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保姆中文版全集话:中华宰相第一村+相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48:29
 

中国“宰相村”


      中国“宰相村”即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距县城25公里。它以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观,于1995年农历三月三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非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闻喜裴氏家族自秦汉,历魏晋,至隋唐而极盛,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裴氏家族中在学术领域有成就者,亦宛若群星,值得推崇。如西晋裴秀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地图学家,与欧洲学者托勒密被誉为古代世界地图发展史上东西方相辉映的两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制图六体”,即分率(比例),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形),方邪(角度),迂直(曲直),为后世地图绘制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在世界地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裴秀之子裴顾,是西晋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当时崇尚“庄老”、高谈“玄理”的情势下,独树一帜,提出“无不能生有”,“有”是万物存在变化之基础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南朝宋史学家裴松子为《三国志》作注,其子裴驷、曾孙裴子野分别著有《史记集解》、《宋略》等不朽之作,被称为“史学三裴”。隋代裴矩所著《西域图记》,详细记述了西域14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及民风,对研究我国隋唐时期西北社会状况有重要价值。隋代的裴世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率隋朝政府使团出访日本的人,为发展中日邦交做过重要贡献。还有东晋小说家裴启、北魏文学家裴伯民、东魏诗人裴让云、唐代史学家裴光庭等等。
  
  现在的裴柏村,裴氏家族的建筑、碑刻、墓葬等历史遗迹很多。裴氏祠堂又称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国公。现晋公祠正在重建中。
  
  裴氏碑廊,七十年代重建,保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和书法艺术上均有很高价值。其中的《裴鸿碑》,魏隶合一,书法稳健,镌刻于北周武帝大和三年( 568),是裴氏现存最早的碑刻。《裴镜民碑》,由唐初史学家李白药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写,楷体,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书写,行书,用笔豪放,字体俊美。《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咸丰年间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此碑记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的功绩,共刻四石,并排耸立,气势磅礴,文、书、刻俱佳,被称为“三绝碑”。此外还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裴氏谱序碑17通,为氏族遗物之精华。这些碑刻是研究裴氏家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中华宰相第一村(转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毛泽东赞誉的裴氏家族-----宰相世家

   山西南部,古称河东,这里有一个家族不仅千年显赫,名扬四海,而且受到过人民领袖毛泽东的赞誉,这就是裴氏家族。­

    1953年,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到武侯祠游览,走进这座巍巍祠庙,毛泽东看见了蜀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的撰写者是唐朝名相裴度,顿时心生感慨,回头找见参加会议的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问他,你知道中国历史上那个县出宰相最多?陶鲁笳正在沉思,毛泽东又问,你在山西当“父母官”,可知道裴度是谁?没等陶鲁笳回答,毛泽东微笑着告诉他: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的闻县。裴度是唐朝的宰相,也是闻人。裴氏家族千年荣显,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

    裴氏家族自秦汉魏晋兴起,历六朝荣盛,在隋唐红盛至极,五代以后虽不及先前,但余芳犹存,一直延续到了宋代。在上下千余年间,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名卿贤相,相继辉耀,彪炳史册,茂郁林立。书中记载,在中国历史上,裴家先后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14位中书伺郎,55位尚书,44位伺郎,11位常侍,25位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11位刺史,77位太守,21位驸马,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68位进士(其中状元及第5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人文之乡,如浙江绍兴是幕府之乡;四川眉山是才子之乡;山东曲阜是儒圣之乡;山西运城是武圣之乡;湖北英山是将军之乡;而山西闻,是闻名海内外的宰相之乡。

    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裴氏家族,是名副其实的豪门贵族。历史名谣中有:“山东出将,山西出相”的说法。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现在的闻喜裴氏故里,投资2.5亿元,正全力打造裴氏文化园,已开发完一期工程,路过大运高速公路晋南闻喜界内,就能一睹裴氏文化遗风,裴柏村地处峨嵋岭之阳,凤凰垣之阴,以其柏林茂盛,而著称,人称“九凤朝阳”。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裴晋公----裴度的诞辰日,已恢复举办了十六届中华宰相村裴晋公庙会,届时,来自海内外、全国各地的裴氏后裔朝拜先祖,感激皇恩。“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之裴氏家风特征,正成为“耕读传家”的代代延续......

 

 

         探访中华宰相第一村(转贴)

    周末不适宜远游,但又实在不愿意辜负了这大好的春日,于是带孩子们一起去了远近闻名的中华第一宰相村。作为故乡极具文化底蕴的裴氏家族,深厚的历史背景是一代又一代人们引以为傲的,当然能让孩子们从中受益这是我内心潜在的想法。

    宰相村地处山西运城市闻喜县城东25公里处的礼元镇,一个叫裴柏的小村子,村子不大名气却不小。据史料记载,自后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梁、宋近两千年的时间,裴柏村就先后出过59个宰相和59个大将军,要称其为华夏第一村一点也不为过。

    从运城出发,路况非常好,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裴柏村。景区就在国道路边,就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也无需问询就可以看得到,我们去的时候一辆晋A的车就停在广场上,那么早就到了应该是顺路来看看的吧。

    映入眼帘的几个大字吸引了眼球:天下无二裴——这话不是裴氏家人的自夸,而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裴柏村作为裴姓的发源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这个小小的村落诞生了无数神奇!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走出了裴秀、裴寂、裴炎、裴度为代表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这么多的显赫名爵均出自这里,有人说得益于风水,不错,裴柏村历来就被土岭包围,四周满是苍翠的柏树,无疑是一处风水宝地。

    但是一个家族,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长盛不衰,无疑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了三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除了封建制度下的联姻、世袭制度以外,家风更是不可小觑的因素。裴氏家族在各个朝代建立了与各王朝帝王之间的血缘裙带关系,从而形成世袭。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兴盛荣昌达两千年之久的裴家来说,只靠联姻世袭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一点是自强。“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能进入宗祠。可见裴家对后代的要求之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

    裴氏宗族如此声名显赫,但宗祠依然简朴低调。踏着门前的通天梯拾级而上,心中的肃穆敬意油然而生。推开朱漆的大门,院落内静悄悄的,迎面是照壁上阴刻的几位裴氏先祖像,平静而又典雅,才让人隐约感到了这里确曾有过的辉煌。院子的东西两侧各是一个陈列馆,裴氏家族名人众多,仅正史立传与载列者,就有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因而几间陈列馆里也只能攫取灿烂星河中的几十颗而已。“将相接武,公侯一门”——有“儒林丈人”裴秀、“玉人”裴楷、“言谈之林薮”裴頠、“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三河领袖”裴骏、“独立使君”裴侠、“直臣”裴矩、“儒将之雄”裴行俭、“四大尚书”裴伷先、裴敦复、裴漼、裴宽、“力赞中兴”裴冕、“社稷良臣、股肱贤相”裴度??????这一个个名字光耀史册。尤其是一代贤相裴度,更是世代传颂,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与唐初的名相魏征等人相提并论。诗文大家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撰写诗文颂扬他的功德。他的一些事迹,甚至被编成传奇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看完这一些,管理员又带我们走到了西南角的一个小门前,因为是大清早,门尚未开启,孩子们对这样圆形的拱门充满了好奇。推开门是一个小院,通过右手边的回廊可以看见一个碑廊,上书:裴晋公祠,原来这里是裴氏祠堂的旧址,如今这里保存的是更有价值的稀世珍品——碑刻。正面的一通叫《裴鸿碑》,刻于北周天和三年,至今已有1420余年的历史。碑文上半部由于风化剥蚀,字迹几乎已成麻点,好在下半部多年埋在土中,字迹清晰可见。这是馆中现存最早最珍贵的碑刻。此碑的价值在于其书法,刚劲有力的魏书令每一个真正的书法爱好者趋之若鹜,因而,这也是一通在全国书法界大名鼎鼎的碑刻。最尊贵的是《裴光庭神道碑》,碑身为方形,额已失,是文学家、一代名相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亲为书写的御碑,共64字,行书,字体俊美,用笔豪放,充分展现了一代风流皇帝的才学。最有影响名声最大的该是祠堂右方的《平淮西碑》,此碑所以名气大,一是由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撰文,二是由于政治斗争给此碑带来的一波三折,从此碑的故事中,也可看出裴家先祖的荣衰。咸丰年间重修此碑时,光禄大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祁隽藻祁隽藻用了碑石中少见的大楷,集颜、欧、柳、赵为一体,字大如拳,运笔流畅,气势磅礴,苍劲有力。许多方家看后,认为此碑史、文、书、刻俱为世罕见,故此碑又称“四绝碑”。单这三通碑,已足以让现在简陋的裴晋公祠熠熠生辉。 
    我给孩子们讲了这些碑刻的故事,从她们眼里透露出来的崇敬是自然而然的,临走的时候,我回头再看,两个孩子对着碑刻毕恭毕敬的行了礼,我想此行的目的达到了。让她们真切地感受这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感受这蕴育了无数个英才的这片土地,感受眼前这座近乎简陋的祠堂——无需多言,裴氏家族本身就是一个神话!而裴氏家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严格苛刻的家风更值得后人称道,孜孜不倦的去追求!


“中华宰相村”:崇文重教“活教材”
 新华网太原11月28日电(记者王学涛 王菲菲)在裴柏村走上一遭,就会发现一个独特现象——很多临街的大门两旁插着竹竿,枝丫上挂着枣、核桃、花生等,门楼的牌匾上写着“祖国栋梁、中华英才”等字样。当地百姓称之为“挂旗”,表达了人们望子成龙的愿望。

    “这是5年前我大孙子满月时,他姥姥家送来的,希望他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只要门楼不拆,就一直在门旁插着。”今年47岁的董保莲说不清“挂旗”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裴柏村位于中国北方山西闻喜县,村口醒目的“天下无二裴”字样和晋国公裴度的雕像,提醒人们这里就是有名的“中华宰相村”。

    裴氏家族源于周秦,盛于隋唐,延续至今2000余年,名人辈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

    裴氏家族的先辈们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例如唐代四朝宰相裴度、“中国制图学之父”裴秀、中国第一个出访日本的外交大臣裴世清、隋朝《开皇律》的制定者裴政、威名远震的射虎将军裴旻等。

    在村口驻足远眺,裴柏村静静地立在涑水河畔峨眉岭下,东依凤凰垣为阴,西靠峨眉岭为阳,而西侧的九座山峰正好环绕成“九凤朝阳”之势,被人们认为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然而,裴氏后裔、中国易经协会会长裴翁说,他除了认为裴柏村风水好外,更加肯定裴氏家族文化的重要性。

    “裴氏有学习圣人,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一个口号和文化。”作为裴氏文化第33代传人,裴翁说,裴氏家族特别注重“修五德练五能”,其中“五德”就是量(度量)、孝、忠、勇、勤;而“五能”包括专、恒、熟、敏、尖。

    “这是家族内部传承的文化,从我刚出生起,爸爸和爷爷就教我五德。他们认为只要不断学习和模仿,养成习惯了,就会变得有德有能。”裴翁说,他也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子孙。

    人们纷纷以裴氏先祖为榜样,崇文重教,培养人才。裴柏村口就是当地的小学,崭新的校舍是3年前投资120万元建造的,其中裴柏村村民自愿捐助了近14万元。近年来,闻喜县还专门以裴氏文化为内容编制了贯穿整个小学的乡土教材——《裴氏人物》、《裴氏故事》和《裴氏诗文》。

    “我们出这样一套教材,希望孩子们能从身边找到学习的榜样,并且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裴柏村小学校长续延成说,村里非常重视教育,每年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500元,街坊邻居们还会拿着礼物去祝贺。

    “我儿子是恢复高考后村里裴家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现在在上海工作。一个星期给我打一次电话,定期还会寄钱,非常懂事孝顺。”63岁的裴学俭激动地说,儿子考上大学那年村里放映了一场电影,还专门开了欢送会。

    “虽然没有像晋商那样留下物质遗产,但裴家留下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裴翁说,自己作为裴氏文化的传承人,近年来在授课时不断把它说给自己的学生听,希望中国有更多人才能吸取其精华为自己所用,同时,也是把家族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