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玛丽手机铃声下载:生死教言--康卓整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55:59

叶曼:生从何处来 死向何处去?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上很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世界尖端科学家

对于遥控心力与灵识的追寻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冯冯

 

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

 

“生死”,什么叫生死?我们习惯的生死,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是肉体的生死。还有心念生生灭灭。尘劳烦恼也是生死。其实在我们的觉性当中,本无身心,本无世界。但是在本无当中不妨显现身心,显现这个世界,显现生死。其实,生死就是涅磐。就是不生不灭。你看看念头,念头的当体哪里来?是本性中来啊!一个人的身体,身体从哪里来?是本性,性空中缘起,是它的作用,显现的作用,所以说生死就是涅磐啊!

 

 

印光大师:生死学是佛弟子一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世上所有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人命无常,速如电光。光阴短促,人命几何,一气不来,即属后世。

印光大师:儿孙自有儿孙福,岂因他们以误自己生死大事?

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名言,集中表达出儒家对待死亡的根本态度。

道教徒则相信通过修炼可达长生不死或阳神永生于天界、仙境。很多中国人起码相信死后会去做鬼,不是一死永灭。

心理学大师荣格《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一文中说

  在一位心理治疗的医生看来,……相信宗教的来生之说是最合乎心理卫生的。当我住在我知道两个星期后就会倒塌的房子里面时,我的一切重要的生理机能都会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可是,相反地,如果我自己觉得很安全,我便能很正常、很舒适地住在里面。因此,从心理疗法的观点来讲,人最好还是把死亡只看做是个过渡而已,只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它的范围的持久性超出了我们的认识领域。

佛家对待死亡的态度,大略有三个层次

第一、正视死亡,畏惧死亡。

《佛说无常经》的一首偈子所述:  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属,目观生死隔,云何不愁叹!《无量寿经》描述人死别时,“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

中国佛教徒常言:“人生之腊月三十日,应及早备办。”这种态度较之不考虑死,显然要聪明、积极。:“未知死,焉知生?”不知、不以智慧审视死亡现实及死亡真相,人生意义何以确定?生命谜底何从揭破!

  第二、依自力、依智慧切实超越死亡。

佛书常言:“生死事大”,不解决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与畜生同死,自投黑暗”(《中阿含·箭喻经》),无异于“人身牛”,是枉度了此生。佛家自信:人有战胜死亡、证得涅槃的能力和智慧,“众生皆有佛性”,“自心宝藏一切具足”,就看善不善于挖掘、开发。

 第三、了死在于了生。因为死从生而有,生为死之本,也是超越死亡之本。战胜死亡,全凭此身,“人身难得”,至为宝贵,须珍重爱惜,万勿虚度浪掷,应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尤其是应趋向、创造超越死亡、证得涅槃的终极价值。

所谓修行,终归是以智慧为导,过好此生。首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过好物质的、伦理的生活,做个好人,获得今生现世的安乐乃至后世的安乐;再上则修定修慧,净化自心,断诸烦恼,以期即生超出生死。最上者行大乘道,发尽度众生皆趋涅槃的宏愿,在社会生活中修六度四摄,赤诚奉献,在“利乐众生、庄严国土”的不懈活动中,趋向超出生死而又不独享安乐的“无住涅槃”。一个行大乘菩萨道的人,既然参透无生之本面,体悟到永远不死的法身,全身心浸润在普渡众生、利乐众生的无尽悲愿和忘我奉献中,就不会汲汲于考虑肉体的死亡,也甘愿无数次再来人间受死,出入生死,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种游戏,何有畏惧焦虑之可言!

   如何正确对待死亡---陈兵

从这次生死经历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活着的时候一定要修行,要为死亡做好足够的准备,不能天天为了今生的琐事忙着。

佛法容易遇到,却不易得到

 蒋扬钦哲仁波切的夫人康卓•慈玲•秋珑常常说,如果你真有善心,发心也纯正,然后为某个人祈祷,那么祈祷的力量将会很大。因此,你要有信心,如果你深爱的人过世了,而你也以真爱和诚意为他们祈祷,你的祈祷将非常有力。

  “没有哪一种布施会大过于帮助一个人好好地死亡。”

实际上,我们自从出生那一天起,便一步步地向死亡靠近,寿命就像漏底的水池,从来不会增加,只有越来越少,死魔如夕阳西下的阴暗般,片刻不停地向我们逼近。死神从不与人约定时间,他往往出乎意料地降临,让我们一命呜呼。

 莲花生大师静静地坐着,目光中闪耀着洞察一切的光芒,缓缓地开口说:

  “死是很残酷的,人一出生就要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注定要死,你我也不例外;但死又并不是一切的结束,只是灵魂离开了肉体,虽然肉体会腐烂,灵魂却可以长存,转生在六道轮回之中”。

  赞普赤松德赞问: “人死后会去哪里呢?

  莲花生大师说: “人死后四十九天内,很难与这个世界道别,会徘徊在三种中阴之中。如果无法觉醒,那么在四十九天之后会往生在六道之中的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而不能往生在天道、阿修罗道、人道。”

莲花生大师听到哭声,睁开微闭的双眼,看了看赞普缓缓地说:

  死亡并不是悲,生命并不是喜。我们经常被一些美丽的事物听吸引,但是却讨厌丑恶的事物,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过于眷恋,而没有办法看破本性。肉体注定会消失,但灵魂必定会继续,超越生死的灵魂之后,生命才会有意义。”  ----摘自《大师在西藏》

 

死亡之后的生命星云大师 死亡是:「生,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死亡不是一种结束,不是一切的终止,而是另一种境界的开始。神识从旧有的身体出窍后,等于离开了生长数十年的人世间,开始为他另一次生命的开展寻找出口。在佛法里,人是死不了的,死去的只是四大假合的躯壳,而生命却是绵延不断的。如法正觉的道心、自性,虽历千秋万世亦常存不灭;知道这身体如水泡,觉悟世间如幻化,能够如此,对于死亡的存在便能顺其自然,处之泰然了。佛教则更进一步预知死后转世投胎于六道的那一趣,而用一首偈来表达投胎的去处:「顶圣眼升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
  这首诗偈的意思是说:人死了以后,身体的那一个部位最后冷却,就代表往生到那里。如果亡者死后是从脚底冷至头顶,而头顶还暖热的话,表示他成圣果了;如果身上所有的部位都冷了,而眼睛还是暖热的,表示灵魂从眼睛出去,这个人升天去了;全身僵冷而心窝还是温热的,是再世为人而转生人世了;如果身上各部位都冷了,只有腰部是热的,表示这个人堕入「饿鬼道」了;死后一段时间膝盖犹暖热的,表示沦入「畜生道」了;如果一个人最后冰冷的部位是脚底,就是受罪而堕落到地狱里去了。。

也就是佛门中「生死自如」的境界。佛教里有很多修持深厚的古德,要生就生,要死便死,不受一般生死大限的箝制。例如东晋的道安大师,对身坏命终能操持自如,他在建元二十年的二月初八日,集合长安五重寺的全寺徒众,到大雄宝殿礼佛、诵经,然后平静的宣布:
  「我要去了。你们应如往常一样,为阎浮世间弘扬佛法,为痴迷众生端心正命。」

 

  净空法师法语:世事无常,来日不多

 诸位要晓得,时间没有先后,告诉我们一桩什么事情?告诉我们,人没有生死。生死不是先后吗?有先后就有生死,没有先后哪来的生死?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金刚经》上说「三心不可得」。那是什么境界?那是极乐世界上的无量寿,无量寿就是没有生死。净空法师:人没有生死净空法师: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业报各人承当.

 

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那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活着就是为解决生死,也就是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黄念祖居士: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

 

明朝劉太醫金句:  

你可以不拍死。

高深的密法,最上层的密法就是禅宗。生死怎样了?不著境,不跟念头跑,一点境界不粘著,才能了生死。元音老人

 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爵士,因发现众生元神不死,而荣获了196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郭兆明博士国际释迦文化中心主席郭兆明人称‘奇侠富商’,: 怕死的人要先令自己不怕死

怕死不代表不用死,如果怕死可不用死,你大可以继续怕下去。怕死既然不能解决问题,何不去探究那生死之门,到你发觉生死原来是一个自然现象,只要把人自然的功能发挥了,没有浪费我们的本能,能够承先启后 ,为下一代奠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到了自己时日无多时,便大可无憾而终。。。。。因此不用害怕,尤其面对死亡;若人对死有恐惧,则难担大事。

《成佛之道》生命的奥秘妙善法师 除了觉悟的佛菩萨以外,各种生命都害怕死亡,那是因为众生不了解生命的真相。生命本来就不生不灭:生命如同宇宙奥秘一样,使人们难以探索和破译。生命也不是人们认为的有生有死,生命是不灭的,永不停息地循环在宇宙时空中。生命临终的一念至关重要,临终时你记得什么,就往生到什么地方。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死亡是未知之谜。只有体验过死亡又生还的人和有一定神通的人,对死亡之谜才略知一二。无论从佛学的“不生不灭”道理,或是科学的“物质不灭”原理来看,都可论证到生命是不灭的。

在《普巴讲授续部》里有说:所谓死亡,只是一种妄念、杂念,对成就者来说,死亡等于到了净土(空行剎土),死亡时没有恐惧,反而是另一种快乐。帕巴当尊者说:死亡非死亡,行者小成佛,就是这个意思。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中有云:……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微小无知的吾等凡夫,在面对死亡时,应当要依靠诸佛菩萨及传法上师的加持,才能渡生死大海,在此,期望如此殊胜的破瓦法,能随同阿弥陀佛圣号,传扬到每一位虔诚

 

莲花生大师在西藏传授破瓦法时,他说:要修行成佛,有很多方法,但不修而能成佛的法门,我这儿才有!所以,破瓦法又称“不修成佛之法”,这个意思,不是指不用修行就可以成佛,而是相对于要修三大阿僧祇劫的法门来说,好象不用修行就可以很快往生净土的感觉。

 

生,是死的开端;死,是另一生命的始点。

 莲花生大士说:“一切黑的过失根本是常执,一切白的功德根本是无常。”所以需要恒时不离无常想。

贝诺扎那曾请问莲师:“知道很多所知法对行善法有没有利益?”莲师回答:“心不入法的话,知道很多也没有利益。修善法,对轮回不贪著,了知这是无常幻化的,心对轮回的法彻底厌离的时候,这个人就是知道法的内涵了。不然,心不厌离轮回,而只是以词句傲慢,反而会变得更坏。”

经上说:“呜呼!一切有为无常,生而坏灭之法。”又说:“所作法成为常住之处,何时亦不可得。”

按三大根本,作审细的观察思维。第一、思维决定死亡;第二、思维不定何时死亡;第三、思维死时除法之外其它无益。

 

。《集法句经》说:“如诸定被杀,随其步步行,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

答:所谓死,不是指心死,心永远不断灭。我们所说的死实际就是指身体的死,所以着重要观察身体。亲戚、饮食、财产包括自己的身体都要抛弃,像从酥油里拔出一根毛那样,自己的神识从这个世界中抽出,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地方无助地漂泊。

《入胎经》上说:自从第一夜进入母胎之后,从此就刹那不停地奔向死亡。

。《法句经》上说:“死亡到来时,孩子不成为皈依处,父亲不成为皈依处,亲戚不是皈依处,谁也不成皈依处。”

 灾难前后照片的巨大对比,真是万法无常的真实写照!虽然,我们没有经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内心对于灾难的恐惧并没有太大的触动,但每个人都会死亡却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而死亡那一刻到来的时间也根本无法预料,所以我们只能“珍重余光多念佛,更莫平地起风波”啊! 阿弥陀佛! -----------------

 

如今世界灾难频频,生命非常脆弱,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怎样的意义呢?

 

 

索达吉堪布答:大家应该仔细观察一下整个轮回的真实景象,很多人对它的真实面目根本不了解,总认为身心是一致的,实际上身心并不是一致的。所以对身体没必要过分执著。

 

 

肉身原本就是假合的,即使对它百般重视也没有很大意义,几十年后必定要舍弃,而心却并非如此,它还会在漫长的轮回生涯中继续前进、漂泊。

佛所行赞》中的一句话:“如是观三界,无常无有主,众苦常炽然,智者岂愿乐?”

(出自《山法宝鬘论讲记》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0okuu.html)

 

涅槃」是学佛者所希求的一个美好圆满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真理,成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槃,也就是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而证悟生命永恒无限的境界。为什么要追寻涅槃呢?因为人的生命在时间上只不过短短几十年岁月,白云苍狗,无非梦境,在空间上也不过是七尺肉身之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著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们能证悟涅槃,就等于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于一切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充满于一切时间,「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这样的生命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

 

 

在涅槃的境界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物我相应,人我一如,无须嫉妒计较,更没有瞋恨分别的存在。简单的说:涅槃是泯除人我关系、时空障碍和物量对待的光明境界;涅槃是清净的本性,真实的自我。

 

 

 

 

《维摩经》里的维摩诘居士:「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过的便是住于红尘而不染一尘,自在洒脱的生活。焦芽败种的小乘行者,不能了知诸法空性,排斥亷紫嫣红,唯有大乘根机的大菩萨,才能「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我们的本性本善,这要知道,本性本觉,本来是佛!

现在天灾人祸很多,应如何知道什么地方安全,什么地方不安全?

 

    净空法师答:这个问题实在的说,安全不安全不在身外,在内心。内心清净就安全,无论在哪个地方都安全;身心不清净,那就没有安全地方。经上讲得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他讲到终极的原理,这个宇宙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的是心性,所现的是宇宙;能变的是唯识,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 ----- 净空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