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传奇怎么玩道士:剽窃之争提出规范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6:28:22
剽窃之争提出规范问题(2011-03-06 21:22:03)[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剽窃之争提出规范问题

                                        狗毛虫      2011228日星期一

近来关于抄袭、剽窃之争以名人方舟子微博对战而引人注目,我以科普的角度也来说几句,因为这个问题深的可以写成论文,科普主要针对大众读者,其目的、要求跟写科学论文是不同的。

科普文章的目的是宣传科学观念,其中表达多是别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比较成熟统一的科学观念,除非必要,一般不再用严格标注。方法多用人文语言描述说明,用作者理解的文字表达,其中多用母语。

科研论文的资料引用比较严格,有专门规范,表达方法可用专门科研语言描述。凡科研工作者理应经过科研方法训练,因而对普通读者来谈是徒劳的。没有科研价值的问题最好不要以科学名义来谈,因为搞科研是要动脑筋耗精力的。

关于科学问题的讨论是分层次的,这不仅是读者的信仰、理解能力分层次,即使是科研工作者也分专业层次。“什么叫科学?”即使是专门研究科学哲学的也没有取得统一,分狭义的广义的。那么普及大众到那种前沿的深度,不是浪费精神吗?所以对于那些无聊的问题,我以为藐视它更为理性。“共同体对应原则”,“理论不可通约性问题”正是历史学派科学哲学家、美国的库恩教授提出来的解决方法,这个需要在专业杂志论坛上讨论,报纸、博客均非正式擂台。

科普作品有规范吗?只要你表达得清楚,能说明问题,达到宣传的目的,形式不拘。文章的观点肯定是别人的了,文章的结构如:虎头、猪肚、豹尾,夹叙夹议、比喻手法、逻辑推理……在其它文学作品里也可见到,不算抄袭或剽窃,作文如棋局局新。

“撰写科普文章,一般可以分为创作、翻译、编译几种方式”,这是比较规则的划界,但不够充分。除非是为了标准著作权,创作:完全是自己的。翻译:拿外文作品译成中文。编译:拿多种外文作品翻译后再编辑;实际上存在数种方式同时使用的情况;还有全部使用别人的翻译,作者再行理解消化创作的;还要注意到学习写作的历史过程,开始总有些模仿性质,逐步才走向成熟的。

科普作品对资料的采用引证是比较宽松的,这更有利于人文方式的表达和科学观念的普及。如果做到信口掂来,“一钱不值”,家喻户晓,那才是真正的普及了呢!重要的是:不管你怎么整,科学结论你不可改变,你的科普作品讲的这个观点在教科书上也有,你是不是剽窃教科书的啊?那个搞发明的祖师爷科学家还没有争发明权呢?你们就争起翻译权、科普著作权来了?这还是科普的目标吗?这是异化成经济目标或名利目标了。

 

 

以下是本文参考资料:

评““打假”名人方舟子被曝剽窃他人著作”

方舟子   2011年02月25日 15:25 个人日记


  按:《深圳商报》记者郑健阳装聋作哑,号称关注我的微博,却不知“葛莘博士为何会远在美国而特意关心方舟子的文章”,不知所谓葛莘就是写了上百万文字诽谤我、支持肖传国的“方学家”亦明?不知道我对其指控我抄袭一事已在微博和博客上回应过几次了?不就是利用许多人看不懂英文原文,并故意混淆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的区别误导读者吗?这种人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回应,但是正因为老有这种记者想炒作此事,逼得我不得不多说几句。亦明已多年来已用类似方法“证明”我许多篇文章都是“抄”的,并试图“证明”我所有的文章都是“抄”的。你继续报。


  “打假”名人方舟子被曝剽窃他人著作

  2011年02月25日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记者 郑健阳

  近日,北京一自称“以科学和事实打方舟子的假”的网友“打假巡抚”在新浪微博曝光方舟子抄袭剽窃他人著作。昨日,“打假巡抚”再次于微博曝光:光明网正式发表方舟子抄袭的事情。此事立即在微博上炸开了锅,短短几个小时,该条微博被转发226次,评论上百条。

  根据“打假巡抚”提供的网页链接,记者打开光明网,该报道于2011年1月26日发表,以《创作、翻译、编译、还是抄袭?——评方舟子的〈“智商”的误区〉》为题,原稿刊登来自美国的华人学者葛莘博士来稿。该报道主要讨论方舟子发表于2002年第4期《牛顿-科学杂志》上的《“智商”的误区》一文。

  葛莘博士于几年前阅读这篇文章时,即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近日“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葛莘博士提到,原来这篇文章基本上是根据两本英文书翻译而成。这两本书一本是已故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史学者古尔德写的《误测人类》,另一本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数学教授道尼写的《对,我们没有中子》,这两本书各有一章专门讲述“智商”的发展史。古尔德的书属于学术著术,篇幅比较大,叙述详细,论证严密,引用文字也比较多。而道尼的书,则属于反“伪科学”的科普书,文字浅显,篇幅也比较简短。

  “而方舟子的《“智商”的误区》,实际上就是以道尼的文章为骨架,然后根据古尔德的文章来充实内容写成的。”葛莘博士对三者的文章进行详细比较,总结出三者的结构、观点、文字都很相似或相同,甚至就连出现的错误都相同。这问题的性质是创作、翻译、编译还是抄袭呢?葛莘博士说,撰写科普文章,一般可以分为创作、翻译、编译几种方式,方舟子根本就不“具有必要的学科知识”,他也根本就没有“阅读原始论文”,方舟子的这篇文章,即使不是照译别人的文章,也不能算是创作。方舟子在文章中没有透露原作者的半点信息,并且把这篇文章当作了自己的作品一再发表,所以方舟子的这篇作品不是合法的翻译作品。葛莘博士总结道,方舟子的《“智商”的误区》是一篇跨国界、跨语言、侵犯他人版权的全面抄袭之作。

  此外,“打假巡抚”还在微博上发布方舟子一系列涉嫌抄袭造假案例汇总。“打假巡抚”的微博引起众网友的围观。大多网友惊讶于以打假著称的方舟子居然也被曝抄袭作假,有网友表示“极其震惊”。

  有网友认为,方舟子是一位“伪道德高佬”,“打假也终于轮到方舟子”,以“科学和事实打方舟子的假”。有网友认为,方舟子应该在其自身专业领域内发挥一些科普努力,而不应以科普的名义勉为其难广泛涉猎。有网友评论说:“方舟子有些不懂的东西,他也打,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比如打中医,这是一个十分愚昧的人做的事儿;比如打宗教,这更愚昧,你讲科学,人家是宗教,宗教跟科学本身就两码事儿。”

  不过,对于方舟子涉嫌抄袭作假的披露,也有部分网友对此表示质疑。有网友提出,如何界定抄袭以及谁来界定抄袭都是值得认真讨论的话题。有网友质疑,葛莘博士为何会远在美国而特意关心方舟子的文章,这其中或许有内情。

  记者浏览网友的评论,大多网友还是希望能够尽快查出真相,并期待方舟子能对此作出回应。直至昨晚记者截稿时,方舟子仍未在其微博上对此事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