成为可能。
    
第四是渐进改革。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情况复杂,所以邓小平采用的战略是摸着石头过河。他鼓励各种改革的试验,我们的经济特区就是进行改革试验的地方,试验成功了再推广,中国拒绝了休克疗法,我们让自己并不完善的体制继续运作,同时对其进行改革,使之为现代化事业服务。这个特点使中国避免了像苏联和南斯拉夫那样的瘫痪和解体。  

第五是顺序差异。中国改革的总体顺序是: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为主后政治,先进行相对容易的改革,后进行相对艰难的改革。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阶段的改革为下一阶段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这种方法的背后是中国人整体思维的传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为中国制定了把中国建设成发达国家的70年大战略。直至今天,我们还在执行这个战略。这种跨长度的整体思维能力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不少欧洲国家)内民粹主义和短视政治盛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六是混合经济。中国力求把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防止市场失灵。中国的经济体制又被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大规模的经济改革释放出了巨大市场力量的同时,国家努力保证宏观环境的稳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没有陷入亚洲金融危机和成功度过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七是对外开放。中国人没有传教的传统,但是有很强的学习传统。在中国世俗文化的氛围中,学习别人之长是备受赞誉的。中国保持了有选择地汲取别人长处的传统。我们甚至从有争议的华盛顿共识中学了不少东西,如企业家精神和外向型经济,但中国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政策空间,自己来决定取舍,绝不盲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第八是有一个强有力的、与时俱进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又一个开明、强势的政府。中国政府能够推动形成关于改革和现代化的广泛共识,能够实现比较艰巨的战略目标,如推动中国银行系统的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刺激经济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这个特点源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强势政府观,即政府是必要的善,政府组成的基础是选贤任能,毕竟中国在上千年前就创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虽有不足,但不大会产生低能的领导人。从根本上讲,一个政治体制的品质,包括其合法性来源,不能只是程序的正确,而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正确,这个内容就是要实现良好的政治治理,并要以人民的满意度来检验。良政还是劣政远比民主还是专制更重要,如果民主指的只是西方所界定的所谓多党竞选制度的话。我们强调内容正确高于程序正确,这本身是中国政治传统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通过良政为导向的实践来创建和完善符合中国民情国情的各种程序。
   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的实验。中国相对成功的经济改革已经勾勒出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大致路径,即通过渐进、试验和积累的方式来完成中国的政治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愿意汲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理念和做法。中国正在经历着自己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自然出现了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如消除腐败、缩小区域差别和贫富差距等。但中国还会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而不是照搬其他模式。中国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动荡、战乱和革命,又经历了30多年相当成功的改革开放,大多数中国人愿意继续走行之有效的中国模式之路。这个模式有自己的缺点,但可以不断完善,因为它已经比较好地结合了中国自己数千年的传统和文化。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传承,中国经历了20多个朝代,其中至少7个朝代的历史比整个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都长。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模式对于外部世界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中国的经验本质上是中国自己国情的产物,其他国家难于模仿。但是,中国模式所包含的某些理念和实践,可能会产生相当的国际影响,如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渐进改革、不断试验、良政还是劣政民主还是专制更重要等。
   
今天的世界秩序正在经历一种变革,从一种纵向的世界秩序逐步转向一种横向的世界秩序。纵向秩序的特点是西方把他们的理念和实践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而横向秩序的特点是各国在理念和实践方面既有平等合作,又有良性的竞争。这将是一种更为民主的世界秩序,这就是胡锦涛提出的我们的奋斗目标不仅是建设一个和谐的中国,还要建设一个和谐世界。(4182字)

 

第四篇:90年书写的“中国传奇”


    历史的意义,常常在回望与对照中更为深刻地显现。


  90年前,当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的时候,党员只有50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四分五裂,处在亡国灭种边缘的旧中国。今天,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正引领一个日益繁荣昌盛、民主文明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奋发前行。

  抚今追昔,当国际观察家们将中国共产党视为解读“中国奇迹”的“金钥匙”,当13亿国人以各种方式纪念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90年辉煌岁月,人们发现,一个政党的奋斗历程,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如此深切地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命脉。

  19211949195619782011。经由这些历史节点的标示,90年波澜壮阔的岁月,呈现出清晰的脉络。90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行了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地上,开创了前无古人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面貌。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封闭愚昧到自信开放,从满目疮痍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备受欺凌到重返世界舞台中央……90年沧桑巨变,中国经历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最悲惨的境遇走向光明前途的历史转变,一切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是一个绝大的变化,这是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民族独立和国家现代化的漫漫征途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不论是以“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800万军队取得全国政权,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不论是仅用七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还是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腾飞;不论是战胜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办好令世界惊叹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90年的每一个经典片段,无不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政治能力,社会主义中国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蓬勃的生命力。

  “中国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已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90年艰辛探索,90载风雨辉煌,不管是“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之一”,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革命的主角”,中国共产党这90年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告别屈辱落后的历史、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顽强奋进的90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走向现代化梦想的90年,是我们党不断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90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探索与成就,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丰富着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书写了影响深远的“中国传奇”。

  90年的历史演进,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历史没有停步,征程仍在继续。

      第五篇:纪念建党
90周年宣讲稿

宣讲人  祝彦

2011.06.04.下载

祝彦: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说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巨大的事变。今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一讲建党的有关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景。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流血的革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外还有改良运动的推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

  第四,20世纪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在20世纪初的世界史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各种腐朽的现象,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从而开始思考,接受走别的道路的问题。最后选择了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应该仿照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是20世纪初,在世界历史上还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的国情和中国十分相似,俄国的工人、农民能够挣脱国内反动统治的压迫,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成为当时很多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以上四个方面,为党的创立提供了四个条件,或者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四个大历史背景。

  第二,我们讲一讲五四运动与党的建立。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那么五四运动与党的创立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

  第一,五四运动为党的创立直接准备了大批的干部队伍。可以说,投身于“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我们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李达、邓中夏等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后来成为我们党创建的主要成员。

  第二,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五四运动中,无论是陈独秀还是李大钊,都在杂志上、媒体上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大家熟悉的比较有名的李大钊同志署名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两篇文章就是在当时发表的,影响很大。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宣传过程中,通过与中国是否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是否应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以及同无政府主义等问题的论战,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普及,从而他的影响在知识界、理论界、思想界,尤其是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第三,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的相结合,因为在五四运动中,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到工人夜校去讲课,到农村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向工农群众补习文化、宣讲知识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农群众中得到宣传,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运动的相结合,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五四运动同党的创立的关系。

  第三个内容,讲一讲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年初,李大钊专门将从监狱里面释放出来,但仍然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监视的陈独秀护送到天津,然后转往上海。在护送的路上,李大钊和陈独秀商定要建立中国共产党。所以我们大家熟悉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就来自这样的历史背景。陈独秀到了上海之后,便于1920年5月间就组织了一个秘密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那么在考虑成立组织的名称问题上,陈独秀特意跟李大钊写信商量,李大钊明确表示,我们党的组织就叫共产党。于是,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的直接领导下,上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间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的杂志编辑部成立了,当时党的组织名字就直接叫做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诞生的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当时发起人一共有8个。其中有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杨明斋和李达,大家推举陈独秀为书记,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后,实际上就开始了全国党的各地组织的成立指导工作。他们通过写信的方式或者派人去直接指导等等方式来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产生。因此,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实际上起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这样一个作用。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织及担任书记的陈独秀在指导全国共产党组织建立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这样,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会议上特别讲到,陈独秀创造了党,有功劳。那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指导下,各地开始建立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北京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下成立的。早在1920年3月份,在北京大学就成立了马克思学术研究会,以这个研究会为基础,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同志的办公室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名称为共产党小组。到1920年底,北京的党组织召开会议,名称正式确定为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武汉党的早期组织是1920年8月份成立的,由刘伯垂组织召开会议,名字是共产党武汉支部,当时参加的成员有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包惠僧等人,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于1920年初冬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产生,由于当时湖南军阀的残暴统治,长沙党的组织活动十分隐蔽,直到1921年7月,党在长沙的成员也只有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少数几个同志。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于1921年春开始成立的,命名为广州共产党。先是由陈独秀,后是由谭平山任书记,陈公博负责组织工作,谭植棠负责宣传工作。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1年春成立,成员有王尽美、邓恩铭同志在内,这样包括上海在内,全国共有六个城市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且开展工作,成员也逐渐地增加起来。根据1921年的一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党的组织全部加起来的党员分子有53个成员,张国焘回忆是59个人,称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约350人,其中上海党员9人,北京党员15人,武汉党员8人,湖南党员约10人,广东党员约7人,山东党员8人,旅日党员8人。我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党的早期组织没有统一的名称,比如有的地方叫共产党支部,比如北京就叫北京共产党支部。也有叫共产党小组的,还有直接就称共产党的,这是第三个内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情况。

  第四个内容,党的“一大”的召开。

  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之后,这为成立全国性的党组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组织基础。同时,不断高涨的革命运动迫切的要求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党组织来领导。于是,在这样一种客观条件具备、主观要求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应运而来。1921年6月份,共产国际派了代表马林,还有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代表尼科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在了解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情况后,他们主张应该尽快的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成立正式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于是,当时在上海组织工作的李汉俊、李达就和在广州的陈独秀以及在北京的李大钊联系商量,在得到他们两位同意后,取得了大家的一致共识后,就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是,由上海的发起组织向全国其他城市的共产党组织写信,联络通知他们派人来、派代表到上海来开会,每个地方派两名。那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时白色恐怖的统治,再加上交通条件的不方便,以及各地党组织在初创时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手续等等情况,各地党组织推出代表的方式不一样。另外,到达上海来开会的时间也前前后后不一致,有的早来,有的晚到。但是,在1921年7月23日前,各地的代表基本陆续到达。各地的代表情况是,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湖南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上海的代表李汉俊、李达;广州的代表陈公博、包惠僧;另外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有周佛海,我们大家可以算一下,13个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7.98,也就是约28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干事业的年龄,因此,某种意义上,这个年龄反映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历史的一种方向。 大家会注意到,上面的上述代表中没有李大钊,也没有陈独秀,那么,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都没有出席一大。什么原因?在1920年12月份,陈独秀在领导成立上海早期组织后就到广州去了,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在那里为筹办一所大学而奔波。李大钊当时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主任、教授,另外他还兼任北京国立大专院校教职员工代表联席会议的主席。无论李大钊同志还是陈独秀,当时都脱不开身,由于这样一种客观原因,他们两位都没有出席党的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各地代表陆续到达后,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在上海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也就是现在的兴业路76号,李汉俊的兄长李书城的住宅内,各地代表13人出席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代表尼科尔斯基出席了会议。会上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致辞,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介绍了有关共产国际的情况,并建议把会议的进程及时报告共产国际书记处。之后,代表们讨论大会的任务和各项议程。7月24日,由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本地区团组织的建立情况,7月25日、26日两天休会,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三人起草会议讨论的党纲和今后的工作计划,其他的代表休会。7月27日、28日、29日这三天连续举行会议,主要是讨论由前面三位同志起草的党的纲领和决议,大家发言进行讨论。那么,7月30日晚上会议继续进行。但是,在会议召开期间,突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闯进了会场,这个人环视了会场一周之后又匆匆离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凭感觉他认为刚才这个冒然进入会场的人可能是侦探、特务,于是他建议会议立即中止,代表分散转移。果然在代表们分散后,大概10分钟左右,巡捕房的特务就把会场包围,并且对会场进行了搜查,但是代表们转移及时,巡捕们虽然搜查折腾了一番,但一无所获。那么,在原定的地方会址不能开会了,怎么办?在大家讨论在新的会议地点时,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建议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南湖去开会,因为嘉兴离上海近,交通比较便利。于是,代表们就陆续转移到嘉兴。在浙江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当时,为了不引起怀疑,特意租了一艘比较豪华的游船。另外,还在游船上摆了一些比如麻将等等娱乐工具,表明大家是来南湖游玩的。于是,会议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结束了。党的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会议最后还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基于当时全党党员的数量不多,而且各地党组织也不够健全,会议决定暂时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而只成立中央局,来负责领导党的工作。经大会代表讨论,最后选举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个人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

  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情况,也就是党的一大。

  第五,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与别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共产党,包括日本共产党等其他国家共产党的诞生创立,有什么自己的特点呢?我们归纳一下,有这样几点:第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进程比较快。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7月份,中国共产党就完成了酝酿、筹备到正式建立的过程,应该说时间比较短。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为榜样,也就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第三,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的党内纪律和组织原则。第四,我们党从一开始成立就力求保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以上四个特点或者说我们党创立方面的优点表现。

  另外,我们也总结一下,我们党的创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弱点,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时间短,没有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

  第二,理论准备得不足。很多同志是先入党,再接受理论的教育;先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活动,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

  第三,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开始,很大程度上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这个影响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足的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特点。

  第六个内容,也就是最后一个内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一个大的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具体来讲,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过去一切旧的革命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党的创立就使得进行斗争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武装成立的。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正是因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而取得了胜利。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的方案。经过艰苦探索,经过曲折失败,中国革命终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上三点,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文字来源:央视网)



      第六篇:一个奇迹的剖析:中国模式及其意义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崛起在西方总是很有争议。过去的20多年里,西方媒体经常把中国描述成一个国家政权与人民对立的国度,政权是压迫性的,抱住自己的权力不放,而民众则在异见人士领导下进行着抗争。一些欧洲人,例如在奥斯陆的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就是一个放大的东德或放大的白俄罗斯,正等待着一场“颜色革命”。

  这种观点使许多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自信地对中国做了很多悲观的预测:他们先是预测1989年天安门风波后中国要崩溃;苏联解体后,他们又认为中国也会步苏联后尘而分崩离析;邓小平去世前后,他们又预测中国将出现大动荡;香港回归前,又预测香港的繁荣将一去不复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预测中国将走向崩溃;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又预测中国将大乱。但最后这些预测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中国没有崩溃,而中国崩溃论却崩溃了。

  这种反复的预测失灵使我们有必要学会更加客观地研究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国。我们也许可以像17世纪荷兰大哲学家斯宾诺莎那样,或者像他同时代的德国大哲学家莱布尼茨那样,把重点放在他们称之为中国“自然的宗教”上:他们关注的是中国如何采用了世俗的、比较贴近自然的方法,而非当时欧洲盛行的神学方法,来进行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治理。如果能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那么我们会发现,过去30多年在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事情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约4亿人摆脱了贫困。这场变革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甚至可以这样说,过去30年中,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成绩的总和,因为世界上70%的脱贫是在中国实现的。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大于所有过渡经济国家成绩的总和,因为中国经济总量30年中增加了约18倍,而像东欧这样的转型国家经济总量平均才增加了一倍,当然东欧的起点比中国高。中国所取得的成绩也高于不少发达国家,中国今天的发达版块人口约3亿,与美国人口相当,其总体繁荣程度已不亚于南欧发达国家,而像上海这样的中国一线城市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纽约,无论是机场、地铁、高铁、商业设施和城市建筑这样的“硬件”,还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城市治安这样的“软件”,上海均好于纽约。

  中国自然也有自己的许多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需要我们认真应对,但中国的总体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解释这种成功?有人说这是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果,但按人均吸引外资的数量来看,东欧国家吸引的外资比中国多得多。有人说,这是由于中国劳动力便宜,但印度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中国便宜很多。有人说,这是因为威权政府的作用,在亚非拉,在阿拉伯世界,都有许多威权政府,但他们无法取得中国这样的成就。

  如果这些理由都无法解释中国的成功,那么我们就需要新的思路。我自己的解释就是“中国模式”。在解释中国模式之前,我想先简单谈一谈我对中国国家性质的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模式。

  中国不是放大的东德,也不是放大的白俄罗斯,也不是任何一个普通国家。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而且是世界上唯一这样性质的国家。为什么?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悠久的统一国家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连续5000年而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是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唯一国家。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概念,我可以打一个不很准确的比方:这就好像古罗马帝国没有解体,持续至今日,实现了现代国家的转型,拥有统一的中央政府和现代经济,融各种传统文化于一身,还拥有巨大的人口数量,大家都使用拉丁语。
 这样的国家必定与众不同。中国文明型国家具有“四超”特征,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由于这“四超”特征,中国的崛起必然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中国的人口超过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之和。今年中国农历新年期间经历的“春运”,客运量至少为25亿人次。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把整个北美、欧洲、俄罗斯、日本和非洲的人口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都挪动一下。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中国所面对的巨大挑战与无穷机遇。

  中国有超广阔的疆土,中国是一个包含了巨大地域差异的大陆。中国在可以想象到的领域内,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哲学、经济、医学、军事、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长达数千年的传统。中国还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包括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建筑艺术,中国菜肴之丰富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中国大的菜系有8个,每个菜系都包含了无数的子菜系。我个人认为中国8大菜系中任何一个菜系,其丰富性在某种意义上都大于法国菜系,尽管这个观点在这里可能会有争议。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中国在漫长历史中不断整合而形成的。这一切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现在再来谈中国模式。我个人以为,这个模式至少包含了以下8个特点:

  第一是“实事求是”。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国观念,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新提出了这个观念。邓小平认为,判断真理的最终标准不是意识形态的教条,不管是东方的教条还是西方的教条,而应该是事实。通过对事实的检验,中国得出了结论: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和西方民主模式都不能使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中国因而在1978年决定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并采取了一种务实的方式来推动自己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是民生为大。这也是中国传统形成的政治理念。邓小平把消除贫困作为头等要事来抓,制定和执行了消除贫困的一系列务实政策。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因为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涌现了无数的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他们又为中国后来制造业的崛起和外贸的腾飞打下了基础。某种意义上,中国模式“民生为大这一特点也纠正了西方人权观念中的某种偏见,即公民政治权利总是高于其他权利。中国模式的这个特点可能会深刻地影响占世界人口一半的穷人的命运。

  第三是稳定优先。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其民族、宗教、语言和区域的复杂性堪属世界之最。这种特点也形成了中国人担心“乱”的一种集体心理。中国传统的观念是“太平盛世”,“盛世”与“太平”总是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之所以反复强调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是因为他比谁都更了解中国的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78年改革开放将近一个半世纪中,我们最长的太平年景没有超过8到9年,我们现代化进程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断,从外国入侵、农民起义到军阀混战、意识形态疯狂使中国没有多少持续的太平年景。过去的30多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跨长度的持续稳定的发展,这才使中国奇迹成为可能。

  第四是渐进改革。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情况复杂,所以邓小平采用的战略是“摸着石头过河”。他鼓励各种改革的试验,我们的经济特区就是进行改革试验的地方,试验成功了再推广,中国拒绝了“休克疗法”,我们让自己并不完善的体制继续运作,同时对其进行改革,使之为现代化事业服务。这个特点使中国避免了像苏联和南斯拉夫那样的瘫痪和解体。  

第五是顺序差异。中国改革的总体顺序是: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为主后政治,先进行相对容易的改革,后进行相对艰难的改革。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阶段的改革为下一阶段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这种方法的背后是中国人整体思维的传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为中国制定了把中国建设成发达国家的70年大战略。直至今天,我们还在执行这个战略。这种跨长度的整体思维能力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不少欧洲国家)内民粹主义和短视政治盛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六是混合经济。中国力求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防止市场失灵。中国的经济体制又被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大规模的经济改革释放出了巨大市场力量的同时,国家努力保证宏观环境的稳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没有陷入亚洲金融危机和成功度过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七是对外开放。中国人没有传教的传统,但是有很强的学习传统。在中国世俗文化的氛围中,学习别人之长是备受赞誉的。中国保持了有选择地汲取别人长处的传统。我们甚至从有争议的“华盛顿共识”中学了不少东西,如企业家精神和外向型经济,但中国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政策空间,自己来决定取舍,绝不盲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第八是有一个比较中性、开明、强势的政府。中国政府能够推动形成关于改革和现代化的广泛共识,能够实现比较艰巨的战略目标,如推动中国银行系统的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刺激经济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这个特点源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强势政府观,即政府是必要的善,政府组成的基础是“选贤任能”,毕竟中国在上千年前就创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虽有不足,但不大会产生低能的领导人。从根本上讲,一个政治体制的品质,包括其合法性来源,不能只是程序的正确,而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正确,这个内容就是要实现良好的政治治理,并要以人民的满意度来检验。“良政还是劣政”远比“民主还是专制”更重要,如果“民主”指的只是西方所界定的所谓“多党竞选制度”的话。我们强调内容正确高于程序正确,这本身是中国政治传统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通过良政为导向的实践来创建和完善符合中国民情国情的各种程序。
 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的实验。中国相对成功的经济改革已经勾勒出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大致路径,即通过渐进、试验和积累的方式来完成中国的政治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愿意汲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理念和做法。中国正在经历着自己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自然出现了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如消除腐败、缩小区域差别和贫富差距等。但中国还会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而不是照搬其他模式。中国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动荡、战乱和革命,又经历了30多年相当成功的改革开放,大多数中国人愿意继续走行之有效的中国模式之路。这个模式有自己的缺点,但可以不断完善,因为它已经比较好地结合了中国自己数千年的传统和文化。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传承,中国经历了20多个朝代,其中至少7个朝代的历史比整个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都长。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模式对于外部世界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中国的经验本质上是中国自己国情的产物,其他国家难于模仿。但是,中国模式所包含的某些理念和实践,可能会产生相当的国际影响,如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渐进改革、不断试验、“良政还是劣政”比“民主还是专制”更重要等。

  今天的世界秩序正在经历一种变革,从一种纵向的世界秩序逐步转向一种横向的世界秩序。纵向秩序的特点是西方把他们的理念和实践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而横向秩序的特点是各国在理念和实践方面既有平等合作,又有良性的竞争。这将是一种更为民主的世界秩序

 

 

                                     一个奇迹的剖析:中国模式及其意义--中国共产党新闻

 

 

        第七篇:学党史,跟党走,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中学生

              (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宣讲稿)

              ——纪念建党90周年,为初中学生宣讲稿   2011.06.10 同学们,老师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光辉的节日,全国正在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我受前旗关工委的委派,来给六中的同学们做一次党史讲座,希望大家爱听。讲的题目是《学党史,跟党走,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中学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年来,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搞建设,搞改革,做了许许多多大事情。让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幸福的生活,使我们的国家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现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学习,不能忘记共产党为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不能忘记共产党的恩情。有一首歌叫《唱支山歌给党听》,同学们都会唱。歌词是“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支歌曲唱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我们中学生热爱党的深厚感情。同学们每年过生日,家人都要买个蛋糕表示祝贺。今年是党的90岁生日,全国人民都要庆贺,那么,同学们该怎么祝贺呢?蛋糕是不用买,但要许个愿:这个愿应该是,好好学习党的历史,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从小立志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少年,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中学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党的历史,下面我分四个小题目给同学们解读一下党的光辉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带来光明和希望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他的文明源渊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比如说美国,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他才有234年的国家历史。而我们中国有记载的可考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

诚然,世界上也有许多古老的文明国家,但是,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至今仍然兴旺发达的却只有中国。正如一位西方学者说的:“与其说中国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斯顿,包括罗马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了下来。它也受到过外国的影响——最先是佛教,后来是帝国主义侵略,现在是西方的科学。但是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西方列强也没有把中国消亡。”

同学们不禁要问,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幸存”下来,而且,变得愈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上的奇迹呢?

答案可能有多种,但最关键的是那种能够把全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并不断给予自己民族以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精神。近代则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的领导。

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成熟和兴盛时期,中国经历了20多个朝代,其中至少7个朝代的历史比整个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都长。如,尧舜禹贤明时代、汉唐全盛时期、元帝国时代等。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西方先后兴起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发生变化,走向发达繁荣,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自守,固守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制度,使中华民族痛失了发展机遇。人家在发展强大,而我们却越来越落后越贫穷,最后到了被挨打的地步。西方列强一方面大量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一方面用大炮来屠杀中国人民。1840年终于发生了鸦片战争。遥远的西方,远涉大洋,不过来了几只大船,来几千大兵,就因为有洋枪洋炮,就把中国打败了。烧毁我们的圆明园,割让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财富和资源,杀戮我们的人民,还要陪偿无数的白银。从此,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演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当时的中国,就是大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男人留长辫子,女人裹小脚的清朝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割地赔款,国家陷入苦难深重和屈辱的深渊,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一幅国败家破的惨淡景象。

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华民族,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曾经以四大发明惠及整个人类并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伟大民族,是不甘于被任意宰割命运的。革命的惊雷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响起——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也在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这些斗争和探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却一次又一次地宣告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斗争的目标不明确,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要救国,要复兴中华民族,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必须出现一个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许多共产主义小组,这样一来,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基本成熟了。

1921年7月23日,酝酿已久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这里是李书城、李汉俊兄弟的家。房间内没有特别布置,代表们围坐在一个长长的餐桌周围,气氛很庄重。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上海的李维汉、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慧僧,共13人,代表全国各地50多名党员。此外,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马琳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开幕会议。

7月30号晚,会议按日程如期举行。会议刚刚开始,就有一个陌生男子闯进会场,鬼头鬼脑地四处张望。一名代表问他找谁,他说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名字,就慌忙退出了。这引起了代表们的警觉。果然在代表们分散后,大概10分钟左右,巡捕房的特务就把会场包围,并且对会场进行了搜查,但是代表们转移及时,巡捕们虽然搜查折腾了一番,却一无所获。看来,不能在原定的地方继续开会了,怎么办?在大家讨论选择新的会议地点时,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建议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南湖去开会,因为嘉兴离上海近,交通比较便利。于是,代表们就陆续转移到嘉兴。在浙江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当时,为了不引起怀疑,特意租了一艘比较豪华的游船,还在游船上摆了一些比如麻将等类的娱乐工具,伪装成游湖娱乐的。八月二日,登上南湖画舫。这一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湖上游人稀少,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

在南湖上召开的会议,首先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规定:组织名称叫:“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代表们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由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任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会议在齐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就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被黑暗笼罩的中国,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危难中诞生,在危难中成长,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走过了90年艰难、曲折,辉煌的路程。由起家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为现在的8000多万党员,(相当一德国的人口数)成长为世界上最成熟最有生命力的政党。在回顾党的历史时,人们总是形象而亲切地描述做“中国共产党是在南湖诞生,从红帆启航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斗争的残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到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才提出:“今年7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17周年纪念日。”从此,7月1日,确定为党的生日。如今,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她成为中国人民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90年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领导中国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从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做了国家的主人。

第二件大事,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1949年至197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三年恢复时期,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虽然走了许多弯路,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

第三件大事,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了改革开放

从1978年至今的30多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总结和汲取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拨乱反正、放眼世界,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个时期,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国人民浮起来了。这三件大事,可以简称为:革命、建设、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完成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有三首歌曲恰好唱出了这三件大事的历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我们的中国》、《走向复兴》

 

三、90年党领导人民一步步走向复兴,创造了世界奇迹

 

1921年七月,在上海、在嘉兴南湖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犹如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沉睡百年的睡狮被唤醒了,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历史的崭新一页。

在28年艰辛、光辉的的奋斗中,记录着:四、一二事变后,共产党员从血泊中爬起来,开始了更英勇的斗争;“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抢;秋收起义的火把,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两万五千里长征,成为中国革命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统一战线,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的黑暗统治。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短短28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在世界各国独立解放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奇迹。

新中国诞生之初,一些西方人曾预言:共产党搞不好经济,解决不了人们吃饭的问题;在中国,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也曾断言:无论任何人都解决不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一心为人们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战天斗地,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自然灾害,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难题。难怪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一个可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国家,却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改革开放刚起航的时候,也曾发出过类似的声音,具有世界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曾不无疑惑地写道:“让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有过这样的先例吗?”仅仅过了30年,还是这家闻名遐迩的杂志《时代》周刊,在2008年8月出版的一篇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在事实面前,巧妙地回答了他们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当奥运会主火炬点燃时,全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回来了——在荣誉的光环下。”

的确,共产党领导的28年新民民主革命,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做了国家的主人;建国后的前30年,中国人民摆脱了饥饿,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从贫穷奔向小康,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复兴。社会上流行两句话:“毛泽东让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让人民富起来了”。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积极参与了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和社会获得了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到2010年底达到了40万亿,比2006年的20万亿翻了一番,现在已排在世界第二位; GDP规模排名也由第四位先超过德国,去年又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我国的人年均GDP已经超过3700美元,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关口,居世界第一。

我国在其他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汽车年产量1700万辆,大学生在校人数3000万,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都居世界第一位。钢产量,据世界钢铁协会发布报告称,2010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4.14亿吨,其中,中国以6.267亿吨位居全球第一位,占全球钢产量的44.3%。我们的军事技术、军事力量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四代隐形战机J20试飞成功,据说航母也即将下海,许多高尖端技术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令世界震撼。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全球经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我们再举个小例子。中国的人口超过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之和。每年农历春节期间,“春运”的客运量至少为25亿人次。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把整个北美洲、欧洲、俄罗斯、日本和非洲的人口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都挪动一下。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中国所面对的巨大挑战与无穷机遇。但这确实是一个人间奇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创造的奇迹举不胜举。
     我国的国际地位,已经明显提升,大国形象逐步展现,“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奇迹”、“中国形象”及“中国改变世界”的声音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的奇迹,为什么总是一个又一个地出现呢?伟人邓小平回答的十分精辟,他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是的,沧海桑田,天翻地覆,无数的事实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国人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学党史,跟党走,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中学生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丰富而生动的教科书。我们今天重温这部伟大的教科书,回顾党在90年为国家和民族建树的丰功伟绩,缅怀为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献身的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解读90年历史发展的轨迹,不仅可以激发我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还可以激荡我们“虎踞龙盘今胜昔,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伟大情怀。更重要的是激励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展望新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一个青年在人生的道路上究竟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作多大贡献,同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关系很大。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情况下,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信息时代,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青少年解决好立身做人的问题,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对自身的成长进步至关重要。俗语说“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同学们,在你们的身上,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的手中实现。这是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重任。同学们,在你们的肩上背负着党、人民以及你们爸爸妈妈的殷切希望和衷心托付,如何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时代重任,不辜负党、人民和你们亲人的期望,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是每一个当代中学生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坚决听党的话,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一定要从小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有所作为,报效祖国。

同学们学过一句古语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必须先迈出第一步,才能到达到目的地。还有一句古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意思是说,九层高台,是由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古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更应该懂得。当下,同学们要把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夙愿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要时刻诫勉自己,争取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中学生。   (6807字)

 

谢谢大家。         2011年6月20日  于六中

(附)  第八篇:习近平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四个“一定要

(这是习近平同志2011年6月20日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全国党建研究会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的讲话。)

9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掀开中国历史崭新篇章的伟大事件。90年来,我们党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通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通过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党员只有50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四分五裂的旧中国。今天,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正引领着一个日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奋勇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论。

90年来我们党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创建举世瞩目的伟业,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艰难曲折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实现了四次基本理论的创新,或者说四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适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旧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在中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革命的经验,是不可能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内曾发生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其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战争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思想;共产党与其他政治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想;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动力的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原则,等等。概括起来说,毛泽东思想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系统回答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

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作过有益探索,取得了重要成就,也经历过曲折,付出了沉重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果断摈弃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在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其中许多新思想,比如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思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从制度上建设党的思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按照“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思想等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及其历史教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前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重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上迈出了新步伐。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在当代中国的本质要求就是科学发展,深化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赋予党的宗旨以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揭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将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矛盾的方法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归结起来说,中国共产党90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顺应不断变化了的中国实际的形势中,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现在理论界通常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合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进程,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自己的科学理论并作为行动的指南,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既艰难曲折又辉煌壮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与时俱进的历程说明,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大胆探索的结果。这个结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能不能实现这个结合,结合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能不能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并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中。认识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识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的和不利的条件和因素,特别是要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它们的变化。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革命性的高度统一。相对于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而言,基本原理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概括,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很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丢。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同时,必须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以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坚持下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90年来,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不是从书本、概念和抽象原则出发,而是紧密联系实际、顺应实践需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革命、建设、改革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实现的。毛泽东同志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和革命实际,写出了《新民主主义论》等理论著作,为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导。邓小平同志在我国历经曲折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在解决我国实际问题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也都是顺应时代需要、响应时代召唤的产物。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脱离实践需要,脱离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关起门来苦思冥想,或者从书本到书本,都不可能实现科学理论的创新。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加强指导。我们要自觉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根据新鲜实践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与时俱进的不竭源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宽广的眼光密切观察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的集大成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类文明成果的滋养。9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时代特征,吸收人类文明最新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毫无疑义,我们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对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宽广胸怀的马克思主义。今天,中国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局势,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认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等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发展的重大影响,从战略高度深入研究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回答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为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延安整风作为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收到巨大成效,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提供了有力保证。前些年,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也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总体要求,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更加扎实有力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努力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