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模如何减肥:改革教师培养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09:50
#朱永新教育建议(选自《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30)改革教师培养模式素质教育讲了许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真正地实施?除了政府职能的错位、考试与评价机制的偏差以及社会的推波助澜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支能够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在农村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以后,农村教师的素质问题,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说一千道一万,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教师的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然会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渊博的知识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懂得面对全体学生,研究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情况,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因而他们的教育也必然是素质教育。反之,低水平的教师队伍,必然不了解教育的真谛,不会自觉地学习与进修,不会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工作;他们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追求分数,甚至可以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天天给学生讲解大量例题,布置大量作业,举行各种考试,他们的教育也必然是违背素质教育宗旨的应试教育。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我认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键是改变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强化教师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随着师范院校规模的扩大以及综合化的趋势,教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弱化。因此我们对于改革教师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推进高师3+1模式,探索4+1模式。    所谓3+1模式是指在高师本科学制4年不变的条件下,学生在前3个学年系统地学习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利用最后一个学年集中学习教育学科类课程,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由于我国高师的教育类课程逐一分散在好几个学期开设,战线拉得很长,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习得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容易遗忘,且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学生往往重专业理论、轻教育理论,故远远没有达到开设此类课程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了学生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师范生质量。而将教育类课程集中在最后一年进行开设,由于课程之间衔接紧密,渗透性强,体系清晰,能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意识到教育类课程的重要性,意识到教育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能力,促使其进一步增强未来教师的角色意识,同时也能改变目前四年级师范生比较松散的学习状况。     4+1师范教育模式意味着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将在专业教育方面并轨,而在职业教育方面分离。教育类课程和从教技能训练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将由专门的机构对新师资进行职前培训,学生需同时获得本科专业文凭和师资培训证书后方能取得教师资格。该机构应同时负责新教师的继续教育,并以此作为其晋升教师职称的条件。4+1模式适合于培养高中段教师。    (2)改革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我国现今高师院校开设的教育类课程通常只包括公共心理学、教育学、分科教学法和教育实习等科目,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存在诸多问题:①在课程安排上,教育类课程没有被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课程门类单一(教育类课程俗称“老三篇”),教育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少,课时少(约占总课时的5%-6%),课时比例严重失调;②在教材方面,基本理论框架无重大突破,教材的教学法功能不足;③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师范教育实际、基础教育实际);④反映时代特色不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总结不够;对当代国际可供借鉴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研究总结不够;⑤对内容体系与相关学科的交叉、重复、渗透缺乏整体研究与协调,致使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受到影响。    为了使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改革适应21世纪师范人才培养的需要,课题组认为应该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全面改善,新的课程体系应包括4个方面内容:    ①教育基础类课程。将原来的公共教育学、心理学改成教育基础、教与学的心理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三门课程。    ②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包括教师口语训练、书写规范与技能训练、学科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    ③教育类讲座(选修)课程。包括班级管理、学生评价、心理辅导等若干课程。    ④教育实践类课程。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来自教育第一线的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班主任的报告等。这一课程设计注重了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    (3)改革高师教育类课程教学方法我国教育类课程的教育方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显得过于死板,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理论说教为主,学生在进入教育实习前,基本没有进入教育教学情景,这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情景中很难自觉地用理论来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鉴于此,高师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见习、教材与基础教育改革以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辩论,举办读书报告会,进行课堂模拟教学和教学评价;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实地观摩教学,播放优秀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录象,从理论的角度对教学实录中所体现出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进行分析评判,并编写规范教案,促使学生尽快将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外请优秀中学校长、教师和班主任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转变教育类课程教师的角色,要求教师进入中学第一线,了解中学生和中学教学的过程和内容,并调查中学教学和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科研,这使教师能极为紧密地联系中学实际对师范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沟通师范生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加深师范生对中小学的感性认识。    (4)加强高师教育实习工作目前师范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师范教育实习指导目标不明确,评价不规范;实习指导教师的资格认定缺少硬性标准和规定;实习指导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实习指导过程的形式化倾向较为严重;师范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存在着单一化的倾向。因此我们建议要加强实习指导的工作,选派优秀的指导教师,制订合理的实习计划,充分发挥实习学校优秀教师的作用。    (5)建议以教育论文作为师范生的学士论文以教育论文作为师范生的学士论文是强化师范教育师范性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师范生进行教育调研,撰写教育论文,可以大大强化师范生今后从师的意识,促使师范生在实践中主动为今后做教师作准备。    78, 改革和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在我国确立,是教育变革的结果。近几年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内部仍存在着目标偏离、机构单一、师资质量不高、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手段落后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提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建立和完善中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两部法律只是笼统地从总体上对教师继续教育作了规定,只是初步改变了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无法可依的状况,对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些具体问题则缺乏明确的规定,因而国家要尽快制定可操作性的教师培训法规,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培训机构的设立、考核的办法、培训证的认定、不同的教师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什么样的培训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表述。只有逐步完善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体系,才能真正将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教师培训具有强制性、严肃性、稳定性和实效性。    (2)建立中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资资格认定制度。在教师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认定上,我国应加快步伐,借鉴《教师法》中教师的资格和任用制度的规定,并广泛吸收国外的经验,在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资应达到的水平、教学实践的能力和资格证书的有效时效等方面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力争在3-5年内建立比较完备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资资格认定制度。    (3)建立中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在知识日趋综合化的今天,教师不仅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广博的相关知识,无疑,名牌大学、综合性大学在这方面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另外,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也可以办到着名的中小学。一些着名的中小学实际上就是当地的文化教育中心,它们拥有大批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名师和较强的学科基地,从而由这些中小学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针对性强,容易取得实效。此外,只要条件许可,也可组建专门的教师研修中心,由中心根据教学中的专题,聘请一流大师与教师对话,通过与大师的交流,唤起教师对理想的追求,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4)建立中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面广量大的教师提供充沛的继续教育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教师继续教育网,把全国最优秀的教学资源优化和集中,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广阔空间,进而促进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另外,也可以利用民间网络公司的资源,利用他们灵活多变的优势,广泛吸收他们参加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建设。也可以在现有网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如有“中国最大的网络教师培训学院”之称的教育在线(www.eduol.cn).    (5)建立中国教师继续教育文库,为教师提供精神食粮。目前我国使用的教材内容明显陈旧,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十年左右,因而加强教材的翻译和编写、更新教材的内容已显得刻不容缓。同时,应该组织专家研究教师继续教育的读书书目,筛选中外经典教育名着,为教师提供扩大知识面的广泛阅读材料,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    (6)建立中国着名教育家影像资料中心。应该把当代教育家们精彩的演讲和课堂教学等内容录制下来,为全国的培训机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避免优秀教育家长期东奔西跑、忙与应付各种讲学活动的状况,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育教学。另外,影像资料中心的建立也为边远地区的学校和一些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提供了一种和大师对话的途径,通过观摩,帮助这些学校的教师尽快获取教育信息,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    (7)组建中国继续教育督导团。很多在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基本教育理论素养的缺乏,他们的经验难以上升为理论化的知识,难以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这时就需要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颠峰之后的“高原现象”,帮助他们尽快地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以前这项工作只是由少数高校教师和一些研究人员零星地在做,现在可由教育行政部门出面,有针对性地对若干优秀教师加以辅导,从而发挥出良好的规模效应。    (8)建立中国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机制。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对象层次繁多,需求各异;但现行的政策是上级部门指定培训地点和培训内容,学校和教师没有选择的权利,这种行政上的垄断带来的是工作的低效。教师对这种强制性的培训普遍持有抵触情绪,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教师到培训处报到,但报到之后即刻走人,因而常常造成实际参加培训的人数还不到应该参加培训人数的一半的现象。因而,应该把选择培训基地和培训内容的权利交给学校和教师,由学校和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加以选择,教育行政部门加以必要的监控,这种措施的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培训基点都会千方百计地提高培训质量,以吸引生员。面向市场,才会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从而建构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机制势在必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素质为要。素质教育,教师为本。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各个环节上狠下功夫,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教育中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类别: 教育  |  自分类:教育  |  评