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失控2在线观看:中国经济或减速 考验政策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31:27
作者 丁晓琴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1-05-06 06:17  

各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开始回落。

4月份“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发布的5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2.2%,较4月(53%)下降0.8个百分点,表明机构认为5月经济增速将趋缓。

“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参照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编制,以50%为临界值,信心指数高于50%表明经济景气。

本次调研同时显示,即将公布的4月中国经济增速数字也将回落。接受调研的经济学家预计,4月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持平(17.4%)外,工业增加值和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都将出现小幅下降,分别由此前的14.8%和25%回调至14.6%和24.7%;与此同时,4月出口增速也将由3月的35.8%大幅回落至29.3%。

与本次调研结果一致,刚刚公布的官方PMI指数也释放了类似的信号。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4月份的PMI从3月份的53.4下降至52.9,为中国PMI指数7年历史中最低的4月份水平,低于市场预期。其11个分项指标几乎全部走弱,其中新订单分项指标从3月份的55.2降至53.8,表明未来内需可能放缓增长;新出口订单分项指标从3月份的52.5 降至51.3,表明海外市场的复苏仍相对疲软。

4月PMI数据本月3日公布后,再度引发了关于中国经济增速是否会持续放缓甚至出现硬着陆的讨论。野村证券发布的名为《中国:4月官方PMI指数令人失望》的报告称,新订单和积压订单分项指标的下跌,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扩张步伐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放缓。

基于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关注,路透中文网站昨日刊登了有关中国2011年GDP增速的调查结果,综合19家接受调查的国内外机构的意见,路透社预计中国今年GDP将增长9.5%,从季度GDP预估中值来看,经济增速或于今年余下3个季度保持在9.4%,低于一季度的9.7%,明年还将稍有回落。

很多市场人士把疲软的数据归因于政府的紧缩政策。比如,野村证券提出导致各项指数下降的三个因素之一就是“由于政府维持紧缩的政策,银行更加谨慎的放贷行为导致基建项目支出增长更加缓慢”。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PMI在4月份下降,显示以货币条件收紧为主要标志的紧缩性宏观政策的影响已经从消费等需求端向以投资和制造业为中心的供给端扩展”,紧缩政策对CPI涨幅的抑制作用有望在三季度显现,通胀压力将由此逐步下降。

目前,关于紧缩政策是否会松动的猜测再度出现。交银国际中国区首席经济学杨青丽表示:“PM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市场预期,说明宏观紧缩政策正在使经济降温,近期政策紧缩力度可能不会继续强化;另一方面,通胀高点可能尚未过去,因此政策也不大可能放松。总之,维持现有政策紧缩力度是可能性最大的情形。”

而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则预计调控政策将出现微调,“稳货币、宽财政”将得以体现。

在通胀依然高位运行而经济增速可能趋缓的背景下,政策抉择的复杂性日益凸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4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他强调要保持当前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同时提醒“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2011年4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报告发布:

4月CPI有所回落 贸易顺差或大幅增长

2011年4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显示,来自国内外24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4月CPI将有所回落,预测均值为5.2%,低于3月5.4%的同比增幅水平。4月贸易顺差将大幅增长至26.9亿美元,远高于3月1.4亿美元的规模。

调研发布2011年5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2.2,较上月水平(53)有所回落,但依然高于临界值50。

● 信心指数:预测均值52.2 环比有所下降

在本次调研中,共有11位首席经济学家给出了5月份信心指数,预测均值为52.2,中位数为52.7,均较4月信心指数(53)有所下降,也低于4月官方PMI数值(52.9)。

中国官方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PMI较3月下降0.5个百分点至52.9%,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53.9%,继3月短暂回升后再度向下。

值得关注的是,国泰君安给出了本次调研的最小值45,低于50的临界值,表示其担心5月经济将放缓。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一季度GDP已经略低于预期,未来环比趋势增速将持续回落。

关于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态势,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将环比回落。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由于国内经济活力依然强劲,如企业进口快速增长反映内需强劲、企业资金需求旺盛表明经营状况良好、工业生产与能源消费持续走高显示经济总体活力较强,二季度GDP增速可能升至10%。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9.7%。

摩根大通高级经济分析师吴向红则预期,中国的经济将继续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以接近其长期趋势的速度增长,今年全年实际GDP的增长将达到9.5%。野村证券中国区经济学家孙驰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保持强劲,消费增长稳定,而制造业产出增长幅度近期有放缓迹象,主要是受4月份的紧缩政策影响。

不过,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提醒,4月经济增速开始减速可能是抗通胀的必然结果,应对减速过快的可能要保持一定警惕。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一季度GDP增速(9.7%)

最佳预测:9.7%

宋 宇:高盛

杨青丽:交银国际

● CPI:预测均值5.2%,有所回落

4月CPI仍将高位运行,不过较3月水平有所回落。

调研结果显示,4月CPI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5.2%,双双低于3月5.4%的水平。在接受调研的24家机构中,德意志银行给出了最小值4.9%,瑞穗证券给出了最大值5.5%,21家机构所给数值均在5.4%以下,表明绝大多数机构认为4月通胀将有所缓解。

对于未来通胀走势,有的机构表示了积极之意。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预计CPI将逐步震荡回落,潘向东也认为物价环比将回落。

不过,更多机构表示了担忧之情。沈建光表示,尽管行政干预手段对于对抗通胀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应密切关注其负面影响。在他看来,4月CPI是否会再创新高,是关系到通胀走势的关键问题,考虑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继续实施,利比亚政治动乱与日本地震引发国际能源价格走高与高科技电子部件的供应短缺,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今年通胀峰值的时点,一直是机构关心的重点话题。吴向红认为近期的通胀水平仍然将高企,并将于六七月份达到高位。“更长远地来看,我们预测通胀水平(年增长率)将会在基数效应和各种宏观政策的推行下在9月份开始下降。届时,市场对于更多的宏观收紧政策的担心将会逐渐消退,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通胀的不确定性将更多地来自全球商品价格的增长。”

今年六七月峰值论也得到了李迅雷的支持。他预测,CPI同比涨幅峰值在6月,全年均值约4.7%。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认为,整个二季度通胀将居高不下,存在创新高的可能。

机构普遍认同通胀对中国而言是长期问题。孙驰认为,中国将面临长期通胀压力,虽然食品价格通胀近期有所缓和,但非食品通胀压力在原材料价格和工资上涨的推动下将继续上升,而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也增加了未来3~6个月食品价格反弹的可能性。

宽松的流动性也带来了很大通胀压力。连平分析称,由于QE2在6月末前不会提前结束、国内经济增速维持高位导致总需求快速扩张、流动宽松局面无法在短期内得到缓解、人口红利临近拐点带来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物价压力仍将维持在5%以上,不排除未来几个月还会创出年内CPI同比新高。

央行3日晚间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关键,也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以管理物价和通胀预期,存准率和利率手段将会适时运用。

随着CPI出现回落,4月PPI也将回调。调研结果显示,4月PPI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7.1%,低于3月7.3%水平。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3月CPI同比增速(5.4%)

最佳预测:5.4%

彭 程:花旗集团

上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4月预测:

彭 程:5.2%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3月PPI同比增速(7.3%)

最佳预测:7.3%

杨青丽:交银国际

潘向东:银河证券

3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4月预测:

杨青丽:6.9%

潘向东:7.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均值17.4% 持平上月

4月消费将呈平稳高速发展。

调研结果显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为17.4%,与3月统计局公布数值(17.4%)持平。其中,花旗集团给出了最小值16.3%,中金公司给出了最大值18.3%,12家机构所给数值在17.4%以上。

沈建光分析称,作为经济增长的另一支柱的消费,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更多鼓励消费政策出台,消费增长依然是带动经济上行的亮点,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或将继续上行。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从历史数据角度给出了相关解释,他认为,虽然存在较多拖累消费下滑的因素,但季节性因素可能令消费同比加速,从历史数据来看,绝大部分年份,消费品零售总额4 月同比增速均高于3月。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17.4%)

最佳预测:17.6%

李迅雷:国泰君安

3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4月预测:

李迅雷:17.2%

● 工业增加值:预测均值14.6% 小幅回落

4月工业增加值或将出现减速。

调研结果显示,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14.6%,双双低于3月水平(14.8%)。其中,民生证券、摩根大通和澳新银行给出了最小值14%,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大值15.2%,18家机构所给数值均在3月水平之下。

吴向红认为,在近期外部环境,特别是外部需求不甚明朗的大背景下,和来自于汽车、房屋等相关销售减缓的影响,工业生产的态势可能会在第二或第三个季度略有放缓。

李迅雷在给出工业环比回落判断的同时,还描绘了行业分化图。在他看来,下游回落、中游景气、上游回暖;中上游由于投资不足,未来产能供给有限,将持续景气。

不过,也有不少机构认为4月工业增加值会略有提升。沈建光综合PMI数据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称,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3月仅会略有提升。

同时,连平从历史趋势和基本面两方面预计,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恢复,PMI生产指数开始回升,投资和生产不断增长,近期工业增加值将会维持较高的增速。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4.8%)

最佳预测:15%

杨青丽:交银国际

3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4月预测:

杨青丽:14.5%

● 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均值24.7% 有所回落

4月的调控政策可能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前四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预测均值为24.7%,中位数为24.8%,均低于前三月25%的增幅水平。其中,摩根大通给出了最小值22.8%,野村证券给出了最大值25.3%,19家机构所给数值均在25%以下。

鲁政委分析称,尽管水泥、钢材需求旺盛间接反映投资较旺,但机构4月草根调研发现,投资尚未恢复至期待水平;而从单月投资同比增速来看,4 月往往是同比减速的月份,这将带动累积同比增速下行。

沈建光也认为,尽管伴随着大量保障性住房开工,“十二五”开局之年大量项目付诸实施,但银根收紧会有负面影响,预计4月投资最多保持以往增速。

不过连平指出,往年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呈“前高后低”的态势,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今年1~3月投资增速连续回升,预计上半年仍将维持较快增长。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前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25%)

最佳预测:25%

沈建光:瑞穗证券

连 平:交通银行

滕 泰:民生证券

3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4月预测:

沈建光:25%

连 平:24.5%

滕 泰:24.8%

● 外贸:顺差大幅增长 出口增速下降

4月贸易顺差或将大幅增长。

调研结果显示,4月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26.9亿美元,中位数为24.3亿美元,均大幅高于3月1.4亿美元规模。其中,摩根士丹利给出了最大值82亿美元,银河证券给出了最小值-52亿美元。德意志银行等5家机构预测4月将再度出现逆差,逆差预测范围从2亿美元到52亿美元。

在出口方面,调研结果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29.3%,中位数为29.1%,均低于3月35.8%的增速水平。其中,摩根士丹利给出了最大值34.2%,法国巴黎银行给出了最小值24.9%,24家机构所给数值均在3月水平之下。

在进口方面,调研结果显示,4月进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28.6%,较3月27.3%的增幅有所加快。其中,中金公司给出了最大值34.5%,法国巴黎银行给出了最小值20.9%,15家机构所给数值高于3月水平。

孙驰认为,出口仍处于稳步回升通道,但由于国外市场的复苏还面临不稳定因素,因此,月度出口增长可能较大波动,进口增长从4月份开始预计会受到日本生产停滞的影响而出现一定放缓。

沈建光表示,4月进口指数、新出口订单双双回落,显示了外贸活动逐步放缓。他认为,出口放缓符合预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劳动力工资上涨可能会进一步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国内原材料成本增加;三是部分商品出口取消出口退税;四是人民币升值。另外,从进口来看,沈建光认为尽管中国的外贸结构有所调整,中国政府不断出台鼓励进口的措施,但短期在紧缩政策的影响下,国内居民进口有所收窄,4月PMI进口指数为50.6,比上月回落1.4。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3日表示,尽管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出现小额逆差,但鉴于当前外贸发展形势复杂,预计全年中国仍将维持贸易顺差格局。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累计贸易逆差为10.2亿美元,这是中国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

另据媒体报道,世界银行研究显示,预计2011年和2012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平均约为2000亿美元,占预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3月贸易顺差(1.4亿美元)

最佳预测:-4亿美元

刘利刚:澳新银行

3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4月预测:

刘利刚:75亿美元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3月出口同比增速(35.8%)

最佳预测:40%

宋 宇:高盛

3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4月预测:

宋 宇:30%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3月进口同比增速(27.3%)

最佳预测:25%

丁安华:招商证券

3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4月预测:

丁安华:30%

● 新增贷款:预测均值7173亿元 有所增长

作为第二季度的第一个月份,4月新增信贷规模可能较3月略有增长。

调研结果显示,4月新增信贷预测均值为7173亿元,中位数为7100亿元,均较3月的6794亿元规模有所上升。其中,民生证券给出了最小值5000亿元,中信建投给出了最大值10000亿元。15家机构所给数值在7000亿元及以上。

连平表示,考虑到季初效应,4月新增贷款会有所回升,但在信贷管控持续较严、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以及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的约束下,新增贷款不会大幅回升。

继续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未来信贷运行将呈增长可控、总体平稳的态势。

据媒体援引同业交换数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4月新增贷款约2606亿元,较上月略有上升,但总体趋于平稳。今年3月,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约2420亿元。按照此前三个月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总贷款比例32%、42%和36%计算,今年4月份新增贷款总量为8143.75亿、6515亿或7238亿。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3月新增贷款(6794亿元人民币)

最佳预测:7000亿元人民币

杨青丽:交银国际

彭文生:中金公司

3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4月预测:

杨青丽:7000亿元人民币

彭文生:8500亿元人民币

● M2:预测均值16.5% 略低于上月

4月M2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运行。

调研结果显示,4月M2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16.5%,低于3月16.6%的水平。其中,招商证券给出了最小值15.8%,银河证券给出了最大值17.2%。14家机构所给数值在16.6%之下。

鲁政委认为,4月M2 同比走势不好判断,因为正负两方面因素都有。一方面,季初信贷新增量可能相对较高,同时外汇占款可能较高,另一方面亦存在带动M2 下行的因素,比如4 月往往是财政存款余额增加月份,这可能会形成基础货币回笼,从而带动M2 读数下行;其次,表外理财在季末的到期资金可能在季初重新运用,令M2 读数下行。

央行在4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

月度最佳预测

2011年3月M2同比增速(16.6%)

最佳预测:16.7%

丁安华:招商证券

彭文生:中金公司

3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4月预测:

丁安华:15.8%

● 利率:4机构预测5月内加息

自从央行表示将继续用加息等手段抑通胀之后,加息之声再起。

调研结果显示,在本次给出月度基准利率预测的18家机构中,共有4家机构预测5月内会加息,加息幅度为25个基点,届时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将分别达到3.5%和6.56%。预测加息的4家机构分别为中金公司、澳新银行、瑞穗证券和法国巴黎银行。

沈建光认为在今年通胀得到明显控制之前,至少还有两次加息。

不过,孙驰认为,由于近期经济显示出一些放缓迹象,同时通胀压力没有进一步攀升,因此货币政策在5月份处于观察期,加息可能性很小。

李迅雷则继续维持其“加息步入尾声”的判断。在他看来,上月央行加息首要目的是抑制通胀,在未来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贷款利率基本没有再次上调的可能,为应对通胀存款利率最多再上调一次,加息已步入尾声。

央行3日晚间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以管理物价和通胀预期,存准率和利率手段将会适时运用。

● 汇率:2011年底看至6.27

尽管自从4月29日人民币汇率突破6.5关口,机构并未大幅调整对年底汇率的预期。

4月调研结果显示,机构对2011年底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均值为6.27,与上月调研时结果基本持平(6.30)。其中,瑞穗证券预计升值最大,年底人民币汇率看至6.16;银河证券和兴业银行预计升值幅度最小,为6.35。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5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025,与上一交易日(6.5013)相比,降12个基点。

沈建光认为,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可能进一步加快,主要出于以下原因:第一,人民币升值可以缓解通胀压力;第二,今年贸易盈余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全年贸易顺差也将达1200亿美元;第三,当前热钱大量流入,主要缘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继续实施以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偏离均衡值,越早弥补这个缺口,越有利于真正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4月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是跌破6.5关口,以6.4990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5月4日略微回调至6.5013。

● 政策:二季度货币紧缩将继续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是否继续紧缩,本次调研显示,大多数机构认为,紧缩政策将继续。

彭文生认为,控制通胀仍然是目前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至少在二季度不会改变,央行将继续以数量手段为主回收流动性,并辅之以价格手段,二季度再加息一次是大概率事件。货币从紧对总需求和通胀预期的影响已经显现,对CPI上涨的抑制作用有望在三季度显现,通胀压力将由此逐步下降,政策紧缩的压力也将缓解。

连平也表示,二季度货币政策仍将继续适度收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仍有可能分别再提高一次,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预计下半年随着物价上涨压力的减轻,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也将明显放缓。

吴向红预计还会有一次准备金率上调、两次利率上调,以及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并且这些政策可能将集中在上半年出台。

不过,也有机构表示了不同意见。杨青丽分析称,PM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市场预期,说明宏观紧缩政策正在使经济降温,近期政策紧缩力度可能不会继续强化;另一方面,通胀高点可能尚未过去,因此政策也不大可能放松,维持现有政策紧缩力度可能性最大。李迅雷也认为,准备金率仍有上调可能,但上调空间有限,政策紧缩或已步入尾声。

潘向东则表达了最乐观的看法,他预计调控政策将出现微调,“稳货币、宽财政”将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