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脑有第四季吗:十步釋經法之如何提出解釋性問題? 賴若瀚牧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5:59:51
 
  • 直接前往實際內容
  • Skip to main navigation
  • Skip to first column
  • Skip to second column
 
  • 主頁
  • 簡介
  • 文章
  • 出版
  • 代禱
  • 通訊
  • 問答
  • 錄音
  • 講座
  • 行事曆
  • 神學課程

文章 » 文章 » 十步釋經


十步釋經法之如何提出解釋性問題?

賴若瀚牧師 我與讀者曾探討如何將觀察所得的原料轉化成觀察問題,並在適當時候,將觀察問題再跟進寫出解釋性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集中討論如何設計並提出解釋性問題。
解釋性問題大致可分為三類:求知的問題、因果的問題與求證的問題。茲用創世記二十二章1至19節亞伯拉罕獻以撒為例予以說明。
一. 求知的問題
  「求知的問題」之目的,是要找出詞句的定義或經文難以理解的地方。它基本上要尋求以下問題的回答──「作者這樣記述到底是甚麼意思?」。
  *例證1:神既是無所不知,為何祂會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12節)?
  這裏的「知道」並非表示神在之前並不知情,而是採用「擬人法」,用人可以明白的言詞,說明亞伯拉罕如何藉著順服的行動去表明他敬畏神。這句話同時道出神對亞伯拉罕之行動的接納與嘉許。
  *例證2:為該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14節)的用意何在?
  「耶和華以勒」的意思是耶和華必預備。亞伯拉罕為那地方起名,是一項感恩的舉動,讓後世的人知道神是豐富且必供應人所需要的。
二. 因果的問題
  「因果的問題」之目的,是要徹查經文中詞句或短語的因果關係,特別針對經文中不協調之處或因果關係不明顯之處。它基本上要尋求以下問題的回答──「它們之間有甚麼因果上的關係?」或「是甚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後果呢?」。
  *例證1:「這些事以後」(1節上)是指甚麼事呢?又「神要試驗亞伯拉罕」(1節下)甚麼呢?
  「這些事之後」是創世記經常出見的連接句,目的是要將敍事文各段落彼此的關係連接在一起。由於這處經文沒有明確指出上文的那些事情,故此我們只能籠統地說它包含著第二十二章之前所發生的事。從這句短語可見,亞伯拉罕這時候的屬靈光景已經足以應付這一類的重大試驗。
  「神要試驗亞伯拉罕」是「總括性用語」,指出了記述緊隨著之敍事文的目的。神要試驗亞伯拉罕甚麼呢?相信是要試驗他的順服,要看他是否愛以撒過於愛神。經文三次強調以撒是他「獨生的兒子」(2、12、16節),提醒他這次奉獻的難度;又從後來神的使者宣告說:「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18節),可見「順服神」顯然是這試驗的目的。另外,這事件亦包括對亞伯拉罕信心的考驗,看他對神一直以來給他的應許──「你的後裔必眾多」──是否堅信不移。
  *例證2:神吩咐亞伯拉罕將以撒獻上,是否過於殘忍?
  要求將兒子獻上為祭確實是十分殘忍的事。但前一個問題必須從兩個層面來看。
  先從結果來看,神最終並沒有要以撒死,故此那「殘忍」的情況並沒有出現。在這次試驗中,神所要的其實不是以撒,乃是亞伯拉罕。最後峰迴路轉,神將以撒歸還給亞伯拉罕。因此,並不算是殘忍。但從整個過程來看,亞伯拉罕是有血有肉、有親情的人,要自己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這個意念在那三天內不斷盤旋在腦海中,那是無情的煎熬。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神吩咐亞伯拉罕做的事是十分殘忍的。
三. 求證的問題
  「求證的問題」之目的,是從兩個或以上的結論中探討何者比較合理。它基本上要尋求以下問題的回答──「這兩個看法中,哪一個比較合理?」或「有甚麼經文的佐證支持這樣的結論?」。
  *例證:亞伯拉罕顯然知道此行是要將以撒獻上,但卻對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裏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5節)這樣說是否有說謊之嫌?
  這句話可有下列不同的結論:
  1. 亞伯拉罕具有充足的信心,相信他與兒子必定能回來。
  2. 在緊急的情況下,亞伯拉罕只是找些話來搪塞過去,他自己並不知道在說些甚麼。
  3. 這是一項連他自己也無法完全體會的預言。
  從亞伯拉罕後來對以撒說「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8節),足以證明他對神具備充足的信心,故此他對僕人說了那句話。他不願意帶僕人同往,也許是因為僕人不一定能認同這次行動,他們同行反而會使情況變得複雜。如此看來,第1個結論比較合理。

 

  Copyright © 2011 Sacred Logos Resource Center. 聖言資源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