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阀txt全集下载:银行卡“换芯”进行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0:32:34
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银行卡芯片迁移工作,“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以促进中国银行卡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意见》的发布,中国银行卡开始芯片大迁移,银行卡的前世今生引发国人空前关注

  银行卡的中国故事

  时间定格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为什么我的信用卡取不了钱?”一位前来中国旅游的美国人手举一张卡片,向中国银行分管国际业务工作的负责人询问。与他同行的一行外国游客十分焦急,因为他们带着一张信用卡只身来到中国,到中国后才发现这里的饭店、商店都没法用,甚至中行也不能使用信用卡,身无分文的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是在这位中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此事发生几个月之后,中行决定先引入外国的信用卡。1979年,中行广东分行首先同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开始代理东美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从此进入了中国。不久,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中行分行先后同香港东亚银行、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以及美国运通公司等发卡机构,签订了兑付信用卡协议书。

  1986年6月,中行北京分行发行了长城信用卡,后经总行命名后,长城信用卡作为统一名称,在各地分支机构推广。这张卡不仅是中行历史上第一张信用卡,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银行卡。中行第一张信用卡也赠送给了中国银行卡诞生的支持者———时任央行行长的陈慕华。

  30多年转瞬而逝,如今,中国的银行卡发展已经升级为“产业”。截至2010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已经达到24.2亿张,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21.9亿张,贷记卡发卡量为2.3亿张。与此同时,全国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33.76亿户,其中,个人银行结算账户33.5亿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487万户。

  这是一个庞大的银行卡市场。

  银行卡的中国发展

  银行卡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自动出纳机卡等。银行卡具有支付功能,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又被称为“塑料货币”。

  一张小小的塑料卡片,催生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如今,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更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在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不断寻求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前提下,银行卡作为经济金融交易的一种媒介,其功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不断优化增加。

  如今,信用卡的发展和完善程度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市场的整合作用推动下,不仅诞生了花旗这样的业界航母,而且催生了几家世界级大银行卡组织。目前,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发卡机构有5家:VISA、MasterCard、JCB、

  AmericanExpress和DinersClub。除JCB诞生于日本外,其余4家皆来自美国。这些国际银行卡组织各雄踞一方,大力进军国际银行卡市场,以其资金、技术、服务的优势,逐渐渗透占领世界银行卡市场。

  改革开放后,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中国银行卡产业萌芽起步。从代理信用卡业务,到多家银行发行自主品牌银行卡,中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20世纪90年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发行准贷记卡产品所积累的经验,把银行卡应用于储蓄领域,由此产生了电子储蓄存折———借记卡。随后,各大商业银行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借记卡的异地联网,大大促进了借记卡的交易量,使得借记卡在居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支付作用日益突出。

  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全面实现联网通用目标,中国银行卡产业迎来大发展时期。

  中国银行卡业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产业化发展基本格局的雏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银行卡为载体的支付网络和支付产业链,初步构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信用卡信用功能逐渐发挥,持续推动居民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在金融服务业发展受挫的不利环境中,中国银行卡发卡量依旧持续增加,信用卡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内银行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龙头的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机制逐步完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境外金融机构获准在中国市场发行银行卡产品,东亚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境外金融机构先后发行了各自的人民币借记卡产品。

  如今,中国银行卡产业规模高速增长、专业化服务特征呈现、定价体系趋于合理、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健全,正向着专业化、智能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银行卡为啥要换“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未来银行卡将由目前的磁条卡转为IC卡。那么,什么是磁条卡,什么是IC卡,银行卡为什么要换成IC卡呢。

  磁条卡一般作为识别卡用,可以写入、储存、改写信息内容。而金融IC卡又称为芯片银行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

  磁条卡比IC卡早出生了很久,国际上最早的银行卡以及我国目前的银行卡都是磁条卡。

  随着磁条卡在各个领域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发展,其信息存储量小、磁条易读出和伪造、保密性差等缺点开始暴露出来,尤其是保密性差易伪造的问题,使得犯罪分子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知识和技巧,只需要买一套几百元的设备就可以完成盗取卡内信息的目的。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银行卡早就由磁条卡升级成智能IC卡了。早在2003年,EU-ROPAY、VISA和MASTERCARD三个国际银行卡组织就设计出了EMV标准IC卡,用以替换容易被复制的磁条卡。同时,三大组织规定,如果欧洲在2005年,亚太区在2006年,全球在2008年前,ATM仍没有应用EMV认证的智能卡技术,那么该交易相关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将自行承担客户遭受欺诈的责任。

  也就是说按照国际惯例,如果银行发行的是磁条卡,那么一旦客户银行卡被盗发生损失,银行需要承担全部的责任。然而这一惯例目前在内地银行还未实施。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银行卡使用的频度和广度不断增强和扩大,各类银行卡犯罪案件也层出不穷。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银行卡犯罪立案10762起,同比增长88.2%,涉案金额5亿元,同比增长117.4%。2010年1至10月,银行卡犯罪案件2万多起,涉案金额90余亿元,立案及金额均呈大幅上升趋势。

  而金融IC卡的推进将有效降低卡片欺诈风险,以安全的芯片卡取代磁条卡,可有效防范诸如制作和使用假信用卡、信用卡欺诈、跨国金融诈骗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的金融犯罪。

  国际经验也表明,通过推动金融IC卡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客户信息被复制的风险,例如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实施IC卡迁移后,其伪卡欺诈率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推进金融IC卡应用意义深远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上金融IC卡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与金融创新要求,使用功能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个人金融、社会管理等领域加速深化和融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境内从上世纪末开始,在公共服务的小额支付领域尝试运用金融IC卡,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IC卡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金融IC卡的普及应用。公共服务领域由于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国计民生,因而也再一次成为金融IC卡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当前,我国正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如何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对安全支付的客观需求,发挥金融支付工具的特殊作用,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迫切需求,为社会提供安全、快捷和方便的金融支付服务,是摆在金融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中国市场上充斥着非金融机构发行的支付卡,以及具有商业管理功能、政府管理功能的支付卡。由于发卡主体多样、技术标准不一、不能全国联网统一清算、账户资金管理不规范,“一事一卡,一人多卡”的现象非常普遍,持卡人携带和使用不便,卡内沉淀资金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2010年11月2日,人民银行通过调研形成的专题报告《大力推广安全标准的金融IC卡,为社会提供便捷的公共金融服务》指出:以金融IC卡为主导,实现跨行业、多领域的支付和管理,逐步减少、替代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卡,实现一卡通用(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支付)、一卡多用(多个行业共用一张卡),是统一规范支付市场、强化行业管理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民生能力的必要抓手。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的制定和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国银行卡风险防控能力,推动银行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作为政府服务社会“一卡多用”的媒介,有效促进城市信息化与金融信息化结合,提升各类交易与管理数据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国家重要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换“芯”成本大讨论

  芯片卡取代磁条卡将会带来卡片升级和自助终端设备改造等成本,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由此引起了舆论关注。与银行卡升级同步的自助设备改造是否会给银行及用户带来不便,并产生巨大的机器改造成本呢?就这一热点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便民金融服务和电子支付服务运营商拉卡拉相关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拉卡拉便利支付终端已经全面支持和兼容IC卡,“芯片转移”对拉卡拉设备的影响较小。另外,通过整个银行卡产业的全面升级,对拉卡拉的便民金融服务会带来更多机遇,推进金融IC卡有利于增强银行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能力,实现“一卡多用”,便民惠民,这正与拉卡拉推行的“便利支付,便利生活”不谋而合。拉卡拉将通过不断探索满足金融业改革创新、社会服务应用新模式带来的发展需要,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方便用户使用。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目前拉卡拉已经全面支持并兼容IC卡,并对各方面做好了准备工作,对于银行而言,拉卡拉会全力配合做好升级工作;对于用户而言,金融IC卡已经形成统一的规范、接口标准、使用方式等,这些都方便了持卡人的认知和使用,所以对用户不会带来不便。

  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芯片卡的改造成本固然是各家银行无法回避的问题。单就卡片本身成本来看,目前一张芯片卡成本是磁条卡的十几倍,再加上发卡系统和收单网络的相应改造费用,整个迁移工作耗费巨大,但比起芯片卡所带来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这样的投入仍是值得的。更何况芯片卡还具备整合多种行业应用的强大功能,未来的前景不可估量,诸如城市交通、铁路、社保、电信等行业的应用,都可以在金融IC卡芯片上得以实现。当然要在这些已有各自的行业标准,同时也发行了各自的IC卡的行业推行金融

  IC卡,其困难程度之大可想而知。这位负责人表示,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进和各家银行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金融IC卡一定能集合各个行业的多种应用,这不但会大大节省社会成本,其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和价值将相当可观。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也指出,推动IC卡迁移必然会带来迁移成本,但对成本计量需要综合考虑:

  一是全面推进金融IC卡可有效降低伪卡欺诈损失和维稳成本,增加金融服务附加值。使用IC卡是技术引领业务发展的又一典型案例,是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二是IT行业遵循摩尔定律。生产、采购规模扩大将带动产品价格下降。磁条卡批量采购价从2000年月5元/张下降到2011年的1元/张,价格下降了80%。POS机批量采购价从1995年每台1万多元下降到2011年的每台1500元,价格下降85%以上。对生产企业来说,庞大的IC卡需求,将是促进其发展的契机和良机。三是成本高低是相对于应用价值而言的。金融IC卡的高安全性和多应用加载能力,能为持卡人带来更多的应用附加值,使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安全。

  总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持续向好,业绩不断提高。IC卡迁移实际上是一个渐进过程,在若干年中分摊成本是完全可行的。

  商业银行发力芯片卡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时间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应在今年6月底前开始发行金融IC卡,其他商业银行开始发行金融IC卡的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而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在认真落实央行“意见”精神,发力芯片卡。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继续积极推动芯片卡的推广应用,芯片卡业务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截至3月末,已累计发行各类芯片银行卡超过1100万张。其中芯片信用卡发卡量为890多万张,较年初新增近100万张;芯片借记卡发卡量达230多万张,较年初新增近50万张,发卡规模和发展速度均稳居国内同业首位。在发卡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工商银行还下大力气解决制约芯片卡发展的受理环境问题,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对柜面和自助机具受理芯片卡的技术改造。

  农业银行同样有亮点,金穗C卡的业务模式突破了银行与合作伙伴发行单一服务功能联名卡的局限性,为银行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去年9月,在2010中国国际金融展上,农行与大唐电信合作的金穗C卡增值业务解决方案荣获2010金融展“优秀解决方案奖”。据悉,金穗C卡是国内银行界第一次基于IC卡芯片技术,进行PBOC2.0技术标准与银行卡增值业务相结合的实践,在目前我国银行卡产业面临整体升级换代的时代大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银行和中国电信携手推出的天翼长城卡,则是国内第一张包含3G通讯和银联标准的金融手机支付卡。这张卡在电信手机UIM卡中,加载了符合我国金融行业芯片卡通用标准的“电子钱包”账户,是银行卡金融支付领域与移动通讯领域相结合的创新产品。客户拥有这样一张手机支付卡,就相当于在自己的手机终端上建起一个移动通讯与电子钱包交易的综合平台,可以使用手机终端随时随地享用充值缴费、消费支付、3G通讯等便捷服务。

  建设银行早在2008年就在湖南长沙、浙江宁波等地试点发行符合PBOC2.0标准的芯片卡,为大面积推广芯片卡发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0年,建行启动了全行性金融IC卡改造工作,对金融IC卡发卡系统、受理管道、联网通用等方面实施改造,为金融IC卡的全面上线做好准备。据记者了解,为了保证磁条卡向IC卡的稳步过渡,建行在金融IC卡的发行方面将采取先试点后全面推广的策略。同时,建行还将积极参与社保等行业卡的发行工作。

  上海力促银行卡产业可持续发展

  有研究表明,银行卡支付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GDP增长约0.5个百分点。中国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信用卡交易量达5.1万亿元,其中消费金额2.7万亿元。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也充分说明银行卡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上海银行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联网通用不断深化,应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银行卡成为社会大众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截至去年3月,上海33家内外资发卡机构累计发卡超过1亿张。

  今年4月18日,上海市银行业2011年科技工作会议暨金融IC卡推进工作会议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凌涛要求上海市银行业深刻认识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凌涛指出,上海市银行业要坚决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要求,加强领导,协调配合,优先改造受理环境,积极推进卡片发行,切实保障联网通用,大力拓展行业合作,确保上海市金融IC卡应用推广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人民银行总行科技司李晓枫巡视员表示,上海市银行卡工作基础比较扎实,金融IC卡应用的市场环境好,容量也比较大,上海市银行业要积极争取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坚持统一支付标准,着力探索合理的商业模式,努力在金融IC卡应用结合和业务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李晓枫还强调,在沪的多家商业银行总行数据中心、银行卡中心和人民银行在沪机构数据中心,要加强与上海总部的沟通和交流,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此次会议还下发了《上海市金融

  IC卡应用工作指导意见(讨论稿)》,对IC卡推广分阶段目标进行明确,争取有突破性进展,促进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银行卡产业发展,正在“十二五”描绘的蓝图中更好、更快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